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喜樂、無憂

 

【基督徒自有喜樂的泉源】我承認我們正生活于幽暗的世代裏,國際間紛爭、核子謠言與危機、地震、暴亂、種種可怕的事情,都叫人暗自沮喪,搖頭嘆息:「有啥用?」但我們是基督徒,基督徒就應是世上最快樂的人。我們不用尋找別的東西,只須專心仰望神的話語,就可以知道神何其信實,祂本身就是喜樂泉源!─ 陶恕《靠聖靈成事》

 

【喜樂的靈】(路一47)

   1.靈對自己應憂傷,對神應喜樂;憂傷說出認識自己,喜樂說出認識神。喜樂不是因祝福,好境遇、經歷、工作,乃因神自己,以神為樂(羅五11)

   2.神是最喜樂的神(詩四十三4)。『哈三17~18』甚麼都沒有,只因神喜樂。『保羅』以軟弱、淩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軟弱叫人倚靠主、經歷主,因此可喜樂(林後十二10)

   3.喜樂是信徒的力量(尼八10),也是良藥,醫治屬靈的疾病(箴十七22)

 

【憂慮與難處】人生有憂慮,也有難處。但我們總要把「憂慮」卸去(彼前五7),因為是屬乎「明天」的(太六34),未必來臨;卻要把「難處」當起來,因為這是生活的擔子,是屬乎「今天」的(太六34)。─ 桑安柱《這時候》

 

【天天不用怕】有人算過聖經中論到「不要怕」共有三六五次。那就是說,你每天起來時,神就對你說:「不要怕」!─ 計志文《長成基督》

 

【小心『自憂』】我想沒有比自己憂傷而流的眼淚要更自私了。神看見以色列人哀哭時,就在怒中說:「你們用眼淚玷污了我的祭壇。」你們哭,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食物;你們哭,是因為在基督之外另有所愛;你們哭,是因為你們不是完全地喜悅、滿足。─ 宣信《基督的生命》

 

【正常的信徒沒有理由憂悶】只有兩個理由,能叫我們憂悶:第一,如果我們還沒有得救,我們就有理由憂悶;第二,如果我們已經得救了,而仍活在罪中,那麼我們也一定會憂悶。除了這兩種情形以外,我們就沒有理由可以憂悶。難怪作詩的人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應當仰望神」(詩四十三5)。一個正常的信徒,如果憂悶,是一件可怪的事,因為一切的事我們都可以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來告訴我們的神。我們一切的需要和試煉,只要相信神的大能和神的愛,樣樣都可以過去的。─《荒漠甘泉》莫勒

 

【喜樂】

“說不出……的大喜樂。”(彼前1:8

詩:頌贊不止住,歌唱何甘甜!

    我們的救主,時刻滿恩典;

    你若真看見,祂放光榮臉,

         萬物在你眼,明顯且變顏。

那阻礙我們的喜樂的,不是憂愁,而是由於三心兩意。一個基督徒在地上,如果受良心的責備,當他遇到屬靈的基督徒,就會自覺憂愁無歡;事實上,這個人也不無法不憂悒的。

我們所信的不是一個叫人懊喪憂傷的宗教,我們所信的應該使我們心中有不斷的喜樂。

“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幾事謝恩。”此三者是緊密相聯的,其程度超過我們所能認識。喜樂的大小乃是與禱告,和謝恩的多少成正比。

神的旨意通行到那裏,那裏就有喜樂……。基督就是我的喜樂……,但若要享受祂的愛情,我們必須遵從祂的旨意。這樣,我在祂裏頭就找到了極深而無限的喜樂源頭……,我們的至寶就是主自己。

最近我有說不盡的喜樂,然而一想到自己竟然成為神大愛的對象時,就衷心自覺不配!我曾努力追求愛主,這當然是不錯的,但一想到祂愛我時,這思想就一直帶進湧流不絕的喜樂與平安。這是一個頂深的東西,像江河一樣。

我以為安息比喜樂更要緊。我卻願意你們內心深處常常有一種喜樂,較比能形諸於外的那種快樂更深刻。不過請記得,要有這個喜樂,必須在心地深處有主耶穌。

痛苦是一件好東西,能叫神變為更豐富的喜樂源頭。

關於屬靈的事,真正喜樂的實際果效,乃是倒空我們的“己”,並使我們輕看自己。

使徒勸勉眾聖徒要喜樂(腓44)這就見證基督是至寶。

“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鏈。”這裏的話顯出何等的喜樂,和何等的愛(在神裏面喜樂和愛是相連的);一個貧弱的囚犯,又老又被人厭棄,在晚年的時候,竟然裏面是富足的人。他淪在監牢中的年日,是蒙福的,他能把自身擺出來作喜樂的模範,因為這喜樂充滿了他的心。

他雖然為看許多稱為基督徒的人流淚,但他自己卻能在主裏常常喜樂(腓3844);因為在主裏面有那永不改變的事物,這一個喜樂,並不是為漠視苦痛,就不流淚,乃是有了喜樂的泉源,越經困苦就會越加漲溢。因看祂本身的不改變,在那泉源中就越加純潔;事實上,這個喜樂是唯一無限純淨的泉源。什麼時候這喜樂變作我們獨一的泉源,我們就能借此去愛人了。我們若在基督之外去愛人,我們在祂那方面必定有所損失。什麼時候我們與其他泉源都斷絕了,主的喜樂就純一滿足的存留在我們心中,並且我們在關切別人的事上,就都帶著這樣純潔的色彩。

主耶穌,我們的喜樂在於你,我們的災殃你擔負!

但災殃和喜樂,都在帶領我們到天上與你會悟!― 達秘《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托爾斯泰(Tolstoy)在人生困難時,曾在森林中遇到一個快樂的農夫,雖然貧窮,坐在樹下吃黑麵包,但很有喜樂。托爾斯泰問他從哪裏得著快樂?農夫回答說:『神!』於是托爾斯泰從那天就告訴自己要找尋神,直到找到為止。神乃是我們喜樂的源頭。

 

  憂慮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莎士比亞

 

※ 保羅在監獄裏叫腓立比人『要常常喜樂』

 

【多餘的煩惱】我想人生猶如一條路,當你停在山頂,俯視下臨的山谷,遙望對面的巨山,天氣這樣熱,你的馬已疲勞,你自己也已渴倦,你實在沒法爬上對面的高峰。面對這一事實,你不如先下山,暫勿考慮對山,你發現山谷很幽美而富啓示,當你過了山谷,你只看見緩升的山坡,很奇怪,為甚麼峻峭的山嶺不見了,你輕快地一路騎去,一下就到達對面山頂。回顧原在那面望見的這座高山,每寸土地我都已跨過。你看這是否幻覺,緩緩的上坡,遠看猶如峻嶺,但當你實際的一步一步走去,你發現這原是一條很好的旅行之路!

