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心思

 

心思/悟性(Mind)狭义来说,是指一个人的思考过程;广义来说,是指人心智活动和道德情况的总和。在希伯来人的观念中,并没有特别的用词去表明人的心思意念。在希腊的世界里,要了解人是甚么,就必须了解人的心思意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旧约中旧约里并没有一个特别的字代表人的心思。译者就根据上下文译出不同的字词(如灵魂、心灵,或心)。因此,我们很难准确地划分这些个别的用词。大体来说,我们可以说人的总体是一个灵魂,但他有灵也有心,结合起来才是他的知、情、意。那么,普遍把头脑划分为思想的宝座,把心划分为情感的宝座的二分法,在旧约中是不合宜的。灵魂是指人的「位格」或「个性」。若以灵魂一词表达心思,则显示它与物质截然不同,而它常常不单指理性部分,也包括感情、兴趣和意志(创二十三8;申十八6,二十八65;撒下十七8)。若以灵性来表达,心思就包含了很大的情绪部分(创二十六35;箴二十九11)。此外,心思又指人的头脑思想(撒上二35;结十一5,二十32)。在旧约中,心思是人的心中。通常人心包括整个内在的人,故此与心思特别有关(民十六28,二十四13)。在这些情况下,心基本上是关乎意志和记忆的功能(赛四十六8,六十五17;耶三16)。在新约中希伯来人基本的思考模式仍可见于福音书中。心思的观念很少出现。人若提到它,也经常与心有关,比如说「心里妄想」(路一51)。其他地方只见于最大的诫命中: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参太二十二37;可十二30;路十27)。福音书作者一致同意耶稣把「尽意」一词加在申命记六章5节的诫命上。然而,在马可福音中,提出问题的文士重复耶稣的命令时,以「尽智」取代了「尽意」一词(可十二33)。在其他地方,耶稣把心与思想过程连系起来(太九4)。祂把心看作人一切行动的本源(太十二34)。保罗的作品则带我们进入了希腊的世界。保罗认为人的心思与人的灵是不同的。心思是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林前十四14-19),那是智慧的宝座。在其他地方,保罗对心思的用法就比较广泛了,包括一切思考和道德决定过程,甚或整个人的存在(罗十二2;弗四23)。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行动源自他的心思。一个人是好是坏全在乎他的心思意念。一个人的状态在乎甚么东西或甚么人控制着他的心思意念。罗马书八章67节谈到一个人的心思可被肉体或圣灵操纵。受肉体操纵的就是恶,受圣灵引导的就是善。还有其他经文谈到人心思的倾向受这世界的神所控制(林后四4)。夏娃受试探也是常人一般的经验,因此人的思想是偏邪的(林后十一3)。这又引致全人的昏昧无知,行动受世上邪恶势力所控制(弗四17-19)。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在乎他心思的状况。若他的心思受「这世界的神」控制,他的心思就昏昧,不能了解世界真正的模样。这就像一块帕子蒙在人心里(林后三14)。相对来说,耶稣与那两个走在以马忤斯路上的人解说,打开他们的心窍,叫他们能明白圣经(路二十四45)。悔改的行动就是一种「心意的更新」(罗十二2;弗四23)。两种情况的过程都是一样,因为神在当中透过圣灵控制人的思想,带领那人的思想进入正确的途径。那么,新人就有能力作正确的价值判断。他有了新的心思去分辨属灵的事物,他拥有了基督的心(林前二1516)。因此,保罗可以说新人是凭着他的内心来顺服神(罗七25)。DavidW.Wead另参:「人观」;「心」;「灵魂」。――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