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上第八章拾穗 【代上八1】「便雅憫的長子比拉,次子亞實別、三子亞哈拉、」 本章補充第七章6至12節,給便雅憫這個重要的支派提供進一步的資料,這支派產生以色列的首任君王(掃羅),也向大衛的王朝盡忠。――《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本章繼七6~12再記便雅憫支派的譜系,詳盡的程度僅次猶大和利未兩支派。站在作者立場,南國猶大為以色列人複國後的主力,而猶大人、西緬人和一部分便雅憫人是南國的主要構成分。以色列民的第一個王掃羅也是便雅憫人,掃羅統治之末便是大衛王朝之始。作者突出掃羅(29~38節),可將讀者注意力逐漸引入就要在10章開始的大衛王國的故事。看七6節注。――《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比拉」:字義是「破壞」。 ●「亞實別」:字義是「屬神的人」。 ●「亞哈拉」:字義是「尾隨的兄弟」。――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作者回到了便雅憫的家譜。這份名單與代上7:6~12不同。參創46:21,22;民26:38~41。“兒子”在這裡可能泛指“子孫”(見代上2:7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1~2】便雅憫的兒子: 7:6記錄說便雅憫共有三子,此處卻說是五子。對這種差距有很多推測,據推測除比拉之外的四名都是孫輩以上的子孫。
――《聖經精讀本》 【代上八1~7】便雅憫的子孫:作者的用意是要帶出住在迦巴的以忽。――《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八1~28】以忽的後裔: 在便雅憫的子孫中本文主要詳細記錄了以忽的後裔,那是因為以忽作為第二個士師,為以色列作出了很大貢獻,並且其後裔中有很多勇敢的族長。藉著這些事實我們要認識到,當在歷史上很好地繼承先人的偉大信仰。
――《聖經精讀本》 【代上八1~40】便雅憫支派:本章是便雅憫支派的另一份族譜,與7:6~12的完全不同。 除了名字的差別外,兩段的文體也有很大的差異:後者的格式是「乙是甲的兒子」,而前者則為「甲生乙」。 至於為什麽有這兩份不同的族譜?實在令人費解,可惜聖經沒有正面解答這問題,我們只能從旁推測。首先,便雅憫支派的族譜曾經出現在創46:21和民26:38~40。這兩份家譜皆出自同一作者摩西。創世記所記錄的是列祖時期雅各的家族,而民數記的則是數百年後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便雅憫支派內各家族的族長。相似的解釋也許可以應用在此處
: 第一, 7:6~12和8章的族譜來自不同時期 。 其次,8章的族譜特別記錄住在首者的領袖之家世,以及便雅憫支派所出唯一的王掃羅的家譜。――《串珠聖經注釋》 便雅憫支派的家譜: 補充了7:6~12所論及便雅憫支派的家譜。然而,這也並非是完整的家譜。尤其是此家譜似乎是瞄準某一特定人物而進行了記述,此人物就是在以色列建立第一個王朝的掃羅。本書作者想要藉著刻畫掃羅來自然而然地連結以大衛為中心的歷史敘述。本章中的家譜非常複雜,很難把握正確的家譜之脈。這種混亂似乎是因記述了以族長為中心的家譜。事實上,聖經中的家譜具有非常多樣的形態,在這裡可以暫時考察一下家譜。聖經中的家譜主要是按著個人、家族、支派、民族等血統順序進行記錄,大都記載了男性的名字(創11:29)。編篡家譜的動機是:①為了明確繼承權的合法性;②為了確保祭司之職,君王之位,利未支派的事工諸多世襲職位的永續性與特權;③為了確認並保證宗族的純正性等。記錄的物件有以民族為單位的(創19:37,38;22:20~24;25:1~4),也有以個人為單位的(拉2:59~62;尼13:23);其年代,有從上到下的(路4:18~22),也有從下到上的(拉7:1~5)。在對待聖經所記錄的家譜時,我們當注意以下幾點:①有時會從廣義上使用稱呼家人的用詞(父……子等);②有時同一家譜之內,人名、地名、支派名會混在一起。總而言之,我們可以藉著聖經中的家譜來再一次確認所有人類都源自亞當一人的事實與神關於“女人之後裔”的應許終於藉著耶穌基督而得以成就的事實(創3:15)。 ――《聖經精讀本》 1~32節是便雅憫支派的其他後裔。──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便雅憫一共有十個兒子(創四十六21),第1節所記錄的是其中五個兒子,他們的後裔可能南北分裂後住在南國猶大境內,包括耶路撒冷(28、32節)、迦巴(6節)、阿挪和羅德(12節)、亞雅侖(13節)、基遍(29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便雅憫支派跟隨大衛家,持守在神的國度中。