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導論拾穗 【何謂以弗所書?作者是誰?(弗一1)】 答①以弗所書乃保羅達與以弗所教會信徒的書信,是保羅書信的第五卷(羅,林前,林後,加,弗)。其內容要義,系論述蒙救贖的恩典,得天上的基業,猶太人與外邦人的合一,親屬的本分,主僕的本分,以及基督徒的爭戰等。本書要旨乃在啟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為教會之元首,教會在基督的合而為一。全書包含了極為崇高之教會真理,其主要信息,是在著重新建立一個聖潔而屬靈的榮耀教會,教會當如何以新人聖潔愛心的生活行為來榮耀神。 ②以弗所Ephesus(意可欽的,,滿足旨意),系位於亞西亞省之西,主前一九O年後為羅馬所轄該省的省會。此地是地中海附近之古城,與希臘的雅典隔海相望。在保羅實地,以弗所被稱為亞西亞之光,其地勢三面環山,西面向海,行程一優良港口,為當時的偉大商業中心。以弗所城內建有亞底米女神廟與大戲院兩大名勝,據說此廟建築費時二百餘年,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但在羅馬康司坦丁登位時(A.D.288-337年)已完全被毀壞了。 ③保羅首次到以弗所,是他第二次旅行佈道返程的時候,約於主後五十四年春(徒十八18-21,參一三九題),有亞居拉夫婦隨行同工。保羅一到以弗所,即進入會堂與人辯論,傳講耶穌基督,眾人請他多住些日子,但因要往耶路撒冷,就未能許可辭別而去。至他第三次旅行佈道時,再到以弗所放膽講道,曾在推喇奴學房天天辯論,甚至使邪術的人焚燒邪書,悔改歸主,神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但以後因遭製造亞底米神銀龕者,銀匠底米丟的鼓噪鬧事,於是保羅離開以弗所往馬其頓去了。在歸途中他再到以弗所以南附近的米利都,打發人往以弗所去,召集教會的長老們來,教導勸勉,請辭懇切,極為關愛,感人肺腑,同聲哭禱,作最後的告別。他在以弗所盡心作工(徒十九至廿章),住了三年之久(徒十八10,廿31)。 ④本書是保羅在羅馬被囚首次坐監時,所寫的第一封書信,時在主後六十年至六十三年間(弗一1,三1;徒廿八16,30,31,其生平參一四五題5項),是由推基古送去的(弗六21,22)。在此時期中並寫了腓力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腓一3;西四3;門1),這四封書信被稱為獄中書信。他寫本書的原因,是從各處教會派來慰問的代表口中,得知一些不良的消息而起(腓四18;西四12;弗六21),因之,他對外界各處教會表示非常關切,而在這幾封書信中,特別闡明有關基督教會的真理,以及信徒應守的生活,和在基督裡所處優越的地位,並作多方的教導與勸勉。 ⑤以弗所書是保羅書信中,沒有專指給何人為物件的一封信,因在最可靠的古抄本中,沒有「在以弗所」這幾個字(弗一1上);且在保羅其後書信中,寫給所熟習的教會,通常都有題名的問安語,惟本書獨付闕如。所以有人以為這是一封公函,寄給亞西亞的眾教會(參徒廿18,31,37,38),而以以弗所為忠心,托推基古將這封信送往亞西亞各教會傳誦後,存與以弗所教會。在歌羅西書四16節中,曾提到「從老底嘉來的書信」,有人推測就是本書信,而未指定給那個教會的,因此是指給在任何地方,那些「凡在基督耶穌裡有忠心的人。」(弗一1下)總之,這一封信的真理信息,非為一個教會而寫,乃是解明整個宇宙性的教會真理的奧秘,為適應全體教會所需要的。其書中文筆之優美,靈意之崇高,被評為其他書信之冠。 ⑥以弗所書與歌羅西書,腓立比書,腓利門書是愛同一時期內寫的,也是打發同一使者所帶去的(弗六21,22;西四7-9;門10-12)。本書與歌羅西書初看起來有些相彷,但細讀之下,二書雖都論到基督的地位與信徒的本分,不過本書著重教會為基督的身體,而歌羅西書著重基督為此教會的頭。這裡顯著的真理,在本書所以一五五節中,有七十八節是歌羅西書相似的,故這兩書被稱為姊妹書信。 本書與約書亞記在靈意方面,有其極相似之處。基督徒之「天上」地位,如同以色列人在「迦南」的經歷。信徒與得天上的基業,必須經過屬靈的戰爭;以色列人要得迦南地為業,也要經過屬肉體的戰爭。在兩處都有爭戰,且常有失敗,但終於勝利,獲得安息之所(書廿一43-45;弗一3,11,六10-16)。 本書與哥林多前書,提摩太前後書,都是分別論到教會的切身問題。本書是論教會真理,林前書是論教會行為,而提摩太前後書,是論教會的組織,可知這幾封書信所論皆有其不同的重點在。——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以弗所書全書要義】本書的主要信息,我定名為「長成基督」。第一章是預備基督:祂在創立世界以前已經預備好的,神預定我們借著基督得著兒子的名份,借著愛子的血,得蒙救贖,得蒙赦免,在祂裡面得著基業,這一切豐盛的恩典都是創世以前預備妥當的,叫我們在祂愛子裡面得著這一切的豐盛;可見神對我們每個人都有預定的計畫,如果我們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那就沒有成就祂的計畫。 第二章是信靠基督: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且是在基督裡作成的。