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知足、不貪婪

 

【知足】知足是聖徒的一件美德。奉獻一切與神是知足的初步。以神為萬有的人,才有知足的心。縈念世界的信徒,難免貪圖虛名。虛名,與世界別的榮耀一般,不能滿足人的心。無論得凓多少名聲,這樣的信徒,總無知足之一日。知道主耶穌是我們的一切之人,有福了!如果我們不是與主一同升天,看見日光下的虛空情形,則我們也是難免思念地上的事的。如果我們不是蒙聖靈光照,叫我們知道,我們所得凓的乃是永遠的、實在的,則我們也難免貪求。讚美神,因為信的人能以祂為寶貝。―― 倪柝聲

 

【知足/快樂】有人問希臘哲學家克利安第說「誰更富?」,他回答說「知足的人」,辛尼加常說「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慾。改善我們物質狀況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無需要。我們愈限制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愈自由。」

 

【甚麼是貧】世人都喜高大,愛富足。但是作基督徒就要安貧,甚至選貧。貧有它的用處,也有它的樂處。但這不是說懶惰不作工,把自己弄貧了。若是這種的貧,就不值錢,沒有用。乃是說你能富足,又有機會來富足,但為主的緣故,肯不富足。或者是有了錢財,而為主的緣故,用盡它,這纔是難能可貴的。

   基督的生命就是揀選貧窮。你看祂如何離開寶座,降生馬槽,居住拿撒勒,備嘗人世一切貧苦味道。

 

※ 主後第四世紀的君士坦丁主教Chrysostom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我的你的這兩個字的概念,已熄滅了我們同情的火焰,點燃了我們貪婪的欲火。』

 

    從軍不怕――(1)後方、前方;(2)安全、危險;(3)輕傷、重傷;(4)死、痊癒。

 

※ 約翰衛斯理未信主前遇見大學校工:(1)昨天已吃,今早已喝了水;(2)衣雖不夠暖,但比沒衣好;(3)主預備別人的屋簷台階作臥處。

 

※ 被搶:(1)僅此一次;(2)未被殺;(3)錢不多;(4)被人搶,不是搶別人;(5)一切遭遇為使我得益處。

 

※ 被下監:(1)為得安靜讀經;(2)背經、親近主;(3)去見主好得無比。

 

  感激令人富足,埋怨令人貧窮;不要埋怨有什麼不對勁,要對那些稱心如意的事情心存感激。─ Zachary Fisher

 

     我一直哭著沒有鞋子穿,但等到我知道連雙腳也沒有的人,我又感覺幸運之極了。又聾又啞又盲的美國名女作家海倫凱勒

 

【貪婪之人的愚昧】下則摘錄中,把貪婪之人的愚昧做了很好的描述。

「如果你看見一個人擁有一大池水,可是卻一直活在饑渴中,因為他怕池中的水減少,所以捨不得喝半口水,要是你看見他耗費時間、力氣以取更多水放進池塘,卻總是乾渴著;看他手中總提著一水桶,從早到晚盼望取得雨滴,張口注視每一朵雲彩,貪心地跑到每一處泥濘沼澤之地,希望得到水,也老在研究如何放幹溝渠使之注入水池,你或許見他在這般憂勞中日趨衰老,最後卻跌進自己的池塘而結束了那饑渴的生命,你豈不會說,這樣的一個傢伙,不但是庸人自擾的始作傭者,也蠢到跟瘋子同等地步。儘管上述人物愚蠢、荒謬,但是尚不足描述貪婪之人愚昧、荒誕、自擾之一半。」

我曾讀到法國一個百萬富翁的故事,他是一個守財奴,為了要確保財富,在酒窖挖了一又大又深的穴,藉著一把梯子可以上上下下,入口處有一扇門及一把彈簧鎖。一段時間後,他失蹤了,人們四處找他,卻找不著他的蹤跡,最後,房子被人拍賣,買屋的人發現了酒窖裡的門,他打開門下到酒窖中,看見那位守財奴躺在地上,躺在他的財富堆中,死了。門可能在他進去後意外地關上,他也因此不幸死亡。——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像暹羅連體雙胞胎一樣】貪婪和偷盜好比暹羅的連體雙胞胎一樣——他們總是連在一起,事實上我們可以加上謊言,使它們成為三胞胎。「貪婪的人是藏在殻裡的賊,賊是露在殻外的貪婪之人。讓貪婪的人看見一樣他十分想得到的東西,如果讓他有機會取得該樣東西,他會很快地鑽破殻子出來,顯出其本來面目成為一小偷。」

    希臘文「貪婪」的譯文意為「一種過度,無節制地想獲取某樣東西的欲望。」高盧人嘗過義大利美酒的滋味以後,問及這些酒是從那裡來的,從此,他們不歇息直到攻佔了義大利為止。——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滿足】詩篇九十篇說人只有七十、八十年好活。雖那樣有限,大家都想過著一種滿足的生活;物質上如衣食住沒有缺欠,同時心中又充滿希望與平安。可是有誰實實在在感到心滿意足呢?有人雖然已經是「足」了,仍認為不「滿」而憤恨終日。

