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章註解

 

壹、內容綱要

 

【掃羅王的敗亡】

   一、掃羅王全家死於和非利士人的戰爭中(1~7)

   二、掃羅王和他兒子們的屍身受辱(8~12)

   三、掃羅王敗亡的主要原因)13~14)

 

貳、逐節詳解

 

【代上十1「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殺仆倒的。」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攻打以色列;以色列人各從非利士人面前逃跑,在基利波山有被刺死倒斃的。

  〔原文字義〕非利士」移居者;「以色列」神勝過;「逃跑」逃跑,逃離;「基利波」隆豈知堆;「仆倒」仆倒,倒下,倒斃。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爭戰」:指撒上二十八14;二十九1的戰事。

         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逃跑」:『逃跑』意指戰敗後逃命。

         在基利波山有被殺仆倒的」:『基利波』是基利波山脈中的一座山峰,高約海拔500公尺,俯視耶斯列河谷,位於河谷的南岸,以色列軍就在此山附近安營(參撒上二十八4;二十九1註解),由此可見他們在此戰中一直採取守勢。

  〔話中之光〕()以色列與他們的首領掃羅一同不順從、悖逆神(參撒上十二25;民十七10)是戰敗的根本原因。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信徒與神建立美好的關係,並生活在神的話語中教訓(參哈二4;羅一17),至為緊要。因為神自己才是力量的源泉(參詩十八1;腓四13)

 

【代上十2「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

  〔呂振中譯〕非利士人緊緊地追趕掃羅和他的兒子們;非利士人擊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

  〔原文字義〕緊」緊靠,黏住;「掃羅」所想望的;「約拿單」耶和華已給與;「亞比拿達」我父是尊貴的,我父願意;「麥基舒亞」我的王很富有。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緊追掃羅和他兒子們」:『緊追』指緊迫釘人,不稍偏離。

         就殺了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約拿單』從前他和隨從僅兩個人便令敵營潰散(參撒上十四1316),如今竟落得被殺;『亞比拿達、麥基舒亞』約拿單的兩個弟弟,聖經中未見他們有何特殊事功。

   〔話中之光〕()約拿單的優點如下:(1)雖然是掃羅的兒子,但與嫉妒和肅清的化身掃羅明顯不同(參撒上十八29),是懂得真正的愛和友情的人(參撒上十八1~4;二十17)(2)非常智慧而勇敢的軍人(參撒上十四6~14)(3)具有良好的信仰品格的義人(參撒上十九1;二十30~42)

         ()約拿單與悖逆的掃羅一同戰死的事實告訴我們如下教訓:(1)父親的邪惡的罪連累子孫受苦難;(2)義人的盼望和生命並不局限於這個世界而在於將來的真正、永恆的國度(參箴十四32)(3)約拿單不離棄邪惡的父親與他共患難的孝心可佳(參出二十12;弗六1;西三20)

         ()神聖歷史的記錄揭示了歷世歷代中許多義人都遭受了迫害與死亡。因為大鬥爭的牽連,撒但必須被准予一個折磨義人的機會。但是基督徒的安慰是:雖然那大仇敵可以能毀滅身體,但是他不能毀滅靈魂(參太十28)。一旦這個人與神的關係不能變更地決定了,繼續或中止今生的生命就不是主要的了。我們「藉著生,或藉著死」都能叫基督顯大(參腓一20~23)

 

【代上十3「勢派甚大,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

  〔呂振中譯〕戰事很劇烈地擊敗了掃羅;射箭的射中了他;他被弓箭手射重傷了。

  〔原文字義〕勢派甚大」很沉重,有份量;「追上」找到,碰上;「傷甚重」痛苦,遭折磨。

  〔文意註解〕「勢派甚大」:形容情勢危急,無法擺脫。

         掃羅被弓箭手追上,射傷甚重」:『射傷甚重』指傷勢嚴重。

   〔話中之光〕()掃羅已經從交鬼的婦人那裡,得知自己會失敗的結局(參撒上二十八19),但卻沒有逃跑,而是回到軍中與非利士人爭戰,表現出屬肉體的人最大的勇氣。在肉體中作王的掃羅以徹底的失敗完成了使命,讓神的百姓學到了一個教訓:立王本身並不能拯救以色列,最重要的是以神為王;神百姓的王最重要的不是才幹和勇氣,而是順服神。

