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钱币

 

钱币(Coins)钱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金属制,有一定的形状、重量和成色,并镌有易于辨认的权威标记。英文的「钱币」一词本是指制造金属货币使用的一种楔形铸模。据考,早在主前八世纪末就有铸币之举(按:英文指「铸币所」的“Mint”和指「钱」的“Money”,均源自拉丁词Moneta,代表罗马女神优娜,因最初曾在优娜神庙内铸币)。主前五世纪的希腊史家希罗多德记述,吕底亚国王克利萨斯(主前560-546)首铸金银合金的古币;铸金币似也是该王的创举。金、银、铜质的古币抗蚀性极高,可经久存,加之币面上总有年代和其他方面的铭文,故有很高的考古价值。钱币虽广被接纳为交易媒介,但不免有弄虚作假之举。流通的钱币常有膺品(如在次金属表面镀银),所以很多古钱上都带有检验币质的深槽。这种做法直至十八世纪才消失,因为是时已发明了在钱币的边缘压印花边之法来防止伪造。巴勒斯坦最古的钱币波斯大利乌大帝在位期间(主前521-486),始有官府发行的钱币流通于巴勒斯坦。是时有金币「达利克」和其他银币,币形椭圆,阳面均铸有波斯王受袍加冕图,王面右半跪,右膝着地,左手拿弓,右手拿箭(或矛)。金银币大小相同,一金币价值相等于15枚银币。阴面均空白,这是波斯古币的共同特征。以斯拉记二章68-69节记所罗巴伯领导回国的犹太人捐金61,000达利克,来重修毁于尼布甲尼撒之手的圣殿,这是圣经首次提及正式货币单位之处,自此记值均用「达利克」,而古老的「他连得」和「舍客勒」便专作重量单位使用了。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转变。尼希米记载各宗族捐金41,000达利克,捐银数千弥拿(尼七70-72)。这「弥拿」并非货币单位,而是巴比伦重量单位。1弥拿银子相当于70米所波大米「德拉克玛」。波斯银币在巴勒斯坦通行之日,在西方普遍流行的雅典钱币「四德拉克玛」(价值相当于4个德拉克玛),开始流通至腓尼基、以色列和非利士的沿海一带。考古学家从地中海东岸挖出了大量雅典钱币。这些钱币在波斯帝国期间,以至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之后(主前334-330),一直流通使用。四德拉克玛钱币的重量和设计一直保持不变,其阳面铸阿西娜头像,面右,戴花环头盔;阴面铸枭鸟正面图,身略右倾,其右端有「雅典」字样,其左上端铸橄榄一枝,象征女神赐给雅典城之恩惠。钱体厚重,银质极纯,在国际贸易中大受青睐,希腊商人使用这种货币,大受欢迎,从小亚细亚输入各种货物。由于这种钱币极受欢迎,巴勒斯坦的犹大省曾仿铸钱币自用,其币面有“YHD”(犹大)字样可资识别。靠近非利士边界某城所铸之银币,阳面铸一人(或神)之头像、虬髯,面右,戴东方式帽子;阴面为雅典枭并橄榄枝,铸工极粗劣。这种钱币今出土者极少,可知当年流通不多。还有一种价值二德拉克玛的银币,为希腊帝国铸于主前四世纪,而于整个罗马时期犹通行不废。希腊钱币于亚历山大帝国时代,曾在西起今之南斯拉夫、东达巴基斯坦这样辽阔的领域内流通,在犹大的商业上自然也是重要的货币之一。波斯时代腓尼基两大商埠推罗和西顿所发行的舍客勒银币,在亚历山大东征后仍流通于犹大地。