        這就是你的煩惱所在,你常是這樣來預測你的不幸,當你實際到達目的地,你發現原是一條康莊大道!人們應該深自慚愧,像這種事經歷了二、三次,仍舊未能舉一反三,接受暗示,常為自己預測的煩惱所困擾,仍如毫無這樣經驗似的,你們似乎沒有這小聰明,來接收人生道路上所不段發生的教訓,就是:他們所感受的大部份的煩惱,乃為他們自己預測的困擾,而實際這些困擾,不是從不發生,就是可以輕易應付。─《Leaves of GoldBeecher

 

【笑容應該是內心的流露】有些教會訓練他們的司事和接待人員笑臉迎人,而且最好綻出雪白的牙齒,但是我每次看見這種笑容時,總覺渾身不自在,只覺那是一種應酬而已。他們的笑容只是訓練出來的,幷非從心裏真正發出。而我就像握一握那訓練有素的海豹的鰭一樣,跟他們握一握手。可是,若會眾中有聖靈給人的熱情、愉悅與喜樂,人的笑臉就自自然然展露,內心的快樂也無法掩藏,結果四周的人也受感染,喜樂不已。─ 陶恕《靠聖靈成事》

 

【莫負魔鬼的軛】有一個女信徒,她的財產有十萬左右,家道可謂富足。一次,坐了十個銅板的人力車到禮拜堂來禮拜,即覺心痛,捨不得那十個銅元,以致道也聽不進去。又一次,有幾位教友,路過住宿在她家裡,吃了幾餐飯,她竟幾夜不能睡覺。至於要她捐獻,那就難如登天了,她的銅元簡直比車輪大。所以這種苦況,都是魔鬼的軛,因為從魔鬼來的,都是使人痛苦。魔鬼最怕神的兒女們常常喜樂,進入安息去。魔鬼總不喜歡人站在「人」的地位上,不是叫人太高,高得比神還聰明;便叫人太低,低到比誰都可憐。所以一負了魔鬼的軛,不是矜驕,便是灰心。不是覺得我比誰都不如,便是覺得我比誰都強。——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遇風浪仍然歌唱】衛斯理三十二歲時,父親死了,即離英去美,在過大西洋的船上,遇見一班弟兄宗的教徒。這無異遇見了一個宗教上的比試。平時他在英國看見的是一些死沉沉不如己的信徒,此時遇見這一羣真熱烈的弟兄宗信徒,就不免相形見拙了。那一天海上風大,驚濤駭浪,向船上衝擊。衛斯理寫當時的情景說:「德國的弟兄宗信徒們正在禮拜歌唱,忽然一陣大風將大桅吹折,巨浪覆蓋在船上,遍船是水。英國旅客大慌,可是那一隊德國人,仍然照常唱下去。我問其中一個德國人說:「你不怕嗎?」他回答說:「謝謝天父,我不。」「我們的婦女和孩子都是不怕死的。」於是我便走向那些在哭號,震顫的人當中,告訴他們在試驗期中,敬畏神和不敬畏神的人的分別。——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船長的鎮靜】一隻大輪船,橫渡大西洋,海中遇見狂風巨浪。乘客大驚,婦女小孩隨著船隻傾斜而跌跌撲撲,哭泣叫喊著。正當那時,船主下來,看見這恐怖的情形,不免好笑。他知道他的船極堅固,能夠沖過任何大的風浪,他是老手,在海上過生活凡四五十年了。乘客見船主那般鎮靜,於是全船的人都放心下來。

海天仍然是一樣的黑暗,狂風大浪並未減弱,因一人的信心,叫全船的人發生盼望。心中有盼望,面呈平安喜樂。這樣看來,信仰是多麼重要的事,你自己信神,因而發生了力量和盼望,你就不知不覺幫助了別人,也安慰了別人。——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黃昏歌史話】「與我同居,時光漸近黃昏,星沉月暗,惟主與我同存!親朋有時也難慰我歎籲,我惟賴主,求主與我同居。」

這首「與我同居」(Abide With Me)的黃昏歌,就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二十九節說的:「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

一八四七年的一個禮拜傍晚,落日晚霞下,在英國的一個小村落的禮拜堂內,一個老牧師扶病起來燃燈寫字,他不是寫講章,因為他有病,明天要離開這小村子,往義大利去養病。早上離別的講道換來了許多村人的眼淚,捨不得他,愁苦不知怎樣度過。回憶為主工作數十年,從大城至鄉村,從這教區到那教區,最後來到這小教會,鄉下人,漁夫,兵士,偶然有幾個客人。捨棄了自己的家鄉,文化(他是真蘇格蘭人)背上十字架,走進了工作區域,努力直到睡在病榻。……唉,往事不堪回首!晚霞日暮,他在花園中徘徊回思,心中正享受平安與靜美的當兒,忽然主說:「時候晚了,日頭已經平西了,請你同我們住下罷。耶穌就進去,要同他們住下。」是的!主與我同居,燈光下這詩就產生出來了。

這老牧師名李特,生於一七九三年,卒於一八四七年。當他離開這村子後,就在義大利逝世。臨終前,他手指天上說:「平安,喜樂。」

流行的詩譜,卻是孟克在一八六一年作的,和李特的詩極為調和。孟克時一愛主熱心的人,在教會領音樂四十年。他這歌譜是在他極大憂愁中寫成的,唱詩應低而柔。他太太追憶作譜時的光景:「我們一同望著落山的太陽,最後的金光消逝了,他就拿起紙筆,草下了這首傳誦全球的詩譜。」——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音樂可以陶養人的性情】中國的至聖先師孔子,對音樂極為注意,「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見他對音樂興趣的濃厚。又說:「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這是他承認音樂能陶養人的性情,與德性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他的六藝之教,樂居其一。

