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上第十五章拾穗

 

【代上十五1「大衛在大衛城為自己建造宮殿,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支搭帳幕。」

         本節至十六43記約櫃運入耶路撒冷的事,所據主要資料當為《撒下》六12~20,但加入了新資料,補充說明約櫃停放俄別以東家的三個月中,大衛一方面在城裡預備地方,一方面叫祭司利未人自潔(12),準備用杠肩抬約櫃(15),不再用車,以免重蹈覆撤(十三9;參申十8;十八5)。此外,大衛還作了詩歌和歌唱者的安排(16~24)。讀本章時可與《詩篇》132篇同讀。

    摩西所造會幕此時還停在基遍(十六40),到所羅門的聖殿建成,會幕和其中的器皿才運進聖殿。大衛為了安放約櫃,在耶城支搭賬幕,預備地方。――《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大衛城:大衛從耶布斯土人手中奪來的耶路撒冷城,亦稱為錫安城(撒下57)。 為神的約櫃……支搭帳幕:在第一次搬運約櫃時大衛未能將約櫃事奉在耶路撒冷。這回則作了徹底的準備。因會幕在基遍的丘壇上(16392129),他在耶路撒冷準備了新帳幕。 ――《聖經精讀本》

         歷代志作者描述這一次的行動,是大衛個人的決定,並沒有與其他領袖商 量,而且依照 108 185 的規定來進行。

         「支搭」帳幕:SH 5186,「攤開」、「紮()」。

         151 大衛預先搭建帳幕的事蹟也記載於 撒下 617 1639 記載基遍也有一 個「耶和華的帳幕」,由祭司撒督負責。此處應該是另外搭一個帳幕,而非把基遍 的會幕搬過來。――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大衛……建造。本節繼續代上1314所中斷的線索,敘述約櫃從俄別以東運到耶路撒冷。運送約櫃的記錄(代上15章和16),這裡比《撒母耳記》詳細(撒下612~20)

         宮殿。可能指耶路撒冷的整體建築,特別是耶路撒冷作為首都管理國家所需要的建築。大衛所佔領的耶布斯小城不適合其以後的功能,所以大衛在該城的頭幾年主要從事大規模的建築活動。

         大衛城。即“錫安的保障”(代上1157),位於後來的耶路撒冷東南部。

         又為神的約櫃預備地方。參撒下617

         帳幕。希伯來語是'ohel(撒下617)。在基遍還有一個帳幕,設有祭壇獻祭(王上34;代上163940)。基遍的帳幕就是摩西在曠野製造的有名的帳幕(代下13)。――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3準備】大衛受了上次烏撒事件的教訓,今次謹慎遵照摩西的規定,只用利未人來扛抬約櫃。他又早在耶路撒冷預備停放的地方。如果為約櫃「支搭帳幕」是在「建造宮殿」(1)之後,那麽約櫃留在俄別以東的家一定不只三個月。作者又強調這趟奉迎的儀節全是大衛個人的決定,不像上一次先有和其他大臣商量。——《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29關於搬運約櫃的律法規定:撒母耳書的作者用(12)經文壓縮概述了本章與16章的內容(撒下612~23),然而,歷代志作者卻記錄得非常詳細。因為,只有將約櫃安放在大衛城,耶路撒冷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政治、宗教中心。本文刻畫了大衛與其它利未人對待約櫃遷移的態度。在擔當神聖的任務之前,他們首先潔淨了自己的身體(12),悔改昔日的過錯,想要徹底地遵行神的律例(13)。不僅如此,具備多種樂器的讚美隊伍的頌詠,進一步高揚了安放約櫃的感激之情<撒下612~23,大衛第二次搬運約櫃>――《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五2「那時大衛說:“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因為耶和華揀選他們抬神的約櫃,且永遠侍奉他。”」

         大衛第一次嘗試把約櫃運回耶路撒冷時失敗了,他從該次事件汲取了教訓。參看第十三章7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吸收了烏撒遭擊殺的教訓(十三9~10),依據《申命記》十8;十八5的規定行事。――《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 <85~26,利未人的祭司職分>――《聖經精讀本》

         第一次迎接約櫃的時候,大衛率領三萬人前往迎接(撒下1~2),結果樂極生悲、顏面盡失。然而神不但「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十三14),還惠及「他一切所有的」(十三14),借著恩典使大衛認識神的工作法則,向他顯明神不但「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三十四7),也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三十四6)。因此,恩典使大衛不再懼怕氣餒,而是柔軟下來,接受失敗的教訓,第二次預備迎接約櫃。──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神早已揀選了利未人中的哥轄族負責搬運約櫃(民四15;申十8;十八5),因此,「除了利未人之外,無人可抬神的約櫃」(2)。這番話本來應該由祭司和利未人來說,但本書卻沒有提到大衛向祭司請教,反而記錄大衛糾正祭司和利未人的錯誤(12~13),並且安排他們準確地事奉(31116),表明這是神讓大衛的心裡明亮起來,讓他從神的話語裡認識了失敗的原因:人若只在外面做合神心意的事,裡面卻沒有敬畏、順服神話語的實際,其實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屬靈的感覺,並不是為了滿足神。──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52 顯示大衛已經進行調查,了解律法書中搬運約櫃的規定。 108 185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摩西關於搬運約櫃的指示,見民45~15。搬運約櫃是利未人的職責之一(108),分給了哥轄家族(415)。大衛現在提到這條法規,等於承認三個月以前搬運約櫃時沒有遵守(見代上137~10151213)。《撒母耳記》特別記錄了這次搬運約櫃(撒下613)――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3「大衛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要將耶和華的約櫃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