所以要得救,與神和好,成為主的殿,必須信靠基督。 第三章是得著基督:基督的奧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借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這是神在萬世以前,在我們主耶穌基督裡所定的旨意。祂又使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裡面,將祂自己的一切充滿。我們所以得著基督就得著神的一切。 第四章是長成基督: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使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所以信徒當要以長成基督為追求的目標。 第五章是充滿基督:我們是得著神之慈愛的兒女,又是光明的子女,所以要謹慎行事像智慧人,要明白主的旨意,不作糊塗人,要被聖靈充滿,不作放蕩人。主就是靈,聖靈就是基督的靈,我們充滿聖靈,就是充滿基督;充滿基督,行事為人就能像基督了! 第六章是變成基督:我們服事人要像基督,為真理戰爭要像基督,所以保羅說,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又說,我活著就是基督,這就是變成基督。─
計志文《長成基督》 【以弗所書總論】新約聖經用了兩卷書信來描述教會,就是以弗所書和哥林多前書;在這兩卷書中,啟示了神在這世代中的心意,就是建立基督的身體。所以教會的建立,在神的永遠計畫中是大事,不是小事。在以弗所書中啟示了「在基督裡的身體」,或是說「在榮耀中的教會」。在哥林多前書中啟示了「在地上的教會」,或是說「教會的生活」。不管是在以弗所書中,或是在哥林多前書中,顯而易見的是,神指明了教會在神榮耀計畫中的地位,和教會在地上作基督的見證的道路。教會實在是神在這時代的工作中心點,是神的榮耀計畫中的重點;可以這樣說,神在這時代一心一意建造教會,建立基督的身體,除了這一個工作以外,神不作其他的工(參賽五4)。當年神一切的工作都在猶大,如今,神一切的工作都在神的教會。 以弗所書不只是流露生命的豐富,不只是把人的心思帶上屬靈的高峰,還叫人看到神對教會建造的心意,其實生命的豐富和屬靈的高峰,都是進入教會建造的結果。因此,若在以弗所書中看不見教會的建造,看不見建立基督的身體,那真是把以弗所書糟蹋了。撒但最喜歡基督徒只看見救恩,卻看不見教會,基督徒不跟上神的心意,撒但非拍手稱快不可。在過去的年代,沒有多少神的兒女體貼神的心意,去注意建立基督的身體。人可以在這事上疏忽,甚或是拒絕,但神卻不忘記祂所要作的。在教會的歷史裡,神不住的興起人來體貼祂的心意,雖然給興起的人不太多,但神卻從他們身上得了滿足。 我們得承認,在過去有一些看見神心意的弟兄們,他們甘心的追求體貼主,但他們的熱心卻是過了主所定下的界限,造成了神兒女們中間的難處,以至有一些基督徒一聽見「教會真理」就頂撞,或者是害怕去接觸「教會問題」,這是上了撒但的當。那些弟兄們所作錯了的,是他們強調了主所沒有說的。我們求主給我們會分辨:甚麼是主所要的,甚麼是人強調過了界限的。我們不該因一些弟兄作錯了,就連主的心意也不要。──
王國顯《建立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讀經劄記》 【本書是給我們看見永世的一扇窗戶】這卷書好似一扇開向天上的窗戶,使我們借著它能看見一點神在永世裡的心意,也就是祂在過去的永世裡如何定規,在將來的永世裡如何安排,並在永世的現在裡祂的旨意如何,而最要緊的,是它使我們知道,我在這短暫的、永世的現在裡的意義。――
沈保羅《天窗――以弗所人書講解》 【本書和歌羅西書的關係】從神學的觀點來看,以弗所人書與歌羅西書相同的地方,按照巴克萊(William Barclay)的分析,至少有五十節經文完全相同;為此,柯爾雷基(Samuel
Taylor Coleridge)稱歌羅西書是以弗所書的盈溢』(ovefflow),以弗所書是歌羅西書的『偉阿版本』(great version)。兩書堪稱姐妹之作。―― 沈保羅《天窗――以弗所人書講解》 【以弗所書是保羅寫給誰的?(弗一章1節)】 以弗所書一章l節如此說: 奉神旨意,作基督那穌的使徒保羅,寫信給“在以弗所,,的聖徒,就是在基督那穌裡有忠心的人。 一、研究聖經原文的學者們都知道,有許多聖經古卷並無“以弗所”這個地名在本書,所有英文新譯本都在本節下加上這種註解。試把上面該節有括弧的地方刪去不念,便可念成本書是寫給“一切聖徒,就是在基督那穌裡有忠心的人”。 我們的聖經(中文或英文)都是根據最權威的聖經古卷來翻譯的。那些古卷均有“以弗所”一名,所以一直認為保羅所寫這書信是寫給以弗所教會的,可是任何仔細研討保羅書信的聖經學者都有下列幾個疑問: ①如果是寫給以弗所教會的,為什麼不像別的書信那樣談論有關以弗教會組織與教會內的情形? ②保羅曾在以弗所三年之久,一定有許多朋友,何以在本書不像別的書信一般,問候教會中的人物。 ③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與腓利門書被解經家稱為“獄中書信”,但其餘三本書信的開頭,保羅是與提摩太同署名寫信的,只有以弗所書沒有提摩太之名,顯然地,這書可能不是寫給以弗所教會,乃是一封普通的“公函”。 