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通訊

 

通訊(Communication)經考古發掘,迄今已有成千上萬件古人寫在坭版上的公函和家書出土,對於瞭解古代的通訊情況,是極堪珍貴的文物。早在主前2000年前,亞述人便已利用駐隊商旅與東亞拿多利亞(即小亞細亞)互通消息,這可謂非正式的郵政服務。稍後,亞述人的軍用大道,也有信使往來傳遞信息,是很有效率的官用郵政服務。各通都大邑紛紛設置驛所,並委驛承管理往來信使及郵件;是時且有坭版依次刻寫著某條路線沿途的地名和各地間的里程,可作「旅行指南」。今日之古史修纂即大得力於從亞述並中東各地所發現的帝王詔書等通訊文獻。波斯立國後,即大大發展了亞述的郵政服務。波斯人修築「王道」,主要為官府信使馳驛的專用線,但也向全民開放。從波斯灣畔的帝都書珊(斯三13,八10)至小亞細亞撒狄的「王道」,全長1,600多哩,每15哩左右即置驛舍或官棧,以供往來的皇差軍使歇宿停留;於戰略要點則設堡壘,經河流則有渡口以資擺渡。普通行旅可日行18哩,全程需走3個月;急傳信使於驛間換馬疾馳,跑完全程只需23週。據主前五世紀的希臘史家希羅多德描述,傳遞緊急公文的驛差整年在王道上疾馳如飛,無論嚴寒酷暑,風雪大雨,全不能阻其執行公務。其時,中國正當周朝,已有很發達的郵傳系統。至主前三世紀,中國為漢朝,埃及為多利買王朝,其郵傳網絡密佈,已似近代郵政之雛形。主前30年,羅馬併吞了埃及,亞古士督大帝(主前27至主後14)為統治地跨三洲的龐大帝國,亟需建立一個完備的通訊系統,幾條大幹線便應運而生。不過羅馬的郵傳在速度上和規範上的成就俱不顯著。當然,短途郵傳尚不算慢,但長途和水路郵傳卻要耗時月餘,才可寄達。皇室的郵傳系統不僅於公眾無益,反增稅項。當時,富戶可遣家奴投書傳信,巨賈可僱用專門信差,而窮人就只好求旅行的朋友順寫隻言片語了。

耶路撒冷教會領袖致小亞細亞各教會的信是委託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傳遞的(徒十五22-29)。後來,保羅曾委派提摩太(帖前三2)、推基古(西四78)和以巴弗提(腓二25,四18)分別擔任信使重任。古羅馬在通都大邑的熱鬧街市上設漆成白色的「佈告版」(拉丁語「亞勒巴姆」,意即「白色」),上面公佈用黑漆寫出的消息。古人還利用火、光、煙為遙傳消息的訊號。巴比倫人首創反光通訊法(利用反光物將日光反射傳訊),可資近距通訊使用。古代還利用「烽火」組成警報系統。希臘劇作家艾思區羅描寫特羅亞城陷時,即以十數堆在山頂的烽火將信息傳知遠在邁錫尼的克里坦涅查(約主前1084),可謂是遠距速傳的一個有效方法。從拉吉的陶片書函可知,主前587年巴比倫大軍圍困耶路撒冷時,拉吉城民即以烽火為訊號,與耶路撒冷遙相策應;有一封函件結尾說:「願我主知道我們正觀看拉吉城,按照我主的指示發出的烽火訊號,因為我們沒有看見亞西加。」(參耶六1,三十四7)後來這烽火傳訊的方法便發展成燈塔,如亞歷山太港(埃及)的燈塔。

音響通訊也有數千年的歷史。主前550年,波斯古列大帝在幾座要邑之間築了一系列的高塔,有事時可由立於塔頂的士兵把軍令接續呼傳到指定的地方。據聞亞歷山大大帝曾發明大「擴音筒」,行軍作戰時可將統帥的聲音傳達數哩之遙。羅馬史家瑟維如斯記述,在防守英格蘭北城垣時,羅馬士兵曾用銅製傳聲筒互相喊話以策應防務。希伯來人以吹羊角號來報告一月之始、安息日之始或者緊急軍情(書六4;士七16;何八1)。擊鼓傳信也是古人常用的通訊方式。至今,加納阿散蒂地區的鼓手還能在鼓上敲出與當地語言聲調相應的平仄聲音,以傳達意思。概而言之,古人的通訊方式主要是不同形式書寫的文字、火光訊號、擴大的聲音訊號等。AustinH.Potts另參:「旅遊和交通」。――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