         招聚以色列眾人到耶路撒冷:為了尋問關於搬運約櫃的看法,大衛也曾招集全體以色列人來開會(132)。在本節,大衛為了將約櫃安放在耶路撒冷,再一次廣納眾智。大衛是引導百姓自發地參與國事的賢君。 ――《聖經精讀本》

         第一次迎接約櫃,大衛先與「一切首領商議」(十三1),「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十三4),然後才招聚以色列人(十三5);而第二次迎接約櫃,大衛先明白了神的心意(2),然後才「招聚以色列眾人」(3)。因此,人的同心固然重要,但神的話語更加重要;越是「眾人以為美的事」(羅十二17),我們越要「留心去做」(羅十二17),注意不要偏離神的話語,好讓一切事奉都「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羅十一3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53 135 相當,大衛把約櫃的遷移,當成是全以色列人應該參與的重要 事情。――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五4「大衛又聚集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

         第一次迎接約櫃,祭司和利未人完全沒有存在感,「以色列眾人」(十三6)才是主角;而第二次迎接約櫃,「亞倫的子孫和利未人」(4)成了主角,而「大衛和以色列的長老,並千夫長」(25)都是跟隨的。──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54 「亞倫的子孫」,就是指「祭司」。「利未」這個詞,在舊約聖經中 出現次數的三分之一是出現在歷代志上下。―― 蔡哲民等 《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亞倫的子孫。他們擔任祭司。

         利未人5~10節記錄了各家族利未人。――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4~10哥轄的子孫受命負責搬運約櫃:記錄了為了搬運約櫃而動員族長與其弟兄。其中,哥轄的子孫佔據了甚多比重,因為抬約櫃原屬他們的職責(415)――《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五4~15人員:雖然扛抬約櫃是利未人的職責,但大衛吩咐連祭司也要自潔,免得再次受神擊殺。――《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5「哥轄子孫中有族長烏列和他的弟兄一百二十人;」

         5~10節的利未人名單中,前三個族長代表利未人的三大宗族(5~7),後三個族長都是哥轄的後裔(8~10節;出六1822)。因為哥轄族負責看守(民三31)和搬運(民四4~615;七9)約櫃,大衛嚴格遵守律法,選擇了正確的利未人團體來迎接約櫃。──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烏列」:字義是「神是我的光」。――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哥轄是利未的第二個兒子(4611;出616;代上6116)。這是亞倫的家系(代上623),主要負責管理約櫃和聖所的器具(33031)。只有他們可以抬約櫃(415)――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6「米拉利子孫中有族長亞帥雅和他的弟兄二百二十人;」

         「亞帥雅」:字義是「耶和華所造」。――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五7「革順子孫中有族長約珥和他的弟兄一百三十人;」

         「約珥」:字義是「耶和華是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五8「以利撒反子孫中,有族長示瑪雅和他的弟兄二百人;」

         「以利撒反」:字義是「我的神已保護」。

         「示瑪雅」:字義是「被耶和華聽見」。――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以利撒反是烏薛的兒子,哥轄的孫子(61822)――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9「希伯侖子孫中,有族長以列和他的弟兄八十人;」

         「希伯崙」:字義是「聯合」。

         「以列」:字義是「我的神是神」。――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希伯侖和烏薛(10)是哥轄的兒子(618;代上62)――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0「烏薛子孫中有族長亞米拿達和他的弟兄一百一十二人。」

         「烏薛」:字義是「神是我的力」。

         「亞米拿達」:字義是「我的親屬是高貴的」。

         一般說來,利未人分為「哥轄」、「米拉利」、「革順」三大家族,哥轄負 責扛抬會幕中器具,革順負責扛抬會幕的軟質部份,米拉利則是負責會幕的硬質部 4 。此處的名單著重於哥轄族,因為這次搬移的對象,主要是哥轄族負責的。

         「以利撒反」是哥轄的孫子、烏薛的兒子,「希伯崙」、「烏薛」是哥轄的 兒子。 618~22 代上 2623 ――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代上十五11「大衛將祭司撒督和亞比亞他,並利未人烏列、亞帥雅、約珥、示瑪雅、以列、亞米拿達召來,」

