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第十五章拾穗 【罗十五1】「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参加拉太书六1∼2:“若有人偶然被犯过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们坚固的人”:保罗把自己也列在信心刚强的基督徒当中。“担代”就是用爱去接受和忍耐,正如基督担当罪人的软弱一样(赛五十三4;太八17)。前面一章从消极一方面劝人不要绊跌软弱的弟兄,本章则积极要求信徒担代弟兄的软弱。保罗劝勉信徒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悦,坚持己意,不理他人的难处。──《启导本圣经注释》 不求自己的喜悦: 这方面拥有许多典范。第一,与神为一的基督,并没有求自己的喜悦,乃是竭尽全力代替人类背负罪之重担。第二,无数信仰先辈所活出的殉道生活。为了成就更大的爱而自我节制和自我否定,这就是现代所必须的殉道生活。活在世界中的殉道要难于身赴刑场的殉道。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1~3】肉体的天性,总是只求自己的喜悦――合于自己的看法,顺乎自己的习惯,贪求自己的利益等。基督的性质,却是『不求自己的喜悦』――放弃自己的看法,反乎自己的兴味,不顾自己的利益等。活在只求自己喜悦的原则中,自然就彼此论断,互相绊跌;活在不求自己喜悦的原则中,自然就『彼此建立』,『彼此同心』,『彼此接纳』(十四19;十五5,7)。所以教会的光景是否正常,乃在大家是否肯活在基督的原则中。――《读经指引》 【罗十五1~5】从忍耐生盼望的生活:「叫我们因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4节)。基督徒的生活是克己利他的生活,人的软弱我们要担当,我们务要叫邻舍 喜悦,叫邻舍得建立;因基督徒的生活不是求自己的利益,乃是求别人的利益,因此任凭人怎样待我们,我们仍然好待他们,『患难生忍耐』(罗五4)。我们有了忍耐,在神前我们也就有了盼望,因为『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我们顾到别人、不顾到自己,是亏损吗?不,乃正是我们的利益,正是效法了基督的榜样;我们一天不活出这种生活来,一天就是我们的损失;我们早一天活出这种生活来,我们就早一天得着。―― 谢模善 【罗十五1~7】世界所通用的只是不义的弱肉强食理论。然而,在圣徒共同体内,坚固之人应担当软弱之人的重担(加6:2)。因为我们在基督里成为一体,神赋予我们的神圣义务是努力真正合一(约17:11)。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2】「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 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NEB作:“要考虑那些事对他有益,可以建立所共有的生命”。参十四19,及腓立比书二3∼4。——《丁道尔圣经注释》 “邻舍”指相近的人。我们不可只为自己而活,凡事应求众人的益处(林前十33)。──《启导本圣经注释》 叫邻舍喜悦: 上文所述不可求自己益处的消极命令转换成要叫邻舍喜悦的积极命令。本节前后文的逻辑表明,没有比讨神喜悦更加优先的原则,然而,叫邻舍喜悦却有尺度和底线,就是“益处”与“德行”。“益处”强调了与神之间的伦理关系,“德行”则偏重于与人的伦理关系。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3】「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如经上所记:“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
“辱骂你人的辱骂,都落在我身上。”引自诗篇六十九9下。约翰福音二17曾引用9节上半,指耶稣洁净圣殿的事。前文曾指出,教会早期便将诗篇六十九篇解作基督的受苦,以及报应会追上逼迫祂的人。这里所引的话(正如此篇诗大部份的话)是向神说的,由此可见,耶稣对神的忠心令祂遭受辱骂与侮蔑;而如果祂选择一条容易的路,就可以避免这一切。——《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十五4】「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叫我们因圣经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着盼望。」 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哥林多前书十6、11陈明同样的原则,可参照。圣经(当然,这里是指旧约)对神的信实有充份的证明;因着基督应验了经上的话,在这亮光中读圣经,更能有所体会;因此这里鼓励读圣经的人,将盼望放在主身上,并耐心等候祂。——《丁道尔圣经注释》 “圣经”指旧约圣经。我们因圣经的教训得以学效基督忍耐与受苦的榜样,坚守对基督的盼望。他指出这是圣经写作的目的。──《启导本圣经注释》 圣经写作的目的既是为了作为个体的“我”,也是为了作为共同体的“我们”。作为“我”和“我们”这些共享盼望的弟兄们,应当聚集在教会,不断研究圣经,并且具体实践在生活中,成为世界的光。