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第一章拾穗 【代下一1】「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國位堅固,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使他甚為尊大。」 “國位堅固”。所羅門緊緊地掌握統治的大權。他穩固掌權的詳情可見於列王紀上第一、二章(觀察王上二46)。――《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建造聖殿是本書前九章的主題,是《代上》17~29章所記大衛準備工作的繼續和他造殿心願的實現,也是大衛的王位永遠堅立的主要條件。王宮的建造完全略去,俾讀者可專注于建造殿的記述。 在這九章建殿記事的開頭和結尾處(1章和9章),是所羅門無比智慧和無窮財富的介紹(一7~17;九1~28)。他的這些智慧和財富都和建殿不可分(看二12推羅王的稱讚)。家喻戶曉的所羅門智審妓女爭嬰的故事(王上三16~28)完全未提。 所羅門王朝的全部記述以《列王紀》為藍本,經過選擇、編輯,參照當日其他材料重寫而成。 本節是《代上》二十九22~25膏立所羅門為王的繼續。本書作者在記事時,隱惡揚善,略去了許多人的軟弱和失敗。但他並非絕口不提,而是在字裡行間婉轉道出,意會而不言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每逢國君在多難之秋繼位或曆萬難始克登位的時候,他不講前朝的瑕疵過失,卻用新王“自強”、“漸漸強盛”、“奮勇自強”或“力圖自強”等語來暗喻(十二13;十三21;十七1;二十一4;二十三1;三十二5)。他未記大衛晚年宮廷中的明爭暗鬥及所羅門王位確定前的那番艱困(王上1章),只在本節用了四個字“國位堅固”來形容,寓有國運雨過天青,否極泰來,有神同在,堅若磐石之意。看《代上》二十九22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引言:這節聖經是全段的小引,說明所羅門的統治權符合了神的要求,得到了神的祝福。作者提出三項證明: 1 所羅門成功地掃平一切動亂(參王上2:13~46); 2 有神的同在; 3 得享尊榮。 「國位堅固」:原文作「鞏固自己」,暗示宮廷曾有嚴重的內哄。――《串珠聖經注釋》 國位堅固: 所羅門除滅大敵,逐步掌握了權力:①除滅了謀議篡奪王位的亞多尼雅(王上2:25);②罷免祭司亞比亞他,並將他流放(王上2:26);③處死元帥約押(王上2:34);④除掉了詛咒大衛的示每(王上2:46)。 ――《聖經精讀本》 「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國位堅固」(1節),原文是「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使自己的國度堅定」(英文ESV譯本)。這句話的背後,包含了大衛晚年宮廷中的明爭暗鬥,以及所羅門登基之後的曲折(王上一1~二46),但本書卻一筆帶過,讓讀者定睛在神的工作上:神信守為大衛「建立家室」(代上十七25)的應許,絕不允許國度和聖殿的計畫被干擾。神過去怎樣堅固大衛(代上十一10),「與他同在」(代上十一9),使他「甚為尊大」(代上二十九25);現在也照樣堅固所羅門,「與他同在,使他甚為尊大」(1節)。──《聖經綜合解讀》 ●「國位堅固」:原文的時態顯示意義是「使自己的國度堅定」。 ◎ 1:1 的記載省略了所羅門即位初期的一些政治鬥爭 王上 1 。―― 蔡哲民 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 歷代志下是為誰而寫的?全書的主題信息是甚麼?】歷代志上以大衛的生平為經緯,下卷則集中描述南國猶大其他君王的生平,很少提到北國以色列,因為(1)這卷書是為從巴比倫被擄之地歸回的猶大人而寫的;(2)猶大代表大衛王的家譜,彌賽亞將從這個譜系而出。以色列地動亂不絕,成為無政府狀態,人民悖逆神,然而猶大偶爾還能順從神。――《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一1~6】登基獻祭:在作者筆下,所羅門是一位敬畏神的好君王,他即位後第一樁要事,就是到基遍會幕那裡去獻祭。在作者的眼中,基遍的邱壇是所羅門應當去獻祭的地方,因為那是會幕的所在 (3),