         大衛此時有兩個大祭司(撒下十五24~2935~36),亞比亞他在耶路撒冷侍奉,因約櫃已移來此城;撒督在基遍(十六39~40),因會幕、邱壇仍在那裡(二十一29;參王上三4;代下一3)――《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撒督和亞比亞他:大衛以相同的禮遇待兩位祭司,使他們一起參加所有宗教活動(撒下1911~14)。然而,他們彼此競爭,最後在大衛末年,捲入了圍繞繼承權的政治暗鬥之中(王上1)。我們可以看到與祭司不再過分干涉政治、,認識到宗教人士對社會之態度的<弗 緒論,信徒的社會參與>――《聖經精讀本》

         大衛有兩位祭司長「撒督和亞比亞他」(11),分別是亞倫的兩個兒子以利亞撒和以他瑪的後裔。約櫃運到耶路撒冷以後,會幕還留在基遍,所以亞比亞他在耶路撒冷事奉,撒督在基遍事奉。──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祭司和利未人除了被神揀選在會幕事奉(民八19),還有保管律法(申十七18)、教導律法(申三十三10)、指導百姓(申十七9;二十四8)的責任。但這些祭司和利未人的族長(11)卻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反而是大衛指出了他們在事奉上的疏忽(13)。今天,有些信徒以為只要跟隨牧師、長老,就不會有問題;豈不知人人都會犯錯,神要我們單單跟隨祂的話語。信徒若不讀聖經、只跟隨牧者,不知不覺就會用神的僕人來代替神;若不「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13),不知不覺就會把神當成呼之即來、服務自己的偶像。──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撒督」:字義是「公義」,是屬於亞倫的第三子以利雅撒家族,亞倫的第 十代子孫。

         「亞比亞他」:字義是「我父真偉大」,是屬於「以利」的後裔。是亞倫第 四子他瑪的後裔。 撒上 2220 記載其於大衛掌權之前就投靠大衛。―― 蔡哲民等 《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撒督可能是掃羅後期的大祭司。那是亞希米勒和挪伯的祭司被屠殺,亞希米勒唯一倖存的後嗣亞比亞他投奔大衛,與帳幕斷絕聯繫以後(撒上229~23)。如果撒督是掃羅的大祭司(而且如果他就是代上1228的撒督,儘管那裡沒有說他是祭司),那他在大衛統治期間就是與亞比亞他同為大祭司。他在基遍帳幕的服務(代上1639)可能就是他原先職務的繼續。詳見撒下817注釋。――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2「對他們說:“你們是利未人的族長,你們和你們的弟兄應當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到我所預備的地方。」

         “自潔”。借洗衣服(出一九1014)、避免汙穢(利一一44)和禁戒性行為(出一九15)――《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依照《出埃及記》十九14~15的規定,祭司和利未人須洗淨衣服,停止房事,以及其他禮儀上的不潔行為。參與抬約櫃的包括利未支派哥轄、革順和米拉利三族及哥轄族中的三支:以利撒反、希伯侖和烏薛。――《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自潔:參加神聖儀式之前潔淨身體,懷著敬虔之心事奉神(19101415;利1144)。在以色列共同體中,為了淨化信仰而立的關於拿細耳人的規定<135,拿細耳人的制度>。關於搬運約櫃之利未人也有一定的律例,本文表明他們吸取第一次搬運時失敗的教訓,盡最大努力要忠於神的話語。 ――《聖經精讀本》

         大衛吩咐利未人「應當自潔」(12),就像當年摩西在西奈山吩咐百姓「自潔」(出十九14)一樣,暗示大衛的身分就像第二個摩西。第一個摩西領受了西奈之約,第二個摩西將領受大衛之約。──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雖然扛抬約櫃的,主要是利未人的職責,但是大衛要求祭司也要一併潔淨自 己。

         「自潔」:SH 6942,「奉獻自己為聖」、「保持自己分別」。―― 蔡哲民 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族長。各利未家族的領袖。

         應當自潔。在承擔搬運約櫃的嚴肅任務之前,他們要潔淨自己的一切污穢。現在要再次搬動約櫃,大衛希望確保嚴格遵守神的一切要求。――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3「因你們先前沒有抬這約櫃,按定例求問耶和華我們的神,所以他刑罰(原文作“闖殺”)我們。”」

         刑罰(闖殺)指在第一次搬運約櫃時因冒犯神,死在約櫃下的烏撒之死(撒下68)。正如神責打不遵從律法的以色列一樣,我們若不遵行神話語,烏撒事件亦會演繹在我們身上。 ――《聖經精讀本》

         大衛並不是把責任推給利未人,而是像摩西一樣,代表整個以色列向神認罪(出三十二31),承認「祂刑罰我們」(13)。神所要得著的是百姓團體的見證、「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屬靈的領袖光自己屬靈還不夠,還應當把所有的人都帶回神的話語裡。──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沒有抬這約櫃」:SH 3808,「沒有」、「不在」。