    美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對宣教、教育及救濟的捐獻是不分國籍,且都是大手筆。有人曾經問他,多少錢他才會滿足?老弟兄想一想就回答說,比我所需要的再多一點點。換言之,不但要足,還要滿,不但要滿,還要溢出來。我想這是他留給後代一句真心話。——張欽煌《小嗎哪》

 

【青春泉】有一對夫婦,住在一座大山腳,他們的年齡在六十左右。丈夫以上山砍柴出賣為業,妻在家裡做家務。他們過著的是清淡的生活,倒也算安樂地過日子。日子久了,山腳附近的柴都差不多砍光了;因此那為丈夫的便要到較高的山上採柴了。有一天,他上到很高的山上,砍到了柴之後,卻忘記了時間,下到半山的時候,日已西沉了,認不得路下山,只可在山上睡了一夜。次日天亮的時候起來,覺得口中渴極了,剛巧附近有一條小溪,他便到溪中喝了幾口水,跟著便挑柴下山,趕回家中去了。

他回家門口的時候,放下了柴,便朝屋門走進去,他的太太卻把他擋著去路問他說:「你找誰?」「我是你的丈夫嗎,怎麼你會這樣問我的?」丈夫回答說。妻子說:「你看來有點像我的丈夫,但我的丈夫沒有這樣年青啊!你不過廿多歲吧了。」丈夫聽了,心中覺得奇怪,走去拿一面鏡子一看,果然是年少英俊的一個好青年。妻再問他說:「你做過什麼事,吃過什麼東西,怎麼會年青起來的。」

丈夫說:「昨天晚上迷失了路,是因為天黑了,在路上睡了一覺,醒來口渴,便在附近小溪中喝了幾口水,回來就變了這個樣子了。」妻聽說大喜過望,她說:「這一定是那傳說中的「青春泉」了,我也去喝幾口,讓我也變了年青人,才能和你匹配的。」丈夫同意極了,於是妻便立即動身,照著丈夫所指示的方向和路線跑上山去了。

丈夫在家裡等她,晚上卻不見她回來,第二天晚上還沒有回來。丈夫覺得奇怪,這山雖大,卻沒有野獸,斷不致為野獸所害,難道是失足跌倒不能回來。第三天,丈夫便上山去找她了。到了小溪的所在,卻不見人影,再走近些,卻看見妻子的衣服放在溪邊,心想這次遭了,一定是遇害了。再走近些,卻聽見嬰兒的哭聲,定睛一看,原來在妻的衣服裡面,有一個女嬰的哭著。他抱起一看,嬰兒臉孔像他的妻,他心裡明白,她一定是太貪心,多喝了這青春泉,變了嬰兒了。他便哭著說:「妻啊,你不應該這樣貪心,喝得太多了,叫我甚麼時候才等到你長大再做我的妻子呢?」

這故事所得的教訓如下:

①這對夫婦過著風平浪靜的生活,雖然窮些,也算得是快樂地過日子,最低限度可以說是平安地過日子,後來意外喝了青春泉,是得著意外的福氣了,怎料妻也去喝青春泉,卻喝出個禍來。所以有時意外的幸運,也會跟著帶來意外的不幸的。

②聖經告訴我們說:「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8)但世上的人卻貪心,甚麼都要貪多些,俗語說的不錯「貪字變成貧」,許多人本來是富有的,卻因貪,不久便變成一貧如洗了。聖經還告訴我們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蘇天佑《故事深思》

 

【你心滿足嗎?】從前有一個皇帝,厭倦了他的皇位和麻煩的國事,他想在他的國中,找到一個心滿意足的人,和他掉換位置。因此他改裝成為普通人的樣子,去到民間,開始訪尋了。

皇帝首先去到一位退休富商的家,但富商卻說他厭倦他的退休生活,他卻喜歡像街頭的那位商人照舊的工作下去。皇帝離了富商,去到街頭那位商人處,問他對於生活滿足否?商人說:「滿足?我整天勞碌,好像做奴僕一般,怎像同街的那位退休商人,整天沒有事做,駕著車逛街,何等快活呢」!皇帝又去到一個做官的人處,那官卻說:我的官位不好,在我上面的,看不起我,在我下面的,卻妒忌我,反不如我鄰街的一個朋友」。皇帝聽了就別了這官,去找到一位木匠,對他說:「你的職業自由,對你的生活一定滿足了吧」。木匠說:「滿足?誰會滿足一個木匠的生活呢?好像那兩位,我曾為他裝修的街坊,我初進入這店的時候,他們也像我一樣窮,現在卻是財主了。又有一位做官的,我到他家裡做工的時候,看見他家庭十分富有,有幾個僕人伺候。又好像我們的皇帝,終日沒有事做,一味的享受,我們做木匠的,怎樣像他們呢」?

