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那鸿书」提要

 

壹、书名

 

        本书以作者先知那鸿为书名。「那鸿(Nahum)」的希伯来原文字义是「被安慰的」或「受安慰者」,与「尼希米(Nehemiah)(耶和华已安慰)和「米拿现(Menahem)(安慰者)有关连。但本书中极少有「安慰」的成分,故可视为一种反讽。或者,本书对于犹太人敌国亚述和其首府尼尼微的报复性预言(参一9),对受迫害的犹太人而言,可算是一种的安慰。

 

贰、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伊勒歌斯人先知「那鸿」(参一1),按原文虽与主耶稣的先祖「拿鸿」(路三25)同名,但两者并非同一个人。「伊勒歌斯」究在何处,很难推断。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是在犹大南部,与先知「弥迦」的故乡摩利沙相距不远;有些则认为是在尼尼微废墟以北约三十公里处的一个小镇,据说那里有一个古墓,那鸿即葬在该坟墓里,由此可见先知那鸿对尼尼微城相当熟稔;又有些认为就是后来主耶稣事工的中心地迦百农,按其原文字根含有「那鸿」,意思是「那鸿之村」或「安慰之乡」。

        由本书的内容可以看见,作者那鸿是一个热切的爱国者,具有深切的爱同胞情怀。当他看到自己同胞长期受侵略者的蹂躏,在外邦仇敌的压迫下受苦,内心满怀愤怒,切望神公义的审判早日临到。他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从海洋、高山、风雨、河流、云雾等大自然的景象,在在显示神公义的忿怒。他的文笔又显明他是一个诗人,能将他观察所得的心灵感应,藉生动的笔法发表出来。

 

叁、写作时地

 

    本书主要在预言尼尼微城的覆灭,而根据史料,尼尼微城是在主前612年被巴比伦攻陷,故本书的写作时间最迟应当在主前612年之前。又根据本书有关挪亚们的记载(参三8),可以推知当时挪亚们已经覆灭,而挪亚们即提比斯(Thebes),是古时埃及南部的重要大城,它在主前664年为亚述王攻陷,故本书的写作时间最早不应早于主前664年。总之,本书大约在主前664年至612年之间写成。

        本书的写作地点不详,有人认为是在犹大地。

 

肆、主旨要义

 

    尼尼微人虽曾一度悔改而蒙神赦罪(参见《约拿书》),但其后离弃神的救恩,抵挡神,又迫害神的子民,全然违背神公义的属性,因此必然招致神的审判,自取灭亡。尼尼微人的遭遇,表明蒙恩者的行事为人必须与所蒙的恩相称(参弗四1),各人仍须按自己的行为受神审判,方符神公义的原则。

 

伍、写本书的动机

 

    亚述乃南国犹大可怕的敌人,它于主前721年灭了北国以色列,又于主前711年击败埃及,接着,于主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参王下十八13)。在上述这种情况之下,犹太人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先知那鸿受感写书,预言亚述国必遭神的审判,其结局必然覆灭。故本书的动机乃在安慰神的百姓,以消除他们的惊惶惧怕。而本书的预言,后来也都应验。主前612年,亚述国亡于巴比伦和玛代联军,首都尼尼微城也成了一片废墟。

 

陆、本书的重要性

 

    亚述是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它的覆灭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本书却在它最强盛的时候,预言它即将灭亡,而且还把尼尼微城如何被摧毁预先描述出来:祂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开放,宫殿冲没」(参一8;二6),显示本书乃出于神启示的最佳明证。

        本书也显示神的主权遍及全世界,不认识神的国家也在祂统管的范围之内。

        本书又启示神以公义统管万国,对于邪恶与欺压者怀有公义的忿怒(参三1~8),祂终究必定会施报,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参一2~3)

 

柒、本书的特点

 

    本书具有如下的特点:

    ()本书的文笔体裁优美、生动,其诗词在圣经中拥有突出的地位。

    ()本书表明神的双重对立特性:一方面祂满有怜悯和慈爱,不轻易发怒」(参一3);另一方面祂是忌邪施报的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参一2~3)

    ()本书又表明神的公义,对强暴者而言,乃是自取灭亡的警戒;对于受害者而言,乃是满有盼望的安慰。

    ()本书又藉亚述国的结局警告神的子民,蒙恩者若不保守自己在神的恩典中,将来必会面对神的审判和刑罚。

 