    馬丁路德深知音樂與宗教的關係很密切,他在宗教改革運動中,把聖經要道及他在信仰上的主張,用通俗的文字配著民間所流行的音調,使人人皆能誦唱。所以他改革宗教,能得到如此迅速的勝利。他說過「音樂是神給人最美的賞賜,可以叫人離開愛愁的重擔,排除惡念的迷惑。」若是你對音樂有修養,一聽別人彈琴唱歌,便知道從那樂曲流露出他的情緒與品德來。——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鐡達尼號沉沒前的樂曲】大郵船鐡達尼號在大西洋遇撞冰山,將沉時,僅救出八百人得免於難,還有一千六百人在船上不及救護,正在眾人惶然無措,與船俱亡之際,音樂隊還能莊嚴肅穆的奏出「近乎我主我父,近乎我主(Nearer my God to Thee頌主聖歌三二五首)」的調子,那些臨難的人同聲唱和,好像一大隊詩歌班與那郵船殉葬一樣。這真是音樂的偉大,才能使人的思想如此超脫。可是卑劣的樂曲,卻有誘惑人,使人的品格墮落的危險。——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你攪了沒有?】威廉這個孩子最喜歡吃糖,喝茶時,放了許多糖,他還再加。一天,和母親到姑母家裡,姑母知他愛糖,杯裡特別多加兩匙糖,又放進三塊大方糖去。果然茶吃了一半,六歲的威廉吵媽媽要糖。姑母說:「孩子!內面的糖已經夠多了,你攪了沒有?」威廉望望姑母說:「我還沒有攪啊!」於是他用匙一攪,甜得他吃不下,吃了好半天。

    人人都有一個弱點,就是常向人乞求,向神苦求,說:「求加點糖在我人生的杯中吧!」那時你該想一想:「我攪了沒有?」人生之樂,不是從外面加上的,乃是從內心發出,只看我們將自己裡面的糖攪了沒有?——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找快樂人】波斯國(今伊朗)有個故事說:一天他們的王病了,全國的醫生都束手無策,最後,國中有一個聰明的謀士說:「王的病很容易醫治,只要找一個快樂人,把他的衣服穿上:病就痊癒了。」國王就派出許多人去尋找一個快樂人,他們都以為這是容易找,誰知找遍了各地各方,快樂人還沒有找到,因為人人都說他們有痛苦。最後,才打聽到很遠的地方,有一個人,很是快樂;於是他們便千辛萬苦的尋找到那人,說明來意後,並顯出任何代價。換他的衣服。誰知那個真快樂人,卻是赤著身,沒有衣服穿的,他雖然願意將衣服給王,他沒有衣服怎樣辦呢?

    這故事的教訓很多,要在世上找快樂人不易,人人都有他的痛苦;作君王的未必有快樂,貧窮的人未必不能得到快樂。主耶穌說過:我們若常在他的愛裡,好像他遵守了父的命令,常在父的愛裡,則他的喜樂,要存在我們心裡,並叫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是父親的聲音】一位朝鮮牧師,說到他幼年的事。當他八歲的時候,到離家二裡遠的村莊去聚會,那一晚散會較遲,天黑風大,回家要經過一個墳場,忽然害怕起來,以為墳墓裡的鬼怪,要出來拖他;又怕曠野的豺狼要過來吃他,寒風吹動樹林,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頭似乎大了一半,汗水也出來了,腿也走不動了,就自言自語說:「維廉!今晚恐怕回不到家呢!」在這漆黑無光的黑夜,忽然聽見前面有一聲咳嗽,又聽見一聲的呼喚聲,說:「維廉!你回來了嗎?」這明明是父親的聲音,這聲音進入他小耳朵,頭也不大了,汗也不流了,腿也會走了,小鬼豺狼也無蹤無跡了,這時小維廉也進入父親的懷抱裡去了。

    這小孩因投入他父親的懷抱而感覺平安。我們如果隨時隨地與父神相親近,那麼平安喜樂不是更多麼。詩人大衛說:「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至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篇十六89)——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含笑】全部聖經中只有一次說「含笑」。而且用含笑的地方不是別處,偏在約伯記二十九章二十四節。含笑的人不是別人而是約伯自己。此時,他的牲畜被擄,財產被燒,兒女被狂風摧毀房屋而死光。他自己徧身生瘡,又得不到朋友的同情和瞭解,他還能笑。他的話是這樣:「他們不敢自信,我就向他們含笑;他們不使我臉上的光改變。我為他們選擇道路,又坐首位;我如君王在軍隊中居住,又如弔喪的安慰傷心的人。」——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第一個「不要憂慮俱樂部」】桑斯特太太說,在這世代聽到許多關於憂慮無效的說法,好像是一件新發明的事一樣,人們也相繼成立「不要憂慮俱樂部」。其實第一所「不要憂慮俱樂部」——是由我們可稱頌的主自己開始的。他曾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他要我們思想野地的百合花,它們沒有思慮什麼就長出美麗純潔的花朵,他也教導我們過真實的生活;免除操心掛慮的方法,能很輕省地背擔子,而且在我們的面孔上有恆常的喜樂。只有那些有基督內住的信徒,才能擁有爽朗、歡愉的面孔行在今世,因為他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的天父正很安穩地領導著他們。——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戲劇家的苦悶】有一位出名的演劇家,專演詼諧惹笑的戲劇,到處大受觀眾的歡迎。無論到了甚麼地方,那些心中有憂愁煩惱的人,都去看他演戲,但凡看過他的表演的人,都把憂愁忘卻了。

有一天,有一位醫生的診所裡來了一位客人,說要診病,經過醫生檢查以後,覺得他沒有病,但他對醫生說,我總覺得我的心沒有快樂。醫生便介紹他去看那位演戲名家的表演,便會快樂的了。但是他怎麼回答呢?他說,我就是那位戲劇名家了。醫生很覺詫異說,為什麼你能令許多人快樂,而你卻不快樂呢?他說,因為我所需要和他們不同的緣故啊!

以上的故事,是已經傳說許久的了,但是他的價值至今仍然存在。這位戲劇家用詼諧能令人快樂,而他至今想得快樂,當然不是詼諧可以叫他快樂,他所要的是心靈的安慰啊!

同是一種能叫人快樂的事,未必人人都會感覺快樂,所以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卻有人會不同情的,不要以為希奇!這是因為他的旨趣不相同的原故。

世上有許多人能幫助別人得著快樂和安慰的,但他本人所需要得著的,卻沒有人能幫助他,甚至沒有人肯幫助他。最難堪的卻是能幫助而不肯説明,使那需要幫的人倍加痛苦,正如這位戲劇家,自己的苦惱,只有自己知。而世人只是從他得著幫助,卻不肯幫助他,沒有事比這更為刻薄的了。

這代表了許多人,表面上很快樂,但背地裡心中有許多苦痛,不足為外人道的。所謂「對人歡笑,背人泣」的人,不知多少。物質的享受,娛樂的歡笑,都未必能滿足人的心。唯有心靈上的快樂和安慰,才是真正的快樂。要尋求這種真的快樂,最好在基督的真理中找尋,才能真正的得著。——蘇天佑《故事深思》

 