皇帝無聲的離開了木匠,打扮成為旅客的姿態,離開了城,往鄉間訪尋,在路邊木屋中,看見一個苦力,正在吃著粗糙的飯菜,皇帝便坐在屋門口的板凳和他談話說:「朋友,我認為你的生活過得夠辛苦了吧?」。「辛苦」苦力回答:「一點也不辛苦,我在這裡有許多工作做,工錢也不錯,我的園地常給我生產許多荷蘭薯,其實我的生活並不算得苦啊」。皇帝又問:「難道你已經滿足你的一切麼?你真的沒有一些煩惱麼?」苦力說:「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煩惱,我也有我的煩惱;正如我的臂膀有風濕病,有時叫我整夜不能睡,有時叫我整天不能工作,我的房東也常常對我不公道。」皇帝說:「這問小木屋也不是你自己的嗎」?木匠笑著說:「我那裡會這樣富有呢?我雖有這許多的煩惱,但我的心仍是認為滿足,因為有許多人還沒有及得上我啊!我的煩惱反令我更努力罷了」。

皇帝聽這位謙卑朋友的一番話以後,便離開他,不再去尋找了,他心裡說:「我已經找到了,也已經學了一個好功課那就是「逆來順受」,不要逃避艱難,這樣就會帶來更好的幸福了」。

由於以上的故事,可以得著下面的教訓:

①俗語說:「人心不足蛇吞象」,用蛇吞象來形容人心的不足,可以想像那厲害之處,若全世界的人都會覺得心滿意足的話,世界上就不會有糾紛和戰爭了,人人都可以過著快樂的日子了。

②許多人都是覺得別人比自己好,而希望得著別人的好處,或更好的生活,從來沒有想到本身也有許多好處的。當你羡慕別人的時候,同時也有人羡慕你自己。因為雖然有別人的生活比你好,但也有人還不及你的生活好。若能瞭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意義,當然會知足的。

③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就是說:各有各的困難,你若從外表看別人,總是看見別人的好處,但別人的困難和苦悶你卻看不見,我們除 想到自己環境的壞處外,還要想想自己環境的好處,自己雖然有困難,但想到有人比自己更困難時,就當心滿意足。

④世俗相信命,說人一生下來,命中就註定一生的遭遇了,這種人比較會安份。我們基督徒的信仰是,凡事都由上帝安排,不論遭遇順境或逆境,貧窮或富貴,都是出於上帝的美旨;有這樣信仰的人,一生都得著幸福和快樂的。——蘇天佑《故事深思》

 

【滿足現實】有一個織布的女子,天天在家織布,天天,月月,年年都是一樣的織布。有一天,有一班馬戲班在門前經過,其中有女藝員。那織布的女子看見那女藝員,她的心中很是羡慕,覺得那馬戲班的女藝員是如何的快活,可以到處遊歷,又可以在戲臺上大出風頭。反顧自己,常在家中織布,寸步不離,生活是如何的枯燥乏味和難過。

但是那女藝員看見這織布的女子,她心裡也有很大的感覺。她覺得這織布的女子,生活是怎樣的舒適,常常在溫暖的家庭中過生活,天天都可以見到她的父母弟兄;而她自己是如何勞勞碌碌,東奔西跑,吃沒有一定的時間,睡沒有一定的地方,她自己就覺得很是難過。

由於以上的故事,我們所得到的教訓,正如俗語所說的,「你看見我好,我看見你好」。又說:「幹那行的事業,便會厭惡那一行的事業」。這是不錯的,因為人們都是對現實不滿的,都是愛慕虛榮的,因此對自己的行業都有不滿意。其實每一行業有每一行業的長處和短處。人們在某行業習慣了,對那行業的好處,是觀察不到的,但對那行業的短處和困難處,非等到入行以後是不能知道的。其實在世上有一樣正當行業,能夠衣食充足的,就當心滿意足。見異思遷,徒招失敗和苦惱吧了。正如保羅所說:有衣有食就要知足。又如亞古珥說:求神不要使我貧窮,恐怕會犯罪,羞辱神,又不要使我太過富有,恐怕我會忘記了神。(箴三十:89)所以我們要滿足現實,安於我們的環境。——蘇天佑《故事深思》

 

【乞丐的幻想】"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傳五:10)

  古時,有一個殘廢的乞丐,手中拿著破舊的口袋,切望得到一點食物,自言自語說:世人雖已有家室資財,還是貪欲不休,沒有一個知足的,至於我,只要有衣有食,那就心滿意足了。晚間他睡在一座破廟裡,忽然有命運來對他說:我知你的窮苦,特來叫你富有,快敞開你的口袋,我給你倒一些寶石,你要小心張開你的口袋,不要貪多,因為只要有一顆寶石掉在地上,其餘的就都立刻變成塵土,你要當心你的口袋不是舊的,否則擔不起太多的寶石。乞丐說:曉得了,你快倒吧!果然命運將五光十色的寶石倒滿了他的口袋,對他說:夠了吧!乞丐說:無論如何請你再添幾顆。命運正添時,嘩啦一聲,寶石破袋而出,盡成塵土,命運也不見了。──《為甚麼要用比喻》

 