不過,列王紀的作者則從另一角度看這件事,指出所羅門到該處獻祭是不得已的,因為聖殿尚未興建,耶路撒冷的帳幕仍不能取代摩西會幕的地位,而且基遍的祭壇較大,更適合盛大的慶典(王上3:2~4)。――《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一1~17】以色列的黃金時代:所羅門蒙神賜予智慧聰明;在他英明的領導下,以色列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太平和富庶。――《串珠聖經注釋》 《歷代志》並沒有詳述人的軟弱和失敗,而是強調神在歷史中的帶領。每逢君王在多難之秋繼位的時候,作者往往不提前王的過失,而是用新王的「自強」(十二13)、「漸漸強盛」(十三21)、「奮勇自強」(十七1;二十一4;二十三1)或「力圖自強」(三十二5),讓我們看到神要把歷史帶向祂所命定的方向。──《聖經綜合解讀》 《歷代志》所關注的是所羅門在聖殿計畫中的角色,而不是所羅門生平的豐功偉績。因此,雖然一至九章引用了王上一至十一章的許多資料,但重點和結構卻不相同,乃是省略了許多無關的細節,整體組成一個以聖殿為中心的交錯平行結構: o A. 神賜給所羅門的智慧和財富(一1~17); o B. 所羅門為聖殿作準備(二1~18); o C. 所羅門建造聖殿(三1~五1); o C1. 所羅門奉獻聖殿(五2~七22); o B1. 所羅門完成聖殿和其他建築的工程(八1~16); o A1. 神賜給所羅門的智慧和財富(八17~九28)。──《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一2】「所羅門吩咐以色列眾人,就是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都來。」 這是所羅門登基後第一件見於記錄的大事:召集全以色列人的代表往基遍獻祭。大衛在位時凡遇國家大事,都必召集全國代表共商(代上十三1~5;二十八1)。所羅門不只學效父親,也是他國位堅固、已獲全民支持的證據。――《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一2 關於所羅門作王的參考經文有──】所羅門興起作王,詳情請參列王紀上1章1至2章46節,列王紀上4章有關於他的介紹。――《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一2~6】獻祭:敬奉神明是古代帝王的職責。所羅門鞏固了自己的勢力後,立即到基遍獻祭,表示他渴慕耶和華神的祝福。――《串珠聖經注釋》 所羅門的「國位堅固」(1節;王上二46)之後,《列王紀》首先提到他「與埃及王法老結親」(王上三1),強調人的軟弱。而《歷代志》卻把重點放在聖殿的計畫上,所以首先提到所羅門前往基遍獻祭(2~6節),領受從神而來的智慧和財富,準備為神建殿。──《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一3】「所羅門和會眾都往基遍的邱壇去,因那裡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 會幕位於基遍(在耶路撒冷西北面6英里或9.6公里外;代上一六39),但約櫃停在耶路撒冷(4節)。――《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王上》三3對所羅門往邱壇獻祭燒香頗有微詞(王上三3注)。作者在此替他作了解釋(3~6節)。當時有兩個敬拜神的會幕,一個是出埃及後在西奈山下所造,輾轉運到基遍;銅祭壇也在那裡(一5~6;出三十八1~2)。一個是大衛在耶路撒冷為安放約櫃而造的會幕(一4;代上十六39~40)。士師以利時代,約櫃被非利士人擄去,一直未放回原來的會幕中(撒上七1注)。所羅門來基遍獻祭是因為這裡有摩西製造的原有會幕和在曠野造的銅壇,而他是向耶和華神獻上為全民贖罪的燔祭(6節;參利1章)。 基遍距耶路撒冷西北約11公里。――《啟導本聖經註釋》 「基遍的邱壇」:參王上3:2~4注。――《串珠聖經注釋》 和會眾: 所羅門並沒有以個人的名義獻燔祭,而是與會眾一起向神獻祭,這一事件有著特殊的宗教和政治意義:①從宗教意義上講,以國家正式活動的方式獻燔祭可以進一步擴大和鞏固真神信仰。因為所羅門肩負著維持和發展以色列信仰的責任,因此此舉亦是必不可少的;②從政治意義上講,這意味著政局已步入了安定時期。所羅門除滅或降服所有反對他的勢力,並與歸順他的人一起獻燔祭。百姓以此表示了對所羅門的尊敬與服從,使得所羅門王朝進入了政治穩定期。 ――《聖經精讀本》 「基遍」(3節)位於便雅憫支派境內,是利未人的城邑(書二十一17),距離大衛城大約14公里。示羅被毀之後(撒上四),「摩西在曠野所造之耶和華的帳幕和燔祭壇都在基遍的高處」(代上二十一29)。大衛把約櫃接到耶路撒冷後,會幕和銅祭壇還留在基遍(3~5節)。──《聖經綜合解讀》 「邱壇」(3節)原文是「高地、高處」,指在山崗上的露天祭壇,本來是迦南人和周圍外邦人敬拜偶像的地方,被律法所禁止(民三十三52)。摩西囑咐百姓:「你要謹慎,不可在你所看中的各處獻燔祭。惟獨耶和華從你那一支派中所選擇的地方,你就要在那裡獻燔祭,行我一切所吩咐你的」(申十二13~14),但經過四百多年,百姓在律法上越來越不嚴謹,開始效法迦南人「在邱壇獻祭」(王上三2),以為只要邱壇上「有神的會幕,就是耶和華僕人摩西在曠野所製造的」(3節)就可以了,結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一開始只是敬拜的形式不嚴謹,很快就連敬拜的實際都沒有了。