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4~5】神赐忍耐、盼望,但这忍耐、盼望也必因事才在我们身上生出来。一个人越为人、越舍己,好似苦,其实乐,因为在神前有了盼望;一个人越利己损人,好似当时快乐,其实很苦,因为何时想起来,就何时难过、没有盼望。―― 谢模善 【罗十五5~7】本文的核心是强调教会共同体的合一,可分为以下内容:①方法:“效法耶稣”;②结果:“彼此同心”;③目的:“荣耀神”。在此应当留意到:圣徒的个性具有离心力,主耶稣可以包容这不同,但会按照公义与慈爱的标准。这不同的个性,在将荣耀归给神的向心力的统领之下,会形成美好的和谐。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6】「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一心一口荣耀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如果他们能和谐相处,借着他们合一的敬拜与见证,神便能得着荣耀。在罗马帝国的中心若能有这种合一的见证,对福音传扬的裨益将无与伦比。——《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十五7】「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神。」 你们要彼此接纳。接纳其它基督徒要在心中,也在家中。若领受保罗的劝勉,而效法基督的榜样,这样的接纳将是毫无保留的;因着祂子民彼此以爱心与慈怜相待,神就将得着荣耀。保罗心目中特别关心的,可能是犹太信徒能与外邦信徒毫无保留的彼此相交;当然,他的关心不会只局限在这个范围。 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这里的“你们”(hymas),有另一种读法作“我们”,许多经文都有此例;参NEB。“既然基督对他们两方都不轻视,他们就应该保持合一,不彼此轻视”(加尔文对本节的注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换一句话说,基督徒的接纳,乃是根据于基督的接纳。再换一句话说,基督所接纳的,我们不能不接纳。如果有一个人是基督所接纳的,而我们不接纳他,我们马上就是一个宗派,不是一个教会。 关于教会生活的这段话,开始于「神已经收纳他了」(十四3),结束于「基督接纳」了我们(十五7)。这里我们看见我们与别人一切交通的基础──他们属于主,我也属于主。那就够了。我与别人交通,不是因为他们属于英国国教,我也属于英国国教;也不是因为他们有过特别的经历,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也不是因为他们持守某些见解,我也持守同样的见解;也不是因为他们属于某一差会,我也属于同样的差会;乃是因为他们属于主,我也属于主。―― 倪柝声 基督徒可以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但更应该在爱心中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这样才是效法基督。──《启导本圣经注释》 彼此接纳: “接纳”希腊语指“担代别人的软弱且替软弱的弟兄着想”。本节指出,如同基督爱我们这些罪人,代替我们担当罪的重担,且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神人之间的和睦。圣徒也当逾越社会的制约,与悲者同悲,担代弟兄的软弱,以此将荣耀归给神。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8】「我说,基督是为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 基督……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亦即,“犹太人的执事”(NEB)。耶稣亲自作证说,祂在世上的工作“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太十五24)。译为“执事”的名词是diakonos;参耶稣的话:“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diakonethenai),“是要服事人(diakonesai)(可十45),及“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事人的”(diakonon,路廿一27)。 要证实神的信实。(按英文)NEB作:“要实现祂对列祖的应许”──即在基督身上实现的应许。——《丁道尔圣经注释》 “受割礼人”指犹太人。“执事”是服侍人的人。主基督曾向犹太人传道,祂的福音当初也是给犹太人的(太十五24)。“列祖”指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神曾与他们的先祖立约。基督来是为了实现这些立约的应许,也如9∼12节引用的经文所说,让外邦人因神的怜悯归荣耀给祂。──《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8基督为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何意?】 