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全書綜合短篇信息
目錄:
列王紀下書之要義(賈玉銘)
以利亞和以利沙(賈玉銘)
主所用之三把刀(8:1至12:21)(賈玉銘)
南北二國之末運(l3:1至23章末)(賈玉銘)
列王紀下書之要義(賈玉銘)
列王紀下仍接續列王紀上,論以色列人政治之失敗,與神政治之勝利;並神的政治如何施行於人的政治中,以達成神政治之目的。此神權政治,即人政治中之政治;在此神權政治之人權政治中,可看見天上的寶座,如何自永遠至永遠堅立鞏固,其政治永在其不變的旨意中,毫無阻礙的一直進行。不論人的政治如何紊亂、失敗,神的政治是總不受任何影響的。
一、老少先知之交替(1章至9:4) 以利亞與以利沙在以色列歷史中恰為一對,是成雙的。不但二人名字的音相同,而名字的意義亦相連;以利亞乃表現耶和華是神,以利沙則表現耶和華是拯救。耶和華當然要拯救他的選民,而且二人的職務,是交替的,是繼續的:
(一)以利亞榮耀的上升(1:1至2:12) 本書開始論大先知以利亞光榮的歷史,神的僕人在迦密山,大大的榮耀神,打倒巴力,挽救一個時代。以後以勝利中的失敗,隱退何烈山洞,——或謂此洞即摩西避居之洞;自以為是“為耶和華大發熱心”,殊不知已受耶和華的責備:“以利亞啊,你在這裡作什麼?”(王上19:9~10) 因而他那榮耀的職分,即歸於別人;神即命其回大馬色,繼而去膏以利沙接續他為先知(王上19:16)。當約蘭為王時,以利亞的職務,已告完畢;以利沙追隨他,自吉甲、伯特利、耶利哥,終則渡過約旦河,忽有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即乘旋風升天而去。以利沙即將自己的衣服撕為兩半,穿起以利亞身上所掉下來的外衣.即繼續以利亞為一代大先知了。
(二)以利沙生命的工作 以利沙是耶穌的代表,他一生的工作,皆是生命的工作。他因得了以利亞加倍的靈感,他也行了以利亞加倍的神跡。自從他新事工的開始,于耶利哥城醫愈苦水,到先知樓上所顯起死回生的能力,直至撒瑪利亞解圍,使城眾得慶生存,甚至死了以後,有死人碰著他的骸骨,亦遽然死而復活(13:20~21)。他生存時作了生命的工作,死後仍具生命的能力;此生命工作誠堪代表生命的主。看其如何柔和謙遜,時率門徒遊行民間,宣明律法的要義,安慰當時困苦的百姓,亦適足表現耶穌為平民救主之式樣。
二、南北二朝之腐敗(9:5至17章) 讀列王紀書最痛心的,是看見地上的君王如何腐敗;所快樂的,是看見天上的君王如何勝利。地上的寶座傾覆了,天上的寶座仍永遠穩固。
(一)北國之敗亡 本書所載北國之經過,共曆九朝,計有十九王。其中只有耶戶乃有為之君,力除種種偶像及敗俗,惜未離去拜金牛之罪。其餘皆信仰腐敗,道德墮落,人既敬拜偶像,忘記神,心目中無神,計畫中無神,盲目不見神的手;硬心不聽神的話;眼瞎、耳聾、剛愎、強項,不接受先知的訓誡,離開了真理的正軌;對於信仰的態度,亦適如先知何西阿所說的淫婦,既如此“行不義,阻擋真理”,敬拜巴力,遠離神,濫用並錯用其信仰,甚至無所謂信仰,以至人心、社會與國家,皆黑暗腐敗不堪收拾。迨第九朝何細亞為王第九年,即亡於亞述。北國始自西元前880年,亡於西元前611年,共曆269年。然已曆九朝十九個王,其國政之紊亂,可想而知。
(二)南朝之失敗 南國較北國為優,因有聖殿為事神之中樞,有祭司為信仰之領袖,始終一朝,政治統一。且屢有賢君興起,於本書所載與以色列國同時的有約阿施、亞瑪謝、烏西亞並約坦等,皆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可惜皆同有一個失敗之點,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焚香。百姓仍在邱壇獻祭焚香,既不能專心事主,如何能蒙主的悅納呢?這是國家失敗的最大原因,也是根本原因。看士師時代,以色列人幾時遠離神,人心即黑暗,社會即擾亂,敵人即來侵略,況有亞他利亞之篡位,叛亂。亞哈斯王“效法以色列諸王所行的……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兒子經火,並在邱壇上、山崗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雖眼見以色列國被擄到亞述,仍不以為鑒戒,而知所悔悟。