捌、本书与其他圣经书卷的关系

 

    本书第一章所预言亚述侵略犹大的事,可参阅王下的十八、十九章。

    本书和约拿书》都与尼尼微城有关,但在约拿书》里,尼尼微城因悔改认罪而蒙神赦免;而在本书里,尼尼微城则因背叛、远离神,欺凌、压迫神的百姓,故遭神判决,将必灭绝净尽。两书之间,相距约一百五十年。

    旧约圣经中对于亚述的审判和结局,除了本书之外,神还藉其他的先知仆人们说了诸多预言,例如:赛七18~20;十17~19;十四25;三十31~32;三十一8~9;结三十二22~23;弥五6;番二13;亚十11等等。

    本书和四福音书同样描述三一神的属性:(1)本书显示耶和华是一切受造之物的主(参一3~6),四福音书则显示主耶稣基督是掌管大自然的主,一切受造之物都听从祂的命令;(2)本书描述耶和华是大能且公义的神,四福音书则描述主耶稣基督具有同样的属性。

    本书显示云彩为祂脚下的尘土」(参一3),《启示录》则描绘主耶稣基督是坐在云上的(启十四14~20)

    本书形容祂的忿怒如火倾倒」(参一6),《希伯来书》则形容神是烈火」(来十二29),《彼得后书》进一步说明当神的日子来到,一切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参彼后三10~13)

 

玖、钥节

 

        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祂的敌人施报,向祂的仇敌怀怒。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2~3)

        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7)

        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祂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9)

    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阿,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罢;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15)

 

拾、钥字

 

        「施报」(222);「灭绝净尽」(915)

 

拾壹、内容大纲

 

【神对尼尼微的审判】

   一、审判的神(一章)

         1.引言(1)

         2.祂是大能且公义的神(2~8)

         3.祂不能再容忍尼尼微的罪恶(9~15)

   二、神的审判(二章)

         1.尼尼微必遭围攻(1~7)

         2.尼尼微必被劫掠(8~9)

         3.尼尼微必成废墟(10~13)

   二、审判的前因与后果(三章)

         1.前因:尼尼微因罪行和邪污而受罚(1~7)

         2.后果一:尼尼微必步挪亚们的后尘(8~10)

         3.后果二:尼尼微终必毁灭(11~19)

 

── 黄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那鸿书注解》

 

那鸿书(Nahum,Bookof)正典十二小先知书中的第七卷。该书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宣示神对犹大和世上列国的计划。作者本书卷首语指出那鸿是「伊勒歌斯人」(鸿一1)。伊勒歌斯的字义不能确定,大概是指一个已湮没无闻的城市。假如它真的指一个地方,则可能是犹大的伊勒克色。写作年代书中提到两个大城──尼尼微和底比斯的覆没。底比斯的覆没载于那鸿书三章8-10节;而全书提到亚述首都尼尼微的倾覆,则是将要发生的事。底比斯约在主前663年被亚述人摧毁,尼尼微则于主前612年覆没。在这段历史范围内,学者提出了本书多个可能的写作年代。有些学者提出的年代很接近尼尼微的倾覆,大概在亚述被进侵的时期。可是,在本书写作的时候,亚述仍威胁着犹大(一1315,二2),这就很难跟该国快将陷落的情势协调。亚述对西面各省的威胁,在主前七世纪后期开始减弱,所以本书的写作年代,最合理的推测是在主前七世纪中叶,即在底比斯被攻陷之后,亚述势力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开始削弱之前。不相信圣经预言的学者一般把写作年代,定于尼尼微倾覆之后。背景主前七世纪中叶,亚述的势力范围之大是空前的。这是亚述最鼎盛的时期。她最大的敌人埃及也在底比斯被攻陷后,不再对她造成任何威胁。底比斯被攻陷的时间,正值玛拿西任犹大王(主前696-642);玛拿西全心全意臣服于亚述。亚述对犹大的影响也包括引进偶像的敬拜,如各种生殖崇拜的复苏和敬拜亚述的天上万象诸神(王下二十一1-9)。在亚述庞大的势力架构里,其实存在许多弱点,导致她的衰落和最后的灭亡。其中一点是她过度扩展。那些被她征服的国家,距离首都既远,敌意犹在,要使她们保持安分和臣服,是十分困难的事。亚述国内开始产生一些麻烦,尤其是迦勒底人。那是一群组织松散的部族,被归并入亚述帝国。埃及停止进贡;还有多处边境被蛮族侵扰,使这帝国渐渐衰弱。当内部的冲突演变为主要的危机,情况就更加恶化。最后,巴比伦人、玛代人和西古提人联合起来,围攻尼尼微3个月之后,首都终于主前612年陷落,亚述也自此倾覆。1840年,莱尔德挖掘尼尼微的遗址。考古发现显示该城的防御事工极其严密,昔日的护城河和坚垒仍有遗迹可寻。莱尔德也挖出了西拿基立的王宫,有71个房间,摆满艺术品的装饰。虽然王宫被埋在土里已数千年,但强盛的尼尼微时代的光辉仍可从遗迹中窥见。先知那鸿预言这城将被焚烧(鸿二13),莱尔德描述尼尼微的遗迹时,指出当日曾有一场大火把尼尼微烧毁。在遗址土墩上只挖掘了两小处地方,已明显可见焚烧的痕迹。那鸿书预言将会向仇敌敞开的城门(鸿三13),也被烧毁了。原本立在城门旁的巨大雕像,被埋在泥砖、碎石和炭屑之中。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是,巴比伦的编年史记载了巴比伦王尼布普拉撒(主前625-605)在位时的事件。这历史记载确定了尼尼微陷落的日期,就是尼布普拉撒14年,即主前612年。写作目的和神学教导那鸿书的写作目的是预言亚述帝国的覆亡;尼尼微的陷落是作为表征,陈述神在历史舞台上所显明的大能。

