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十四章例证与灵感集锦 【徒十四1】「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利尼人信的很多。」 当我们站起来讲道了,听众立即可以发觉我们是着重道理或生命。如果是注重道理,我们就永无风险。我们会小心翼翼谨守自己在道理纲目的范围内,以求绝对的安全,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误会:我们按逻辑次序摆出理由,而借着一个归纳的过程,达致在理论上是无懈可击的结论。但如果我们是注重生命,我们宣讲的方法就大有差别了。我们会不大关心那些技巧上的准确性,因为我们自己早已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单凭道理绝不能维持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将基督在祂那活泼的身位里摆在听众面前,并让听众面对面的遇见祂,那我们便知道,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我们要用所认识的基督来服事教会。职事是需要我在神面前看见一个东西,神叫这个东西新鲜的在我身上,叫我能够把这个东西拿出去摆在教会面前。——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徒十四1~7关心我们的事】 要向罪人见证救主往往是难而又难的。即使大使徒保罗也要求在以弗所的信徒为他代祷,好叫他放胆开口「把福音的奥秘宣讲出来。」 美国布道家慕迪有晚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个人靠在电灯杆旁,他就伸手搭在他的肩上,问那人是不是基督徒。那人抓起拳头凶狠的对慕迪说,「你少管闲事!」慕迪说,「很抱歉干犯了你,老实说,我并没有多管闲事,其实这正是我的事!」说完,他就静静地走了。 约莫过了三个月后,有一天晚上,这位布道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他问:「谁啊?」有人答话。但他还是认不出回话的人的声音。他又问:「你要什么?」门外的人答说,「我要作一个基督徒。」于是慕迪开了门请他进来,那人正是以前怒目对他的那一位,他见证说,自从那一晚见到慕迪后,心中便总是不平安。于是慕迪带领他归主,后来那人成为一个主日学老师,热心到处见证他归主的经过。 耶稣希望我们作祂的见证,因为当我们向罪人见证恩主时,我们不是管人闲事,事实上,这正是我们的事。——H.G.B.——梁敏夫译辑《清晨露滴》 【徒十四3】「主借着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 圣灵与他们同作见证,而且同工合作,是有极大的鼓励最大的果效,凡被圣灵充满的,必进入神的相交里,在工作中与祂合作,他们在外面工作,祂的工作在里面。他们撒种,圣灵就浇灌。我们必须十分谨慎,祂与我们合作,我们的手必须洁净,祂就使我们施行神迹奇事。当我们与祂同工,结果必定超过我们的期望,有意外惊人的成效。 有一位在边远的地方从事传道工作的,曾写出他的经历来:「我们来这里已经有七年了,在这长久的年月中,一直是受着忍耐的试炼……一切似乎都很徒然,有人以为宣教士工作毫无功效,于是自己点着了火,不仅抓住一个个人,而且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到处有人问:我们怎么可以得救,这些地方都变成基督的环境了。」 神有一定的时间,祂的迟延有原因的。我们不能立即看到撒种、劳苦。眼泪的果效,但是我们的工作是为我们的神,我们的请求必蒙应允,也必在指望中有喜乐,我们必须常发恩言,神的恩惠竟使我们反叛者成为祂的儿女,从罪污中得着洁净,也蒙祂回复、保守与成圣。——迈尔《珍贵的片刻》 【徒十四5】在地位上,犹太人就以外邦人为犬,中间隔断的墙,是何等的高;然而,在逼迫圣徒上,他们是何等的同心!魔鬼也有牠的合一! 第七节:不是逃匿,乃是传福音!―― 倪柝声 【徒十四8~18】保罗与巴拿巴在路司得碰上一件奇特的事。他们被当为神,这一件事的解释在吕高尼传奇性的历史。路司得附近的人有一个故事,说丢斯和希耳米神有一次化装来到地上,没有人接待他。后来有两个老农人,就是腓利门和他的妻子葆茜(Baucis),他们俩请两位神进去。结果全地的人都被神所减,只余腓利门与葆茜二人,作了一座宏伟庙宇的守却。他们死了以后,变作两棵大树。所以当保罗医好了那瘸腿的人时,路司得的人决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巴拿巴必然是个风采高雅的人,因此他们才把他当作神中之王──丢斯,希耳米是众神的传讯者,而保罗是个讲者,他们便称他为希耳米。──《每日研经丛书》 【徒十四11~14】路加这里用的“说话领首”,与一份异教文献的说法很接近;而且,这两位神祇同时出现的时候,希耳米作发言人,也并非不可能。一首俄维丢(Ovid)写的拉丁诗,保存了这一段希耳米与宙斯降临这地区的传说。他用了这两位神祇的罗马名字:天神(Jupiter)和商业之神(Mercury);有一对老迈的夫妻腓利门和包西施接待他们,但对两位访客的身份全不知情。因此,考古学家考证,现在路司得附近,有将这两位神祇并列的教派,日期约为公元二五○年。