         ()掃羅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是財主又大有權力,但是他所擁有的這一切,皆不足成為我們的模範。在人看來他高大威武,可是在神眼中卻是渺小不堪。他樣子雖英俊,但罪使他靈魂醜陋;他身體雖強壯,但缺少對神的信心使他內心軟弱。他儘管富有,在靈命上卻一貧如洗;他能對許多人發號施令,卻不能贏得他們的尊敬與效忠。他只是外貌上中看,內心卻已經敗壞了。與神親密,有堅強的性格,遠勝過金玉其外的儀表。

 

【代上十4「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淩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不肯刺他;」

  〔呂振中譯〕就對拿軍器的護兵說:『拔出刀來,將我刺透,免得這些沒有受割禮的人來作弄我。』拿軍器的護兵因為非常懼怕,不情願刺他;

  〔原文字義〕吩咐說」命令;「淩辱」戲弄,惡意無情對待;「懼怕」害怕,敬重。

  〔文意註解〕「就吩咐拿他兵器的人說:你拔出刀來,將我刺死,免得那些未受割禮的人來淩辱我。但拿兵器的人甚懼怕,不肯刺他」:『拿他兵器的人』指王的隨侍;『受割禮的人』指外邦人。

  〔話中之光〕()掃羅臨死仍要面子,所謂「死要面子」。為甚麼呢?肉體的本質就是這樣,就是要自己,自己最大的是面子,一個人的自尊心也好,自憐也好,自愛也好,自卑也好,都能發覺裏面有個共通點,就是面子問題。所以掃羅這個人從開始到末了,就是活在肉體裏面。

         ()替掃羅拿兵器的人在道德上遇到左右為難的問題──他應否遵命而行。照理說他應當順服君王,但他也知道不可殺人,所以決定不殺掃羅。順從你不認同的命令與順從你明知是錯的命令,是兩回事。順從錯誤命令,永遠是錯誤的,也不合道德;不管是誰發佈這命令,違背他會產生甚麼後果,都要小心謹慎。當你處在道德上進退兩難之時,依據甚麼來作抉擇呢?你要鼓起勇氣,遵照神的律法而行。

 

【代上十5「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

  〔呂振中譯〕掃羅就拿刀,自己伏上。拿軍器的護兵見掃羅已死,他也伏在刀上死了。

  〔原文字義〕伏在」倒下,仆倒。

  〔文意註解〕「掃羅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伏在刀上』指將身體倒在刀上自刎而亡。

         「拿兵器的人見掃羅已死,也伏在刀上死了」:王的隨侍也不待敵人前來殺他,自殺成仁。

  〔話中之光〕()掃羅的一生都是活在肉體當中。如果從外面看,掃羅和大衛沒有太大差別:大衛尋求神,掃羅也曾尋求神;掃羅有許多罪過,大衛也沒有少犯罪。但他們的裡面卻不同:大衛不僅外面要神,裡面也要神;掃羅外面要神,裡面卻沒有神的地位。因此,屬肉體的掃羅總是不肯在神的光照面前悔改,屬聖靈的大衛卻每一次都俯伏在神的光中,仰望神的憐憫來脫離肉體敗壞。

         ()掃羅以面對自己人生的方式面對死亡。他對一切的事都由自己作主,全沒想到神,也不求祂引導。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就別空想日後更容易改變。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在人生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在接近死亡之際,我們對神的回應最能顯出我們究竟是怎樣的人。你想怎樣面對死亡?現在就積極面對人生吧。

 

【代上十6「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

  〔呂振中譯〕這樣、掃羅和他的三個兒子、跟他全家就都一同死了。

  〔原文字義〕全家」房屋。

  〔文意註解〕「這樣,掃羅和他三個兒子,並他的全家都一同死亡」:『他的全家』指跟隨他同赴戰場的兒子們,他有些兒子仍然存活(參撒下二8;二十一8)

  〔話中之光〕()

 

【代上十7「住平原的以色列眾人見以色列軍兵逃跑,掃羅和他兒子都死了,也就棄城逃跑,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中。」

  〔呂振中譯〕在山谷中的以色列眾人見以色列軍兵〔原文:他們〕都逃跑、掃羅和他的兒子都死了,他們也就棄城逃跑;非利士人便來、住在裏面。

  〔原文字義〕棄」棄絕,離開;「逃跑」逃跑,逃離。

  〔文意註解〕「住平原的以色列眾人見以色列軍兵逃跑,掃羅和他兒子都死了,也就棄城逃跑」:『平原』指戰場耶斯列平原;『棄城』指放棄人口聚集的城鎮;『逃跑』指逃到山林裡或約河東。

         非利士人便來住在其中」:指非利士人佔住城鎮。

  〔話中之光〕()