答:保罗说,「基督是为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本来基督降生满了八天,也受了割礼(路二21)(注一),按肉体说,祂是神应许从受割礼的犹太人列祖出来的(参罗二28,九4,5),因为祂来到世上,是先要寻找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十五24),是要作以色列民的仆役,主曾说过:「人子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廿28),所以基督是犹太人的执事(),这执事原文字()就是服役,服事的意思,祂不独给受割礼的人证实神所应许列祖的话,并且是神在旧约中应许未受割礼的人的话,也同样的证实,叫外邦各国的人因祂的怜悯得蒙拯救,敬奉主荣耀神(罗十五8-12;诗十八49,一一七1;申卅二43;赛十一10——耶西的根,注二),这样看来,保罗是在提醒罗马的教会,神怜悯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是一样的,乃是主叫受割礼的犹太人与未受割礼的外人,要彼此和睦,合为一体,才能保住全体,不致软弱而分散(罗十五1-7,14-16)。 注一: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六五题 注二:参拙著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五一及一四六题 ——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罗十五8~13】保罗强调教会的普世性——不分犹太人与外邦人,间接地暗示出普世教会(指肉眼所不能见的教会共同体,而不是指外在的个体教会)。保罗以递进的方式排列引用的四段经文,顺序如下:第一,描绘大卫因得到列邦而喜乐;第二,记述外邦人也可以与以色列一同称颂神;第三、第四,阐明外邦人亦可单独颂赞神。本文教训我们,在教会,种族、贫富,教育程度等任何标准都不能分裂圣徒。保罗时代的问题较简单,只存在外邦人与犹太人的问题,然而,现代教会却极其复杂,稍有不合就立刻分道扬镳,有必要潜心默想本文所蕴含的属灵教会。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9】「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神。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 」 叫外邦人因祂的怜悯荣耀神。基督向“受割礼人”的直接事奉,由作“柱石”的使徒(加二9)承继;而祂赐给外邦人的祝福,则主要由保罗执行。 “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引自诗篇十八49(撒下廿二50),大卫在将非以色列人纳入他的王国之后,算他们也属于以色列之神的产业。基督徒对这观念的应用,参雅各在耶路撒冷大会中(徒十五16∼17),引用阿摩斯书九11∼12(七十士译本)。——《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十五9∼13】这几节清楚表达出了本书的主题和写这封信的目的,也就是要把福音继续向外邦人传扬(参17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10】「又说:“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 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引自摩西之歌(申三十二43)。(参前面曾同样引用这首歌:十19,十一11,十二19。)——《丁道尔圣经注释》 引用申32:43,表明旧约对外邦人将要得救的预言得以成就。外邦人原是在圣约之外,并非神怜悯与恩典的对象,然而却因着耶稣基督得以与神和睦,且得享救恩的祝福。本节直接勾勒出神不更改圣约而持守到底的信实与神对人类的无限怜爱与慈悲。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11】「又说:“外邦啊,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
引自诗篇一一七1,那里呼召全世界来称颂以色列的神,因为祂有慈爱和诚实。——《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十五12】「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引自以赛亚书十一10,“耶西的本”所发的“一条”(赛十一1),即他们所期待出于大卫家的弥赛亚,“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祂”。约拿单的亚兰文旧约将最后一句译为:“列王都必顺服祂”(参创四九10末)。耶稣为大卫后裔,参一3的注释。保罗在律法、先知与诗篇中,都找到向外邦人工作的见证。——《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西的根”,弥赛亚在肉身来说是大卫的后裔,而大卫的父亲是耶西,所以弥赛亚又称为“耶西的根”。 【罗十五13】「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人有盼望的神”,这称呼可能是因上一句所引以赛亚书十一10的末尾,提到“盼望”一词。