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拾穗 【路二十三1】犹太公会没有判处犯人死刑的权力,必须把案件呈交代表罗马政府的总督彼拉多处理(参可十五1及约十八31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二十三1~5】彼拉多对耶稣的第一次审问(太27:1-2,11-14;可15:1-5;约18:28-38a)。这次审问,焦点集中在耶稣到底是不是犹太人的王。详细内容请看太27:1-14注释。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1~25】记载耶稣落在外邦人手里、受审、最终被判死刑(太27:1-26;可15:1-15;约18:28-19:16)的事件。审判过程经历了彼拉多的第一次审问(1-5节)、希律的审问(6-12节)、彼拉多的第二次审问(13-25节)。希律审问耶稣的内容只有本书有记载。可知:①耶稣虽然无罪,犹太人却为陷害他、定他的罪而红了眼;②彼拉多的无能,他抵挡不住来自群众的压力,把耶稣推上十字架。详细内容参考四福音书平行经文。星期五凌晨开始审判耶稣、宣判死刑;上午9时耶稣被钉十字架(可15:25);下午3时左右死亡(44-46节)。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2】犹太人控告耶稣的罪状是政治性的,暗示耶稣要起义暴动,推翻罗马政府在犹太地的统治。他们已不提二十二70∼71耶稣自称为“神的儿子”的罪名,因为凭宗教罪名不能判人死刑 。──《启导本圣经注释》 “是基督,是王”。在彼拉多面前对耶稣的指控是政治性的—— 说祂是一个“王”。这指控暗指祂对抗罗马。犹太人知道罗马不会认为亵渎神足以构成死罪。──《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3~4】这次盘问的进一步详情记载在约翰福音十八章33至36节,耶稣在当中指出,从罗马的角度看,祂并不是一个王。彼拉多明白和宣布祂是无罪的。──《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6~7】希律所管: 当时,希律安提帕是统治加利利和比里亚的分封王(3:1地图)。他来到别人的辖区耶路撒冷,可能是为了守犹太人的节期逾越节。尽管彼拉多没有必要把耶稣交给希律,还是把他送到希律那里,是为了把审判耶稣的棘手问题推给希律。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6~12】希律安提帕审问耶稣,是路加独有的记录。其实希律对耶稣的命运起不到任何决定性作用,路加提及该事件,可能因为他比其他福音书的作者更关注当时的政治状况(2:1,2;3:1,2,19,20;9:7-9;13:1-2)。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7】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在审讯手续上是不必要的。彼拉多是罗马政府所派的总督,希律是受封管理犹太人的王,这事彼拉多应该可以作主。他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无非希望摆脱自己的尴尬处境,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外交姿态。──《启导本圣经注释》 “把他送到希律那里去”。彼拉多不必把耶稣送到希律安提帕那里,但他却这样做,希望解决他自己进退两难的困境,同时可能是一种外交姿态(参看第12节)。希律已经来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只有路加记载这次与希律的会面。──《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8】这位希律是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安提帕,见书前<参考资料>。他一直想见耶稣,看看神迹,但没有机会。参九7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久已想要见他: 耶稣在加利利开始事工期间,希律就曾想见他,9:9提到详细原因。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8~11】希律的错误:①他虽然不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却存着看热闹的心态,要求耶稣行神迹;②他不知道耶稣是万王之王,给他穿上象征王服的衣裳以示嘲弄,拒绝耶稣统管宇宙的王权;③希律明知耶稣无辜,却没有要求彼拉多释放他,反而又推回给彼拉多;④他本与彼拉多不和,但通过审问耶稣成为朋友,意味着他舍弃公义,成为撒但的工具。