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工人綜合 【受主差遣者該有的認識】亞拿尼亞被差去給保羅按手,保羅的工作,他有一份,雖然此後聖經不再記載亞拿尼亞。 主耶穌被神所差遣,我們是主的延續,是被主所差遣,凡祂被差遣時的一切,都是對我們說的。 受差遣者作差遣者的旨意,就是他的食物。我們若不為自己作甚麼,而專為著主,我們就有食物。(當兵時,所作的完全是為著政府,那時食量特大)。 【神注重人過於注重事】在屬世的事上,是事情重於人,人的本身怎樣不在乎,只要把事情作好就行了。但是在事奉神的事上,神永遠看重人過於看重事,好像神寧可讓事情作得差一點,而不願意事奉的人差。 一題到事奉神這件事,我們天然的觀念立刻會想到奉主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好像事奉神全在這些事情上,如果你這樣去作,你就是一個事奉神的人;如果你不這樣去作,你就沒有事奉神。但是在馬太第七章裏,有些人奉主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而主卻說:我不認識你!這裏的不認識,乃是不稱許的意思。主不稱許這些人。 不僅如此,底下主還有一句話叫我們非常希奇。主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罷!奉主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這些事都是好事情,但因為作這些事的人不對,所以事情也不蒙悅納。在事奉神的事上,主注意我們這一個人,過於注意我們所作的事。很對的事情可以作得很好,但是如果人在主面前不對的話,就變成一個作惡的人了。 【事奉的人對了才蒙神悅納】在羅馬第十二章裏,當使徒還沒有說到我們該怎樣事奉神之前,就先提到奉獻這件事:「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當你還沒有在事情上事奉神之前,你先需要作一個事奉神的「人」,你先得把自己獻給主。當我們這個人對了的時候,聖經說這個才叫作事奉。所以我們需要常常在神面前檢查自己,看看我們這個人在神的面前的光景到底對不對。 ※ 神所選用的器皿,其代價是許多禱告與眼淚,切切實實的承認罪惡與缺點,甘甘願願在主前讓主細察,絕對的順服,勇敢的放棄任何形式的偶像,不妥協,亦不訴苦的緊抱十架。這一種的器皿,天上、地上、地底下都覺察其力量。─ Osward Sanders ※ 神工人的標準是主耶穌基督自己,不是其他神的工人。耶穌基督的生命、理想與眼光,應浸透我們整個的生命、理想與眼光。這樣,我們才能保守謙卑與熱切的追求。─ Osward Chambers ※ 神的工人應學習如何將不順意、人認為不好的遭遇變為好處、益處。在這種境遇中,正是你多多追求神超人的恩典,表彰其能力的機會。─ Osward Chambers ※ 一個人除非能夠和家人和睦相處,否則他沒有權利站在講臺上說教。―― 慕迪 ※ 別看那皇家供養既尊且眾的先知們,別聽那震耳沖天的叫囂聲,只要鎮靜地以悟性及信心求降天火,整個投入焚燒的靈裏,讓我焚化了吧!焚化了便能聽得耶和華是神的見證。─ 宋尚節 ※ 這是一定的道理 ─ 凡是逃避神的人,在他的逃避所中只有風暴。─ 選 ※ 一隻蜜蜂本是一個製造甜蜜的小動物,然而卻能螫人;照樣,一個傳道人能用最甘甜的話安慰人,然而他動怒的時候,他說出刺人的話。―― 馬丁路德 ※ 像保羅這一班人,不過如琴絃一樣,被神彈出美妙的音樂,而基督纔是所有音樂的本身。─ 達祕 ※ 一個人講道的人,好比一頭牛吃的是草及各種雜物,卻能擠出『奶』,而不是草。―― 施達雄《如何準備講道》 【師母補褲子】甲師母和乙師母相會暢談。甲師母說:「我的先生,近來越過越快活,常出外佈道,禮拜天教友都喜歡聽他講,每月的薪俸,不到月底,執事們便和顏悅色的送上門來,還滿口感謝主!讚美主!我們過的生活多麼快樂呵!」