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第十二章拾穗 【代下十二1】「羅波安的國堅立,他強盛的時候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 “離棄耶和華的律法”。實行迦南人的偶像膜拜(王上一四22,23)。――《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埃及王示撒入侵猶大的事見《王上》十四25~28。本節至12節雖記同一事,但材料較多,說明一個人只要肯悔悟(6節),總可得到神的拯救(7,12節)。――《啟導本聖經註釋》 羅波安於在位第四年開始拜偶像離棄神(參王上14:22~24;代下14:3),以致神要刑罰他,容許示撒翌年入侵(2)。――《串珠聖經注釋》 羅波安在他統治的前3年還比較順從神,但從第四年(B.C.927)開始就走向了墮落。他見國力穩固,勢力強大,就認為沒有神的律法也能實現太平盛世,便開始遠離了神(王上14:22,23節),以色列人也跟著效仿。在歷代志中“以色列人”有三個含義:①兩個王國(9:30);②北王國(10:16);③南王國(11:3)。在本節中是指第3個意思,說明猶大的百姓都參與了罪惡。可見,領袖的信仰對百姓的信仰所帶來的影響之深遠。瞎眼的領袖帶領瞎眼的百姓,其結果只有滅亡(太15:14)。 ――《聖經精讀本》 羅波安在位的前三年,內憂外患,所以表面上還能順服神的權柄(十一4、17)。然而一旦國位「堅立」、「強盛」(1節),他很快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1節)、敬拜偶像(王上十四22~24)。今天,信徒也常常在患難中抓緊神,卻在安逸中離開神;患難可以催促我們尋求神,安逸卻容易使人忘記神。因此,當我們的事業「堅立」、生活「強盛」的時候,更要警醒禱告,免得「心高氣傲,忘記耶和華——你的神」(申八14)。──《聖經綜合解讀》 百姓曾經「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十一17),現在卻紛紛「隨從」(1節)羅波安離棄神的律法。無論是北國還是南國,這一代人的迅速墮落都不是偶然的,因為他們都是在所羅門晚年「隨從別神,不效法他父親大衛誠誠實實地順服耶和華他的神」(王上十一4)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神允許這樣的敗壞發生,好顯明人的敬虔是不能長久的。──《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十二1~16】示撒的侵略和羅波安的死:本章繼11章,繼續記錄了羅波安的統治,但其內容與前章相比明顯地不同。前章描述的是羅波安順從神的旨意(11:1~4)而蒙受的祝福(11:5~23),本章則講述他離棄神的律法而受到的懲戒(1~12節)。作者反復強調了示撒侵略的根本原因就是羅波安和猶大百姓違背了神的命令(1,2,5節),從而提醒今天的信徒一個真理,即違背神的旨意,必將受到相應的報應。本章內容可分三個部分:①羅波安的墮落與埃及王示撒掠奪耶路撒冷(1~12節);②羅波安的統治時間和政績評價(13,14節);③羅波安的事蹟與他的死(15,16節)。――《聖經精讀本》 【代下十二2】「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 “示撒”。參看列王紀上十一章40節的腳註。這次攻擊在主前925年進行,加納(Karnak)神廟的牆上也刻載此事。。――《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有關示撒的事蹟,參王上14:25~28注。他入侵以色列地,意圖維持該區的控制,卻成就了神管教羅波安的目的。――《串珠聖經注釋》 「得罪了耶和華」(2節),原文是「對耶和華不忠」。當羅波安不忠於神的時候,神就不再派先知來提醒(十一3),而是直接讓仇敵來管教。──《聖經綜合解讀》 「埃及王示撒」(2節)就是古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首任法老舍順克一世(Sheshonk I,主前943~922年在位),曾經培植所羅門的敵人耶羅波安(王上十一40)。示撒於主前925年進攻迦南,尼羅河畔的卡納克神廟(Temple of Karnak)浮雕上描繪了他的迦南戰役,上面列出了他所佔領的156個城鎮,米吉多也出土了他的勝利紀念碑。考古學家對迦南戰役時間的定年,是確定羅波安之前聖經年代的重要依據。──《聖經綜合解讀》 ●「羅波安王第五年」:西元前926年。 ●「示撒」:一般稱為「示桑克一世」。他因為婚姻進入第二十一王朝的法老 家族。二十一王朝因為無後,示撒於是於西元前945年繼位,成為第二十二王朝的 創始君王。 王上 11:40 曾經收留過耶羅波安,顯示其對巴勒斯坦的野心。―― 蔡 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2 年代小注】按照埃及的史料,示撒執政和第二十二王朝的創立發生在主前九四五至九二四年之間。羅波安在主前九三一年繼位為王,他在位第五年就是主前九二七年。很合理地發生在所羅門駕崩,王國分裂之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二2 示撒入侵猶大的記載也見列王紀上14章,出兵的歷史背景是──】在埃及的碑文之中,有示撒軍隊侵略以色列的記載,說他們向北邊直打到北國加利利海。埃及以前是世界強國,此時已經雄風不再,但示撒想重振國家過去的威榮,所以出兵。他的兵力雖然不足以征服猶大與以色列兩國,卻能摧毀猶大的主要城市,佔據貿易通道,並造成猶大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不和。――《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十二2~3】示撒為埃及第二十二王朝的建立人,考古學家在尼羅河畔的亞孟神廟壁上發現示撒自己寫的記功文,其軍隊不只攻取耶城,且遠達北方一百五十多個城邑,包括米吉多。看《王上》十四25注。所載戰車數目與同時代其他有戰車的近東國家比較,1200輛這個數字是可以接納的。但“馬兵六萬”則屬過大,或為“六千“之誤。 路比和蘇基都是北非洲的地區。有人認為路比人即衣索比亞人,蘇基人就是利比亞人,古實人來自尼羅河上游地區。這些都是埃及的雇傭兵。――《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十二2~4 示撒】示撒自己的記述刻在位於卡納克(又名底比斯)之亞孟神(Amon)廟宇複合建築的牆壁上。這記述列出了他自稱攻取的一百五十多個城市的名字,又模糊地提到在敘利亞地所收取的貢物。名單中沒有提及耶路撒冷,所記的地點以色列南部和北部的都有。示撒以迦薩為基地,派遣幾支軍隊穿越尼革,主力則經薩非拉前往耶路撒冷。在當地轉往北行,穿過中央山地,經耶斯列平原直達米吉多,然後順著大幹道沿海南行。行程表亦記載他曾在外約但進行劫掠,東渡地點是亞當城,轉往西行後向伯珊回師。考古學家在名單中很多個城鎮找到了在時間上符合當代的毀滅層。——《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二3】「示撒帶戰車一千二百輛,馬兵六萬,並且跟從他出埃及的路比人、蘇基人,和古實人,多得不可勝數。」 “路比人”。北非的利比亞人。“蘇基人”。不能確定,可能也是利比亞族裔的人。以色列連同猶大,在此次入侵中受到蹂躪。――《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路比人」、「蘇基人」、「古實人」:他們都是埃及的雇傭兵。蘇基人史載不詳,路比人是埃及西面的民族,古實人則為埃及南面的民族。――《串珠聖經注釋》 「路比人、蘇基人,和古實人」(3節)都是埃及的非洲盟軍。──《聖經綜合解讀》 ●「路比」人:SH 3864,字義是「空虛的」,就是「利比亞人」。 ●「蘇基」人:SH 5525,字義是「棚居人」。此民族並未出現在聖經其他地 方,但埃及文獻曾記載此民族。 ●「古實」:原意是「黑」,指「埃及南部的居民」,包括目前的「衣索匹亞」。 ◎示撒入侵巴勒斯坦之證據充足,記錄被刻在埃及底比斯(卡納克)的亞孟神 廟中,其中記載他所征服的地名有一百五十個。他帶領一萬二千二百輛戰車及六萬 騎兵橫掃猶大地,並在米吉多立了一座石碑。――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3 路比人、蘇基人、古實人】埃及軍隊包括了征自埃及西疆和南疆地區(呂彼亞、努比亞)的兵員。由於示撒本身是路比(又譯呂彼亞,今名利比亞)人,攜同本族的部隊出征是很合理的行動。史料更顯示他曾在努比亞指揮作戰,這些人大概是被強逼參戰。蘇基人沒有在其他經文中出現,但主前十三、十二世紀的埃及史料(稱他們為朱克坦人〔Tjukten〕)卻提到他們與路比人有關。戰車一千二百輛可與當年所羅門的兵力相比(見:王上四26的注譯)。——《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二4】「他攻取了猶大的堅固城,就來到耶路撒冷。」 