因此,雖然所羅門「上到耶和華面前會幕的銅壇那裡,獻一千犧牲為燔祭」(6節),心意蒙神悅納,但神卻不能接受人把「神的會幕」和偶像的「邱壇」摻雜在一起,祂定意要所羅門按聖靈所指示的樣式建造聖殿(代上二十八19)。──《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許多人也常常把聖經的真理和人的學問、道理、方法摻雜在一起,把講臺變成「邱壇上的會幕」。我們應當謹記保羅所說的:「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2、4~5)。──《聖經綜合解讀》 ●「基遍」:字義是「丘陵城市」,位於便雅憫支派境內,距離耶路撒冷6.8 公里。這是示羅被毀之後會幕及祭壇所在之處 代上 21:29 代下 1:2~6 。 ●「邱壇」:「高地」、「高處」。這是地方性的宗教聖地,通常形狀為平坦 的、岩石鑿成的平台,有獻祭用的祭壇或處所。 ◎ 1:2~3 描述所羅門要求所有以色列國的統治者、官員都來到基遍獻祭。因為 神的會幕位於基遍。大衛在位時,遇到國家大事也會召聚全國代表共同商議 代上 13:1~5 28:1 ,此處所羅門效法其父親的榜樣,同時也表達所羅門王國位堅固,且 獲得全民的支持。――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3 基遍的邱壇】耶路撒冷西北四哩的基遍(今名吉布),位於便雅憫山地,附近有好幾個水泉。它有一個極具規模的隧道給水系統,使之成為當地重鎮。所羅門獻上一千犧牲(王上三4)之大祭的祭儀場所或邱壇,本身可能是在基遍南面約一哩,名叫內比桑威珥的山岬。基遍亦出現在法老示撒的巴勒斯坦戰役的城市名單中,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聖經作者在耶路撒冷聖殿建造和「耶羅波安的罪」存在之前,並不譴責邱壇的使用(見:撒上十8;王上十二28~31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4】「只是神的約櫃,大衛已經從基列耶琳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因他曾在耶路撒冷為約櫃支搭了帳幕。」 有關大衛把約櫃運往耶路撒冷的詳情,參看歷代志上第十五章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基列耶琳」:「森林之城」的意思,位於耶路撒冷以西14公里。―― 蔡 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4 基列耶琳】非利士人歸還約櫃之後,這個村鎮是安置約櫃的所在(撒上七1~2)。本鎮被考證為耶路撒冷西北偏西九哩的阿劄爾遺址,但考古學和經外文獻都沒有支持這看法的佐證。按照士師記十八12,它和瑪哈尼但有關,證明這城也是在這附近一帶(見:士十三25的注釋)。這遺址距離基遍只有六哩(見:書九17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5】「並且戶珥的孫子、烏利的兒子比撒列所造的銅壇,也在基遍耶和華的會幕前。所羅門和會眾都就近壇前。」 “銅壇”。參看出埃及記二十七章1至8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比撒列所造的銅壇」:作者強調這座壇的歷史性和體積的巨大(五肘見方,高三肘,參出27:1~8),並重提比撒列的名字(參代上簡介)。 「就近壇前」:可譯作「尋求耶和華」。――《串珠聖經注釋》 這裡特地提到「比撒列所造的銅壇」(5節),因為神「提他的名召他,又以神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聰明、知識」(出三十五30~31),建造會幕。而所羅門將成為第二個「比撒列」,神也要「使他有謀略聰明,可以為耶和華建造殿宇」(二12)。──《聖經綜合解讀》 ◎「比撒列所造的銅壇」:就是會幕的銅壇 出 27:1~8 38:1~7 。 ◎比起 王上 3:4 僅指出基遍的敬拜地點是個「邱壇」,此處說明這個地點, 其實是摩西的會幕。所以在此敬拜是合法的,並非違背中央聖所敬拜的律法。歷代 志有「解釋所羅門王到基遍邱壇敬拜的理由」之意圖。―― 蔡哲民等《歷代志上研 經資料》 【代下一5 就近壇前】(和合本「就近」一語,直譯是「尋求」,NIV:「求問」。)求問通常是指向神明提出問題,尋求默示,但本節卻沒有說明或暗示有這樣一個問題。本節另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異文,將「尋求」的對象解作祭壇,而非神的默示。此事發生在以後幾章的建殿活動之前,是很合理的。