教會聚會的代禱 【教會是禱告的殿】藉著禱告,神的殿成為神聖的聖所。正因為神的靈與禱告的力量運行在其中,所以會幕成為聖所,並且從一個地方遷到另一個地方。沒有禱告,即使教堂的建築富麗堂皇、構造完美又悅人眼目,然而卻缺乏神聖的靈住在其中,充其量只不過是虛有其表的建築物的空殼而已。不禱告的教會,就像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一樣,毫無生命可言。帶有禱告力量的教會,神的靈必然會運行在其中。當我們輕忽禱告時,神也不在教會了。當禱告只是一種徒具形式的舉動時,那麼,神對我們也如同陌生人。──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要看重教會的禱告會】既然神的殿是禱告的殿,那麼,就其屬靈的旨意而言,信徒應該來到神的殿中與祂相聚。換句話說,教會是為禱告而被分別出來的。正因為神特別應許要在教會中與信徒相聚,為了這個特別的目的,我們前往教會享受主愛,是基督徒應盡的義務。我們承認傳道人傳講主的道,在神的殿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禱告應該是支持其講章之主要而明顯的特徵。既然神的殿是禱告的殿,我們便應該開始投入禱告的服事,並使禱告成為推動教會一切事工的基石。亦即使禱告溶入與教會有關的每一種事工中。由於神的殿是禱告的殿,因此神的殿也就是促使不禱告的人轉變為向神禱告之人的地方。更進一步的說,神的殿是屬靈的工作場所,與進行禱告事工的地方。另一方面,神的殿也是一所教導禱告功課的屬靈學校──眾弟兄姊妹在此學習如何禱告──並在此操練之下學會禱告。──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神垂聽教會的禱告】「彼得被囚在監裏,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徒十二5)。使徒時代的教會多麼美麗:當彼得在監裏等待處決的時候,教會既沒有能力拯救他,又沒有勢力拯救他。地上的幫助得不到了,可是天上的幫助還是得到。教會「切切的禱告神」,結果,監門開了,使徒自由了,惡王被蟲咬死了,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阿們』的涵義】通常在禱告時使用的「阿們」一詞,不但常為不信的人訕笑或濫用;不少基督徒也只知習慣地使用,而不知其涵義。 「阿們」一詞原為希伯來語,表示「就是這樣」,或「希望會這樣」的意思;也可以譯「誠然」、「誠心所願」,啟示錄第三章十四節中也以這詞稱呼基督。 在禱告中有人隨著領禱告的人附和「阿們」,是自己有同感之意。──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禱告會須知】(一)要同心合意:不是各人有各人的意思,大家隨便的在一起求。馬太福音十八章,主對我們說,要同心合意。使徒行傳一章的禱告,也是同心合意的。所以,禱告會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同心合意。 (二)要專一:在禱告會中,恐怕最大的難處就是題目太多。一個禱告會題目一多,就不能和諧。 (三)要真實:在禱告會中的禱告,恐怕有不少的話是虛假的。許多人注重的是禱告的話好聽不好聽,而不是注重神聽不聽,好像神不聽也不要緊。結果,禱告會中的禱告,往往是裝出來的、虛空的一套話。真的禱告,乃是從心裏出來的羨慕,乃是我們從全人的深處所流出來的東西。 (四)要短:聖經裏的禱告差不多都是短的。馬太福音第六章主所教的禱告相當短。在禱告會中,有許多禱告所以會變作虛空、虛假,就是因為太長。也許有兩三句是真的話,其餘都是多添上去的;有兩三句是給神聽的,其餘都是給弟兄姊妹聽的。──
黃迦勒《求主教導我們禱告》 【祈禱與教會】祈禱固然關係個人,更是關係教會。路得馬丁曾說:「祈禱是教會的堅城。」《拔劍逐魔》一書說:「祈禱如燈塔,可令會眾不至失迷。」某君說:「祈禱如吸管,能將無限能力,傳達於教會各部份,並各聖徒心中。」既然如此,教會欲發達進步,非多人禱告不可。─
