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憐恤、同情、體恤 【要與人表同情,自己須先有經歷】你要與人表同情,必須先有經歷。你若是從來沒有生過病,你就不能與病人表同情。從來沒有牙痛過的,就不能與患牙痛的表同情;從來沒有頭痛過的,就不能感覺到頭痛的苦況。你本身若未經歷痛苦,你就不能與受苦者一同感覺,你就不能體恤他。所以,經歷是必須有的,經歷幫助你與人表同情。有一個姊妹說:「我有許多事很難得勝,許多事我失敗了,後來我去請教好多比我好的信徒,但是,他們都不領會我的艱難,他們好像生來就是聖人一樣,他們好像從來不覺得失敗的苦惱。」這就是說,沒有經歷的人,是不會體恤別人的。―― 倪柝聲《大祭司的體恤》 【同情人的才能安慰人】有位元音樂大家,被請赴一音樂會,為要聽一女學生唱歌。會後,音樂家說:「那女生應該退學。」他的朋友說:「那女生是一音樂天才,你令她退學?」音樂家說:「是的,我從來沒有聽過人唱得這樣好的,因為她唱得好,有天才,所以你今天請我做她的音樂教授,我卻不能教她。」朋友說:「為什麼?」音樂家說:「她缺少主要的一件,她從來未經過傷心的事,所以在聲音裡不能感動人心,也不能同情人,刺激人的感情,惟有經過傷心的人,才能與人表同情,安慰他人。」——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同情與拯救】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有一天站在俄國城市的街角,一個乞丐向他求助。托爾斯泰說:「我的弟兄,我很願意幫助你,但我袋裡甚麼都沒有。」說完拍拍袋子。那乞丐快樂的走了。另一個乞丐看見了,就問他說:「他什麼都沒有給你,為什麼你這樣快樂呢?」那乞丐說:「雖然他沒有給我什麼?但他叫我兄弟,我已得了不少的同情。」 夏福伯爵士很熱心愛主,他願意脫了他貴族式的華美衣衫,穿破衣作成一個水果販子,去救濟幫助倫敦城的窮人。後來有一窮人作悔改的見證說:「在一天的半夜,我傷心得要自殺,好在爵士上來,安慰我說:雅克,不要灰心,你還可以成為一個新人。他給我一個新希望,今晚我得以來到基督面前。」——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人間的溫暖】在某處村落有一個拍賣場,每天拍賣東西。一天早上,村裡像以往一樣,已有一群人在拍賣場等待著。人叢裡面,有好奇的孩子,有眼睛睜得大大的婦人,和一言不發目光如炬的生意人們。不久,又來了一家人。看他們面有菜色的外表,就令人油然而生憐憫之心。當日天氣雖然和暖,但那女人卻穿了一件又厚又舊的大衣。拍賣東西之中,她只留心那架保管得很好的舊縫紉機。她丈夫又瘦又高,身穿藍布衣服,局促不安地站在她身旁,五個孩子所穿的衣服都已百孔千瘡,在場的人對他們都動了同情心。 縫紉機開始拍賣的時候,大家都似乎知道這家人要買它的。那婦人怯生生地低聲出價兩元之後,就沒有再出價了。她滿懷希望地望著主持拍賣的人。這拍賣場的主持人是很精明的,他的目光早已看得一清而楚,他的喊聲「要賣了,要賣了,賣掉了」比平時特別快得多,目的是要阻止別人有再出價錢的機會。到這婦人明白自己終於買到那架縫紉機的時候,疲倦的面龐上流露出了狂喜的神情。 她把縫紉機捆紮好,準備帶回去的時候,她對丈夫說:「我的運氣真不錯,這次沒有別人爭著要買這縫紉機。」 人情的溫暖,匯成了這次大家不約而同的苦心。 由於以上的故事,可以得下面的教訓: ①「溫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之常情,雖然社會黑暗,人間冷酷,但總還會有溫情的一面,因此,雖然遭遇貧窮和困乏,但不必因此而喪失做人的勇氣,正當「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卻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②扶弱濟貧,是人類崇高的美德,何況「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得著快樂以後,自己心中卻會有言語難以形容的真快樂。