因此,這樣一個幾乎被滅絕的支派(士二十47),卻「有許多的子孫」(40節),猶大、利未、便雅憫和西緬是被擄回歸的主要支派。而在這份家譜中,便雅憫支派家譜的詳細程度僅次於猶大和利未支派。──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八2】「四子挪哈,五子拉法。」 ●「挪哈」:字義是「休息」。 ●「拉法」:字義是「高」。――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3】「比拉的兒子是亞大、基拉、亞比忽、」 比拉: 是便雅憫的長子,也是比拉家族的祖先(7:6)。 ――《聖經精讀本》 「比拉」(3節)的兩個兒子都叫「基拉」(3、5節),可能是一個兒子死後,後來生的兒子取了同樣的名字紀念前一個兒子。──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亞大」:字義是「非常榮耀」。 ●「基拉」:字義是「一粒穀粒」。 ●「亞比忽」:字義是「我父是莊嚴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代上八3~5】「基拉」:比拉似乎不可能有兩個兒子都叫基拉,學者認為「亞比忽」應作「以忽、亞比書 ...... 的父親」。――《串珠聖經注釋》 ◎ 8:3,5 ,「比拉」的兩個兒子都叫「基拉」。這可能是一個兒子死亡以後,後面 生的兒子取一樣的名字紀念前一個兒子的結果。
【代上八4】「亞比書、乃幔、亞何亞、」 ●「亞比書」:字義是「我的父是拯救」或「我的父是富足的」。
●「乃幔」:字義是「愉快舒適」。 ●「亞何亞」:字義是「安息的兄弟」。――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5】「基拉、示孚汛、戶蘭。」 ●「示孚汛」:字義是「蛇」。 ●「戶蘭」:字義是「出身高貴」。――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6】「以忽的兒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長,被擄到瑪拿轄。」 本節至27節的譜系只見此處。“被擄到瑪拿轄”一語意義不明。有的解釋說,某一時期有小部分的便雅憫人曾被擄到以東地的瑪拿轄(一40)。也有解釋說,是指便雅憫人把迦巴的原居民逐到猶大地的“瑪拿哈”(二52;比較八13)。――《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迦巴居民 ...... 被擄到瑪拿轄」:有關此事史載不詳。有學者認為這事顯出部分便雅憫人曾被擄到以東(參1:40);又有學者認為這顯示迦巴的原居民曾被便雅憫人驅逐至猶大的瑪拿轄(參2:52, 54)。――《串珠聖經注釋》 以忽: 是將以色列百姓從摩押王伊磯倫的欺壓下拯救出來的左手便利的士師(士3:15):①他未曾屈服欺壓之惡,反而除去了那惡 ;②而且具有深入虎穴展開行動的膽量與勇氣;③發揮了使整個以色列支派團結一致的領導力;④是具有萬事都在神主權之下的信心與強烈的耶和華主權思想的士師。主張:此詞有時用來意指從亞伯拉罕到約瑟的以色列民族之“祖先”(約4:12),尤其多用來指十二支派的始祖雅各的眾子(徒7:8,9)。然而,此處則單指部族的頭領或共同體的領袖(12:27;出6:14)。 ――《聖經精讀本》 「以忽 אֵחוּד/ā·khüd’」(6節)可能就是士師「以笏 אֵהוּד/ā·hüd’」(士三15),他是「基拉」(3節)的兒子。──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被擄到瑪拿轄」(6節)的意思不明,可能是被驅趕到另一個城鎮。──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以忽」:字義是「聯合」。 ●「迦巴」:字義是「山」。 ●「瑪拿轄」:字義是「休息」。 ◎ 8:6~7 似乎跟前面的經文無法銜接,又提到「被擄」。一般認為這個「被擄」 應該是指支派間的衝突導致的遷徙。此處也可能有經文佚失的狀況,導致經文難以
