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约书亚记第十八章拾穗

 

【书十八1以色列的全会众都聚集在示罗,把会幕设立在那里,那地已经被他们制伏了。

       示罗素来是宗教中心,到以利的时代仍旧如此(撒上一∼四章)。在此它代表神应许的实现,祂要与以色列同住(利二十六1112;申十二章)。572示罗被指认为克贝塞伦(Khirbet Seilu^n)。挖掘者找到中铜时期(主前20001550年)的庙,和晚铜时期(主前5501200年)游牧民族的中心。根据它在铁器时期(主前1200586年)的人口和大小来看,它很可以作为以色列众支派的中心。──《丁道尔圣经注释》

         会众从吉甲迁移至示罗,即伯特利以北十英里(16公里),把会幕设立在该处,而会幕在士师统治期间一直停在示罗那里(参看二二9,12;撒上一3)。――《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示罗”意为“安息”。此城属以法莲支派。约书亚拣选示罗为设立会幕的地方,供全民敬拜神(申十二11)。示罗位于伯特利北15公里的山冈上,在迦南地中央(士二十一12),会幕暂时设此(十九51;士十八31),称为“神的殿”(撒上三3)。士师时代会幕一直设在示罗。以利为士师时,约柜为非利士人掳去,示罗地位式微(参撒上14章)。圣经没有详细记述示罗衰微的经过,其情况一定曾令当时的人震惊。示罗的命运说明犯罪所能招致的惨痛后果(诗七十八60;耶七12,14;二十六6)。后来,会幕先后建在挪伯(撒上二十一1)、基遍(王上三5)等地,直到所罗门王造成圣殿取代为止。――《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示罗」:在示剑以南十九公里(十二英里),位于以法莲境内。示罗被选中为设立会幕之地,可能因为它处于迦南地的中央,占地理上优势。――《串珠圣经注释》

         在示罗,把会幕设立在那里:以色列子孙分产业给五个支派之后,把会幕从吉甲移到示罗。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宗教、政治、军事中心挪到了迦南的中心地带。 “会幕”是以色列百姓宗教生活的中心,也象征着以色列的终极统治者是神。在本节,我们要考查会幕的名称与功能。①“帐幕”(26:1)是从指处所的希伯来语“ohel”翻译而来。即帐幕是象征神之临在的场所;②“会幕”(27:21;1:1)是与“帐幕”类似的名称;③“法柜的帐幕”(38:21;1:50)指藏有见证之石版的约柜所在的处所。见证的石版标志着神与人之间所立的圣约。记录着十诫;④“法柜的帐幕”(代下24:6)与第三个用法相同;⑤“圣所”(25:8;10:18)指分别为圣的圣洁场所;⑥“耶和华的殿”(23:19),意指与以色列百姓的居住地相区分的神之殿;⑦“神殿”(代上6:48)意指圣殿;⑧“耶和华的帐幕”(17:4),意指“神所居住的场所”。 示罗:位于伯特利北约16公里处,在军事上属于安全地带。示罗因位于迦南的中心地带,以色列百姓容易从全国各地聚集在此。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约书亚在吉甲(十四6)给犹大、以法莲和玛拿西三个支派分配了地业之后(十五至十七章),把会幕搬到示罗,在示罗继续为其余七个支派分地(十八至十九章)。「示罗」(1节)的意思是「安歇之地」,属于以法莲支派,位于伯特利以北、在示剑大路以东(士二十一19),是迦南地的中心。

         会幕在士师时代一直设立在示罗(撒上一3),直到以利的时代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撒上四4)。神「离弃示罗的帐幕」(诗七十八60;耶七1214;二十六6)以后,会幕先后设立在挪伯(撒上二十一1)、基遍(王上三4),一直到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取代会幕。──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示罗」:字义是「安歇之地」,位于以色列中央山地主要道路以东三公里,伯特利东北十五公里处,曾经是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圣经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考古发现此处于公元前1050年被非利士人毁灭。示罗位于迦南地中央( 21:12 )。有考古学者指认示罗是克贝塞伦(Khirbet Seilu^n),在该处挖掘到中铜时期(公元前20001550年)的庙,和晚铜时期(公元前550-1200年)游牧民族的中心。并根据它在铁器时期(公元前1200-586年)的人口和大小来看,它很可以作为以色列

众支派的中心。

         「会幕」:原文作「聚会的帐幕」。参 33:7-11

         ◎ 18:1 约书亚把会幕设立在示罗,在此它代表神应许的实现,祂要与以色列同住( 26:11-12 12 )。 12:11就有提到神已经有定意设立会幕之地。

         会幕继续留在示罗直到撒母耳的年代 撒上 4:3 。后来,会幕先后建在「挪伯」( 撒上 211 )和「基遍」( 王上 35 )等地,直到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取代为止。