說完,臉上現出微笑。乙師母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說:「唉!我的命生得太苦了!他——指丈夫——終日在家中長吁短歎的,晚上睡覺也在歎息。教友也不喜歡來聽道,薪水三個月還未送來,米鋪欠了十元的米債,唉!真不該傳……道!」這聲音何等悽苦!說完,甲師母也在旁邊為她歎息。她們說話時,各人手中都拿著針線在補她們丈夫的褲子。甲師母補的是褲子的膝蓋部份,原來是多禱告的緣故!乙師母補的是褲襠,破了兩個洞,原來是天天閑坐在家的緣故!不去發展神給他的恩賜和天資,更是缺少祈禱。——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奉神差遣的尊貴】有一個郵差,他常說他制服上的那個「差」字不好看,他的朋友都說:「你那個差字真不錯啊!你被差遣,便代表郵政,有什麼羞辱呢?最怕是賊差鬼差,那才是可恥的啊!」 所以我們當敬重我們的職分,盡我們的職責:為信徒的更當尊敬奉差遣者的意思!真是奉神差遣的人,自有當得尊敬之道。——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豬的胃】葉神父二十五歲即從匈牙利來中國內地傳教及辦醫院,如今他已是銀髮白鬚的八十老人。他奉獻一生給中國,與中國人同吃喝,同生活,和藹可親。最近他曾說:「天主教耶穌會對差派到國外的宣教士都有三項要求:要有駱駝的膝蓋,會禱告;要有驢的背,挑重擔;要有豬的胃,甚麼都吃。」 主人要從駝背卸貨時,它前腿必先跪下,跪下表示禱告,也表示在神在人面前謙卑。驢很安靜,任由你牽,或供人騎,或負重軛,它都甘願,默默耕耘(可十一:1~3)。宣教士工作地方偏遠,所以生活條件很差,像今日我們在泰緬深山的宣教士便是這樣,若沒有豬的胃什麼都吃,怕很難待下去了。——張欽煌《小嗎哪》 【羅十二3傳道人不可過於高看自己】傳道人的靈命和職份有可能是不配的,傳道人需要實事求是地瞭解、接納並向教會肢體或同工分享自己的軟弱。正如一個醫生,他有可能不如病人健康,也有可能帶病看病,但作為醫生,他在某些疾病的知識和醫療方面受過專門的訓練,有他的權威性。所以,病人需要聽醫生的,但同時需要知道醫生也是會死的,醫生也是人。──
陳俊邁 【牧師也走了】由於政治前景並不明朗,不少教會的傳道人紛紛移民外國,牧師靜悄悄走的也不少。可憐的是那群無牧人的羊群,有些教會還好,剩下一位女傳道堅守崗位,繼續帶領信徒,主日崇拜照常舉行,週日其他聚會則減縮了。 某教會在主日聚會的人數本來有二百多人,但自從牧師移民之後,會友中初信的由於乏人照料而溜走的不少,轉往其他教會的也有。這教會的執事會主席是在一間銀行分行的經理,看見教會如此荒涼,心裡非常悲痛,還未到97,牧人還未被擊打,他早已棄械逃跑了。這群羊怎麼辦呢?他覺得有感動要事奉神,於是和妻子商量,為了教會,也為了這麼多年老的肢體失去了心理上的支持,他決定提早退休。雖然他只有五十歲,距離退休年齡還有五年,不過若再等五年的話,可能太遲了,不如趁自己健康仍然良好,投身教會工作,作義務的堂主任。妻子和他同心,決定支持他,雖然兒女仍在念大學,經濟負擔不輕,但仍可勉強支持。 他決定順服神的引導,離了職,還進入了神學院的文憑課程。即使要花上五六年的時間念書,畢業後也只不過五十多歲,按本港男性的平均壽命計算,至少還有廿多年的生命,教會有了這位弟兄義務帶領之下,聚會人數開始增多了。他更推動平信徒接受訓練,可以同心發展聖工。神並無虧待他,他的家庭反而更蒙福,也沒有欠缺。 但願教會的牧者能和信徒一同渡過困難的時刻。 「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約十12)——蘇美靈《故事百感》 【見牧師真難】一位基督徒是本港某大教會的會友。這教會主日崇拜的聚會有四五百人,團契有十多個,詩班也有三個。這教會的牧師是一位知名度甚高的人(可能基督教所舉行的聚會多刊登在報章上或張貼大幅海報宣傳,所以教會的牧者或機構主管比其他宗教的,無論在見報率和知名度都高),他更是一名大忙人,身兼數個會議的董事或顧問,所以一般信徒想要見牧師的面幾乎是無可能的。