三、猶大國之末運(18:1至25章) 以色列國亡於亞述以後,猶大國運猶延長百有餘年,時有希西家無愧稱為中興之王,在猶大諸王中,堪稱最賢聖者,曾招集猶大、以色列二國百姓,同守逾越節,曾藉祈禱.一夜殺滅亞述全軍;曾因禱告加增壽數十五年。此時亦有大先知以賽亞輔助,又有耶利米為流淚的先知,曾為國家,為同胞多多流淚。此外還有彌迦、拿鴻、哈巴谷諸先知等。但國運仍未能挽回,因而猶大終不免亡於巴比倫。猶大最後三王是為外國所立,國已成為名存實亡之附庸國。按被巴比倫擄掠,計有三次:第一次在約雅敬為王時,但以理與三友皆被擄。第二次在約雅斤為王時,聖殿及王宮之寶物,擄掠一空。第三次即西底家為王時,即將聖殿王宮,一併焚毀,耶路撒冷遂荒涼七十年。
以利亞和以利沙(賈玉銘)
第三章 猶如烈火的先知
歷來教中人士,每稱以利亞為烈火的先知;他的性情太急如同烈火,言語灼人猶如烈火。求天降火,焚燒祭肉。為神作證,心熱如焚。神和他講話,亦自火中發言。其最後之事蹟有二:一即求天降火,焚死捉拿他的兵士。二即乘火車火馬上升。他的平生不離“火”字,故無愧為烈火的先知。在當時險惡的世界,不義的政府,異端橫行,背棄上主的時代中,正需要此熱烈奮激,出言證道,皆如烈火炎炎的先知應時而起。
一、求烈火降自天 當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近了,就定意上耶路撒冷去,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因為那裡的人不接待他,門徒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嗎?”(路9:51~56) 耶穌就轉身責備他們,因為在於耶穌,一切皆是恩典的實施,而以利亞乃是律法的表現,自不能同日而語。
(一)對於求問邪神的亞哈謝王 當大衛為王時,曾戰勝摩押(撒下8:1~2)。于兩國分立時,摩押乃得自主。後以色列王暗利,複將其戰敗,而令其納稅。至亞哈歿後,摩押複背叛以色列。時因國家多事,亞哈謝王一日憑欄失跌於地,即遣使者求問假神;明明以色列人中有真神,不去求問,偏去求詢巴力西蔔。這顯然是於犯誡命,悖逆上主,自應受神譴責(1:1~4)。亞哈謝聞使者警告的話,不但不覺悟,反遣兵士前往捉拿先知,焉得不干犯神怒呢?
(二)對於捉拿先知的五十兵士 亞哈謝王三次遣五十夫長,率領五十兵士,前往捉拿以利亞。第一次五十夫長對神人說:“王吩咐你下來!”第二次是說:“王吩咐你快快下來!”亞哈謝自以為有權柄,可以隨意吩咐以利亞;不知天上之神,權柄更大,所以以利亞二次皆求天降火焚燒他們。這並非心存報復,乃是叫他知道,上主的神聖是不可侮慢的。至第三次所遣五十夫長,再不敢像以前兩個五十夫長,仗恃王權之傲慢,即雙膝跪在以利亞面前,哀求說:“神人哪,願我的性命和你這五十僕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為寶貴。”於是以利亞即遵神命,同著五十夫長去斥責亞哈謝說:你差人去問巴力西蔔,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可問嗎?所以你必不下所上的床,必定要死(1:16)。似此絕不顧情面的話,豈不比火還猛烈嗎?
二、乘火車升上天 歷來被接升天的只有三人,皆是被接於要緊的時代中:一即以諾,是在洪水前的時代中。一即耶穌基督,是在福音時代中。一即以利亞,就是本處所提,是于先知時代中。以諾是“與神同行”的(創5:24),以利亞是藏在神裡面的,——以利亞——耶穌是“道成肉身的。”雖然以諾與以利亞,不能與我們的主耶穌相提並論,但其所以被接上升,莫不是為要在其所處時代中,即於不信的時代中,作最重要的見證。
(一)以利亞最後的行程 以利亞諒於顯然為神作證以後,即開設先知學院,培養事神的人才。當其被接上升之前,即到各先知學院中,施最後的教訓。所經地點,亦于靈程中,有最深、最要的表明:
l、吉甲——悔改——走新路程 此處所論不是約旦河西岸之吉甲(書 4:19,5:9~10),乃是去伯特利不遠,在以法蓮支派境內的。此處設有先知學院(4:38),諒此時以利亞同以利沙即住在吉甲。按吉甲二字意即圈,或滾的意思(書5:9)。多少人屬靈的生活,或工作,是天天“轉圈”,是不進步的;今天轉一圈,明天還是轉一圈;今年如此,明年還是如此。欲要進步,須要離開吉甲,不再轉圈,如此就把羞辱滾去了。
2、伯特利——靈交——進入神的殿伯特利即神殿之意(創28:19)。一個人必須離開吉甲實行悔改,方能與神有交通;有靈殿中之交通,即進到神殿中,見了不能見的神,而有甄別歸王的生活。非離開吉甲不能進入伯特利。以利亞同以利沙到伯特利,那裡的先知學生,亦早得啟示,知道以利亞要被接上升,即對以利沙說:“耶和華今日要接你的師傅離開你,你知道不知道?他說:我知道,你們不要作聲。”這不但是不願擾亂將要與他們作別,心中憂痛的以利亞,也是不願加增個人將要與師傅離別的痛苦。