西顿舍客勒银币铸有城墙雉堞,一泊于港内的商船并两头立狮拱卫左右;另有一种价值两舍客勒的银元,阳面铸有波斯王携两名随从驾车趋左,阴面铸战船破浪而行。至于推罗的舍客勒钱币,阳面铸锦袍珠冠的巴力骑鸟翼鱼尾神驹,立在浮于海的大鱼背上;阴面有埃及枭,面右,并有作为法老王徽的牧杖和槤枷。在希腊时期和西流基时期,推罗还发行了一种四德拉克玛(或舍客勒)的希腊式银币,阳面有巴力赫拉克里头像,戴胜利花环;阴面有左趋大鹰一只,并有铭文为「庇护圣城推罗」。这些银币均铸有发行日期,最晚的铸于主前126年,其时西流基王朝允准推罗有自治权。主前31年,死海附近的修道中心昆兰毁于地震,直至二十世纪经考古发掘,从修道院储藏室的地下掘出大量古币,为四德拉克玛和二德拉克玛的推罗银币。根据耶稣时代的出土古币,可知推罗舍客勒于巴勒斯坦通行多年。圣经记载使徒彼得从鱼口中取出「一块钱」,恰够他和耶稣当缴的税银(即「圣殿税」,参太十七27;修订标准译本作「舍客勒」),这「一块钱」大概就是推罗的四德拉克玛银币。加略人犹大卖主所得的「三十块钱」大概也是这种推罗银币,但也许是西流基王朝末年,腓力普斯非拉铁弗在位时(主前92-83)发行的一种银币。该币阳面为王的头像,曲发;阴面是坐姿的丢斯,手握尼克(胜利女神);币上有大字铭文:「国王腓力以比反尼非拉铁弗」。「以比反尼」意即神的显现,「非拉铁弗」即「弟兄相爱」之意。腓力王在位正当西流基王朝衰败之时,战事频仍,他大量铸造和发行货币,以致今日所见之腓力古币较西流基其他诸王遗世的古币均多。西流基王朝的四德拉克玛银币通行于巴勒斯坦之前,埃及银币曾充斥那里的市场。亚历山大帝国甫崩,多利买便控制了巴勒斯坦,直至主前200年,多利买五世被叙利亚安提阿古三世击溃之后,政权始行易手。起初,西流基诸王也像多利买诸王一样,对其治下的犹太宗教很是宽容,但是后来却采取了严酷的镇压政策。结果便发生了主前17512月犹大马加比所领导的犹太人起义,将圣殿中的异教污染清除一尽,重新向神奉献圣殿。这个胜利的日子被定为「修殿节」,年年加以隆重纪念。「他连得」是重量单位,也用作代表一定数量的金或银,在钱币出现之前曾作交换媒介。主前133年,马加比王朝的许尔堪为保存耶路撒冷起见,曾动用大卫墓穴中储藏900年之久的储备,以3,000他连得白银为赎金,换得西流基王安提阿古七世从耶路撒冷撤兵。主后66年罗马人从圣殿中掠去黄金17他连得,相当于现今西欧大都会中17幢高级住宅的价值。马加比至希律亚基帕一世期间这个时期,犹太人虽在本族王朝统治之下,却仍沿用推罗、埃及和西流基王朝的钱币,直至多年之后,始有本国的新币发行。新铸的犹太钱币银舍客勒,币面图案是一只圣杯和一束石榴,原以为是西门马加比在位期间(主前142-134)铸造的,近年经考古发掘证明,当为第一次犹太革命期间(主后66-70)所发行。犹太人铸币之初颇有一些困难。首先是新建铸所,其次是缺乏造模铸型的工匠;再者,当时犹大通行的钱币全是异邦所铸,工艺之精湛固然是犹太人所望尘莫及,且币面非王者像即神祇像,这是犹太人所绝不能仿制的,因为十诫明令:「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出二十4)。直至罗马统治时期,才有铸罗马皇帝头像的钱币出现于巴勒斯坦。