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亞述巴尼帕

 

亞述巴尼帕(Ashurbanipal)以撒哈頓之幼子,主前669633年為亞述王。他在位期間,南國猶大已易3朝,即瑪拿西(主前686-641)、亞們(主前642-640)、約西亞(主前640-609);北國以色列則早在主前722年,都城撒瑪利亞淪於亞述王撒珥根二世(主前721-705)之手後,就成了亞述的藩屬之國。亞述巴尼帕在位期間,連年征戰,為保國土平靖、完整。巴比倫、波斯、敘利亞和埃及各藩屬常蠢蠢欲動。其兄素懷異志,內戰或一觸即發,加上邊境衝突接連不斷;這種形勢迫使亞述巴尼帕不得不窮畢生之力,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來箝制、安撫、鎮壓此起彼伏的內外動亂,幾乎無力兼顧他甚感興趣的文化建設。至今我們所知的關於米所波大米的文化,如歷史、宗教、神話等,都是來自楔形文獻;這些文獻的蒐集和保存之功,則主要當歸於亞述巴尼帕。他在國都尼尼微修建了極具規模的圖書館,把凡能蒐集到的銘文雕繪都藏在其中。百年前經考古學家發掘,有大量珍貴遺物出土,如今悉存於大英博物館,仍然影響著我們對聖經的認識。這座最古老的出土圖書館,無疑是對亞述巴尼帕最好的紀念。亞述巴尼帕顯然曾向撒瑪利亞遷入大批外民(拉四10)。每下一城必遷徙其民,這是亞述的既定國策。以色列國亡於撒珥根二世之後,北國的10個支派從此與外族同化,終至消失,也是亞述這政策造成的後果。以斯拉記四章10節提及一位名叫「亞斯那巴」的亞述王,顯然是希伯來文的音譯,根據亞述語的相對輔音,再加上外族移民名單的佐證,便可斷定所謂亞斯那巴,即亞述巴尼帕無疑了。時至主前630年,亞述帝國衰象已顯,維持如此龐雜大國的內聚力已漸不支,到亞述巴尼帕一死,國勢便到了不堪收拾的地步。一來亞述子弟兵經年血戰,多已埋骨千里之外,空虛的兵力只好用外國僱傭軍和異族俘虜來補充。戰鬥力自然大不如前;二來內有巴比倫藩王揭竿而起,外有從亞拿多利亞(即小亞細亞的舊稱)草原蜂湧而至的遊牧部落大舉犯道,形成內外交迫之勢;三來雖然埃及已大不如前,卻也乘機擺脫了亞述的扼制。總之,面對這種分崩離析的局面,再英武的君王也要束手無策,更何況亞述巴尼帕眾子個個平庸無能。不到20年,一支鬆散的聯軍包圍尼尼微,於主前612年將一個頭號帝國的國都夷為平地。此時,亞述殘軍尚在哈蘭作最後掙扎,然而不出數月,一支瑪代軍隊便將這最後的餘燼也撲滅了。亞述施於別國的殘暴,如今身受其害,這大帝國終於傾覆。亞述帝國的垮臺給予彈丸小國猶大以復興的機遇。一些學者考定亞述巴尼帕去世之年,為約西亞王在位第八年(參代下三十四3-7)。由於亞述的轄制日鬆,猶大可享有更大的獨立自主。年尚弱冠的約西亞,便成功地發起並完成了猶大歷史上一次最全面而徹底的靈性復興和政治改革(代下三十四8-33)。另參:「亞述/亞述帝國」;「列王紀上、下」。――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