有經驗的人才會真正體會和瞭解的。 ③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這意義也可以說:「幫助別人得快樂的人,自己比得快樂的人更快樂。」——蘇天佑《故事深思》 【偉大的同情】紐約布路可林區鬧市街道的一角,有一個年紀老邁的人,遇馬路時昏厥了,給一輛救護車迅速地送往王家醫院。在醫院裡他有幾次恢復知覺,頻頻要他的兒子來看他。 急診室的護士從老人身上得到一封信,這封信是弄髒了的,證明是他曾讀過多次的。從這封信裡,得悉他的兒子是駐紮在北革羅林海軍陸戰隊營地的紅十字會會長,要那個青年人趕緊到布路可林來。因為時間短促,病人已在彌留之際,那位紅十字會人員便和一位軍官乘搭一輛吉普車出發。他們找到那個青年——他正參加演習,在沼澤的荒地裡艱辛地前進。他們立即把他送到機場,及時趕上一架飛機,希望能夠會到他垂死的父親。 那青年踏進王家醫院的入口除會客室時,天色已晚,他又疲倦又焦急的由護士帶到病床邊。「你的兒子來了!」她對老人說。她說了好幾遍,病人總睜開眼睛,他從氣氛帳幕裡,模糊的看見一個穿海軍陸戰隊制服的青年站在外面,於是伸出了手。海軍陸戰隊士兵用他粗糙的手指握著軟弱的手指;這緊緊的一握,傳達了愛,也傳達了鼓勵。護士拿一張椅子過來,那士兵就坐在床的旁邊。 在滿長的夜裡,那年輕的士兵都坐在燈光暗淡的病房裡,握著老人的手,說些希望和加強力量的話。護士好幾次請那士兵休息片刻,他卻不肯。 護士每次走進病房,都看見那士兵坐在床邊。她的動作,晚間醫院的嘈雜聲,氧氣筒的響聲,夜班人員打招呼的笑聲,其他病人的號哭,呻吟和鼾聲,這護士都聽不見。有時這護士聽到青年人低聲地對老人說幾句話。垂死者默不作聲,整夜大部分時間只是緊緊握著兒子的手。 將近拂曉時,病人溘然長逝。士兵終於把那沒有生命的手放鬆了,走去告訴護士。 最後,護士回到了護士室,那青年在那兒等著,護士開始說一些弔唁的話,但士兵打斷她的話說,「死掉的那老人是誰」?士兵問。 「是你的父親呀」!護士愕然地回答。 「不,不是的」,士兵答道。「我並不認識他」。 「那麼我帶你到他房間裡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說呢」?護士問。 「我一走進那房間時,立刻就知道弄錯了,可是我知道他需要他的兒子,而他的兒子不在這兒。當時我發覺他病情很嚴重,辨不出我是不是他的兒子,那麼我想,他需要的是我了;因此我就待下來了」。 士兵說完便轉身離開醫院。兩天后,北革羅林那海軍陸戰隊基地傳來了訊息,通知布路可林紅十字會,說真正的兒子已啟程到布格可林去,辦理他父親的喪事。原來有兩個姓名相同的陸戰隊士兵,在營地裡編號也相似。人事股人員當時翻查記錄時弄錯了。 但那誤召而來的陸戰隊士兵,卻適在那時刻善盡了人子的本份。他以一種獨特的富有人情味的方式,證明了世界上的確有關心別人的人。 從上述的故事,可以得到以下的教訓: ①這故事中的那士兵實在是人間少有的人,這故事也說算得是人間奇聞,事實上世間上的好人實在太少了。 ②不過,世間並不是沒有好人;有些人一生出來就是熱情滾滾的,喜歡幫助別人,做出許多好事來。可是世上的壞人太多,叫那些好人受了許多委屈和吃盡許多虧,久而久之,好人的熱情便冷下來,縱然不做壞事,也懶得去做好事。因此世間的好人便日漸減少了,偶然發現一個好人,便被視為傳奇人物。 ③世上壞人多,正如俗語所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好好的幫助他,他以為你是別有企圖,他不但叫你難過,還要叫你下不得台。 聖經說:「行善不可喪志,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又說:到了審判的日子,神要把善人和惡人分別出來,善人要進入永生,惡人要進入永刑。