3、耶利哥——得勝——神能力之表現按耶利哥即香膏城之意,亦名棕樹城(申34:3,士3:13)。棕樹是得勝的標記,以色列人進迦南時,以攻打耶利哥為榮耀得勝的紀念。人能常在伯特利與神相通,即有進入得勝生活的希望了。當耶利哥城傾倒以後,約書亞曾起誓說,若有人重修此城,必被咒詛(書6:26)。于亞哈為王時,有伯特利人,希伊勒重修此城,果然照約書亞的誓言,受了咒詛(王上16:34)。今則有先知學院設于耶利哥,所以以利亞同以利沙,特來耶利哥拜會先知學員。
4、約旦河——死而復活——向世界死 約旦河是表明信徒死的地方。當時約書亞率領以色列會眾,從曠野進到迦南地,曾經渡過約旦河;經此過渡時,因有約櫃率領,約櫃是表明“神與同在”,既有神同在,所以約旦河水,即順從神命,遠遠的從亞當城那裡斷了流(參:書3:16)。以利亞同以利沙,到了約旦河,即用他那毛布外衣打水,外衣是先知職分的標記,所以那先前因約櫃分開的河水,今日也因先知外衣,“水就左右分開,二人走幹地而過。”此亦表明舊人之死,雖是不易;但是在於耶穌基督的死,約旦河水已經分開,死的毒鉤,罪的權勢,在於耶穌的十字架皆已制勝,凡在耶穌基督裡的人,其舊人都已在主的十字架上,與主一同釘死。
(二)以利亞榮耀的上升 以利亞既已從吉甲前行到了伯特利,又到了耶利哥,終則渡過約旦河將舊人埋沒,當然就可升天,與主同在了。其所以如此上升:
l、顯明是世間不配有的 他在那樣信仰破產、背棄神的時代中,經亞哈謝王一而再而三的差兵士去捉拿他,真是不配有他這樣的人;如寫希伯來書的說:那些在曠野山洞,飄流無定的信徒,“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來11:38)。
2、證明是神所喜悅的 以利亞如此蒙神差火車火馬,被接上升,這自然是神喜悅他的明證。正如“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
3、是代表信徒被提的 以利亞如此被接上升,不僅給我們一個清楚的來生觀,更表明信徒將來如何被提。以利亞與以利沙正在談話,忽然火車火馬將二人隔開,以利亞即乘旋風而去,是何等奇妙。何等榮耀啊!
以利亞平生無處不是奇跡,他是忽然出世,不知從何處來,又忽然被神接去。(1)他在神面前無愧為以利亞——耶和華是神。他真可為活神的代表,在他的生命、生活、工作裡,處處皆可表現出一位大能永活的神。(2)他對於會眾無愧為戰車馬兵(2:12)——他在當時的世代中,大大的為真理爭戰,除去巴力先知,挽回民眾的信仰,他真是“以色列的戰車馬兵!”他平時既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于離世時即乘火車火馬上升;其上升的榮耀,與平時的工作,是極相稱的。(3)對於先知學員情同父子——以利沙見他上升:曾“呼叫說:‘我父啊!我父啊!’”(2:12)(4)對於神國則如基督的先導——以利亞原是預表先鋒約翰,不但身穿毛衣,腰束皮帶(1:8),其性情亦恰如約翰之剛勇奮急。約翰責備希律,以利亞則斥責亞哈。且聖經明言耶穌首次來,有以利亞為他開路(瑪4:5~6,太17:10~12)。其第二次來,還是需要以利亞為他開路(啟11:3~6)。耶穌登山變像,原是表明他二次再來時,如何在他國裡降臨(太16:28,17:5)。此時既有以利亞與主一間顯現,亦正是表明他與耶穌的國有關係(太17:11)。總言新約中提及舊約先知之名,所提最多的,就是以利亞,其于神國的關係可想而知。
第四章 表現救恩的先知(以利沙)
以利亞於上升以後,有以利沙接續他為先知,可謂承繼有人。雖然以利亞於不信的世代中,作了驚天動地的大事工;在迦密山等處,為神作了活潑有力的見證;無奈世道人心仍是黑暗悖逆,巴力西卜依然佔據神的地位(1:2~3,1:16),若無相當之人繼續工作,一旦撒手歸天而去,不是要功敗垂成嗎?所幸以利亞升天以後,有得了以利亞加倍靈感的以利沙,繼承職務,一切靈界事工較比以利亞在世還要進行順利呢!摩西死了以後,嫩的兒子約書亞即興起來;以利亞不上升,以利沙也不得顯出來。按以利沙意即“神即拯救”,或“我的神是救恩的神。”以利沙生平足以表現出神的救恩。無愧為救恩的先知。茲略言其所以預表耶穌之處:
一、有與主相同的先導 以利亞是預表先鋒約翰,以利沙是預表耶穌。雖然他們二人按名義說是師徒,按情分說是父子;但按事工的關係說,以利亞卻是以利沙的先導,預表在耶穌前開路的先鋒約翰:
(一)以利亞預表約翰之經言
1、耶和華之言(瑪4:5~6)
2、天使之言(路1:17)
3、耶穌之言(太11:14)
(二)以利亞預表約翰之景狀
1、心性相同(路1:17)
2、居處相同(曠野)
3、服裝相同(1:8,太3:4)
4、食品相同(神所備的)
5、忠直相同(如對於君王與會眾之警告)
6、工作相同(基4:5~6,路1:17)