         当会幕设立( 18:1 )后,约书亚先批评七个支派的懒惰和胆怯( 18:3 ),然后叫他们选出代表,去走遍迦南全地,把未分之地分成七份( 18:4-9 ),最后他为他们在神面前拈阄(18:10 )。──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示罗。意为“安息之地”。可能是因为耶和华的会幕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漂泊后终于安置在这里。本来靠近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的示剑似乎会被选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奉献给神了。但显然神选择示罗至少暂时作为祂的居所(12:51114)。选址在此有三条理由:一,位置适中,二,周围有防御,与其他地方隔开,三,属于约书亚所在的以法莲支派。作为国家的领袖,他需要随时到圣所去求问以色列的神。考古发掘证实了士21:19所说它的位置在“伯特利以北,在示剑大路以东”,就是今天的塞伦(Seilûn ),位于伯特利以北15公里,利波拿东南5公里,在耶路撒冷到示剑的大路以东的两座小山中间。它处在各个支派的最中心。约柜在这里安放了约三百年,直到以利的时代被非利士人掳走(撒上4:1~11)

  地已经被他们制伏了。周围的地区都已征服了,并被犹大,以法莲和玛拿西三个支派所占领(15~17)。没有什么能妨碍约柜从吉甲的保护地运到示罗了。这件事在其他的支派的土地还没有分配就完成了。──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1~10以色列人要得神所赐的地,必须凭信心攻取:约书亚督促停滞不前的七个支派去得地为业,首先要他们抽签分配迦南未分之地。――《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八1~28在示罗分配余地:本章与19章记述了将产业分给除了已分得产业的流便、迦得、玛拿西、犹大、以法莲支派之外的剩余七个支派的过程。这七个支派之所以在分产业之事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可能是基于以下的三个原因:①他们未能正确领会神借着征服迦南所要成就的事情;②他们因所经历的许多战争而身心疲惫,失去了驱逐迦南残余敌人的意志和欲望;③他们因长期的游牧生活,尚未正确地认识到农耕与定居生活。约书亚直面这些现实,为了坚固他们的信心,在示罗建立了会幕。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八2以色列人中其余的七个支派,还没有分给他们地业。

 

【书十八2~9约书亚派遣二十一人去勘察那仍未分配给犹大、玛拿西和以法莲的土地。――《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书十八2~101517章记述过了犹大、以法莲和玛拿西三个支派已在河西分得了地业。会幕既已设立,约书亚又为其余七个支派分地。本章至19章所记即为分给便雅悯、西缅、西布伦、以萨迦、亚设、拿弗他利及但的土地。

他们在示罗拈阄,最后还特别给了约书亚一块土地。比较来说,犹大、以法莲、玛拿西三个大支派分得的土地面积较大,较小的是西布伦和以萨迦。――《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八3约书亚对以色列人说:“耶和华你们列祖的神所赐给你们的地,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

         你们耽延不去得,要到几时呢:这是对蒙召作基督工人的所有圣徒的警言。当时七个支派的各种借口都不能合理地解释他们的行为(8:1-28),不论遇到何等逆境,都当凭着信心积极地加入扩展天国的事工中。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此时迦南人已经不再是以色列人的威胁,但这七个支派却安于现状,迟迟不肯遵照神的吩咐赶走残余的迦南人,得着神所赐给的土地(3节),可能是因为:

1.他们并不领会承受应许的长远意义,以为神只是要他们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2.他们已经疲于征战,又夺得了许多财物,所以急于享用恩典;

3.他们过惯了游牧生活,可能更愿意与从事农业的迦南人贸易,而不是自己去耕种。

         我们也常常像这七个支派一样,在难处中会抓紧神,一旦生活安逸,就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因此,圣灵也会借着各样的方法,催促我们不要停留于次好,「耽延不去得」(3节)基督里上好的应许。──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得」:「占有」、「继承」。──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以色列人长久过惯了游牧生活,不想改变。他们靠抢掠迦南人致富,生活过得很丰裕。他们似乎满意于目前的安逸,无心去争取他们的产业了。就像过去巴别塔的建造者那样,以色列人满足于住在一起的现状。他们似乎不愿意分开来散居到各地。神从起初就计划让人分居各地,而不是住在一起。人们一旦丧失属灵的眼光,就会想聚在一起,依靠人的保护,而不是依靠神的保护。