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9】一语不答: 耶稣对希律的提问,与大祭司(太26:63)和彼拉多提问(太27:14)时一样,保持沉默。如此沉默或许是因为没有必要回答希律不真实的提问,更应理解为遭受侮辱也不开口的弥赛亚预言(赛53:7)的成就(太26:63)。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10】 (二十二2)。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11】穿上华丽衣服: 与军兵给耶稣穿上紫袍(朱红色袍子)的行为一样(太27:28;可5:17;约19:5),是讥诮耶稣王权的恶意的行为(太27:28)。 ──《圣经精读本》 “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对希律来说,整件事看似是一个笑话。他只是把这事件当为一次娱乐,然后就把耶稣遣返彼拉多那里,完全没有给这案件作出任何裁决。──《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13~25】彼拉多第二次审问耶稣,最终宣判耶稣的死刑,把他交给人钉十字架(太27:15-26;可15:6-15;约18:38b-40)。路加把焦点集中在彼拉多确信耶稣无罪,想要释放他,但因犹太群众的反对,最终宣判钉死耶稣。强调耶稣虽然来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百姓却不欢迎他(约1:11)。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15~16】虽然彼拉多已经再次宣布耶稣无罪,但为了平息群众,便提议(不理会法律规定)责打祂。──《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17】许多抄本没有这一节。──《雷氏研读本》 【路廿三21十字架一词原文何意,古时这种刑具有多少款式?】
“十字架”三字乃是根据天主教沿用拉丁文译成。拉丁文为cRUX,原指两根木头搭成的一体刑具。大概有三种:
一、T字形的称为cRUX COMMISSA,又称为安东尼形十宇架(ST。ANTHONY’SCROSS)。
二、x字形的称为cRUX DECUSSATA,又称为安得烈形十字架(ST。ANDREw’S
CROSS)。
三、十字形的称为cRUX IMMISSA,又称为拉丁形十字架(LATIN CROSS)。主那稣所钉的刑具为十字形的,原因是在他的刑具上可以悬挂一个犯人的名号,所以传说他的刑具一定是十字形的(路二十三章38节)。
但在希腊文,十字架一词为STAUROS ataup《,并无“十字”意味。原意为“一根木头”。“钉十字架”原意则为“在木头上受刑”8TAUROOdtaupeco。 这种刑具最初在波斯,后来腓尼基人也效尤,最后罗马人作更残忍的使用。受此种刑罚的人多为奴隶、殖民地的居民及大盗。主那稣与彼得被看为殖民地的居民,与奴隶地位相同,所以受此酷刑。至于保罗,因有罗马国籍,所以不被钉在十架上,乃是被斩首。――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二十三22】“责打他”。鞭打(可一五15)。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七章26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26】关于耶稣被钉与复活的事,请参看《马太》27和28章的注解,及《马可》书前的<参考资料> 。有人将二十三26开始关于耶稣受死、复活和升天的记载称为神 “第八天的创造“,因为祂给了人一个救恩的新时代。耶稣复活的”七日的第一日“,若和已过的七天连接,是发生在第八天 。──《启导本圣经注释》 “ 古利奈人” 。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七32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26~38】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场面,是他公开事工的顶峰(太27:32-37;可15:21-32;约19:17-24)。记录耶稣扛着自己的十字架到骷髅地(Via Dolorosa)(26-33节)、众人对他的讥诮(34-38节)。