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悟性

 

悟性

保罗向哥林多教会论到说方言的事,他认为方言祷告只是人的灵祷告,对自己的悟性就毫无作用。所以在祷告唱诗时,都必定要用灵,同时也要用悟性。尤其在会众前,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比说万句方言更强(林前十四:14-19)。这里保罗所提到的悟性,到底是指什么?其实,悟性这个名词在新约中用过廿四次,当作动词又用十四次。不过中文圣经却译作好些同义的其他词汇(英文也译作mindunderstanding)。
  广泛的来讲:悟性是在人里面的一种机能,使人能产生智力;透过自己的理智思考,对所意识到的某些事和人,能够了解明白,且能有智慧地达成以人性道德为准的判断。正如保罗认为当时哥林多教会在集会时说方言,就没有能把神赐的说话达到别人的理智,以致别人都无法明白神所要传的话。这种听了不能明白的声音,在集会中,非但不能帮助会众,还可能因表达方言的个人性及情感性而制造出难以控制的场面。复活的主耶稣曾在地上告诉门徒有关摩西和先知的话会应验在自己身上,但门徒必须先明白圣经所记载的这些古代预言。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路廿四:45)。当门徒的心窍(悟性)开通了,他们就真能运用神所赐的智力,来作理智的思考,甚至能判明是非。这样,门徒们对圣经的话会更深入更正确的领悟。
  当一位基督徒把一个真理想通了,他就会表达出一个坚定的立场,支持他所明白的真理。这种悟性的表现,中文圣经译为一心一意心志。记得保罗劝哥林多教会不可分党,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一:10)。每当教会渐渐扩大,人才增多就意见纷纭。若分了党派就更严重。由于满足某些人一时的情感意气,就彼此对立。若肯以理性认真深思,必能用悟性下个结论:何不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呢?当人还没有信耶稣前,意气行事可以越闹越凶,那是从前行为上的旧人因私欲的迷惑越变越坏。但信主以后,主既赐下新的生命,就当使心志(悟性)改换一新(弗四:23)。以致思想意念彻底的革新,成为一个新人。
  当然,一个基督徒的悟性,不只是普通人的心思意念而已。我们的一举一动、行事为人,都蒙圣灵的引导。使我们立志行事都有神在我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所以我们尽管可以放心,如果我们每天愿意过交托的生活,圣灵就常在我们的心思意念中指示我们。怪不得属灵的人能看透万事,因为基督已把他自己的心意(悟性)放在我们的悟性里了(林前二:15-16)。

 

心思/悟性(Mind)狭义来说,是指一个人的思考过程;广义来说,是指人心智活动和道德情况的总和。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并没有特别的用词去表明人的心思意念。在希腊的世界里,要了解人是甚么,就必须了解人的心思意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旧约中旧约里并没有一个特别的字代表人的心思。译者就根据上下文译出不同的字词(如灵魂、心灵,或心)。因此,我们很难准确地划分这些个别的用词。大体来说,我们可以说人的总体是一个灵魂,但他有灵也有心,结合起来才是他的知、情、意。那么,普遍把头脑划分为思想的宝座,把心划分为情感的宝座的二分法,在旧约中是不合宜的。灵魂是指人的「位格」或「个性」。若以灵魂一词表达心思,则显示它与物质截然不同,而它常常不单指理性部分,也包括感情、兴趣和意志(创二十三8;申十八6,二十八65;撒下十七8)。若以灵性来表达,心思就包含了很大的情绪部分(创二十六35;箴二十九11)。此外,心思又指人的头脑思想(撒上二35;结十一5,二十32)。在旧约中,心思是人的心中。通常人心包括整个内在的人,故此与心思特别有关(民十六28,二十四13)。在这些情况下,心基本上是关乎意志和记忆的功能(赛四十六8,六十五17;耶三16)。在新约中希伯来人基本的思考模式仍可见于福音书中。心思的观念很少出现。人若提到它,也经常与心有关,比如说「心里妄想」(路一51)。其他地方只见于最大的诫命中: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参太二十二37;可十二30;路十27)。福音书作者一致同意耶稣把「尽意」一词加在申命记六章5节的诫命上。然而,在马可福音中,提出问题的文士重复耶稣的命令时,以「尽智」取代了「尽意」一词(可十二33)。在其他地方,耶稣把心与思想过程连系起来(太九4)。祂把心看作人一切行动的本源(太十二34)。保罗的作品则带我们进入了希腊的世界。保罗认为人的心思与人的灵是不同的。心思是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林前十四14-19),那是智慧的宝座。在其他地方,保罗对心思的用法就比较广泛了,包括一切思考和道德决定过程,甚或整个人的存在(罗十二2;弗四23)。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行动源自他的心思。一个人是好是坏全在乎他的心思意念。一个人的状态在乎甚么东西或甚么人控制着他的心思意念。罗马书八章67节谈到一个人的心思可被肉体或圣灵操纵。受肉体操纵的就是恶,受圣灵引导的就是善。还有其他经文谈到人心思的倾向受这世界的神所控制(林后四4)。夏娃受试探也是常人一般的经验,因此人的思想是偏邪的(林后十一3)。这又引致全人的昏昧无知,行动受世上邪恶势力所控制(弗四17-19)。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在乎他心思的状况。若他的心思受「这世界的神」控制,他的心思就昏昧,不能了解世界真正的模样。这就像一块帕子蒙在人心里(林后三14)。相对来说,耶稣与那两个走在以马忤斯路上的人解说,打开他们的心窍,叫他们能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悔改的行动就是一种「心意的更新」(罗十二2;弗四23)。两种情况的过程都是一样,因为神在当中透过圣灵控制人的思想,带领那人的思想进入正确的途径。那么,新人就有能力作正确的价值判断。他有了新的心思去分辨属灵的事物,他拥有了基督的心(林前二1516)。因此,保罗可以说新人是凭着他的内心来顺服神(罗七25)。DavidW.Wead另参:「人观」;「心」;「灵魂」。――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