  这对我们有一个教训。我们真心悔改归向神,接受了永生的名分以后,应该努力去承受这一永生的产业。但我们往往像那七个支派一样,满足于今生的利益,没有迫切去追求自己的产业。使徒劝勉我们说:“你要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4你们每支派当选举三个人,我要打发他们去,他们就要起身走遍那地,按着各支派应得的地业写明(或作“画图”),就回到我这里来。

         「选举三个人」:「给出三个人」、「提供三个人」。

         「写明」:原文的意思的确是「书写」,不过一般都认为这是去绘制地图。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有地图的绘制的纪录了,被挖掘出来当时的泥版上有些刻着地图。其中最有名的是公元前1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尼普尔的地图集,以及公元前1500年左右巴比伦的「世界」地图。埃及也有一个公元前1300年兰塞二世年间的采矿地图。

  三个人。不知道是十二个支派各选三人,还是剩下的七个支派各选三人。很可能是七个支派,因为与他们有关。其他几个支派已经分得了产业。那就是二十一个人。

  写明。这些人显然要写明各个城市的名称,大小,各地区的农牧价值等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评估。根据这些信息,代表们把土地分成七份。这种解释与约瑟弗斯的记录是一致的。他谈到约书亚的吩咐说:“他又叫他们评估一下那一部分土地,看看哪些是物产丰饶的,哪些是稍差一些的。”他还说:“约书亚认为应该按价值,而不是按面积来分配土地。往往有些地方一亩就相当于其他地方一千亩。” ──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4~6为了有效地分配土地而设立委员会:约书亚在拈阄给剩余七个支派分配土地之前,特意设立了土地委员会。即每个支派都要选举三个人,使这二十一人将以色列的剩余之地分为七份。约书亚之所以下达此番特殊指令,可能有以下三种原因:①警戒七个支派的消极态度,督促勉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分配土地 ;②分配产业的事宜已耽延了许久,因此事先派遣调查团,以迅速准确地进行分配工作;③每个支派都公开派遣由三人组成的调查团,使之毫无私心地公平划分境界。他们所当要画的地图并不需要经过严格而详细的测量,只需概括性地调查,按其自然之特征分为七份即可。因为七个支派的人口相异,需要在拈阄之后进一步具体调整境界。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八4~8 古代地图的制作地图的绘制至少可以上溯到主前第三千年纪。挖掘出来的泥版上面有些刻着地图。最值得一提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城市尼普尔的地图集(来自主前1500年),以及巴比伦人的「世界」地图(主前第一千年纪中期)。埃及又有一个来自兰塞二世年间(主前十三世纪)的采矿地图。——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八5他们要将地分作七份。犹大仍在南方,住在他的境内;约瑟家仍在北方,住在他的境内。

 

【书十八6你们要将地分作七份,写明了拿到我这里来。我要在耶和华我们神面前为你们拈阄。

         「拈阄」:SH 3384+SH 1586。藉拈阄断定神明旨意,是占卜法的一种。 28:30 是用「乌陵和土明」,民 26:55 也有关于拈阄的记载。──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七份。一份书面报告要交给约书亚,里面按照对土地价值的公正评估将其分为七份,以便他在耶和华面前为各支派抽签。

  拈阄。见书7:1414:2注释。各支派不可自行选择。土地要平均分配。神的指示是:“人多的,你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你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虽是这样,还要拈阄分地”(26:5455)。这说明大小支派所得的土地是不一样的,具体要抽签决定,因为“签放在怀中,定事由耶和华”(16:33)。我们不知道先行分配土地的犹大,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是如何进行这个程序的。可能先进行广泛的调查,把土地分成三份,再由三个支派抽签。先确定犹大和约瑟的子孙在南还是在北,然后确定以法莲和玛拿西支派各分得北方的哪一个地区。这种方法符合《民数记》第26章的指示。──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6~10 拈阄藉拈阄断定神明旨意,是占卜法的一种。请参看:出埃及记二十八30,有关「乌陵和土明」,和民数记二十六55,有关拈阄之应用的注释。支派的排名是按照逻辑上的次序,可见拈阄所定的不是哪个支派可以先来挑选,而是各支派按既定的次序差派代表,然后拈阄决定该支派所得的是哪片土地。古代近东瓜分父亲遗产的惯例,是长子先挑选自己的分,其他继承人则拈阄分配。——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八7利未人在你们中间没有份,因为供耶和华祭司的职任,就是他们的产业。迦得支派、流便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已经在约旦河东得了地业,就是耶和华仆人摩西所给他们的。”

         供耶和华祭司的职任:指有资格取用献在神的圣殿的祭物的职任(29:9;40:15;3:10)。因为从制度上保障了利未支派靠着服侍神的圣殿而生活,故利未支派未能得产业(13:14)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八8划地势的人起身去的时候,约书亚嘱咐他们说:“你们去走遍那地,划明地势,就回到我这里来,我要在示罗这里,耶和华面前,为你们拈阄。”

