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申命記第一章拾穗

 

【申一1「以下所記的是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曠野、疏弗對面的亞拉巴,就是巴蘭、陀弗、拉班、哈洗錄、底撒哈中間向以色列眾人所說的話。」

         “約但河東”。參看民數記三十四章15節的腳註。“曠野”(即亞拉巴)。從加利利海伸展至亞卡巴灣的裂谷。――《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本書開首五節為“前言“,1,4兩節是主線,說明摩西為以色列人“講律法”的歷史和地理背景。2節追述律法在何烈山(即西奈山)的頒佈。以色列人接受律法後,經歷了一個短程的旅行,發生了加低斯巴尼亞的背叛,導致曠野38年的漂徙。摩西現在講解律法,已是出埃及後的第40年尾(3節),迦南美地再度在望。

像今天用基督降生來開始紀元一樣,以色列人用出埃及的那一年作為紀元之始,現在已是第四十年。

本書大部分為摩西去世前數十天中“所說的話”的記錄,因此不是一本新的律法書,而是神在西奈山所頒佈的律法的重申和講解(6節;出十九1),包括了《出埃及記》、《利未記》和《民數記》中所記載的律法。這些話是向“以色列眾人”說的,一開始便指出了《申命記》所關注的是誰。講話的地方是約但河東岸;不久,他們就要從這裡出發,渡河進入迦南。

“亞拉巴”指約但河流域從北邊的加利利海到死海南端以迄阿卡巴灣的河谷地帶。今天死海南岸仍叫做亞拉巴(Wady el-Arabah),而在聖經中死海又名“亞拉巴海”(四49;書三16;十二3;王下十四25)。

疏弗、巴蘭、陀弗、拉班、哈洗錄、底撒哈都是從西奈山北往摩押經過的地方。其中大半所在不詳,但知巴蘭為介乎加低斯與西奈間的曠野;拉班可能在埃及小河附近;疏弗則處摩押山地。──《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概括了整本申命記的內容──本書乃是摩西向以色列眾人所說的話。神透過摩西向以色列人說話,故他所說的,被當時百姓奉為「聖旨」。

         「亞拉巴」:泛指由北面加利利海伸展至南面亞喀巴海灣的裂谷。

         「疏弗」、「巴蘭 ...... 底撒哈」:地點不詳,可能都在摩押境內(見4-5節)。――《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眾人: 指將要征服迦南的新世代。除了約書亞與迦勒,出埃及後的第二年,他們的年齡都在20歲以下(14:29-35)。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5摩西向會眾宣講的背景――《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序論: 申命記是一篇摩西的告別講道。本文是概要整個內容的序論部分,明確地指出了本卷書的歷史性及神性起源。--《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5  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申命記所記載的卻只有……】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本書只記載他們在這最後一年的第十一個月之中一兩個禮拜的經歷(1:3)。第十二個月,就是最後一個月,他們為摩西哀哭(34:8)。他們在出埃及以後第四十一年的正月,進入應許之地(參書4:19)。――《靈修版聖經註釋》

 

【申一2「(從何烈山經過西珥山到加低斯巴尼亞有十一天的路程。)」

         “何烈山”是西乃山的別名(出三1,12;比較出一九1)。“加低斯巴尼亞”,以色列人拒絕相信神以及從西南面進入迦南的地點,位於別是巴西南面約五十英里(80公里)以外。那時,三十八年後,以色列人已經在迦南地東面的邊界準備好了。――《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何烈山即以色列人領受律法的西奈山(出十九1),一般相信在西乃(今譯西奈)半島南部。西珥山通指亞拉巴東部的山區,位於以東地。加低斯巴尼亞原名加低斯,又名安密巴(創十四7),位於南地西南,是迦南的南疆入口,距別是巴南約70公里;為曠野中的一個綠洲,水草茂盛。以色列人在此遣探子窺迦南(民十三章)。

這一段只須十一天的短短路程,以色列人因為不信神有力量領他們進迦南,居然走了38年。──《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西珥山」:死海以南、亞拉巴東南面的山谷。

         「加低斯巴尼亞」:別是巴南面八十公里(五十英里)的綠洲。――《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十一天的路程: 從何烈山路經曠野而抵達應許之地的境界加低斯巴尼亞所花的時間。這令我們想起以色列竟然為了這麼短的路程而花費了40,指出了不順服的代價何等可怕。由此可知,遵行神旨意,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生活。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3「出埃及第四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摩西照耶和華藉著他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話都曉諭他們。」

