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先知

 

先知Prophet这是神和人之间的中保,或发言人。先知直妾领受神的启示,向人显明神的旨意。―― 殷保罗《神学词汇浅释》

 

先知,女先知(Prophet,Prophetess)耶稣使寡妇的儿子从死里复活的时候,旁观者都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又说:「神眷顾了他的百姓!」(路七16;参可六15,八28)。在犹太人的宗教观念里,最活泼和最具影响的宗教事件就是先知的蒙召和职事,因为神透过先知使祂的子民认识祂的道和祂自己。上述经文中,众民给予耶稣的评价事实上是比他们所认识的更加正确,因为在耶稣里,神实实在在地眷顾他们,而耶稣虽然绝对不只是一位先知,但实在是摩西所预言的先知中之最(申十八15-19)。

先知的称号和历史旧约形容这些人的主要用词是「先知」(例:士六8)、「神人」(例:王下四9),和「先见」──先见是两个不同但同义的希伯来词语之翻译(参撒上九9;撒下二十四11)。「先知」一词似乎以「呼召」这观念为其首要重点:神主动拣选、召唤和差遣先知(例:耶一45,七25;摩七14)。「神人」这词注重先知因蒙召而带来的一种关系;他已是「神的人」,并且人看他是属乎神的(王下四9)。「先见」指出先知获赐一种新而显著的洞知能力。在希伯来文里,「见」这个普通的动词也用作了解(「我能察看你的意思」)和认知事物之本质和意义的能力(「他能清楚察看事物」);在先知的情况里,他们的「认知」能力已被提升至超乎平常的水平,因为耶和华向他们默示,使他们成为传神信息的工具。肩负整个旧约事迹发展的先知体系,是由摩西开始,摩西被视为卓越的先知(申三十四10)。这是正确的看法,因为先知所有独特的标记,都在摩西的经历中开始了:蒙召(出三1至四17;参赛六;耶一4-19;结一至三;何一2;摩七1415);警觉历史事件之重要性,看出这是神的作为,神在历史中证实祂的话(出三12,四21-23);关注伦理和社会的问题(出二11-13);为无助者作战而得胜(出二17)。

但申命记三十四章10节的评语不单回顾摩西伟大的工作,也前瞻一位像摩西之先知的到临。这也符合摩西自己的预言(申十八15-19),他在预言中无疑是期待一位伟大独一的先知。摩西把这位将要来的先知跟自己作了一个显著的比较:那先知所肩负的职责,正如摩西在西乃山上所肩负的(申十八16)。那一次,摩西作了先知式的中保,传达神的声音,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神在西乃山上订立了一个完整的旧约。摩西期待一位出于同一个铸模的先知时,他展望另一位圣约的中保──耶稣基督。但摩西教育众民所盼望和期待的,以一个更完备的方法应验了,申命记十八章20-22节只是稍为暗示了这一点:与伟大先知同来的,也有其他先知(参申十八2122)。以色列人不断期待那位大先知的到临,因为神不断差遣先知到祂的子民中间。每一次,一位先知若与摩西相似,人便知道他是真先知;真信徒也会兴奋地察看他是否那位终要到临的大先知。从这角度看,我们便可了解众民看见耶稣叫死人复活时,为何那么兴奋(路七16)。从摩西开始的先知体系中,也有一些是无名的先知,如士师记六章8节所提及的那一位。但摩西死后不久,已有先知担任以色列人实际的领袖:底波拉(士四4)、撒母耳(撒上三20)、以利亚(王上十七1)。有些先知的领导较不明显,但纵使在这些情况中,先知决定性的话也往往促成一切发生的事件(例:王下二十二12-20),但这些话却往往是最有影响力的诸王在危难时所忽略的(例:赛七9)。