骤眼看来,本书并无重大的神学教导。它似乎只是一首庆祝一个外邦城市陷落的诗歌。不过,若从先知的角度去看历史,历史就成了启示神各种属性的背景。在第一章,先知已把一些重要的神学主题编织在尼尼微城覆亡的记述中。他宣告神喜爱和关顾属祂的人;耶和华认得那些投靠祂的人(一7)。神更应许亚述压迫犹大的日子必要过去(一13)。先知也宣告神的主权。那些敌对神的国家都在祂的主权之下(一2)。祂也管治大自然,因为云彩是祂脚下的尘土(一3)。人不能与祂对抗(一6)。祂是祂子民的君王(一13)。本书的基本神学意念是肯定神是历史的主宰,历史是祂的舞台。先知的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对人漠不关心的神明。祂使列国兴起,也叫她们衰亡。历史并非在无神的国家的操纵之下,或只是一些偶发事件;历史是操纵在创造者的手里。那鸿指出神并非只会向人发怒。祂的怒气是向那些敌对祂的人而发的。那些投靠祂的人,祂以温柔和慈爱待他们。内容提要卷首语(一1)跟其他先知书一样,那鸿书先有一个卷首语,指出作者是先知那鸿;同时开宗明义的说明是「论尼尼微的默示」,道出了本书的内容。先知描述神的怒气和能力(一2-6)先知信息的起首是描述神的一些属性,尤其着墨于祂的怒气和主宰大能。一章2节说祂是忌邪施报的神,并不是说祂的动机是自私的,而是表达神对属祂的人的关爱与诚信。这部分经文的基本概念是表明神要向祂的仇敌施报。这神学原则是那鸿描述尼尼微覆亡的基础。历史清楚显示亚述是神的敌人。亚述人不单是神用来惩罚选民的工具,更是争取任何机会去压迫和蹂躏希伯来人的外邦人。他们侵占和掳掠以色列国的行动,正是他们与神为敌的极端表现。也许先知心中所想的,正是希伯来历史中这段可怕的时期。虽然神必向仇敌施报,但祂「不轻易发怒……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鸿一3)。即使是敌人,神仍以恩慈对待;祂不会无可抑止地发怒,在发怒之中仍有容忍,给他们时间去改正恶行。祂「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这句话是借用出埃及记三十四章6节的重要宣告。这句话更贴切的译法是「祂不会完全的以有罪的为无罪」,表明神会赦罪,但容许罪的恶果存留。大卫的事件正好说明这一点。大卫与拔示巴犯奸淫的罪蒙神赦免了,但他俩所生的孩子却要死去。根据那鸿书申明的神学原则:神惩罚敌挡祂的人,故尼尼微的被毁必不可免。神对自然界的主权在一章3节下-6节也有说明。自然界也是祂可畏的权能表现的所在。尼尼微的陷落和以色列的解救(一7-15)先知现今直接向尼尼微城说话。在第11节他提到一个从亚述来的人设恶计攻击耶和华,暗示拉伯沙基的事,即以赛亚书三十六章14-20节记述那个劝谕犹大人归降的亚述使者。宣判尼尼微遭祸的话成了犹大的安慰,因那鸿书说亚述不再使他们受苦(一12)。