二、到底有“以弗所”一名與無“以弗所”一名在各古卷中的問題如何解決呢?解經家們對此問題作了很圓滑的解釋如下: ①“以弗所書”並不是一封寫給以弗所城的基督徒的信,乃是一封各教會共同誦讀的“公函”,或者可以說是以弗所與附近地區各教會的“地區公函”,由保羅派一專人“推基古”作地區巡迴大使,將該公函在各會輪流誦讀。 ②本書一章1節“在以弗所”(EN EFE軛,*EQ三oto)二字原來是空著不寫字的。當這公函送到某地教會時,該地教會的主持人便照抄一份,但在空著不寫字的地方加上本地的地名,表示保羅所寫這封信也是為他們寫的。因此,當這信在以弗所誦讀時,便加上“在以弗所”二字,假如這封信拿到老底嘉去念,便在空白處加上“在老底嘉”二字(EN LAoDIKEIA,三vAaed-eca),表示這是保羅寫給老底嘉教會的一封信。 在歌羅西書四章16節有“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一語,不少解經家認為這封“從老底嘉來的書信”就是“以弗所公函”,但不能稱為“老底嘉書信”,因為是一封公函。 ③至於何以後人定之為“以弗所書”呢?是因為以弗所是亞西亞省的首府,亦為羅馬帝國行政要地。亞西亞的主要城市與保羅傳道有關係的有以弗所、歌羅西、老底嘉、士每拿、撒狄、非拉鐵非
、推雅推喇、別迦摩等。因為以弗所是本省首府,所以這封公函在被收集為新約聖經時,必須有一個名稱,而稱之為“以弗所書”最為適當,同時他們根據保羅對提摩太所說的話,證明推基古是帶著保羅的那一封公函到以弗所去(提後四章12節),可能先到以弗所去,然後再送到附近各教會去誦讀,因此稱之為“以弗所書”。。 這些相信本書不是單寫給以弗所的解經家謂,在最古最有權威的三個希臘古卷抄本,均在“在以弗所”二字處留下一個空白。這三個古卷抄本是A,梵蒂崗抄本,是在紀元後350年所抄的,保存在羅馬城的梵蒂崗教皇圖書館內。B。西乃山抄本,也是在紀元後350年所抄的,從前保存在俄國的聖彼德堡,今已賣給英國,保存在倫敦博物院的圖書館中,到倫敦旅行的讀者,不妨去參觀一下。C.亞力山大抄本,是在紀元後450年所抄的,也保存在倫敦。 三、可是並非每一個解經家都同意上述這種“以弗所書為公函”的論調,許多解經家仍堅持這本“以弗所書”是保羅寫給以弗所,由推基古專使送去的。但是後來各教會獲悉保羅曾寫過一封非常屬靈、道理深奧的書信,大家都覺得有抄錄一份的必要,所以在抄錄時不寫“在以弗所”二宇,該二字空下來,但各教會主持人誦讀時則加以本教會所在地名,這是非常可能的。 下面是古代教父引用本書而相信它是保羅寫給“以弗所書”的資料: ①約翰的高足、示每拿的教父波力甲(POLYCARP)在他的作品中,有兩段引用本書(或大意與以弗所書內容相同)。 ②安提阿的教父伊格那修(IGNATIUS)曾寫信給以弗所教會,談及保羅與以弗所教會的關係。 ③黑馬(HERMAs)可能即保羅在羅馬書十六章14節所問候的那一位,曾著“啟示書”一冊,其中引用以弗所書的“聖靈擔擾” (弗四章30節)等語。 ④保羅的同工巴拿巴在他的著作中,也曾引用保羅寫給以弗所信徒的話。 ⑤羅馬教父革利免(CLEMENT)在他所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曾引用以弗所書以夫婦預表“基督與教會”的比喻(弗五章 22一23節)。 ⑥偽教皇希波利都(HIPPoLvus),曾著“駁斥異教論”,該書曾提及以弗所書在第二世紀對各地教會的影響。希波利都卒于紀元後236年。 ⑦宣講“神格唯一論”的提阿多都(THEoDoTUs)在他的著作中,引用以弗所書第四章的話。 ⑧曾著書六千種的大教父奧利金(ORioEN),也曾引用以弗所書,認為本書是寫給以弗所信徒的。 只有一位瑪西安(MARCioN),是“本都”的基督徒,他堅持歌羅西書四章16節所說的“從老底嘉來的書信”一定是這本無地名的以弗所書,而以弗所書應改為“老底嘉”書。可是北非的特杜連(TERTULLIAN)教父曾為文駁斥瑪西安,說瑪西安自作聰明,表示是一位殷勤的研究聖經者,其實此書並非寫給老底嘉人,乃是寫給以弗所信徒的。 至於本難題最初質問的一點:“為何在書中不提及保羅提名問候以弗所教會的人物”,並不難解答。任何研經者都覺得本書是一本“天書”,多次提到天上的奧秘,少談人間事,所以故意不提名問候地上什麼人,免得損害本書“天上的顏色與質素”。他連提摩太也不記在書中,可能保羅認為提摩太仍未能瞭解本書有關天上的事的全部份。 本書只提到一個人,那就是推基古,他要把這信送到以弗所去,同時要把保羅在羅馬獄中的情形告訴以弗所信徒,並用保羅在獄中仍能過屬天的生活景況,安慰掛念保羅的信徒們。 可是,蘇格蘭大主教“烏雪”(USSHER)一直堅信以弗所書是一封“公函”,是寫給以弗所各附近地區各教會的公函,百餘年來歐美神學界均相信他的主張是對的,正如相信他所編的“聖經年代表”是正確的一樣。 其實,新約聖經在聖靈引道下,給予那些編輯彙集及訂定的先進們一種暗中的指示,是不會有什麼錯誤的。我們仍認為第三個解釋是最合理的,應予推廣,稱本書為“以弗所書”。――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以弗所在何處?與保羅傳道有何關係?】 “以弗所”(EPHESUS),是羅馬帝國小亞細亞省的省會,也是亞西亞甚至亞西亞以東各地區一個最大的城市。地在愛琴海之東,與希臘的雅典隔海遙望,頗似愛琴海大門的兩根門柱。以弗所三面環山,山前有一片大陸,西面向海,造成一個最優良的港口,因此以弗所為當時偉大的商業中心。 