哈斯摩宁(也称马加比)王朝的许尔堪一世(西门马加比之子,主前134-104在位)始发行本朝钱币,铸造了一种称作「雷普顿」的铜钱,价值1/100德拉克玛(1/400舍客勒);阳面有一对羊角和石榴图案,象征神赐的丰足;阴面以花环为缘,铭文是:「大祭司约翰并犹太国」。今从出土的古币中常见有该种钱币,且以亚历山大杨纽(许尔堪一世之子)年间发行者为最多见。是时各地往耶路撒冷圣殿礼拜者甚多,如欲奉献金钱,则先需将各种钱币兑换成犹太雷普顿,为此于圣殿外邦人院内专设有兑换处。耶稣「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太二十一12),「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约二15),当中提及的那些「银钱」,恐怕大多是哈斯摩宁王朝所铸的雷普顿小钱。耶稣曾称赞一个穷寡妇所奉上的「两个小钱」,无疑即这雷普顿,耶稣说:「他们(财主)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可十二44)主前63年,许尔堪二世(哈斯摩宁王朝开创者约翰马加比之孙)与其弟亚利多布二世有王位之争,曾请罗马大将庞培调解。庞培大军一来,整个圣地遂落入了罗马的掌握之中。后来许尔堪二世虽仍有称王,但只是虚有其表,实权已落入安提帕特之手,其子便是最得罗马宗主欢心的大希律。大希律先是在安东尼的支持下取得了犹大实权,后又于主前38年娶许尔堪二世的孙女为妻,赢得了拥护哈斯摩宁王朝的犹太人的欢心。主前31年,安东尼于艾克田之役被奥克他温(该撒亚古士督)击溃,大希律又与胜利者议和,且取得了统治巴勒斯坦全境的「藩王」地位。大希律既获权铸币,在币面设计上可随意而为,但是他仍照旧样铸造。他发行了雷普顿小铜币:阴面仍是羊角加石榴束的老图案,只在阳面铸上了「希律王」的名号。后又发行一种大铜币,阳面是一个马其顿战盔,阴面是一尊很精致的三足祭坛,并镌有希律名号。希律在位晚年又有铸麦穗、鹰、花环图案的铜币问世。除铜币外,希律始终未发行银币,只使用外邦的银币,如推罗、叙利亚、小亚细亚、罗马、希腊等银币。主前4年大希律崩,其子希律亚基老即位。他发行的铜币阳面是一束葡萄,并有希腊铭文;阴面有马其顿双翎战盔。币面铸葡萄图案始于许尔堪二世,今又为现代以色列国所采用(见1948年发行的第一批硬币),这显然是出自圣经将以色列人喻为神所栽种的葡萄树之典故(赛五)。

主后4年,希律安提帕登基,他已失去对犹大和撒玛利亚的治权;原犹太王国的本土已为罗马总督所控制,他们则直接听命于罗马皇帝。犹大省首任巡抚是哥波纽,他是于叙利亚总督居里纽辖下的(参路二2)。是时有一系列新铜币发行于世,图案多是农林作物,如棕榈枝、海枣树的羽状叶冠等,另也有花环和羊角。以后数十年虽时有新币发行,但图案多不离此格。罗马署犹大巡抚以本丢彼拉多(主后26-36在任)最为人知。他监制的铜钱在图案上颇能标奇立异:如一种铜币其阳面有占卜官的令牌图(状似牧羊杖);有长柄勺图(是祭礼上舀汤献祭的器具);阴面镌罗马皇帝年号(主后30-31)。圣经记载穷寡妇投作捐项的两枚铜钱有可能是彼拉多在任时所铸,但更可能是哈斯摩宁王朝许尔堪或杨纽所发行的旧铜币,因这种铜币的设计绝无异教影响,故最宜用于圣殿捐项。希律亚基帕一世(大希律的嗣孙,主后37-44在位)发行的钱币甚多,在遗世的古币中常有所见。他继承了希律家族的亲罗马政策,这在他的钱币图案上也有所反映。