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来源评鉴学

 

来源批评学CriticismSource一种分析方法,欲发现写福音书时所依据的重要数据源。―― 殷保罗《神学词汇浅释》

 

来源评鉴学(SourceCriticism)企图透过研究福音书的文献历史及来源,来解释现存福音书之间多处重复和不协调之原因。疑问这难题主要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出现。因为它们有太多共同之处,所以称为「符类福音」(「一起看事物」之意)。举例而言,马可福音93%的内容,都可以在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类似的经文中找到;相比之下,约翰福音的内容,只有89%是可以在其余3本福音书内找到。所以,有关符类福音及在研究它时所引起的问题,便称为符类福音问题。它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开符类福音如此多重复资料之谜。它们是否都源自相同的资料,还是互相引用呢?它们是否各自独立,还是借用其他资料?透过小心研究经文(把福音书中相类的经文平行列出),就能把问题清楚地显示出来。早期教会并非没有注意这问题。福音的和谐,就如他提安所著的《四福音合参》(主后170)提供的综合表一样。由奥古斯丁提出的观点为较多人接受,他指出新约的铺排次序反映了文献的历史:马太福音是最早的福音书,马可福音是自马太福音省略出来;而路加福音则从两者取材而写成。(参「奥古斯丁对福音书来源的假设」一图)直至十八及十九世纪,才有学者对此理论提出质疑。他们大致都认为,3本符类福音书,同样都是顺着某些先前的资料写成。(参「符类福音的数据源」一图)有部分学者(例如赫尔得,威斯科特)认为是抄取口传的福音。另有学者认为是抄取一些短文或残卷。也有些如勒新,认为是一本古老的亚兰文福音书(《拿撒勒人的福音》)──一本篇幅短小的「早期福音书」。这显示出一个借用文献资料的解释方法已成立,并且旋即得到认同。但很不幸地,所有关于早期福音书来源的证据都已散失了。解释的方法福音书内有很多吻合的地方(特别是希腊文的经文),遂使学者要从福音书中寻找答案。或许符类福音书并非个别见证原初的资料,而是互相参照的。马太先存说最早企图解决这问题的学者是格利兹巴赫(1745-1812)。他并非协调福音书的内容,而是把福音书编成平行的段落,以便作科学化的比较。对他来说,马太福音肯定是最早的,马可福音则似乎是把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省略而成。(参「马太先存说」一图)今天,很少人认同这观点,但仍有人强烈支持(例如法尔曼)。马可先存说拉赫曼(1793-1851)不单在1831年编辑了第一本具批判性的希腊文新约版本,他更在4年之后,分析每卷福音书内所记载事件的次序,为符类福音问题取得突破。拉赫曼得出以下的结论: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引用马可福音时,这些事件在他们福音书内的次序均是一致的。当他们引用新资料来解释马可福音的大纲,所用的方法却又完全不同。这就指出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都引用马可福音(或早期马可福音的版本),以及其他数据源,而不是互相引用。强调马可福音为先的这种新论调,得到许多人加以发挥和补充(魏瑟,1801-66;贺芝曼,1832-1910;卫斯,1827-1918),并且在史垂特(1874-1937)的《四福音:始源研究》(1924)中成为了经典的形式。马可先存论有很多的论证:(1)主要事件。马可福音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中找到。马可福音共有661节,其中601节可在其余两本符类福音中找到。而且,我们有很好的理由解释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为何删除了马可福音其余的部分(参库默尔,1975,页56起)。(2)次序。拉赫曼观察到当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引用马可福音,是完全依从马可福音的次序(参库默尔的图表,页58起)。(3)文学特征。马可福音的一些风格特征,可以证明马可福音是最早的记载。首先,马可福音的叙述,经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简化,使章节更浓缩(参可一32;太八16;可六39;太十四19);例如,单看马太福音九章2节(「耶稣见他们的信心」)似乎没有甚么意义,但读了马可福音二章4节,即马太福音删去的部分,便能够明白过来。其次,马可福音粗疏的风格,在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中得以修改和改善。因此,马太福音十四章1节修正了马可福音中希律的称号(参可六14)。此外,马可福音记述历史达151次之多,但在马太福音则减为21次,在路加福音则为1次。马可福音中若干多余的否定句及结构突兀的句子也都除去了。