幸好此教會有數名傳道人,所以一般會友若有甚麼需要,也能得到照顧。 這信徒最近受到一些信仰上的衝擊,因為有人向他傳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他很想直接請教牧師,希望他能解開這個結。他致電給牧師,卻得不到任何回復。他的秘書說牧師的會議一早已安排好了,大概要過三個月之後才有空,還請他預約三個月後那一天可以見他。這會友十分失望,於是他去找一位天主教的神父,因為他在某公開講座聽過這位神父的演講。這神父在天主教的圈子內也是知名度很高的,因為他也身兼數職,又著書立說,並且經常出國演講,又主持不少公開講座。他也是一個大忙人。這會友致電給他,他在電話問他找他的原因,便安排當天下午五時半去見他。他老實不客氣便去找他,談了個把鐘頭,也請教神父一些信仰上的問題。神父很耐心的和他討論、分析和解答他的難題。 不知各位牧師、傳道和導師有何感想呢?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廿三1)——蘇美靈《故事百感》 【傳道抑醫生】在六十年代的時候,東南亞某國家的教會十分興旺,禮拜堂不單在每主日都是坐滿了人,教會還在市內各新區開設佈道所。除了教會各項經常的聚會之外,還有夏令會、冬令會、退修會和進修會,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都得到復興,不少人更加願意獻身事奉主,進入神學院受造就。有一個青年有為的弟兄受了感動,籌了一筆路費去美國念神學,四年後畢業了,受聘在一間小教會為牧師。雖然他盡力去牧養教會,但會友的靈性卻沒有什麼長進,以致這牧師的心靈大受打擊,認為如此下去不是辦法。於是他改行去學醫,進入醫學院,花了八年光陰又學成了。別人問他為什麼要改行?他說他發覺,一般人對於他們的身體比他們的靈魂更關心和緊張,所以他不如做醫生,可以賺錢。他實在對傳道的聖工灰心了。但過了幾年之後,有人看見他再改行進入大學念法律,所以又問他為什麼現在賺了大量金錢還要去念?他回答說:「我又發現了,人願意付上任何代價去爭取自己以為對的事,他們為了某些利益,可以花上無數的金錢去打一場官司,身體和靈魂都算不了什麼」! 我們無須指責這位曾經獻過身的青年人如何收回他的奉獻,當我們省察自己的時候,我們今天是否看自己的利益,過於自己的身體,又過於自己的靈魂呢?利益——身體——靈魂!熟重? 經訓:「人若賺得全世界,贈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十六26)——蘇美靈《故事百感》 【應當讓人只看見主】今日許多人崇拜人,隱藏主。美國有一人宣傳耶穌,手常拿一圖畫,─耶穌釘十字架的圖畫。他宣傳時,常說:耶穌釘十字架,是為我們的罪愆,他只叫人看見主,不叫人看見他。──
李既岸《約翰壹書的信息》 【傳道人最大的危機】傳道人最大的危機是太忙,忙得沒有時間休息。美國百貨業大王凡納美克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格言:『騰不出時間來休息的人,終有一天他得騰出時間生病!』多麼值得傳道人警惕的一句話。建立一個具體可行的休假制度,是傳道人當有的智慧與決心。
【最合適的牧師候選人】我們正在找一位適合的牧師,以下的草稿紙是為了讓你們仔細閱讀而出的。這些候選人是由這個委員會調查研究而出,只有一個具備這些必要特質的人會被找到。這個名單包括這些候選人的名字,並且加以註釋。你應該會感興趣為了牧師候選人更進一步地調查研究他們。 【CHURCH 教會】主日崇拜以後,小明忽然對母親宣佈﹕『媽,我已經決定長大以後要當牧師。』 【如此傳道人】聞說中國北方有個傳道人,是很有名的,一次,有某教會請他深入內地領奮興主講,他初以沒有錢作川資為辭,那教會即匯銀給他,他終不得不去了。開會的第一天,許多人羨慕聽他講道,故座為之滿。