 

【代上十8「次日,非利士人來剝那被殺之人的衣服,看見掃羅和他兒子仆倒在基利波山,」

  〔呂振中譯〕第二天非利士人來剝被刺死者的衣物,看見掃羅和他的兒子都倒斃在基利波山,

  〔原文字義〕剝」剝下,脫去;「被殺」刺穿,殺戮。

  〔文意註解〕「次日,非利士人來剝那被殺之人的衣服,看見掃羅和他兒子仆倒在基利波山」:『剝那被殺之人的衣服』指收拾衣服、裝飾物等戰利品;『掃羅和他的兒子』他們的衣物比一般人貴重,故可能憑衣飾認人。

  〔話中之光〕()

 

【代上十9「就剝了他的軍裝,割下他的首級,打發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到”或作“送到”)報信與他們的偶像和眾民,」

  〔呂振中譯〕就剝下他的衣物,拿起他的頭和軍裝來,打發人在非利士地四圍、傳消息給他們的偶象和眾民。

  〔原文字義〕首級」頭;「打發」打發,送走;「四境」四方,四圍。

  〔文意註解〕「就剝了他的軍裝,割下他的首級」:『他的軍裝他的首級』原文單數,故僅指掃羅一個人的。

         打發人到非利士地的四境,報信與他們的偶像和眾民」:『他們的偶像』指向他們的假神偶像報告戰果,含有謝恩之意;『眾民』向全民報告好消息。

  〔話中之光〕()

 

【代上十10「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裡,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中。」

  〔呂振中譯〕他們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的神廟裏,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中。

  〔原文字義〕大袞」魚。

  〔文意註解〕「又將掃羅的軍裝放在他們神的廟裡」:『掃羅的軍裝』指王的服裝和武器,具有紀念價值;『他們神的廟』他們的神指亞斯他錄(參撒上三十一10),非利士人迷信是巴力的妻子,掌管戰爭與生育的女神。將敵國國王的軍裝放在神的廟裡,意指將戰爭得勝的榮耀歸給他們的戰神。

         將他的首級釘在大袞廟中」:『大袞廟』是非利士人的神(參撒上五1~4)

         非利士人將掃羅的盔甲置於亞斯他錄廟中,屍體懸掛在伯珊的城頭(撒上三十一10);頭顱則掛在大袞廟中。

  〔話中之光〕()掃羅活的時候要面子(參撒上十五30),死了還是要面子(4),但卻偏偏徹底丟了面子,屍體和軍裝都被非利士人凌辱、示眾(9~10)。我們肉體的本相也是這樣,無論自尊、自憐、自愛還是自卑,都是為了自己,結果「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太十六25)

 

【代上十11「基列雅比人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一切事,」

  〔呂振中譯〕基列雅比的眾人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一切事,

  〔原文字義〕基列」多岩之地;「雅比」乾地。

  〔文意註解〕「基列雅比人聽見非利士人向掃羅所行的一切事」:『基列雅比』位於約但河東,羅登基以前曾對那地的人有恩,解救他們不受亞捫王拿轄的迫害(參撒上十一9)

  〔話中之光〕()

 

【代上十12「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前去,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送到雅比,將他們的屍骨葬在雅比的橡樹下,就禁食七日。」

  〔呂振中譯〕他們中間一切有力氣的人就起身,將掃羅的尸體和他兒子的尸體收拾起來,送到雅比,將他們的骸骨埋葬在雅比聖篤耨香樹下;並且禁食七天。

  〔原文字義〕屍骨」骨頭,實質;「禁食」戒絕食物。

  〔文意註解〕「他們中間所有的勇士就起身前去」:『起身前去』他們是在夜間起身,走了一夜(撒上三十一12)

         「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身送到雅比」:別處聖經記載,他們將屍身送到雅比之後,用火燒了,只剩骸骨(撒上三十一12~13)

         「將他們的屍骨葬在雅比的橡樹下,就禁食七日」:他們的屍骨是被葬在雅比(撒上三十一13);『雅比的橡樹』可能是「垂絲柳樹」(撒上三十一13)的另一種稱呼。「垂絲柳樹」是一個罕見字,聖經中只出現過三次(創二十一32;撒上二十二6;三十一13),所以作者改為比較通用的「橡樹」。『禁食七日』含有尊敬和哀悼之意。