理解。――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以忽。6~28節列出以忽的子孫。這個以忽可能就是士師以笏,因為他被稱為基拉的兒子。而這裡的以忽也是基拉家系的人(士3:15;參代上8:5)。 被擄到。直譯是:“他們擄走他們”。細節不詳。――《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7】「以忽的兒子乃幔、亞希亞、基拉也被擄去。基拉生烏撒、亞希忽。」 亞希亞在原文的寫法與亞何亞(4) 差不多完全相同,故此乃縵、亞希亞這二人的名字很可能是抄錄時誤置於此( 參3~5注)。――《串珠聖經注釋》 ●「亞希亞」:字義是「耶和華的兄弟」。 ●「烏撒」:字義是「強壯有力」。 ●「亞希忽」:字義是「神秘的兄弟」。――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也被擄去。直譯是:“他擄走他們”。與第6節一樣,其細節不詳。――《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8】「沙哈連休他二妻戶伸和巴拉之後,在摩押地生了兒子。」 以色列民寄居摩押的事大概發生在早期歷史中(比較得一1;撒上二十二3)。――《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在摩押地: 便雅憫支派的居住地離摩押地並不遠,但沙哈連為何移居摩押卻並不甚清楚。問題是:①神的百姓居住在摩押地的事實;②從外邦人摩押女子生了兒子的事實。據推測,以色列與摩押之間這樣的關係設定是考慮到了摩押女子路得被載入大衛祖先之家譜的事實(得4:13~22)。倘若如此,本節體現了福音的普世性。基督徒並非是從血氣、情欲或人意所生,乃是從神而生。
――《聖經精讀本》 「沙哈連 שַׁחֲרַיִם/shakh·ar·ah’·yim」(8節)可能就是比拉的兒子「戶蘭 חוּרָם/khü·räm’」(5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沙哈連」:字義是「兩個黎明」。 ●「戶伸」:字義是「急促的人」。 ●「巴拉」:字義是「粗野」。――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休他二妻。指沙哈休了戶伸和巴拉。――《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8~12】寄居摩押地的以色列人:有關沙哈連家族的歷史,資料不詳。南部的以色列人遇到天災人禍時往往遷居摩押(參得1章; 撒上22:3~4)。――《串珠聖經注釋》 「戶伸」(8節)雖然被丈夫拋棄了,卻被神大大紀念。她的後裔非常興旺,在被但支派放棄的地業上建立了「阿挪和羅德二城」(12節)、「亞雅侖」(13節;書十九42),並且有許多著名的族長居住在耶路撒冷(14~28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八9】「他與妻賀得同房,生了約巴、洗比雅、米沙、瑪拉干、」 賀得: 據語言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賀得是摩押女子,迦得所生子孫的名字皆有摩押式發音,尤其是米沙與瑪拉幹是摩押之君與偶像的名字。
――《聖經精讀本》 「賀得」(9節)是摩押人的名字,她兒子們的名字(9~10節)都有摩押式的發音。──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賀得」:字義是「新月」。 ●「約巴」:字義是「沙漠」。 ●「洗比雅」:字義是「獐鹿」。 ●「米沙」:字義是「自由」。 ●「瑪拉干」:字義是「偉大的王」。――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10】「耶烏斯、沙迦、米瑪;他這些兒子都是族長。」 ●「耶烏斯」:字義是「策士」。 ●「沙迦」:字義是「宣告」。 ●「米瑪」:字義是「騙子」。――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11】「他的妻戶伸給他生的兒子,有亞比突、以利巴力。」 戶伸: 雖是被逐的女子(8節),卻記錄到她的後裔極其昌大。本節使我們聯想到又一個被放逐的婦人夏甲(創21:14)。此二女子的子孫都繁衍得非常昌盛,這些事實說明了神保護被人所疏遠的弱者(林前1:27,28;帖前5:14),並且祝福他們(創21:18)。 ――《聖經精讀本》 ●「亞比突」:字義是「我的父親是良善的」。 ●「以利巴力」:字義是「神是創造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代上八12】「以利巴力的兒子是希伯、米珊、沙麥。沙麥建立阿挪和羅德二城與其村莊。」 「建立阿挪和羅德」:這二城曾出現於古埃及的記錄上,故此處所指實乃重建二城的事。拉2:33提到:被擄後歸回居於此二城的是原來居民的子孫,至於他們的祖先何時遷居則史載不詳。――《串珠聖經注釋》 ●「希伯」:字義是「區域以外」。 ●「米珊」:字義是「淨化」。 ●「沙麥」:字義是「被保守的」。 ●「阿挪」:字義是「精力充沛的」。 ●「羅德」:字義是「辛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阿挪和羅德還一同出現在拉2:33和尼7:37中。羅德就是徒9:32的呂大。――《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13】「又有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侖居民的族長,是驅逐迦特人的。」 “迦特人”:參七21注。如屬非利士地的迦特人,此處當為便雅憫支派早期擴展和定居的記錄,以志當年開創的艱辛。――《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比利亞和示瑪……驅逐: 迦特是非利士的五個主要城邑之一,以法蓮支派曾攻打此城卻遭到慘敗(7:21),此城以堅固的要塞聞名於世(書11:22)。那地的居民極其強盛,對以色列百姓常造成威脅(撒上17:4)本文表明比利亞與示瑪為以色列所遭到的羞辱(7:22)雪了恥:①他們視同胞的傷痛為自己的傷痛,斷然冒險。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聖徒與哀哭者同哭,與喜樂者同樂的態度(羅12:15);②神決不會袖手旁觀遭到不正當逼迫的人,必在合宜之時通過合宜之策施行公義(賽30:18)。 ――《聖經精讀本》 「迦特」(13節)是非利士的五個主要城邑之一。這份家譜記錄了以法蓮支派在這裡的失敗(七21),卻記錄了便雅憫支派在這裡的得勝。──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比利亞」:字義是「在邪惡裡」。 ●「示瑪」:字義是「聽聞」。 ●「亞雅崙」:字義是「鹿原」。 ●「迦特」人:字義是「酒醡」。――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13~28】便雅憫支派的族長:本段接續7節,記載本支派中一些重要領袖的名字。――《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八14】「亞希約、沙煞、耶利末、」 「亞希約」:七十士譯本作:「他們(比利亞和示瑪)的兄弟」。――《串珠聖經注釋》 ●「亞希約」:字義是「親如兄弟的」。 ●「沙煞」:字義是「期待」。 ●「耶利末」:字義是「他是至高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15】「西巴第雅、亞拉得、亞得、」 ●「西巴第雅」:字義是「耶和華所賜的」。 ●「亞拉得」:字義是「野驢」。 ●「亞得」:字義是「群」。――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16】「米迦勒、伊施巴、約哈都是比利亞的兒子。」 ●「米迦勒」:字義是「有誰像神」。 ●「伊施巴」:字義是「他是赤裸的」。 ●「約哈」:字義是「耶和華賜予生命」。――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代上八17】「西巴第雅、米書蘭、希西基、希伯、」 ●「西巴第雅」:字義是「耶和華所賜的」。 ●「米書蘭」:字義是「朋友」。 ●「希西基」:字義是「強壯」。 ●「希伯」:字義是「忠實的同伴」。――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18】「伊施米萊、伊斯利亞、約巴都是以利巴力的兒子。」 「以利巴力」:與11節的並非同一人。――《串珠聖經注釋》 ●「伊施米萊」:字義是「他保有我」。 ●「伊斯利亞」:字義是「神所保守的人」。 ●「約巴」:字義是「沙漠」。――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19】「雅金、細基利、撒底、」 ●「雅金」:字義是「他將興起」。 ●「細基利」:字義是「值得紀念的」。 ●「撒底」:字義是「賦予」。――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20】「以利乃、洗勒太、以列、」 ●「以利乃」:字義是「我的眼向著神」。 ●「洗勒太」:字義是「黑暗」。 ●「以列」:字義是「我的神是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21】「亞大雅、比拉雅、申拉都是示每的兒子。」 「示每」:應作「示瑪」(13)。――《串珠聖經注釋》 「示每 שִׁמְעִי/shim·ē’」(21節)可能就是「示瑪 שֶׁמַע/sheh’·mah」(13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亞大雅」:字義是「耶和華已榮耀了祂自己」。 ●「比拉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創造」。 ●「申拉」:字義是「護衛」。 ●「示每」:字義是「著名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22】「伊施班、希伯、以列、」 ●「伊施班」:字義是「他躲藏」。 ●「希伯」:字義是「區域以外」。 ●「以列」:字義是「我的神是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23】「亞伯頓、細基利、哈難、」 ●「亞伯頓」:字義是「屈從的」。 ●「細基利」:字義是「值得紀念的」。 ●「哈難」:字義是「他是仁慈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24】「哈拿尼雅、以攔、安陀提雅、」 ●「哈拿尼雅」:字義是「神已眷顧」。 ●「以攔」:字義是「永生」。 ●「安陀提雅」:字義是「耶和華的回應」。――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 資料》 【代上八25】「伊弗底雅、毗努伊勒都是沙煞的兒子。」 ●「伊弗底雅」:字義是「耶和華將會救贖」。 ●「毘努伊勒」:字義是「面對神」。 ●「沙煞」:字義是「期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26】「珊示萊、示哈利、亞他利雅、」 ●「珊示萊」:字義是「似太陽的」。 ●「示哈利」:字義是「耶和華的曙光」。 ●「亞他利雅」:字義是「受耶和華的苦」。――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 資料》 【代上八27】「雅利西、以利亞、細基利都是耶羅罕的兒子。」 「耶羅罕」:即14節的「耶利末」。――《串珠聖經注釋》 「耶羅罕 יְרֹחָם/yer·ō·khäm’」(27節)可能就是「耶利末 יְרֵימוֹת/yer·ē·mōhth’」(14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雅利西」:字義是「耶和華所撫育的」。 ●「以利亞」:字義是「我神是耶和華」或 「耶和華是神」。
●「細基利」:字義是「值得紀念的」。 ●「耶羅罕」:字義是「表示憐憫」。――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28】「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長,住在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位於猶大、便雅憫二支派業地之間。在南、北國對峙期間,許多便雅憫人遷居耶城是極自然的事,也說明作者寫本書時,耶城已有便雅憫的餘民居住。――《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住在耶路撒冷: 在大衛攻佔之前,耶路撒冷一直是迦南人的領土<11:4~9,耶路撒冷>。本節記述了便雅憫後裔與迦南人居住在一起的事實(士1:27~30),強調了將要成為統一王朝與南王朝猶大之都的耶路撒冷。
――《聖經精讀本》 「耶路撒冷」(28節)位於猶大、便雅憫二支派的地業之間。在南、北國分裂期間,許多便雅憫人遷居耶路撒冷。14~28節是住在耶路撒冷的五個便雅憫家族,他們都是被丈夫離棄的「戶伸」(8節)的後裔,包括:「比利亞的兒子」(14~16),「以利巴力的兒子」(17~18節),「示每的兒子」(19~21節),「沙煞的兒子」(22~25節),「耶羅罕的兒子」(26~27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著名的族長。即主要家族的領袖。 住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住著便雅憫的子孫和猶大的子孫(見代上9:3;尼11:4)。代上8:14~28所提到的五個便雅憫家族住在耶路撒冷。而前面那些家族則住在耶路撒冷周圍地區。遠至耶路撒冷西北24英里的呂大和摩押(代上8:12,8)。――《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29】「在基遍住的有基遍的父親耶利,他的妻名叫瑪迦。」 基遍是便雅憫地的大城,本章以基遍的便雅憫人譜系作結,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掃羅的家譜。――《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基遍: 據推測與基比亞是同一地,理由是:①基遍是掃羅的故鄉,出現在撒上10:26的基比亞亦被稱為是掃羅之鄉;②此兩個詞的希伯來文詞根相同,其含意亦幾乎相近。