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管教

 

管教(Discipline)「管教」即管束,教导以端正品行之意。英文「管教」源出拉丁文,意谓「教导」或「训练」。管教的对象可能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管教的目的是在使某个人或某群人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表现良好的行为。以为管教必然严酷是一种误解。拉丁文中,「管教」与「门徒」的字根相同,门徒意指学习追随的人。圣经教导「管教」之原文,在不同的圣经译本中,或不同的上下文意中,除译作「管教」外,也有译作「惩治」、「责罚」、「责备」、「督责」、「训诫」,也有较正面的译作「教训」、「训诲」、「教导」、「培育」、「教育」、「训导」等。总的来看,旧约使用「管教」一词似较之新约更偏于惩处的意味。这是因为神对待在摩西旧约下的以色列民较着重于律法方面;至于对在新约时代的教会,则「管教」包含较多积极意义。然而,无论侧重之处有何不同,新旧两约「管教」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即追求公义。由此可知,旧约的管教虽着重惩罚,但其动机是积极的,其目的是富建设性的。旧约强调报复之处,都是在使侵害别人者明白侵害所造成的恶果。为有冤者伸冤,也就是伸张神的正义。伸冤是发扬神的正义的重要途径。由此观之,则惩罚也是必要的手段。悖犯约法的人必受约的咒诅(申二十七26),即受到某种形式的惩治。神的报复可重建律法的权威,并可教人尊重祂公义的准则。使这惩治管教更趋完善的,便是较为正面的管教,这可加强达到管教的目的。神常施管教;至于管教的方式,于可能的情况下往往以积极教导为主,在必要时也会诉诸于责备和惩治。圣经记载,神对以色列民(利二十六23;申四36,八5;耶三十一18)、对列邦(诗九十四10)、对个人(伯五17;诗九十四1012;来十二5-11;启三19)都施以管教。以色列家长对子女的管教责任是十分严格的,不容有丝毫轻忽或推诿(申二十一18)。管教众子,责在父亲(箴十三24,十九18,二十二15,二十三13,二十九17;参弗六4;来十二7-10)。在教会,管教则是牧者的责任(提后二25)。神的子民对神的管教多怀畏惧之感是可理解的(诗六1),但只是神的震怒是应当畏惧的;神的震怒只向那些有敌神行为的人发出(申十一23)。神的管教不同于祂的震怒,但也绝不可以轻慢(箴三11)或忽视(来十二5)。只有愚顽的人和邪恶的人才憎恨管教(诗五十17;箴五12;耶三十一18)。神的管教俨如慈父之管教爱子(申八5;箴三1112;来十二5-7)。有智慧的人必喜爱管教(箴十二1,十三24;提后一7;来十二59)。接受管教者必得知识(箴十二1),并使为父的喜悦(箴二十九17)。蒙神管教的人是「有福的」(伯五17;诗九十四12)。神施加管教的目的有时没有说明,但管教无疑是善意和正义的(申四36;伯三十六10;箴十三24;启三19)。圣经称管教为「生命的道」(箴六23)。管教使人免于毁灭(箴十九18),免于愚昧(箴二十二15),免于和世界一起受咒诅(林前十一32)。遵从神管教的人得分享神的圣洁(来十二7),并「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11)。反过来看,不遵从神的管教便是愚顽到底,乃至于被神遗弃(利二十六2324),其结果便是死亡(箴五23)和毁灭(箴十九18)。箴言劝诫人要逃避淫行、淫欲(箴五12-23,六2324)。淫荡、放浪的妇女显然是各种险诈、诱惑处境的象征。青年人面对这种处境要有成熟和负责任的行为,就必须遵从父母的教诲而约束自己的生活。他们的本性有了正当的约束,那么自必顺从本性,有正当的行为;就是当邪恶不期而至,也能避免。箴言和希伯来书均一再谆告我们,对神的管教只应遵从,绝不可抗拒。希伯来书更指出两种必不可有的错误态度,即「轻看主的管教」(来十二5;箴三11)。我们不应视管教为毫无价值或可有可无。此外「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来十二5)或「厌烦他的责备」(箴三11)。这就是说,不要被管教过程中必要的惩戒蒙蔽了管教的目的,受管教者不可灰心丧志。我们要牢记经上的两段话:「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来十二7);同时,「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十二11)。圣经的劝勉是不要抗拒管教,也不要因此失意,正确的态度是接受管教,并从中得着指导。自律主耶稣基督公义的伦理不仅成全了,而且超越了旧约的律法(太五17-48)。基督徒不再像法利赛人那样拘泥于条文律例,而是在基督里得以「脱离罪和死的律」,从而蒙赐「生命圣灵的律」(罗八1-8),使他们内心有能力来遵从神的旨意。基督徒不再作律法条文的奴隶,乃是靠着内住的圣灵而充分享有自律的能力。属灵的转变也带来心意的更新(罗十二2),对自己和自己的动机及态度,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历代以来,教会体验了新约所勉励的「属灵操练」的价值。罗马天主教建立了自己一套修练制度(例:神父、修女、修士等)。祈祷(参路六12;徒六4;罗十二12;彼前四7)、禁食(太六16-18)、读经(徒十七11;提后二15,三1617)、行善和施舍(太六1-4;徒十一2930;林后九;提前六17-19)等都包括在属灵操练之中。复原教教会则不重于设立追求属灵操练的宗教制度或团体,而是强调倚靠圣灵在教会内促使个人生活的自律,并追求团契和教导。福音派似对属灵操练的需要有新的领悟。