有關示撒佔領的猶大的堅固城,請參見以下地圖: ――《聖經精讀本》 人若「離棄耶和華的律法」(1節),再「辦事精明」(十一23)也無濟於事,再「堅立、強盛」(1節)也不能持久;羅波安苦心建造的「堅固城」(十一10),轉眼就被仇敵「攻取」(4節)。──《聖經綜合解讀》 ◎埃及文獻顯示示撒法老稱獻給他神廟宇有兩百噸金銀,大概大部分都是由猶 大擄掠過去的。 ◎有學者認為約櫃也是在這一次的入侵中被取去埃及,因為羅波安以後就沒有 正面提及約櫃,反倒是 代下 35:3 似乎顯示約櫃不在至聖所中。不過這種說法也沒 有決定性的證據就是。――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5】「那時,猶大的首領因為示撒就聚集在耶路撒冷。有先知示瑪雅去見羅波安和眾首領,對他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離棄了我,所以我使你們落在示撒手裡。’”」 示撒的軍隊逼近耶路撒冷時,“猶大的首領”為了研究對策而聚集在了耶路撒冷。首領可以指王(撒上13:14;王上1:35)、軍隊的首領或元帥(32:31;代上12:7;13:1)、名門出身的人(撒上2:8;伯12:21),從本節戰爭時期這一特殊時代背景來看,可能是指軍隊的元帥。示瑪雅所傳達的旨意中明確指出了示撒入侵的根本原因是,猶大的君王和百姓違背神的誡命(出20:1~17),崇拜偶像,舉行外邦的宗教儀式等罪行而導致的(王上14:22~24)。神就是為了懲戒他們的罪行,利用以埃及和蘇基的援兵以及古實的援兵組成的聯軍攻打了猶大。結果猶大的聖殿被破壞(9~11節),百姓也遭受了苦難(8節)。表明神是公義的神,不容絲毫的罪惡(賽30:18;亞9:9;彼前2:23)。 ――《聖經精讀本》 「示撒帶戰車一千二百輛,馬兵六萬」(3節),橫掃猶大地,奪走了所羅門一生積聚的財寶和榮耀。先知示瑪雅宣告:這是神在管教離棄祂的百姓(5節)。──《聖經綜合解讀》 人若「離棄」(1節)神,神必「離棄」人(5節),這是神對摩西和約書亞的最後囑咐(申三十一16~17),也是大衛對所羅門的臨終吩咐(代上二十八9),是在《歷代志》中被反復強調的一條簡單而清楚的屬靈原則(七19~20;十五2;二十四20)。在《歷代志》中,百姓和君王被神管教,都是因為他們離棄神(七22;十二1、5;十三10~11;二十一10;二十四18、24;二十八6;二十九6;三十四25)。因此,神的百姓不應該坐等七19~22的審判到來,而應當緊緊抓住七13~14的赦免應許,儘快「自卑」(6、7、12節;三十11;三十二26;三十三12;三十四27)、悔改,免得被神徹底「離棄」。──《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十二6】「於是王和以色列的眾首領都自卑說:“耶和華是公義的。”」 王和以色列的眾首領說「耶和華是公義的」(6節),可能是效法大衛(代上二十一13),願意接受神公義的審判,而不願落在法老的手裡(5節)。──《聖經綜合解讀》 ●「自卑」:SH 3665,「自謙自卑」。――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6~7】這事例說明第七章14節的應許如何得著應驗。――《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代下十二7】「耶和華見他們自卑,耶和華的話就臨到示瑪雅說:“他們既自卑,我必不滅絕他們;必使他們略得拯救,我不藉著示撒的手將我的怒氣倒在耶路撒冷。」 聽到示瑪雅的話,王和百姓承認了自己的罪(6節)。於是神答應使他們略得拯救。這句話可以理解為:①“略”在希伯來語中,是“短時間”的意思。因此是指不拖延時間,立即拯救;②與“完整的拯救”相對而言,指“部分拯救”。也就是說,猶大的百姓不會全部被滅亡,部分人能夠逃脫。事實上猶大的城邑被示撒佔領,聖殿和王宮的珠寶被掠奪(9節),但沒有遭到全面的破壞,因此這一解釋是符實的。可見,神即便在懲罰自己的百姓時也不忘憐恤,不會完全放棄或拋棄他們(哈3:2)。 ――《聖經精讀本》 「略得拯救」(7節),表明百姓還必須體驗罪的後果:「他們必作示撒的僕人,好叫他們知道,服事我與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別」(8節)。有人以為離開了神就可以自己「當家作主」,其實只不過是做了金錢、名利、世界、撒但和罪的奴僕。如果我們不甘心樂意事奉神,神也會讓我們體驗一下服事神與服事外邦人的分別(8節),在偏行己路的後果中真正認識罪的可怕,認識人的敗壞,也認識神的公義和憐憫。──《聖經綜合解讀》 ●「略得」拯救:SH 4592,「渺小」、「一些」、「少量」。