【良藥】一位雜誌編輯早上起來的時候,突然這、覺得心胸隱隱作痛。他起初沒有理會,以為是昨天晚上睡得不好。但一天幾天都覺得疼痛,於是他去見醫生。醫生不能肯定他有什麼毛病,因為他一向保持良好的健康紀錄。於是為他全身掃描和切片化驗。檢驗的結果是他患上了某種現在無法醫治的病症。醫生對他說,大概只有六個月的生命。醫生問他是否接受電療或什麼藥物,但只能減輕他的痛苦,不能把他治好的。這位編輯好像被判死刑一般,一時不知所措。但醫生又對他說,現在有人提出最新的方法是用大笑去減輕痛苦。於是他去教會的牧師,告訴他自己的情況,問牧師在教會這麼多團契小組中那一班人常常會大笑的。牧師想了一會,提議他去四至五歲兒童級的主日學為助教。於是他去了。這班活潑可愛的兒童看見一位伯伯參加他們的主日學,便覺得很好笑,一看見他來便嘻哈大知。此後這班好奇的小朋友時常問他很多奇怪而富想像力和天真的問題,是他當編輯以來從來未遇到的。所以他每禮拜都可以大笑一個鐘頭。半年之後,他竟然不藥而愈,癌症不單沒有擴散,反而完全消失了。原來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大笑可以使身體產生大量的「恩多芬」(ENDORPHIN),那是最自然和不會產生副作用的止痛劑,可以治風濕、癱瘓和過敏症。其實聖經也記載:「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十七22),而笑是唯一不會危害健康的「傳染病」。

經訓:「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帖前五1618)。——蘇美靈《故事百感》

 

【裝煩惱的盒子】亞瑟蘭克(Arthur Rank)用一很實際的辦法來處理他的罣慮。因有許多煩惱無法拋掉,所以他想最好是特定拜三那天為對付所有難題的日子。每逢想到一些麻煩以致工作受到打擾時,他就把這些麻煩記在紙上,放在裝煩惱的盒子裡。到了拜三,他再檢視這些關係重大的難題時,不禁大為驚奇,因為大多數的難題都已解決,不再令他擔憂了。

    他發現很多的時候,我們的掛慮不過是杞人之憂,是寶貴精力的浪費。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前五:7)。我們遇見難題時,不必記在紙上,放在裝煩惱的盒子裡,乃要藉著禱告,將憂慮卸給神就可以了。── 林元度《真理與靈命造就故事》

 

【滿足的喜樂】經文: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 4:4)
  有一天兩個小孩跟母親到公園去玩。過了一會大的孩子很生氣跑來對母親說:媽媽,這個鬼地方一點也不好玩,連花上都長著刺。
  小的孩子卻蹦蹦跳跳地來到母親的跟前:媽媽,這個地方真有意思,連刺上也都有美麗的花。說著,便把一朵玫瑰指給母親看。
  母親說:是啊!你們長大後對待生活,要把刺藏在花的下面,這樣你們才能感到快樂,若是天天只注目在刺上面,那麼,愁苦就會和你日夜相隨。你仔細想過沒有?我們在天上的主耶穌,甘心降生人間,但世上倒佈滿了刺,迎接祂的是一頂荊棘編成的冠冕。可是我主耶穌絕不計較,他每天都在刺上採花,所以祂是這樣快樂,勇敢,不怕艱難險阻。甚至反倒安慰我們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約 14:1)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 15:11)
  我們再看看當日的保羅也是一個善於處世的人。讓他自己說話: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時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411—13)
  保羅所信靠的主,也是我們今日所事奉的主,為何他能隨事隨在都得了秘訣,為何我們就辦不到?問題是在於保羅無論在任何景況,都能靠著主的力量,學會了知足這門功課。
  求主加倍賜給我們力量,使我們在這門功課能多加運用。則我們的人生定必有一番徹底的改觀。──《為甚麼要用比喻》

【幽默是快樂的秘訣之一】Adam J. Jackson(1998)所著的《人生的四大秘密》中提到,人生四大秘密包含:「愛的祕密」、「快樂的祕密」、「健康的祕密」和「財富的祕密」。其中,「快樂的祕密」則包含十種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幽默」。
有則名為〈大笑之歌〉的歌詞說道:「一笑煩惱跑,二笑怨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樂逍遙;時常開口笑,壽比老彭高。」

 

【喜樂】最近精神病學者有一項新的的發現,證實了醫學界長久以來一種已知的現象,那就是憂鬱的人比較容易生病或因病死亡,其原因乃是由於憂鬱會使人大量消滅體內所具有之免疫系統之能力,換言之,憂鬱的病人其免疫系統的能力弱於心智健康的人,這也印證了箴言書中的教導;『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十四13)。也證實了中國人的人生哲理──『笑一笑、少一少,惱一惱、老一老。』──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憂慮能使人喪命】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魔鬼差遣小鬼到某城去播放癆菌,要牠殺死二千人口,但結果死的卻有四千,於是魔鬼就詢問小鬼,但小鬼回答說:『大王!我絕對是遵命而行的。我所殺死的只有二千人,不多也不少。』『那麼,還有二千人呢?』『是因懼怕而死的!那些人疑神疑鬼,是自己嚇死的。』信主而仍然活在憂慮中的人,不是真正信耶穌的人。──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樂觀】一個樂觀的人對於人生的問題常能迎刃而解;而悲觀者,常有杞人憂天之苦。

         舉世聞名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個厲害的妻子。有一天蘇格拉底在樓下教書,忽然聽見樓上有碰撞的聲音,原來是他的太太怨他教得太久,在大發脾氣,用腳使勁的踹著地板。學生就告訴他說:『老師,最好現在停下來,不要再教下去!因為師母在發脾氣了。』他說:『再五分鐘就完了!停下來太可惜!』所以他仍舊把功課講完。他的太太這回可真火了,趁她的丈夫還在和學生說話,便在樓上把一盆水澆在他身上,使他一下變成了落湯雞。

         『老師,真對不起,為了多教我們,使你難堪!』『不要緊,先打雷,現在下雨,是理所當然的!』蘇格拉底幽默的笑著說。──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都要以為大喜樂】一位基督徒當他給一位有錢的非基督徒作工時唱著詩歌,這位富人就問,『你為甚麼唱?你窮得幾乎吃不飽。』基督徒回答說,『我比你更富足,我信靠耶穌,祂已經赦免了我一切的罪,祂應許接我到祂的天家,比你的家好得多,我為甚麼不唱?』── 申樂道《雅各書註釋》