一个满有规律、完美和自由的生命,也必定是一个自律的生命。这样的理想和生活方式与今日西方文化中盛行的自我放任,是大相径庭的。今日的青年人只有表面的功夫,只求短暂的关系,实时的回报,追求自由而毫无责任感,纯以自我为中心。基督徒父母有重大的责任,就是培养子女自律的能力来对抗这样的压力。成年的基督徒的自律要以圣经的操练模式为根据,这样的自律应自童年开始。父母的管教家庭迄今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在这个关系最为密切的单位中,教导子女一向是父母的天职(申六7;箴二十二6)。圣经对人的观点,基本上不以人性为完美;故告诫父母决不可放任儿童让他们自然发展。在此异教文化泛滥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不受管教的儿童,无疑将成为这文化的牺牲品。父母欲履行自己的天职,尽应尽的责任;除了教导和纠正之外,自己也要在价值观、行为和态度上作子女的榜样。父母的管教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如谆告、规导、劝诲、勉励、家庭崇拜、教会聚会、主日学等都是极为必要的教育方式;然而,在一定情况下采取较严厉的措施,如下禁令或施以惩罚等也属必要。对幼小的儿童温言相劝,有时难奏其效,偶尔稍加体罚也未尝不可(箴十三24)。不过体罚之前,必须要让那小小的心灵知道为甚么要受罚。基督徒父母切忌以孩子来发泄,且不可有丝毫的个人憎恶,更不可叫孩子有任何损伤。这种惩处永远是最不得已的下策,而且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应尽量驱除对孩子的怒气(弗六4)。人类的堕落(创三)意味着人自少就有自我中心的劣根性(参诗五十一5)。因此儿童从小就当学会尊重自己,又尊重别人。如果放任不管,任这堕落的社会来影响我们的孩子,其结果便会使他们长成悖逆的一代,给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留下痛苦的创伤。圣经教导我们,真正的疼爱并不排除严厉的管教,甚至责罚。一个有道德与爱为后盾的环境,必然会使儿童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教会纪律教会就是一个大家庭,信徒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教会之任是把神的本性透过每个成员的信仰、崇拜和生活之中反映出来,因此教会虽是一个社会团体,却与社会上其他团体有别。然而教会决不是一个冷漠孤立的社团,而是开放的、关心世情的;她以深切的同情向绝望无助的人伸出救援之手。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与异教徒的生活方式有绝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往往会在「失落者」和基督徒之间造成某种隔阂,以致教会不能将神的福音达于急需者的耳中,将他们从孤独、失意、沈溺、迷惘、离异之苦等缠绕中解救出来。教会当十分审慎,殊不可有意或无意地在非教徒走向教会的路上设置人为的障碍。不过也须承认,主张开放和力保纯洁这两种意见之间的对立,往往是难以化解的。教会若权衡不当,则不是陷于闭门自守,便是失诸放任自流。这两个极端均有损于教会的声望。教会欲解决这一矛盾,就一定要根据圣经的教导建立一套明确的纪律准则。圣经已给予教会充足的指示,去设立一套行为准则(例:出二十1-17;林前五11,六9-11;弗四25-32,五1-21;西三5-11)。但我们仍需分辨何为圣经绝对的命令,何为文化的模式。例如,新约禁止醉酒,却无禁酒之令,于是有些教会不准醉酒,却不禁饮酒;有些教会则规劝成员最好戒酒;也有些教会规定入教会者必须戒绝烈酒。新约也承认在基督徒的自由和义务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矛盾,并为解决这些矛盾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林前八)。教会的纪律必须保持一致,又要使人信服,故对于形诸于外的罪行,或内心犯罪的态度,都要对付。严谴奸淫、凶杀、醉酒,同时,也责备嫉妒、争竞、恼怒、自私、怨恨、论人之短;无论犯了哪一样,均不能进神的国(加五19-21)。有时一个非信徒往往因吸烟或饮酒这些较次要的问题,而受到教会的冷淡对待;但教会对自己内部的蜚语流言、自私自利、怨恨嫉妒等,却讳莫如深而不予以应有的管教。正确的做法是既要保持和提高教会的纯洁性,又要加强其助人为乐、广结博纳的事奉,发扬基督徒的爱。新约不仅强调教会纪律的必要,且指出实施管教的步骤(太十八15-18;林前五3-13;加六1)。对有过失的成员首先要私下接近规劝;如果对方拒而不纳,并坚持错误,则要将此案提交教会领导会议,甚至由全教会公开训诫;如仍无效,就只好以表决方式将他革离。但即使不得不采取这最后的步骤,也仍然要本着一真诚愿望,希望他能悔过自新,重返教会(帖后三1415)。圣经所强调的3种管教——自律、父母的管教、教会纪律,其必要性已从现代社会世风日下的情形得到了证明。神对世人之爱,集中表现在教人当如何生活的训诲中,圣经的论述和耶稣基督的范例,俱已明示无遗。没有人能逃脱神的管教。不接受正面管教者也必要接受惩罚性管教。凡本着爱的原则严于自律并管教子女而又敏于相互砥砺的基督徒,不仅是在荣耀主,并透过规范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帮助他人认识神的旨意。――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