         「定例」:SH 4941,「規矩」、「律例」。

         「求問」:SH 1875,「尋找」、「求問」。

         「刑罰」:SH 6555,「衝破」、「劇烈地打擊」。

         1512~13 大衛責備祭司與利未人沒有善盡職責,導致悲劇的發生。不過他並 不把責任推給利未人,他只是說利未人不在,所以神刑罰「我們」。亦即大衛自己 也承擔上次烏撒被殺錯誤的責任。――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先前沒有。第一次從基列耶琳搬約櫃時,沒有遵守神的要求。烏撒立時被擊殺,是因為他愚蠢地去摸約櫃(代上137~10)

       刑罰(原文作闖殺)。指烏撒被擊殺(代上1311)。出192224用了同樣的措辭。

         按定例。上一次搬約櫃時,他們把它放在一輛馬車上(代上137),沒有按照神的特別指示,讓哥轄的子孫用肩抬(415)。――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4「於是祭司利未人自潔,好將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約櫃抬上來。」

         「自潔」(14)原文是「保持自己分別、把自己獻給神」。人若不「自潔」,就沒有資格親近神(出十九1022);人若不肯與世界分別,無論做了多少工作,都不是做在神面前;人若不「照神的旨意先把自己獻給主」(林後八5),無論獻上多少財物,神一概看不上。──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十五15「利未子孫就用杠、肩抬神的約櫃,是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

         杠: <2613;民1323;結3427>――《聖經精讀本》

         第一次迎接約櫃,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將神的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烏撒和亞希約趕車」(十三7);而第二次迎接約櫃,是利未人「用杠,肩抬神的約櫃」(1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對神仍然有熱心、有愛心,但他的事奉卻不再根據自己的熱心和愛心,而是完全根據神的話語:「照耶和華借摩西所吩咐的」(15)──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槓」:SH 4133,「竿」、「長條形的軛」。――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 經資料》

       利未子孫就用杠,肩抬神的約櫃。這句話描寫約櫃是如何搬運的。後面還要描述(2526)約櫃實際的搬運過程。

         用杠。參出2514

       照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見出2513~15;民15041579。――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6「大衛吩咐利未人的族長,派他們歌唱的弟兄用琴瑟和鈸作樂,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

         敬拜神的音樂包括歌唱和樂器(參申三十一19~22)。利未人除了在約櫃前的侍奉(212~15),還須負擔其他與敬拜有關的工作,包括音樂(參十六4~43)。希幔屬哥轄族(參六33~38);亞薩屬革順族(參六39~43);以探則屬米拉利族(參六44~47)

    大衛將約櫃安放在耶路撒冷之後,便在殿裡設立利未人的詩歌班,日夜謳歌。――《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歡歡喜喜地大聲歌頌:在本節,大衛吩咐百姓不僅要以歌聲,要動員當時的所有樂器來頌贊神(撒下65;代下513)。若將此原則應用在聖徒的生活中,就可以知道當以自己所擁有的所有才華與物質來事奉神。將榮耀歸給神,並凡事謝恩(51920)――《聖經精讀本》

         第一次迎接約櫃,是「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神前用琴、瑟、鑼、鼓、號作樂」(十三8);而第二次迎接約櫃,大衛謹慎地預備了利未人的詩班(16)──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比較 代上 138 ,這次大衛是謹慎的選用利未樂隊來敬拜。利未樂隊散佈於 「哥轄」、「米拉利」、「革順」三大家族之中。――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聲樂和器樂是希伯來宗教儀式的重要部分。在出埃及時期(1512021),士師時期(51~3)和大時衛期(代上138)都是這樣。歌手和樂師要受到嚴格的訓練,在宗教儀式上專門擔任自己的工作(見代上631235251~31;代下2925~303515)――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6~24樂師:從下一章看來,大衛任命利未人用音樂在約櫃前事奉是在約櫃迎進耶京以後的事 (164~6); 著手組織卻是約櫃入城之前的事。樂團由樂器組和聲樂組合成:樂器有弦樂、管樂和敲擊樂器。――《串珠聖經注釋》

         唱詩班的功能與組織:列出了以讚美神為職分的利未人名單。作為讚美工具的樂器之途如下文圖表。 ――《聖經精讀本》

         大衛非常謹慎,沒有越過祭司和利未人的族長,而是「吩咐利未人的族長」(16),讓他們去「派」(1617192021)定詩班的人員。──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十五17「於是利未人派約珥的兒子希幔和他弟兄中比利家的兒子亞薩,並他們族弟兄米拉利子孫裡古沙雅的兒子以探。」