他在未講之先,問大家說:你們費去那麼多的金錢,請兄弟來,但你知道我今早想講甚麼沒有?聽眾面面相覷,答道:不知道。他說:你請我來講道,還不知道我講甚麼,我不講了。於是祈禱前會。明天,開會之前,大眾商量,如他再問,我們當異口齊聲答:知道。到開講時,果不出他們所料。他們遂照所商定的回答說:知道了。他說:你們既已知道了,則更不必我講了,於是讀幾節聖經,便又祝福散會。到了第三天,大眾更聚集商議,若他今日再如是問,我們當如何應付他?後經眾決定:以一半答『知道』,一半答『不知道』。商定後,遂開會。那傳道人亦依話先問,他們亦果照所決定的回答。他更說:我亦不必講了,你們之中,知道的可告訴不知道的便得,聽眾相顧愕然。 【傳道人應該常自我反省】某牧師在講道時,聽眾常會打盹,教會的長老對此頗為不滿,就去見牧師,要求牧師能改善他的講道方式。牧師回答說:『使徒保羅講道時,尚且有人熟睡,甚至從三層樓的視窗摔下去。本人講道二、三十年,卻從為發生過這種情形,我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這雖然只是一個傳說的笑話,卻值得傳道人學習自我反省的課題――我的講道常會讓聽眾打盹嗎﹖我肯在講道的方法上力求進步嗎﹖―― 施達雄《實用講道法》 【神常使用那些自我裝備好的人】你若去問書法家:『你喜歡用一支很好的筆寫字呢﹖還是喜歡用差的筆寫字呢﹖』他們幾乎千篇一律地回答:『我喜歡用好筆。』越是大有名氣的書法家,越是對自己的筆、墨、硯、紙非常的講究。雖然神可以用超然的方法,將人所不知道,甚至沒有想過的事,啟示給講道的人;但,問題是神似乎沒有這麼作﹗雖然神也能使用一個沒有才幹、知識的人來傳講信息,但是,一個在各方面將自己裝備好的人,可以在更多方面被神使用。―― 施達雄《實用講道法》 【神的僕人應如何傳遞神的話】(一)當在聖靈裏說話。一面為著自己是戰兢的,另一面當緊緊地受裏面聖靈的約束、管理與支配。許多時候屬靈的東西,不在聖靈裏說,雖然話是對的,但是來源不對,字句是對的,但是人的情形不對。我怕這是像金環帶在豬鼻子上,太不相稱,神不能和他所說的話同在。(二)在屬肉體的空氣中不能說。比方,人們正在談笑,你碰不著一點屬靈的空氣。在那種場合,你就不能說甚麼。你說了,正像將雞蛋放在冰箱裏,要孵出小雞來,絕對不可能。(三)神所給的啟示在屬靈的實際裏是一件東西,好像屬物質的東西一樣。比方說茶杯是一件東西,椅子是一件東西,聖經是一件東西,是那麼實在的東西。屬靈的東西也是那麼實在的,並不是一種理想或是哲學。故傳話的時候,就得將這東西拿出來給人。(四)當說話的時候,該求主給合適的屬靈的話,來講解屬靈的東西(林前二13)。(五)屬血氣的人裏面沒有屬靈的東西,所以不能領會屬靈的話。但屬靈的人有東西故能領會。比方,我這裏有一隻錶,如果你遇見一個從來沒有看見過錶的鄉下人,不管你說得多清楚,他還是莫名其妙。如果你先將錶給他看,然後告訴他這一個東西就是錶,有甚麼用處的,他纔能領會。屬靈的事情也是這樣,應當先有東西,然後用合宜的話述說這個東西,纔能講得清楚。也就是說,用屬靈的話來點出人所得的啟示
─ 東西 ─ 叫人不止有了東西,並且知道這東西是甚麼。這樣傳神的話,纔能叫人得造就。─ 俞成華《生命的信息》 【講章與傳道人的關係】「寶貝放在瓦器裏」(林後四7),這瓦器可以影響它裏面的東西的味道與顏色。講章的背景是講道者整個的人。講道並不是一小時中的事,乃是一生的流露。廿年才能寫成一篇講章,因為廿年的時間才能造成一個合用的傳道人。真講章是生命與生活的事。講章是日漸成長的,因為傳道人是日漸成長的。有力量的傳道人發出有力量的信息;聖潔的傳道人發出神聖的信息;滿有恩膏的傳道人發出滿有恩膏的信息。─
邦茲《祈禱出來的能力》 【祈禱是傳道人最有效的武器】講道人應該是一個祈禱的人。祈禱是講道者最強有力的武器,它將生命與力量加於他所作的一切事上;它本身就是無數的力量之源。真正的講章是在內室裏獲得的。神所用的人也是在內室裏造成的。他的生命、生活與最深的信念,都是在內室裏與神相交時所產生的。他心靈中那種有負擔的、流淚的生產之苦,與他最有力、最甜美的信息,都是在與神同在時獲得的。祈禱造成品格,祈禱造成合用的講道人,祈禱造成好牧人。─