以弗所是一座相當古老的城市,紀元前千年,已為來自希臘與馬其頓的民族卡利安(CARIANS)與伊阿尼安人(IONIANS)所先後侵佔。紀元前560年,為呂底亞人所占(LYDIA與徒十六章14節的婦人呂底亞同字同音,呂底亞為閃族人,其祖即創世紀十章22節的路德),開始建築那以後成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亞底米女神廟。對此廟的建築最出力者是呂底亞王古魯素(CROESUS),曾由國庫以127大理石柱奉獻與該廟(一說該127根石柱由王所統治下的127個城市的領袖所奉獻,更有一說謂由當時天下127個王所奉獻),每柱高47尺。紀元前546年波斯軍侵入,跟著不久又由希臘大亞力山大所佔據。紀元前190年人羅馬帝國版圖,設置小亞西亞行省,以以弗所為省會,但行政及宗教總部則設於別迦摩。 保羅到以弗所傳道時,據歷史所載,以弗所城已有居民二十二萬五千,沒有參議會,亞西亞省的省議會亦在此舉行。當時議會的主要任務是要鼓勵居民崇拜羅馬的假神和該撒。省議會的議員,使徒行傳十九章3l節稱為“亞西亞幾位首領”,他們是保羅的朋友。 以弗所因為在羅馬時代商業鼎盛,許多希臘學者也由希臘抵達此處,宣傳希臘文化藝術,使它更為繁榮。被當時的人稱之為“亞西亞”之光。 以弗所位於“加斯托”(CAYSTROS)河口,該河流入港灣後再流入大海。紀元後1308年 ,土耳其人“阿圖曼”(OTTOMAN)大帝國勃興,侵佔亞西亞,將以弗所居民或殺或遷,使以弗所昔目的繁華盡失。跟著加斯托河水經常氾濫,政府不予理會,以致河口淤塞,以弗所港口變成泥濘險地。今日以弗所只是一個小村鎮,新的港口只作漁夫工作之所。大亞底米女神廟的廢墟也已埋沒在地下數尺,徒供旅遊者憑弔。 大亞底米女神(ARTEMIS)是羅馬帝國人們所崇拜十二假神之一(見使徒行傳十九章難題研究,有詳書敘述),據土耳其新聞處所出版的手冊謂,此古廟最初由西古提(SCYTHIAS)族的“亞馬遜”(AMAZONE)人所建,以後曾七次被毀,最後一次毀于“西米利安人”(CIMMERIANS)之手,時為紀元前7世紀。後由呂底亞王古魯素王倡議重建。紀元前356年大的亞力山大王出生之日,正是亞底米女神廟毀於狂人“希羅他底”(HEROSTRATES)之手。及大亞力山大為王時,曾立志出資重建此廟,並以己名刻於廟前,但未成功,為僧侶所婉拒,亞力山大王大怒,拂袖而去。 亞底米廟不只是一座大廟,亦為珍寶之庫和博物院,由各國人士奉獻的珍寶甚多,廟中亦有一幅由名畫家“亞比利”(APELLES)所畫的亞力山大大王怒圖。此廟亦為許多罪犯及壞人藏身之所,因為只要進入廟內,無人有權可以逮捕。同時許多銀匠製造小型亞底米神供遊客及善男信女購買回家作紀念或遙拜之用。使徒行傳十九章24節稱之為“銀龕”,那有名的銀匠底米丟便是靠此生意發財的。 後來保羅曾在以弗所的推喇奴學房天天與人辯道,有兩年之久,感動許多人離假歸真,相信那穌,以致那些行邪術的竟然把五萬元的邪書焚毀,“主的道在以弗所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徒十九章20節),不料以弗所因此起了極大的騷動。保羅在第一次到以弗所傳道時,曾把亞基拉和百居拉留在此處作工(徒十八章18一20節),自己卻返回耶路撤冷。第二次到以弗所時曾遇見十二位受過約翰施洗的門徒,保羅再奉主那穌的名為他們施洗(徒二十章1一7節),可能這十二人就是以弗所教會的基礎,而這十二人可能是經由有口才的亞波羅所帶領的(徒十九章24一25節)。因此以弗所教會被建立起來。以弗所人將以前崇拜亞底米女神的熱忱轉而歸向主那穌,而且成為一個非常屬靈的教會,所以保羅在本書對以弗所人所討論一切屬靈奧秘的真理與靈程的長進,是別的教會所望塵莫及。 傳說約翰在十字架下接受我主所托,照顧馬利亞,像自己母親一樣,若干年後,即來以弗所傳道。馬利亞是死在以弗所的(天主教人士說馬利亞在以弗所升天),約翰由此處被充軍到拔摩海島去,以後被釋再返以弗所,在講道時離開世界。 後來亞底米女神廟日漸衰落,社會風氣漸佳,各處膜拜者亦漸少。使徒約翰曾在以弗所教會工作多年,以後以弗所變為基督徒城市,紀元後260年,亞底米廟被“哥德人”(GOTHS)所毀,至今已成歷史陳跡。 據說以弗所與亞西亞省各地在教會初期竟有五千餘教會單位,可是現在基督教在土耳其已完全被摧毀,只留下在以弗所兩間古老禮拜堂。一間是紀念馬利亞的,另一間是紀念使徒約翰的。任何到土耳其觀光的基督徒,特別是瞭解教會歷史背景的傳道人,到了以弗所原址,無不唏噓歎息,因為今日土耳其竟是回教的世界。 保羅在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時,曾路經以弗所港外的另一港口名米利都,在該處與以弗所的長老們會面,並予以懇切的勉言,以後保羅再沒有機會到以弗所去。 提摩太與以弗所是有屬靈工作關係的,保羅曾把他留在以弗所傳道(提前一章3節),提摩太曾被眾長老按手受聖職(提前四章14節;提後一章6一7節),許多人認為是保羅在以弗所三年時間中行此事。 在啟示錄二章我們看見以弗所教會在教會遭遇大逼迫時,曾丟棄起初的愛心,以致受聖靈的責備(啟二章4節)。 紀元後3l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相信那穌後,基督教成了羅馬的國教。之後,在413年和449年均在以弗所舉行大公會議,決定教會重要的問題。