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27~31】四福音书只有路加记录了耶稣受难时仍跟随他的人,以及耶稣预告耶路撒冷命运的内容。路加特别刻画了接受耶稣的众妇女(1:26-56;2:36-38;7:36-50;8:1-3,43-48;13:10-17;24:1-10),并强调天国属于那些单单仰望神的贫穷人和卑贱人(8:1-3) <可1:15,天国的概念>。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28】这是耶稣关于耶路撒冷命运的又一个预言。以前的有十九41∼44和二十一20∼24等,应验在主后70年罗马人血洗耶路撒冷一事上(参太二十四16∼22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主预见耶路撒冷在主后70年的毁灭,和随之而来的痛苦。──《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29】在患难中,男人容易逃跑,妇女或怀孕的女子因孩子缠累而难以躲祸。实际上A.D.70罗马提多将军攻陷耶路撒冷时,很多女子和孩子都遭难。犹太社会,女人若不能生育,就被视为神的诅咒,可以成为离婚的理由。但在患难中,无子女的妇女反而容易逃命,这成了神的祝福。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29~30】这些警告涉及将来的大灾难时期。──《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30】引用何10:8,意味着百姓为躲避严酷的患难和痛苦,躲在深山中渴求保护(启6:16)。耶稣直接吩咐犹太人“那行毁坏可憎的……,应当逃到山上”(二十一20,21;太24:15,16;可13:14),请参考可13:14的注释。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31】“有汁水的树”本来不该烧,现在却拿去烧;无罪的耶稣不应受死,现在却判祂死刑。“枯干的树”指真正有罪的人,他们将来的遭遇会比这更甚。受审后被判罪的耶稣在妇女为祂的死哀哭声中,判了犹太人的罪。──《启导本圣经注释》 引用结十九47,犹太人常用的格言。“有汁水的树”象征耶稣,“枯干的树”象征犹太人,意味着无罪的耶稣都在十字架上受难,何况犯罪悖逆的犹太人岂不该受极重的审判吗? ──《圣经精读本》 意思是:倘若这样不公正的事可以行在无辜的人身上,如当时行在耶稣身上,到了战争的时候,有什么不会发生在犹太人身上呢?──《雷氏研读本》 【路廿三31有汁水的树和枯干的树是指什么?】 答①耶稣说:「这件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样呢。」这一句话显然是一种寓意的说法,所谓「这些事」——乃指犹太人弃绝主,要钉祂十字架,行了不法的事(路廿三18-23),「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乃指耶稣,祂有丰盛的生命,像一颗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约十10,诗一3),「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意思是指以色列民说的,他们没有神的生命,是秋天没有果子的树,死而又死(约壹五12,犹12),有圣经注视家以为本节的话是一种俗语,乃是说义人既受这样的苦难,恶人要怎么样呢(参箴言十一31,彼前四17,18),换一句话说,巡抚彼拉多自己既然承认他所钉死的义者无罪基督,将来要怎样惩治那背叛的以色列民呢,试看在主后七十年,罗马人在围困耶路撒冷的时候,曾被毁灭,乃因为以色列人弃绝了主而所遭受的刑罚与灾祸(太廿一37-41),这是摩西早已预言的,已经应验了(申廿八49-57)。 ②关于这「有汁水的树」与「那枯干的树」,另一种寓意的说法,根据前文主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路廿三28)——这是暗指他们多是耶路撒冷的人,然后说到「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则这「有汁水的树」就是指着代表犹太人,至于「那枯干的树」——乃应指为当时的外邦罗马人,所以本节的意思,就是说犹太人原是神的选民,尚且因为弃绝基督,将祂钉十字架上,以致受到将来的灾祸,那不认识神的外邦人,岂能逃避将来的审判刑罚呢。——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二十三33】“髑髅地”指头盖骨。