楊濬哲《新陳果子》 【為何我赴禱告會?】因為教會不如禱告會強壯。 因我已與神並教會立約,要作忠心的基督徒。 因為要使教會興旺。 因欲使青年人看見我而受感。 因我不願意叫牧師擔憂。 因我如此行,可使沒有得救的人,信我是得救的。 因為牠是一個輪的心軸,教會的靈輪可轉於其上。 因為我不以基督的福音為恥。 因為我要拿天天的靈性生活,當作我將要死時的努力一樣。 因為我若忽略禱告會,我就害了教會的名譽,減少它的力量。使教友冷淡,使我自己的靈魂打寒戰。 (因為禱告會乃是教會之魂。教會之興衰,只看它禱告會之有無,興盛與冷淡。人之得救與否,也要看他在禱告上如何。至少早晚要兩次禱告。終日不論何時何事也不住的禱告,不用問他一定是主的兒女。可是切記,得救不是因為禱告。乃是因為主耶穌基督的寶血。可是得救的人,一定會禱告的。正如同社會服務,作好事不能叫人得救。得救的人,一定會作好事的。一個人若說他是得救的,而仍不作好事,他是假的,說謊的。『信心無行為,信心就是死的』(雅二26)。 【同心代禱】讀經:『我又告訴你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太十六章19節) 『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主啊,……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四章24~31節) 同心合意的禱告 主不光給我們看見個人不住禱告的要緊,也給我們看見另一個很重的禱告的福氣,就是同心合意的禱告。說清楚一點,就是兩個人以上的禱告,團體(教會)的禱告。許多基督徒很忽略這一類禱告,只要比較一下禱告聚會的人數和主日聚會的人數,就看出這種忽略來。人是這樣的忽略同心合意的禱告,但神卻很重視這個禱告,並且有很大的應許在其中。 主明明的告訴我們,有一些事情,你一個人禱告是不夠的,必須和弟兄們在一起禱告,神才應允,並且應許說必定成全。主也說出神必定應允同心合意禱告的秘密,『因為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章20節。)平常我們只留意這話是對聚會的應許,但我們若留心連凓上文看,就會發覺這話是更重的指凓聚會禱告。主不只是在聚會中,而且還與我們一起同心合意的禱告。這是何等大的祝福!我個人禱告,主在聽,我們一起禱告,主就參加到我們的禱告裏來了。主是這樣的重視同心合意的禱告,我們更該重視同心合意的禱告,不光是因為這個福氣大,更是為凓體貼愛我們的主的心。 一個嚴肅的事實 我們又要了解,為甚麼主是這樣的重視同心合意的禱告呢?請看馬太福音十八章十八節,『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綑綁的,就是那些在天上已經綑綁了的;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就是那些在天上已經釋放了的。』(按原文譯)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很清楚的領會,神的工作是有計劃的,而計劃在地上執行得好不好,就看神的兒女們同心合意的禱告能不能跟上來。換一句話說,我們同心禱告得好,神的工作就彰顯得好;禱告得不好,神的工作就受延誤。這不是說神自己不能作工,但神喜歡把自己放在這種規範裏,在正常的光景下,地上有人與祂同心,祂就作工;地上沒有人和祂同心,祂就寧願遲延一點時間,暫時不作工,直到找到與祂同心的人,祂才作工。 神是這樣的重視同心合意的禱告,我們若是體會神的心,我們就當像神一樣的重視同心合意的禱告,因為這是直接關係到神的旨意與計劃,也關係到我們在神面前的蒙恩。 與誰同心合意 一群基督徒在一起禱告,每一個人的光景都不完全一樣,在認識和經歷上也不完全相同,那麼在同心合意上用那個人的意見為準呢?與誰同心合意呢?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不是以任何一個人的心意為準,不是你以我作中心,或者是我以你為中心,同心合意的中心只有一個,就是主自己。