所以善人們不必灰心。——蘇天佑《故事深思》 【肚子餓和牙齒痛】有一個乞丐到一個財主家的門口討飯,口裡嚷著肚子餓,剛巧財主的妻子出門口,她問她的婢女說,這丐婦嚷甚麼?婢女說:「他說肚子餓」。財主婦人說:「肚子餓是怎樣的?」那聰明的婢女知道主婦生平未嘗過肚子餓的滋味,無論怎樣解釋,她總不會瞭解的,於是她想到了一個辦法,她說:「肚子餓好像前幾天你牙齒痛那樣的」。財主婦人說:「是那麼辛苦的嗎?快給她東西吃罷」。 上面這段故事給我們知道,平生未曾嘗過肚餓的人,不知道肚餓的辛苦,也不知道吃飽是一種福氣。一個健康的人也不覺得健康的可貴,直到他們失去了健康的時候,臥病在床,那時才會覺得健康的可貴。雙目光明的人,卻不知道寶貴自己的眼目,一旦失了明,他們很希望可以看見一些東西,甚至僅僅看見一些陽光也好,或見一些影子也好。我們開眼人每天所看見到的很平凡的事,看的厭了,然而瞎子很希望看見一點點也覺得滿足。所以沒有受過痛苦的人,不會同情別人的痛苦,有了痛苦經驗的人,才會同情和瞭解別人痛苦的。 我們天天浸在主的靈恩裡,日子久了,恐怕會不覺得在靈裡的好處,尤其是那些祖傳熱心的青年信徒,長大在靈恩裡的,更要小心保全你們的健康靈體和光明的靈眼。常常親近主,多聽真理,多看聖經,使靈心常常得飽足,若是不然的話,我們當記著,陰間裡的財主連一滴水也求不到口哩!——蘇天佑《故事深思》 【同情的寶貴】有一天,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在路上走,一個窮人上前求他說:“我肚子餓了,請你給我一點錢,好買麵包吃。”屠格涅夫回答說:“好!”就伸手到衣袋裡去摸,可是袋裡空無一物,連一條手帕也沒有,他對窮人說:“ 弟兄阿!對不起!對不起!我沒有帶錢出來。” 那個窮人說:“謝謝你!謝謝你!”屠格涅夫既抱愧又覺驚奇,就問他說:“你謝我是什麼意思呢一我連一文錢都沒有給你!”窮人說:“我謝謝你救了我的性命,因為我四十年來因貧窮被社會遺棄,所以想去自殺,你是第一個叫我弟兄的人,使我內心感到溫暖。” 現在世上有無數的人需要我們去同情安慰,物質的説明固然需要,更重要是心靈上的體恤,尤其有些還陷在罪惡火坑中的人,更需要有人把福音的好處帶給他們。──《為甚麼要用比喻》 【滿有憐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亞爾培特親王去世不久,在事先並沒有通知的情況,女王探訪不久前喪夫的老友陶勞區夫人。當她獲知女王來到,連忙要從睡椅上起來行禮,女王走上來阻止她說:『親愛的朋友,不要起來,今天我到這裏,不是以女王的身份來看臣民,而是以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去看一個境遇相同的人。』最高的憐憫,是神在基督耶穌裏道成肉身降臨人間;惟有向人表達這種憐憫的人,才能接受憐憫。──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倪請乞丐吃餛飩麥】在上海,有的弄堂裏面,夜間常常住著好些乞丐,癟三,貧苦等類的人。倪弟兄常常喜歡,在深夜,賣餛飩面挑過的時候,把弄堂裏那些窮人叫醒,每人請吃一碗,作後心裏覺得非常快樂。 【憐恤人的必蒙憐恤】從前有一位貧苦姊妹,既纏足、又不識字,氣貌不揚,土話重重。在她頸部又生一瘤,開刀要花很大費用,自己無錢支付,而又無人眷憐。但她既不怨天,也不尤人,愛神之心並不減退。她甘願免費服事一位貧苦患有癌病的弟兄,三四個月之久,而且時常貼錢,送他食物。患病弟兄離世之日,流淚感謝她的服事,抱歉無以報答。就在主裏睡了。次日,神卻親自報答了她,一夜之間頸瘤完全消退。主的話說:「憐恤人的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7)。這是屬靈的公式。我們如何待人,神也必如何待我們。 【這也是禮物】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Turgeniev)告訴我們,有一天在街上一個乞丐向他討錢。他想在口袋裏找錢,卻一分錢也沒有。他很自然的伸出手來說:「我的弟兄,除此之外,我不能給你甚麼。」這乞丐說:「你叫我弟兄,你和我握手,這也是禮物。」 【真誠的愛心】 ·