         保羅和西拉在腓立比傳福音作見證,卻在那裏遭遇到逼迫患難,遭棍毒打多處受傷,腳鍊木狗捆鎖下監,但他們在患難中仍以為大喜樂,半夜唱詩禱告讚美神。感動禁卒全家信主,並也都喜樂起來(徒十六25~34)!──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人之所以憂鬱是因為總是去想自己所沒有的和所失去的!悲觀的人說:『完了,只剩下一千塊錢!』樂觀的人卻說:『真好,還有一千塊錢!』有一位信主的窮人,好不容易賺些錢買的肉竟給人偷了,他說:『感謝主,雖然豬肉讓人偷走,可是我的胃口卻未被偷走!』──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不必為明天憂慮】第一世紀基督徒時代留下的早期希臘文手稿中,記載了一個名叫泰迪阿摩利諾(Tidtedios Amerimnos)的人。他名字的前半,是一個很普遍的名字,但弟二部分卻是由希臘文的『憂慮』和否定前置詞『不』或『從不』所組成。換句話說,他這個名字的第二部分是一種描述詞,就像『大腓勒德利』(Frederick the Great)或『公義的雅各』(James the Just)一樣。許多人認為這人原本是一個異教徒,他總是憂心忡忡。但他成為基督徒以後,就停止憂慮了。於是他被人稱為『無憂無慮的泰迪奧斯』。你在自己的名字之上添加甚麼呢?你也照樣能被稱為『無憂無慮的陳...』或『無憂無慮的李』麼?── 博愛思《雅各書的信息──我信!然後呢?》

 

【音樂在人心裏】帕甘尼尼(Pogenini)是一位善奏小提琴的大音樂家。一次演奏會中,他出來站在聽衆面前,在喝采聲下,忽然發現他手中所提的小提琴有點不對。仔細一看,發覺他所提的,幷不是他平日珍愛的那架貴重的提琴。他發了一回呆,然後不得不告訴他的聽衆,他拿錯了琴。他退了下去,在幕後尋思他的琴到底留在什麽地方,不久就發覺有人把他的琴偷了去,換了一架破舊的琴留在原處。他懊喪了一回,仍然出來,站在聽衆面前說﹕諸位男女來賓,今天我要證明給諸位看﹕音樂幷不是在樂器裏,乃是在人心裏。他就用心來奏;從那破舊的樂器裏,流出了幽揚悅耳的音樂。聽衆個個得到奮激,喝采志幾乎沖出屋頂。他果然向他們證實了音樂幷不是在樂器裏,乃是在人心裏。

            人生的音樂幷不是在環境裏,幷不是在外表裏,乃是在人心裏。回到裏面與主交通,能叫你的內心充滿喜樂甘甜。

 

【應當一無掛慮】有一次倪弟兄遇見一件過不去的事,毫無出路可想,就想起了主的話﹕應當一無掛慮。於是走到滬西的荒野地上去禱告,禱告了十幾遍,仍然沒有平安。他就想,難道這節聖經只可以講給人聽,自己實行是不可能的麽?那時神就對他說﹕我說,應當一無掛慮,你就有平安;現在你說,你沒有平安...”他就跳起來說﹕神啊,你說我有平安,我就有平安。我自己不說什麽了。他這樣相信了,就回家,他立刻就有平安,幷且這平安是他一生很少經歷過的。所以,用神的話來禱告時,必須先信神的話。如果想要有了事實再相信,必無成就的可能。

 

【用不著愁】第一次歐戰時,法國有一青年,膽小如鼠,就是怕被抽去當兵。在前綫的一位朋友,聽見他這咱怕死的情形,就寫信去鼓勵他。這封信被郵官檢查出來,認為頗有價值,把它公佈出來,用以勸告那些貪生怕死的人。以下就是信的內容﹕在二者之中有一件是確定的﹕不是被抽調,就是在原位。若在原位,那麽你用不著愁;若被抽調,在二者之中有一件是確定的﹕不是送往前綫,就是留在後方。若留在後方,那麽你用不著愁;若是前綫,在二者之中有一件是確定的﹕不是在危險的戰區,就是在安全的地帶。若在安全的地帶,那麽你用不著愁;若在危險中,在二者之中有一件是確定的﹕不是受傷,就是安全。若是安全,那麽你用不著愁;若是受傷,在二者之中有一件是確定的﹕不是重傷,便是輕傷。若是輕傷,那麽你用不著愁;若是重傷,在二者之中有一件是確定的﹕不是死掉,就是治好。若是治好,那麽你用不著愁;若是死掉,你就不會愁了。

            “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太六27)

 

【只有“假若”的毛病】一個黑種女人,在人家中作傭,生活頂苦。她是一位信主的人,一天到晚十分喜樂,口中常是滿了“哈利路亞”和“贊美主”的聲音。有一天,東家的姑母來了。她是一位白種的尊貴婦人,見她這麽喜樂,就問她說﹕“你為什麽這麽喜樂呢?”好說﹕“我是信主耶穌的,他是的救主,已經救了我。”那位貴婦實在氣不過她這麽快樂,又問她說﹕“你怎麽能這麽快樂,毫不關心你前途的事呢?假若你的東家不要你了,假若你的背痛不能洗衣服了,假若你的兒子病了,假若你賺的錢被偷掉了,假若你發生了意外的不幸,假若...”這位充滿喜樂的姊妹不等她再說出一個“假若”,立刻答覆她說﹕“我的太太,我看你什麽都好,只有一個‘假若’的毛病,如果你沒有這個‘假若’的毛病,你早就象我這麽快樂了。”

 

【不要背負魔鬼的重擔】有一位信主多年的中年婦人,因為飽嘗人生許多苦楚,遭遇不少憂患,所以終日面帶愁容。她的兒子雖然常常勸她,用盡不少方法要她歡喜,總是無效。一天早晨,她下樓來吃早飯,滿面堆著筆容,與平時大不相同。兒子心中非常詫異,就問她說﹕“媽媽!我喜歡看見你的笑臉,究竟是什麽事情叫你這樣喜樂?”她說﹕“孩子,昨天夜裏我作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自己跟一大群背著重擔極其疲倦的人,走在一條大路之上。在前面有許多形狀可怕的惡魔,故意把許多黑色的包袱撒在地上,要讓我們拾起背上。我自己也和別人一樣,一邊行走,一邊彎腰拾起那些黑色的包袱背在身上。越走越覺沈重,甚至壓得透不過氣來。過了一會兒,我擡起頭來,看見一位人子,帶著榮耀的慈顏,在人群中走來走去,最後走到我的身邊。我仔細一看,原來就是我的救主。我就呼叫﹕‘主啊!我非常疲倦,實在背不動了。’他同情含笑的對我說﹕‘親愛的孩子啊!你用不著背負這些重擔,因為那是魔鬼給你的,不是我給你的,所以要將你的重擔丟掉,摸也不要摸它,就會覺得道路容易,好象生了翅膀一樣的輕松。’他說完了話,用手一摸,我的重擔就都脫了,喜樂平安立刻充滿了我心。正想跪在他的腳前感謝,忽然醒了,我的一切憂慮完全消失了。”從這天起,直到她離世的日子,她是全家最喜樂的人。