         约书亚了解百姓的软弱,所以忠心地把会幕从约旦河谷的吉甲迁到示罗,坐镇迦南地的中心,督促七个支派「去走遍那地,划明地势」(8节),得着北方的应许之地。──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划地势」:「写明土地」、「纪录地图」。──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八8~10被选举之委员的信心:21名代表为了踏遍产业画地图而出发了,他们拥有无比的勇气与信心。他们的任务并不容易完成。因为,当时居住在迦南的本地居民,仗着强大的力量(7:1),而不容外部势力。如今刚刚来到迦南的以色列人要进行地理堪探,不言而喻,他们肯定抵触以色列人。然而21名堪探者信靠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们的神(1:4;3:8),不看眼前的环境,只盼望将要成就之神的应许,以色列一一胜过了难关。良善的神引领这些堪探者平安地完成任务回到示罗的阵营。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书十八9他们就去了,走遍那地,按着城邑分作七份,写在册子上,回到示罗营中见约书亚。

         分作七份:堪探迦南地后,将此地分作七份是因为尚未分得产业的支派共有七个。迦得、流便、玛拿西半支派已在约但河以东分得了产业,利未支派则不以地为产业。 写在册子上:此处的册子并非指今日用纸作成的书,乃是指用羊皮作成的书卷。堪探者们在羊皮上画了迦南地的“地籍图”。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册子」:「书册」、「卷轴」。──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除了记录那地的主要地貌以外,他们还可能把土地画成草图。本节说明各个城镇都做了地理调查并记录在案。这也许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份土地调查报告了。调查的技术可能是向精于土地测量的埃及人学习的。──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10约书亚就在示罗耶和华面前,为他们拈阄。约书亚在那里按着以色列人的支派,将地分给他们。

         拈阄:拈阄以决定事情的作法是广传于古代近东的风俗< 绪论,拈阄>。然而,对以色列百姓而言,拈阄的习惯具有寻求神旨意的特殊意义。在这里他们面对分配土地这一大事,为了寻求神的旨意而拈阄。因此,我们不能视此拈阄的行为是世俗的举动,如同那出于侥幸心理而买彩票或玩赌博的行为。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这七个支派明明知道神已经赐下了土地,却能拖则拖,非要约书亚督促着才肯去争取。虽然他们并没有看上自己的地业,但神所赐给他们的地业,在神的计划中却极其重要,因为圣殿、主耶稣传福音和末日大决战的地点都在这里。

         我们新约的信徒也是一样,常常不认识自己乃是神「眼中的瞳人」(申三十二10;亚二8;诗十七8),乃是主用宝血「重价买来的」(林前六20),所以不明白自己在神计划中的重要,常常妄自菲薄、不思进取,以致辜负、糟蹋了神的恩典。因此,虽然许多信徒早已明白真道,但神仍要不住地用祂的话语来「提醒你们,激发你们」(彼前一13;彼后三1),免得我们「闲懒不结果子了」(彼后一8)。

11-20节是便雅悯支派产业的范围,位于犹大支派和以法莲支派之间的狭长地带,包括以后的圣殿所在地耶路撒冷,应验了摩西的预言「耶和华终日遮蔽他,也住在他两肩之中」(申三十三12)。具体位置和范围参见地图。──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 18:10 提到「在....耶和华面前」显示他们应该是在会幕抽签。──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根据第九节,那地按着城镇分为七份。由约书亚抽签决定各块土地的归属。此后再根据抽签获得城镇的各支派的大小来分配土地。人少的支派少分,人多的支派多分,土地从人少的支派调剂。这符合神赐给摩西的土地分配法(33:54)。──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11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拈阄所得之地,是在犹大、约瑟子孙中间。