“出埃及第四十年”,其中兩年停留在西乃山和前往加低斯巴尼亞,其餘三十八年飄流在曠野(二14)。“十一月”。即一月至二月。――《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四十年”應從出埃及之日算起,包括在西奈山下的日子,去加低斯的旅程,和以後的三十八年(參二14)。“十一月”相當於今天的正月和二月間。這是本書唯一記載的日期。兩個月後,百姓進入迦南地(比較書四19)。這期間,他們用了30天來為摩西舉哀(三十四8)。──《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申一4「那時,他已經擊殺了住希實本的亞摩利王西宏和住以得來、亞斯他錄的巴珊王噩。」

         以色列人打敗西宏和噩的事,可看《民數記》二十一2135.“希實本”為亞摩利人的首邑,距死海北部東岸約20公里。“噩”是巴珊地的王,三1說噩住在亞斯他錄;以得來或為離宮所在,位於加利利海東岸45公里處。──《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西宏」、「噩」:參21:21-35――《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摩西在講解律法之前,首先論及了想要阻擋以色列百姓進軍迦南的強大二王被打敗的事件(21:21-35),這是為了表明神與以色列百姓所立聖約的信實性。暗示任何撒但的勢力都不能侵犯、阻止將選民引領進入應許之地的神之慈愛。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4 歷史背景】這些戰事的記錄載於民數記二十一2135。本節所提的三個地點,只有希實本曾被挖掘,但這個遺址也有爭議之處(見:民二十一2528注釋)。本節稱亞斯他錄為巴珊的首都。埃及、亞述文獻,和亞馬拿書函,都提到過這個城市。部分學者相信烏加列文獻提到神祇伊勒統治的所在,也是這個地方。它今日稱為亞斯他拉遺址(Tell 'Ashtarah),位於雅穆克河畔,加利利海東面二十五哩左右之處。西宏和噩都沒有在任何經外文獻中出現。——華爾頓《申命記背景注釋》

 

【申一5「摩西在約但河東的摩押地講律法說:」

         “講”。直譯作:解釋。――《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律法”指以十誡為中心的各種法例及典章,記在《出埃及記》二十∼二十四章及《利未記》和《民數記》中。本書把這些律例作了綜述和解釋,來適應就要在迦南面對的新形勢。從這種意思說,本書可說是神與以色列民的盟約的重申與增訂。

本節只是伏筆,摩西講解律法要到五章才開始。──《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講律法說: “講”的希伯來語“baar ”意指“明確地闡明或講解”。由此可知,摩西在摩押平原所欲作的並不是傳講新的律法,乃是清楚地解析神在從前所賜給他們的律法,使百姓對神存感恩的心並順服神旨意。因為,這些將要征服迦南並要在那裡建立耶和華之神政國度的新世代,在律法初次被頒佈時尚未出世或處於朦朧階段。因此,本書所記錄的摩西對律法的講解,並不是單純地重複了昔日的律法,乃是解析律法使之適用於應許之地。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6「“耶和華我們的神在何烈山曉諭我們說:你們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

         本節至三11講百姓從西奈山去到迦南邊境的一段行程,經常提到應許之地乃神答應給以色列人先祖,將由他們的後裔取得;又追憶當年如何設立首領、派遣探子,和第一代百姓滅盡,新一代的勝利等。

書中一再稱神為“耶和華我們的神”。“耶和華你們的神”用的次數更多,幾達三百次。──《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耶和華我們的神」:在申命記中經常出現,強調神與其立約子民彼此的密切關係。――《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在這山上住的日子夠了: 指出了埃及的以色列百姓在那裡約停留一年的事件,他們於第一年315日抵達西奈山(19:1),在第二年220日離開西奈山(10:11)。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6~8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離開西乃向前進發,並應許賜迦南地為業。――《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6~43摩西的第一篇講章:整卷書都依照當時施行於古代近東的宗主權盟約的傳統形式進行記錄。其結構如下:①前言;②歷史性序論;③立約;④保存並公開頒佈;⑤證人的名單;⑥根據是否遵守所立之約而賜下的祝福與咒詛。如此來看,本文當屬前言與歷史性序論部分。因為,本文是構成本書的三篇講章(1:6-4:43;4:44-26:19;27:1-30:20)中第一篇,主要回顧了過去四十年的曠野生活,並在進行概要的過程中令人回想神是如何眷顧了自己的百姓且如何懲罰了百姓的不順服與背叛。尤其是,摩西的這第一篇講章論及了逾越節事件、橫渡紅海事件及在西奈山領受律法的事件等,教訓了未能親自經歷神之驚人能力的以色列之新世代。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7「要起行轉到亞摩利人的山地和靠近這山地的各處,就是亞拉巴、山地、高原、南地,沿海一帶迦南人的地,並黎巴嫩山又到伯拉大河。」