策畫興建新神殿之時,收集與舊神廟有關的聖物是十分重要的。這個在幾個世紀之前曾經被亞倫就使用過的祭壇,會有相當的聖潔程度。但所尋求的若果真是神諭的話,這神諭很可能是關乎有意建殿之事。這種工程不會在未得神認可之前開始(見二1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6】「所羅門上到耶和華面前會幕的銅壇那裡,獻一千犧牲為燔祭。」 摩西所建造的會幕是神的聖所或居所(出25:8)。祭壇立在會幕的入口(出40:6),故被視為在神面前(見士20:23,26)。── SDA聖經註釋 【代下一6 獻一千犧牲為燔祭】這個級數的獻祭可以與出埃及記二十四5~8;列王紀上八5相比。通常如此的鋪張程度是重要之立約場合,或與耶和華開創新關係的表示。埃及古墓壁畫描繪桌上累積的大量犧牲,至少在數量上足以反映所羅門在基遍獻祭所表現的敬虔和能力。——《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7】「當夜,神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 本節至13節為《王上》三5~15的節縮,記述神第一次向所羅門王顯現。看《王上》三7,9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 1:7 歷代志作者省略了 王上 3:5 記錄神在夢中向所羅門顯現。―― 蔡哲民 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這是指夢中的交流(王上3:5)。──SDA聖經註釋 【代下一7神的提議】在這一類所謂聽覺信息夢之中(見:撒上三4~10的注釋),神和王對話並不罕見。這種夢的功用是認可其王權,或核准王有意付諸實行的事業。——《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7~12】神應許所羅門的禱告: 這一部分記錄了所羅門的禱告和神的應允。所羅門的禱告是舊約聖經中禱告的典範(詩89篇;但9:3~19),其意義請參見王上3:6~9的註解。所羅門沒有求富貴、名譽、權力等,他唯有肯求屬靈的祝福,因而神喜悅他的所求,不僅應許了他所求的,還賜予了他所未求的東西(富貴,財物,尊榮)。他的無私唯善的禱告是所有基督徒的榜樣,也只有這樣的禱告神才會欣然應允(約壹5:14,15)<王下19:15,禱告的要素和形態>。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一7~12 培夢】歷代志的經文雖然沒有談到夢,列王紀上三章卻提供了個中的細節。初民有單獨或集體前往神廟,進行獻祭儀式,在廟宇之內留宿一宵,以求在夢中獲取該廟神祇的信息(見:創二十八13~15;撒上三3的注釋)。因此對於求神顯現的培夢來說,地點是極重要的因素(烏加列英雄凱雷特王的夢是其中一例)。這人在異象之中被神祇的顯現驚醒,又得到必須警醒聽取神祇宣告的呼籲。古代近東文學眾多的例證,包括亞述王亞述巴尼帕形容伊施他爾在夢中向他顯現,以及新巴比倫帝國的君王拿波尼度記載瑪爾杜克和辛兩位神明,在夢中以全副榮耀站在他的面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7~13】祈求智慧:本段與王上3:5~15大致相同, 只是沒有引所羅門審斷妓女爭子的奇案來證明他已擁有此恩賜。按本書作者看來,所羅門的智慧是直接地和主要地顯示在他建殿的才華上。――《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一8】「所羅門對神說:“你曾向我父大衛大施慈愛,使我接續他作王。」 所羅門的話(8~9節),表明他承認自己就是大衛之約(代上十七7~14)的實現。──《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一8 所羅門承認神的守護】古代近東各處的君王表彰立他們為王的神祇,用的也是類似的詞句。例如赫人君王模瓦得利二世(Muwattalli II)就描述自己不論是資格還是成就都及不上父王,接著表彰提拔他,把他立在寶座之上為王的神祇。——《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9】「耶和華神啊,現在求你成就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因你立我作這民的王,他們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 「成就向 ...... 大衛所應許」:證明大衛之約兩個條件之一已經完成。 「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應驗了神對雅各的應許。