【真正的富足】黔婁是著名清貧的人物。他生在齊國(今山東濟南),修身嚴謹,不求富貴。魯恭公請他作首相,他辭謝不就。齊威王聘他為卿,他也不幹。死後,覆體的殮衾不夠長,不是露頭,就得露腳。朋友曾西想出辦法:只要斜一些就足夠長了。黔婁的孀妻說:“邪而有餘,不如守正的不足。先生一生的原則,是守正不邪,死後也不該違背他的意願。”
   朋友們商議,該用甚麼名號稱先生。他的妻子說:“可以用康為諡。”曾西以為“康”是富足有餘的意思;黔婁生時衣食不足,哪能叫“康”?黔婁的妻說:“先生在世的時候,辭首相而不受,是有餘貴;賜他財物也不要,表明有餘富。這樣說來,滿足於所有的,豈不正是‘康’嗎?”

  保羅說到馬其頓教會:

弟兄們,我把神賜給馬其頓教會的恩告訴你們,就是他們在患難中受大試煉的時候,仍一滿足的快樂;在極窮之間,還格外顯出他們樂捐的厚恩。(林後八:1,2

  這是真正的富足,是由於神的恩典:因為有耶和華為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二三:1── 于中旻《喻道集錦》

 

【知足無求】亞力山大經過哥林多,去見當時有名犬儒派哲學家迪奧真尼(Diogenes)。迪奧真尼住在一個木桶中,向著太陽取暖。
   亞力山大說:“我是偉大的王亞力山大。”
   迪奧真尼說:“我是迪奧真尼那條狗。”
   亞力山大告訴他,可以要求任何恩惠,我必定為你成就。迪奧真尼說:“站開些,不要遮住我的太陽!”
   亞力山大感嘆說:“如果我不是亞力山大,我願作迪奧真尼!”
   據說,他們二人在同一天去世。那是323 B.C.亞力山大年三十三歲,征服了大半個世界;迪奧真尼九十餘歲。
   無欲也無求於人,可以過快樂知足的生活。基督徒不僅快樂無求於人,更能向神祈求,倚靠神果喜樂的生活。

  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7~8── 于中旻《喻道集錦》

 

【知足無缺】一位去非洲的宣教士,回國度假的時候,帶了當地的一名部族信徒同來。
   當他們在美國的時候,有一天,宣教士帶他去紐約最大豪奢的百貨公司參觀。看了陳列齊全,有美皆備的公司後,問那土人的印象;那土人說:“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多無用的東西!”原來日用“必需”品,變成了無用的東西。
   誰的價值觀念正確?二千多年前,有一位智者,說過類似的話。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Cocrates, 469-399 BC)相信,真智慧的人,不會為了世界的物質所羈絆。他自己生活簡單,用不著穿鞋。但他常去市上,注視那些名貴的物品。
   有個朋友問他,怎會被如此那些東西吸引。他說:“我喜歡去那裏,看我可以完全不需要那些東西。”那是珍視他的真自由。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8── 于中旻《喻道集錦》

 

【願望】據說,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時候,路經波斯王居魯士 (Cyrus)聖經譯為“古列”)的陵墓,在墓碑上刻著一句簡單的話:
   “不要拒絕我的請求,讓這一抔土掩蓋我的軀體。”
   亞歷山大駐馬沉思良久。然後,無言的揮一揮手,軍隊繼續行進。
   原來赫赫一世的帝王,爭霸征戰一世,結局竟是那麼簡單的願望!

  聖經說:“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7,8── 于中旻《喻道集錦》

 