         “高原”。位於沿海平原與中央高地之間的低地。此地被稱為Shephelah。“南地”(N e g e v)。位於迦南地南部的曠野地,約有四千五百平方英里(11,650平方公里)。――《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起行”指《民數記》十1136所記的離開西奈往北行的旅程。本節為應許之地勾劃了一個輪廓,詳細的描寫載《民數記》三十四212。“亞拉巴”可參一1注,此處似只指約但河谷和死海地區。“山地”指巴勒斯坦的山區,為迦南中部;“高原”亦譯“西部丘陵”,指猶大境內的高山和非利士地之間的丘陵地帶,靠近地中海。“南地”見《創世記》十三1,為介乎迦南南疆與沙漠間的牧地和曠野。“迦南人的地…到伯拉大河”指迦南北部土地。(伯拉大河為今幼發拉底河)。

本節所描寫的迦南應許地範圍與神當年應許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符合(創十五18;二十六24;三十五1112)。大衛和所羅門王時代,已見到這塊擴展的版圖。──《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高原」:指猶大山丘和非利士平原中間的山麓地帶。即幼發拉底河。――《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亞拉巴……又到伯拉大河: 這些地域都是神曾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地(15:18-21),勾勒出了整個迦南地的地理範圍。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8「如今我將這地擺在你們面前;你們要進去得這地,就是耶和華向你們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賜給他們和他們後裔為業之地。”」

         關於這個應許,參看創世記十五章1821節的腳註。――《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要進去得這地: 意指如今要佔據早已賜給你們的地(12:7;13:14-17;17:8; 28:13)。神的聖約本身就隱含著對聖約的成就,只是,在歷史中等候神的時刻罷了。與此相同,神也已應許今日的聖徒要得天上的迦南,只是將在基督再來之時得以具體成就。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9「“那時,我對你們說:‘管理你們的重任,我獨自擔當不起。」

         本節至18節所記的事可參《出埃及記》十八1326。──《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申一9~14葉忒羅提議建立組織體系: 本文講述了摩西在實行岳父葉忒羅之忠告(18:17-23)的過程中,首先向百姓講明其理由,再得到他們同意的場面。當時,摩西與百姓因沒有有效的組織體系而倍受痛苦與不便,因此,葉忒羅的提議很快就得到採納。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9~18關於從各支派委任審判官的背景,參看出埃及記十八章1327節的腳註。――《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以色列民的組織:以色列是個神治國家,耶和華是他們的王,摩西是神與他們的中間人,代表神向他們發言,並代處理民眾的案件;由於摩西不能獨自承擔所有的工作,他便委派有智慧和有經驗的人管理百姓。(見出18:13-26――《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回顧行政組織得以建立的過程: 本文回顧了以色列安營在何烈山下時,摩西接受來探訪自己的岳父葉忒羅的忠告而建立行政組織的事實(18:13-26)。當時,摩西因百姓們的急劇繁衍而難以獨自治理整個以色列人。為了有效率地處理行政業務、有組織地迅速移動,並為了有功效地完成日後的征服戰,摩西基於公義與公平的原則,重新以軍事體系建立了行政組織。這表明在為神作工時,為了提高效率必須建立有組織的管理體系。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0「耶和華你們的神使你們多起來。看哪,你們今日像天上的星那樣多。」

         原來分別記載在《出埃及記》十八章和《民數記》十一章摩西不想再帶領以色列人的兩個理由,現在放在一道來講:一是百姓人數太多,管理困難;一是百姓的爭吵和怨言不斷。──《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像天上的星那樣多: 這成就了神在創15:5所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據創46:27,當年下到埃及的人數不過是70,過了四百年後,他們的人口超過了兩百萬(1,12)。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1「惟願耶和華你們列祖的神使你們比如今更多千倍,照他所應許你們的話賜福與你們。」

 

【申一12「但你們的麻煩,和管理你們的重任,並你們的爭訟,我獨自一人怎能擔當得起呢?」

 