(參創28:14; 比較代上27:23「天上的星」)――《串珠聖經注釋》 ……這民的王,他們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 這句話我們應從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創13:16,22~17)初步成就的角度去理解。神早已賜給亞伯拉罕子孫的祝福和成為列國之父的祝福。在拯救史的進程中,大衛繼承了這一應許(撒下7:8~16;王上8:25),到了所羅門時期得以進一步實現,直到基督成為萬王之王,才會完全成就。從這意義上講,所羅門成為“百姓之王”意味著他預表基督。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一10】「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 所羅門的“智慧”(正確地運用知識的能力)是獨特的(王上三12)。――《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出入」(10節)指處事和執政。──《聖經綜合解讀》 「判斷」(10節)原文是「管理、治理、審判」。──《聖經綜合解讀》 「聰明」(10節)原文是「知識」。──《聖經綜合解讀》 在《列王記》中, 所羅門所求「智慧」(王上三9)的原文是「能聽的心」,強調所羅門求智慧的目的,是為了「斷案」(王上三28)。但在《歷代志》中, 所羅門所求「智慧」(10、11、12節)的原文是「睿智、智慧」,強調神賜智慧的目的,是為了「使他有謀略聰明,可以為耶和華建造殿宇」(二12)。──《聖經綜合解讀》 ●「出入」:本指帶領軍隊的能力 書 14:11 撒上 29:6 ,後來引申指領導能 力 申 31:2 撒上 18:16 。 ●「判斷」這眾多的民:「管理」、「治理」、「審判」。 ●「眾多的」民:SH 1419,「大的」。 ◎ 王上 3:9 所羅門求的「智慧」用SH
8085,特別著重在「聽訟」。此處的 「智慧」是SH 2451,是「睿智」與「智慧」的意思。――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1】「神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 神喜悅所羅門「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11節),表明國度的計畫是神關心的重點。──《聖經綜合解讀》 ◎ 1:11 中神強調自己已經「立你作我民的王」,表示以色列的王權、百姓, 都是屬於神的,神可以自由支配。而所羅門作王,也的確是本於神的選召。我們是 否知道我們的職位、權柄都是源自神?――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2】「我必賜你智慧聰明,也必賜你資財豐富尊榮。在你以前的列王都沒有這樣,在你以後也必沒有這樣的。”」 神賜下「智慧聰明」(12節),應驗了大衛的祝福:「但願耶和華賜你聰明智慧,好治理以色列國,遵行耶和華——你神的律法」(代上二十二12)。並且神所賜的比所羅門所求的更多,不但有「智慧聰明」以管理國度,還有「資財、豐富、尊榮」(12節)以建造聖殿。神既然定意要建造聖殿,神就會負責賜下所需要智慧和財富。同樣,神既然要我們建造基督的身體教會,神也會負責賜下屬靈的恩賜(林前十二7~12)。──《聖經綜合解讀》 《歷代志》略去了《列王紀》中神給所羅門「長壽」(王上三14)的有條件應許。由於所羅門後來沒有效法大衛順服神,所以最終也沒能長壽,死時大約只有60歲。──《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一12 賞賜智慧】古代近東的君王都宣稱具有聰明睿智,將智慧歸功於神明的賜與也不罕見。亞述王撒珥根感謝伊亞和伯勒特伊利(Belet~ili)二神之助,宣稱是全世界最有智慧的君王。亞述神在夢中向西拿基立王保證說,他的智慧勝過一切專家的智慧。亞述巴尼帕不但誇耀自己的學識和智慧,更誇耀自己的專門技能,和與學者辯論的能力。他把賜下豐富智慧的功勞,歸給神祇沙馬士和阿達德。——《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3】「於是,所羅門從基遍邱壇會幕前回到耶路撒冷,治理以色列人。」 所羅門於大衛死後的B.C.970登上了王位,在B.C.967他的肯求得到神的明確的應允之後開始了統治。 ――《聖經精讀本》 ●「治理」以色列人:SH 4427,「作王統治」。――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4】「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裡。」 