在同心的禱告裏,主是在我們中間,我們都與祂同心合意,各人都以祂作中心,結果就叫許多在外面有分別的人,在禱告上進入了同心合意的地步。 因此,在聚會禱告裏,我們是重在求大的事,關乎神計劃的事,就是『求神的國和祂的義。』 怎樣同心合意禱告 許多人有一個誤解,以為同心禱告就是一同開聲禱告,這是他們看錯了聖經上的榜樣。使徒行傳四章二十四節,『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的,高聲向神說,……』。這裏的禱告是一個人說,因為在原文聖經裏,『高聲』就是一個聲音,但是卻有許多人和領禱告的人同心合意。雖然是一個人開聲禱告,因為是同心合意,就如同是眾人一同禱告。 同聲禱告不能說是同心合意的禱告,因為彼此不知道禱告甚麼。還有,照凓哥林多前書十四章聚會的原則看,有『輪流凓說』,『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和『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凓次序行』這些限制在那裏。在聚會禱告裏神所要的是同心,而不是同聲。 同心的禱告應該是怎樣的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禱告)的時候說阿們呢?』(林前十四章16節)舊約的時候,神的百姓在聚會禱告時,都用說『阿們』來響應領禱告的人。(尼八章6節)新約的教會聚會禱告時,也是說『阿們』來響應禱告,不單是禱告末了同聲說『阿們』,在禱告進行時,領禱的人的禱告正是你心中要向神說的話,那句話說完了,你也可用『阿們』或「是的」來響應。這樣的響應就表示了,雖然禱告的是他,但他的禱告就是我的禱告。這裏要提一提,響應禱告不應當用大的聲音,只用很低微的聲音就夠了,或者是心裏默默響應也可以,如果眾人都用大聲來響應,就把禱告的人的聲音蓋過,我們聽不清楚,便沒法同心禱告了。 『阿們』的意思 『阿們』是希伯來話,意思就是真實的,主耶穌在福音書上常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如果直譯出來就是,『我阿們阿們的告訴你們』。還有啟十九章十一節的『誠信真實』也是『阿們』。所以我們禱告的時候說『阿們』,就是對主說,我的禱告是真實的,是真誠的,也是相信的。說廣州方言的教會,常用「誠心所願」來代替『阿們』,說閩南方言的教會是用「正心所願」,在意思上有點出入,「誠心」或「正心」所願是對的,但不能包括『阿們』的意思,當然這不能說是錯,不過還是說『阿們』好一些。 幾件要注意的事 有幾件事情常常破壞了聚會禱告的同心合意,我們不能不留心,不要因凓個人的愚昧或糊塗熱心,打岔了禱告的同心。 1. 禱告聲音要大 禱告聲音太小,其餘的人就不知道你禱告甚麼,就無法與你同心說阿們了。因此,禱告的聲音一定要大,叫同在一塊禱告的人都能聽見。 2. 要祈求大事 神的兒女合在一處禱告,因為有許多大事需要同心合意禱告才行,所以關於個人的,一般性的,瑣碎的事,在聚會禱告時提出來是不大合宜的,還是留在個人禱告時求主好些。零碎的禱告很不容易叫人同心合意的。 3. 一個人的禱告不要長 個人的禱告,時間是不受限制的。但在聚會禱告裏,個人的禱告就不要長,如果長了,一面佔去了別人禱告的時間,另一面很容易禱告到零碎的事上去,就使禱告從活潑到沉悶,同心合意就受打岔了。禱告要透徹,卻不要長。 4. 不要禱告別人不知道的事 聚會禱告的事情,所有在一起禱告的人都應當在禱告前知道,如果你禱告別人不知道的事,別人就很難同心禱告了。 在這裏提醒一下,對於不知道同心禱告的原則的弟兄們,我們不該存凓挑剔的心意,不然的話,同心反會被挑剔的心破壞了。最好在禱告完了以後,在愛心裏給那些不知道的弟兄提醒就好了。 禱告是一個爭戰,同心合意的禱告更是一個大的爭戰,因此我們要在禱告上十分甦醒。頭一次在聚會禱告裏禱告是有很大的掙扎的,這一面是人的膽怯,但也是撒但的壓制,所以在頭一次禱告時,要靠主衝過這掙扎。一次開口禱告了,第二次就更容易。 『靠凓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禱告)儆醒不倦。』(弗六章18節。)我們願意主給恩典,在禱告上面有恆心的操練,有長進,也多受造就。── 王國顯《在基督裏長進──第一輯》 【聚會禱告的事項】問:聚會禱告的事項該多少呢?——金門張 答:在禱告聚會內所提的禱告事項,不宜太多,以免禱告不夠同心、不夠專一。在禱告聚會中,平常只提三四件事,就已經足夠了,因為禱告重在專一,禱告得透,禱告得重。聖經中所記載的禱告聚會,都是專一的。如使徒行傳第一章裡,有一百二十八人禱告,是為著等候所應許的。在第四章是專為得著膽量講論神的道禱告。第十二章是專為彼得禱告。──