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七章33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路廿三33耶稣被钉的十字架是什么刑具?】 答①在古时候钉十字架的刑罚,原是挂在木架上(斯七9,10,九13,14),如同摩西律法上的定例,是先将犯人治死以后,才挂在木头上,其尸首是不可留在木头上过夜的(申廿一22,23),罗马人对于无本国民籍的犯人,其所用的刑具,有时用独木桩,以木桩的尖端从犯人的肋旁刺入胸膈内,或使犯人们卧在木桩上,使他将臂,和腿伸直与桩平行,用绳绑上,然后竖起,栽在地上,有时是用两根木头,作成丁字形或十字形,或是斜十字形的木架,将犯人绑上或是钉上去,这些方法皆称为钉十字架,大约最初是起于腓尼基流传到希腊,以至于最后为罗马人所使用者。 ②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刑具是为十字形,原因是在祂的刑具上,有彼拉多所写悬挂一个罪状的牌子(路廿三38,可十五26,约十九19)。罗马人使用这种刑具,有时先将十字架放在地上叫犯人仰卧在十字架上,钉穿他的手脚(参廿39,40),或用带着毒汁的粗绳子绑上以后,才将十字架竖起来,在十字架中间有一块横木伸出,可以承住犯人的体重,以免犯人因双手被钉悬挂所负整个体重而坠下,这种处死之法,无异前清的凌迟,是叫犯人头眩神昏,口干舌燥,时时惊搐,以致慢慢的痛苦死去,乃为处决殖民地的居民,强盗,叛逆,掳民,以及奴隶之用。耶稣被视为殖民地的居民,与奴隶地位相同,所以受此酷刑,至罗马皇康司坦丁(Constantine)大帝时(生与公元二七二年,死与三三七年),他信主后,以救主既流血于此,为体恤人类,不复再用,以示崇敬基督,此刑由是以后诸般各国也就渐渐废止了。——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廿三33古时的犯人被钉十字架,是否一定把手脚钉穿?与耶稣同钉的两个犯人,如何受刑?】
“钉十字架”刑罚的原来说法是“挂在木头上”。以斯帖的时代,哈曼被挂在自己特制的五丈高木架上(斯七章9一10节),后来哈曼的十个儿子也被挂在架上(斯九章13一14节)。
摩西的律法也提及犯罪的人被挂在木头上,而且说木架上的尸首不可留在上面过夜(申二十一章22一23节)。约书亚也曾将艾城的王挂在树上(书八章29节)。
古时并没有把犯人钉穿手脚挂在木架上的。至于钉穿手脚,那是罗马时代变本加厉的刑法之一。主那稣是被钉穿手的(约二十章25、27节),至于是否脚也被钉穿,只有路加福音有暗示,因为那稣吩咐门徒看他的手、他的脚,表示他的脚也是被钉穿的(路二十四章39节)。那两位与那稣一同受刑的犯人,四福音也未说明他们是否被钉穿手脚。当时被挂在十字架上的犯人,有时只用带着毒质的粗绳子把犯人捆在十字架上,使犯人慢慢死去。
被钉十架的人多是赤身露体的,十字架中间有一凸出木头可以承住犯人的身体重量,免得因双手被钉悬挂后,整个身体下坠。犯人往往因流血过多,而头昏脑胀心悸怔忡口干舌燥痛苦难堪,以后长久在昏迷中,然后失去知觉死去。
主那稣在十架上被钉的痛苦是笔墨难以形容的,我们应该不断感恩,他为我们死,我们应该为他活,而且要活得有价值。――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二十三34】父啊!赦免他们: 耶稣“十架七言”第一句,祈求神饶恕因属灵无知而不明白耶稣就是弥赛亚,并把他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太9:2,代祷的功效和局限性>。耶稣在十字架上的七言:①赦免(34节);②乐园(43节);③儿子(约19:26);④离弃(太27:46;可15:34);⑤渴了(约19:28);⑥应验(约19:30);⑦灵魂(46节)。 ──《圣经精读本》 “兵丁就拈阄分他的衣服”。参看诗篇二十二篇18节及马太福音二十七章35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35】耶稣被钉反映出当时的人对祂的不同态度:1,漠不关心的人,站在那里观看;2,喜欢捉弄耶稣的领袖嗤笑祂;3,暴徒讥诮祂;4,贪得无餍的人坐在十架前进行肮脏的勾当(太二十七35∼36);5,知罪的罪人在那里祷告。 十字架因此成了对世人的“审判”。──《启导本圣经注释》 【路二十三36】拿醋送给他喝: 成就了弥赛亚的预言(诗69:21;太27:48;可15:23)。 ──《圣经精读本》 耶稣拒绝喝这饮料,那是用来减低痛苦的。──《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38】牌子……犹太人的王: 根据约翰的记录可知这牌子是由希伯来语、罗马语(拉丁语)、希利尼语(约19:20)写成。