旧约提及一些先知组织的存在,这些组织有时称为「学校」。以利沙显然是带领着这样的一个组织(王下六1),而「先知的门徒」(例:王下二35;摩七14)大概是指「正在受训的先知」,他们在一位先知老师的照顾之下。要形容撒母耳记上十章561011节所提及的组织,「公会」是一个更贴切的用词。这些组织里的先知会一同受感敬拜神,他们中间有神的灵显著的活动,但他们专心仰望的主要目的是「说预言」,即宣告有关神自己的真理。扫罗受感时夸张的行为(撒上十九24),似是患精神分裂症者的表现,因而不可看为受感的先知之典型行径。这时期过后,先知团体的重要性似乎大大减弱了(至少再没有类似撒母耳记上的记载),而撒母耳记上九章9节的附注,可能就是指受感的先知渐渐转为较直接地传讲神的话的先知。先知的感动受感的先知的活动背后,有耶和华的灵在感动(撒上十610,十九2023),而耶和华的灵在所有先知身上都是活跃的,圣经常记载先知自称有神的启示(例:王上二十二24;尼九30;何九7;珥二2829;弥三8;参代上十二18;代下十五1,二十14,二十四20)。圣灵这种启示性的作为被称为神迹一点也不错;被拣选的人,无论在哪一方面来看仍是一个人,但能说出神的话来(参彼后一21)。旧约从不探讨这事情怎会发生;它只是举例来阐明这事实。耶利米声称神的手按在他的口,把神的话放在他的嘴唇上(耶一9);以西结记载神如何吩咐他吃下书卷,藉此接受神已写下的话语,因而有能力宣讲耶和华的话(结二7至四4)。阿摩司书的开首语(一13)正好以短短数语把这启示神迹说明:「他(阿摩司)说……耶和华如此说」──阿摩司仍是阿摩司,所说的话也确实是出自他的口;然而阿摩司是蒙神呼召的先知(七14),他所说的是耶和华的话。旧约第一次出现「先知」这词,是用在亚伯拉罕身上,他是一个祷告的人(创二十7;参耶七10,十一14,十四11),即一个与神相交的人。阿摩司声称先知具有与神相交的经验(摩三7,字面意义是「祂与祂的仆人──众先知──开诚相交」);耶利米说真先知站在耶和华的「会」中时,所用的也是同一个字眼(耶二十三1822,「会」与「相交」同)。一个人愈靠近神,他就愈能反映神的形象,愈能听见和遵从神的话,愈像一个真正的人(即「有神的形象」的人,是神所创造、合神心意的),这是圣经的真理。神把祂的仆人──众先知──带进真实而独有的相交里,与祂自己亲近,这相交带来了蒙福的结果,使他们那先知标志「耶和华如此说」有了确实的意义。真假先知耶和华常以逆境试验祂的子民,从而巩固他们的心(例:申八23)。同样,人人都可以透过先知听神的话,这是至高的权利,人人皆有,无一例外。然而他们的权利也就是试验他们的场所(申十三34),看他们是否真正喜爱神的真理。但耶和华试验人的时候,也为他们开一条出路(参林前十13);对于假预言,情况也是一样:祂容许子民知道如何分辨所听见的话,好使他们持守美善的东西(帖前五19-21)。第一个试验是教义上的。申命记十三章指出假先知的动机,是引诱以色列民离开那在出埃及中把自己启示出来的神(十三25-710)。尽管假先知的话可能也有明显的神迹奇事来支持(十三1-2),以色列人也要加以拒绝──不单因为那些话新奇(十三26),而是因为那些新奇的事跟耶和华在出埃及时的启示相违背(十三510)。因此,第一个试验是教义上的试验,并要求神的子民认识真理,以致在比较之下,认出错误的道理来。第二个试验是实践上的,并要求人有耐性。申命记十八章2122节说明耶和华的话必然成就。这要求人有耐性,因为正如申命记十三章1-2节指出,一句假话也可能有明显的灵界证据来支持。申命记十八章2122节的呼召,是呼召人要有耐性:若怀疑一句预言的真确性,便要耐心等待事情的结果,看那句话能否被证实。第三个试验是道德上的,要求人有警觉性的分辨能力。在众多先知中,耶利米在灵里受假先知问题的缠绕最深,也对这问题有最详尽和深入的研究(耶二十三9-40)。他的答案是最触目和挑战性的:假先知会被发现是一个生活不圣洁的人(二十三111314),他的信息中没有道德上的指摘,而是鼓励人沈溺在罪中(二十三16172122;参真先知截然不同的信息,18-20节)。