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同工之間

 

【須同心才能開展工作】工作的原則是由裏面出去,由裏面到外面,由少數到多數。先得著幾個人,以後藉他們再得著更多的人。教會裏面若還沒有同心,彼此還有猜疑就很難工作,內部和諧了,外面工作就容易了。── 倪柝聲《無愧的工人》

 

     我唯盡力播種澆灌,仰望神使之生長,待諸後人樂為收成。我自知怎樣謹慎在立好的根基上面建造;讓各人在基督台前被顯露受試驗吧!神是鑒察人心肺腑的。宋尚節

 

※ 有人說台灣人個個以單數來看皆不錯,然而若以複數湊合在一起就常會出問題。因為個個不錯的單數,都看自己比別人強,所以碰在一起,麻煩就來了。

 

【互助合作,誰也不能自誇】"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若全身是眼,從那裡聞味呢?”(林前十二:2117)

  小妹妹弄到許多顏色的珠子,把它用一根線穿成珠鏈掛在頸項上。她走在路上,珠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過路的人嘖嘖稱讚,珠子聽見,引以為豪,就驕傲地對線說:灰色的線!你若不是為我使用,你有什麼用呢?誰給你這樣裝飾呀!線開始發怒抱屈,後來線斷了,珠子全都散落,滿地亂滾,被掃到垃圾箱中,變成骯髒不堪的東西。這時,風從小路來,對散亂在垃圾中的珠子說:不能自吹自擂阿!要知道誰少了誰是不能生存,花沒有枝子要死,麋沒有水也要死,船沒有槳就要撞在石頭上碰得粉碎,別認為自己各方面都比別人好,用不著別人!
  聖經說: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二:3下半) ──《為甚麼要用比喻》

【同心工作】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有一小群兵士在修築防禦工事。那些兵長久工作,顯然已筋疲力盡了。有個軍曹卻盡坐在那裏發號施令,不肯動手幫忙。
   一位便裝的中年人,騎著馬經過那裏,問起原因。那指揮者神氣十足的回答:“先生,我是軍曹!”
   中年人一言不發,捲起袖子動手參加工作。到工作完成了,他去向那指揮者說:“軍曹先生,下次再有任務時,到總部去找我幫忙。”
   軍曹醒悟了過來,卻為時已晚。那人正是總司令華盛頓將軍(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

  聖經說:同心合意興旺福音。(腓一:5── 于中旻《喻道集錦》

 

【日本子彈火車】從前火車加速到某一定速度,就到達極限,後來工程師發現在每節車廂加上引擎,才造成子彈火車。一個人服事的效果有限,大家動員起來彼此配搭,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

 

【再來合力工作】有一天,身體上各部分相聚議論,各都抱怨那『胃』,說它甚麼都不作,卻要我們各自盡力來供給它。嘴說:『你們看這討厭的懶東西――胃。它不能說一句話,也永沒有唱過一首歌。我一天幾次讓食物從我這裏經過,去裝滿它,它卻永不向我說聲謝謝。你想,時常為它開、閉、吞、嚼,多麼勞苦,這種勞而無功的事,我真不願再幹了。』手說:『這話很對。就如我們,終日辛勤工作,無非想得幾個錢,我們手掌變粗,起了硬皮,手指有時疼痛難忍。最可惡的是,我們回家之後,還得替這毫無用處的胃拿取食物,卻永沒有得過它一個謝字。』頭也猛點了幾點道:『對阿,真的。我常因為想法調製食物,弄得晚上不得安睡。有時家中食物不夠,不能叫它滿足,我就為它焦慮、策劃。我以為它自己也應該出一點主意,可是我永沒有聽它說過一句話。』足狠狠的在地板上蹬了幾下,說道:『你們還不知道我們的苦楚呢。我們一天到晚背負這個討厭的胃。走到這裏,走到那裏,起立、坐下,都得擔負,真是不勝其重。至於酬報卻是絲毫沒有。』於是別的肢體也都加入討論。眼說它有銳利的目光察看一切;耳說它留心傾聽各種的聲音;連那肋骨也是自己稱功,誇說全仗它們代胃受了一切外來的打擊。後來各個肢體一致贊成,從今以後不再幫助那胃。頭不再思想,手不再工作,嘴不再吞吃,因此使胃不能再得食物。結果兩腳疲乏不能走路,手臂酸軟不能伸動,頭因無力而眩暈,全身萎縮不堪。於是胃就對它們說道:『你們真是不知利害。豈不知道供我食物,就是供給你們自己?你們給我食物,我使食物變成血和精力,還給你們,使你們能夠工作。你們不給我食物,我怎能幫助你們?』頭很有見識的點了幾點道:『胃所說的不錯。來,我們再來合力工作,使能恢復我們的精力。』「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弗四1216)

