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十六章拾穗 【书十六1】「约瑟的子孙拈阄所得之地,是从靠近耶利哥的约旦河起,以耶利哥东边的水为界,从耶利哥上去,通过山地的旷野,到伯特利。」 “约瑟的子孙”指以法莲、玛拿西二支派(4节)。本节与17章记述此二支派分地事。所得土地在迦南中部,最为肥沃;日后成为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先知书多以“约瑟家”或“以法莲”代表北国。――《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约瑟的子孙」(1节)指以法莲、玛拿西二支派。他们所分得的土地在迦南中部,最为肥沃,后来成为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先知书中常常用「约瑟家」或「以法莲」来代表北国。具体的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在雅各的预言中,犹大和约瑟支派继承了流便被剥夺的长子权利(创四十九4),犹大将成为君王的支派(创四十九8~12),而约瑟将得到两分产业(创四十八22)。雅各把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当作自己的儿子(创四十八5),成为两个支派。「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代上五2),所以拈阄的顺序是犹大第一,约瑟第二。以法莲和玛拿西两个支派作为一个整体,只拈了一阄(十七1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约瑟子孙的地业南界,接着犹大与便雅悯支派地业的北界。 ◎ 书 16 和 书 17 应该视为一个单元,因为约瑟的儿子(以法莲、玛拿西)所得的区域是以一整块地划出( 16:1~4 ),然后稍后才由两兄弟瓜分为二( 16:5~17:11 )。他们所得的土地是在迦南地中部最为肥沃之处,日后成为北国以色列的中心。先知书多以「约瑟家」或「以法莲」代表北国。 ◎因这里只是大略的划分,因此我们无法很确定以法莲有无海港。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神的殿」。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大约18公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约瑟的子孙。以色列分配土地的顺序是犹大第一,约瑟的子孙第二。代上5:2暗示了这种顺序:“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所以约书亚主持分配迦南下的土地分成三个阶段:一,把犹大支派安置在巴勒斯坦南部的各城中。二,把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安置在在中部和北部的一些要塞中。三,把其余的支派安置在犹大和约瑟的子孙所留下的地方,以及他们领土的周围,好得到他们的保护。作者描写约瑟子孙的疆界不及犹大支派的领土那么详细,所以我们较难确定位置;也没有像犹大支派那样列出详细的城市清单。这样做的原因不详。有人说约书亚是约瑟的子孙,负责分配本支派的领土,不必与人商讨细节,其疆域和城市也就不记下来了。叙述中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的关联性:以法莲支派占领了玛拿西支派的一些城市。这似乎是出于善意的安排。 从约旦河起。作者在这里描述了约瑟子孙领土的起点。从约旦河对岸的耶利哥起,以耶利哥东边的水为界,就是后来以利沙施行神迹的苏丹泉(the“Sultan's
Spring”)。边界从苏丹泉向东,离开南边的耶利哥。 旷野。指书18:12所提到的伯亚文旷野。据书7:2,伯亚文似在伯特利的东边。 到伯特利。原文“到”(be)也有“在附近”的意思。这里指伯特利周围的山区。边界在东北边绕过耶利哥以后越过伯亚文的旷野(见书18:12),进入一条河谷(哈里斯干河Wadi Harith或苏威尼干河Wadi Suweinit),再往上到达伯特利周围的山地。──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1~4】雅各以约瑟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为自己的儿子,他们后来成为两个支派的族长(应许地仍旧分给十二个支派,因为利未支派并没有分得土地为产业)。参看创世记四十八章5节的脚注。――《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约瑟子孙的产业: 此处概括性地描述了约瑟子孙,即以法莲支派与玛拿西半个支派所得之地的范围与境界。约瑟的子孙继犹大子孙之后,分得土质优良的中央地带,可以说是成就了雅各的祝福(创48:15,16;49:22~26)。他们所占据的中部地区,南与但、与便雅悯支派相接连,北与亚设、西布伦、以萨迦支派相邻,东临约但河,西以地中海为界。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六1~4 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中怎么不见约瑟的名字……】约瑟虽然是雅各爱妻拉结所生的长子,是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之一,却没有用他的名字称呼一个支派。