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玛拿西

 

{\Section:TopicID=1883}玛拿西 Manasseh(人名)

字义:    使之忘了、忘记 Forgetting

汇编:    40:51约瑟的长子。

            王下21:1-16犹大国的第十五个王。

            10:30娶外邦女子的一人。

            10:33另一娶外邦女子的一人。

―― 陈瑞庭

 

玛拿西(Manasseh)1)约瑟与埃及妻子亚西纳所生的长子(创四十一5051)。玛拿西与兄弟以法莲曾探望临终的祖父雅各。雅各对约瑟说,玛拿西和以法莲算是他自己的儿子,不是约瑟的儿子(创四十八56),而长子玛拿西的后裔将会不及以法莲的后裔众多(四十八13-20)。所以大部分十二支派的名单中,只有以法莲和玛拿西(按这次序),而没有约瑟(参启七6)。玛拿西即玛拿西人的始祖(申四43;王下十33)。另参:「玛拿西支派」。(2)士师记十八章30节的「摩西」,有旧约抄本作「玛拿西」。在希伯来文中,两个名字只是一个字母之差。显然一位早期的文士对于这节经文说摩西的孙子拜偶像,感到不高兴,因此把摩西改成「玛拿西」,以保存摩西的声誉。另参:「摩西」。(3)犹大国的第十三任君王(主前696-642),也是耶稣的祖先(太一10)。玛拿西声名狼藉,以凶恶和残暴统治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有关他的事迹记载于列王纪下二十一章1-26节和历代志下三十三章1-20节。他父亲是敬虔的希西王家,母亲是协西巴(王下二十一1)。玛拿西12岁便与父亲一同执政。主前686年希西家去世,玛拿西年仅23便独掌政权。他55年的任期(王下二十一1)是从父王协政时开始算起,因此他有11年是与父王共同执政,有44年是独自执政──比犹大和以色列任何一位君王的任期都长。可惜的是,他是犹大诸王中最坏的一个。可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势力,他不惜杀害许多无辜的人(二十一16,二十四4)。除了谋杀之外,列王纪下二十一章2-9节列出了玛拿西其他的罪行,其中包括:重建拜异神的邱坛;鼓励国民拜巴力和日、月、星辰;并使儿子经火,把他献作活人之祭(第6节;参王下二十三10;耶七31)。历代志下三十三章11-16节指出他被掳至巴比伦作阶下囚。那时,他真诚地悔改,神就恢复他的王位,他又弃绝以前异教的风习,重新修筑耶和华的祭坛,专心敬拜神。虽然这段事迹列王纪下没有平行的记载,但也没有根据去怀疑它。现存的亚述文献曾两度提及玛拿西,记载他忠心地供应人力,替亚述王以撒哈顿(主前681-669)把木材从利巴嫩运往尼尼微。主前667年,亚述进攻埃及之后,玛拿西又进贡给亚述巴尼帕王(主前669-627)。文献中提到法老尼哥被掳及释放,情况似乎与玛拿西相似,但文献中却没有提及玛拿西的情况。玛拿西死于主前642年,终年67岁。他被葬在自己的园子里(王下二十一18),而不是葬在列王的坟墓里,好像其他被尊崇的王如耶何耶大和希西家等(代下二十四16,三十二33)。玛拿西的儿子亚们重蹈父亲的恶行。但在位只有两年(主前642-640),便被臣仆杀了。带领众民回转敬拜耶和华的,是玛拿西那位敬虔的孙儿约西亚(主前640-609;王下二十三4-14)。然而,约西亚的改革仍未能扭转玛拿西犯罪所带来的审判(王下二十三2627)。JamesF.Babcock另参:「以色列史」;「旧约年代学」。(4)巴哈摩押的儿子,他听从以斯拉的劝勉,在被掳归回的时候,把外邦的妻子休弃了(拉十30)。(5)哈顺的儿子,他听从以斯拉的劝勉,在被掳归回的时候,把外邦的妻子休弃了(拉十33)。