  〔話中之光〕()基列雅比人所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在我們人生裡除了主以外,是否曾經很清楚而且很具體的回報過對我們有恩的人?不管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的配偶,我們的牧者、朋友,曾經有恩於我們的,我們是不是真正的很誠心的感恩,而且我們謝謝恩過?這是我們要學的。「大衛就差人去見基列雅比人,對他們說:你們厚待你們的主掃羅,將他葬埋。願耶和華賜福與你們。你們既行了這事,願耶和華以慈愛誠實待你們,我也要為此厚待你們」(撒下二5~6)

 

【代上十13「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

  〔呂振中譯〕這樣、掃羅死了、是為了他所犯對永恆主不忠實的罪,為了永恆主的話的緣故、就是他所沒有遵守的;也是因為他去尋問去請示交鬼的,

  〔原文字義〕干犯(原文雙字)」不忠實或背叛的行為(首字);行為不忠,行為奸詐(次字);「交鬼」鬼魂。

  〔文意註解〕「這樣,掃羅死了」:『這樣』指掃羅在戰場上敗亡,甚至死後還遭受羞辱。

         「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這是指掃羅之死的第一個主因。『干犯』等同『沒有遵守()』,指他不聽從撒母耳的吩咐(參撒上十三89;十五39),就是背叛神。

         「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本句應該接上另一句『沒有求問耶和華』(14),這是掃羅之死的第二個主因,意指不尊重神,惹動神的忌恨。

  〔話中之光〕()「掃羅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借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撒上二十八6),而是反過來譴責掃羅「沒有求問耶和華」(14)。因為掃羅一面求問神,一面「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13),表明他只想知道前途、並不想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在神看來等於「沒有求問耶和華」。

         ()神的旨意只顯明給那些願意遵行的人。許多信徒平時不肯順服神,急難時才臨時「求問」,神的回答是:「他們以背向我,不以面向我;及至遭遇患難的時候卻說:起來拯救我們。你為自己做的神在哪裡呢?你遭遇患難的時候,叫他們起來拯救你吧」(耶二27~28)

         ()掃羅之死的原因:不是政治的失誤,也不是軍事的弱小,更不是個性的欠缺,而是屬靈的失敗。掃羅第一對神不忠,「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13節;撒上十三8~14;十五9~29);第二對神不信,「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13~14節;撒上二十八3~25)。對神的不忠和不信,也是猶大被擄的屬靈原因。

 

【代上十14「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呂振中譯〕不請示永恆主,因此永恆主把他殺死,將他的國位轉歸耶西的兒子大衛。

  〔原文字義〕耶西」我擁有;「大衛」受鍾愛的。

  〔文意註解〕「沒有求問耶和華」:請參閱13節末句註解,和「話中之光」()

         「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意指神沒有幫助他對敵,而任令敵人在爭戰中勝過他。

         「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本句可視為掃羅之死的第三個主因。

  〔話中之光〕()「國」,原文是「王權、王位」。大衛作王,並不是人的革命;掃羅之死,也不是國度的失敗。神的「國」完全掌握在神的手中,王權的更替,是神「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同樣,猶大諸王的失敗,也不是大衛之約的廢棄,而是神主動的管教。現在,神既已帶領百姓回歸,就會負責在拆毀之後重建,正如祂向大衛所起的誓:「我要建立你的後裔,直到永遠;要建立你的寶座,直到萬代」(詩八十九4;賽九7,五十五3;結三十七24~26)

         ()掃羅已經從交鬼的婦人那裡預先得知了失敗的結局(參撒上二十八19),但卻沒有撇下百姓逃跑,而是回到軍中與非利士人爭戰,表現了人的最大勇氣,犧牲不可謂不壯烈,但在神眼裡卻是「不忠、背叛」。按著人的標準擁立的掃羅王,以徹底的失敗揭開了國度的序幕;而神在掃羅最黑暗的時刻揀選了大衛,用來顯明那將要來的國度和聖殿。掃羅「求問交鬼的婦人」(13),「大衛求問神」(十四10),神用這兩個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看到國度的實際不在於勢力、才能或勇氣,而是對神的敬畏和順服。

 

叁、靈訓要義

 

掃羅王的敗亡

   一、敗亡的情況(1~7)

         1.失去子民(1)

         2.失去兒子們(2)

         3.失去生命(3~6)

         4.失去土地(7)

   二、死後蒙受羞辱(8~12)

         1.剝衣、割頭(8~9)

         2.軍裝、首級、屍身分別陳列示眾(10)

         3.基列雅比人冒險取回屍身並厚葬(11~12)

   三、敗亡的原因(13~14)

         1.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13)

         2.「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13節下~14節上)

         3.「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14節下)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歷代志上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歷代志上提要」末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