所羅門「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14節),但這些「戰車馬兵」(14節)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用。當時以色列周圍的列國都陷入青銅時代崩潰時期(Bronze Age Collapse,主前1200~900年):南方的埃及進入後王朝時期,國力衰弱,無力對外擴張;北方的亞蘭分裂成許多小國,臣服於以色列;而美索不達米亞的亞述正處於衰弱時期,要到九十年後新亞述帝國的那西爾帕二世(Ashurnasirpal II,主前883-859年在位)時期才開始對外擴張。因此,神已經與所羅門同在(1節),這些馬兵只是擺設,毫無用處。──《聖經綜合解讀》 「馬兵」(14節)原文是「馬」或「騎馬者」。當時的戰車常常每輛配置三匹馬,兩匹拉車,一匹後備。──《聖經綜合解讀》 「耶路撒冷」(14節)位於猶大山地,並不適合戰車馬兵的行動。因此,安置在「耶路撒冷」的戰車馬兵,完全是用來炫耀排場的。──《聖經綜合解讀》 ●「戰車」:用馬拉的戰爭用車,在當時算是最強大、先進的作戰武器。 ●「馬兵」:指「戰馬」或「騎戰馬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4 所羅門的車馬】所羅門集結如此龐大的戰車兵團,表示他有意仿效鄰邦和敵國展示軍力。在野外或平原作戰之時,與步兵或騎兵同時進擊的戰車一方面是突擊武器,另一方面也是弓箭手的流動平臺。亞述年表記載誇誇之役(主前853年,見二十二1的注釋)中戰車數量之巨,證明在司令官的策畫中,它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所羅門的部隊在數目上還及不上亞哈在這場戰爭中提供給西方聯盟的二千戰車。主前十三世紀赫人及其盟友在加低斯之役中召集了二千五百輛戰車,與蘭塞二世對敵。——《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4 所羅門的馬廄】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各地(米吉多、黑西遺址、拉吉、別是巴、夏瑣)廣泛發現馬廄設施,顯示以色列和猶大軍隊普遍包括戰車部隊。大部分馬廄共有的建築形式(柱子將長室縱分為三,只有一個門),反映出對實用性的注重,和統一的建築計畫。馬廄設備包括了矮小的石柱,柱上有供拴馬用的孔洞,又有大而淺的石制馬槽(類似亞述紀念碑上的圖畫)。設施需要很具規模,才能為這些受訓戰馬提供居住和運動的場所。米吉多的馬廄(發現的大都可以上溯到亞哈王的時代)可以容納四百八十匹馬。統計考古學家所發現的全部馬廄,可供確認的馬房數目幾達八百。——《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4~15】這是神所應許的“貲財豐富”(12節)的實現。但作者未提所羅門審理妓女爭嬰案,因為神賜給他的“智慧聰明”是要用於建殿。――《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一14~17】所羅門的財富:參王上10:26~29注。所羅門的財富可以由三方面來表達: 1 昂貴的武備──小亞細亞的馬和戰車; 2 北非的金子; 3 利巴嫩的香柏木。 ──《串珠聖經注釋》 所羅門的富貴: 這一部分與下文9 :13~28和王上10:26~29並行。這裡所講的所羅門的:①國防的強盛(14節);②經濟的繁榮(15節);③商業的興隆(16,17節),是12節中神的應許的具體實現。 ――《聖經精讀本》 【代下一15】「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 ●「香柏木」:香柏樹的生長速度緩慢,樹齡可以高達三千年,高達36.5公尺。 這種樹木經久耐用,因此古代大部分廟宇和宮殿都以之為精選的木料。黎巴嫩森林 是這些樹木生長的少數幾處地方之一。西元前4000年以來,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已 經進口這些木材。到了西元前1000年時,當地著名森林的樹木已經所剩無幾,使得 該木料越來越珍貴。――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6】「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帶來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著定價買來的。」 購買大量馬匹是律法禁止的(申一七16)。或譯作:從古耳(Kue,位於基利家,亞細亞東南部)購買馬匹。――《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以色列國位於近東交通要津,南北海、陸貿易,都須經其地。所羅門財富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利用國家的戰略位置從事貿易。