赫肯否定这教派可能早已存在的论调,全无确实的证据,无以立足。虽然,在路斯得尚未发现丢斯庙,在城前面(即城外)却有一类似的庙,在哥劳地奥波利斯(Claudiopolis),离路司得不远(见布鲁斯,Acts, pp.281f)。依这些证据看来,若说人们原来是以当地吕高尼人的神名来称呼宣教士,而路加用希腊神祗的名字来取代,因为读者对它们更熟悉,这讲法是极不可能的。不过,也可能吕高尼人早已把自己的神,与希腊的神祇融合起来了。 我们在此得一瞥亚拿突宗教的礼仪,他们从城中把牛牵到庙里去,以毛线花圈装饰着,准备宰来献祭。使徒们一看见这种形势,迅速地制止他们,撕裂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在犹滴书(Judith)十四16、17有一段很相似的记载,用词也相同,描写犹滴谋杀何罗弗尼斯(Holophernes)时,巴歌亚(Bagoas)的悲痛情景。不过这里的重点不同;撕裂衣裳是对以人为神的亵渎行径一种猛烈的反应;使徒快快跳进众人中间,是避免被尊为师,招致顶撞神的罪。又有人认为,当地的祭司断不会误认两个行神迹的游行犹太人为神祇。不过韩森(p.148)提出类似的例子,表示这样的题材完全可信。使徒一词(十四4注)意思可能是强调巴拿巴和保罗的身份,不过是神的使者。──《丁道尔圣经注释》 【徒十四15】「我们也是人」──我们应当记得这个。因此传道人不应当受人敬拜。可惜,许多人,已不记得他自己是「人」了。―― 倪柝声 【徒十四19】撒但使者的热心,几乎与使徒相埒!「用石头打!」前岂不是要向使徒献祭么?我们若顺着人意,随他们的便,去敬拜神,就没有逼迫。肯受人称赞的人,人反爱他!否则,「用石头打!」―― 倪柝声 【徒十四20】主的道理,虽受逼迫,还会「起来」。廿个世纪以来,世人多少时候「以为祂是死了」呢!―― 倪柝声 这故事的突出特色乃是保罗的绝对勇敢。他清醒过来,第一个行动便是径直回到他被石击的城市去。约翰韦斯利的忠告是,『常常大胆面对暴民』。保罗径直回到那些企图杀害他的人当中去,可说是绝顶大胆的事。这样的一个举动,其效果胜似一百篇讲道。人们必然会自问,一个人那里来的勇气,使他敢于这样作呢。──《每日研经丛书》
【徒十四22】「我们」──信主得救的人。「进入」──得着。「神的国」──与主同王。「必须」──必经的路径。「经历艰难」──与主为王的条件。「许多」不止一次。―― 倪柝声 【徒十四22;约一43;可一36守、跟、追】 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徒十四22) 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约一43) 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可一36) 我们在属灵的道路上,求得长进的秘诀有三点: 一、坚守(启三11):恒守所信的道是站稳了我们的脚步,或说立场,这也就是前进的起点。守者,即是坚守、坚持、站稳、认定、持守真道。“守”就是认定了所信的道,承认主名,持守规则,按例遵行,这样的信心才算稳固了。守道者就是持住不放,我们的谈话、祷告、承认主名,不都是守道的具体表现吗?“持守”是指教义、礼仪以及条文仪节方面的,也是带有点律法性的,如守晨更、守什一捐、守主日、守婚姻等等。 二、“紧跟”(约一43):这是奔走灵程的开始,要学跟,要会跟,只有跟的人才会达到主同住的境地,也只有紧跟的人才有被主带上高山或带入密室的可能。 跟者是要背十字架。其实背十字架也是跟,没有十字架,不背十字架,就无从跟。没有十字架的跟,都算不得跟。因为主曾说:“不背着十字架跟从我的,就不配作我的门徒。”所以跟从主的另一个含意,就是背十字架。 背十字架的意义就是舍己,这是我们一生一世都要追求的,一天都不要放弃;何时我们肯背十字架,何时我们就要看见主,就要找着主,或说听见主的声音,我们就是在十字架里与主同行的。 “跟”者是要会顺从圣灵的感动、引导,接受神的造就、光照,舍弃自己的意见、喜好、爱慕等等。 但跟从也有几种光景,有的是巴底买式的跟从,在路上的跟从(可十46─52);有的是马可式的跟从,披着一块麻布赤身逃跑了。为了活命什么舆论也不管了,只顾保全自己的生命(可十四51);还有一种是彼得式的跟从,真是很热心,可一到十字架临到时,就离主远远的了,至终却失败在使女面前(路二二31─62);还有几个姊妹是不声不响,却是至死忠心的跟,一直跟到十字架底下,众人都散了,她们还在那里哭;最好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不但跟到主钉死,还要在天黑的时候去坟墓找耶稣,这个跟是变成追了,追求主到坟墓,这是何等高贵的跟从(路二三43,50─56;二四1─10)。 三、“追”(可一36):有时我们似乎是赶不上了、落后了、失去了主。这时就应当赶紧追上去,把发酸的腿和下垂的手挺起来,急起穷追,然后才能找到主。 追者是在落后时才出现的。当我们有了一点失败,而失去主的同在时,就应当赶紧求复兴,万不可再继续打盹下去。当良人来敲我们的心门时,我们没有及时去为他开门,他走了;这时我们才会有所醒悟,一醒悟就应该马上起来到街上去追找良人。 追者即已发觉失去了主的恩典,就得自我省察,赶快离开现状,去追求灵性上的长进及复兴。追之前必先有舍、放弃,否则就追不上去了。但在追时,是需要受点对付的,要付点痛苦的代价,但不可灰心,只要急追,必能再遇见主,那时我们就满足了。 “追”就是追求主,这是内心主动的要求,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要更多满足主的心。但追求主的人都要得着一种反应,即受苦,为主受苦,并为主甘心丢弃万事,看为粪土,竭力追求。 持守与跟从都是受着客观的促动,而追求却是出自内心的自愿,愿背十字架、愿奉献、愿爱主,这也就是爱主的真实表现。真正爱主的人,就必须追求主。 持守、跟从、追求,这是灵程上的三种态度。—— 李慕圣《晨光》 【徒十四22~23】他表示他确信基督教必须在团契中活出来,正如一位伟大的教父说过的,『人如果没有教会作他的母亲,上帝就不能作他的父亲』。约翰韦斯利说过,『没有人能独自上天堂去;他一定要找朋友或集合朋友同去。』保罗从起初便不只以栽培个别基督徒为目标,却要使这些个别基督徒进入基督徒团契之中。──《每日研经丛书》 【徒十四27】「神藉,……神为,」不是他们自己。作见证者,应当记得这个。「神开了门」。──他们受苦,使人得进这门。―― 倪柝声 【徒十四27】保罗与巴拿巴绝不以为是他们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任何事情。他们说到上帝用他们所成就的事。他们只把自己当作上帝的同工。在阿金科(Agincourt一四一五年十月廿五日英军于此地大败法军。编者注)大捷之后,英王亨利五世禁止制作歌曲纪功,却命将一切荣耀归于上帝。我们工作时,不以为是为我们自己的荣耀,而是由于以我们为上帝手中的工具这一信念,我们便开始对于基督教服务有正确的观念了。──《每日研经丛书》 【怀恩早祷】 1 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利尼人,信的很多。 2 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 3 二人在那里住了多日,倚靠主放胆讲道.主藉他们的手,施行神迹奇事,证明他的恩道。 13 有城外丢斯庙的祭司,牵着牛,拿着花圈,来到门前,要同众人向使徒献祭。 14 巴拿巴,保罗,二使徒听见,就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 15 诸君,为甚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我们传福音给你们,是叫你们离弃这些虚妄、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 神。 16 他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17 然而为自己未尝不显出证据来,就如常施恩惠,从天降雨,赏赐丰年,叫你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 18 二人说了这些话,仅仅的拦住众人不献祭与他们。 21 对那城里的人传了福音,使好些人作门徒.就回路司得、以哥念、安提阿去、 22 坚固门徒的心,劝他们恒守所信的道.又说,我们进入 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23 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 赞美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 神,我们在天上的父神。祢永恒不变的主,祢就是爱,是恩慈良善的主、是怜悯关怀的主、无时无刻以爱为起点,处处都以爱为终点,用爱厚厚的包裹我们,甚至叫我们感受不到祢公义大锤的压力。祢不愿责打我们,祢的杖、祢的竿都是用来安慰我们,领我们重回正轨。 感谢天父厚恩!过往常常施予无限恩惠,从天降下恩雨,赏赐丰年,叫我们饮食饱足,满心喜乐。面对现时的疫情逆境,祢的恩手仍拖带我们,感谢祢不离不弃的大爱,深信苦难将快过去,恩年就在面前。 主耶稣请祢原谅我们最大的失败,就是失去对祢的爱,没有重视响应祢的爱,相反地处处表现不满,事事向祢埋怨,让苦涩的毒根缠绕我们的心灵;原谅我们又失去信徒应有的体统,失去对人的爱,失去体谅,失去宽恕,心中纵容脑恨与恶毒污染整个人,经常扳着脸对人、做事黑心,甚至黑手的作为更层出不穷。 信实公义的主耶稣,我们向祢承认自己的罪,求祢赦免我们的过犯,用祢的宝血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叫我们的心志改换一新,穿上新人,披戴基督,有祢的平安在我们心里,叫我们活出得胜的生活。 感谢真理的圣灵赐我们属灵的印记,保守我们不要叫祢担忧,帮助我们儆醒,不看轻在人面前的小事小节,能事事忠心,见证主的美善,为身边的人打开信道之门。 大能的圣灵!请帮助我们治死老我,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在属灵的知识上渐渐更新,活出主的形像,摒弃人与人之间的嫌隙,彼此包容和饶恕,能以恩慈相待,存怜悯谦卑的心与人相处,或说话、或行事都能奉主的名,常存感恩的心,并且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祷告乃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求。诚心所愿! ──小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