先知的职责我们有时会说,先知并不是「预言未来的人」,而是「事先说警戒话的人」。然而,单看旧约,可见先知是借着预言(预报神将要作的事)把话说出来(宣告有关神的真理)。在旧约中,预言未来并不是偶尔或不重要的活动,而是先知在神的启示下,藉以展开其工作的途径。不单各卷充满前瞻信息的先知书支持这点,甚至申命记十八章9-15节那段重要的经文也支持这说法。这段经文解释了以色列先知的职责;经文显示四周各国的人用各种占卜、观兆的技巧探视未来(十八10-11),这些事在以色列中是禁止的,因为耶和华憎恶这些行径(十八12);列国藉占卜的人探寻未来,而以色列的独特性在于耶和华赐他们一位先知(十八13-15)。以利沙曾因耶和华没有事前的指示,而感到惊讶(王下四27);阿摩司说,预知事情是先知与神相交时的权利(摩三7)。但以色列中的预言跟列国的预测完全不同,因为他们绝不是出于对未来的好奇心。首先,圣经的预言是基于现今的需要而产生。以赛亚书三十九章指出,促使以赛亚宣告以色列将要被掳到巴比伦的,是希西家缺乏信心,只依靠与巴比伦军事关系来求取安全感。以赛亚并非无中生有地提出「巴比伦」这名字,而是神在呼召他作工的处境下告诉他的。其次,预言的目的是希望借着指出未来的事,而带来现今道德上的改革。先知常以耶和华将要行的事来解释他所作的道德劝勉(例:赛三十一67;摩五6)。第三,预言世事的发展有一个目的,是要在黑暗的日子里稳固真信徒的信心(例:赛九1-7,十一1-16,四十1-3,阐述如何把人的注意力从前述的残酷悲剧转移至将要来临的荣耀,使信心得以坚定,盼望得以巩固)。沟通的方法先知说预言,就是宣讲神奇妙的作为(参徒二1117给预言的定义)。这种宣告大部分是直接用言语传讲出来的。先知是宣讲神话语的人。先知相信他们的话(即神的话)不只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发出的声音;这话确实像神所差遣的传信者(赛五十五11),带有创世记一章3节(参诗三十三6)神创世之言语的功效。有时以神迹或象征性行动使那话具体化(例:耶十三1-11,十九1-15;结四1-17,二十四15-24),或个别地指明某一个人(赛七3;参十21,八1-4),藉以加强那话的功效。当然,这些做法也有视觉上的效果,使在场的人更清楚神的话,既可看见,也可听见。但使用象征性行动(有时称「圣谕行动」)的意图,似乎主要并不是使人容易明白,而是使神的话更有能力和功效,正如一位传信者被差派进入那个处境中。这是从列王纪下十三章14-19节归纳得来的结论,经文中指出王用行动把话「具体化」的程度,就决定那话使事件发生的有效程度。最后把先知的话具体化的,就是他们的著作,而借着神丰富的恩典,那些著作得以保存了。对于先知花上时间和心思来把口传的信息抄录下来,耶利米书三十六章可用作教材,其中强调的是逐字默写(16-18节)。但信息本身的文字形式,是说出相同的故事。我们在先知书中读到的,不是他们传讲时的口语,而是经过推敲的言语,使他们的讲章得以保存(或归档)。传达神的话的人,设法保存那些话,使之不致失传,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肯定每位先知皆保存自己工作的记录。至于每一个具名的先知是否都负责把其著作最终的形式记下来,圣经没有明说,我们也无从知晓。例如,以赛亚书和阿摩司书谨慎的编排方法,可使我们假设作者本身就是编者;耶利米书中的神谕乃自由地编排,不顾年代的次序,这就令我们怀疑除了耶利米以外,会否有任何人能有自由这样做。学者通常假设先知书最后编排的过程是颇长的,由接班的先知门徒来处理,但我们却不能证实有这样一群接班的先知门徒存在,或他们着实从事编辑和增删的工作。最佳的看法还是视各卷先知书为众先知最后和最伟大的圣言,他们用可见和可存留的形式使信息具体化,并以神不灭的话祝福其后接踵而来的教会。AlecMotyer另参:「预言」;「假先知」;「以色列的宗教」。――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