―― 蔡哲民等 《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7~8】這預顯言示猶大雖受制於埃及,但不會長久。――《串珠聖經注釋》 ◎ 12:7~8 記載羅波安一悔改,神立刻拯救他們,但他們還是要承擔罪惡的後 果,作埃及王的僕人。這對被擄歸回的人而言,等於是一大鼓勵。因為他們目前的 狀況就是蒙神恩典,但仍然受外族壓迫。――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8】「然而他們必作示撒的僕人,好叫他們知道,服事我與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別。”」 【代下十二9】「於是,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耶路撒冷,奪了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盡都帶走,又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 “金盾牌”。參看列王紀上十章16、17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看《王上》十四26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示撒攻陷耶京,除了搜掠聖殿和王宮的寶物外,還取去放在軍械庫的金盾牌(參王上10:16~17;
代下9:15~16)。――《串珠聖經注釋》 示撒的軍隊兵分兩路,各自經過伯合侖和基列耶林,在基遍會合,一起攻打耶路撒冷。猶大蒙受了耶路撒冷聖殿的珠寶被掠奪一空的恥辱。神將所有的城邑,甚至連聖殿也都交給了示撒,任他破壞。這說明,外敵入侵時,如果沒有神同在,那麼再強大的國防也都如空中樓閣,無濟於事。同時說明,象徵神臨在的聖殿如果名不副實,那麼也會被遺棄。為此聖經警告我們說“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又說若教會沒有真信仰,神就會“從口中吐出去”(啟3:16)。 ――《聖經精讀本》 「攻取耶路撒冷」(9節)原文是「攻打耶路撒冷」(英文ESV譯本)。在埃及王示撒的石碑中,並沒有攻陷耶路撒冷的記錄。──《聖經綜合解讀》 示撒在進攻耶路撒冷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埃及文獻記錄他兒子(Osorkon I,主前922~887年在位)獻給埃及各神廟373噸金銀,可能大部分都是從耶路撒冷擄走的。摩西帶領百姓出埃及的時候,用奪取的埃及金銀建造了會幕(出十二35~36;三十五22);現在,所羅門一生「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傳二8),卻全部都給了埃及法老,被用來敬拜埃及假神。而神允許這一切發生,是要讓百姓明白:祂看重的是人裡面的實際,而不是外面的物質。人若沒有尋求神的心,聖殿也救不了他們。──《聖經綜合解讀》 同樣,我們若離棄神,從世界所得的,早晚會連本帶利還給世界;人一生為自己、為子孫積攢財富,其實都是在為別人積攢。「世人行動實系幻影。他們忙亂,真是枉然;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詩三十九6)。──《聖經綜合解讀》 ●「攻取」耶路撒冷:SH 5921,原文只是「攻打」,並非「攻陷」。示撒的 紀錄中,也沒有攻陷耶路撒冷的記載。――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9 示撒的戰利品】很多為聖殿製造的金器銀器都被當作貢物掠去,免得耶路撒冷被毀,著名的金盾牌(見九15~16的注釋)也在其內。示撒報稱獻給他神廟宇的兩百噸金銀,絕大部分都是本節的寶物。——《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二10】「羅波安王製造銅盾牌代替那金盾牌,交給守王宮門的護衛長看守。」 ◎用銅盾牌代替金盾牌,表示猶大國的經濟實力已經大幅下降。9:15~16 記載 這些金盾牌是放在黎巴嫩林宮中展示, 12:11顯示羅波安的銅盾牌是收藏起來的, 僅僅王進入聖殿時才拿出來。感覺上只是「我還保有過去光榮」的一種舉動,但實 際上國勢已經下降頗多。――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11】「王每逢進耶和華的殿,護衛兵就拿這盾牌,隨後仍將盾牌送回,放在護衛房。」 