此地位於便雅憫支派的外廓地區,耶路撒冷西北約9.6公里處。征服迦南時此地的居民因與以色列立約才得以存活(書9:3~15)。 ――《聖經精讀本》 「基遍」(29節)是耶路撒冷西北13公里的一個城邑,是神帶領約書亞戰勝迦南南方諸王聯軍的地方(書十10),約書亞曾經禱告「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侖穀」(書十11)。「基遍」也是大衛和掃羅兩軍爭戰的地方(撒下二12~13),神向所羅門顯現的地方(王上三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作者只要提到「亞雅侖」(13節)、「基遍」這兩個地名,就會讓回歸的百姓回想起坎坷的國度歷史,心中感慨萬千。──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耶利」:這個名字馬索拉經文中不存在,但七十士譯本中有。原因應該是
9:35 有「耶利」這個名字。應該是此處漏抄了這個名字。 ●「瑪迦」:字義是「壓制」。――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參代上9:35。代上8:29~40列出基遍的家族和掃羅的王族。――《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29~40】掃羅的家族(實際上跟第九章35至44節相同)。――《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居住在基遍附近的便雅憫人:本段記載的家族都是住在基遍附近,其中以掃羅的最為詳盡。――《串珠聖經注釋》 以掃羅為中心的便雅憫家譜: 本文記錄了掃羅的家譜與掃羅之子約拿單的子孫。(9:35~44)再一次記載了此家譜。 ――《聖經精讀本》 29~32節是住在基遍的便雅憫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八30】「他長子是亞伯頓,他又生蘇珥、基士、巴力、拿答、」 巴力與拿答之間另有一子尼珥(9:36)。 「基士」:基士到底是尼珥的哥哥(撒上14:51),還是兒子(33), 學者意見不一;但無論如何,大家都同意是同一人──掃羅王的父親。――《串珠聖經注釋》 ●「蘇珥」:字義是「磐石」。 ●「基士」:字義是「彎曲的」。 ●「巴力」:字義是「主」。 ●「拿答」:字義是「豐富的」、「慷慨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 經資料》 基士。這裡沒有出現尼珥的名字(見代上9:36)。這個基士不是掃羅的父親,但據推測是他的叔祖(見33節;代上9:36,39;見撒上14:50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31】「基多、亞希約、撒迦、米基羅;」 ●「基多」:字義是「牆壁」。 ●「亞希約」:字義是「親如兄弟的」。 ●「撒迦」:字義是「回憶」。 ●「米基羅」:字義是「棍棒」。――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撒迦。或撒迦利雅(代上9:37)。撒迦來自希伯來語zakar,意思是“記住”。撒迦的意思是“紀念”。撒迦利亞的意思是“主已經紀念”,或“主將要紀念”。――《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32】「米基羅生示米暗。這些人和他們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對面居住。」 “在耶路撒冷對面居住”也可譯“住在耶路撒冷他們的弟兄附近”,似指有一些家族從基遍遷居耶城。――《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示米暗」:字義是「報告」。 ◎ 8:26~32 描述居住於耶路撒冷與基遍的便雅憫族長。―― 蔡哲民等《歷代志