参十四17,和平与喜乐是神国度中的福份。因为“使人有盼望的神”将自己作为祂儿女的盼望,所以他们现在便可以享受这些祝福。 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这里再次提到,是圣灵使得信徒能在今生经历来生将有的福份。他们的盼望最壮丽的目标,就是神的荣耀(五2)。——《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人有盼望的神……大有盼望: 考虑到当时的圣徒只因是基督徒就要面对死亡的危机,就更能切实地认识到盼望的含义。事实上,盼望与仰望未见之事的信心是同一性质(加五5;彼前1:21)。盼望的确是指向未来,而且,只有指向未来,才能肯定现在。保罗祈愿在这个过程中,对未来的盼望能够给现在的圣徒带去大能。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14】「弟兄们,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 能彼此劝戒。他们显然已经这么做了。不像希伯来书的收信人,要别人讲:“你们……本该作师傅”了,实际上他们却还需要再一次领受福音初阶的教导(来五12)。——《丁道尔圣经注释》 本节至章末是本书的结尾,讲的是与保罗有关的事。他讲述自己写此信的原因、去罗马的行程,并在22∼23节列出了行程表。30∼33节提醒读者,此行凶险,需要他们的代祷。──《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14~21】书信的结尾,保罗以淡淡的心境阐述自己作为外邦人使徒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以下三个事实:①保罗以极其谦卑而慎重的态度对待尚未见过的罗马圣徒(14,15节);②作为使徒,保罗所夸口的并不是自己的功绩或经历,而是他作为主的仆人成为福音事工的器皿(16,17节);③可以看到保罗不安于现状、也不自我夸耀,而是不断开拓新领域的进取精神(19-21节)。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14~27】罗马书的结论——问安部分。整个罗马书客观、冷静而犀利地说明了教义,就可以明白保罗问候语颇长的原因。尤其使徒保罗真挚地嘱托整个罗马教会为自己代祷,如同自己不断为罗马教会祈求一样,浓烈地散发出真正的工人所怀有的温情暖意。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15】「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稍微放胆”(英文作“十分大胆”),是因为罗马教会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他向他们说话,不像他写(或说)给哥林多教会时,感到那么自由。 神所给我的恩典(参一5,十二3)。——《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不是罗马教会的创立人,也未到过罗马,而今却写信教导罗马的信徒;所以他说自己这样写是“稍微放胆”,而这也是因着神所给他的恩典,作了外邦人(罗马人也是外邦人)的使徒(加一16)。──《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16】「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可蒙悦纳。这几句话充满敬拜的意味。保罗是一名服侍者(leitourgos);他宣扬福音是一种“祭司的事奉”(hierourgeo);他的外邦信徒是他献给神的祭物。 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当时显然有人认为,保罗的外邦信徒是“不洁净”的,因为他们没有受割礼。对这类苛责,保罗答复说,他的信徒是“洁净”的,因为圣灵已经来住在他们里面,使他们成为圣洁了(参19节,“圣灵的能力”)。他在另一封信中说:“真受割礼的,乃是我们这以神的灵敬拜,在基督耶稣里夸口,不靠着肉体的”(腓三3)。犹太派的人以肉体夸口(即,以身为犹太人所承袭的特权夸口),却不如外邦人圣洁,因他们学会只在基督里夸口(参罗八8)。同样,彼得也在耶路撒冷大会中提醒同为犹太信徒的人说,外邦人听见福音之时,神如何赐给他们“圣灵……正如给我们一样;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徒十五8∼9)。——《丁道尔圣经注释》 「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圣灵是我们成圣的能力。圣灵使我们能答应里面圣洁生命的要求,顺从外面圣洁真理的光照。 新约祭司的职分,较比旧约更为广阔,甚至连传福音也包括在内。保罗不但说他是神特派作福音的使徒(罗一1),也说他是『福音的祭司』。这福音的祭司,一面代表神,把神丰满的儿子,当作福音送给人;一面又把藉福音所生的蒙恩者,当作圣洁的祭物献给神。哦,这职分何等荣耀!――《读经指引》 “祭司”的职任是献祭,祭物以牛羊为主。保罗称自己为“福音的祭司”,而所献的是信主的外邦人。这也就是说,他以向外邦人传福音为职志。