【申一13「你們要按著各支派選舉有智慧、有見識、為眾人所認識的,我立他們為你們的首領。’」

         這裡和《出埃及記》十八21都列出了做領袖的一些標準,包括:1,敬畏神;2,誠實無妄;3,恨不義之財;4,有智慧;5,有見識;6,為眾人所尊敬(或作“有經驗”)。前三者為道德的,後三者為智慧與知識的。參《提摩太前書》三113。──《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有智慧、有見識、為眾人所認識的: 幫助摩西治理百姓的人,當具備以下三種資格:①敬畏神;②分辨能力;③眾人的好評價。這與葉忒羅相勸的條件“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18:21)也相符合。這是所有神的工人,當具備的基本德性。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4「你們回答我說:‘照你所說的行了為妙。’」

 

【申一15「我便將你們各支派的首領,有智慧、為眾人所認識的,照你們的支派,立他們為官長、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你們。」

         十夫長: 與其它夫長有所不同,他們所擔任的並不是軍事上的統率或司法上的責任,而是負責事務記錄,戶籍管理等行政瑣事,似乎是指基層行政人員的職稱。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6「“當時,我囑咐你們的審判官說:‘你們聽訟,無論是弟兄彼此爭訟,是與同居的外人爭訟,都要按公義判斷。」

 

【申一16 古代近東的司法體制】接近這個時代的埃及和赫人記錄,亦同樣顯示司法系統是等級性的。赫人的《軍官及司令指南》(Instructions to Officers and Commanders)甚至與第\cs1613節相同,讓軍官擔任法官。這作法反映了士師記所顯示的那種軍事活動與司法活動關係密切的情形。在大部分其他司法系統中,難斷的案件都是呈交給君王處理,在此的最高裁判則是摩西。如此古代近東的領袖,無論是部落、軍事,還是城、省、國家性的官長,都有責任審判自己管轄範圍之內的案件。陪審團並不存在,但長老有時也會集體判案。審判官如果只有一人,有財有勢之人會否得他偏護就成了很實在的問題。無論是古代近東典籍或是聖經,都視公正和明察為至重要的美德。律師也不存在,大部分人在法庭上都是充任自己的律師。證人可以傳召,宣誓擔任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今日大部分搜集證據的科學方法當時都還不存在。——華爾頓《申命記背景注釋》

 

【申一16~171:16-17 說明了司法的原則,經過了近四千年,我們今日也期待我們的司法人員有一樣的情操。――蔡哲民等《申命記研經資料》

         這裡所記錄的審判的基本判決原理是人本主義的平等精神與神本主義的公義思想(23:6-9;19:15)。這一點就是摩西律法與其它外邦法典的明確區別。審判是屬乎神的: 律法本身基於神的公義與信實,故掌管神之律法的審判官作為神的代言人,也當持有以神的權威與名義審判的意識,公證地審判所有事(代下19:6)(王上21:12,13,聖經中的審判制度)。這句話也暗示了神作為真正審判官的主權。若有難斷的案件,可以呈到我這裡: 當時摩西的審判是神委託的(18:15),因此,摩西的審判就是神的審判。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7「審判的時候,不可看人的外貌;聽訟不可分貴賤,不可懼怕人,因為審判是屬乎神的。若有難斷的案件,可以呈到我這裡,我就判斷。’」

         「因為審判是屬乎神」:因為你們是替神執行審判的責任。――《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18「那時,我將你們所當行的事都吩咐你們了。”」

 

【申一19「“我們照著耶和華我們神所吩咐的從何烈山起行,經過你們所看見那大而可怕的曠野,往亞摩利人的山地去,到了加低斯巴尼亞。」

         本節至46節所記史事也見《民數記》十三∼十四章。講述百姓聽信了探子的惡報,不信神真能領他們去迦南,以及因不信招來的神的懲罰。──《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大而可怕的曠野: 指阿拉伯曠野的西部,即形成北部西奈半島的荒涼沙漠地帶。今日的地名是具有“流浪”(Wandering)之意的(Et-Tih)珥的曠野。此地是貧脊的高原地帶,山脈如同被火燒,只有尖岩陡石和荒沙遍滿全地。不僅如此,時常有猛烈的風沙席捲全地,因此,40年來以色列民族所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那曠野地實在是大而可怕之地(8:15;32:10)。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19~25摩西打發探子去窺探迦南地――《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19~46參看民數記第十三及十四章的腳註。摩西一再強調,神將要賜給他們的是一塊“美地”(25節;三25;四21,22;六18;八7,10;九6;一一17)。“亞衲族的人”(28節)。參看民數記十三章33節的腳註。――《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回顧加低斯巴尼亞事件:本文回顧了38年前加低斯巴尼亞所發生的以色列舊世代苦澀的叛逆事件(13:1-14:45)。當時新世代尚小或尚未出生,因此,未能知道長達40年的曠野流浪生活的真正意義。摩西告知他們過去苦澀的不順服的歷史,使其知道以色列民族的失敗與痛苦的原因何在,並指出了他們日後當走的正確方向。這是因為將要征服迦南地並要在那裡成就神旨意的以色列新世代,有必要藉著在曠野被神懲罰(14:37)的歷史,認識到不順服的罪是何等可怕,並且要付出何等巨大的代價。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20「我對你們說:‘你們已經到了耶和華我們神所賜給我們的亞摩利人之山地。」