马可福音所用过的8个亚兰词语中,马太福音只保留了一个,路加福音则一个也没有保留。第三,若干的更改使马可福音的内容得以改善。有关当时的困境(可六5)及门徒的失败(可四13;参太十三18;路八11;可四40;太八26;路八25)都修改了。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认信(「你是基督」,可八29),在马太福音十六章16节及路加福音九章20节中得到解释。这种种资料累积起来,使很多学者都相信马可福音是最早的一本。Q典对于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中那些共通的内容,并不见于马可福音,我们该如何解释呢?格利兹巴赫的解释是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互相引用。但现时,又有人认为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引用了马可福音以外的另一个数据源。这数据源称为Q典,是源自德文「来源」一词。以下的因素证明了Q典的存在:(1)配合。许多相关的经节(约250节)显示出准确的平行(参太三7-10;路三7-9;太七7-11;路十一9-13)及非常相似之处(太十26-33;路十二2-9),仿如出自一样的文献来源。(2)次序。若比较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中被认为是源自Q典的经文,便会发现它们在排列次序上平行的数目实在惊人(虽然当中也有分歧)。这并不是指各自的引用,破坏了马可福音的大纲(参拉赫曼),而是指他们引用Q典的资料次序。(3)同源句。在很多处地方,这类同源句均具决定性。同源句就是当主耶稣的言论在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两次出现──其中一个来源明显是出自马可福音而另一个则不是。这些包括了叙述(派遣门徒,路九1-6,十12及可六7-13/太九35-37)及言论(太十三12/可四25/路八18及太二十五29/路十九26)。因此,Q典应是一个主要包括耶稣的言论而较少叙述的文字记录(另一方面,若如法雷尔所言,路加是知道有马太福音的,则Q典的假设便要推翻了)。四个数据源的假设有关符类福音的数据源,现已在某程度上得到肯定了。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是依据马可福音及Q典写成的。但史垂特指出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中独立的资料,显示可能另有其他数据源。(参「史垂特对福音书来源的假设」一图)如此,马太引用马可福音、Q典及他自己的数据源(M典=约300节或马太福音42%的内容);路加引用马可福音、Q典及他自己的数据源(L典=约520节或路加福音59%的内容)。L典的大小,引起学者争论路加福音是否有另一种同类的数据源,称为「原始路加福音」,它可能是一个古老的经文版本(参马丁,19751:页151-156)。评论学者大体上都同意有4个(或两个)数据源的假设,但对其中细节,仍争论纷纭。有些甚至质疑其基本的假定。举例而言,为何路加福音要删除马可福音六章45节至八章26节这段经文(研究路加福音的学者称之为「大删减」)?史垂特的解释是路加所持有的马可福音,是一本残缺的抄本。其他学者则认为路加使用了一本早期及篇幅较短的马可版本,并且在其后的编辑过程中,才把这具争议的部分加进第二本福音书内。但我们并无证据证明以上的论见。此外,我们以修改资料来达至理论,或是反过来修改理论以符合资料,都是很冒险的。当马可福音先存的理论看来确立,而在资料上出现不符,正指出了来源评鉴学已达到它的极限。符类福音的文献历史可能根本就异常复杂,每一本福音书可能在很早时期,已经过多番修订。若真是如此,我们所能获取的,只是一个很阔的文献大纲而已。来源评鉴学的结论已成了研究任何福音书的基础,但是它须应用于更广的神学内容内。众多学者尽力看透福音传统,如同研究耶稣的历史那般深入剖析。古代的传统看来更可靠,因此,数据源(例如:马可福音、Q典,甚至是原始的路加福音)都因它们的古旧而有价值了。这样,编辑评鉴学(研究福音书作者如何以编者身分处理这些流传下来的古旧资料)及形式评鉴学(较写作期为先的传统历史),便是以来源评鉴学的结论为依归。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与福音书内的历史传统,是有一定的关连。来源评鉴学帮助我们了解福音书的作者如何使用原始资料去写作(参路一1-4)。但它却会造成误导,以致一些来源不明的福音书内容受到轻视(韦汉,1977,页145起)。来源评鉴学能有效地显出文献的依存,但确定历史的真实性时,便往往出现种种限制。举例而言,在马太福音出现的一段完全独立的经文,理论上可能较马可福音及Q典更富古旧色彩。就以这例子来说,来源评鉴学者是难以作客观的历史评论的。GaryM.Bruce另参:「形式评鉴学」;「马可先存说」;「底本说」;「编辑评鉴学」;「传统评鉴学」;「符类福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新约评鉴学」;「化除神话」。――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