他在《腓立比书》二17也用献祭来比喻传道工作,不过讲得更为热切,因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浇奠”在其上,愿意以身殉职。 在犹太人看来把外邦人献给神是不洁净的,但有了圣灵洁净的工作,就可以“成为圣洁”。──《启导本圣经注释》 福音的祭司……所献上的: 以旧约以色列的祭司职分比喻保罗为基督的福音所领受的使徒职分。利未支派的祭司代替以色列百姓献祭给神,保罗借着传播福音的真理而叫他们与神和睦。本文借着旧约祭司的比喻指出:①保罗为外邦人而领受使徒的职分;②使徒职分的神性起源。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17】保罗在本节至21节讲基督和圣灵怎样用他的侍奉,借着他的语言与作为,在外邦人中传道的成就。他所夸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基督与圣灵在他身上所完成的工作。──《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18】「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 使外邦人顺服。使他们顺服基督(参一5),以应验旧约的预言,列国都将归顺大卫之子(参创四十九10)。——《丁道尔圣经注释》 「除了基督藉我作的事,我甚么都不敢题。」保罗虽然智能充足、学问渊博,尚且除了基督藉他作的事,不敢有任何夸口;何况我们各方面比保罗都差得很远,更不可以自己的聪明、智慧来夸口;若要夸口,只可指着主耶稣夸口(参林前一31)。――《读经指引》 “使外邦人信服”是他罗马之行的期望,也是他写这封信的目的(参一5)。──《启导本圣经注释》 言语作为: 概括表现了使徒保罗为传播福音而作出的所有努力。言语: 指他的教导与讲道;作为: 指他为福音的行迹与所遭遇的苦难。我们可以借着保罗的生命,看到圣徒必备的基本条件,那就是言行一致。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19】「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 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NEB作;“我已经完成了传基督福音的工作。”他所做的,是在犹大与以利哩古之间,每一个省份(并非每一个人)都传了福音,因此,在那一带的外邦世界中,他已经尽上使徒的职责了。——《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利哩古”是欧洲马其顿以北的一个省分,位于今天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境内。《使徒行传》没有提过保罗曾到这里,也许保罗只到过边界。以利哩古在北,耶路撒冷在南,这是保罗传道所到过北、南两端两个最远的地方。──《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19以利哩古是什么地方?保罗何时传道到过那里?】 答:以利哩古——意喜悦,系古时罗马帝国之一省,位于亚底亚(Adriatic)海之东北岸。古时的以利哩古地区广大,如今日的奥地利,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巴尔干半岛等区域,皆在此范围之内,以利哩古人当时属半开化之民族,善骑好战,喜饮生血,吃生肉,可知其性极野蛮,使徒保罗说他自己曾从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两第相距一千四百哩,但在使徒行传中,并无记述他在此地的行程,只有提到他在一次旅行布道时,到过与以利哩古相近的帖撒罗尼迦与庇哩亚两地方(徒十七10)。只有圣经地图六图把以利哩古划在这次行程路线边境之内(罗十五20,林后十15,16)。在提摩太后书四章10节那里提到提多往挞马太Dalmatiia(意欺骗的)去工作,该地属于以利哩古省内,近海之一部分地区,可见保罗曾在那里传过道了,或许成立教会,不过在使徒行传中,路加没有详明记载而已。——李道生《新约问题总解》 【罗十五19以利哩古在何处,保罗何时曾到过这地区传福音?】 “以利哩古”(LLvnicuM)是当时罗马帝国的一省(参看圣经地图6及本书前的罗马帝国地图)。古时的以利哩古占地甚广,包括今日的奥地利、匈牙利、阿尔巴利亚、罗马尼亚、巴尔干半岛等地区。以利哩古人当时为半开化民族,好战善骑,喜饮生血,及吃生肉。居山上者,时常侵扰马其顿人,居海岸者,多为海盗。罗马帝国征服以利哩古后,设置省份,并直属帝国。 保罗说由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一语,可能指第三次布道的旅程,两地相距约一千五百英哩。使徒行传并未提及保罗在以利哩古传道的情形,圣经地图6把保罗第二次传道的旅行路线画到以利哩古,可能是在使徒行传十七章及二十章的复杂行程中曾到达这地区的边境,亦未可料。 在十七章说到了帖撒罗尼迪与庇哩亚,该两地与以利哩古相近。二十章说保罗到了马其顿,走遍许多地方,亦可能包括以利哩古边区在内。 考古家研究今日的阿尔巴尼亚语与古时以利哩古人近似。但今日的阿尔巴尼亚为欧洲唯一回教国。 提摩太后书提及提多到达马太去工作,该地即以利哩古地区近海边的一部分。足见保罗曾在以利哩古传过道,而且成立了教会,但路加忽略而未记录在使徒行传中。―― 苏佐扬《新约圣经难题》 【罗十五20】保罗“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要使神国事工不滞留在一个地区,让福音可以广传,直到地极。