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辞典目录〕
「以东」 以东 Edom(人名) 字义: 红 Red 汇编: •创25:29-34以扫因红豆汤卖了长子名分,故又名以东。 ―― 陈瑞庭 以东 Edom(地名) 字义: 红 Red 汇编: •书15:21;创32:3,36:20-21、30扫罗之后裔所居之地。原名西珥山,北界死海,东界沙漠,南界近以拉地、以旬、迦别,但向亚卡巴湾(Gulf of Akaba)一带则其界限不能分明。 ―― 陈瑞庭 【以东(Edom)】
位于死海东南和南面高原的土地。圣经中,以东的意思是「红色」,指地名,或以扫之名的意义,跟他以一碗红豆汤出卖了长子的名分有关(创二十五30,三十六18-19)。以东地区又称西珥地(创三十二3,三十六30;民二十四18)。 地理
以东的北部边地是撒烈河,即「柳树河」(赛十五7)。在古地质时代,此地区曾上达相当高度,深红色山崖在北侧延伸,以陡削之势降入亚拉巴──死海和约但河谷所在的那个向南伸展的深洼里。以东高原高达5,000余呎,有些地方甚至超过5,600呎。此区分为两个大小不一的部分。普嫩区在山谷中形成较小的北部和较长的南部。北部有些地方在接近拉舍迪耶达5,300呎,但一般并不太高。南部一般较长较高,中央山脊全部超过5,000呎,其中一处更高达5,687呎。向东伸展的悬崖,除北方外,都不低于4,000呎以下。山脉外面是沙漠,限制了向东伸展。向西的陆地陡降入亚拉巴。向西伸展的以东幅员不时变更。从此进入南犹大的南地相当容易,以东人往往由此入侵。高原南端广大的石灰石悬崖标示出南部边地,从亚拉巴境内的加兰度泉向东伸展。向南而行,那里有崎岖荒芜的沙漠,却是商旅往以旬迦别港贸易的必经之路。 历史
圣经中,以东其名并未出现在创世记十章的族谱上。在创世记二十五章30节,以东之名首次在以扫的故事中出现。以扫又名以东,是因为他贪图一碗红汤,将长子名分卖给了弟弟雅各。 考古学
在以东进行的考古研究并不多。考古人员曾发掘过泰维兰、凯勒费废丘、乌姆比雅拉、彼特拉,以及几个边境堡垒,并已进行广泛的初步勘查。以东人约在主前1300年的晚青铜时代出现。据发掘迹象显示,从早铁时期起,已有人定居于城镇。一些以东文化特色也逐渐清晰呈现。有几篇著作,尤其是从凯勒费废丘出土的印,显示了以东人的字体与希伯来和摩押人的并不相似。有许多陶片可拼出人名,和具有人名成分的神名,如库斯等。其他诸如陶器、工具和饰物等人工制品的出土数量逐渐增加,建筑物的特色也慢慢呈现。不过,到目前为止,有关的考古资料仍较缺乏。 以东(Edom)位于死海东南和南面高原的土地。圣经中,以东的意思是「红色」,指地名,或以扫之名的意义,跟他以一碗红豆汤出卖了长子的名分有关(创二十五30,三十六18-19)。以东地区又称西珥地(创三十二3,三十六30;民二十四18)。地理以东的北部边地是撒烈河,即「柳树河」(赛十五7)。在古地质时代,此地区曾上达相当高度,深红色山崖在北侧延伸,以陡削之势降入亚拉巴──死海和约但河谷所在的那个向南伸展的深洼里。以东高原高达5,000余呎,有些地方甚至超过5,600呎。此区分为两个大小不一的部分。普嫩区在山谷中形成较小的北部和较长的南部。北部有些地方在接近拉舍迪耶达5,300呎,但一般并不太高。南部一般较长较高,中央山脊全部超过5,000呎,其中一处更高达5,687呎。向东伸展的悬崖,除北方外,都不低于4,000呎以下。山脉外面是沙漠,限制了向东伸展。向西的陆地陡降入亚拉巴。向西伸展的以东幅员不时变更。从此进入南犹大的南地相当容易,以东人往往由此入侵。高原南端广大的石灰石悬崖标示出南部边地,从亚拉巴境内的加兰度泉向东伸展。向南而行,那里有崎岖荒芜的沙漠,却是商旅往以旬迦别港贸易的必经之路。以东地有些地方,尤其是东北部,虽然可作耕植,但整个以东都是荒凉不毛之地。饲养和畜牧也仅限于东北。以东的财富大部分靠赖南方而来的商旅,他们从印度和南亚拉伯运货,销往地中海岸和埃及。途中那条重要的王道(民二十一22)经过以东向北延伸。历史圣经中,以东其名并未出现在创世记十章的族谱上。在创世记二十五章30节,以东之名首次在以扫的故事中出现。以扫又名以东,是因为他贪图一碗红汤,将长子名分卖给了弟弟雅各。创世记三十章曾提到,在以色列国出现之前,已有一个以东王国;然而,所谓以东「诸族长」,或许只是一些族落酋长,或者相当于以色列的士师那样的非王朝领袖。从埃及所出的最早非圣经材料似乎也证实上述之说。亚玛拿文献第288号(主前十四世纪初)提到「西珥之地」,薛提二世(主前1214-08)和兰塞三世(主前1198-66)则提到以东的夏书族越境进入埃及。除了从西珥以东来的贝都因部族外,埃及没有提到有关城镇或统治者的资料。有一些资料说到兰塞二世约在主前1280至70年,曾在外约但地区,但却没有明显的证据指出,在主前十三世纪以前曾经存在过中央集权的政府。