―― 蘇佐揚《新約聖經難題》 【本書信的思想】有的學者還要繼續的說,以弗所書的思想,是超乎保羅其它書信之上。讓我們看,那思想是甚麼。我們已經看到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有密切的關係。歌羅西書的中心思想是耶穌基督的完全充足。在耶穌基督裡隱藏看一切智慧和知識的寶庫(西二3); 神的一切豐盛都在祂裡面居住(西一19);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祂裡面(西二9);只要有祂,人的得救已經足夠(西一14)。整個歌羅西書的思想是依據耶穌基督的完全充足。 以弗所書是那觀念的發展。它歸納在第一章的兩節聖經中,在那裡保羅說到 神‘都是照他自己所預定的美意,叫我們知道他旨意的奧秘,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弗一9∼10)。 以弗所書思想的鎖鑰是在耶穌基督裡,一切都同歸於一。在自然界中,沒有基督,因此充滿了不和,充滿了血腥。人的統治破壞了人獸應有的交往;人與人分裂;階級與階級分裂;國家與國家分裂;主義與主義分裂;外邦人與猶太人分裂。世界的外而是這樣;在人的內心裡也是這樣。在每一個人裡面,有一種緊張的局面;每一個人似有內戰,善與惡的掙扎;他恨他的罪,不過同時他卻也愛它們。依照保羅時代,希臘人和猶太人的思想一樣,這種不和,甚至延展到天上。惡的勢力與善的勢力,魔鬼與神正在進行一場宇宙的大戰。最壞的是神與人間的不和。人應當和神交往,卻和神隔離。 因此,在這沒有基督的世界裡,不可能有別的,只有不和。這種不和不是神的目的,不過只有在基督裡合一以後,才有和好。正如司各脫(E. F. Scott)所雲,‘在基督裡,無數根分裂的線束,又結合在一起,回復起初的狀況。’以弗所書中心的思想是瞭解宇宙的不和,並堅信當一切在基督裡同歸於一的時候,宇宙也就複和統一了。──《每日研經叢書》 【保羅思想的淵源】保羅怎樣得到在耶穌基督裡同歸於一的觀念?最可能他來自兩方面。第一,一定的這是出於他在歌羅西書活躍在紙上的信念,基督是完全充足的。不過很可能還有其它的因素,把保羅的思想,導向這一個方向。他是一個羅馬的公民,並且也引以為榮的。在他的旅程中,有關羅馬帝國的,他看得很多;現在他是在皇都,羅馬。羅馬帝國的升平氣象,pax Romana,是一件非常實在的事。列國紛爭的世界卻獲得統一在一個大帝國之下。那帝國就是羅馬帝國。很可能的,當保羅在監獄裡的時候,以新的目光來看以羅馬為中心的統一;很可能的,在保羅看來,如果有一天一個分裂的自然界,世界,人類,獲得同歸統一,一切必須以基督為中心;羅馬帝國是未來,在基督裡同歸於一的象徵。這決不是一個保羅不能攀登的觀念,保羅一切的思想和經驗都是朝向這個方向。──《每日研經叢書》 【教會的功能】在本書的前面三章裡,保羅所講的是在基督裡合一的觀念。在後面的三章裡,保羅所講的是在神要把這合一實現的計畫中,教會所處的地位。在這裡,保羅首創一個非常重要的說法。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教會是從事基督工作的手,接受差遣奔跑的腳,傳達基督訊息的口。因此,在以弗所書中,有雙重的主題。第一,基督是神的重新和好的工具。第二,教會是基督的重新和好的工具。教會必須把基督帶到世界去;在教會裡必須除去一切中間分裂的牆。藉著教會,把一切不調協的成分,成為合一。司各脫(E. F. Scott)說,‘教會是要達到基督到世上來,使舉世和好的目的;基督徒在一切交往團契中必須灌輸建立教會的觀念。’──《每日研經叢書》 【以弗所書的受書人】最早的說法是這封信寫給老底嘉的教會。在歌羅西書六章十六節,保羅說,‘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老底嘉的教會,叫他們也念;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信。’這句子使我們知道,確定保羅寫了一封信給老底嘉的教會。我們現存保羅的書信中,卻沒有這封書信。馬吉安(Marcion)在大約第二世紀中葉,是一個首先收集保羅書信的人,他就稱以弗所書為‘致老底嘉人書’。因此,在很早的時候,必然有人覺得以弗所書,實際上首先給老底嘉的。 如果我們接受這有趣的,也吸引人的說法,我們仍舊必須解釋,這封書信怎樣遺失老底嘉的名字,而和以弗所發生關連。有兩種可能的解釋。 或許在保羅死的時候,在以弗所的教會知道老底嘉教會有一封保羅寫給他們極有價值的書信;就寫信給老底嘉,要他們寄一份副本。他們就抄了一份,只略去第一節中的‘在老底嘉’,留下空白,因為最早的抄本是有空白的,寄給以弗所的教會。大約在三十年以後,保羅的書信被收集起來發行。老底嘉是在著名的地震區內,很可能一切歷史的檔都已毀滅;因此,在收集保羅書信的時候,唯一的老底嘉書信卻保存在以弗所。可能這封書信,因此就被稱做‘致以弗所人書’。 第二個解釋是由德國的一位大學者哈那克(Harnack)提出的。老底嘉教會不幸在後來的日子裡墮落了。在啟示錄裡,有一封寫給老底嘉教會的信,讀之令人不快(啟三14-22)。在那書信裡,老底嘉教會受到復活的基督嚴厲的斥責。祂強烈的說,‘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三16)。卻說,在當時古代的社會中,有一種習俗,叫做damnatio memoriae,咎責過去的功績。