         “亞摩利人的山地”似泛指以色列人要去得為業的迦南全地,參7節及19節。7節下半節可視為此詞包括的範圍的說明。──《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亞摩利人之山地」:代表全迦南地(見民21:21-35注)。――《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20~23差遣探子——出自以色列之不信的想法: 當抵達迦南地的邊境時,摩西根據神的聖約鼓舞百姓,勸告他們當以神的名義征服那地。然而,悖逆的以色列百姓硬著頸項,全然遺忘了安全地引領經過大而可怕之曠野的神之大能與恩典,提出沒有信心的建議。那就是差遣探子的問題。根據民數記(13:1-3),是神先命令他們派遣探子。但這並非出自神的本意,乃是神允許了多疑百姓的要求。以色列百姓未能憑著信心接受藉著列祖多次強調的重返迦南地的應許,反而以不信相待,而派遣了探子,最終招來了可怕的後果,就是在曠野流浪40,且悲慘地死去。摩西藉著此番歷史事件來教訓以色列的新一代與今日的我們,信與不信就是生與死的選擇。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21「看哪,耶和華你的神已將那地擺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說的上去得那地為業;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

         本節的“你”為第二人稱單數,與全章通用的多數“你們”不同。有人因此指出本節為後加的。31節經文中的“你們”原文也是單數,《和合本》為求統一,改譯為“你們”,其實應該為“你”。本書“你”與“你們”有好幾次互用。(例如二2425,3031;三2;八章等),大致說來,“你”是有時向個人,也可能指以色列人整體說話,“你們”乃向全體百姓說話。──《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上去得那地為業: 指“要征服”、“要繼承”。神下達同樣的命令給今日投身屬靈爭戰的聖徒。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22「你們都就近我來說:‘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

 

【申一23「這話我以為美,就從你們中間選了十二個人,每支派一人。」

         派出去窺探迦南地十二人的名單見《民數記》十三415. ──《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申一24「於是他們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實各谷,窺探那地。」

         “以實各”有果實累累之意,表示其地異常肥沃。此谷近希伯侖(參民十三22)。──《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以實各」:位於希伯侖附近(參民13:22)。――《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25「他們手裡拿著那地的果子下來,到我們那裡,回報說:‘耶和華我們的神所賜給我們的是美地。’」

         「那地的果子」:包括葡萄、石榴、無花果(參民13:23)。――《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那地的果子: 探子們為了證明那地非常美好,拿著那地的土產葡萄、石榴與無花果的果子回到營中(13:23)。 所賜給我們的是美地: 早在摩西蒙召時(3:8,17),神就描繪那地為“流奶與蜜之地”(11:9)。事實上,自古以來位於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兩河流域的米所波大米地區與地中海沿岸的迦南地被譽為“肥沃的月牙”之地。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26「“你們卻不肯上去,竟違背了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

         聽摩西說話的已是新的一代。此處用“你們”是把以色列人當作一個民族來說的。事實上,摩西是講上一代的百姓違背神命。──《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違背了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 在這裡意指誡命的“命令”(希伯來語, peh)的字面意思是“口”。即,出自神之口的話就是誡命。因為“命令”並不是無意識的話,乃是帶有明確意志的話。故當時的以色列百姓所違背、拒絕的是自列祖之時起親口所說的神之旨意。相反,他們所遵行的是自己的心意即人的意思。結果,他們召來的是毀滅。違背神旨意的人之意念只會招來滅亡,這是以色列歷史、也是人類歷史所顯明的教訓。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26~28神的原意是帶領以色列民在戰爭中取得光榮勝利,然而以色列民卻以為耶和華恨他們,要把他們交付亞摩利人;他們發怨言,滿心害怕。於是摩西引耶和華在出埃及時所行的神跡奇事勉勵民眾,可惜他們頑梗不信。――《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26~33以色列民因缺乏信心而驚懼――《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27「在帳棚內發怨言說:‘耶和華因為恨我們,所以將我們從埃及地領出來,要交在亞摩利人手中,除滅我們。」