邦茲《祈禱出來的能力》 【傳道人如何纔能餵養別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三章二節裏說:「我是用奶餵你們」,我常對自己講,一個母親自己若是不吃,或者吃了不消化,那裏會有奶來餵孩子呢?照樣,我們傳道人若不自己先吃神的話,而且消化了,不然,那裏能像保羅那樣有奶來餵這些軟弱的信徒呢?我們都知道細嚼是能消化食物的最主要的條件,我們傳道人讀聖經,最忌的是囫圇吞棗,不肯細心。─
沈保羅《講壇分享》 【傳道士的心靈】某禮拜一早晨,兩個傳道士在路上相遇。一個說,「我昨天晚上講說『審判的日子要到了』的題目。」另一個就說,「我盼望你流淚著說這一句。」這個是真實的。使徒行傳二十章十九節說,「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 【我的禮拜天】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六章13~18節 ‧金句﹕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某一個禮拜日的早晨,作丈夫的顯得相當沮喪,他對於要去教會聚會表現得相當無奈。作妻子的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終於在按捺不住的情境下,開始催促丈夫把握時間整裝赴會,於是一段令人省思的對話出現了: 妻子說:「親愛的,請你快起床,再耽擱下去,我們會趕不上聚會了。」丈夫說:「喔!親愛的,我對這間教會實在是煩透了,我根本不想踏進這教會。」 妻子﹝一臉驚訝﹞說:「為什麼?」丈夫說:「親愛的,難道你看不出來嗎?這些信徒在禮拜天聚會的時候,表面上都很虔敬,其實私底下卻勾心鬥角,他們說要彼此相愛,可是私底下,拼來拼去。唉!我實在不想去…。」 妻子說:「親愛的,別再多說了,我們的信仰要專注於神、單看耶穌,不要受別人的影響。」丈夫說:「說是很容易,做卻是相當難。」 妻子﹝有點生氣了﹞說:「別再說了,你到底要不要起床?你若不起床,我真的不管你了,我自己一個人去好了。」丈夫最後說:「好吧!親愛的,只要妳說出一個我非去不可的理由,我就起床。」 太太大聲說:「你是牧師!」於是丈夫就起床了。 ‧默想:我最不想敬拜的時候,正是我最需要跪下的時候。 【宣教士的條件】一個宣教士候選人被要求清晨三點鐘到宣教董事會一位董事的辦公室去面談。這位未來的宣教士準時到達,但等到早上八點鐘這位董事才來。 這位董事說:『現在讓我們開始,請先拼Baker這個字。』 這位年輕的未來宣教士拼說:『B-a-k-e-r』。 『很好,現在看看你的數學如何;二乘二等於多少?』 『等於四。』他答道。 『很好,』這位董事說:『我明天向董事會推薦你為我們的宣教士。』 第二天,這位董事藉力推薦這位年輕人,說這位年輕人正是他們所需要的宣教士,他說:『第一,我測驗他的自我犧牲精神;我請他清晨三點鐘來我辦公室看我,他竟肯從熱呼呼的鋪蓋裏起來,在這樣冷的天氣走出來而沒有一點怨言,他是一個肯捨己的人。第二,我測驗他的忍耐;我使他等了五個鐘頭才見到我。第三,我測驗他的脾氣;他雖然等了我五個小時,但臉上毫無怒氣。我再測驗他的謙卑,我問他一些小孩可答的問題,但他並不覺得我看不起他。這正是我們所需要派出去的宣教士。』 【神何以重用慕迪】慕迪為何被神特別重用,按照叨 【主用不著哲學博士】美國有位牧師,一面作牧師,一面學哲學,打算得一哲學博士。他感到生命不好,就在那裏禱告。他對神說,我有頂多的不信,有的罪沒有勝過;我也沒有能力作工。他兩禮拜之久,特別禱告,求神用聖靈充滿他;他要得著照聖經所說的得勝的生命和能力。神就對地說。你真是要麼?如果你是真要的話,就二個月以後不要考哲學博士,我用不著一個哲學博士。