上研經資料》 和他們的弟兄。即和其他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憫家族一起(第14~28節)。耶路撒冷原來是分給遍雅憫支派的,後來劃到猶大支派的區域內。――《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33】「尼珥生基士;基士生掃羅;掃羅生約拿單、麥基舒亞、亞比拿達、伊施巴力。」 伊施巴力就是伊施波設(撒下二8)。――《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伊施巴力」:這是掃羅小兒子的正式名字。意思是:「巴力的人」。撒上14:49稱他為「亦施韋」(耶和華的人),撒下2:8作「伊施波設」(羞恥的人),都是後人因宗教上的原因而故意改稱的。――《串珠聖經注釋》 掃羅: 以色列在由士師時代轉換為王政時代的過程中,整個社會陷入極大的混亂當中。掃羅正是此時為神所揀選過度期的統治者。將此時期視為過度期是因為:①他下達了士師時代士師召集支派的命令(士3:27)(撒上10:17;15:4);②行出先知般的行為(撒上10:10~12;19:24)。掃羅的這種舉動是士師與君王的角色相混在一起的狀態。掃羅最終喪失了統治權,其原因如下:①未能得到百姓的信賴(撒上10:27);②屠殺了神的祭司(撒上22:16~18);③殺害了與約書亞立約的基遍居民,破壞了指著神所起的誓(撒下21:2);④憑己意獻上祭司所當獻的祭,惹怒了撒母耳(撒上13:9~14)。究根追底其根本理由是違背神的吩咐(撒上13:13)而任意行事,並藉著那些事玷污了神的名。尤其是,因他是以色列最高領袖,其惡行與惡政給整個以色列帶來了破損<耶22:1~7,領袖的責任>。雖然掃羅偏行己意破壞了與神所立之約,但神對以色列的永恆計畫卻不改變,神立大衛取代掃羅,使他牧養以色列這一群羊。
――《聖經精讀本》 「掃羅」(33節)是以色列的第一任君王,掃羅統治的結束,就是大衛國度的開始。──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尼珥」(33節)是住在基遍的耶利的兒子(九3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伊施·巴力」(33節)就是「伊施波設」(撒下二8),意思是「巴力的人」。希伯來語「巴力」是「所有者」、「丈夫」或「主人」的意思。當「巴力」這個詞與假神巴力有了聯繫之後,敬虔的以色列人就不再用它給孩子命名,所以把「伊施·巴力」改為「亦施韋」(撒上十四49),意思是「他像我一樣」;又名「伊施波設」,意思是「羞恥的人」。──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33~40節是掃羅的家譜,數算了掃羅十二代的後裔。──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尼珥」:字義是「燈」。 ●「基士」:字義是「彎曲的」。 ●「掃羅」:字義是「所想望的」。 ●「約拿單」:字義是「耶和華已給與」。 ●「麥基舒亞」:字義是「我的王很富有」。 ●「亞比拿達」:字義是「我父是尊貴的」。 ●「伊施巴力」:字義是「巴力的人」。 ◎「伊施巴力」 撒下 2:8 稱為「伊施波設」。――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 資料》 基士。尼珥的兒子基士據推測是耶利(代上9:35,36,39)或者是亞別的孫子(撒上14:51)。基士根據廣義的“兒子”被稱為亞別的兒子(撒上9:1,見代上2:7注釋)。 掃羅。掃羅的家鄉在基比亞,而不在基遍(撒上10:26 11:4;15:34;撒下21:6)。 伊施巴力。在伊施巴力和約拿單的兒子米力巴力(第34節)中用了“巴力”,不一定說明掃羅是拜巴力的。希伯來語ba`al 的詞義只是“所有者”,“丈夫”和“主人”。但當這個詞與假神巴力有了聯繫之後,忠於耶和華的希伯來人就不再用它給孩子命名了。把伊施巴力(意為“屬巴力的人”)改為伊施波設(意為“羞愧的人”),把米力巴力(代上9:40)改為米非波設(見撒下2:8注釋;又見撒下4:4;9:6),可能是為了排除偶像崇拜的含義。希伯來人喜歡這樣改變名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SDA聖經注釋》 【代上八34】「約拿單的兒子是米力巴力(“米力巴力”在撒母耳記下4章4節是“米非波設”),米力巴力生米迦。」 “ 米力巴力”
即米非波設( 撒下四4)。這男孩起名的時候,也許巴力並非指異教的巴力,而是指神(因為名字基本意思是“主”)。然而,後來“波設”(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羞恥”)婉轉地代替巴力。――《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米力巴力”:看《撒下》四4注。――《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米力巴力」:意即「巴力抗議」。9:40裡 , 第二次提及的米力巴力在原文稍有不同,意思是「巴力的勇士」;撒下4:4則作米非波設。 ── 《串珠聖經注釋》 約拿單: 雖身為王子卻並沒有嫉妒或排斥大衛,反而表現出了真實的友情。他們之間的情誼是聖經所說美好人際關係的代表事例,教導我們何謂惟靠真理的真正相交。約拿單為以色列而冒死從戰的態度也體現出了他對民族的摯愛。