 

【憂鬱】董氏基金會曾針對「大臺北地區民眾對於憂鬱及憂鬱症的認知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53.4%的民眾曾經感到憂鬱,有22.3﹪的民眾平均一星期就有一次憂鬱的感覺,有26.1%的民眾平均一個月就會有一次憂鬱的感覺;而有31.5%的民眾每次憂鬱的感覺會持續至少一天,28.1%的受訪者則是每次憂鬱的感覺大約持續一個小時。

   感到憂鬱時絕大多數的人採取找人聊天、聽音樂、睡覺等方式排解,至於感到憂鬱的原因,有51.3%的人是因為「人際互動」,不過也許是千禧年的影響,有43%的人感到憂鬱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感到憂鬱時,絕大多數(56.4%)還是會找朋友傾訴,告訴配偶的人則佔14.7%,值得注意的是有21.4%的人是「無人可說」,而憂鬱時會告訴輔導人員或是老師的,皆不超過2%

   董氏基金會針對102位憂鬱症患者的家屬調查顯示,有四成七(47.0%)的家屬認為照顧患者最困難的問題是「不知如何與患者溝通」,其次有三成九(39.2%)的家屬困難是「沒有時間照顧」,而也有三成六(36.3%)的家屬的困難為「對於憂鬱症瞭解不足」。

 

【真喜樂是從裏面發出來的】有一位姊妹是個百貨公司店員,老闆訓勉她:「顧客永遠是對的,所以你看見每一個顧客都要笑,沒有笑也要擠出笑容來。」她的工作就是笑,不管貨品能不能成交,笑是必需的。所以她就天天笑,看見人就笑,對每一位顧客都得笑,笑就成為她工作的一部份。她說:「我真是苦啊!沒有笑擠笑,擠到後來,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手去搓兩邊腮骨,因為笑得太厲害,這個地方都笑酸了。」所以人工製造的笑是痛苦,惟有靠主是自然的笑,是真的喜樂。真的喜樂是壓力愈大,喜樂愈深,我們的喜樂是從靈裏面發出來的。

 

【基督徒不是強顏歡笑】在我國北方當女兒出嫁時,母親輒諄諄叮囑說:「女兒啊,今天你出嫁作媳婦,在公婆面前要苦在心裏,笑在面上。」但是天父的旨意,不是要祂的兒女強作笑臉,而是從真實生命裏表現大喜樂,是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一8)。二十三年前兄弟在濟南救世軍傳道時,一次佈道會中,有位高弟兄為主作見證。他在會衆面前站了三四分鐘之久,雖未發一言,然而從他內心的深處,卻湧露出可慕的喜樂面容,使許多朋友們均受感動。基督徒的喜樂,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屬靈生命的自然流露。

 

【憂慮之害】經上說:「應當一無掛慮。」因為憂慮不但奪去了喜樂,而且也破壞了你的前程。曾經有兩個人去照 X光,技術人員把名字弄錯了,有肺病的X光片給了健康者,而沒有肺病的X光片給了患病者,結果患病者得了痊癒,而健康者因為那X光片而憂慮至病倒!可見「憂慮」對人身心的危害之大。我們既有父神的引導和照顧,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基督徒有不憂慮的權利。

 

【讚美取代憂愁】有一個母親,她有兩個兒子,一個是賣雨傘的,另一個是做米粉的。這個母親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心裏總是不快樂。天下雨了,她就想起那做米粉的兒子,擔心米粉曬不乾;天不下雨,她又發愁那個賣雨傘的兒子沒生意。後來她信了耶穌,結果她自己說:「下雨的時候,我就為那個賣雨傘的兒子感謝主;好天氣的時候,我就為那個做米粉的兒子讚美神。這樣,我也就天天都充滿了快樂。」耶穌幷未改變她的環境,但卻改變了她的心境。由心境造成的快樂才是永恆且真實的,而這種快樂是在正確且真實的信仰中才可能獲得。

 

【第一個『不要憂慮俱樂部』】桑斯特太太說,在這世代聽到許多關於憂慮無效的說法,好像是一件新發明的事一樣,人們也相繼成立「不要憂慮俱樂部」。其實,第一所「不要憂慮俱樂部」──是由我們可頌的主自己開始的。祂曾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祂要我們思想野地的百合花,它們沒有思慮什麼,就長出美麗、純潔的花朵。祂也教導我們過真實的生活;免除操心掛慮的方法,能很輕省地背負擔子,而且在我們的面孔上有恆常的喜樂。只有那些有基督內住的信徒,才能擁有爽朗、歡愉的面孔,行在今世,因為他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的天父正很安穩地領導著他們。

 

【不要為明天憂慮】有位姊妹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受傷,須接受一次大手術,並且臥療數月之久。手術剛完,病人問大夫:「醫生,我得在醫院裏躺多久?」醫生含笑回答得很妙:「Only one day at a time, my dear(意即不要為明天憂慮)」病人聞後,心裏釋然。每當她心裏煩悶時,這句話不斷加添她的勇氣。

        神並沒有賜給我們多餘的力氣去挑明天的擔子。不要讓憂慮捆綁你的靈魂,讓神恩帶領你每次過一日。因為憂慮正像明日的烏雲,會遮住今日的陽光。

 

【人們常為虛無的事憂慮】有一個故事說,某一個人以為在他的胃裏有一隻貓。這事使他苦惱不已。這個幻想強烈得使他真的覺得貓在他肚子裏跳動。有一天,他因為要割除盲腸住進醫院,醫生想:何不同時也醫治他的幻想呢?於是他們費一番工夫找來一隻小黑貓,準備在他清醒過來時拿給他看。當病人甦醒時,醫生說:「你看,你肚子裏的壞傢伙,我們抓到它了。以後你可以安心了。」病人看了一眼說:「糟糕,你們抓錯了,找我麻煩的是一隻『白貓』啊!」

        這是多麼可笑的故事,因為那人的毛病出在他的思想。但如果我們為明天或將來的事發愁,我們患的不也是「白貓症」嗎?