詳觀以利亞與先鋒約翰,二人各身穿毛衣,腰繫皮帶,發則不剪不梳,質樸無文,喜居山腳荒野,性情剛直,言極尖銳,所成事工,亦皆相同,可見以利亞誠堪為約翰的代表。
二、特具複生的能力 耶穌的工作,是生命工作,他自己曾發表他來世的宗旨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10:10)。我們跟從耶穌,唯一緊要的,就是從他得著生命,得著屬靈的生命。我們若是未從他得生命,就是從他無所得。以利沙既為耶穌的預表,他工作的特別,當然也是處處表現出生命能力來:
(一)重過約旦河——死而復活的表現(2:14)。
(二)令苦水變甜——再造複新的表現(2:19~22)。
(三)使谷中有水——活水湧流之表現(3:15~20)。
(四)空器皿滿油——靈恩充滿之表現(4:1~7)。
(五)使小兒復活——賜予生命的表現(4:18~37)。
(六)使眾人痊癒——消除罪毒之表現(4:42~44)。
(七)治乃縵麻風——罪惡得潔之表現(5:5~15)。
(八)使斧頭漂起——能力複元之表現(6:1~7)。
總觀以利沙前後共行十數件神跡,每一神跡中,皆含有複生的能力。而且此種種神跡,與耶穌所行亦大致相同。他的一生,實是表現出生命能力。甚至死了以後,他的屍身,仍然顯出此能力,因而叫死人復活(13:20~21)。
三、乃為民間的救主 以利沙不同以利亞,喜歡度超世的靈界生活。他乃是與人同起居,共往來,長衣持杖,柔和謙遜,誠堪慰藉當時痛苦的百姓。這正是代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平民的救主,生在客店,長在拿撒勒,傳道在加利利的各村莊,與貧窮寒苦的勞動界常相往來,深解貧人、苦人、病人的況昧。他固然是超世的,是與神相通的;他卻更是人世的,是與世界各等人並處的,為萬人的救主。耶穌傳記中的大部分,就是記載他在人間的工作。假若只記他的超世生活,只好記述他在約旦河邊,聽見天上的聲音,在黑門山頂改變形象,與復活後駕雲升天,等數段事蹟而已。但耶穌乃平民的救生,他固然歡喜到山上到野外,去度靈界的生活;他也更是歡喜到社會上去服役於人。路加福音曾記載,有一日“耶穌出去上山禱告,整夜禱告神”〔路6:12〕。這“出去”,“上山”,“整夜禱告”數字.足以看出耶穌那神聖超常的屬靈生活;但又記載“耶穌和他們下了山,站在一塊平地上,……眾人都想要摸他”(路6:17,19)。看耶穌如此“下了山”,同門徒“站在一塊平地上”,又准眾人摸他,這是與平民多樣的接近。他真是“下了山”,降卑自己的身分,和人“站在一塊平地上”,而與人平等;並且准眾人摸他,和眾人密切相通相連,以致他的能力,可以達到眾人身上。而且以利沙亦率領門徒,遊行民間,宣明律法的要義;此更可以預表主耶穌,如何三年之久,同門徒周遊各地,作佈道救人的工夫。
總言以利沙的平生,大可以代表耶穌,不但他的態度像耶穌,他所講的道像耶穌,所行之事亦多像耶穌,如:苦水變甜,以二十餅飽百餘人,愛及仇敵,愈麻風病,使死人復活等事,連他的先導亦且相同。他實是耶穌的好代表。
第五章 以利沙之生平
於以利沙時代,至少有三個先知學校,設于吉甲、耶利哥、伯特利。吉甲先知學校中概有百多人(4:43),從耶利哥先知學院中,曾有五十個人去遠遠為以利亞送行,可知各處學院之先知門徒為數不少。約沙法王亦曾請以色列王亞哈,一時拖集先知四百人(王上22:6)。當時既有這樣多的先知,與先知門徒,何以獨有以利沙特蒙神選、神召、神立、神用呢?這其中自有我們可注意之點,是決不可忽略的;現其生平事蹟,可知他為先知不是偶然的。神於各時代,皆有他特別興起的,以利沙即神所特別選召的。其平生可分三時代:
一、務農時代(王上19:19~21)
(一)為農人 最奇異的是以利亞召以利沙,不從一個學校裡,是從田野裡;不從知識界,竟從勞工界。田家生活本是最有樂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確是造就人心性的好機會。
(二)為富人 以利沙有田地,有僕人,在他前面,也有十二對牛,可見他的財富很多,是一個富人。有產業的人,常是身富靈窮,因為被他的產業所累,如耶穌所說:不肯奉神召命,以及缺少一件的少年人(路14:13~19,可10:21~22)。以利沙雖是富人,對於產業之得失有無,皆不成問題,這就是身富靈亦富了(王上19:21)。
(三)為忙人 以利沙既為富人,何不讓僕人工作,還要自己親身去耕地呢?他這種不自尊自大,勤勞任事的精神,足證他是個有道之士,正如基甸打麥(士6:11〕,大衛牧羊。他所作一切有形事工,莫非是無形的課程,藉此成功了他靈性的利益。
以利沙在此時代,常於田畝之中,享受大自然的幸福,且有一個快樂富足的家庭,是何等美滿有福的人生呢!