一個人為著國家作了非常偉大的事,他的名字記載在書本上,國家年鑒上,鐫刻在碑銘上。不過這樣的人後來變了節,名譽敗壞,他過去的功績要受到貶斥。他的名字要從一切書籍,年鑒,碑銘上除掉。哈那克想,老底嘉教會正遭遇到damnatio memoriae,它的名字從教會的記錄上除掉。如果是這樣的話,老底嘉教會書信的本子上,就不會有它的名字;當保羅的書信在以弗所收集的時候,很可能寫上了以弗所的名字。──《每日研經叢書》 【通傳的書信】這兩種解釋都有可能,不過還有一種解釋更加可能。我們相信,事實上以弗所書並不寫給任何一個教會,它是寫給一切保羅的亞洲教會的通傳書信。讓我們再看歌羅西書四章十六節。保羅說,‘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老底嘉的教會,叫他們也念;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保羅沒有說,歌羅西的信徒要念‘致老底嘉人書’;他是說,他們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保羅好像是說,‘有一封通傳的信;現在已傳到了老底嘉;當這封信從老底嘉傳到你們那裡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地念哇。’這很像是在亞洲的教會中,有一封通傳的信。我們相信那信就是以弗所書。──《每日研經叢書》 【保羅的精髓】如果真是這樣,以弗所書是保羅最主要的書信。我們已經看見,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們相信,事情是這樣的,保羅之所以寫歌羅西書,是要應付一種特殊的景況,異端的興起。當他努力從有的時候,偶然發現他的重要的辭句:基督的完全充足。他對自己說,‘這正是我要傳給眾人的。’因此他採用歌羅西書的材料,除去了一切地區性的,時間性的,引起爭論的東西,重新寫了一封新的書信,告訴眾人基督的完全充足。現在我們所有的以弗所書是保羅寫給東方的教會,告訴他們人類萬物,除了在基督裡以外,不能合一,同時也告訴他們教會首要的工作──作基督的工具,達成人與人之間,人與 神之間的和好。那是為甚麼稱以弗所書是書信中的皇后。 在以弗所書裡,保羅的議論,很緊密的組織在一起。他往往用很難解明的長而複雜的句子。如果我們真要抓住他的意義,最好的辦法是先讀一段較長的經文,然後再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仔細研究。──《每日研經叢書》 【在正典中的獨特地位】在幾方面,以弗所書有保羅書信的典型特色,祝福、感謝、闡釋教義後再把教義實踐、申述為信徒的責任,和結語的問候。以弗所書是一封真實的書信,但也很像一篇講章,甚至像基督徒禱告和讚美的事奉。這書信就像莫爾赫所寫:“我們進到聖所的沈靜、肅穆之地……這裡充滿安寧、默想、敬拜和平安的氣氛。” 雖有許多解經家同意上述洛濱孫的評價,但不少現代派學者卻放棄基督信仰一千八、九百年來的教導,妄指以弗所書不可能是保羅寫成的。然而在事實面前,這可言之成理嗎?──《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外證以弗所書是真確的、保羅所寫的書信,有牢不可破而確實的證據。保羅書信中,只有這封擁有早期、一個接一個的見證人。從羅馬的革利免、伊格那修、坡旅甲、赫馬士,到亞曆山太的革利免、愛任紐和希坡律陀。馬吉安把這書信列入他的“正典”中,稱為“致老底嘉人書”。穆拉多利經目也把以弗所書列為保羅書信。 內證作者兩度自稱保羅(一1;三1),而內容(一些方面)與歌羅西書相似,因此寫作日期必定很相近。上文提過,以弗所書的結構是典型的保羅書信。在書中保羅介紹了一些新思想;倘若一位作者既沒有被指冒充,又不可以這樣行,那麼聖經作者幫助聖徒成長的機會便大打折扣了! 德裔自由派學者施來爾馬格大概是頭一個否認保羅為作者的人。許多自由(新)派人士也隨夥,如莫法特和顧斯比等。詞彙、風格、“高深”的道理和其它主觀論據,一同否定書信是保羅寫的。然而,這些論據無一不可迎刃而解。既有壓倒性的外證,和無數博學的解經家領悟書中不僅存有保羅的精神,更加科勒萊治所說,這是保羅“最神聖之作”,可見以弗所書應被接納為真確的。──《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作者】早期教父如猶斯丁,坡旅甲、革利免等都承認本書的作者是保羅。內外證都十分充足: 書中常用第一身稱“我保羅……”,“保羅……”; 本書與保羅其它證實了的書信結構大致相同; 書中的神學思想及用字方面亦相當一致。 過往曾經引起爭論的問題不外乎:保羅在本書中的用字有些是其它書信所沒有的,或本書與歌羅西書太相似,不可能同出一作者等等。答覆是:保羅有權用新字在新的書信中,一個有個性的作者不會受文字所規範,而且二書相似,正好表示是同出一作者。現代人對本書作者的懷疑多是基於不肯接受保羅使徒的權威,此書無疑是保羅親手所寫的。──《新舊約輔讀》 【寫作日期】以弗所書跟歌羅西書、腓立比書和腓利門書,統稱為“監獄書信”。書中提到的牢獄生活(弗三1;四1)往往是爭論的焦點。有人相信這時保羅在該撒利亞的兩年囚禁中,甚至是在以弗所的獄中,但這說法卻無從證實。證據似乎支持他第一次在羅馬的囚牢中(在主後六十年後不久)。