經文﹕西三:12 ·
金句﹕就要存憐憫、恩慈、謙遜、溫柔,忍耐的心。 一個主日清早,一位男士匆匆在雪地上行走,忽然發現前面站著一個面目清秀的男孩,手裡握著一頂帽子,眼睛瞪著前面的某一點。這位男士走近時,男孩慎重其事地對他說:「先生,請你不要踩到這個地方,剛才我就是不小心在這裡摔倒的。」如果每一位基督徒都像這個男孩,提醒別人注意危險,這個世界會變得多麼不同啊! 那麼男孩關心別人,他自己在冰上摔跤,知道那個地方很滑,不希望別人也在那裡受傷,因此他忍受嚴寒站在那個地點,提醒每一個過路人的留意。 這世界最需要的,是更多能夠關懷別人的人。 ‧默想:人人都曾經在人生中「跌倒過」,也學到慘痛的教訓。我們是否也能喚醒別人的留意,免得重蹈覆轍? 【憐憫】 ·
經文﹕箴言三十:7~9 ·
金句﹕求你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恐怕我貧窮就偷竊,褻瀆神的名。 1930年美國經濟蕭條的時期,一天,警察以竊盜罪嫌扭送一位老人到紐約法庭,這個老人因為飢餓偷了一條麵包。很巧,紐約市長佳迪正好在法院指揮,便充當法官,以便接近市民。他聽完警方的控訴,判處老人罰金十美元。因為法律有它的尊嚴,不容任何人踐踏、破壞。之後,市長從口袋裡掏出十元代替老人交納罰金,然後轉向法庭內其他的人說:「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竟然對一個飢餓的老人,沒有及時伸出援手,迫使他不得不去偷,我判定在場的民眾每人罰金五角。」市長親自用自己的帽子去收取罰金,一共收到五十元,市長就轉交給那個老人。被告一時目瞪口呆,滿心感激含淚步出法庭。 ‧默想:神使人在危急中,轉危為安。 【喪子的婦人】 ·
經文﹕約二十:11~18 ·
金句﹕馬利亞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 有一位年長的科學家,有一天遇到一位失去獨生子的婦人,發現那婦人委實太傷心了,哲學家向她保證說:「讓我來幫助妳找回兒子,不過妳先去找一些芥菜種子,拿來給我。但給妳芥菜種子的那人家,必須是不曾有過傷心的事才行。」 那婦人抱著一顆渴望的心去找芥菜種子,可以她無論去到哪裡都看到不幸的事故,幾乎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婦人最後回來對哲學家說:「我實在是一個極其自私的人,現在我才知道傷心乃是世人共同的遭遇。」哲學家說:「好極了,現在妳總算學到人生的寶貴功課,以後妳再遭遇痛苦的時候,就不致於太傷心了;同時,妳也知道怎樣去安慰和同情別人了。」 ‧默想:上帝不只是安慰我們,祂也要求我們成為安慰的使者。 【人生快樂的方法(太五7)】 前言:「基督徒品格」是從裏面流露出神的生命 一、憐恤人的意義: 1.同情人、可憐人的心 2.很親切、很柔和的心 3.去赦免、饒恕人的靈(太六12~15) 4.能體諒人、愛人如己(路廿三34) 二、如何成為憐恤的人: 1.知道你需神憐恤 2.以行動去憐恤人(賽五十八7) 3.蒙福的「公式」 三、神警告不憐恤的人(太十八31~35) 1.不憐憫人的,必不蒙神憐憫 2.以基督「寬恕人」的心為心 3.愛與饒恕是人際關係的動機 四、憐恤人的福份: 1.自己有平安 2.得人的憐恤 3.蒙神的憐恤(箴十九17;太六14~15) 結論:今天的世界迫切需要看到憐恤(西三12~14) ──
莊澤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