于犹大子孙与约瑟子孙之间。

         分给便雅悯支派的领土,大都是山地,有一部分是沙漠,其余的就是耶利哥与耶路撒冷附近的肥沃土地。――《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显然神的意思是在七个支派中先抽出便雅悯的签来,紧挨着约瑟子的子孙。约瑟和便雅悯是弟兄,是雅各所爱的妻子拉结仅有的两个儿子。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就出自便雅悯支派。根据士1:821,和代上8:2832,重要的耶路撒冷也在其境内。耶路撒冷在有一段时期里似乎是便雅悯和犹大支派共同拥有的。后来它成为犹大王国的首都。──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11  便雅悯地处于……】便雅悯分得一个狭长的地带,作为犹大和以法莲之间的缓冲区,犹大和以法莲后来统治了这地。──《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八11~20得地界限:便雅悯的北界(11-13)正是以法莲的南界(见串6),它的南界(15-19)正是犹大的北界(参15:5-11)。――《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八11~20 便雅悯的分便雅悯的领土位于犹大和约瑟之间,犹大的北界与便雅悯的南界大致相同。便雅悯的北界则沿着以法莲的边界至基列耶琳为止,并不延伸到地中海,藉以保留土地给但支派。本段形容的次序是自东而西(始于约但河流入死海之处),从耶利哥北邻,延伸穿越山地,转南到路斯(伯特利)的山坡,直达伯和仑和基列巴力(又称基列耶琳),亦即是西界的终点。这边界经过欣嫩子谷,证明了耶路撒冷在便雅悯属地之内。——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八11~28“便雅悯”抽签得到犹大与以法莲中间的土地,包括耶路撒冷(应验申三三12的预言)。――《约书亚记雷氏研读本》

         便雅悯分得之地:便雅悯支派分得犹大与约瑟支派之间东西伸展,由约但河直到伯和仑的狭长地带,西面则与但支派相连。――《串珠圣经注释》

         便雅悯支派的产业:本文说明了便雅悯支派所分得产业的境界与其中的城邑。他们的领土南与犹大支派,北与约瑟支派相连<14:1-5,12支派的地界>,这就成就了神借着摩西所说的预言(33:12)。便雅悯是约瑟的惟一兄弟,故他们后裔之间似乎也存在着特殊的连带关系(43:29)。并且,当以色列王国被分裂时,只有便雅悯支派帮助犹大支派,守住耶路撒冷圣殿与大卫的宝座(王上12:21)。照着雅各的预言(49:27),便雅悯支派的人皆继承了好战的传统(20:15,16;撒下2:15),这种好战性格也符合他们所分得之地的地理特点。他们的领土位于连接南北的战略要道,是纷争发生频率最高的地方。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 18:11-28 讲的是便雅悯支派分得的土地:所在的位置( 18:11)、四界( 18:12-20 )和按照宗族分配的城邑( 18:21-28 )。形容的次序是自东而西(始于约但河流入死海之处),从耶利哥北邻,延伸穿越山地,转南到路斯(伯特利)的山坡,直达伯和仑和基列巴力(又称基列耶琳),亦即是西界的终点。这边界经过欣嫩子谷,证明了耶路撒冷在便雅悯属地之内。

         便雅悯支派分得的是一个狭长的地带,位于犹大和以法莲之间的中央位置,成为这两大支派之间的缓冲区。在便雅悯的城邑中,伯特利( 18:22 )和耶路撒冷( 18:28 )都是宗教圣地。

         便雅悯的领土位于犹大和约瑟之间。──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八12他们的北界是从约旦河起,往上贴近耶利哥的北边,又往西通过山地,直到伯亚文的旷野。

         「伯亚文」:字义是「犯罪之家」,这应该是「伯特利」。──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八13从那里往南接连到路斯,贴近路斯(路斯就是伯特利),又下到亚他绿亚达,靠近下伯和仑南边的山。

         伯特利:便雅悯支派的北界与以法莲支派的南界相连(16:1,2)。人们常认为伯特利是以法莲支派的领土,然而,本书作者却明确地记载伯特利属于便雅悯支派(22)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路斯」:字义是「杏树」,是伯特利早期的名字 28:19

         「亚他绿亚达」:字义是「荣耀之冠」。

         「伯和仑」:字义是「空虚之家」,有上、下伯和仑两座城,两城相隔约三公里,下伯和仑比较大、比较重要。──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便雅悯支派的领土是在犹大以北以法莲以南。这些边界上的地名已经在第1516章中讨论过了。──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14从那里往西,又转向南,从伯和仑南对面的山,直达到犹大人的城基列巴力(基列巴力就是基列耶琳),这是西界。

         「基列耶琳」:字义是「森林之城」,此城也被称为「基列巴力」书 15:60 18:14 、「巴拉」。位于耶路撒冷西北方十三公里处。──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又转向南。直译是“海边”,就是西面的边界。希伯来文中的“海”往往代表西方,因为地中海在西面(见出27:1238:12)。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译本都是这样解释的。

  基列巴力。以色列人将其改名为基列耶琳(“森林之城”),以消除巴力的痕迹(见书15:9;民32:38)。便雅悯的西界延伸到这座犹大的边城。边界线再往东与犹大的北界接壤,如书15:5~9所述。在便雅悯的边界上有拉结的坟墓(35:1619),但具体位置不详(见撒上第一章补充注释)。──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15南界,是从基列耶琳的尽边起,往西达到尼弗多亚的水源。