二、潛修時代 以利沙從一個農人,改為一個先知學員,這是他一生的一個大轉機;此轉機之經過,多顯於犧牲的精神。
(一)奉召 以利沙之奉召,可為歷代神僕奉召的模範:
l、希奇的 以利亞召以利沙不是偶然的事,是出於神的旨意,由於神的指示,預先指定了人,指定了地點,就一直的去把以利沙召出來;因為這是出於主。
2.當即的 以利沙之奉召,毫不遲疑,亦絕不推諉,吻別了雙親“就離開牛跑到以利亞那裡”。有如彼得、約翰等蒙召時,一聞主的招呼,就“立刻”舍了網,或“立刻”舍了船,別了父親,跟從耶穌(太4:20~22)。
3、決心的 以利沙奉召,將自己耕地的牛宰殺了,用套牛的器具煮肉;這是表明他的決心,從此以後離開了農務,改了行業,去作先知門徒,永不反悔。
4、快樂的 他如此宰牛,乃為眾人擺一筵席,表明他去跟從以利亞快樂的心。蒙召為先知,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人當奉召時,也應當表示快樂的心。
5、顯然的 當奉召時,不但辭別父母,也辭別親友,在最後辭別的筵席上,把他離開家庭,跟從先知以利亞的事,向眾人公佈。
6、犧牲的 以利沙離開他的家庭、父母、親友、事業、並一切的富厚,去跟從以利亞,實在是極大的犧牲。當日不肯決然犧牲,跟從耶穌的三個人(路9:57~62),決不得與他相比,如:第一個跟從耶穌,是為貪圖世福,所以耶穌說:“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9:57~58)。他乃是跟從主,舍去了世福。第二個跟從耶穌,是要先回去葬埋父親,即等父親死後,再來從主(路9:59~60)。他乃是與父母毅然作別。第三個跟從耶穌,是手扶犁向後看,他乃是將犁焚燒了(路9:61~62)。
7.不顧人情的 以利沙未跟從以利亞之前,先到家中與父母親嘴辭別;這固然是無顧到人情一方面,也是為人子應該行的;但這不過與父母作別,並非徵求父母同意。父母一方面,固然應該顧到,不可故意惹父母不悅;但猶有天上的父,是更當聽從的;所以保羅說:神施恩召我,“我就沒有和屬血氣的人相商量。”(加1:16~17)
(二)潛修 聖經記載以利沙為先知學員,所學的功課極簡單,即“隨後就起身跟隨以利亞,服事他。”
1、跟隨 以利沙所學的第一科,即跟隨,——跟隨先知——這一科所包含的:(1)捨己——非捨己不能隨從人,須舍去自己的道途、意見與幸福,否則不能跟隨人。(2)效法——跟隨先知,即效法先知的榜樣,凡先知的言語、行事,如何事神,如何待人,皆宜效法。真先知教師,不是課本上的教師,乃是以身教——以身作則。(3)進步——跟隨有進步的意思,非進步不得謂之跟隨,即同著先知往前進,而與先知同心同行。以利沙與以利亞性情原是極不相同的,能與自己性情不同的老師同行同步;就是學了最美的課程了。
2、服事 所學課程第二科,就是服事人:(1)學謙單——服事人,是學謙卑的課程,非謙卑不能服事人。耶穌所以能服役於人,正是因為他是“柔和謙卑”。(2)學聽命——服事人最要的條件即聽命順服,非順服不能善於服事人。(3)學勤勞——服事人決不得懶惰成性,必須勤勞,更必須吃苦。學會了謙卑順從、勤勞、吃苦,即有了先知學員的資格,也就是有神學生的資格了。
3、隱修 真奇怪,自從以利沙跟從了以利亞,直到他接續先知職任時,聖經不但無一次論到以利沙的事蹟,也無一次說到他的名字。從被召到受職即其隱修的時間。本來在天國歷史上,除了屬靈的事工外,確無可記述之事。以利沙於此時代所學第三科,為最要最美的課程,即隱藏:(l)在人前隱藏——與世界區別,無俗務累心,專心度安靜的生活,靈界的生活,而為“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2)在神前隱藏——以利亞既是藏在神裡面的人,將自己隱沒,惟將神表現出來。想以利沙最大的課程,亦必是仿效以利亞,去度那藏在神裡面的生活;非藏在神裡面,不配為先知學生,亦即不配為神學生。詩曰:
(一)
小以利沙耕地趕牛 外衣搭身恍然覺牖
告別父母淚不下流 快樂獻身為天國領袖
(二)
主內深造靈命發展 跟隨到底渡過約旦
見師上升頓開靈眼 萬事皆新靈加倍充滿
三、為先知時代 以利沙為先知時代的事蹟,最多亦最奇,於我們屬靈的教訓亦最大。我們現在只是說到他如何承繼先知的職任,而為時代中的靈界偉人。
(一)與師同行 以利亞曾一連三次對以利沙說:“你可以在這裡等候。”以利沙亦三次回答說:“我必不離開你。”假若以利沙不與以利亞同行,不與以利亞同行到底,以利亞要往前行,他卻要住下,自然不得接續先知的職任。我們今日要得先知職任,亦必須與主同行,且必須同行到底。