北方的赫人和敘利亞(亞蘭)的諸王都向他購買戰車,又把北方的馬匹經他轉售南方的埃及。看《王上》十28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在舊約聖經中馬的多少是衡量經濟實力和權力大小的標準。然而神卻命令以色列不得加添馬匹(申17:16),因為存在著:①容易依賴軍事力量,而不依靠神;②沉浸於享樂或陷入戰爭遊戲之中(撒上8:11);③為了加添馬匹,與外邦人交易而破壞以色列的一神信仰的危險。在當時所羅門必定熟知這些道理,但他卻為自己買馬兵修車城(horse cities),可見一個人即便擁有很高的智慧,也很難抵擋罪惡的誘惑。 ――《聖經精讀本》 「帶來」和「一群一群」(16節)原文是同一個詞,既可以理解為「聚集」,也可以理解為「古厄」。「古厄 Kue」位於小亞細亞的基利家。因此,「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帶來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著定價買來的」(16節),更可譯為「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和古厄來的,是王的商人從古厄按著定價買來的」(英文ESV、NASB譯本)。當時最好的車是南方的埃及製造的,最好的馬是北方的基利家繁殖的。所羅門控制了當時世界的十字路口,掌握了從埃及通往西北小亞細亞、東北美索不達米亞的商道,所以能進口最好的車和馬,然後出口給西北的「赫人諸王」和東北的「亞蘭諸王」(17節),從中獲利。──《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時代並沒有發展騎兵, 撒下 8:4 還記載大衛打敗哈大底謝時,也不劫 掠馬匹,只留下可以拉100輛車的馬,其他的馬都砍斷蹄筋。到了所羅門就預備大 量的馬車和馬匹了。 ●「一群一群」:原文是「聚集」或「古厄」(一個地名,位於基利家),後 者比較可能。 ◎有文獻認為當時最好的戰車是埃及製造,最好的馬匹,是基利家(小亞細亞) 繁殖的,所羅門將最好的車和馬買到手。――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6 庫厄】本節新國際本作:「所羅門的馬匹進口來自埃及和庫厄,王的商人從庫厄照價買來。」庫厄(Kue;和合本:「一群」)是土耳其東南部低地,古希臘史料稱為基利家的地區。主前一二○○年赫人帝國解體後,庫厄嶄露頭角成為主要的貿易中心。除了被形容為所羅門的交易夥伴之一以外,亞述年表也提到它是誇誇之役(主前853年)的參戰國之一,它又出現于阿齊塔瓦達(Azitawada;主前八世紀末)的卡拉特珀碑文中。——《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6~17 與埃及貿易】所羅門似乎是在埃及和安那托利亞的馬匹和戰車貿易中,充任「中間人」的角色。腓尼基人建立了大部分的商業聯繫,並且提供能將貨物運到地中海各地的船隻。所羅門有他們作為交易夥伴,加上自己位於亞、非二洲之間的戰略性位置(有關其馬匹牧場,見:代下八3~4),以色列在比較和平的時期開發貿易市場,是很自然的一步。早在亞馬拿時代,當地人已經從埃及進口駿馬,赫人也從埃及進口。亞述和赫人的史料都把埃及提供的高頭大馬(努比亞馬),和他們的矮馬視為不同的種類。——《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7】「他們從埃及買來的車,每輛價銀六百舍客勒,馬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赫人諸王和亞蘭諸王所買的車馬,也是按這價值經他們手買來的。」 “六百舍客勒”即十五磅(6.8千克)。“一百五十舍客勒”即三點七五磅(1.7千克)。――《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六百舍客勒”約為6公斤,“一百五十舍客勒”約為1.7公斤。――《啟導本聖經註釋》 所羅門獻祭求智慧 : 本章記錄了所羅門的登基,以及在基遍邱壇獻的燔祭,包括了三方面的內容:①基遍獻燔祭(1~6節) :所羅門在登基治理國家之前,先為神獻祭。即他把真神信仰放在比政治更為重要的位置,從而流露出了他對信仰的確信;②用神的(divine)智慧治理國家(7~13節) :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君王為了國家的繁榮,通常用強有力的國防力量和能夠使百姓順服的強有力的意識形態作為治國之道。但所羅門卻確信以色列屬於神,並且接納由神親自統治以色列的神政思想,因此他唯獨求神賜予他神的超凡的智慧。神的智慧是超越時空的,是人類活動的根本(詩104:24;箴3:19;羅11:33);③享受榮華富貴(14~17節):所羅門的富貴是神根據申命記的應許而賜予的恩惠(申28:1~6節)。