江守道《問題解答》 【祈禱與教會】祈禱固然關係個人,更是關係教會。路得馬丁曾說:「祈禱是教會的堅城。」《拔劍逐魔》一書說:「祈禱如燈塔,可令會眾不至失迷。」某君說:「祈禱如吸管,能將無限能力,傳達於教會各部份,並各聖徒心中。」既然如此,教會欲發達進步,非多人禱告不可。─
楊濬哲《新陳果子》 ※
神的兒女聚集在一起,簡單的,專一的,真實的,同心合意的在神面前求,必要得著更多的答應。─
倪柝聲 ※
禱告的第一原則是甚麼?不是信心,不是應許,乃是需要。若無需要,就無禱告。─
倪柝聲 ※
我們的禱告不應以自我為中心,我們禱告不僅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的需要必須交託給神,同時也要因為我們愛我們的弟兄,對他們的需要感同身受,與他們一同祈求。─
加爾文 ※
請你不要用你的禱告來苦待神的兒女。─
馬金多 ※ 禱告是教會的堅城。─
馬丁路得 ※ 禱告如燈塔,可令會眾不至失迷。─《拔劍逐魔》 ※ 一次禱告的事太多的話,結果會一事無成。─
佚名 ※ 禱告如吸管,能將無限能力,傳達於教會各部份,並各聖徒心中。─
無名氏 【名字寫在黑板上代禱】林弟兄未信主前,不但不信有神,且還心地剛硬,厭惡信主的人。曾有一位信主的同學,且是同鄉前來約他去聽福音,被他斥責。有人要送一本「約翰福音」單行本給他,他也對他說些很不好聽的話。然而神有憐憫,後來還是引導他去參加一次福音談話。就在那裡,神使他相信有神,耶穌是神的兒子;他就得救了。 林弟兄得救後,常去參加聚會。有一次,在聚會中,他的堂弟,同校讀書,比他早信主,站起來作見證說,他曾在學校的聚會裡,將林弟兄的名字寫在黑板上,請在學的弟兄姊妹一同代禱。林弟兄這才領悟,像他這樣剛硬不信的人,竟能信主,乃是代禱帶來的。——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必到必禱必長】X弟兄說,在一九三四到三五年,上海有一位山西來的弟兄很熱心傳福音,但他的禱告好像給人澆冷水。他是逢會必到,逢到必禱,逢禱必長。有一次,負責弟兄受不了,會後與他談,對付他;他也一直點頭,不反對。但妙就在這裡,下次聚會他又站起來禱告說:「神阿。負責弟兄雖然叫我不要禱告,但我仍然覺得要禱告。」會後負責弟兄再次對付他;他又一直點頭。等下次聚會,他又來這一套禱告說:「神阿。負責弟兄雖然兩次叫我不要禱告,我也知道不該禱告,但我實在沒辦法,我覺得不能不禱告。」 對這樣的弟兄我不怪他;我只怪那些考慮太多而不禱告的弟兄姊妹。有時我在會後與有學習的人辦交涉,問他們說,你們沒有感動麼?他們往往都會說,有靈感,但沒有機會。我就說,不,乃是因為你們推辭,所以別人占去了。——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教會的生命---禱告】有一位出的名的牧師,他的教會,人數漸漸減少。一日招聚會吏,討論人少的緣故。經過多少的議論,有一位老人說道:『神的殿,是禱告的地方。可是我們現在沒有禱告會。牧師!你的講章還是不錯。但是人們應當禱告。不然必漸漸向下』。所以他們就恢復禱告會。結果每禮拜都是人滿的。 【凍成一塊】在美國的西部有一天極熱,幾個人在門前納涼。有一人提說去赴禱告會,另一人很奇怪的問道:『這是甚麼意思』?答道:『全城之中,恐怕再沒有一個地方比禮拜堂更冷的』。照樣,英國東部有一個教會。有人問一位教友,他們的教會如何?答道:『我們都很聯絡的---涷成一塊』。(恐怕中國有多少的教會。他們的禱告會也可以引用這個不好聽的名辭。猶大說:『你們在聖靈裏禱告』。(猶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