(二)加倍靈感(2:9~12) 當以利亞要上升時,對以利沙說:“我未曾被接去離開你,你要我為你作什麼,只管求我。”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2:9)。雙倍產業,是長子所得之份。以利沙真是以利亞靈性的長子,他不但是得了比當時一切先知都加倍的靈感,也得了比以利亞還加倍的靈感。以利沙的工作,實在是比以利亞還加倍;連他所行神跡的數目,也比以利亞加倍。以利亞行了七樣神跡,以利沙則行了十四樣。以利沙求加倍靈感,實是我們傳道人最好的榜樣。以利亞說:你只管求;以利沙不求別的,只求加倍靈感。這真是求的最切要,最適當,較比當日所羅門求智慧,還更切當呢!據以利亞的答詞,求此加倍靈感,須有條件:
l、其所求甚難——求加倍靈感,這是極難得的恩賜。但所言“難得”,並不是難在神一方面,乃是難在人一方面。換一句說,不是神不願意給,乃是人不配受。誰配接受這加倍的靈感呢?這真是一件難事。
2.須見師上升——要得此加倍靈感,必須看見以利亞上升,不然必得不著。這是表明門徒不見主升天,則不能得著上面來的能力。耶穌不升上去,聖靈不降下來。人也必須在靈性中看見主的上升,實驗了主的升上,方能得到聖靈的充滿。
(三)穿師外衣(2:12~13) 以利亞的外衣,原是表明先知的職分——先知的靈。當以利沙被召時,固然披上以利亞的外衣(王上19:19);今以利沙承繼先知職分,更是因接受了以利亞的外衣;既接受以利亞的外衣,就“把自己的衣服撕為兩片”,表明從今後,再不作自己的人;完全不作自己的人,要披戴以利亞,接受先知的靈與職務了。
(四)重過約旦(2:13~14) 以利沙既隨同以利亞過了約旦河,今又用以利亞的外衣打水;約旦河亦遽然分開,就重渡約旦河。按渡約旦河原是死而復活的表明;他如此渡過約旦河,正是表明他顯有死而復活的經驗,進入死而復活的生命與生活。他既受了加倍的靈感;又被戴以利亞的外衣,並有死而復活的經驗,即無愧為當時的大先知了。
總言:以利沙平生有三個時代,經過兩個大轉機:第一轉機是從農夫變為先知學員;此轉機之要點,重在犧牲。第二轉機是從先知學員變為大先知;此轉機之要點,重在得到加倍的靈感。此“大犧牲”與“大靈感”六字,即以利沙為大先知的原因。
主所用之三把刀(8:1至12:21)(賈玉銘)
當先知以利亞躲避耶洗別,藏在山洞中的時候,神命他出來,吩咐他作三件事:一件事,即到大馬色膏哈薛作亞蘭王;二件事,即膏耶戶作以色列王;三件事,要膏以利沙為先知。並且說到“將來躲避哈薛之刀的,必被耶戶所殺;躲避耶戶之刀的,必被以利沙所殺”(王上19:15~17)這三把刀就是神對待亞哈家所用的工具。
一、以利沙的刀——先知屬靈的刀 以利沙所用的刀,自然是屬靈的,如保羅所說:“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10:4~5)“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4:12)。神的道,也稱為“聖靈的寶劍”(弗6:17)。當亞哈王隨從耶洗別敬拜巴力,遠離神的時候,已有以利亞出來為真理作證,在迦密山曾殺死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繼有以利沙興起,他為先知與以利亞不同;因以利亞是為朝廷所逼迫,以利沙卻為朝廷所信用。平生大有能力,廣行神跡,最要者,即教授先知學員時,長衣持杖,柔和謙遜,常領門徒遊行民間,宣明律法的要義。對於君王,對於民眾,到處宣傳真理,領導人離棄偶像。以利沙這把屬靈的刀,雖極有能力,卻未能將約蘭王等心中的營壘攻破,把他們的心意奪回,領他們歸向神。
二、哈薛的刀——外敵懲罰之刀 一日哈薛,奉亞蘭王便哈達的使命,去求問以利沙。以利沙“就定睛看著哈薛,甚至使他慚愧,神人就哭了。哈薛說,我主為什麼哭?回答說:因為我知道你必苦害以色列人,用火焚燒他們的保障,用刀殺死他們的壯丁,摔死他們的嬰孩,剖開他們的孕婦……你必作亞蘭王”(8:10~13)。其後哈薛果然在拉末與以色列王約蘭,並猶大王亞哈謝交戰,就把約蘭王打傷。以後約蘭就回到耶斯列去,醫治在拉末與哈薛打仗時所受的傷(8:25~29)。再後當耶戶為王時,耶和華就割裂以色列國,使哈薛攻擊以色列的邊境,就擄掠了約旦河東二支派的地(10:22~23)。
三、耶戶的刀——無情毀滅的刀 亞哈家既不聽以利沙的教訓,為以利沙真理的刀所勝。以色列王約蘭,遂被哈薛的刀所傷;雖然受了傷,卻尚未死,所以神就興起耶戶,用他那無情的刀,剿滅亞哈家。按耶戶是以色列國第一個有為之君,竭力除去種種陋俗及拜偶像之惡風。
(一)耶戶剿滅王室的殘忍(9:1至10:36) 耶戶是騎兵的首領,曾親見以利亞斥責亞哈強奪拿伯的葡萄園,並聞以利亞如何論神要報復拿伯的血。當以色列王約蘭,在耶斯列醫病時,猶大王去看他,適遇耶戶率領馬隊到耶斯列去。那時以色列王約蘭,與猶大王亞哈謝.就套上馬車出去遇見耶戶;耶戶即用箭射死約蘭,將他的屍體拋在拿伯的葡萄園,並吩咐人追趕亞哈謝,將他刺傷而死。耶戶即到了耶斯列,進了王宮,拿殺亞哈七十個兒子,將他們的首級送到耶斯列;耶戶即將他們的首級堆成兩堆,又殺戮亞哈謝家餘存的人和亞哈的大臣密友。並起身往撒瑪利亞去,路遇四十二個自稱是亞哈謝弟兄的人,都活捉來,盡行殺戮。及至進了撒瑪利亞作了王以後,又用欺詐的方法,將一切事奉巴力的人,都關閉在巴力廟中,完全殺戮,以巴力廟為廁所。這是刑罰亞哈家領導百姓敬拜巴力的罪。