所羅門所造的是金盾牌,羅波安所造的卻是銅盾牌;過去的金盾牌是「放在黎巴嫩林宮裡」(王上十17)向外國使節炫耀,現在的銅盾牌只在「進耶和華的殿」(11節)時使用,平時「放在護衛房」(11節)裡收藏。雖然猶大王還要維持排場,但榮耀已經被神大大剝奪了。──《聖經綜合解讀》 所羅門死後不到五年,他的國度分裂、平安不再、百姓墮落,一生積攢的財富和榮耀也被埃及法老全部奪走(9節)。神借著國度的分裂讓我們看到,「智慧聰明、資財、豐富、尊榮」(一12),沒有一樣能夠長久,也沒有一樣使我們更加愛主、更加順服神。所羅門娶了老法老的女兒,新法老卻奪走了他的一切;人所倚靠的權勢,不是轉眼消失,就是成為自己的網羅。神借著這樣諷刺的一幕告訴我們:「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詩一百一十八9)。──《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十二12】「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 「善益的事」:即敬虔的事(參19:3)。――《串珠聖經注釋》 當「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12節),這是提醒被擄回歸的百姓:人什麼時候悔改都不遲。──《聖經綜合解讀》 「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12節),可譯為「並且猶大中間也出現好的形勢」(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善益的」事:SH 2896,「好的」、「仁慈的」、「有價值的」。―― 蔡 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13】「羅波安王自強,在耶路撒冷作王。他登基的時候年四十一歲,在耶路撒冷,就是耶和華從以色列眾支派中所選擇立他名的城,作王十七年。羅波安的母親名叫拿瑪,是亞捫人。」 「羅波安王自強」:有兩種解釋: 1 連接上文,指羅波安受挫於示撒後,使國家重新振作起來; 2 屬結語部分,指羅波安早年的善政。――《串珠聖經注釋》 作者強調羅波安的「母親名叫拿瑪,是亞捫人」(13節),表明羅波安的失敗與他拜偶像的母親有關。為了拿瑪,所羅門曾經為「亞捫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對面的山上建築邱壇」(王上十一7)。而羅波安最寵愛的妻子瑪迦還「造了可憎的偶像亞舍拉」(王上十五13)。有這樣一位拜偶像的母親和一位拜偶像的妻子,羅波安的屬靈光景可想而知。──《聖經綜合解讀》 ●「自強」:SH 2388,「奮勇自強」、「使出力量」。 ●「拿瑪」:字義是「可愛」。 ◎此處記載「他母親名叫拿瑪,是亞捫人」,這是其他王朝記載沒有的,如果 不是無心之失,大概就是故意要講羅波安的失敗跟他的母親有關。―― 蔡哲民等《歷 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十二13 羅波安的母親】所羅門娶了很多國籍的女子,亞捫人也包括在內(見:王上十一1),因此羅波安的母親拿瑪是亞捫人也沒有什麼不正常之處。她的婚姻很可能是兩國政治聯盟的代表。聖經經常提及猶大王母親的名字,很可能表示太后一職很具影響力(見:王上二19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二13~16】羅波安生平總結:總括羅波安的一生,雖然起初遵行神的道,但後來卻拜偶像,不專心事奉神,被作者評為「行惡」的君王。――《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十二14】「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 立定心意: 即“把心意放在……”的意思,指把全部心血放在供奉神的事情上。羅波安雖然經歷了神的懲罰,但依舊沒有端正其信仰態度,因此他的統治被定為行惡。他不顧神的禁止(11:4),多次發動兄弟間的戰爭(15節)。神所希望和要求的就是竭盡全力,即全心全意尋求神(撒上7:3;詩9:1;19:2;耶24:7)。新約同樣有“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的教訓(太6:24)和“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太22:37;路10:27)的教訓。 ――《聖經精讀本》 羅波安雖然起初遵行神的道三年(十一17),但後來卻離棄神(1節)、得罪神(2節)。在人看來,羅波安並沒有壞得那麼徹底,一生也不都是在做惡事,也曾自卑悔改(6節),對羅波安一生的評語也許是「三七開」。但神的評語卻是「羅波安行惡」(14節),因為他不順服神的律法(1節)、不忠於神(2節)、「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14節),就像第二個掃羅(代上十13~14),這就是神眼中的「行惡」。我們應該留意的不是人的評語,而是神的評語;不要滿足於自欺欺人的「三七開」、「二八開」,而要當心將來主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太七23)!──《聖經綜合解讀》 聖靈讓我們從南北兩國的遭遇中看到:與大衛家無關的耶羅波安行惡,大衛家的羅波安也照樣「行惡」(14節);因此,大衛之約不可能倚靠人的敬虔和努力來成就。離棄聖殿的北國得罪神,擁有聖殿的南國也照樣得罪神(2節);因此,大衛之約也不可能倚靠人的宗教禮儀和規條來成就。唯一能成就大衛之約的不是人,而是神自己:祂「親口應許,親手成就」(六15)。──《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十二15】「羅波安所行的事,自始至終不都寫在先知示瑪雅和先見易多的史記上嗎?羅波安與耶羅波安時常爭戰。」 示瑪雅的記載為本書提供了部分原始資料(一一2;一二5)。――《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看《王上》十四30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羅波安與耶羅波安時常爭戰」(15節),表明他後來沒有順服神的禁令(十一4)。這種時斷時續的戰爭持續了五十多年,一直到約沙法王與北國亞哈王結盟的時候(王上二十二44)。──《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十二15 史料來源】先見易多除本節所述的史記以外,尚有其他作品(代下九29,十三22),但這位先知卻沒有在任何聖經記述中提及。先知示瑪雅的著作可能是另一本經外歷史,歷代志的作者概述史事時,曾經參看本書。示瑪雅是警告羅波安不可發動內戰,並在示撒入侵時勸他悔改的那位先知(見:代下十一2,十二5)。——《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二15 南北兩國的戰事】兩國之間沒有全面性戰爭,但不斷發生邊境衝突,直到約沙法年間為止(王上二十二44)。然而這些衝突所構成的騷亂和流血,依然足以不斷消耗雙方的人力物力。在較小的規模上,它亦可與撒母耳記下二12~32大衛和伊施波設之間的爭鬥相比。——《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十二16】「羅波安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裡。他兒子亞比雅接續他作王。」 ●「亞比雅」:字義是「耶和華是父親」。 ◎ 王上 14:31 記載羅波安的繼承人是「亞比央」。「亞比雅」是「亞比央」 的另一種寫法。――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第12章)】 1 試從10, 11, 12章中找出羅波安精明與愚笨之處。人性中兼有軟弱和剛強兩方面,你如何去面對「真我」和接納別人呢? 2 羅波安強盛的時候就離棄神(1; 王上14:21~24),你猜他當時的心態如何?有何恃賴?參前章和其他經文。豐裕的生活和自滿自足的心態常使人離開神,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這危機? 3 示撒是從那個方向來犯境?羅波安有否在該處設防?你今天要面對的敵人是誰?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應付? 4 神要管教人時,可以使用任何人物和事物。當人悔改後,人也必定經歷到神的恩典。你曾否經歷神的管教和公義?祂的慈愛對你又有何意義? 5 5~8節裡有耶和華的兩個資訊,試比較他們的異同(作用、內容、結果);這對神的本性有何提示? 6 示瑪雅在兩個場合(11, 12)干涉國家大事,他成就了什麽?為什麽他的話會被人接受?他的工作和今日基督徒在世使命有相似的地方嗎? ──《串珠聖經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