他覺得這件事有點難,他的哲學博士是最穩當要得著的,若是不去,真有點可惜。他就跪下禱告,同主商量,問主為什麼不讓他一面得哲學博士,一面作牧師。一件事項希奇,神從來不和人商量,神要求了,就是要求了;神說了,神命令了,是不能更改的。他那兩個月是最痛苦的。到末了的一個禮拜六,他裏頭起了交戰,是要哲學博士呢?是要聖靈的充滿呢?是哲學博士好呢?是得勝的生命好呢?別人可以得到哲學博士為神所用,我怎麼不能呢?他一直掙紮,一直同神商量;他真是沒有辦法。哲學博士可愛,聖靈的充滿也可愛。但是神不肯讓步,要得哲學博士,就不能有屬靈的生活;要有屬靈的生活,就不能得哲學博士。末了,他流淚說,我順服。雖然我二年之久學哲學,從小孩起:二十多年來一直盼望得一哲學博士,但是,為著順服神的緣故,只好不去。他就寫信給學校當局,他禮拜一不去應試,從此永遠不要哲學博士了。他一夜頂累,第二天上講臺也無道可講,他就簡簡單單把順服主這段故事講給大家聽。那一天,在那裏,有四分之三的人流淚,得了復興。他自己也有了力量了。他說,我若早知結果乃是如此,我早就順服了。 【找機會貢獻自己】
有一個馬戲團到一個城市中表演時,樂隊指揮要找一個喇叭手,所以城中有個孩子看上這個機會就去應徵了。在街上遊行時,還沒有走完一條街,他喇叭中吹出來的怪調就把二個上了年紀的女人嚇得暈倒在地,馬戲團中的一匹馬也給嚇得溜之大吉了。樂隊領班責問那孩子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你根本不會吹喇叭?」那孩子卻回答說:「我以前又沒有試過,怎麼知道會不會吹呢?」 ‧默想:事奉除了盡心之外,還要加上自知。 【神的僕人(提後二1~24)】 一、蒙恩的兒子(1節) 二、受苦的精兵(3節) 三、守規的勇士(5節) 四、勞力的農夫(6節) 五、無愧的工人(15節) 六、貴重的器皿(21節) 七、忠心的僕人(24節) ── 丁良才《經題模範》 【使徒與恩主(可三13~19)】 一、蒙主恩召(13節;路六13;約十五16) 二、與主同在(14節) 三、奉主差遣(14節) 四、得主權能(15節;徒一8) ── 丁良才《經題模範》 【神的僕人應當如何(瑪二1~9)】 一、他的存心──敬畏真神(5節) 二、他的事工──傳揚真理(6~7節) 三、他的品性──言語潔淨(6節第二句) 四、他的行為──正直無妄(6節第三句,參9節末句) 五、他的本分──勸人離罪(6節末句~7節,參8節) 六、他的尊貴──主僕自居(7節末句,參9節首二句;林後五20)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傳道人的安慰(來十三7,17)】 一、聽見信徒深信(弗一15~16;西一4,7~9) 二、聽見信徒熱愛(弗一15~16;西一4) 三、聽見信徒堅定(腓一27;帖前三8~10) 四、聽見信徒勤勞(帖前一3,5~10) ── 斐有文 【歷代支配工人的無形制度】 一、聖品制──只有經過多年神學教育的牧師才能被按立 二、天才制──以有口才的傳道人為號召 三、興趣制──牧師只限於幾個對傳道感興趣的人的事 四、職業制──傳道是一種可以輕鬆賺錢的事業 五、僧侶制──作牧師就是當洋和尚 六、英雄制──教會需有大傳道人才會興旺 ── 何曉東《工人荒的問題》 【作一個合神心意的神僕】 讀經:徒十三22,36;詩七十八70~72 一、神的揀選──不是我們揀選神,乃是神揀選了我們(約十五16) 二、神的旨意 1.大衛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神的旨意(徒十三22) 2.神藉摩西吩咐約書亞的,他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書十一15) 3.主說,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來十7) 三、心中的純正(詩七十八72) 1.