        我們所煩惱的事,多數幷未發生,以往的經驗證實了這一點。如果我們花許多時間去為還沒有到來的事情擔憂,這種患得患失的態度實在是多餘的!

 

【掛慮太多】一天,有一個太太出去打水,看見井邊有一個女孩子坐在那裏,雙手托著下巴出神,太太就問那個小女孩兒:「小妹妹呀,你來這裏想甚麼?」

        「我在這裏想,我不久就要長大了。」

        「長大了很好啊,人人都要長大的呀!」

        「因為我長大了之後,就要出嫁了。」

        「是呀!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長大了出嫁,不是很好嗎?」

        「是呀,可是我出嫁了之後,就會生孩子。」

        「生孩子很好嘛!這一代又延續後一代,而且有一個小寶寶作伴,不是會帶給你很多的喜樂嗎?」

        「是呀!可是我是想,這口井這麼低,孩子出來玩耍,萬一落到這個井裏面去,那怎麼辦呢?」

        這麼小的一個女孩子,居然會想得那麼遠,真是杞人憂天。但是人不就是常常懷有太多的掛慮嗎?

 

【苦中作樂】經文:『你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詩篇三十11)
      先生一直是個成功的推銷員,但有一天醫生告訴他說他患了喉癌,當然,這個打擊絕不算小。經過治療之後,癌細胞受到控制,但先生必須要用一副電子儀器來幫助發音。
      他照常上班,繼續在教會幫忙,幷且培養了一套幽默感:「我最擔心的是我那個頑皮的小兒子,他每次做錯事,就想法子把我那副發音器的電池偷偷藏起來,使我欲駡無聲!」
      他收集了各式各樣有關他那具發音器的趣事笑話,每逢跟陌生人說話,他就用一兩句笑話來開場,令對方不再感到難為情。
      他的困難成了他更豐富的幽默感,而幽默感往往使他獲得更大成功。
      「喜樂」像一朵被踐踏的花,在壓榨下,仍會放出香氣。

 

【幸福

  • 經文:腓四:4~7
  • 金句:心中喜樂,面對笑容,心裏憂愁,靈被損傷。

  我相信每個人都需要享受人生,無論你多麼忙碌,你仍然有時間選擇下面兩件事:快樂或不快樂。也許你不知道,當你每天早晨起床時,都面臨了快樂與不快樂的抉擇。

  一本由孩童創作的詩集中有這麼一句:「快樂是寒冷的冬夜窩在暖和的被窩中。快樂就是快樂。」的確,快樂就是快樂。

  歷史學家威爾杜蘭(Will Durant)曾在知識中尋找快樂,結果找到空幻。接著他又在旅遊中尋求快樂,結果找到疲憊;由健康中尋找,結果找到紛亂和憂慮。他又在自己的創作中尋找快樂,結果精疲力竭。有一天他看到一個女人抱著熟睡的小嬰兒坐在車中等待,一個男人下了火車走過來,他溫柔的親吻了母親,又小心翼翼,輕輕的親吻那熟睡中的嬰兒,生怕把他吵醒。這一家人開車走了,留下杜蘭大澈大悟,原來幸福快樂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

  在尋找成功快樂的過程中,不要忽略了自己的後院,而且不要忘記,快樂如同一個親吻,想要得到回報,你必須先將它給予別人!── 齊格勒,《如何攀上成功的巔峰》,大光出版社,蒙允刊登

默想:我們的分兒是交託,神的分兒是工作,當我們不折不扣的交託,就得不著不折扣的喜樂。

 

【喜樂的人生】

   一、在真理裏喜樂(林前十三6)

   二、在盼望裏喜樂(羅十二12)

   三、在苦難裏喜樂(彼前四13)

   四、在逼迫裏喜樂(太五12)

   五、在說不出的喜樂裏喜樂(彼前一8)

── 麥希真《工人的講道》

 

【第六課 喜樂】

  喜樂,人一重生就得著了,因為人做了得意的事,又有佳美的盼望,就要生出喜樂來。這樣一個人受了聖靈的責備,覺得自己罪孽的重擔,難免定罪,就真心懊悔,信基督得了罪的赦免,自然不得不發出非常的喜樂來。

   一、主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希米八章十節),神的子民,得了主的喜樂,必有力量抵擋眾罪惡。

   二、「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三十篇五節),神的兒女犯了罪,主的喜樂就要失去,必等到懊悔,得著赦免,並且洗淨,方能復原。我們有一件事不怎麼明白的,就是神的兒女,每次失去祂救恩喜樂的時候,並非就失去了祂的救恩(詩篇五十一篇一至十二節)。

   三、「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詩篇一百二十六篇五節),「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六節),做主工的生活,遭遇患難能得勝,必有喜樂非常,等到禾捆收在倉裡的時候,必得完全的喜樂。 一個人等到主耶穌進了他的心,方能常有這喜樂。

   四、「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馬太十三章四十四節),此處的喜樂,因為他預見為他積蓄豐富的財寶,這可以做一個真心奉獻的人的比方,因為他們也必須先看到奉獻之後,有何等益處可得,方肯歡歡喜喜的奉獻。

   五、許多基督徒為耶穌受難、遭害是很勇敢,大有喜樂(路加六章二十二、二十三節;馬太五章十一、十二節)。在殉難記看到他們在火焰中還是快樂非常,我聽到一位往中國傳道的姊妹,就是內地會戴公的媳婦說,中國人毀壞他們的器具,打西國教士的時候,他滿心快樂,雖然受責打,卻一點沒有覺得受傷。

   六、耶穌說:「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十五章十一節),他們要知道耶穌也住在他們裡面(約翰十四章二十節),祂要將自己向他們顯現(約翰十四章二十一節),父和子要和他們同住(約翰十四章二十三節),他們又在這樣地步上,要結出許多果子(約翰十五章四至七節),他們明白了這些應許,就有喜樂,而且有滿足的喜樂,現在我們也是這樣。

   七、「你們的喜樂,沒有人能奪去。」(約翰十六章二十二節),讚美主,基督徒的喜樂非人和魔鬼的能力所能奪去的,若要失去,除非他自己犯罪。

   八、耶穌要他的門徒滿心喜樂,「你們求就必得著,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約翰十六章二十四節,十七章十三節)。

   九、喜樂可以常有滿足,「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使徒行傳十三章五十二節。滿心照原文不是就過去的,乃是常有的。)

   十、基督可以歡歡喜喜行完祂的路程。(使徒行傳二十章二十四節)

   十一、經上吩咐基督徒「要靠主常常喜樂。」(腓立比四章四節),又「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五章十六節),順從這些吩咐,就是榮耀主。