彼拉多用多种语言记录耶稣的“罪名”(约19:19),也许是想让众人看到牌子后讥诮他,可谁知适得其反。它不仅带来了福音的扩展,而且告诉人如下道理:①耶稣与生具有的权柄;②刻在牌子上的耶稣的圣名将在全世界传播(约19:20)。 ──《圣经精读本》 “有一个牌子”。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七章37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39】和耶稣同钉的两个犯人,起初并无分别,二盗都讥诮主。但十字架能叫讥诮的人知罪悔改:强盗中有一个得救了,因为他承认了罪,明白耶稣基督无罪且永活(42节)。不过得救的只有一盗,我们应提高警觉。──《启导本圣经注释》 有一个讥诮他: 马可和马太记载两个强盗都讥诮耶稣(太27:44;可15:32)。这个差异可以理解为,两个强盗开始都讥诮耶稣,但听到耶稣的祷告(34节),右边的强盗悔改了。路加描述强盗的嘲笑为“讥诮”(希利尼语),原因是他们没有慎重思考过耶稣是谁,就嘲笑耶稣,这是讥诮和妒忌别人的行为。现代人也常犯这样的错误,对耶稣和他的福音不想进一步了解。因此我们应当向他们见证耶稣是谁,引导他们到神面前(徒8:31)。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39~43】四福音书只有本书详细记录了被钉在耶稣左右两边的两个强盗。其中一个强盗在十字架上悔改,这告诉我们三个事实:①耶稣在十字架上即将死去的瞬间,也在寻找、拯救被遗弃的人,这教导我们,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为主传福音;②强盗在十字架上悔改的事实教导我们只要悔改就能蒙神的怜悯(结18:32;摩5:4);③耶稣对悔改的强盗说:“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再一次坚固我们对神国度的明确盼望(16:22)。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40~41】<13:1-9,关于悔改>。 ──《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42】“你得国降临的时候”。强盗看见耶稣死在十字架上,但却相信祂将会得自己的国度;这强盗所显出的是何等奇异的信心。──《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43】“乐园”的希腊原文是 paradeisos,有“花园”或“乐土”的意思。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用这字替代亚当、夏娃所生活的伊甸园。此字在新约中其他地方出现过两次(林后十二4;启二7)。保罗也曾“被提到乐园里”去(林后十二1∼4)。“乐园”是义人死后所去的快乐蒙福的地方。──《启导本圣经注释》 “乐园”。天堂,神居住的地方(一六22;林后一二4)。──《雷氏研读本》 【路廿三43乐园在哪里?信徒死后要往何处去?】 答①乐园Paradise一词,希腊原文是(),在旧约中的伊甸园亦称为乐园,实有此地(创二15,十13,赛五一3,结卅一8,9,珥二3,参启二7)(注),在新约圣经中,保罗曾经提到乐园是在三层天上(林后十二2,4),那就是指着天堂之所在(来九24,彼前三22,原文只是天字),耶稣用这名称只有一次祂曾对那个悔改的强盗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廿三43)这个乐园根据解经家传统的解释,就是义人灵魂在未复活以前安息阴间之乐园,与不义的人所居受苦的地方遥遥相对,有深渊的界限(参十六19-31),到了主受死之后,祂曾下到阴间,才将乐园迁到天上(Canada弗四8-9,彼前三19,罗十7,九五题),所以现在的乐园是在天上了。 ②耶稣既然应许那个强盗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即已显明那个强盗死后,是立时与主同在乐园里得享安乐,可是今日信徒死后,照样是到乐园里,他的身体复活,却是等主二次降临再来之时,那是改变成为一个复活荣耀的灵体,永远与主同在(林后五8,林前十五35,44,52,帖前四16,17,腓三20,21)。 注: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一八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路二十三43 “乐国”一词何意?古时及今时的乐园是否同在一处?】