         「尼弗多亚」:字义是「开口」。──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八15 基列耶琳基列耶琳,即「树林城」,亦即是耶路撒冷北面八哩之处的代尔阿札尔,位于便雅悯和犹大支派属地交界之处。约书亚记十五9称之为巴拉,约书亚记十五60和十八14则称之为基列巴力。侵略记述(书九∼十)和约柜暂时退隐(撒上六19∼七2)的史事,都曾经提及此地。——华尔顿《约书亚记背景注释》

 

【书十八16又下到欣嫩子谷对面山的尽边,就是利乏音北边的山。又下到欣嫩,贴近耶布斯的南边,又下到隐罗结。

         「欣嫩谷」:此谷在耶利米的时代是拜摩洛(亚扪人的神)之地。在那些可怕的礼仪之中,有时要将自己的儿女献上为祭。后来,以色列人就在这个谷中焚烧垃圾、罪人与牲畜的尸体。于是这个地名就成了地狱的同义词。

         「隐罗结」:字义是「漂洗者的泉源」。──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syncBible ref=18:16>

【书十八16  欣嫩子谷,好像跟小孩子有些关系──】在耶利米的时代,欣嫩子谷变成拜摩洛(亚扪人的神)之地。在那些可怕的礼仪之中,有时要将自己的儿女献上为祭。后来,以色列人就在这个谷中焚烧垃圾,及罪人与牲畜的尸体。于是这个地名就成了地狱的同义词。──《灵修版圣经注释》

 

【书十八17又往北通到隐示麦,达到亚都冥坡对面的基利绿。又下到流便之子波罕的盘石。

         「基利绿」:可能是吉甲的别称(参15:7)。――《串珠圣经注释》

         波罕的盘石:波罕是流便的子孙(15:6)。故可以推测有一些流便子孙曾居住在犹大东北地区。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隐示麦」:字义是「太阳之泉」。

         「亚都冥」坡:字义是「红润的人」或「安静的人」。

         「基利绿」:字义是「圆圈」。

         「波罕」:字义是「拇指」。──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基利绿。意为“圈子”。就是书15:7的吉甲。──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18又接连到亚拉巴对面,往北下到亚拉巴。

         「亚拉巴」:「沙漠旷野」、「干草原」,也可以是专有地名,指约旦河旁边的旷野。──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八19又接连到伯曷拉的北边,直通到盐海的北汊,就是约旦河的南头,这是南界。

         「伯曷拉」:字义是「鹧鸪的房屋」、「鹧鸪之地」。

         北「汊(chaˋ)」:字义是「舌头」、「(舌状的) 楔子、海湾」。──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书十八20东界,是约旦河。这是便雅悯人按着宗族,照他们四围的交界所得的地业。

 

【书十八21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城邑,就是耶利哥、伯曷拉、伊麦基悉、

         在十二支派中,唯有犹大支派(十五21-62节)和便雅悯支派(21-28节)详细地留下了城邑的清单,也只有这两个支派比其他支派更长久地持守了神分给他们的产业。南北分裂之后,便雅悯是惟一跟从南国犹大的支派。

         「耶利哥」(21节)并不是已经被烧毁的迦南人的耶利哥城(书六26),而是在旁边另建的城市。──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伊麦基悉」:字义是「剪下」。──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便雅悯支派按着宗族所得的城邑。分成两组:第一组是东部的十二座城市;第二组是西部的十四座城市。其中有些在描述边界时已经提到过了。

  耶利哥。指耶利哥的遗址。按书6:26的诅咒,它不可以重建(见书6:26注释)

  伊麦基悉。或 “基悉谷”。在耶路撒冷东边有基悉干河(Wadi el~Keziz) 。但基悉城的位置不详。──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21~24东部的十二座城。――《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八21~28在便雅悯的城邑中,伯特利和耶路撒冷都是宗教圣地(十八28)。列王时代,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立圣殿。分裂后,北国的耶罗波安王却在伯特利设金牛犊和祭坛(王上十二2533)。28节的基比亚是以色列国第一任君王扫罗的家乡(撒上十26;十一4)。――《启导本圣经约书亚记注释》

 

【书十八22伯亚拉巴、洗玛脸、伯特利、

         「伯特利」(22节)是雅各梦见天梯的地方(创二十八19),位于与以法莲的边界上。在便雅悯支派几乎被灭绝时,这座城市落到了以法莲支派的手中(士二十18),后来成为北国耶罗波安设立金牛犊的地方之一(王上十二29)。──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伯亚拉巴」:字义是「沙漠谷地的房屋」或「凹地之处」。大概是耶利哥东南5公里,克珥特干河北岸的加拉贝泉〔'Ain el~Gharabeh〕。