這書信像歌羅西書一樣(西四7∼9),由推基古帶到亞西亞省(弗六21,22)。這說明保羅寫作書信時,腦海中浮現相近的道理和相同的意念。──《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年期】書寫時間有三個可能性:保羅在腓立比坐監時寫的(使徒行傳十六章)。此說不成立,因他只坐了一晚監;在該撒利亞坐兩年監時寫的(徒二十四27); 在羅馬第一次生監時寫(徒二十八30)。及比較起來,以在羅馬坐監的自由寫作機會較多,大概是主後六十至六十一年間寫成。──《新舊約輔讀》 【背景與主題】以弗所書的主題是保羅所稱的“奧秘”。他所說的並不是一些不可言喻的事,而是一件從未啟示出來、但現在才揭開的奇妙真理。 書信中宣告相信的猶太人和外邦人,都在基督耶穌裡合而為一。這崇高的真理就是書信的主旨。他們是教會──基督身體──的肢體。現在,他們在基督裡一同坐在天上。將來,衪作萬有的元首,他們要同享衪的榮耀。 以弗所書六章經文中,都可以看見這奧秘。 在第一章稱為神旨意的奧秘,展望那時候,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9,10節)。相信的猶太人(11節,“我們”)與外邦人(13節,“你們”),要同享那日子的榮耀。他們是衪的身體、衪的豐滿,要與衪在全宇宙中一同作王(22,23節)。 第二章描寫猶太人與外邦人藉著神的恩典得救的過程。他們怎樣與神和好、彼此和睦;怎樣因著與基督聯合,成為一個新人;又怎樣成為聖殿,作神藉聖靈居住之所。 第三章全面闡釋那奧秘,稱為“基督的奧秘”(4節),指基督就是元首,並一切信徒就是衪的身體。在這身體裡,相信的外邦人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神的應許(6節)。 第四章強調身體的合一,並神使身子長大成人的計畫(1至16節)。 第五章稱為基督與教會的奧秘(32節)。基督與教會的關係,是信徒夫妻關係的榜樣。 第六章,保羅提到福音的奧秘,他為此作了帶鎖煉的使者(19,20節)。 以弗所書另一個重要主題是愛(希臘文為 agape,指從意志而生的愛)。保羅以此概念為書信的起首和結尾(一4;六24),在以弗所書使用這個字(包括動詞和名詞),較在他所寫的其它書信為多。或許這是聖靈的先見,因為此後三十年,這龐大、活躍的會眾仍遵照命令,抵抗假道。但我們的主卻在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告訴他們一件衪要受責的事,就是他們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啟二4)。──《活石新約聖經注釋》 【目的】本書的目的較歌羅西書及加拉太書難於確定,內容好像只將“神的恩典”作一詳盡的解釋,而非針對錯誤的教訓,目的是教導而非批評,闡釋而非駁斥。──《新舊約輔讀》 【重要主題】
──《靈修版聖經注釋》 【以弗所書】 本書是保羅的“獄中書筒”,在羅馬監牢中寫成。這位“帶鎖鏈的使者”(六20)雖在縲絏中,信裡無絲毫怨憎或悲憤,反而充滿寧謐與安詳,散發著馨香的喜樂、鼓舞和希望。全書結構嚴謹且周密,高瞻遠矚,素有“保羅書信中的花冠”之稱,為整部聖經中落筆最深入之作。保羅教訓的精華幾全可在本書中找到。 全書有同一部默想錄,所針對的不是一間教會的需要與問題;也不象其他書信,沒有個人的問候與報導。很可能是一封寫給許多間教會的通函,包括以弗所在內。作者真理的認識與體驗早臻爐火純青之境,在晚年夕陽的餘暉中,沒有爭辯,也沒有責備,把神從未宣示的“奧秘”莊嚴地寫下:人類的歷史有一天會達到一個高峰,天上、地上的一切,人類不分種族、膚色、性別、階級或地位,都會在基督裡同歸於一;世上充滿自由與和平。 神先用基督的救贖讓人與神和好,又藉著基督,人與人間的阻隔拆去,相親相睦;然後把和睦了的有新生命的人結成一體,成為教會。教會是在基督裡同歸於一的新世界的縮影。天父通過教會顯明祂無限的智慧;信徒藉著教會得享天上的屬靈福氣。基督與教會的和諧一體是世間倫理關係的理想榜樣。 本書可分兩大部分,前三章告訴基督徒應做怎樣的在基督裡的人,後三章告訴基督徒,在基督裡的人應該做些甚麼。前半講原則,後半講實踐。愛是人間和諧關係的中心,而以“效法神”的無私大愛為歸依。 實踐過程中必有困難和撒但的攻擊,但靠著對神無比的信心,憑著真道的劍,必能戰勝(六10∼18)。信徒應儘量利用當前機會傳揚和平的福音。 新約中若說也有一本詩歌的話,本書可以當之無愧。它是基督徒在愛中長成基督身量的讚歌(四12∼16)。──《啟導本聖經註釋》 【參考資料】 一、
本書作者 本書為使徒保羅所寫,在最早收藏的那些保羅書信古抄本中,都有此書信。《徹斯特俾提彙集》(Chester Beatty Collection)蒲草紙抄本中(抄於主後200年間),未收入保羅的教牧書信,但本書卻在其內。 書中多次寫下作者的名字和經歷(一1;三1;參三7,13;四1;六19∼20)。教會早期的著作中也引用此書;早在主後100年左右,波利卡普(Polycarp)和伊格那丟(lgnatius)等初期教父即加援引。以後為人引用之多,不勝枚舉。 總的來說,保羅未此書作者尚少人質疑。不過,此書確有一些細節與保羅其他書信不同,例如,一1的受信人“以弗所”字樣不見於若干最早且甚可靠的抄本中。一15與三2似乎暗示作者與受信教會中的信徒並未謀面,但保羅事實上曾在以弗所住過相當長一段時期。 一般接受的解釋是:此書原為一封通函,抄有多分;在一1的教會 名稱處留出空白,以便填入收信教會的名稱。傳異端的瑪姬安(Marcion主後100∼165年)自行編集的一本“正典”中便收有此書,卻說是給老底嘉教會的信,原因或在此。 保羅這封信很可能是寫給包括以弗所在內的多間教會,這也可以解釋何以書中沒有他慣有的個人問候語。 此書可能與《歌羅西書》同時寫成,故內容有若干地方類似。(近代雖有人鑒於本書有些地方與保羅其他書信相同或類似,認為乃後人摘錄各信精華寫成。此說未獲聖經學者接受,因內證與外證均不足。) 二、