有一种铜币,阳面图案是一把锥形伞(大概是象征希律王朝对犹太百姓的保护),伞下镌希腊文标明是亚基帕一世在位;阴面是麦穗图案,共3穗,也有年号镌文。希律亚基帕还为该撒利亚港特铸一种大铜币,今已罕见。其阳面为亚基帕头像并有铭文:「该撒之友亚基帕王」;其阴面为一手掌船舵一手持丰饶角的人像,有铭文:「该撒在奥古斯都港」。另有一种直径一吋的大铜币,其阳面铸皇帝头像,有铭文是「提庇留该撒亚古士督」;阴面铸庙廊,有年号并铭文如阳面者铸于庙廊墙上,另有二人在庙廊门前相向而立。据考,该庙是该撒利亚的亚古士督庙,二人则一为提庇留,一为希律。从年号可知,「提庇留」其实是革老丢(主后41-45在位),因为革老丢即位后的帝号曾用「提庇留革老丢土鲁斯」。希律亚基帕一世既死(徒十二20-23),则犹太人的附庸王朝也随之结束了。新约时代的罗马钱币早在主前348年,罗马人即铸铜币流通于世,名为「阿斯」。罗马一磅的重量称「阿斯」,相当于今制之12盎司。起初铜币之重实足12盎司,商旅携带不便。后来则渐减,形也趋圆,至主前241年,每枚阿斯已减至2盎司;又50年,则减至1/2盎司。于耶稣降生前后,罗马官府曾为亚西亚诸省特铸铜币以资流通。此种铜币阳面是亚古士督头像,阴面为月桂花环。其时尚通行一种小钱,仅及1/4阿斯。在希腊古币中也有一种小铜钱称「阿沙利安」,首铸于主前一世纪,至基督教时代仍通行。其中一款设计,于阳面铸斯芬克斯(翼狮怪兽)像,阴面为一双耳酒坛图案。新约所谓「一分银子」,不知是阿沙利安,还是阿斯,还是值1/4阿斯的小钱?圣经说「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太十29;参太五26;可十二42;路十二6)显然,经文之意是极言其值之微,故圣经译本也以本国最低币值的钱币来翻译,如钦定本之「法寻」(按:「法寻」为英国旧时值1/4便士之硬币),及和合本之「一分银子」。希腊文的迪纳里斯(钦定本译作「便士」,和合本译作「一钱银子」),是新约时代一个普通劳动者一天的工价。如马太福音二十章2节记述一位家主雇工在他的葡萄园工作,讲定的工价是「一天一钱银子」;而当时的旅馆费用,一宿是「二钱银子」(路十35)。由于罗马的迪纳里斯对英国货币的影响,后来英国的「便士」都以“d”为代号。既然佣工一日的工价才是「一钱银子」,所以耶稣的门徒听见要为五千人预备膳食,就十分震惊地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五千人)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约六7);那是相当于一个劳动者工作200天的工价。新约所用的「亚基利安」是银子之通称,其广义即钱财(路九3;徒八20),就当时通行的货币而论,既可能指每枚为四德拉克玛的银币,也可能指罗马的迪纳里斯。耶稣在世期间并一世纪之后半期,巴勒斯坦所流通的金币银币主要来自罗马。另有价值4德拉克玛的大银币,却是来自埃及、腓尼基和安提阿。新约常提及的银币是指罗马的迪纳里斯和希腊的德拉克玛。不过,从迄今出土的古币中,却极少见有一世纪铸的德拉克玛,可见该词在当时多是指罗马的迪纳里斯。迪纳里斯与德拉克玛在大小与价值上差不多。据考罗马当局准许属邦自铸钱币的情况只是少数,这恐怕是德拉克玛渐次绝迹的主要原因。疑耶稣童年时代犹有犹流该撒铸的迪纳里斯流通于近东一带。犹流该撒晚年始铸有其头像的银币。