根据过去数十年来外国解经家的传统解释是这样:
在主那稣完成救恩大功以前,义人的灵魂所在的乐园,乃是与不义的人所在的受苦地方遥遥相对的,这是根据路加福音十六章19一3l节财主与拉撒路的记载中所表示的。等到主那稣完成救恩大功之后,他便下到阴间(使徒信经“下阴间”一语是根据彼得前书三章19节编成的),带着所有的灵魂到天上去(等于说义人的乐园有一次大徙置)。所以现在义人所在的乐园已经换了地方,与以前的乐园地点不同。
这种说法在许多传道人的解经中占了相当的势力,可是这种传统的说法并无圣经充分的经文作根据。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重要解经原则,那就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灵魂世界”(中国人称之为阴间)是属于“隐秘之事”。隐秘之事,是属于耶和华,惟有明显的事,是属于我们(申二十九章29节)。一切隐秘的事,耶和华神并不需要我们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只限于圣经所透露的若子部分。比方说:到底有多少天使呢?我们不需要知道。
除了那稣以外,没有一个曾活在世上的人能完全了解人死后的情况,主那稣在路加福音十六章所透露的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圣经并没有任何一处提及“乐园搬家”的事。解经家曾引用以弗所书四章8节原文,说:他升上高天的时候“带走了许多被掳的”(指被魔鬼掳去的,指死亡权力所拘禁的义人灵魂)。他们根据这节经文来指出,乐园有一次大迁徙。可惜这一节圣经所指的也属“隐秘之事”(本书在以弗所书难题中将有详解)。神学家对该一节圣经有过许多辩论和解说。所以根据这节圣经来强调说乐园“从下面搬到天上”,是不足为信的。
我们的看法是这样:
阴间之事,肉眼未见,很难全部明白。一个住在香港的人没有到过泰国,虽然看过有关泰国的书,也不如那些亲身到过泰国的人能明白得那么多。泰国的夏天在三、四月,不在七、八月,单这一点已经不同,已经使住在香港的人无法明白。
乐园所在地,是住在地上的人所不能了解的,我们不能用地上人的地域观念来指出乐园在天上那一部分。我们只能说有乐园,是义人灵魂所在地。乐园,保罗的灵曾被提到该处,又称之为三层天,所以有些解经家认为主那稣升天时曾将乐园搬到三层天上去。其实,乐园、三层天、天堂(原文无天堂之名,只有天字)、天上的耶路撒冷,都应该是同一地方,而且未经变动,因为照天文学者看来,一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便都是“天上”,天上并无上下之分,灵魂的去处更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怎能说“从下面搬到天上”去呢?
财主与拉撒路的事是告诉我们信者与不信者的结局,对地域的解释,只说两者不能彼此来往。其实两者距离甚远,因为那财主是远远看见亚伯拉罕的。既然相距很远,又各不相干,何必一定要造出一个“乐园大迁徙”的教义呢?――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廿三43那个临死的贼人,怎能在他死亡的那天与基督同在乐园里?】 根据路加二十三43的记载,基督向那个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临终而悔改的囚犯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然而,耶稣不是要待星期天复活之后,才升到天上吗?假如耶稣要到星期天才在乐园里,那悔改了的囚犯又怎能与他在一起呢?要寻着这问题的答案,必须研究耶稣被钉那天,乐园在那里。 显而易见的是,乐园要待耶稣复活那天才升到天上。耶稣在财主与拉撒路的比喻也说到,那敬虔的乞丐拉撒路死后,被天使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路十六19-31)。故此,「亚伯拉罕的怀里」指一块地方,是那些得赎的灵魂在基督复活之前所停留的。我们假定这块地方就是乐园。乐园仍未升到天上,却仍然是阴间(seol)的一部份,专为去世的信徒而设;要待救赎的工价真真正正在各各他付上了,去世的信徒才被允准进入天堂,得睹神的荣耀。 毫无疑问,耶稣及那悔改了的囚犯在星期五去世后,都进了仍在阴间里的乐园。但到了星期天,耶稣复活并显现与抹大拉的马利亚(约二十17)及她的两个同伴(太二十八9);之后,我们认为耶稣带同本来停留在阴间的已死信徒升到天上荣耀之境。在这些信徒之中,包括了亚伯拉罕、拉撒路及那个悔改了的强盗。以弗所书四8如此论及基督:「他升到高天的时候,接掠了仇敌,将各样的恩赐赏给人。」第9节接着说:「既说升上,岂不是先降在地下么。」