         因為恨……領出來……除滅我們: 這實屬悖逆的言詞,無視並忘記了神基於慈愛的救贖的恩典,以色列出埃及並在曠野中的歷史足以表明神的慈愛,每一件事情背後都隱藏著神的慈愛與恩典,比如針對埃及人的神跡般的十災,橫渡紅海的事件,火柱與雲柱的出現。在曠野供給糧食與水的事件等,神對以色列的眷愛猶如母鳥對雛鳥的眷念之情(32:10,11)。今日的聖徒可藉著事事都發怨言,表示不滿的悖逆之徒的作為來反思自己。當以悔改的心自我反省是否抱怨過憐愛我們甚至將獨生子賜給我們的神。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28「我們上哪裡去呢?我們的弟兄使我們的心消化,說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的人。’」

         “亞衲族”為迦南早期居民,以身材高大著稱。(參民十三32);但所居地的城牆,據考古學家發現,只有1015公尺高。探子說“高得頂天”的確過甚其詞。──《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亞衲族的人」:多聚居在希伯侖,以高大強悍出名(參串)。――《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使我們的心消化: 原文的字面意義是“使心消融並淌流”。其結果,百姓徹夜哭號,妄言不如早死,並輕舉妄動地要回埃及(14:1-4)。 城邑……高得頂天: 探子們看到迦南的城牆就甚恐懼,誇大事實而向眾人報告。不信的特徵之一就是為私欲所牽引,誇大消極面。以色列甚至回想在埃及的為奴生活說“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16:3),這不符合事實。亞衲族: 亞衲原是一個人的名字,後指一個宗族。他們如世人般身高體壯,聖經常用來指強大的民族(2:10;13:33)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28亞納族的人是何種人?他們的狀況如何?】

答:亞衲--意即巨人,此族的人身體強壯高大。亞伯拉罕時代,他們住在迦南的南方,即利乏音族(創十四5,申二11)。此詞與創六4的偉人相似,大概是指古時某些孔武有力,身材高大的人。亞衲族的人,顯然地是由於他們身材高大(民十三3233),使人見而生畏,是故以色列人從埃及進迦南的時候,恐怕觸動他們,不敢往前行走(民十三28,申一28,二10,九2)。按約書亞所記,希伯侖之族長為亞衲族的後人,亞衲族的始祖是亞伯,因而有稱希伯侖城為亞巴城(民十三22,書十五13,廿一11)。當約書亞戰勝迦南時,將以色列山地所有之亞衲族人,盡都消滅殆盡,並毀滅其城邑,只有少數遺留于非利士人之迦薩、迦特、亞實突些三城邑,而與非利士人連合(書十一2122)。約書亞將亞衲族的基列亞巴城給了迦勒,迦勒就把亞衲族的三個族長從那裡趕出去了(書十五1314,士一20)。 後來大衛所戰勝迦特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亞,或者也是屬於此族的人(撒上十七4)。――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申一29「我就對你們說:‘不要驚恐,也不要怕他們。」

 

【申一29~33失意的選民與鼓勵的領袖: 本文是民數記未曾論及的部分,描繪了摩西以剛強的信心鼓勵說服因探子們不信的報告而陷入絕望與悲歎的以色列百姓。摩西使他們回顧在出埃及的過程與曠野旅程中如實彰顯的神之保護與臨在,使他們得到征服迦南的確信與勇氣。

 

【申一30「在你們前面行的耶和華你們的神必為你們爭戰,正如他在埃及和曠野,在你們眼前所行的一樣。」

 

【申一31「你們在曠野所行的路上,也曾見耶和華你們的神撫養你們,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直等你們來到這地方。’」

         “你們”在原文為第二人稱單數的“你”,故應譯為“你”。神與以色列人的關係情同父子,看顧照料有同父親撫養兒子。──《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如同人撫養兒子」:如同父親抱著自己的嬰兒(參何11:1)。――《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如同人撫養兒子一般: 以父母之間的愛為喻,生動地表現了神對以色列百姓的無限慈愛與保護(46:3,4;63:16;11:3)。神曾說為了拯救以色列百姓並使其定居迦南,他“像鷹展翅背負般”引領了自己的百姓。--《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32「你們在這事上卻不信耶和華你們的神。」

         「卻不信」:指一直不肯相信,屢次不信。――《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33「他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裡,日間在雲柱裡,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