其早年的银币则有两式:一为铸维纳斯头像(他们相信该女神是犹流家族之本源),一为铸大象图或其他象征武功的图案(纪念犹流征服高卢)。另有一种迪纳里斯,阳面铸犹流立像,戴大祭司面罩,币上有铭文为:「永远的独裁者该撒」(这是主前45年元老院授予犹流的称号);阴面铸维纳斯立像,左手执铜杖,右手握胜利女神尼克小像,下铸一行小字,是铸币者的名字。该撒亚古士督诏令天下作人口普查(路二12),时值耶稣降生(主前65年)。亚古士督在位很久(主前27至主后14),发行的迪纳里斯有数种之多。其阳面全为亚古士督像,且有铭文为「神子亚古士督」(即犹流该撒之子,犹流已被元老院谥加神的称号);阴面则各有不同:其一为亚古士督之孙该犹策马趋右图,背景为三面军旗。该币铸于主前8年左右,时值耶稣诞生前不久。其一铸亚古士督两孙像,均穿战袍,持矛拥盾,相向而立,币上缘以祭具为饰,铭为:「亚古士督之苗裔,罗马执政官,青年领袖该犹和卢修」。亚古士督确曾寄厚望于两孙,希望他们继承己位,不料二人俱早殇:后者亡于病,前者在亚美尼亚阵前负伤,不治而亡。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9节记耶稣向那些心怀叵测的法利赛人要了一个银币,上铸该撒头像和年号(太二十二21)。疑币上的该撒或为亚古士督,其时去世已16年;或为提庇留(主后14-37),其时犹在位。提庇留所铸的银币,阳面铭文为「天神亚古士督之子提庇留该撒亚古士督」;阴面有大祭司像,端坐于宝座,面右,手持火炬,有铭文为「大祭司」,指提庇留。另尚有一种金币「奥里斯」流通于当世,阳面铸提庇留像及铭文,跟迪纳里斯一样;阴面有四马战车一乘,铭文称提庇留「第十七任保民官」之衔,并记他7次凯旋进入罗马之事。以上种种可说明该币铸于主后15年或16年。提庇留约死于耶稣殉难后7年,其侄孙该犹该撒即位,史称卡里古拉。卡里古拉甫即位,便革去彼拉多总督职,将治理犹大的权力交付希律亚基帕。卡里古拉自封为神,荒淫无度,无法无天。他所发行的迪纳里斯阳面有他的头像和名号;阴面有众星环卫之中的亚古士督头像,显然有神化他的立意。主后41年,卡里古拉被杀,革老丢在御林军拥立之下即帝位。他在位期间有大饥荒袭临近东,遂有保罗从马其顿和希腊众教会募集捐项,援救耶路撒冷之举。革老丢发行的迪纳里斯均铸年号,阳面有和平女神像,手持祥棒,有蟒缠绕其上,右手有蛇一条,铭为「亚古士督平安吉祥」。然而他的统治却绝无安宁可言。他于主后54年被杀,其养子尼罗即位。据早期教会传统,彼得和保罗二使徒于尼罗在位期间殉道,时在主后64年,值罗马大火,基督徒被诬为纵火犯而作了替罪羊。推想彼得和保罗必熟知尼罗所发行的银币。这种迪纳里斯均铸尼罗年号并其「国父」头衔;阴面铸坐姿女神像,面左,铭为「撒鲁思」,意若「拯救」、「康宁」或「福祉」;另有奥里斯金币,阴面有士兵像,持矛左向,铸有「第十任罗马保民官」字样,指尼罗所兼之职,由此可知铸币的时间是主后63年。耶稣时代流通的货币除迪纳里斯外,尚有些较大的银币,考罗马人所铸之银币向无大于迪纳里斯者,故可知大银币可能是希腊或近东的通货,铭文是希腊文而不是拉丁文。希律亚基帕一世之后的巴勒斯坦银币希律亚基帕死后,革老丢即复派巡抚署理犹大行政,其事多不详,铸币之事尤无左证。惟巡抚腓力斯在任6年间,有颇大批铜钱问世,首为革老丢在位期间所铸,直至主后54年仍有发行;后于尼罗在位期间再铸。