也就是說他的富貴是神紀念應許大衛的彌賽亞之約(撒下7:8~16 王上8:25)而賜予的完全的恩惠。 ――《聖經精讀本》 本書並沒有對所羅門的財富做出任何評價,但本書最初的讀者、也就是被擄回歸的百姓都知道神的律法:「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耶和華曾吩咐你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申十七16),但所羅門不但為自己加添了大量馬匹(14節),也派人回埃及去做馬匹生意(17節);律法又規定王「也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十七17),但所羅門卻「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15節)。所羅門在物質上的豐富(14~17節),一方面是神所賞賜的「資財、豐富、尊榮」(12節),好用來建造聖殿(二1);但另一方面,這些恩典也會讓所羅門被眼目的情欲和今生的驕傲所試探,雖然聖殿建成了,但所羅門的心卻越來越偏離神,國度最終被神奪回(十15;王上十一11)。同樣,我們若不「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恩典越多,就越容易驕傲;恩賜越大,就越容易跌倒;雖然神的工作做成了,但做工的人卻難免神的管教。──《聖經綜合解讀》 所羅門蒙神大大賜福,卻在恩典中留下了破口。這提醒讀者:人的努力既不能成就大衛之約、也不能維持大衛之約。所羅門的敬虔並沒能持久,但神卻應許「他的國位也必堅定,直到永遠」(代上十七14),本書最初的讀者在被擄七十年後仍能回歸,唯一的解釋就是神的作為:祂必負責成就祂的應許。同樣,兩千年的教會歷史,也寫滿了人的軟弱和失敗,但教會卻屹立不倒,唯一的解釋也是神的作為:神要使用軟弱的教會在地上作基督的見證,顯明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聖經綜合解讀》 ●「六百舍客勒」:6.8公斤,約7795.54美元(以白銀每盎司32.5美元計算)。 ●「一百五十舍客勒」:1.7公斤,約1948.9美元(以白銀每盎司32.5美元計 算)。 ●「赫人諸王和亞蘭諸王」:指以色列北面與東北面的亞蘭人建立之王國。 ◎ 1:17 顯示北方與東北方的潛在威脅,因為主要武器必須經過所羅門的手, 等於是被箝制住了,難以強大成為以色列的威脅。――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一17 車馬的價格】按照碑文的材料,戰車的價格是每輛六十至一百舍客勒。所羅門所付的比這數位多出幾倍,證明這並不是普通的戰車,而是供演示和遊行用的裝飾性馬車,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都有廣泛的例證。這些車輛是當代最高級的交通工具,鑲嵌了金子、天青石,和其他寶石。亞馬拿書函提到美坦尼王有一輛包了三百多舍客勒金子的馬車。馬匹的價格也偏高,但買的若是良馬,也不算過分。按照主前第二千年紀的赫人史料,拉車的馬一匹只需二十舍客勒。但在主前第二千年紀初期至第一千年紀中葉,敘利亞和巴比倫卻有以二百至三百舍客勒成交的例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7 與赫人和亞蘭人的出口貿易】要從陸路購入車馬的赫人(見:王下七6的注釋)和亞蘭人,一定要與所羅門和他的腓尼基交易夥伴打交道。主前第十一和第十世紀時,亞述和巴比倫式微,大馬色等亞蘭部落乘勢而興(見:王上十一23~25的注釋)。基利家和亞蘭都知道亞述仍有恢復為強國的能力(後來在主前九世紀,他們果然復興),因而即使價格再貴,他們依然以繼續培訓精兵為良策。——《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思想問題(第1, 2章)】 1 所羅門向神求智慧以履行他領受的職分;你在神面前的職分是什麽?你又會向神求什麽呢? 2 建殿一事有賴所羅門的心志、智慧,也需要巧匠、督工和工人。今日你能貢獻什麽去建立教會呢? ──《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一1~九31 所羅門事蹟】歷代志下承接歷代志上,圍繞著神對大衛的應許──要為他建立永遠的王朝。此大衛之約能否成立須視乎他的兒子所羅門有沒有盡本分建造聖殿和遵守摩西的律法 (代上22:8~12; 28:5~7) 。
作者首先要證明大衛之約已經確立,因為所羅門已完成建殿的工程和遵守了律法。因這緣故,作者對所羅門的過失完全沒有提及,符合他一貫寫作的觀點(參代上29:23注)。――《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