         「約珥」:字義是「耶和華是神」。

         「希幔」:字義是「信實的」。

         「比利家」:字義是「耶和華祝福」。

         「亞薩」:字義是「收集者」。

         「古沙雅」:字義是「耶和華之弓」。

         「以探」:字義是「堅忍」。――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希幔、亞薩和以探列在歌手中間,“在耶和華的殿中管理歌唱的事”(代上631333944)――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8「其次還有他們的弟兄撒迦利雅、便、雅薛、示米拉末、耶歇、烏尼、以利押、比拿雅、瑪西雅、瑪他提雅、以利斐利戶、彌克尼雅,並守門的俄別以東和耶利。」

         守門的俄別以東原是專司歌頌的利未人(21節;十六5),後來全家調職,看守聖殿門戶(二十六1~11)――《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安放約櫃時為了頌揚此舉而動員樂隊的方法是以色列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自古以來,樂器就為個人所使用,但是直到大衛年間才第一次有組織地在會眾的禮拜中使用。因此,本文的唱詩班是出現在(25)中的有組織的24班次唱詩班之雛形<631~48,唱詩班的功能與組織>――《聖經精讀本》

         「其次」(18)可譯為「第二班」(英文ESV譯本)。迎接約櫃時,歌唱的分成兩班,希幔、亞薩、以探是第一班(17),其他人是第二班(1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其次」:SH 4932,「第二」。一般翻譯為「作第二班」。

         「撒迦利雅」: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便雅薛」:「便」字義是「兒子」。「雅薛」字義是「因神而無懼」。

         「示米拉末」:字義是「高處之名」。

         「耶歇」:字義是「神活著」。

         「烏尼」:字義是「受苦的」。

         「以利押」:字義是「我神是父」。

         「比拿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建造」。

         「瑪西雅」:字義是「耶和華所作的」。

         「瑪他提雅」:字義是「耶和華的禮物」。

         「以利斐利戶」:字義是「我的神將他分別出來」。

         「彌克尼雅」:字義是「耶和華的產業」。

         「俄別以東」:字義是「以東的僕人」。

         「耶利」:字義是「神掃除」。――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其次。即第二等的音樂家(見代上165)

         便。希伯來語原義是“兒子”。在幾份希伯來語抄本中沒有該詞,七十士譯本裡也沒有譯出。有人以為可能是“巴尼”(代上646)。――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19「這樣,派歌唱的希幔、亞薩、以探敲銅鈸,大發響聲;」

         哥轄、米拉利和革順三大宗族都參與了詩班的事奉。其中「歌唱的希幔、亞薩、以探」(19)是詩班的三大領袖,「在耶和華的殿中管理歌唱的事」(3134394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首領們可能用這些銅鈸來報時。――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0「派撒迦利雅、雅薛、示米拉末、耶歇、烏尼、以利押、瑪西雅、比拿雅鼓瑟,調用女音;」

         調用女音: “女音”意指年輕女子,意味著演奏時的調是女高音。(46)是用此調演奏的典型詩歌。 ――《聖經精讀本》

         「調用女音」(20),可能指「用女聲歌唱」。──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調用女音」:一般認為指「用女聲的歌唱」。

         「調用第八或調用舍明尼」:一般認為指「男低音」。―― 蔡哲民等《歷 代志上研經資料》

       調用女音。見《詩篇》序言。――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0~21“女音”和“第八”都是音樂上的調子。――《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彈奏樂器的分成三班。第一班「敲銅鈸」(19),第二班「鼓瑟」(20),第三班「彈琴」(2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代上十五20~21 樂調新國際本沒有翻譯「阿拉莫特」(alamoth;這字出現於詩四十六的詩題,可能是它變體的字眼則出現於詩四十八14和詩九的標題上)、「舍米尼特」(sheminith;詩六,詩十二的標題)兩字,因為其確實意義至今未明。第一個字非專門的用法是指「少女」,因此有時被解作是指女高音的音域(和合本:「調用女音」)。後者的意思是「八」,有人推測可能是指八度上的某個位置(和合本:「調用第八」)。亞喀得文獻顯示當時已經學會七度音階和不同樂調(「定弦」)的使用。部分亞喀得樂譜都有提及構成和絃的音程(如:三度音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上十五21「又派瑪他提雅、以利斐利戶、彌克尼雅、俄別以東、耶利、亞撒西雅領首彈琴,調用第八。」

         調用第八: (6)就指出要按照本節的演奏技法來唱。 ――《聖經精讀本》

         「調用第八」(21),可能指「男低音」。──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調用第八。該音樂術語含義不明。有人認為是指“八音度”,或“八絃樂器”。但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它是一種旋律,或一種唱歌風格。該詞出現在詩612的題記中。――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2「利未人的族長基拿尼雅是歌唱人的首領,又教訓人歌唱,因為他精通此事。」

         「歌唱」:原文意思不詳,有學者認為解作「 抬」,指基拿尼雅原是 抬約櫃的專家(參代下353);又有人把此字解作「神諭」(參代下2427)  認為負責音樂利未人也擔任先知的職務;但「歌唱」可能是較恰當的解釋。――《串珠聖經注釋》