         「洗玛脸」:字义是「双倍羊毛」。

         「伯特利」:字义是「神的家」、「神的殿」。位于耶路撒冷北方大约18公里。──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伯亚拉巴。见书15:6注释。

  洗玛脸。就是现在的拉斯祖韦拉(Rasez~Zeimara )遗址,在基悉干河(Wadi el~Keziz)东北,靠近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的大路。创10:18提到洗玛脸是迦南人的一个部落。

  伯特利。见创28:19注释。在便雅悯支派几乎被灭绝时(20),这座城市落到了以法莲支派的手中。在罗波安的时代以色列分裂以后,虽然便雅悯支派与犹大联合,但伯特利处在耶罗波安北方王国的南疆,所以被视为北方的领土。这是耶罗波安设立金牛犊的地方之一(王上12:19~33)。──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23亚文、巴拉、俄弗拉、

         「巴拉」:在巴拿突城(21:17)之东北。

          「俄弗拉」:在伯特利东北六公里(四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亚文」:字义是「毁灭」。

         「巴拉」:字义是「母牛镇」。应该是法拉废墟(Khirbet el-Farah)。

         「俄弗拉」:字义是「幼鹿」。可能是泰伊贝(et-Taiyibeh)。──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亚文。在列举时亚文排在伯特利后面,离伯特利很近的艾城却没有提到,一些注释家据此认为亚文就是艾城(见书7:2)。但地点未能确定。

  巴拉。可能是法拉遗迹(Khirbet t~Fârah) ,在耶利哥西面的法拉干河上(Wadi Fârah),位于通往耶路撒冷的半路。

  俄弗拉。可能是撒上13:17的俄弗拉,就是现在的泰依比(et~Taiyibeh)。但不要和士6:11的俄弗拉混淆,后者可能是在玛拿西境内。──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24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迦巴,共十二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

         「基法阿摩尼」:可能在伯特利以北五公里(三英里)。

          「迦巴」:在伯特利以北十一公里(七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基法阿摩尼」:字义是「亚摩利人的村庄」。

         「俄弗尼」:字义是「发霉」。位于伯特利西北方4.5公里处。

         「迦巴」:字义是「山」。可能是特珥废墟(Khirbet et-Tell)。──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基法阿摩尼,俄弗尼。这两个地名仅出现在这里,位置不详。

  迦巴。意为“山”。不是扫罗的基比亚。迦巴和基比亚无疑相距不远,都靠近拉玛(见拉2:26;尼7:30;赛10:29)。──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25又有基遍、拉玛、比录、

         「拉玛」:在耶路撒冷以北八公里(五英里)。――《串珠圣经注释》

         基遍:是当年以色列在迦南征服战中,不战而进驻的城邑。约书亚在此地攻打由五王联合的巴勒斯坦联军,借着神超自然的神迹歼灭了他们,奠定了征服巴勒斯坦的基础(10:1-5)。同时在大卫和所罗门时代,这也是圣幕停留的地方(王上3:4;代上16:39;21:29;代下1:3)。后来,此地与迦巴一起成为利未人的城邑(21:17-19)。此地就是今日的(el-Jib),开垦山地成为沃土,生长着茂盛的葡萄树、无花果树与橄榄树。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基遍」(25节)是基遍人的城邑,后来被分给利未支派。「基非拉」(25节)也是基遍人的城邑。──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基遍」:字义是「丘陵城市」,现代的 el-Jib,距离耶路撒冷6.8公里。

         「拉玛」:字义是「小山丘」,位于耶路撒冷北面8公里处。

         「比录」:字义是「水井」。──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基遍。意为“山丘”,在耶路撒冷西北通往约帕的路上约9公里处,是利未支派的主要城市。第九章记载这里的居民曾靠诡计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订立和约。该城现为吉伯(el~Jib)

  拉玛。意为“高处”。根据王上15:172122,拉玛后来成为犹大和以色列王国的边界,离伯特利不远。不知它是不是撒母耳的家乡拉玛(见撒上第1章补充注释)

  比录。这是复数形式,意为“水井”。它位于耶路撒冷以北约16公里处。据认为现在的比乐(el~Bîreh )离它不远。──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25~28西部十四座城。――《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八26米斯巴、基非拉、摩撒、

