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西奈(西乃)

 

以色列人在曠野所遭遇的事可預表現今的信徒在靈界上所常遭遇的磨煉;西奈象徵信徒心中的惡念(羅七7-24)和神的聖潔(來十二18-29)。──丁良才《民數記註釋》

 

{\Section:TopicID=2289}西乃 Sinai(地名)

字義:    叢林密佈 Bushy,皂莢木,荊棘花之一種 Acacia

彙編:    •書19:1山名,又稱何烈山,山旁有極大的曠野,在西乃半島之上,共有三峰,最高者逾七百卅丈,餘二峰皆高逾六百五十丈。

―― 陳瑞庭

 

西乃/西奈(Sinai)神與摩西相遇,並在這山上賜他十誡與其他律法。西乃不單是山的名字,也包括其四周的曠野(例:利七38)及被紅海旁的兩個海灣包圍著的整個半島,該兩個海灣就是蘇彝士灣和阿卡巴灣(或以拉他)。西乃一名大概與汛有關,甚至可能是其另一個名字(參出十六1,十七1;民三十三11-12)。汛是住在曠野的人所敬拜的古代月神。西乃山也稱何烈山,這名字多見於申命記(又參王上八9,十九8;代下五10;詩一○六19;瑪四4)。傳統認為西乃山位於西乃半島南端的群山之間。至少從四世紀起,基督徒便已尊莫瑟山(阿拉伯文的意思是摩西山)為神把雅各家立為以色列國的地點。一所希臘東正教的聖凱瑟琳修道院,建在7,500呎山峰之麓已超過1,500年,西乃聖山的其他可能性還有附近的凱瑟琳山(8,670呎)和塞爾巴勒山(6,800呎)。有些學者主張較北面,即加低斯巴尼亞附近的位置;有些則堅稱是海灣對岸的一座火山,即位於東面的古代米甸或亞拉伯(出三1;加四25)。提及西乃的經文多半出現於出埃及記(13次)、利未記(5次)和民數記(12次),這些書卷記載了律法的頒佈和以色列人在西乃山鄰近平原安營兩年的事蹟。出埃及記十九章和三十四章提及西乃的次數尤其多,因為這兩章經文描述了兩次頒佈律法時,摩西與耶和華的相遇。在舊約和新約中,西乃都代表了這是神臨到祂的子民中間的地方。在摩西的祝福(申三十三2)、底波拉之歌(士五5)、詩篇六十八篇(817節)、尼希米時代利未人的懺悔(尼九13),及司提反宣講的信息(徒七30-38),均提到西乃是神人相遇的重要地點。保羅在加拉太書四章21-26節採用了一個比喻,以西乃山代表舊約、為奴,和當日的耶路撒冷城。另參:「汛的曠野」;「曠野飄流」;「巴蘭」;「書珥」;「尋的曠野」;「十誡」。――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