『心中的純正』(integrity of heart)意指完整或無可指責、誠信、道德上的良善 2.世人將誠實或誠信視為擔任領袖最重要的品格 3.耶和華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代下十六9) 4.Bill Hybels聘請同工的3C條件,從前是:Charater(品格)、competency(才能)、Chemistry(合作);現在是:Character、Character、Character 四、手中的巧妙(詩七十八72) 1.服事神還要有手中的技巧(skills),重點是聖經和應用神學 2.When we stop to
learn, we stop to lead 五、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徒十三36) 1.不能與我們所處的時代脫節 2.需神的保守和成全(撒下廿三5) ── 黃鴻興 【傳道人】 A. 廣義的傳道者 1. 領袖的存在⊙ 出 3:1-10, 28:1; 民 3:5-13, 16:9; 撒上 3:1-10; 王上 19:16, 19-21; 代上 23:13; 代下 29:11; 拉 7:1, 5-6, 21; 詩 99:6; 賽 6:8; 耶 1:5; 結 2:1-6; 摩 2:11; 拿 1:1-2; 可 1:16-20, 2:14; 路 10:1-2; 約 1:43-51; 徒 11:30, 13:1-3, 14:23, 15:22, 20:17, 26:14-18; 羅 1:1; 林前 1:1; 林後 5:18-20; 弗 4:10-12; 西 1:24-29, 4:17; 提前 1:12-14, 2:7; 來 5:4; 彼前 5:1 2. 領袖的資格⊙ 利 10:3-11, 21:5-6; 書 1:8; 撒上 2:35; 代下 6:41; 拉 7:10; 賽 52:11; 耶 1:7-8, 3:14-15, 20:8-9; 瑪 2:6-7; 太 10:16-25, 20:25-28, 23:8-10; 路 12:42-44, 24:49; 約 10:2-5, 11-16, 13:13-17, 17:15-20; 徒 4:8, 31; 羅 2:21-23; 林前 2:2, 3:5-9, 4:1-2, 10-13, 9:16-23; 林後 2:15-17, 4:1-11, 6:3-10; 加 6:17; 帖前 2:3-12; 提前 6:11-14; 提後 1:13-14, 2:1-7, 15, 20-26, 3:14; 多 2:1, 7-8; 雅 3:13; 彼前 4:10-11 3. 傳道者的責任 a) 引導神的子民⊙ 賽 62:6-7; 耶 23:4; 結 34:2; 約 21:15-17; 帖前 5:12 b) 宣講神的道⊙ 出 4:12; 耶 1:17-19, 15:19, 26:2; 結 2:7, 3:11; 珥 2:17; 哈 2:2; 瑪 2:7; 約 3:34 c) 教導人過敬虔的生活⊙ 利 10:11; 申 32:1-3; 王下 17:27-28; 結 44:23; 太 28:19-20; 帖後 3:4; 彼後 1:12-15 d) 行使神的權柄⊙ 撒上 12:7; 太 18:18; 約 20:23 e) 見證基督⊙ 路 24:46-48; 約 15:26-27; 徒 1:21-22, 10:39-42, 20:24 f) 傳講救恩的信息⊙ 箴 11:30; 徒 5:20, 10:42-43, 18:9-10; 羅 1:14; 弗 3:8-9; 提後 4:2 g) 抵抗邪惡⊙ 賽 57:14, 58:1; 拿 1:2; 提後 2:14, 23, 3:1-5 h) 造就神的子民⊙ 賽 40:1-3, 9; 路 22:32; 林後 10:8, 12:19, 13:10; 帖前 3:2 ――《主題彙析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