【貪】經文﹕不可貪人的房屋﹐也不可貪人的妻子﹐仆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2017)。
  傳說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四蹄似牛﹐頭上長角﹐身上有鱗﹐尾巴翹得很高﹐嘴巴張得很大﹐兩眼突出﹐模樣十分古怪﹐它不是四不相。這種怪獸叫(就是貪得無厭﹐因為它是畜類所以加旁)。它貪吃千禽百獸﹐甚是貪得無厭﹐異想天開﹐想吃天上的太陽。
  一天到海邊喝水﹐望見太陽的影子在大海中飄浮﹐以為就是太陽﹐結果跳入大海﹐被洶涌的海浪吞沒淹死。
  這個傳說﹕是告誡一切貪心的人不要貪得無厭﹐否則將會象一樣自取滅亡。
  從一切事實啟發了我﹐使我懂得﹐神為什麼把不可起貪心也列在十條誡命之中。可以這樣說貪心是一切犯罪的開端。在聖經中可以列舉出許許多多因為貪得無厭﹐以致有的是貪小失大﹐有的是身敗名裂﹐得不償失。
  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為了貪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中了魔鬼的詭計﹐甘冒大不韙﹐違背神命﹐結果受咒詛﹐被趕出樂園。又如以掃為了貪吃一碗紅豆湯﹐寧願出賣了長子的名分(創2534)。無怪乎箴言勸勉那些貪口腹的人說﹕你若是貪食的﹐就當拿刀放在喉嚨上﹐不可貪戀他的美食﹐因為是哄人的食物(箴233)。
  約書亞的部下亞干﹐違背了神的吩咐﹐貪愛了那利哥城的金銀﹐衣服﹐結果連累了全軍敗在艾城人面前。他和他的全家也遭到滅命的刑罰。難怪保羅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
  筆者寫到這裡聯想起士師時代﹐有一位力大無敵的名叫參孫﹐他赤手空拳就把凶猛的獅子撕裂為兩半﹐甚至用一根驢腮骨擊殺了一千敵人﹐並且輕而易舉的把城門﹐門扇﹐門櫃﹐門閂。一齊拆下來扛在肩上﹐扛到希伯侖的山頂。這麼大的氣力﹐非利士的眾勇士﹐英雄們﹐都莫奈他何﹗只可惜他因為貪色﹐反被一個妓女大利拉所制伏﹐落得身敗名裂(士1619)。
  還有沽名釣譽的一對夫妻名叫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為了貪圖虛名﹐在奉獻事上作假﹐欺哄聖靈﹐末後相繼仆倒斷氣在使徒彼得腳前(徒55-10)。
  最後想起保羅有一次非常沉痛地對提摩太說﹕你要趕緊到我這裡來﹐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提後410)。
  總之﹐從以上讓我們看到形成各式各樣﹐有的貪口腹﹐有的貪財﹐有的貪名﹐有的貪色﹐有的貪世界。雖然不一樣﹐但結局多是自取滅亡。
  末後﹐我們聽一聽耶穌的教訓﹕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路1215
── 佚名《喻道故事續集》

 

【魔鬼與農夫】托爾斯泰的一個寓言《魔鬼與農夫》:有個老魔鬼要擾亂人間的生活。牠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找一位農夫。那個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所得少得可憐,但非常快樂、知足。小魔鬼開始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牠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讓農夫知難而退。那農夫在辛苦中繼續敲,沒有抱怨。

         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小魔鬼去。這次把農夫擁有的東西偷走。不過農夫卻想:「一定有比我更可憐的人,需要那些東西!」

         後來有第三個小魔鬼對老魔鬼說:「我有辦法把農夫變壞!」牠變成農夫的朋友。牠告訴農夫,明年會有乾旱,教農夫把稻種在濕地上,農夫照作。結果第二年別人沒有收成,只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谷,農夫因此而富裕起來。

         魔鬼有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中甚麼?三年下來,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牠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賺取更多的錢。慢慢地,農夫開始不工作了,靠著經濟販賣的方式,就能獲得大量金錢。

         有一天在農夫所辦的晚會中,小魔鬼對老魔鬼說:「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那晚農夫邀所有富有的人來參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好多僕人伺候。他們非常浪費地吃喝,衣裳零亂,醉得不省人事,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肥愚蠢。

         「你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說。這時,一個僕人端盤菜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農夫就開始罵他:「你作事這麼不小心!」「唉!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渾身無力。」「事情沒有作完,你們怎麼可以吃飯!」

         老魔鬼見了,高興地對小魔鬼說:「唉!你太了不起!你是怎麼辦到的?」小魔鬼說:「我只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


【比下有餘】美國名女作家海倫凱勒 (Helen Keller),她不幸雙目失明,耳朵又聾了。她曾說「我一直哭著沒有鞋子穿,但等到我知道連雙腳也沒有的人,我又感覺幸運之極了。」

【貪得無厭的後果】猴子有種貪得無厭的劣根性,某地的土人,就利用牠們這種劣根性去摘果。他們把猴子放到果樹上去,牠伸出右手採取一粒放在左臂腋下,繼而伸出佐手採取一粒放在右臂腋下。因為貪得無厭,所以牠伸出左右手輪流採摘,但結果一無所有,只有利益了樹下的土人而已。──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你們貪戀還是得不著】一個人在新年的時候,很熱心的帶領一群人到附近鄉村去傳福音。他料想教會中人看見他的熱心就會選舉他當教會的長老。他們沒選他,他失望再也不傳福音了,請問你事奉主只在新年期間嗎?

         別人所有的你沒有,你想要得到卻不用和平的方法,竟用錯誤的方法,你想這樣就可以得到麼?── 申樂道《雅各書註釋》

 

【滿足自己慾望的後果】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寫過一個人物,這人強烈的要滿足自己的慾望,其中之一就是得到土地。有人應許他,在一天之內,從日出到日落,他能走到的地方都歸給他。他開始慢步前行,但是由於野心使然,他逐漸加速,逼自己愈跑愈快。他全身發熱,脫掉上衣和鞋子,盼望於日落之前能衝向更遠的終點。在最後一線陽光消失的時候,他倒在地上。由於筋疲力盡,他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所得到的土地僅是六呎長、二呎寬的墳地。──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知足常樂】有人問希臘哲學家克利安第說「誰更富?」,他回答說「知足的人」,辛尼加常說「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慾。改善我們物質狀況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無需要。我們愈限制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愈自由。」