 

【需要同工的配搭合作】日本的子彈火車來源:從前火車加速到某一定速度,就到達極限,後來工程師發現在每節車廂加上引擎,才造成了子彈火車。

 

【在教會中不要包辦一切】在教會生活中,我們總要留下叫別人能盡功用的餘地。說得直率一點,就是不要一手包辦,也不要身兼數職;沒有一個有見識的人,想要見到全身只有一種單調的功用。全身都是眼是不合理的,眼睛想作全身的工作也不合情理。主命定在身體中有它的多樣性,有耳、有鼻,也有眼、有手,都不是劃一的,當然也不是一個器官壟斷一切。

 

【包容忍耐】英國倫敦浸信會牧師司布真有個牧師朋友,紐曼‧豪爾寫了一本名為「來就耶穌」的書。另外有位傳道人,寫了一篇文章嘲諷豪爾,豪爾耐著性子承受。但是當那篇文章受到大眾注意時,豪爾就坐下來寫信抗議。他的回覆充滿反擊的痛罵,遠超過攻擊他的那篇文章。在把信寄出以前,豪爾拿去給司布真看,問他的意見。司布真仔細讀過,遞回來,確定該信精彩,對方罪有應得。「不過,」他又說:「只差一件事。」停了一下,司布真又說:「你在簽名之下應該加寫『來就耶穌』作者。」兩位敬虔的人彼此相看了幾分鐘,然後豪爾把信撕成碎片。

 

【發現人的工作】化學家戴維(Sir Humphry Davy 1778~1829),因發現「亞酸他窒素」而成為皇家協會的教授。有人請他寫出他一切的發現,要他仔細考察他一生的歷史,找出成功的試驗。他寫了,最後加上一條:「不過,我一生最大的發現,就是發現了弗老得Farraday──當我在教書授課時,一個專心追求科學的一個鐵匠的兒子弗老得,竟給我發現了。我把他帶到實驗室中作助手,誰知我發現的助手,竟青出於藍!所以發現人的工作是有福的!是要緊的!」

        把失喪的人,發現他,引他悔改歸向神更是重要(路十五24~32)。─ 陳樹詳《喻道故事》

 

【同工變成同攻】「同工」如果處不好,就變成「同攻」了。這話聽來似乎可笑,其實一點也不可笑,這是很嚴肅的問題。「攻」字是「工」旁加「文」,文字除代表文章、文學、文人外,文還有一個意思是代表錢(一文錢、幾文錢)。許多同工之間往往因為錢,就彼此攻擊,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同工必須變成「同供」,你供應我,我供應你。─ 寇世遠《謹慎之道》

 

【配搭事奉應尊重別人的恩賜】馬大對耶穌說:「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麼?」她要妹妹一起來燒茶、煮飯,否則,就不算事奉。要別人來遷就自己,就是驕傲。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人的長處,我們應當敬重每一個有恩賜的人,不可勉強別人來遷就我,效法我。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是神隨己意將不同的恩賜賜給人,既是出於神,我們就不該輕看別人的恩賜。─ 寇世遠《更美的生活》

 