13-15节陈述了尼尼微城的完全被毁,亚述不会再兴起去苦待犹大人。第15节是庆祝这重大的事,先知鼓励人民回转、敬拜神,因为亚述不能再与他们为敌。尼尼微的倾覆(二1-13)那鸿在这段经文所运用的文字技巧极其高超。他使用精简、浓缩的句子去表达一连串快速的动作,营造了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去形容尼尼微的陷落。人好像听见了当时守城的人混乱的命令:「你要看守保障,谨防道路……大大勉力。」(二1)那鸿形容的情景好像是城墙被攻破,军队蜂涌入城之际,人似乎看见士兵挥动盾牌时闪闪的红光(二3),并可听见急行的战车刺耳的响声(二4),防御敌人为时已晚(二5)。尼尼微一个重要的防御事工是环绕城墙的护城河。先知在二章68节提到水源来自附近两条河。这些河的河闸被打破了(第6节);虽然尼尼微自古以来都好像聚水的池子(第8节),但居民在屠城的危险中,已无法抵御,被迫逃走。先知的用语再次变得生动,并加上一些紧急的命令:「站住!站住!」(第8节)又彷佛听见侵略者说:「抢掠金,抢掠银吧!」最后,围攻结束了,只留下一片「空虚荒凉」(第10节)。这段落以狮子的比拟作结束(二11-13)。狮子在旧约常代表恶人,尤其是指恶人吞噬义人。亚述人对待犹太人就好像狮子。然而,神声明祂与亚述人为敌(二13),并且要把他们全然剪除。这段生动而充满色彩的文字含有一个意义深刻的神学信息,是我们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肯定神在历史的作为,并向信徒保证,神的子民最终不会被神的敌人征服。因为神是全能的,也是忌邪施报的,必会看顾祂自己的子民。尼尼微的挽歌(三1-19)在庆祝尼尼微陷落的长歌里,先知向这城宣告「灾祸将临」。先知似乎对尼尼微的灭亡显得心满意足,并不表示他的本性凶残。旧约作者的思想似与神义论的概念有冲突;他们不用哲学或抽象的术语去解释罪恶的问题,而是用十分具体的措辞。世上无神的国家就是罪恶的化身。当尼尼微陷落,历史就见证神在那里征服了罪恶。先知的欢欣,是为了神在历史中彰显祂的作为,胜过了祂的仇敌。在三章1-7节,先知提到尼尼微因倾覆而遭受羞辱。他指出亚述覆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惯行邪术和淫行(三4)。这明显是指亚述淫秽的宗教。亚述祭司素以占卜和观兆闻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常观察天上万象,以预测未来。先知提到其他被仇敌蹂躏的国家(三8-11),并说亚述的遭遇不会比她们好。先知结束本书时,描述了尼尼微的威荣雄武,但也生动地描述这一切如何消失殆尽。无论是防御事工(三12),或发达的贸易(三16),或军队(三17),这一切都要瓦解。基督徒在理解那鸿书时也许有些困难。我们会希奇一位先知怎可能对战争的屠杀感到欢欣,或他怎么可以乐意地描绘亚述帝国倾覆时遭遇的伤亡和毁坏。但这样的观点只是一个讽刺。先知并没有因他所描述的事件感到喜悦。他只是按着神的启示,肯定的预言尼尼微城将来的陷落。他怀着极其敬畏的心态,申明一个事实:神确实在历史中行事。这安慰的信息对今日的信徒仍然适切。ThomasE.McComiskey另参:「那鸿」;「以色列史」;「预言」;「先知,女先知」。――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