【只為滿足自己的慾望】某地有個很任性的暴君,他以不正當的方法向人民抽重稅,過著奢侈的生活。

   有一天,著名的先知約拿去見他,王原已心神不寧,良知被蒙蔽了。國王以粗野的聲調對先知說:『你到此有何貴幹?』先知靜靜地注視著國王的臉。見國王的臉色蒼白,一副狼狽相。就用安詳而堅定的語氣說:『王阿,你如此折磨百姓,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看呀!你的冠冕、戒子都是來自百姓的血汗。』說著,拿起桌上名貴的盤子,用力劈為兩半。很奇妙地從斷裂處流出深紅色的血。王氣憤填胸地站起來;先知繼續說:『這就是你所折磨的無辜者的血。』

   各位,我們也要反省,也許那鋼筆、鉛筆不會滴出血,可是,我們若不小心,就易被不足取的東西迷住。非己之物,絕勿據為己有。――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不要貪得無厭】各位,也許很少聽見『他人盤裏的餅,顯得大一些』這古諺。這是描寫人心的貪慾。我們往往會過分貪戀物質的財富。

   有一天,國王向忠實的臣僕說:『多年來,辛苦你了,我要賜你一些土地,從現在起直到日落,凡是你走過的土地,我都送給你,開始去吧!』他就興奮的出發走了,為了珍惜時刻,既不休息也不吃喝,只拚命地走著。

   當夕陽西下時,這可憐的臣僕精疲力盡地回到主人的地方,卻因力盡筋疲而倒下死去。各為,這臣僕所獲得的地皮只是埋葬他的一個小洞穴,這是貪得無厭的報酬。

   耶穌基督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因貪小便宜而失去自由】你們大家都知道,要活捉野生動物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人就想出許多捉動物的方法。今晨我要介紹一種非洲人活捉猴子的方法。

   土著們將猴子最愛吃的米放在堅固的皮袋裏,綁在樹幹。袋口很小,只夠伸出猴子的手。猴子來了,伸入手盡量地抓緊食物。土著們就從遠方包圍著,吹笛打鼓;猴子驚慌要逃跑,可是又不願放棄所抓的米,手抽不出來就被捕了。

   為了一把米失去自由,多愚笨呀!我們絕不可學牠們。我們不可因不適合學生的無益的娛樂,犧牲寶貴的心靈的清靜和自由。――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CONTENTMENT & HAPPINESS 知足/快樂有人問希臘哲學家克利安第說「誰更富?」,他回答說「知足的人」,辛尼加常說「最大的財富,是在於無慾。改善我們物質狀況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無需要。我們愈限制我們的需求,我們就愈自由。」

【貪心】美國一個銀行發生搶劫案,搶匪才剛把錢藏好,就被警長逮捕了。由於搶匪是印地安人,不會講英文,警長只好去請翻譯官來幫忙翻譯。
經過一陣疲勞轟炸式的拷問,搶匪還是堅持不肯說出錢藏在那裡。沒有辦法,警長只好扮起黑臉,咆哮地告訴翻譯官:「告訴搶匪 ,再不說,就把他斃了!」
翻譯官忠實地把警長的意思傳達出去,大概翻譯得太好了,搶匪嚇得語無倫次的說:『錢藏在鎮中央的井裡,求你叫他饒我一命。』
翻譯官神情凝重地告訴警長:「這小子真有種,寧死不招。他叫你斃了他吧!!」

 

【船主貪財喪命】一次一隻海舶觸礁,快沈時候,那只船的船主告訴船上水手說,請把救生船放好,我要下到船底有事,立刻就來。下到船底作什麽呢?因爲他有許多的錢,放在保險櫃裏,捨不得錢一同沈在海裏,就在一髮千鈞時候,冒險去拿。船一分一分的沈下,船主還在那裏拿錢。船一寸一寸的沈下,還在那裏拿錢。船沈下去的速率,比他拿錢的速率更快。水手見他不來,就放下救生船逃命。到底船主是不來的,水到他腳底時候,他才打算走開,但已太遲,他的結果就是淹死。後來船從海裏打撈起來,那個船主還是一手拿著保險櫃的鑰匙,還有一手拿著滿手金洋。錢是拿到手了,但是沒有命了!沈淪了!是錢好,是命好呢?貪財已把那個船主送到地獄去了。所以你要小心,貪財也要把你送到那個永苦的地獄裏去!