         「摩撒」:在耶路撒冷以西。――《串珠圣经注释》

         「米斯巴」:字义是「守望台」。可能是纳斯贝遗址(Tellen-Nasbeh)。

         「基非拉」:字义是「雌狮」。基遍西南西方8公里的克非雷废墟。

         「摩撒」:字义是「泉源」。可能是耶路撒冷西方的贝特米泽废墟(Khirbet Beit Mizze)。──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米斯巴。意为“瞭望塔”。现代的考古学家对于便雅悯支派米斯巴的位置存在分歧。罗宾逊(1856)认为米斯巴在内比桑维尔(Nebī~Samwîl ),一块海拔885米的俯瞰耶路撒冷的高地,在纳斯比丘(Tell en~Nasbeh)西南7公里处。威廉贝德并其同事经过挖掘后则证明纳斯比丘(Tell en~Nasbeh )就是是米斯巴。纳斯比丘在耶路撒冷以北12公里通往撒玛利亚和加利利的大路上,在拉玛和基列以北,比录以南。

  基非拉。和比录一样,是四个属于基遍的城市之一,在基遍附近,耶路撒冷西北。──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27利坚、伊利毗勒、他拉拉、

         「利坚」:字义是「杂色」。

         「伊利毗勒」:字义是「神将医治」。

         「他拉拉」:字义是「滚动条」。──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除了利坚被证明是现在的伯格(el~Burg) 外,其它城市,包括摩撒,位置均不详。── SDA圣经注释

 

【书十八28洗拉、以利弗、耶布斯(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基比亚、基列,共十四座城,还有属城的村庄。这是便雅悯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

         「基列」:可能是基列耶琳,(见9:17注)。――《串珠圣经注释》

         按着宗族:常用来记录土地分配过程。这句话强调的是神按着各宗族的需求充分地供给了所用之地。神赐我们生命,且赐下无比丰盛的生命(10:10) ――《圣经精读本──约书亚记注解》

         「耶路撒冷」(28节)在大卫王时成为以色列的首都,所罗门在这里建造了圣殿。

         「基比亚」(28节)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的家乡(撒上十26),也是以色列王国的第一个政治中心。── 约书亚记综合解读

         「洗拉」:字义是「肋骨」。

         「以利弗」:字义是「无数的」。

         「耶布斯」:字义是「打谷之地」。

         「基比亚」:字义是「山谷」。可能是耶路撒冷西南的哲巴(el~Jeba')。

         「基列」:此字七十士译本作「基列耶琳」。── 约书亚记研经资料(蔡哲民等)

  洗拉。撒下21:14提到它是基士的墓地。扫罗和约拿单最后埋葬在这里(见撒上第1章补充注释)

  以利弗。位置不详。

  耶布斯。就是耶路撒冷。见第11节注释。

  基比亚。可能是扫罗的家乡基比亚(撒上10:26;撒下21:6),以色列王国的第一个政治中心。现在是富尔丘(Tell el~Fûl ,“豆山”),在耶路撒冷以北约5.6公里通王撒玛利亚去的大路上。在扫罗的时代,耶布斯人仍旧占据着耶路撒冷。基比亚作为扫罗的总部,担任监视耶路撒冷的前哨。约拿单曾在基比亚附近攻击非利士人(撒上14)。这里进行的两次大规模考古挖掘,为《圣经》历史中的这个扫罗古都提供了许多资料。

  基列。有人认为它就是犹大支派的基列耶琳(本章第14节和书15:60)。它也许就是耶路撒冷以西的克蒂(Kerteh),但不确定。

  便雅悯人按着宗族所得的地业。和其它支派相比,便雅悯是支派占地面积最小的支派之一。但根据约瑟弗斯的记录,它的土地是最肥沃的,占据了有利的战略位置。许多城市的名称表明它们是在高处,易守难攻。正因为这样,便雅悯支派曾独挡以色列的联军,直到对方以计谋取胜(20)。── SDA圣经注释

 

【思想问题(第18章)】

 1 为何本章章首指出其余七个支派没有分得地业呢?是否约书亚本人失责?若教会圣工停滞不前,教会没有增长,你想这是神的责任么?3节给我们什么提示?

 2 七支派选出的廿一位代表负责视察得地的范围。你认为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神如何保守他们?

 3 为什么约书亚说他是在耶和华面前为以色列支派分地(6)?七支派分得之地大小不同,他们可有埋怨不公平?今日神给予信徒不同的恩赐或恩典,信徒从以色列支派的表现可学到什么功课?神要求各支派竭力夺取所分配的地方,同样 对信徒有什要求?参太25:14-30; 林前4:2

 ──《串珠圣经注释》

 

【书十八1~十九51  其余七支派所得之地。――《串珠圣经注释》

         ◎ 18:2-19:51 记载了分给便雅悯、西缅、西布伦、以萨迦、亚设、拿弗他利和但的土地。他们在会幕所在的示罗( 18:1 )拈阄,最后还特别给了约书亚一块土地。比较来说,犹大、以法莲和玛拿西三个大支派分得的土地面积较大,较小的是西布伦和以萨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