米力巴力: 使我們聯想到意指“與巴力爭論者”的另一名字“耶路巴力”<巴力與他爭論;士6:32>撒母耳記則記錄他的名字是“米非波設”(撒下9:6)。此二書的名稱之所以不同是因為:①“巴力”含有“主人”之意,但他的家族已不再是王統,故這句話與他不相配;②受到了欲排斥偶像崇拜的律法之影響。撒母耳記亦將33節的伊施巴力稱為伊施波設(撒下2:8)。雖然他只不過是沒落的王族,卻能夠形成昌盛家族是因為神成就了其先父約拿單與大衛的誓約(撒上20:15,23,42)。 ――《聖經精讀本》 「米力·巴力」(34節) 就是「米非波設」( 撒下四4),意思是「巴力是我的辯護者」。後人用「波設」代替「巴力」,意思是「羞恥」。 ●「米力巴力」:字義是「巴力是我的辯護者」。 ◎「米力巴力」 撒下 4:4 是「米非波設」。
●「米迦」:字義是「誰像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35】「米迦的兒子是毗敦、米勒、他利亞、亞哈斯。」 本節至40節所記掃羅家自米迦以後家族的發展,聖經中只見此處。――《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毘敦」:字義是「無害的」。 ●「米勒」:字義是「王」。 ●「他利亞」:字義是「鄰居的內室」。 ●「亞哈斯」:字義是「他已掌握」。――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36】「亞哈斯生耶何阿達;耶何阿達生亞拉篾、亞斯瑪威、心利;心利生摩撒;」 ●「耶何阿達」:字義是「耶何華已裝飾」。 ●「亞拉篾」:字義是「遮蓋」。 ●「亞斯瑪威」:字義是「剛毅至死」。 ●「心利」:字義是「我的音樂」。 ●「摩撒」:字義是「泉水」。――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37】「摩撒生比尼亞。比尼亞的兒子是拉法;拉法的兒子是以利亞薩;以利亞薩的兒子是亞悉。」 ●「比尼亞」:字義是「泉水」。 ●「拉法」:字義是「高」。 ●「以利亞薩」:字義是「神已經做成」。 ●「亞悉」:字義是「他保留」。――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38】「亞悉有六個兒子,他們的名字是亞斯利幹、波基路、以實瑪利、示亞利雅、俄巴底雅、哈難。這都是亞悉的兒子。」 ●「亞斯利干」:字義是「抵擋敵人的援助」。 ●「波基路」:字義是「頭生的」。可能不是人名,而是「長子」之意。
●「以實瑪利」:字義是「神會聽見」。 ●「示亞利雅」:字義是「耶和華所看重的」。 ●「俄巴底雅」:字義是「耶和華的僕人」。 ●「哈難」:字義是「他是仁慈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39】「亞悉兄弟以設的長子是烏蘭,次子是耶烏施,三子是以利法列。」 ●「以設」:字義是「壓迫者」。 ●「烏蘭」:字義是「他們的領袖」。 ●「耶烏施」:字義是「他急忙去協助」。 ●「以利法列」:字義是「神是拯救」。――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八40】「烏蘭的兒子都是大能的勇士,是弓箭手,他們有許多的子孫,共一百五十名,都是便雅憫人。」 有許多的子孫: 指在基比亞之戰中幾乎被滅絕的便雅憫支派(士20:47),驚人的人口增長。 ――《聖經精讀本》 以色列的君王只是神「產業的君」(撒上十1),神才是國度真正的王;掃羅作為君王雖然失敗了,但神國度的計畫卻永不失敗。因此,掃羅的後代並沒有受到「成王敗寇」的連累,而是繼續湧現大量能為國度爭戰的「大能的勇士、弓箭手」(40節),在這份家譜中被紀念。──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 8:40 似乎也是來自軍隊名單。――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烏蘭的兒子。根據約拿單家系的代數,烏蘭的150個子孫可能生活在被擄回歸以後。――《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第8章)】 1 我們若細心考查這些族譜,另參閱有關注釋,就發現不同書卷的經文記載彼此稍有出入,有些甚至可能犯了錯誤。對此,你如何解釋?這會影響你對聖經的信心嗎?參六章補充資料。 2 按你看,作者為何對便雅憫支派的族譜有特別詳細的記載呢?參8:33, 40。 3 當你讀到家譜中人事的變遷時(如8:6~8, 12~13等),你有什麽感受?有否感覺個人在歷史中的渺小?你懂得從永恆的角度來看、來過短暫的人生嗎? ──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