 

【貪財的水手】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就是有一隻船快沈時候,船上所有的人顧不得財物,紛紛離船逃命去了。有一水手,捨不得財物沈在海裏,也捨不得他的命丟在那裏,所以豫先拿了一個最好的救生圈,圍在自己的胸前。他就對自己說:『現在命是保險的了,現在可用一點工夫,去發橫財。』他就跑到艙底下去搜括金錢,鈔票。所得真是不少,他就拿塊大布,包滿金洋鈔票,綁在自己腰裏,跑到船面。現在船快沈了,時機不可再失,他就望海一跳,盼藉救生圈浮在水面,等人來救。但很奇怪,一跳下海,幷不上浮,就像一塊石頭,一直沈到海底。救生圈失了功效麽?爲何沈下去呢?因爲金洋太重。救生圈的力量只夠救他自己,救生圈的力量不夠救他和他金錢。

 

【孩子和鎳幣】一次,一個男子在街上看見一個孩子正在路上號啕大哭,他便問這房子,爲何痛哭呢?孩子回答說:因爲剛才遺失一枚鎳幣。這位男子見他可憐,也就給他一枚鎳幣,誰知他又哭起來了。男子見他又哭起來,心中大惑不解,於是再問他說,還哭什麽?孩子答說:『倘若不落掉那一枚,現在我就有兩枚了。』世界上人不斷蹈此覆轍。這樣事情叫做『貪婪』。貪婪的人心中時常想要得點什麽,欲望很大,所以平時總不快樂。

 

【有了馬還要馬鞍子】一個傳道的人,常對他的廚子說人是壞的,這個廚子不服。一次傳道人說:『今天和你打賭,你如能在一個鍾頭之內,心裹不起一點罪的念頭,我就把我騎的那匹大馬送你。我要把你關在一間屋裏,不讓人來看你,來打擾你。」廚子說:『這個還不容易嗎?『傳道人把他關在一間屋裏,廚子歡歡喜喜坐於椅上,心裏說道,這個還不容易嗎?再過一個鐘頭,那匹大馬就是我的了。心裏想想,越想越快樂,越想越高興。後來他又想到傳道人只把大馬給我,沒把馬鞍給我,叫我如何騎呢?接著他又想到,我要如何纔能得著這個馬鞍子呢?一想,二想一個鐘頭就已過去。傳道人間到他說:『你犯了罪沒有?』他說:『沒有呀。』傳道人是懂得人的故事的,他說:『你想了什麽沒有呢?』他說:『我想我有了馬,卻沒有馬鞍子。』傳道人說:『你再想了別的沒有?』就說:『我想怎樣可以得著你的馬鞍子。』傳道人問道:『這個想法是不是貪心呢?』他明白了,就說:『是貪心。』傳道人追問他說:『那麽貪心是罪不是罪呢?『他說:『貪心是罪。』末了傳道人說:『那麽馬是不是你的呢?』他說:『馬不是我的了。』親愛的朋友!你說你沒有罪,難道你終日所想的都沒有罪的成分嗎?

 

【欲望終你們什麽工價】一次有位天使,尋找歇宿地方。有兩家人:一家房子高大華麗,一家很是簡陋。天使去敲第一家的門,財主推窗一看,就從客人的頭頂打量到腳底,見他穿著襤襖不堪的衣服,想他袋裏幷沒有錢,搖搖頭說:『我不能留宿,我的房子堆滿了五穀,還是到別處去找宿罷1!』天使轉身走向窮人房子,窮人出來歡迎,熱誠款待,天使喜出望外。他又烤些馬鈴薯,拿了一些牛奶,一同吃飯。第二天清晨天使對家主說:『你們這樣憐恤與虔誠,可以向我要三樣頂願意要的東西,我必成全你們的願望。』窮人回答說:『唉!若叫我要,有什麽東西能比永遠活著更好呢?其次就是叫我們兩個活著的時候,有健康,有力量,幷有每日所需用的飯食。第三,要一座新房子代替我們的舊房子。』天使便叫他們的舊房子變成一座新的,然後走出門外。天亮以後,財主起身往窗外一看,看見鄰居舊草房變爲壯麗洋房,於是叫起他的妻子問道:『告訴我!這是一回什麽事;昨天對面還是一間茅草棚,今天怎麽成了一幢美麗的新房子呢?趕快去,問問這是一同什麽事!」妻子跑去問窮人,窮人就把昨晚旅客投宿的事說了一遍。財主聽了立時喊道:『若我曉得是這樣,一定叫他到我這裏來過夜。』妻子催他說:『趕快,騎上你的馬,或許能夠追上他。』財主很快追上了天使,柔聲和天使說:『昨晚我是進去找門上的鑰匙,你就走了,不是不招待,請你回來,我很歡迎你多住。』天使答應了,財主就乘機請求天使應允給他三樣東西,天使回答說:『可以的,但是與你沒有好處,還是不要的好,你既一定要。我必給你。』

財主騎馬返家,走在路上考慮要些什麽。當他思想時候,松了馬的繮繩,馬跳起來,被馬顛的非常厲害,不能專心想他的問題。最後他不耐煩的說:『該死的東西,我巴不得你的頭頸斷了。』馬頭就落到地上,他第一個願望已經得到了。財主的貪得天性,那肯把馬鞍留下,於是背在背上走同家去。路上走的時候,太陽曬得非常難過,開始惱怒生氣起來;更加鞍子壓痛他的背脊,他還未決定他該要什麽呢!有好幾次想好了他所要的,可是馬上覺得那個未免太少了。於是想到他的妻子是太愜意了,坐在家裏乘著風涼,想到此處叫他非常忿怒,就不知不覺的,大聲說道:『巴不得她坐在這個馬鞍上,永下不來,好叫她嘗嘗這種滋味。』那時馬鞍果然飛去,回家之後他的妻子坐在馬鞍上不得下來,哭叫救命,財主不得已只好把第三個願望花費在妻子脫離馬鞍之上。貪欲的財主結果毫無所得徒受虛驚。