【傳道人應避免以講台當炮臺】講台又稱神台,是代神發言之所在。這裏不是發洩我們自己胸中怒氣的地方。有的傳道人,因與別的傳道人或長執不睦,就借題發揮,在講臺上大肆攻擊,甚至謾罵。要當心這些野火!屬神的人必謙遜柔和,他的話要帶著智慧的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油能使釘子穿透木板,而不使之裂開。粗暴的言語,決不能進入人的心腹。俗語講:「順的好吃,橫的難嚥。」─《五十靈筵》趙中輝

 

【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其實共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壯外,還有一位是奧德倫。當時阿姆斯壯所說的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中,有一個記者突然問奧德倫一個很特別的問題:「由阿姆斯壯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在全場有點尷尬的注目下,奧德倫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笑聲中,都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
      成功不必在我,團隊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你會不會欣賞同事的成就呢?你會不會願意從心裡給別人熱烈的掌聲?「成人之美」不但是一個修養,更是一項美德。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愈深愈無聲。」

 

【雞犬爭功】一隻棕色母親帶著幾隻小雞走出門口。看門的狗看見她們出來,就問:『母雞太太,你們要往何處?」棕色母雞回答說:『狗先生,我必須出去為我全家尋找食物。不像你一天除了吃睡,沒有事幹,到了時候,就有人把飯食放在盤子裏給你。』狗說:『阿,主人不是也天天給你們食物麼?我看你的工作並不比別的同伴更重。請問當你們熟睡時,若有狐狸或黃鼠狼要吃小雞,高聲吠叫保護你們的是誰呢?」棕色母雞說:『不要多說了,我沒有工夫聽你這些。我要去教我的小雞去找蟲兒吃。』狗歎息說:『她真不公平,以為就是自己勤勞工作,其實她並沒有作些什麼。』棕色母雞帶著小雞走到一片樹蔭底下,看見白色母雞,就跑過去和她閒談。她說:『你看,那鴨太太終日除了吃飯,叫喚以外,什麼事也不作。我真不知主人為何還要養她。還有那只黃色母親,一個小雞也沒有,一個禮拜只生一個蛋,咬呀,我真忙的不得了!我時刻勤苦,工作,你看現在我正教我小雞刨掘蟲兒。」白色母雞看看她,回答說:「我看你的工作並不比我的多。你還不過是頭一窩小雞;我卻已經教養大了好幾窩小雞了。」她們兩個各不相下,將要爭吵起來。正當那時狗忽連跑帶跳,高聲吠叫,奔向棕色母雞的小雞群那裏去。末了向著棕色母親狂吠一聲,說:『你只管在那裏閒談,議論別的同伴,說長說短;為何不盡你的本分,照顧小雞呢?若不是我,恐怕你的這些小雞早都喪命了。因為方才有一大鷹要飛下來,攫取他們。』這時棕色母雞一句話也沒有了,又懼又羞,立刻回到小雞群裏。狗就自己心裏說:『哈哈,我看這裏主事的是我;不過我不說就是了。」從這裏可以得到一個事奉主的教訓:若是自誇自己的工作,抹煞別人的工作,就和雞犬爭功一樣了。『不可爭視嫉妒。」(羅馬書十三章十三節)

 

【是誰在放風箏?】有一個具有意義的寓言故事:一位老先生看見天空上飄著一個很美麗的風箏,他就好奇的問:『請問到底是誰在放風箏?』小男孩說:『當然是我阿!難道風箏自己會飛嗎?』這時候,風說話了:『你錯了,是我在放風箏;沒有我,風箏放得成嗎?』線說:『且慢!是我在放風箏,沒有我,風有甚麼用!』尾巴說:『可惜你們都錯了,是我在放風箏!風箏是由我在操縱的,難道連這一點常識你們都不懂嗎?』究竟是誰在放風箏呢?他們都錯了,其實他們也都沒有錯,因為各有各的功效,彼此合作就能放風箏。我們信徒若能彼此配搭合作,教會必然會更興旺。