(二)耶戶剿滅王室之賞罰
1、所得之賞(10:30) 耶和華對耶戶說:“因你辦好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照我的心意待亞哈家,你的子孫必接續你坐以色列的國位,直到四代。”這是耶戶因為除滅亞哈拜巴力的罪,因而得神喜悅。
2、所受之罰 耶戶雖然按照神旨剿滅亞哈家,而作了神的工具;只因他過於殘忍,顯出野蠻可惡的行事,也不能沒有相當的處分。所以再過百年以後,先知何西阿為他自己的兒子起名為耶斯列,代替耶和華發言說:“我必討耶戶家在耶斯列殺人流血的罪”(何1:4)。
刀原是表明一種審判。亞哈家已經受了以利沙真理的裁判,表明他們敬拜巴力的強項悖逆,辜負神恩,違棄真理。亞哈家既不聽受以利沙的教訓,所以就繼續有哈薛之刀的討伐。只因亞哈家至終不悟,即又興起耶戶,用他那一把無情的刀,將亞哈家滅盡殺絕,而且奪他的國位,代替他為以色列王。所以神對於亞哈家用這三把刀,是有次序的:即先用先知真理的刀,藉此刺透他們的心靈,使他們覺悟悔改;他們既不覺悟,最後即用耶戶無情的刀,將他們殺戮淨盡。
按這三把刀,合起來也可說是以利沙的刀所顯的效力;因為以利沙所用真理的刀,是雙刃的利劍。這把雙刃的利劍:一方面是屬於恩典,為要刺透人的心靈,使人知罪悔改;一方面是屬於法律,為要定人的罪,使人受當受的處分。亞哈家聽了以利沙的教訓,既不覺悟,自不能不因刀的另一方面之效力,遭懲罰與毀滅了。
南北二國之末運(l3:1至23章末)(賈玉銘)
自掃羅為王,到耶路撒冷被擄,是選民國在神權政治下之王國時代;此時代共曆504年。所羅門以後,分為南北二國;以北國歷代君王,無人不陷於耶羅波安敬拜偶像的罪,以致以色列國國祚甚短,僅傳269年,即亡於亞述。其後南國(即猶大國)複苟延殘喘115年,遂陷於巴比倫。至猶大人第三次被擄聖殿被毀,亦僅延長134年而已。試言二國敗亡之經過:
一、北國之末運
(一)君王之無道 於本書開始,已論亞哈之于亞哈謝,與約蘭的事蹟。後有耶戶,用他那無情的刀,滅盡亞哈家,即起而代之。自耶戶以後,僅有耶羅波安第二,頗具能力,屢次戰勝敵國,餘皆昏亂無道,以致國家敗亡。
1、約哈斯 耶戶之子(王下10:35)。
2、約阿施 約哈斯之子(王下13:13~14)。
3、耶羅波安第二 約阿施之子(王下I4:16)。
4、撒迦利雅 耶羅波安之子(王下14:29),在位僅六個月。
5、沙龍 殺撒迦利亞而代之(王下15:13~16),在位僅一個月。
6、米拿現 篡沙龍之位(王下15:17~22),在位十年。
7、比加轄 米拿現之子(王下15:23~26),在位二年。
8、比加 篡比加轄之位(王下15:27~28),在位廿年。
9、何細亞 殺比加而篡其位(王下15:30~31),在位九年,亡於亞述。
此歷代諸王,不但無一人離開耶羅波安領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那罪,且多是悖逆不道,“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二)先知之警告 在以色列國起始為先知的,有亞希雅與耶戶,再後有米該亞,並有最大之先知以利亞與以利沙二人先後興起,斥責並警教君王,與眾民之悖逆,領他們歸向神。當國家之末運時,亦有著名之何西阿與阿摩斯應時而出,作以色列國之瞭望人。
l、何西阿 何西阿為先知,初在耶羅波安第二時,任先知職務,約六十年之久,直至以色列國最後的王。何西阿作先知,猶如猶太國之耶利米,可謂流淚的先知。他的論說,近於哀歌,足多用現身說法,實地表演以色列國的腐敗。他言及國民如何悖逆,有如淫婦(1~3節);國王如何殺人流血,放縱情欲(7:3~7);那些拜偶像的祭司,如何可憎,徒然守節,詭詐欺神(4:12~14,12:13,2)。倚靠埃及亞述,不倚靠神(5:13,7:9,1:11,8:9~10)。以法蓮人與迦南人一樣,專以世事為念(12:7~8),只有口頭的悔改(7:6)。根本說來,就是離棄神(4:1~6,8:12,14,9:1)。
2、阿摩斯 阿摩斯也是于耶羅波安第二時,起而為先知。他為先知所盡職務:(1)是盡力攻擊當時拜偶像之惡俗。——(2)亦斥責當時人的奢侈。——(3)且痛斥道德上之墮落。——(4)並指斥作士師的虐待貧民。——(5)亦言及將來大衛家室之重建。
(三)國家之敗亡
l、敵人之擄掠 亞哈謝以後.亞述國有數次攻擊以色列國:先是普勒王的攻擊(王下15:19),後有提革拉毗列色,來攻取以色列之夏瑣、加利利各地,並拿弗他利全地;把各地之居民,亦都擄到亞述去了(15:29)。又後有亞述王撒縵以色,來攻取以色列全地,將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去。以色列國即從此亡國(17:1~6)。