         “火柱……雲柱”。參看出埃及記十三章2122節和四十章3438節的腳註。――《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在曠野中,神的約櫃走在百姓前面,為他們開路,找安營的地方。神在會幕的雲彩中,用火柱、雲柱引領他們行經曠野(參出十三21)。──《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即走在前面,為你們尋找可安營的地方。――《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34「“耶和華聽見你們這話,就發怒,起誓說:」

 

【申一34~40神對以色列民的審判:除了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及嫩的兒子約書亞之外,其他成年男子皆不得進入應許地(民14:30)。――《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出埃及第一代的死亡——不信: 出埃及的世代未能進入應許之地迦南並在曠野流離至死的根本原因在於,雖目睹了神在埃及與曠野所施行的驚人奇跡與大能,卻犯“不信耶和華”的罪(32)。這可以說是神加給邪惡之世代的震怒與懲罰。然而,神即使是在可畏的審判中也施行救恩,應許將使其子女成就聖約。由此可知,雖然人不斷背叛,但神的旨意卻必在這地上得以實現。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35「‘這惡世代的人,連一個也不得見我起誓應許賜給你們列祖的美地;」

 

【申一36「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必得看見,並且我要將他所踏過的地賜給他和他的子孫,因為他專心跟從我。’」

         關於迦南,參《民數記》十三∼十四章,及《約書亞記》十四章。──《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申一37「耶和華為你們的緣故也向我發怒,說:‘你必不得進入那地。」

         雖然拒絕摩西進入應許地的決定,在以色列人於加低斯被拒絕的三十八年後才宣佈出來,但兩個決定的原因是相同的——不信(比較32節與民二○12)。――《申命記雷氏研讀本》

         神因摩西的不信,不遵神命用口吩咐磐石出水,反在一怒之下,用杖連擊石二次,因此罰他不得進入迦南。但摩西的憤怒與犯罪乃以色列人所惹動,故此神也刑罰了百姓(民二十913;二十七1214)。

本節的記事與以前數節講的探子窺迦南的事,其間隔了近40年。摩西把兩件事放在一道來講。要新一代的聽眾注意,聽從神的話是信仰的中心。──《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為你的緣故,也向我發怒: 暗示發生在出埃及第40年正月的米利巴取水事件(20:1-13)。當時,摩西看到百姓不斷地不信、憤怒之餘,為血氣所使擊打了磐石,故未能完全彰顯神的聖潔。結果因此事件,出埃及的偉大領袖摩西不得進入迦南地。①領袖當完全地彰顯神的旨意(22:1-7,領袖的責任);②藉著被象徵為律法的摩西之死,表明了罪人進入迦南地的唯一道路是只有靠神之聖約的恩典<林後 緒論,何謂恩典>。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38「伺候你、嫩的兒子約書亞,他必得進入那地;你要勉勵他,因為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為業。」

 

【申一39「並且你們的婦人孩子,就是你們所說、必被擄掠的,和今日不知善惡的兒女,必進入那地。我要將那地賜給他們,他們必得為業。」

         “婦人孩子”:原文與《民數記》十四31均只有“孩子”。“婦人”為《和合本》補入,似在與《民數記》十四3所說吻合。“不知善惡”在此應指無道德上的辨別力。兒童在道德上無力辨別是非,因此不涉及不信的問題。──《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耶和華應許以色列的下一代可承受迦南地為業。

         「不知善惡的兒女」:即不懂分辨是非的孩童;他們年少無知,毋須接受神的處分。――《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在以色列百姓中得以進入迦南的有以下幾類人(14:26-35):①出埃及的世代中只有二人,即嫩的兒子約書亞與耶孚尼的兒子迦勒;②在出埃及第二年探子作報告的事件發生時,未滿20歲的人;③出生於曠野40年生活當中的人。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40「至於你們,要轉回,從紅海的路往曠野去。’」

         “紅海”原文為“蘆葦海”,當日很多湖泊都用此名(參出十四21注)。此處指阿卡巴灣。“曠野”指以東地。──《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紅海的路」:應作「蘆葦海的路」(參出13:18注)。這路經過加低斯東面。從這路「往曠野去」,即往東南,朝著亞喀巴海灣的方向沿路走去。――《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41「“那時,你們回答我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情願照耶和華我們神一切所吩咐的上去爭戰。’於是你們各人帶著兵器,爭先上山地去了。」