   十二、喜樂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其中一樣(加拉太五章二十二、二十三節)。這果子漸漸長大起來,到將要成熟,雖不能一天到晚有手舞足蹈的快樂,也可以盼望時常喜樂。

   十三、喜樂有加增。基督的生命成長,喜樂也必加增,我們當常在耶穌的知識上漸有長進,又當留心他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於靈魂身體有益的事,這些事能多知道一點,就要加添喜樂。

   十四、我們為耶穌勞苦受難的時候,一想到進天國的時候快到了,就要使我們生出非常的喜樂來。

── A.S. Worrel著.余慈度譯《成聖六課》

 

【喜樂的靈】(路一47)

   1.靈對自己應憂傷,對神應喜樂;憂傷說出認識自己,喜樂說出認識神。喜樂不是因祝福,好境遇、經歷、工作,乃因神自己,以神為樂(羅五11)

   2.神是最喜樂的神(詩四十三4)。『哈三17~18』甚麼都沒有,只因神喜樂。『保羅』以軟弱、淩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軟弱叫人倚靠主、經歷主,因此可喜樂(林後十二10)

   3.喜樂是信徒的力量(尼八10),也是良藥,醫治屬靈的疾病(箴十七22)

── 張郁嵐《靈命追求》

 

【第34課 喜樂】

  人人都願有喜樂,但人所愛好的喜樂都各有不同;很多人只追求罪中之樂,結果,快樂一去愁苦又來。基督徒要得凓屬靈的喜樂,因這是真的喜樂,是永遠的喜樂,是別人不能奪去的喜樂,是不受環境影響的喜樂。

一、敬拜的喜樂

  「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詩一二二13

  曾有一位基督徒說,六天的勞動工作,固然是很高興,但最開心、最喜樂的日子,還是敬拜的日子;當進到神的禮拜堂唱詩讚美、祈禱讀經、領受真理的訓誨,單純的享受神所賜屬靈的喜樂,就能把六天勞碌的疲乏完全消除,真是喜樂充滿心懷。在禮拜堂整天聚會,就有一整天的喜樂。

二、救恩的喜樂

  「到那日人必說:『看哪,這是我們的神;我們素來等候祂,祂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素來等候祂,我們必因祂的救恩歡喜快樂。』」(賽二五9

  一個活在罪中沒有指望的人,一旦聽見神的大愛──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為我們罪人捨命流血,要把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然後相信,就白白得了教恩!基督徒哪,你是否已親身經歷得凓救恩的大喜樂呢?

三、信心的喜樂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祂,卻是愛祂;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一8

  基督徒都是信徒,這表明我們對神對耶穌有相信的心,因信心而生的喜樂是局外人不能參透的,有人寫了四句詩:「問余何事信耶穌,笑而不答內心舒,脫離罪惡得釋放,喜樂滿懷說不出。」好像是啞巴吃蜜,信心的喜樂真是無法形容。

四、作工的喜樂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的帶禾捆回來!」(詩一二六5-6

  為主工作當然有相當的難處,尤其在開荒撒種的時候,到處奔跑,受盡勞碌風霜之苦,有時還要遇到逼迫毀謗;然而一旦有人接受福音、信了耶穌,那流淚撒種的人,便立刻忘了一切的勞苦,滿面笑容、歡歡樂樂的在神面前獻上感謝的祭。

五、患難的喜樂

  「並且你們在大難之中,蒙了聖靈所賜的喜樂,領受真道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帖前一6

  基督徒在平安穩妥、凡事如意的時候,滿有喜樂不足為奇,因為這是人之常情,然而神看為寶貴的喜樂,乃是在患難之中,在走投無路、四面楚歌的時候,能從心靈中自然生發出的喜樂,這是真的喜樂,是不受環境支配的。

六、窮困的喜樂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三17-18

  基督徒不當羨慕今生的富貴,因為神已經為我們預備了天上的基業;我們在世上只要盡本分為人,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萬一不幸遭遇意外,貧病交加,生活處境艱窘,因那擺在我們前面的盼望,在神裏面的喜樂仍是不能減少的。

七、受辱的喜樂

  「公會的人聽從了他,便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他們離開公會,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徒五40-41

  耶穌說:「凡作惡的便恨光。」基督徒為主的緣故,有時會受到侮辱、咒罵,甚至毒打,但這正是我們的光榮,應當滿心喜樂,因為這表示我們配為主受侮辱;但我們不可因犯罪作惡遭受別人的侮辱。因罪受辱要痛哭,為主受辱當喜樂。

八、離世的喜樂

  「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腓二17

  人生在世如客旅,寄居幾十年就完了。世界上沒有不死的人,基督徒對於死不僅是無所懼怕,因為這是人生路程中必有的階段,並且我們有天家永生的盼望。死,正是我們進入天家的中途站,為此,當基督徒行完世界的路程時,就滿有喜樂的返回天家了。

── 李漢文《基要五十二課查經》

 

【穩行在高處()培養健全的性格(1):面對憂慮】

經文:路 12:22-32 4:6 彼前 5:7 6:2

綱要:

    ()信靠天父,叫人脫離一切憂慮

          (1) 認識人的貴重價值

          (2) 認識憂慮的無用與無能

          (3) 認識天父的慈愛與信實

          (4) 重調人生的優先順序

    ()藉著禱告,卸下一切勞苦、愁煩

          (1) "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 11:28)

          (2)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所要的告訴 神"

    ()藉著肢体彼此扶持,在愛中一同分擔重擔──"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帖前 5:14)

―― 于宏潔

 

【穩行在高處()――培養健全的性格(2):面對憂傷】

經文:箴 17:22,18:14 42:5,11,43:4,84:5-7

綱要:

    ()認識憂傷

          (1)主要來源──失去所愛/受到傷害/極深的後悔或失敗

          (2)會嚴重傷害屬靈生命──「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3)極其普遍

    ()平息憂傷

          (1)不容惡化

          (2)找出主因

          (3)積極面對

    ()走出憂傷

          (1)轉向、倚靠救主

                (a)主全了解-「耶穌哭了」

                (b)靠主幫助──祂要以「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的靈」

                (c)由主承擔──「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

          (2)榮耀的盼望──「...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

          (3)成為別人的安慰與祝福──「...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

―― 于宏潔

 

【喜樂的侍奉 】

    一、因認識神而喜樂

    二、因主拯救而喜樂

    三、因經歷主而喜樂

    四、因主賜恩而喜樂

    五、因主同在而喜樂

    六、因盼望主而喜樂

    七、因主引導而喜樂

── 王永悅

讀經:

腓一25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

腓二21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腓二17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

腓二18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