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歷代志下第二十三章拾穗

 

【代下二十三1「第七年,耶何耶大奮勇自強,將百夫長耶羅罕的兒子亞撒利雅,約哈難的兒子以實瑪利,俄備得的兒子亞撒利雅,亞大雅的兒子瑪西雅,細基利的兒子以利沙法召來,與他們立約。」

                  “耶何耶大”。大祭司。――《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本章和24章與《王下》1112兩章記的都是約阿施作王的事,可以互參。約阿施在位時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猶大國的大衛王室從被滅邊緣為神拯救過來,大祭司耶何耶大率眾擁立六歲大的約阿施為王,眾民歡樂,因大衛一脈得以繼續(23)2,約阿施在耶何耶大的輔佐下,全民敬拜耶和華,國運興隆(二十四1~16)3,耶何耶大死,約阿施一反舊日施政方針,招來刑罰。亞蘭人劫掠猶大,攻佔耶京,擄去財物。不久,約阿施也病重而死(二十四17~27)

             大祭司成了王朝的保護人和王政的輔佐人,對回歸重建家園而又無王治理的以色列民來說,祭司和利未人地位相當重要。――《啟導本聖經註釋》

                  耶何耶大所發起的政變有軍官的支持。――《串珠聖經注釋》

                  耶何耶大: 是當時的祭司(8節;王下127),約示巴的丈夫(2211)。他反對亞他利雅濫殺無辜,崇拜偶像,並謀劃發動起義恢復王位。祭司參政的例子除了統一王國時代的亞比亞他和撒督之後這是第一次,顯示了猶大祭司的政治性。 ――《聖經精讀本》

                  「耶何耶大」(1)是聖經中唯一娶了大衛家的公主為妻的祭司,活了一百三十歲,死後「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裡;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二十四16)。──《聖經綜合解讀》

                  1節中的五位以色列人都是「百夫長」(1),他們是先王的護衛官,首先確認約阿施是先王的後裔,然後就「從猶大各城裡招聚利未人和以色列的眾族長」(2),擁立大衛的後裔為王。──《聖經綜合解讀》

                  ●「耶何耶大」:字義是「耶和華知曉」。

                  ●「奮勇自強」:SH 2388,「奮勇自強」、「使出力量」。

                  ●「耶羅罕」:字義是「表示憐憫」。

                  ●「亞撒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幫助」。

                  ●「約哈難」:字義是「耶和華已施恩典」。

                  ●「以實瑪利」:字義是「神會聽見」。

                  ●「俄備得」:字義是「服」。

                  ●「亞大雅」:字義是「耶和華已榮耀了祂自己」。

                  ●「瑪西雅」:字義是「耶和華所作的」。

                  ●「細基利」:字義是「值得紀念的」。

                  ●「以利沙法」:字義是「我的神已經審判」。

                  ◎此處列出五個人的名字,列王紀僅說「打發人叫迦利人和護衛兵的眾百夫長」 王下 11。――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3 祭司的政治勢力】古代近東很多地方的祭司,都具有相當大的政治勢力。他們擁有土地和奉獻給廟宇的獨立資產,並且在感情上控制民心。雖然對以色列來說,先知制度的權力比祭司更加明顯,祭司在政治上很可能仍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子約示巴是上一任統治者約蘭王的女兒,換言之,耶何耶大與王族有姻親關係。——《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15耶何耶大替約阿施奪回王位:首先他召聚通國領袖,使他們在聖殿中與年紀只有七歲的約阿施立約,奉約阿施為王,又使祭司和利未人保護幼王。亞她利雅發覺這計謀之後,不久即被士兵所殺,約阿施終於順利登位。――《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三1~21約阿施復得王位:本章所載,參王下114~20。――《串珠聖經注釋》