         「基拿尼雅」(22)是詩班的領隊和總教練。──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基拿尼雅」:字義是「耶和華建立」。

       歌唱。希伯來語是massa'(“抬”、“搬”)。可能指提高歌唱的聲音,但有人認為作者這裡是指抬約櫃。――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3「比利家、以利加拿是約櫃前守門的。」

         「比利家」(23)是革順的後代(39),「以利加拿」(23)是哥轄的後代(26),「俄別·以東」(24)是米拉利的後代(44),三大宗族都參與了守門的事奉。──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這些在「約櫃前守門的」(23),成為後來利未人在聖殿守門的先例。──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以利加拿」:字義是「神已經擁有」。――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 料》

  指看守約櫃的人,不讓未經許可的人靠近。――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4「祭司示巴尼、約沙法、拿坦業、亞瑪賽、撒迦利雅、比拿亞、以利以謝,在神的約櫃前吹號。俄別以東和耶希亞也是約櫃前守門的。」

         吹號:這並不是禮拜時的演奏行為,而是為要顯明神的榮耀,即全能之神的能力。攻陷耶利哥城時7日邊吹號邊圍繞城而走的事件就充分地說明此意義(64)――《聖經精讀本》

         「俄別·以東」是本書反復提起的一個名字(十三13;十五182124;十六538;二十六581524),身兼彈琴(21)和守門(24)兩職,表明神大大賜福這位敢於收留約櫃的利未人(十三14)──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示巴尼」:字義是「耶和華所加增的」。

         「約沙法」:字義是「耶和華施行審判」。

         「拿坦業」:字義是「神的賜予」。

         「亞瑪賽」:字義是「重荷」。

         「撒迦利雅」: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比拿亞」:字義是「耶和華已建造」。

         「以利以謝」:字義是「神是幫助」。

         「耶希亞」:字義是「耶和華活著」。

         此處顯出大衛將曠野時負責扛抬會幕的利未人重新分配工作,賦予他們樂 隊、守門等職務。活化這些人力,也重新讓被分別為聖、沒有分到土地的支派有職 務、有貢獻,獲得被重視、被供養的正當理由。――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這裡提到的七位祭司走在約櫃前面吹號,如書64所記的那樣。――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5「於是,大衛和以色列的長老並千夫長,都去從俄別以東的家,歡歡喜喜地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

         看《撒下》六12~15各注。――《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俄別以東一家因暫放在那裡的約櫃而大大蒙福的消息,證明了神已收回了對整個以色列的震怒。以色列百姓聞此消息之後大得力量,作好了將約櫃安放在耶路撒冷的萬般準備,如今所剩之事就是懇求神賜福予他們。 ――《聖經精讀本》

         「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十三14),也是大衛認真查考律法、反省思想,從「懼怕」(十三12)到「歡歡喜喜」(25)的三個月。當他第二次迎接約櫃時,作了更仔細的預備(3~15),嚴格「照耶和華借摩西所吩咐的」(15)去行,不再用車,而是派利未人用肩抬(15),又建了一座會幕來安放約櫃(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1525 記載大衛與軍事、政治領袖們又去將約櫃運上來,與131 相似。雖 然發生過烏撒的憾事,大家還是「歡喜的」要把約櫃運入耶路撒冷。―― 蔡哲民等 《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本節開始描述搬運約櫃。前幾節描寫隊伍的次序和排列。――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5~28將約櫃安放在大衛城:利未人扛著約櫃而走向大衛城。本文描繪了搬運約櫃時以色列百姓極力頌贊的場面,由:①全體會眾向神所獻誠摯之祭;②以潔淨的衣裳表現出來的誠意;③充滿感激之情的讚美等組成。他們事奉約櫃的心向我們暗示了何為今日我們所當獻的真正的禮拜,向今日逐漸為物質與虛假的敬虔所習污染禮拜發生挑戰<71~23,關於假冒為善>――《聖經精讀本》

 

【代上十五25~十六3經過:參撒下612下至19注釋。

          兩段最大的分別是,歷代志作者為了把掃羅和大衛作一強烈對比,刻意突出下面兩方面:

 1 「以弗得」(27) ── 根據撒下6章,大衛所穿的以弗得只是一條衣不蔽體的圍裙;歷代志作者卻把它視作大祭司的外袍,讓人聯想到,掃羅曾殘殺挪伯城八十五位身穿以弗得的祭司(撒上2218)

 2 「米甲」(29)──本處略去大衛跳舞時的失儀,只指出輕視他的是掃羅的女兒米甲。――《串珠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6「神賜恩與抬耶和華約櫃的利未人,他們就獻上七隻公牛,七隻公羊。」