反之,这片土地主要被半游牧民族占领。自此以后,开始出现永久殖民地,这件事倒切合出埃及的日期。出埃及记十五章的摩西之歌提到「以东的族长」。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似乎有那么一个以东王国(民二十14、18、20-23,三十三37,三十四3)。以色列人往应许地时,曾沿着以东的边地而过(士五4,十一17-18)。以色列的君主政体兴起时,扫罗成功击败了以东(撒上十四47)。以东人多益作过扫罗的司牧长(撒上二十一7,二十二9、18、22)。主前十世纪初,大卫在盐谷击败以东,杀了许多以东人(撒下八13;代上十八12)。大卫随后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他(撒下八14)。但是,大卫从这些人身上是否看出军事威胁,是否对他们土地上的铜感到兴趣,或者经过以东的商旅有否带来滚滚财源,就不得而知了。大卫的成就,却使一个名叫哈达的「以东王的后裔」兴起,哈达与几个以东人逃往埃及(王上十一14-17),娶了埃及皇室的一位女子为妻(十一18-20)。大卫死后,哈达返回以东作王。君主政体似乎在大卫的时代已经发展起来。所罗门继续向以东施加影响力。他到过以旬迦别(王上九26)。但是,以东的政府究竟有多强,也无从稽考。从所罗门驾崩至犹大王约沙法时代(主前872-848),圣经没有记载关于以东的消息。约沙法的船只虽然在以旬迦别遇事,可能遭到以东人的破坏,但他仍有能力占领该港口(王上二十二48;代下二十36-37)。以色列和犹大并以东联合攻打摩押王米沙,但事败(王下三4-27)。在约兰掌朝时期(主前853-841),以东人背叛犹大,脱离她的权下,自己立王(王下八20-22)。以东一直保持独立,直到犹大王亚玛谢时代(主前796-767),才在盐谷歼灭以东大军,攻入远在南方的亚拉(王下十四7;代下二十五11-13)。普嫩地区的铜矿乃落入犹大管辖。犹大王乌西雅(主前792-740)进而向南方的以拉他伸展其控制力(以旬迦别;王下十四22;代下二十六1-2)。主前八世纪末,亚哈斯登基时期(主前735-715),以东击败犹大,收复了以拉他(王下十六6)。从此以后,犹大丧失了对以东的控制。主前八世纪,亚述人开始向约但河外进军。亚大得尼拉力三世(主前810-782)在主前800年前后,宣称征服了这些西方各邦,并且向他们征收贡金。以后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向以东的库斯马拉古收取贡金。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提到一位不知名的以东统治者曾在主前713年,卷入亚实突的叛乱之中。西拿基立(主前705-681)说到有位埃拉默从以东带礼物来进贡。以撒哈顿(主前681-669)提到以东王库斯迦布里率22名臣下到尼尼微来宣誓效忠。亚述巴尼帕(主前669-627)作王时,以东曾出现在亚述的记载里。其后,亚述遭巴比伦人击败。在主前594年,以东虽然与其他几个小国商议背叛巴比伦(耶二十七),但似乎仍保持其附庸国的身分。尼布甲尼撒大举入侵之时,摩押和以东幸能脱身。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毁,以东保持中立,甚至容许一些从犹大来的难民暂时留下来避难(耶四十11)。先知俄巴底亚强烈谴责以东,指她在巴比伦侵略犹大之时袖手旁观(俄11)。不单如此,以东人还趁机攻击犹大,将被掳之人交给巴比伦,并且夺取南地至南面多处地方(结三十五)。犹大和以东长久不和,不少先知常对以东恶言相向(赛十一14,三十四5-17;结三十二29;珥三19;摩一11、12;玛一2-4)。主前六世纪,以东国势渐衰,无力管治多个城市。但与此同时,位于犹大南方山区的亚拉巴西部,出现了以东人的殖民地,到罗马时代的以土买省,就是以东后裔所建的波斯省,行政中心则设于拉吉。亚拉伯团体开始迁入以东人的原居地。古以东最终变成拿巴提人的大本营。考古学在以东进行的考古研究并不多。考古人员曾发掘过泰维兰、凯勒费废丘、乌姆比雅拉、彼特拉,以及几个边境堡垒,并已进行广泛的初步勘查。以东人约在主前1300年的晚青铜时代出现。据发掘迹象显示,从早铁时期起,已有人定居于城镇。一些以东文化特色也逐渐清晰呈现。有几篇著作,尤其是从凯勒费废丘出土的印,显示了以东人的字体与希伯来和摩押人的并不相似。有许多陶片可拼出人名,和具有人名成分的神名,如库斯等。其他诸如陶器、工具和饰物等人工制品的出土数量逐渐增加,建筑物的特色也慢慢呈现。不过,到目前为止,有关的考古资料仍较缺乏。――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