――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玛拿西支派(Manasseh,Tribeof)从地理方面来看,玛拿西是十二支派中最大的一支,它也是唯一占有两片领土的支派;每半个支派各占一片。然而,由于支派的两半被约但河分隔,所以两地独立发展。约但河西的半个支派,无论在旧约或新约时代,都占比较重要的位置;它是北国以色列(主前931-722)的主要成员,也是撒玛利亚人的祖先之一。早期历史根源玛拿西的家系起源可追溯至约瑟的长子玛拿西,玛拿西的儿子玛吉或孙儿基列,又或较后期的子孙如西罗非哈和睚珥。下表是根据圣经各家谱的资料(创四十八56;民二十六28-34;书十七1-3;代上二21-23,七14-19;最后一段经文有好几处是手抄之误)协调编成的。历代志上七章14节亚斯列这名字的出现,可能是抄写上的错误,除了这错误之外,其他名单纵使各有分别,也不齐全,但仍是互相协调的。人数出埃及后头1年,玛拿西军队的人数是最少的(根据摩西第一次统计,民一3435)。到了要征服迦南地的前夕,即在西乃旷野飘流了38年和征服了外约但之后,玛拿西支派的军力排第六位(第二次统计,民二十六28-34)──52,700人。分地玛拿西东面半支派安顿在基列;那是他们在摩西的领导下,从亚摩利王噩手中夺来的(民二十一32-35,三十二39-42;申三1-1013-15),这半支派的兵士在约书亚的带领下,渡过约但河,帮助其他支派征服迦南(民三十二1-32;书一12-18)。其后,西面半个支派得到分地,安顿在中部的山区(书十六1-49,十七1-18)。等到其余各支派都分地妥当后(18节),东面半支派的军队就返回家园(民二十二1-9),归回基列家途中,他们在约但河边协助筑了一座坛,这行动原意是保持民族的统一,却几乎引发了一场内战(民二十二10-34)。东面半个支派领土摩西分配给东面半个支派的领士近3,000平方哩,共有3个地区(基列北部、巴珊和黑门山)。虽然早期的征服很成功(民三十二39-42;申三12-15;书十三8-13),但其后所能控制的只有800平方哩──雅博河以北(雅穆河以南)基列地的一半,直到颇后的时期才渐渐又向北扩展(代上五23)。他们所占领的土地主要是一个高原,中央是山地。那里冬天有充沛的雨水,夏天有丰足的露水。橄榄树、葡萄和小麦生长得非常茂盛,山羊和绵羊在向东的山坡找到足够的草原,这山坡再向东伸展就渐渐与沙漠区连贯一起。人物和地方东面半支派的著名人物有「士师」睚珥和耶弗他(士十3-5,十一6-12),以及大卫的恩人巴西莱(撒下十九31-39)。主要的城市是基列雅比和基列拉末,前者是逃城,后者是利未人的城(原本属于迦得,书二十8,二十一38)。这东面的地区一般只称为「玛拿西半支派」,直至大卫时代(约主前1000-961),才把它定为一个行政区(代上二十七21)。所罗门(主前970-930)则把它划分了,再编入两个新的行政区内(王上四1314)。主前930年,在耶罗波安一世(主前930-909)的统治下,它又与其余8个支派和西面半支派共同平等地组成一个有10支派的联邦──就是北国以色列。在主前九和八世纪,叙利亚和亚述都曾控制东玛拿西一段短时间(参王下八12,十3233,十三7,十四25;摩一3;参王下十五29;代下三十四67)。主前722年,北国全然败在亚述手中的前10年左右,亚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进侵和征服了这地,放逐其中的居民,把他们分散在亚述帝国境内(代上五26;参王下十五29)。多半的西玛拿西人留在本区,与外族人通婚,开始敬拜外邦诸神,并成为撒玛利亚人的祖先(王下十七24-41)。后来,这地区称为基列和加拉阿底提。到了新约时代,部分归入低加波利,部分归入比利亚。JamesF.Babcock另参:「以色列史」;「撒玛利亚」;「撒玛利亚人」。――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