──《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20~21】保罗强烈的开拓意志并不是为了独占功劳,而是为了宣教的有效性。既然尚有许多待开拓的地区,工人就不必聚集在一起,因为从整个基督教事工(Team ministry)角度来看,这是非效率性的。本文体现了保罗甘愿冒苦走在前方的殉道者态度。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22~33】保罗在去耶路撒冷的途中,说明了自己的宣教计划。保罗竭力强调自己访问罗马的计划一直被拦阻,阐明去西班牙(罗马的西端,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地极)的最后一次宣教旅行,必会途经罗马,以此表现出了使徒与圣徒之间亲密相爱的关系。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23】保罗见证说,他在马其顿、亚该亚一带,已把福音传遍,甚至『再没有可传的地方』,所以他就要去更远的罗马,直到士班雅(即今西班牙),为主作工。这里说出两个原则:(1)事奉主者,必须在一处尽了神在当时当地所给他的托付,才可另调他处。(2)事奉主的人,若在一处已经尽了他的职事,就应该接受更广阔的负担和引导,把基督供应到更远之处;不可死守一方,紧抓所已有的成就。――《读经指引》 【罗十五23∼24】“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不是说所有的人都信了主,而是地中海东岸一带都已有人在那里传福音。根据十五20的原则,保罗需要开辟新土。 “士班雅”就是今天的西班牙,这是当时地中海世界的人所知道在西方最远的地方。士班雅以西是大西洋,大海茫茫无际,不见陆地。 保罗写《罗马书》时,正要完成第三次布道旅程;当时他在希腊的哥林多,要回耶路撒冷去。他盼望回去之后,可以开始第四次的布道旅程,目的地就是士班雅。此行必须借道罗马,于是他希望得到罗马信徒的支持,来完成任务(28节)。──《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24】心里稍微满足: 这句充满期待的话,表明保罗是何等享受与圣徒的纯洁相见。要与一同遥望天国的圣徒交通可以寻找喜乐,而不是寻求虚妄的快乐。蒙……送行: 并非指一般的送行,而指协助,即为他提供宣教所需的各样援助(林前16:6;林后1:16)。虽然保罗与罗马圣徒素昧平生,但无论是求助的保罗还是接受求助的罗马教会,都信赖对方作为亏欠于主的人,一片真心地想要事奉主,才能如此肝胆相照地托付与应承。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25】「但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给圣徒。」 供给圣徒。耶路撒冷教会的成员格外是“圣徒”(参31节,林前十六1;林后八4;九1、12)但是保罗的信徒以及其它外邦基督徒现在与他们“同国”(弗二19),因此他也常称他们为“圣徒”,神圣洁的子民(见一7注释),这个说法十分正确。“供给”一词所译的字,是动词diakoneo“服事”的现在分词(参十二7;十五8;十六1)。——《丁道尔圣经注释》 供给圣徒: 马其顿和亚该亚地区的外邦圣徒为了救济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有所捐助,保罗指将这笔钱送到耶路撒冷教会的事(林后8,9章)。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25∼26】保罗去耶路撒冷,身边带着一笔款项,是从外邦教会中征集,赠予耶路撒冷贫穷信徒的。捐赠者为马其顿和亚该亚的教会。马其顿教会的热心捐输为人称道(参《林后》8∼9章)。──《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26】「因为马其顿和亚该亚人乐意凑出捐项给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 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耶路撒冷信徒显然自称为“穷人”(参加二10,这里是用同一个字,ptochoi);这个称呼的希伯来文是∼ebyonim,后期的犹太基督徒仍然沿用,人称他们为以比安奈特人(Ebionites)。贺尔假定,事实上保罗的捐款是为耶路撒冷整个教会,但是他不好意思说明,使用这种说法为托辞。这个假设并无必要。保罗屡次提到“为圣徒的捐款”等类的话,表明他对这个理由毫不引以为耻。——《丁道尔圣经注释》 【罗十五27】「这固然是他们乐意的,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因外邦人既然在他们属灵的好处上有分,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 其实也算是所欠的债。捐款是外邦教会主动要采取的行动(保罗只是在他们的热情冷却时,再度提醒他们而已);然而这也是承认他们的债──是道德上的债,不是法律上的债。 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有一种看法认为,这不仅是爱心的行动,更是一种贡奉,是母会理当从外邦基督徒得着234,这可能足以代表耶路撒冷教会的态度,却不是保罗的态度。