因为他领受了双分产业,分别归于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雅各把这两个孩子当作他自己的儿子(参创48:5),他们后来成为以色列的两个支派,得到以色列北半部最大的土地,也最有影响力。──《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六1~10】以法莲得地的范围:南界(1~3, 与便雅悯北界壤, 参串1),东界(6下至7)与北界(8)。――《串珠圣经注释》 在「约瑟的子孙」(1节)的地业中,以法莲在南面,玛拿西在北面。以法莲是约瑟的次子,但5~10节先列出以法莲的分地,因为雅各预言以法莲将比玛拿西更大(创四十八17~20)。后来以法莲成为北国的领袖支派,约书亚就属于以法莲支派。──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书十六2】「又从伯特利到路斯,接连到亚基人的境界,至亚他绿。」 伯特利与路斯在其他经文为同一地方(参18:13; 创28:19;士1:23),但在此显然有别,可能雅各昔日露宿之处(后称伯特利)并非路斯本身,而是这城邻近的地方,但后来因为此处深具重要性,以致连路斯城也纳入伯特利之范围内。 「亚他绿」:在耶路撒冷以北十三公里(八英里),与7节之「亚他绿」不同。 「密米他」:靠近示剑(参17:7)。 「他纳示罗」:在示剑东南偏东十一公里(七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伯特利」(2节)和「路斯」(2节)相距很近,雅各在这里梦见天梯(创二十八19)。伯特利城属于便雅悯支派,是便雅悯支派和以法莲支派的边界。──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路斯」:字义是「杏树」,是伯特利早期的名字 创 28:19 。但此处看起来路斯与伯特利是不同的地点。很可能这两地距离很近,后来伯特利发展起来,就将路斯包括进去了。可能路斯是现代的Baytin,而伯特利是Baytin东南方约950公尺的Burj Beitin。 ●「亚基」人:字义是「冗长」。 ●「亚他绿」:字义是「王冠」。在下文 16:5 与 18:13 又被称为「亚他绿•亚达」。与
民 32:3,24 的「亚大录」为同一个原文字,但地点不同;这里指约旦河西。──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从伯特利到路斯。“伯特利”直译是“神的殿”。因为据《创世记》第28章,雅各曾在这里见到神的异象。据创28:19,它似乎在路斯附近,但不是路斯。雅各夜里躺卧的地方应该在其郊野。两城相距很近,后来就被视为一个了(见书18:13;士1:23)。 亚基人的境界。大卫的朋友户筛就是亚基人(撒下15:32)。但关于这个宗族及其住地,我们不太了解。 亚他绿。位置不详。有人认为是亚他录亚达(Atarothaddar),但未证实。──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3】「又往西下到押利提人的境界,到下伯和仑的境界,直到基色,通到海为止。」 「下伯·和仑」(3节)在「上伯·和仑」西北约3公里,「上伯·和仑」比「下伯·和仑」高200多米,两者共同控制从沿海平原通往中央山地的古道。──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押利提」人:字义是「让他逃脱」。 ●「伯和仑」:字义是「空虚之家」,有上、下伯和仑两座城,两城相隔约三公里,下伯和仑比较大、比较重要。 ●「基色」:字义是「部分」,遗址为Tell el Jezer(耶塞废邱),位于西方往耶路撒冷的要道(距离约30公里),是非利士最东边的一个重要城市,对其有重要战略意义。在10:33 提到基色王有派军队支援拉吉之役被打败,但约书亚打迦南地时并没有攻打基色这城。 士 1:29 记载「以法莲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 王上 9:16 记载这座城被埃及占领作为法老女儿的嫁妆。──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押利提人的境界。我们不太了解押利提人。圣经只有在代上7:32,33提到这个名字(译为“雅弗勒)。雅弗勒是亚设的曾孙。很可能亚设支派的这个宗族很早就定居在法莲支派的领土上,并留在那里的。边界线从伯特利向西北直到亚他录,又下到西南押利提人的境界,与下伯和仑接壤。 伯和仑。下伯和仑比上伯和仑低大约213米,相距2.8公里。这些要塞控制着从押加仑平原到耶路撒冷的隘口。下伯和仑现名下拜特欧尔(Beit `Ur