2.擄後之情形(17:7~41) 以色列被擄以後,尚有許多餘剩未被擄去的民眾。亞述王即遷移許多異族的人,到以色列地,與以色列人雜居共處。這些外族人,原是拜偶像的,以致這些異族的人與以色列人混合;不但人種混合,宗教亦混合,此即撒瑪利亞人之由來。以斯拉、尼希米二書中,曾論撒瑪利亞人之行動。于約翰福有第4章.亦曾論及撒瑪利亞人。
二、南國之末運
(一)南朝延長的時日 南國於北國亡國後,複延長百有餘年。其所以延長的原因:首則因南國有先知與祭司,為宗教領袖;且以耶路撒冷為拜神之中心地點,更以國內歷代有賢君興起。於本書所論,猶大列王有亞哈謝、約阿施、亞瑪謝、烏西亞。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門、約西亞、約哈斯、約亞敬、約亞斤、西底家諸王。其中有約沙法、約阿斯、烏西亞、約坦、希西家、約西亞等,堪稱賢君,使政治修明,敬事上主。其最要原因,乃以神已與大衛立約,必要建立他的家室,堅定他的國位,使神殿的燈,在耶路撒冷永不熄滅。我“還留一個支派給他兒子,使我僕人大衛在我所選擇立我名的耶路撒冷城裡,在我面前長有燈光。”假若不是南國列王中,有特殊的失敗原因,南國即永不至於敗亡了。
(二)南國敗亡的原因 南國之敗亡,先因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結親,使他兒子約蘭娶耶洗別之女,亞他利亞為後,因而把北國拜偶像的惡風傳染南國。繼因希西家父子之驕傲與兇殘:以希西家病癒,巴比倫王差使者來慰問,希西家即將殿中的金子、銀子、香料,和他武庫內的一切軍器,並所有之財寶都給使者看。“他家中和他全國之內……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這樣不能不使他生出覬覦之心。所以以賽亞對希西家說:“你要聽耶和華的話。日子必到,凡你家裡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20:12~17)。更以瑪拿西行種種可憎的惡事,比先前亞摩利人所行的更惡,所以耶和華說:“我必降禍與耶路撒冷和猶大,叫一切聽見的人無不耳鳴……必擦淨耶路撒冷,如人擦盤,將盤倒扣。我必棄掉所餘剩的子民,把他們交在仇敵手中,使他們成為一切仇敵擄掠之物”(21:1~18)。再因末後的數王,皆是悖逆無道,行惡在神前。更因不聽先知的勸告,起先有彌迦,以賽亞.最後有西番亞、耶利米等,雖然先知為國家為君王,多方流淚,——耶利米稱流淚的先知——總是硬著心,不肯聽從;甚至約雅敬王將耶利米托巴錄繕寫的律法書,扔在火中焚燒。神的子民,竟如此惹神震怒,行耶和華憎惡的事,比外邦人尤甚,怎能不受責打懲治呢?巴比倫為拜偶像最盛之地,神任憑他們被擄到巴比倫,為要叫他們厭惡偶像,覺悟偶像的虛假.可以轉歸神。也是為叫聖地安息,神曾命定以色列人,當守安息日,六年耕種,第七年守安息,如此每七年,有一個安息年,每五十年有一大安息年(利25:1~15)。猶太人民竟有五百年之久,未遵神命守安息年,即有七十個安息年未守,所以神就令土地荒涼七十年使其安息。可見神任憑巴比倫擄掠殺戮他們,實是他們咎有應得。
(三)南國被擄的經過 按書內所載,耶路撒冷被擄,前後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尼布甲尼撒元年,猶大王約雅敬年間。尼布甲尼撒來圍困耶路撒冷,次年城失被擄(24:1~7;耶52:1~11)。此時但以理亦在被擄的民中。第二次在尼布甲尼撒第八年,猶大王約雅斤年間,將極多的民眾擄至巴比倫(24:8~17;耶52:28)。第三次被擄在尼布甲尼撒十八年,猶太王西底家年間(25:8~17;耶52:4~12,29~30)。此次將耶路撒冷城一併焚毀。在西底家面前,殺戮他的眾子,以後將他的眼睛剜出,用銅鏈鎖著他,帶到巴比倫去。如此在剜眼之先,當他面前殺戮他的眾子,以後再把眼睛刺去,這是使他眼中所見最後的一件事,就是他的眾子被殺,他眾子慘死的印象就永留在他的心目中。人所受的刑罰,再沒有比這慘痛了。可惜神的聖地,神的聖民,竟遭這樣的蹂躪,罪孽的果子,真是可怕的!
看南北二國被擄的經過,真是不堪言狀的,但其中皆是出於神的旨意。亞述與巴比倫,不過是神所用的工具,藉以懲治責打他的子民,使他們從此再不敬拜偶像,因而可以保全他們的宗教;亦不再與外邦聯婚,藉此可以保全他們的種族;否則難免與世界各族混合,今日世界以上,即無猶太民族了。若無猶太民族,彌賽亞的國,將如何實現呢?奇哉!妙哉!神的美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