他坚持这是一种出于恩典的行动,并不是捐款的教会正式的义务(参林后八6∼9)。或许,他也存着盼望,希望这个神在外邦中施恩的物质象征,能激起他在十一14所提到有益的“愤恨”235。这里的动词“供给”是leithourgeo(参16节的名词leitourgos,及其说明;并参林后九12,那里称捐款为一种leitourgia,“服事”)。——《丁道尔圣经注释》 「既然在他们属灵的好处上有分,就当把养身之物供给他们。」属灵的恩典虽非买卖的,但蒙恩的人,愿意在财物上,为着主的缘故,交通给帮助他们的人,也是应当的,且是蒙神喜悦的。――《读经指引》 属灵的好处: 基督的福音从犹大传到外邦世界。事实上,耶稣基督原是犹太人。福音的第一对象也是犹太人,但只因他们排斥了福音,外邦人才得以在救恩的祝福上有份。养身之物: 富饶的外邦圣徒,以物质事奉贫穷的犹太圣徒。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28】「等我办完了这事,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我就要路过你们那里,往西班牙去。」 把这善果向他们交付明白。直译为“向他们印证了这个果子”。保罗用了正式的商业用语;参NEB:“在我本人的印证下交付了这笔款项。”然而,这里所提的可能不是保罗自己的印证,而是圣灵的印证;这是他在外邦人当中工作的总成绩。——《丁道尔圣经注释》 “善果”指捐给耶路撒冷圣徒的善款。“士班雅”见十五23∼24注。──《启导本圣经注释》 士班雅: 当时士班雅是罗马领土的西端。保罗充满热情,想要在自己这一代,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主耶稣要到地极宣告福音的命令,极欲去土班雅。我们无从知晓保罗究竟是在罗马殉道,还是在罗马获释之后去了土班雅。A.D.1世纪末的教父克莱门特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他给全世界教导了公义,当他走到西方的顶端时,在统治者面前作了见证,之后便离世”。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29】「我也晓得去的时候,必带着基督丰盛的恩典而去。」 基督丰盛的恩典。这个恩典(英文为“祝福”,eulogia,在林后九5用来形容外邦人的捐款)将由保罗向罗马基督徒分享,并由他们再传给其它人(参一11∼15)。——《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罗不仅借着这封书信,对在罗马的圣徒,论到基督丰满的福音,并且他也要亲自『带着基督福音的丰满祝福』(另译),去到他们中间。这说出这位神的仆人,他所说的,就是他所是的;他口中所传扬的,就是他身上所流露的。我们岂不也该如此?――《读经指引》 【罗十五30】「弟兄们,我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又借着圣灵的爱,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为我祈求神,」 借着圣灵的爱。亦即,由圣灵所得,藉圣灵维系的爱(参五5)。 劝你们与我一同竭力。NEB作:在这争战中与我联盟”。也许他所求于他们的,不仅是同心为他在耶路撒冷将遇到的微妙情况代祷,且是参与他更广的事奉。——《丁道尔圣经注释》 借着……借着……劝: 强烈暗示保罗已完全放下了自己的权威和主见,惟有主是其标准、方法与目标。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30∼32】保罗当时正在往耶路撒冷途中,知道自己会在犹太地遭遇患难。沿途的教会都勉强挽留他,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只是他视死如归,不肯听从(徒二十22∼24;二十一1∼14等)。结果,他在耶京被捕,辗转解赴罗马,间接完成了往罗马的心愿;不过,是身上带着锁链去的(徒二十八11∼16)!──《启导本圣经注释》 【罗十五32】身上带着基督丰盛恩典的人,无论到那里去,都叫别人与自己『同得安息(安慰、舒畅)』。主耶稣本身,就是自己有安息,又呼召别人来得安息(参太十一25~30)。因此凡与圣徒交往,自己没有安息,也不能叫别人得享安息,甚至更为加人重担的,都是证明他身上缺少基督丰满的实际。――《读经指引》 同得安息: 在与圣徒的交通中,为前面的事工彼此安慰、共同休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息。我们当善加使用余暇,使其成为再创造(recreation),而不是沦为放纵的机会。尤其是对能够拥有许多余暇的现代人而言,这是更加切实的教训。 ──《圣经精读本注解》 【罗十五33】「愿赐平安的神常和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愿赐平安的神常和你们众人同在。阿门。“赐平安的神”之称呼,在十六20又重新出现(参腓四9;帖前五23;及来十三20;林后十三11:“仁爱和平的神”)。——《丁道尔圣经注释》 「愿平安的神常和你们众人同在」(直译)。神不但是赐平安的,并且祂自己就是我们永远的平安。这位平安之神住在我们里面,和我们同住,乃是我们莫大的福份。――《读经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