 

【要學會知足】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個看園的,一天早晨,當他到花園中去的時候,他發現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雕謝了。園中充滿了死象,一無生氣。他非常詫異,就問園門口的一顆橡樹:它們中間究竟出了甚麼岔子。後來他纔知道,橡樹因為自怨沒有松樹那樣高大俊秀,所以就生出厭世之心,不想活了。松樹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多結果子。葡萄藤也將自盡,因為它終日匍匐於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樹那樣開美麗可愛的花。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自嘆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都垂頭喪氣,怨自己不如人。只有一枝頂小的心安草(堇屬),仍在噴香吐豔。他高興極了,對它說:「心安草,我真歡喜,別的都悲觀厭世,只有你這枝小草還這樣勇敢。你似乎一點都沒有沮喪。」小草兒回答說:「我絕對沒有,連一絲的灰心、一毫的失望也沒有。我雖然算不得甚麼,但是我知道如果你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松樹,或者葡萄藤,或者桃樹,或者牽牛花,或者紫丁香,你就會去種植;我知道你要我作一枝小的心安草,所以我就心滿意足的盡力作一枝小心安草。」

 

【心安草】經文:「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腓四11)
      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個國王,一天早晨獨自到他的花園中去散步,他發現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雕謝了。園中充滿了死象,一無生氣。
      國王非常詫異,就問園門口的一棵橡樹:它們中間究竟出了甚麼岔子?後來他才知道橡樹因為自怨沒有松樹那樣高大俊秀,所以就生出厭世之心,不想活了。松樹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多結果子。葡萄藤也將自盡,因為它終日匍伏於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樹那樣開美麗可愛的花。牽牛兒也病倒了,因為它嘆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都垂頭喪氣,怨自己不如人,只有一枝頂小的心安草(Heart's-ease),國王見它仍在噴香吐艷,維持原狀。國王高興極了,對它說:心安草,我真歡喜,別的都悲觀厭世,只有你這枝小草這樣勇敢。你似乎一點都沒有沮喪。小草兒回答說:王阿,我絕對沒有,連一絲的灰心,一毫的失望,也沒有。我雖然算不得甚麼,但是我知道如果你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松樹,或者葡萄藤,或者桃樹,或者牽牛兒,或者紫丁香,你就會去種植﹔我知道你要我作一枝小的心安草,所以我就心滿意足地盡力作一枝小的心安草。”――《荒漠甘泉》

 

【珍惜所有】

  經文﹕提前六章:6~8

  金句﹕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8

   雷根貝克(Eddie Rickenbacker)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著名的空戰英雄。在一次戰役中不幸被擊中而墜海,結果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

   後來他獲救了,有人問他是否學到了些甚麼。他說:「從這次經驗裡,我學到最大的功課就是,假如你有足夠的水喝,有足夠的食物吃,你就不應該抱怨。」

  默想:抱怨、挑惕常像蔓延的毒素侵蝕我們的心靈。

 

【貧】

   ()貧窮的人有福了(路六20)

         1.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太五3)

         2.為著愛主、事奉主,生活貧窮的人有福了(路九35;十4;廿二35~36)

         3.不是因懶惰弄貧了,而定富人的罪。

   ()主為人成為貧窮,叫人成為富足(林後八9)

   ()為著愛主、愛教會,揀選貧窮(約十二5;徒三6;廿33)

         1.貧窮而有智慧(傳四13)

         2.極窮間顯厚恩(林後八1~216~22)

         3.似乎貧窮,卻叫多人富足(林後六10;十二15~18)

         4.主知道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啟二9)

   ()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六3~10)

         1.錢財是事奉主的人,一大試煉和試驗(彼後二14~16;猶1116)

               (1)想要發財,就離了真道。

               (2)被愁苦刺透,沉在敗壞之中。

         2.有機會得錢,而為事奉主不得,就是揀選貧窮(彼前五2;三3;多一7)

   ()神不願、也不叫祂的兒女貧窮(太六24~35)

         1.神是豐富的神――物質、屬靈都豐富。

         2.神以貧窮或富足試驗人愛祂的心如何(箴卅8~9;約六7)

         3.學會了處貧窮或富足(腓四711~1318~19)

──《性格操練》

 

【不可起貪心(太十六21)

   一、夏娃摘食禁果(創三1~8)

   二、以掃貪飲紅湯(創廿五29~34)

   三、亞干喜愛財物(書七20~21),基哈西也是如此(王下五20~27)

   四、掃羅憐惜牛羊(撒上十五9~35)

   五、少年戀慕家產(太十九16~22)

   六、猶大暗賣恩主(太廿六1~16)

   七、夫婦欺哄聖靈(徒五1~11)

── 丁良才《經題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