         獻上:抬約櫃的人走第七步之前(撒下613),大衛就獻七隻公牛與七隻公羊為祭,希望這是神所完全喜悅的燔祭<啟 緒論,聖經中數字的象徵意義>――《聖經精讀本》

         抬約櫃的利未人走了六步,平安無事(撒下六13),證明「神賜恩與抬耶和華約櫃的利未人」(26),所以大衛立刻感恩,「獻上七隻公牛,七隻公羊」(26)為祭。「但在禰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禰」(詩一百三十4),真正認識恩典的人,不會因著神的恩典而輕慢神的律法,而是更加敬畏神。──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賜恩」:SH 5826,「幫助」、「支持」。

         1526 不知道實際上發生什麼事,不過利未人認為神幫助他們,於是他們就 獻祭給神。 撒下 613 記載大衛在抬約櫃的人走了六步以後就獻祭。這件事情應該 跟利未人的獻祭是不同的,不必混為一談。――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撒下613沒有這句話。但那裡說:“抬耶和華約櫃的人走了六步”。烏撒被擊殺,無疑令人擔心重新搬運約櫃會使神再次動怒。所以開始時只走了六步,在沒有神生氣的跡象時,就奉獻祭物,表示感謝神與他們同在,並幫助他們。――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7「大衛和抬約櫃的利未人,並歌唱人的首領基拿尼雅,以及歌唱的人,都穿著細麻布的外袍。大衛另外穿著細麻布的以弗得。」

         “細麻布的以弗得”。參看撒母耳記下六章14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大衛在這次運約櫃的盛典中穿的是祭司的服飾,在細麻布的以弗得之外,也象抬約櫃的利未人一樣穿著細麻布的外袍。在十六1~3中,更記有他親自獻祭和祝福並分餅和肉。他是王也是祭司,本書作者筆下的大衛,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的預表(亞六12~13)――《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細麻布的外袍: <281~43,以色列祭司的服裝>――《聖經精讀本》

         「以弗得」(27)是一種圍裙式的外衣,大祭司要穿「金線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並撚的細麻」(出二十八6)做的以弗得。但以弗得並非大祭司的專用衣服,普通祭司也可以穿白色「細麻布的以弗得」(撒上二18;二十二18)──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把他的王袍放在一邊,只穿了一件「細麻布的以弗得」(27),表明他作為祭司國度的君王,願意自卑成為一個事奉神的人,並不表示代替大祭司的職責。──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細麻布」:由埃及產的亞麻製成,包裹木乃伊就是用這種細麻布。這種布 料是用來縫製裡衣。

         「以弗得」:是圍裙式的外衣,由肩帶繫身。以弗得穿在外袍之上從胸開至 大腿。

         「細麻布的以弗得」:指的應該是「祭司的衣物」。此處指的應該是比較不 正式禮服,如同撒母耳穿的 撒上 218

         許多學者討論大衛穿著以弗得的事情,因為附近其他國家的君王常常身兼祭 司的職務。此處大衛的穿著可能與祭司相似,但也可能只是「敬拜用的服裝」,而 非「祭司禮服」。上一次才發生沒有依照律法搬運約櫃導致烏撒被殺,這次大衛應 該不會任意踰矩才是。――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細麻布的外袍。大衛為這個莊嚴的場合脫下王袍,穿上了祭司和其他人所穿的細麻布外袍(代下512)。他這樣做,並不表示自己要承擔祭司的職責,而只是表明在侍奉神時,他和自己的臣民處在相同的水準上。

         利未人。利未人,歌手和大衛都為這個場合穿上了細麻布的外袍。

         以弗得。一種無袖的短外袍,通常為祭司和其他人所穿(見撒上218;撒下614注釋)。在《撒母耳記》的相應記錄中(撒下614),沒有提大衛穿外袍,只提大衛穿以弗得跳舞。這個細節《歷代志》沒有說。在興奮的活動中脫下外袍是常見的。――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8「這樣,以色列眾人歡呼吹角、吹號、敲鈸、鼓瑟、彈琴,大發響聲,將耶和華的約櫃抬上來。」

  以色列全國的代表都在場。這意味所有的支派都贊成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的新家。――SDA聖經注釋》

 

【代上十五29「耶和華的約櫃進了大衛城的時候,掃羅的女兒米甲從窗戶裡觀看,見大衛王踴躍跳舞,心裡就輕視他。」

         關於“米甲”,參看撒母耳記下六章2023節的腳註。――《歷代志上雷氏研讀本》

         事見《撒下》六16~23,但略去了20~23節米甲譏諷大衛和大衛自辯的一段。可能當時的人都知道此事,故略而未提;也可能作者不願讓此事損害大衛的形像。――《啟導本聖經歷代志上註釋》