         神本要百姓進迦南,他們不肯去;現在神不許他們去,卻爭先恐後要去。但神未與他們同在,很可能沒有約櫃同行,結果大敗於亞摩利人手下。──《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申一41~46以色列民在何珥瑪被亞摩利人擊殺:耶和華吩咐以色列民不可與亞摩利人爭戰,他們卻違背命令;耶和華既不在他們當中,他們失敗自然是無可避免!――《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以色列魯莽地進入迦南: 神命令他們轉回死亡般的曠野,膽顫心驚的以色列至此才轉意,但那並非真正的悔改。因為他們不顧摩西的挽留,再次違背神的旨意,執意要進入迦南(14:40-44)。結果,以色列百姓不僅未能征服迦南,反被其追擊。他們在曠野流離的40年當中,實在應該學習聽命勝於獻祭(撒上15:22)。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42「耶和華吩咐我說:‘你對他們說:不要上去,也不要爭戰;因我不在你們中間,恐怕你們被仇敵殺敗了。’」

 

【申一43「我就告訴了你們,你們卻不聽從,竟違背耶和華的命令,擅自上山地去了。」

         擅自: “無禮”或“妄自尊大”。 上山地去了: 與“不肯上去”(26)之時相對比。但其共同之處就是違背神的話語,離開約櫃和摩西,按己意行(14:44)。結果,這些舉動反而召來了更大的不幸。這就明確地教訓今日的聖徒,惟有遵行神話語才是得勝生活的秘訣。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44「住那山地的亞摩利人就出來攻擊你們,追趕你們,如蜂擁一般,在西珥殺退你們,直到何珥瑪。」

         「亞摩利人」:此處包括不同族的迦南人。

         「西珥」:以東人所住的山地。

         「何珥瑪」:加低斯北部的一座城(民14:39-45)。――《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

 

【申一45「你們便回來,在耶和華面前哭號;耶和華卻不聽你們的聲音,也不向你們側耳。」

         “在耶和華面前哭號”指回到會幕前向神哀哭。──《啟導本聖經申命記註釋》

         在耶和華面前: 指“在神的約櫃所在的會幕面前”。 哭號……不向你們側耳: 神之所以對以色列百姓的悔恨之淚不予理會是因為他們亦沒有側耳聽神的話語。以色列百姓按己意而生活,待到失去迦南地之後他們才轉意後悔卻為時已晚,恩典之門已關閉。與此相同,不論是被奪去長子之福後痛哭的以掃(27:34-38;12:17),還是因未曾準備燈油而哭泣的五個童女(25:1-12),皆都演出了犯了不可挽回之錯後才後悔的愚蒙人的悲慘結局。聖徒當以此為教訓,努力過順服神話語的生活。 --《聖經精讀本──申命記註解》

 

【申一46「於是你們在加低斯住了許多日子。”」

 

【思想問題(第一章)】

1 有學者認為摩西在9-18節將話題打岔了,特意指出神應驗了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使他的子孫果然如天上的星那麽多。你同意這看法麽?

2 摩西將管理百姓的權力分配給各支派的首領。這行政原則可否應用於今日教會裡,讓牧者可以有更多時間從事輔導和傳道的工作呢?參徒6:4

3 昔日首領要以公義對待百姓及寄居他們中間的外地人(16),今日教會在這方面有什麽要留意的?

4 百姓所經的曠野是乾燥多石的地方,路途崎嶇難行,被形容為「大而可怕的曠野」(19)。摩西事後怎樣給百姓打氣?參20-21節。今日你是否覺得基督徒的道路艱辛難走?摩西的話能否給你鼓勵?參來4:14-16; 10:35-36; 12:1

5 探子從迦南地的回報與神的應許(出13:5)吻合嗎?但百姓有何反應?為何百姓屢次經歷神大能的拯救和眷顧(30-33)卻仍懷疑神的愛呢?百姓不信的硬心給我們什麽警惕?

6 在百姓不信的怨聲中,約書亞與迦勒仍堅信神的應許,所以他們得到什麽賞賜?約書亞日後被選作百姓的首領,可見屬靈的領袖須具備什麽質素?不信的百姓不能進入迦南美地,但他們的兒女卻怎樣?從這事你可否看出神的公義和慈愛?

8 百姓雖為先前的不信後悔(41),但仍強照自己的意思行(43),這得到什麽惡果?「順從神」與「神同在」二者有何關連?你從這事學到什麽功課?

──《串珠聖經註釋》

 

1:1~4:43摩西首次向以色列人發言:提醒他們神在歷史中為選民所行的大事。――《申命記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