文中「降在地下」,所指的就是阴间。第10节指出:「那降下的,就是远升诸天之上要充满万有的。」我们可推测,耶稣带领乐园里的所有信徒离开阴间,升上了高天的荣耀之境,就是三位一体神所在之处。── 艾基思《新约圣经难题汇编》 【路廿三43乐园】 问:路加福音二十三章四十三节:「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启示录二章七节:「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哥林多后书十二章四节:「他被提到乐园里,听见隐秘的言语,是人不可说的。」这三个「乐园」有分别否? 答:启示录二章七节的乐园,是「神的乐园」,就是将来的新耶路撒冷。比较其中的生命树就知,路加福音二十三章和哥林多后书十二章的乐园,乃是指在地中心的乐园,就是信徒死后的去处。―― 倪柝声 【路廿三43安息日会人士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与肉体一同埋葬在坟墓中,灵魂并无知觉,所以灵魂不是马上到天堂或地狱去,要等到主那稣再来时便复活,此说有何错误?】
根据那稣在此对十字架上悔改的强盗所说的话,他死了以后,马上要到乐园里去。那稣所说的“今日”,只能作“今日”解,并非若干年之后。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证明人死后无知觉之说不合主那稣的话。
可是安息日会人士却把这节圣经这样译:
“今日我实在告诉你,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但这样译法,与说话的口气不合,而原文该节亦无此种表示。
此外,主那稣在路加福音十六章19一31节所说财主与拉撒路的叙述中,证明人死后的灵魂已到两个不同的地方去,安息日会人士却认为主那稣所说的只是一个故事,一个教训。但是,如果主那稣所讲的也不足信的话,就不必信那稣了。辩论何用?
还有,希伯来书十二章22一24节是安息日会人士无法解释的。那里所说很清楚的是指着天上,其中有一句是,天上有“义人的灵魂”。为何他们说人死后不到天堂或地狱,乃是无知觉与肉体一同埋在坟墓呢?――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路二十三44】“午正”即第六小时。──《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44~56】耶稣去世(44-49节;太27:45-56;可15:33-41;约19:30),被亚利马太约瑟埋葬(50-56节;太27:57-66;可15:42-47;约19:38-42)。──《圣经精读本》 【路二十三45】殿里的幔子把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大祭司每年只可进至圣所一次,为百姓赎罪(来六19;九3;十20)。──《启导本圣经注释》 “殿里的幔子”。参看马太福音二十七章51节的脚注。──《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50】议士是犹太公会的一员,是这个公会将耶稣置诸死地。坟墓是约瑟为家人预备的新墓。耶稣的尸体用细麻布包裹,祂是真正的死了。妇女还准备去拿香膏来膏祂的身体。──《启导本圣经注释》 约瑟一直是一个暗中跟随主的门徒(约一九38),而且公会审讯耶稣的时候,他可能并没有出席(可一四64)。──《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51】“亚利马太”。吕大以北的一座城。──《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53】另参看以赛亚书五十三章9节。“裹好”。这用语的意思是“紧紧地缠裹”,指用细麻布缠裹尸体。──《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54】预备日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即礼拜五。犹太人的安息日从礼拜五日落时分开始到礼拜六日落为止。耶稣是在礼拜五日间受难;因安息日快到,不可作工,安葬耶稣的事必须尽快办妥。──《启导本圣经注释》 “那日是预备日”。星期五,耶稣死的那天,是为安息日作预备的日子;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时分开始。──《雷氏研读本》 【路二十三56】“遵诫命”。即在安息日不作工(出二〇10)。──《雷氏研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