         (撒下620~23)――《聖經精讀本》

         「跳舞」(29)是以色列人表達歡樂的傳統方式(詩三十11;耶三十一13;路十五25),民間舞蹈的動作簡單、人人都能參與,並不需要特殊的訓練或技巧。以色列婦女用擊鼓跳舞來慶祝得勝(出十五20)、迎接戰士(士十一34;撒上十八6),大衛迎接約櫃時「踴躍跳舞」(撒下六16;代上十五29),都是喜樂之情的自然流露,並不是敬拜、更不是表演。聖經並沒有教導舞蹈敬拜,雖然大衛在迎接約櫃時「踴躍跳舞」,但在聖殿敬拜儀式中(二十三~二十六章)卻沒有安排「跳舞」。詩篇中的「擊鼓跳舞讚美祂」(詩一百五十4),並不是指聖殿敬拜,也不是指少數人表演舞蹈,而是指讚美者喜樂滿溢。並不是所有的舞蹈都適合「跳舞讚美」(詩一百四十九3),許多舞蹈只是自娛自樂(士二十一21;撒上三十16;太十四6)、甚至是敬拜偶像(出三十二19)。如果跳舞不能讓人專心注意神、準確認識神,只是讓人注意演員、舞姿或技巧,就沒有讚美神的功用。──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當約櫃順利地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大衛和百姓都一同喜樂,但「掃羅的女兒米甲」(29)卻並不愛神,她所關心的是大衛是否合乎作王的體統,毫無與神同在的喜樂(撒下六16~23),這正是神棄絕掃羅的原因之一。──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歷代志》沒有把米甲叫做「大衛的妻米甲」(撒上十九11),只稱她為「掃羅的女兒米甲」,可能因為米甲已經再嫁,大衛把她要回來(撒下三14~16),雖然只是打了律法的擦邊球(申二十四1~4),但也不蒙神喜悅。──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迎接約櫃的曲折過程告訴我們,人若愛神,就必蒙神悅納;而真正愛神的人,必然會照著神的定規去愛祂。人若以為只要熱心愛神,就可以把自以為美的事奉強加于神,其實並不是愛神、而是愛自己,是愛自己「屬靈的感覺」。神並「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徒十七25),祂之所以領百姓出埃及事奉祂(出三12),目的是一面顯明神、一面造就人。因此,事奉的人必須蒙神揀選(2),事奉的內容和方法必須遵守「山上的樣式」(出二十五940;二十六30;二十七8),才能準確地顯明神、造就人。今天,「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3),因此更不可隨心所欲,以為事奉不必呼召、有心就行,只圖方便、熱鬧就行,而「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詩二11)── 歷代志上聖經綜合解讀

         「米甲」:字義是「有誰能像神」。

         「踴躍」跳舞:SH 7832,「彈奏」、「戲謔」。

         「輕視」:SH 9599,「輕看」、「鄙視」。

         米甲心目中的國君應該是威嚴的「一國領導者」,而非是想要臣服討好神的 「敬拜者」,以致她輕視大衛。我們會容讓自己的成見與文化影響我們對真理的解 釋與判斷嗎?還是能夠常常透過聖經調整自己的觀念?

         1529 的事蹟記錄於 撒下 620~23 ,還記錄米甲沒有生下兒女,其實在當 時的環境中,或許大衛與米甲生下兒子當作王子,是對分裂的南北兩國最好的下一

代君王,也可以讓大衛的王權鞏固。但是顯然神沒有打算讓掃羅的後裔當王。―― 哲民等《歷代志上研經資料》

         大衛城。約櫃進入大衛城是一個歡樂和莊重的場合。神計畫使耶路撒冷成為世界的都城,全國宗教教育的中心。如果以色列人堅持忠於神,耶路撒冷將一直是以色列的首都,神也將繼續賜福給這座城市及其百姓,直到永遠。

         跳舞。大衛跳舞是出於聖潔的喜樂(見撒下614注釋),在當時被認為是一種合宜的崇拜方式。

         輕視他。關於米甲指責大衛舉動的詳情,見撒下620~22。――SDA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13~16章上)

 1 試比較大衛兩次奉迎約櫃(13 15)的情況與結果,並找出成敗的原因。這些原因能否對你的屬靈事奉帶來一些提醒和指引?

 2 在兩次舁約櫃之間,作者選記有關大衛的那三件事(14)?這有什麽作用和意義?與兩次舁約櫃有什麽關係?

 3 與非利士人的爭戰中(148~17),什麽是大衛獲勝的主要因素?這對你的事奉有什麽啟迪?

 4 大衛將約櫃舁到自己的城裡(耶路撒冷),有什麽作用和目的呢?參133

 5 當大衛迎接約櫃時,因極力跳舞歌唱,被掃羅的女兒米甲輕視。到底米甲為何會輕視大衛呢?大衛又如何面對呢?參撒下620~23。今天屬靈領袖面對別人的批評時,可從這事得到什麽提示或榜樣?

 6 綜合這幾章給你的印象,大衛是一個怎樣的人?有什麽質素使他成為一固屬靈領袖,可供後人效法呢?

 ──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