寫作時地 一般相信這是保羅最後的一封書信,為晚年接近殉難時所寫。由於書中有關教會的教義極為成熟,益信為他最後幾年的作品。羅馬的革利免在主後95年致哥林多人書中,透露他似乎看過《以弗所書》,則此書成書期當早過主後95年。聖經學者多認為此書與《歌羅西書》都約在主後61∼62年,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期間寫成。保羅於主後61年春抵達羅馬。《使徒行傳》二十八30記有他住在租用的屋子裡達二年之久,離開時當為63年春。羅馬城在64年被焚。保羅在《腓利門書》提到可能快得到釋放的話(22節),而《腓利門書》與本書及《歌羅西書》都由同一批人(推基古和阿尼西母)送出(弗六21必連心22;西四7 ∼9)。 此三書與《腓立比書》同稱為保羅的“獄中書簡”。 三、
本書的信息 有人認為本書在神學上的深度為全本聖經之冠,極全面地說明了神救贖的旨意,從神在創世以前對人的揀選到信徒為基督所充滿,全部聖經的信息的都歸納在這本書信中。我們蒙揀選,靠著相信主基督耶穌得脫罪,有了新生命;神把人與人間的牆拆毀,讓我們與神和好也與人和睦。不分自主為奴,不分種族膚色,不分男女,都可以成為神家裡的人了;並可在靈裡長大,滿有基督的身量。 信徒行事為人須與蒙召的恩相稱,大家在一主、一信、一洗下,本聖靈合而為一的心,用和平彼此聯絡。 本書的主題是教會。基督通過祂的身體(教會)在世上工作。祂是教會的頭,指揮教會的活動;教會也是祂的新婦,要象妻子般對祂堅貞不移,把全生命獻上。 保羅所見到的不只是地上的教會,他把地球與人放在大宇宙中來看。他從神領受的那個啟示(奧秘),讓他看見神用大能大力所創造管理的宇宙,何等井然有序;而為罪所污染的人間,都是混亂、敗壞、囔鬧與污穢。他預見到神的極終的旨意,在神認為最恰當、最富決定性的時刻,人類的歷史會到達它的高峰,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要在主基督這位和平之君裡同歸於一(一10)。世界會象先知以賽亞所說的,人間不再有敵對和仇恨,豺狼要與綿羊同臥(賽十一6;六十五25);也會象老約翰所看見的,神要住在人當中,不再有悲哀、死亡與眼淚(啟二十一1∼4)。 神實現這偉大計畫的第一步,是施恩惠,通過基督的救贖,使人的罪得赦,成為聖潔的新造的人,可以與神和好;又讓人與人之間和睦,用基督的身體,廢掉冤仇,拆去了隔在中間的牆。人不再因種族、膚色、性別、階級、地位而衝突不和,互相仇視(二14∼16)。神然後把和睦了的人結成一體,成為教會(三3∼10)。 在教會中,信徒互為肢體;無分大小,都有其用處;各盡各職,是個有機體,在主的愛中建立、長大。這個教會是將來天地間一切同歸基督一體的縮影。舊的都要過去,新的來臨,世間會為基督裡的正義與和平所充滿。神的無限智慧使保羅屈膝感恩,讚美祂無法測度的大愛(三14∼19)。 信徒有諸般屬天的福氣(一3),又有將來極美的盼望,可以得到預定的基業(一11)。但既然仍生活在世上,行事為人便應象新造的人,靠著基督賜的各種恩賜和聖靈的幫助,可以在教會中彼此成全、服侍、聯絡合式、長進成熟、學效基督,滿有祂長成的身量(四13)。 保羅可能從看守他的兵丁身上得到靈感,寫下了一段著名的“基督精兵”的經文(六10∼18)。信徒毋須懼怕邪惡勢力,應在世上勇敢傳平安的福音。 四、
以弗所城 羅馬帝國環地中海而建。位於東岸的亞西亞省,因在歐亞兩洲的通道上,商旅不斷,至為富庶。以弗所城位居該省東、西交通要津,海、陸貨運均以此為重要轉運站,人口密集,富甲一方;與羅馬、亞歷山大港齊名。 這個傍愛琴海而建的商埠,帆檣林立,建築物美奐美侖。亞底米神廟(羅馬人稱此女神為戴安娜)更是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是當日西方世界最大的建築物。 保羅畢生難忘的一個地方,當推位於城中皮阿山麓的那座可容二萬四千觀眾的露天大劇場。他傳講福音,影響極大,全城震動,“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銷滅了”(徒十九27),終致引發群眾暴動。保羅脫險,但被逼離開他用作傳福音中心達三年之久的以弗所。 第二個極富歷史性紀念的地方,是以弗所運動場中那間叫做推喇奴的廊院。保羅經常在那裡講道,並且開班免費授課。有人稱這為最早的神學院(徒十九9)。 以弗所是個塞滿了行邪術的巫師的城市,許多人精研玄術,聞名遠近,侈言與宇宙間“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有聯絡(六12)。神藉保羅的手,行了些非常的奇事,許多信徒決意與邪術割絕,把價值連城的邪書當眾焚燒掉(徒十九11∼20)。──《啟導本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