et~Tahtā,见书10:10注释)。 基色。见书10:33注释。──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4】「约瑟的儿子玛拿西、以法莲就得了他们的地业。」 在约但河以东之时,玛拿西半支派曾分得了宽阔于流便与迦得支派的地(13:8~31)。剩余的半个玛拿西支派在迦南分得的地,是以法莲支派所分得之产业的两倍。据以色列的第二次人口普查,以法莲支派为32,500名,玛拿西支派为52,700名(民26:34~37)。当然,原则上应根据人口比例而分配产业(民6:53,54;33:54),然而,玛拿西支派所分得之地与人口相比过于宽阔。因根据均衡的原则,玛拿西支派的产业中也包括了分给以法莲支派的城邑(9节;17:9)。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六5】「以法莲子孙的境界,按着宗族所得的,记在下面:他们地业的东界,是亚他绿亚达到上伯和仑;」 ◎先被提及的是以法莲的产业,因为他得的祝福是在哥哥玛拿西之上。( 创 48:14 ) ●「亚他绿亚达」:字义是「荣耀之冠」。──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说亚他录亚达在东面有些难解。如果亚他录亚达就是第二节中提到的亚他录,那么边界就是从亚他录(见第二节注释)向南下到伯和仑。这一部分可以视为以法莲东部边界的一部分。──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5~9 以法莲的疆界】第1∼4节已经说明了南界。以法莲的疆界往北延伸到示剑一带,然后往东往南伸展到他纳示罗(塔纳福卡废墟〔Khirbet Ta'nah el~Foqa〕)与雅挪哈(雅农废墟〔Khirbet Yanun〕)。本区已经肯定位置的遗址包括了亚他绿(大概是迪阿布酋长遗址〔Tell Sheikh ed~Diab〕或玛札尔遗址〔Tell Mazar〕)和拿拉(耶利哥附近的吉斯尔遗址〔Tell el~Jisr〕或梅夫吉尔废墟)。其领土的西端包括了他普亚(大概是阿布贾拉德酋长遗址;见:书十七7∼8)。——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 16:5~9 作者站在一个中央的位置描述以法莲的边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六5~10】以法莲抽签得到中央山地的南部,从约但河延伸至地中海。――《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以法莲支派的产业: 以法莲虽是玛拿西的弟弟,但神曾应许他将比哥哥“还大”(创48:17~20)。在以色列以圣幕为中心安营扎阵时,以法莲支派也是西边阵营的领袖(民1:18~24)。并且,神的会幕被建立在以法莲支派领土内的“示罗”(19:51),直到士师时代,以法莲支派在政治、宗教等领域都占据主导地位。身居如此重要地位的以法莲支派却犯了一个重大的过失(10节)。即以法莲子孙并没有驱逐境内的迦南居民,反使其为奴。这就意味着他们虽有力量逐出迦南族类,却为了贪图安逸而违背了神的命令(申7:1~26)。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六6】「往西通到北边的密米他,又向东绕到他纳示罗,又接连到雅挪哈的东边,」 ●「密米他」:字义是「藏身处」。 ●「他纳示罗」:字义是「接近示罗」;可能是塔纳福卡废墟〔Khirbet Ta'nah el~Foqa〕。 ●「雅挪哈」:字义是「他休憩」;可能是雅农废墟〔Khirbet Yanun〕。──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往西。要把本节与第五节的最后部分联系起来理解。这里提到上伯和仑,而不是第三节的下伯和仑。两处距离很近。分别提起也许是要说明它们都属于以法莲支派。边界从这里经迦萨一直通往第三节所说的大海。 通到北边的密米他。作者开始描述北部的边界。这句话不要和上面联系起来。书17:7说密米他在示剑前面,可能是在其东边或东南不远的地方。 又向东。边界线是从密米他东北的他普亚(见第8节)开始,往东到达他纳士罗。 他纳士罗。是现在纳不卢斯东南的一个废墟,离古代的示剑不远,即塔那佛卡遗迹(Khirbet Ta`nah el~Fôqā)或艾因塔纳遗迹(`Ain
Tana)。 雅挪哈的东边。可能是雅南遗迹(Khirbet Yānûn),在示剑东南9.6公里处,现在是废墟。──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7】「从雅挪哈下到亚他绿,又到拿拉,达到耶利哥,通到约旦河为止。」 ●「拿拉」:字义是「少女」;可能是耶利哥附近的吉斯尔遗址〔Tell el~Jisr〕或梅夫吉尔废墟。──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亚他录。不是第2和第5节的亚他录,而是以法莲北部边界靠近约旦河谷的一个城镇。它显然在河谷的南端,因为本节说“从雅挪哈下到亚他录”。 “亚他录“意为“冠冕”。 拿拉。又叫“拿兰”(代上7:28)。是以法莲东部的一座城镇,可能是现在的奥雅遗迹(Khirbet el `Auja),位于耶利哥东北偏北8.5公里处。边界线从这里往南到达耶利哥的边境。耶利哥本身则属于便雅悯支派。──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8】「从他普亚往西,到加拿河,直通到海为止。这就是以法莲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他普亚」:字义是「苹果城市」。大概是阿布贾拉德酋长遗址;见: 17:7~8 。 ●「加拿」河:字义是「芦苇」。──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从他普亚往西。他普亚意为“苹果”。据书17:7,他普亚位于密米他西南。作者现在开始比较详细地描写北部边界的西半段。他普亚据认为是在示剑西南12.8公里处。边界线从这里向西直到加拿河。 加拿河。这里的“河”原文指“冬季的河流”。 “加拿”意为“芦苇之处”,因为里面有许多芦苇和藤蔓。边界沿着河流一直到海边。──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9】「另外在玛拿西人地业中,得了些城邑和属城的村庄,这都是分给以法莲子孙的。」 以法莲支派「在玛拿西人地业中得了些城邑和属城的村庄」(9节),因为这两个支派本来就属于同「一阄一段之地」(十七1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这些城邑是从玛拿西支派的领土中分出来给以法莲支派的。其中只有他普亚曾提到过(书17:8)。书17:11提到一些亚设和以萨迦境内的城市给了玛拿西支派。而玛拿西支派则把一些城市划给了以法莲支派。这些领土的分享和谦让有利于各支派的团结,避免分裂。强大的支派帮助弱小的支派征服了土地,同时也得到了一些报偿。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后来十个支派联合起来与犹大支派作对,直至国家的分裂,其根源可能就在起初划分土地的方式。几百年来,北方各支派可能一直嫉妒犹大支派的领土比他们的大,于是在他们的心中起了怨恨。──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10】「他们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迦南人却住在以法莲人中间,成为作苦工的仆人,直到今日。」 这里也列出以法莲(书十六10)和玛拿西(十七11∼12)未征服的城邑,像前面犹大一样。在耶斯列谷的迦南城邑中用奴工,是众所周知的作法。约书亚记十七13的作苦工是 mas,这个字出现在主前十四世纪一封亚马拿书信中,是米吉多的首领写的。他提到一名被强迫劳动的人,在舒嫩(Shunem; S%unama)一带,为法老耕种。560此处所指的苦工,便是以这类作法为背景,后来所罗门也同样使用(王上四6,九21)。迦南人的降服,或许是在士师记四至五章所讲的战争之后。──《丁道尔圣经注释》 基色位于耶路撒冷与海港约帕之间的通道上,为非利士境最东面的一个重要城市。基色王和军队虽被歼灭(十33及注),此城仍在迦南人手中,直到所罗门王时代,才藉埃及法老之手攻陷(王上九16)。所罗门王重建基色为一驻防城(王上九16∼19)。――《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基色」(10节)位于耶路撒冷到沿海平原的路上,基色王和军队已经被约书亚消灭(十33),但强大的以法莲支派却「没有赶出住基色的迦南人」(10节)。基色后来被埃及法老攻取,送给所罗门作为嫁妆(王上九16),被所罗门建为三个坚固城之一(王上九15),控制国际贸易路线沿海大道。 从世人的角度看,迦南人「成为作苦工的仆人」(10节),不但是宽容、怜悯、多元化的表现,而且在经济上大有利益。但以法莲人贪图安逸,没有彻底执行神的命令(申七1~26),这种属灵的近视却给后代埋下了属灵的危机。以法莲人「没有赶出」(10节)迦南人,结果自己因为「不听从耶和华——他们神的话,违背祂的约」(王下十八11~12),被神赶出了应许之地。 正如神自己的评语:「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何四17)!神任凭以法莲和其他支派与迦南人妥协,以致最终败坏,「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林后六14)?──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做苦工的」仆人:「奴工队」、「劳工队」,参 王上 4:6 9:21 这个字也出现在公元前十四世纪米吉多首领写的一封亚马拿书信中。 ◎ 16:10 关于「以法莲没有把迦南人从基色赶走」预示了士师记的士师出现( 13:3 ),以色列人只是逼使迦南人作苦工( 16:10 ),却没有听从神的命令完全灭绝迦南人( 申 7:2 ),以至于士师时代的混乱与神的审判临到。 ◎这里列出以法莲( 16:10 )和玛拿西( 17:11~12 )未征服的城邑,像前面犹大未赶出耶布斯人一样( 15:63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这里指责以法莲支派没有驱逐住在基色的迦南人,而是让他们做苦工。其真实的动机可能是出于贪婪,想利用迦南人的服务。这座城市和其中的居民一直存留到所罗门的时代,后来被埃及的法老攻取,送给他女儿,就是所罗门的妻作为嫁妆(王上9:16)。 以法莲支派允许这些外人住在中间,在属灵上给自己造成了威胁。后来的历史显明他们完全堕入了偶像崇拜之中,以至神不得不借着先知宣布说:“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何4:17)。以法莲和其他相关支派的厄运警告我们不要与不信的人同负一轭(林下6:14)。这种联合永远是有害的。 一方面宣称愿意与爱神的人交往,一方面又不肯从生活中清楚贪爱世界上的习惯,将会使我们屈从于这些习惯所必定产生的罪恶。基督徒如过像未悔改时一样以世界为友,与世俗同流,是不可能不受影响的。我们唯一的保障就是从生活中清除一切罪恶的倾向(见书17:18注释)。──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六1~十七18】 约瑟子孙所得之地:本段有多处难解的地方。――《串珠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