 

【助人也就是助己】在我們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肯忠誠的履行自己的責任,關懷幫助你周圍的人們,則你所行的不但有益於別人,並且對己有益。你知道嗎?為甚麼雁的飛行隊伍成『人』字形呢?那是為了節省能量。雁飛行時,牠的翅膀攪動空氣使牠的後面產生空氣流,若在這個空氣流中飛行,可以省力些。一群成『人』字形飛行的雁,每一隻都受到前面那一隻翅膀振動產生的空氣流的幫助,只有領頭的那隻沒有;在遷徙時,每隻雁輪流作領頭的。雁這種睿智、互助與勞逸平均的作法,實值得人類學習。一個人在家庭或工作環境中,若肯履行自己當盡的責任,也能衷誠體諒、幫助別人,那麼他所言、所行,不僅對別有益,並且對自己也有益處。

 

【互助合作利人利己】這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個小故事︰從前有一位商人,他養了一匹馬和一頭驢子。馬是用來供人乘坐,而驢子則是用來拖運物品的。有一天,因為要運送的貨比往日多出很多,這位商人怕驢子無法承受這些載重,就把一部份貨品放在馬的身上。馬在路上一直埋怨不停,驢子沒有任何怨言,一言不發的前進,但是牠的步調愈來愈慢了,愈來愈不穩定了,原來驢子身體不太舒服。驢子發現自己實在太難受了,於是開口說︰『馬兄,我今天身體不舒服,已經有一點支援不住了,是不是可以幫我背一點東西。』原本就不高興的馬,聽了驢子的話後,更是萬分不悅的說︰『你難道沒有看見我很累嗎?』便自顧自的走了。驢子拖著蹣跚的步伐,搖搖擺擺的跟在馬的背後,每走一步,似乎都有倒下去的可能。再走了一段路之後,驢子實在走不動了,牠再次的請求馬的支援,但是仍舊得不到馬的幫忙。最後,驢子終於支撐不住,倒了下去,一命嗚呼。這位商人便把原來放在驢子背上的貨取下,全部搬到馬背上,繼續向前走。這時,馬開始後悔,但已經為時太晚。人際間相處,若能主動的支援與協助對方的需要,這不但是對對方有益,也是有益於自己,甚且也能促進更美好的人際關係。

 

【在工作上不可有比較的心】多少青年的弟兄有一種比較的心,一直在那裏比較說,這一個我有,別人沒有,那一個別人有,我沒有。這一種的比較,其實是沒有法子比較的。這就像有人問,一張桌子加一張椅子是兩張還是一張。一張桌子加一張椅子,就是一張桌子和一張椅子。你問,是手好,還是眼睛好;我們只能回答,手和眼睛都好。看見身體的人,就看見所有的肢體都有它的功用,就看見自己不過是許多肢體中的一個,就不會把自己放在一個突出的地位上,來和別人比較,來佔去別人的地位。―― 倪柝聲《基督身體的感覺》

 

【從行傳學習事奉的榜樣──事奉的配搭】

   1.同心合意的禱告(徒一14;四24;十三2~3)

   2.職分的尊重(徒一1724~25)

   3.同聲同靈的說話(徒二14;四19)

   4.責任的分擔(徒六2~4)

   5.分派和差遣(徒八14;十三2~4)

   6.分開卻不單獨(徒十五37~40)

   7.同工的激勵(徒十八5)

── 黃迦勒

 

【同工問題】

   一、出於神的揀選和安排(徒十三2)

   二、當有同一的心靈、同一的腳蹤(林後十二18;太十八19)

         1.在靈裏竭力保守合一的心(弗四2~3)

         2.若不同因,豈能同行(摩三3)

   三、分工合作(羅十二3~9)

         1.各守自己的地位,各盡自己的本分

         2.大衛打仗回來,與看守的人同分擄物(撒上三十23~25)

   四、異地同工(羅十六1~3)

── 陳玉玲《牧養你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