主后59年,非斯都上任,代腓力斯为犹大巡抚(徒二十四27)。他是革老丢的家宰,是释奴出身。他在任期间仍流通革老丢铜钱。该币阳面为皇帝年号,阴面铸皇后名,左右有花环相拱。尼罗铜币阳面图案为两面并立的盾牌,中间有交叉的标枪,并有铭文注明年号;阴面为一株果实累累的海枣树,并镌尼罗别号。铜币铭文全标有在位皇帝或皇后之名,巡抚无敢铸上己名者。非斯都在任期间所发行的铜币较其前任为少,其币阳面为竖立的棕榈枝,并镌上「尼罗该撒」铭文;阴面仅尼罗之名并花环。当时的铜币今所能见者仅此一种。希律亚基帕二世(参徒二十五,二十六)所出铜币为数不少,其形制全非犹太式的。他历经尼罗、维斯帕先、多米田三朝,曾在该撒利亚腓立比设铸币所,发行了大批铜钱:阳面俱为在位皇帝肖像和名号,阴面为尼克、提赫两女神像,间或为战船,或为棕榈树,铭文必是皇帝的年号。犹太起义时期的钱币犹太人两次革命期间都有货币发行。第一次革命期间(主后66-70),犹太人的爱国主义高昂,相信弥赛亚来临击溃罗马的宗教热情也飞涨。是时,革命军在耶路撒冷建有铸币所,发行了大量的雷普顿(小铜币)、大铜币、银舍客勒和银半舍客勒。此期间币面铭文一律为希伯来文,设计也是犹太化。当时,满怀希望的自由斗士以主后66年为弥赛亚时代的发端,遂定为纪元,所以钱币的阳面常见有「二年」或「三年」字样,即新纪元之年号;一款雷普顿并有双耳瓶或圣杯。阴面铸葡萄叶(按:圣经以葡萄园喻以色列),有铭为「锡安蒙获自由」。有一款大铜币阳面铸两篮鲜果和果树枝,并有「四年半」字样;阴面铸棕榈树一棵,树下鲜果两篮,铭为「锡安得救」。作为开国纪念的银舍客勒阳面铸无耳杯一盏、珍珠镶边,铭为「以色列舍客勒」,杯子上面且有「二年」字样;阴面铸一结3棵石榴的茁枝(或是发芽的亚伦杖),铭为「圣耶路撒冷」,字式仿古代碑铭体,意在保持大卫或所罗门时代的古风,但拼写法却是两约间时代(主前四至一世纪)所通用的。半舍客勒银币的阳面也铸无耳杯并缩写的年号,另有「半舍客勒」字样;阴面与舍客勒银币同。现代以色列国的币面设计即采用了第一次犹太革命时的币面图案,足见那时设计艺术之高明。以色列国于1961年发行的半里拉,阳面即铸无耳杯一盏,形制悉如上述,铭文也用古希伯来碑铭体。

主后70年耶路撒冷陷落,第一次革命宣告失败,象征犹太民族精神的钱币也就停止发行了;但许多其他犹太城邑却仍发行自己的铜币,且延续了数年之久。罗马政府为庆祝平乱成功曾大量发行胜利纪念币,有所谓「塞斯特斯系列」(是以「塞斯特斯」为主币的一系列不同面值的钱币)即铸于此时。其阳面均铸维斯帕先头像和年号,阴面铸海枣树一棵(用犹太币传统图案),左首或有一罗马军官,或一长髯犹太人在悲哭右首坐一哀痛欲绝的犹太妇人,铭为「沦陷的犹大」。该系列中的迪纳里斯也有此图案,惟「沦陷」二字已去掉。第二次犹太革命期间(主后132-135),也铸发了银币和铜币,图案有棕榈树、棕榈花环、葡萄叶、葡萄簇等,均承袭了前犹太币的形制。有一幅图案颇新颖:一座四柱门廊顶着一颗星,背景是约柜。其时圣殿财宝尽被劫掠,金属奇缺,所以很多当时的钱币只铸「解放耶路撒冷」字样。第二次犹太革命期间所铸的钱币可谓是最后一批犹太钱币了,直至1948年现代以色列国建立,才再有犹太钱币流通于世。HazelW.Perkin另参:「货币和银行业」,「兑换银钱之人」;「矿物、金属和宝石」。――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