                  耶何耶大的革命與宗教改革:本章記錄了大衛家族的複權革命。事件的大致順序如下。為起義作準備(1~11)→亞他利雅被殺(12~15)→耶何耶大確立王權和恢復祭祀(16~21)(王下114~21)。通過本章,我們可以瞭解到以下內容:①惡人的悲慘結局(21):歷史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惡人最終受到報應。如法老的軍隊被淹死(1423~31),掃羅和加略人猶大自殺(撒上311~6;太273~5),耶洗別則更淒慘,她的屍體被狗吃掉(王上223738;王下930以下)等。本文中的亞他利雅也不例外。她不僅殘殺無辜的王室後代,篡奪了王位(2210~12),而且為了鞏固政權,施行暴力,更是為了得到崇拜巴力的國家的支持,迷惑百姓,繼續助長偶像崇拜。其結果死在百姓的亂刀之下(21)。可見,神不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6212;箴2412;羅26;提後414),而且“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347)。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儘管惡人稱霸,義人受苦的事情常有發生,但信徒應當堅信到了末日神必審判,至終不會失望(710;羅289);②神是不可戰勝的:如果亞他利雅殺絕了包括約阿施在內的所有的王室成員,那麼神與大衛的約(撒下71216;王上24612825)和彌賽亞要從大衛家族誕生的應許(718;賽111)就不能成就了。但神通過約示巴救出了約阿施(2211),並通過耶何耶大立約阿施為王(120),從而遵行了自己的約。同樣,耶穌基督也受到了撒但的試探(41~11)和希律王的威脅(213~18),但在神的保守下最終完成了他的救贖的使命。――《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三2「他們走遍猶大,從猶大各城裡招聚利未人和以色列的眾族長到耶路撒冷來。」

                  ◎一般認為 23是耶何耶大利用一個全民聚集的重要節日來執行約阿施的加 冕典禮。――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3「會眾在神殿裡與王立約。耶何耶大對他們說:“看哪,王的兒子必當作王,正如耶和華指著大衛子孫所應許的話”;」

                  亞她利雅已經竊取了國位(二十二12),聖殿已被損毀(二十四7)。大衛的後裔在哪裡呢?國度的前途在哪裡呢?神的應許又在哪裡呢?在人的眼中,這些都看不見了。但在國度走入黑暗的時候,在君王離棄神的時候,在教會靈性低落的時候,神始終知曉,祂也總能興起合用的器皿,把國度和聖殿的旨意帶回到正軌上。──《聖經綜合解讀》

                  ●「王的兒子必當作王」:直譯是「王的兒子作王統治」。

                   23耶何耶大提出的理由是:「血統」與「神的預言」,讓人無法反駁。 ――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4「又說:“你們當這樣行:祭司和利未人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把守各門,」

         本書作者與列王紀作者在記述整件事之時,采了不同觀點,導致記載上的差異:前者顯然著重聖職人員的參與,因為政變是在聖殿發生;後者的著眼點則在軍人的參與。綜合來說,聖職人員與軍人在是次政變中都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串珠聖經注釋》

                  凡安息日進班的: 王下114記錄為“迦利人和護衛兵的眾百夫長”。結合本節可推斷,他們兵分三路,各守王宮、蘇珥門以及護衛兵院的後門,協助耶何耶大的起義。 ――《聖經精讀本》

                  ●「進班」:「值班」。

                   234~7 基本上就是要保護新王的安全,以免被亞她利雅的黨羽殺害。「保護 聖殿」,就是保護聖殿中的新王。――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5「三分之一要在王宮,三分之一要在基址門;眾百姓要在耶和華殿的院內。」

                                  「王宮」:應作聖殿,見王下115~6注。――《串珠聖經注釋》

         ●「基址」門:SH 3247,「根基」、「底部」。「基址門」在 王下 11 「蘇珥門」,應該是同一個門的兩個名字。

                  ◎由列王紀上下文中看出來,禁衛軍分成幾班輪值(有可能總共五隊,三隊值 班,兩隊休息,總共五個百夫長管理),但是全部被叫過來加班,而且登基儀式應 該就在接著的安息日。歷代志下的記載中,參與保護約阿施的人,還包括利未人與 猶大首領。當然軍隊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6「除了祭司和供職的利未人之外,不准別人進耶和華的殿;惟獨他們可以進去,因為他們聖潔。眾百姓要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

                  「耶和華的殿」:指聖所。――《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三7「利未人要手中各拿兵器,四圍護衛王;凡擅入殿宇的,必當治死。王出入的時候,你們當跟隨他。” 」

                  「利未人 ...... 兵器」:這是利未人的另一榮譽(參王下118)。――《串珠聖經注釋》

                  當時的王室衛隊可能分成五隊輪值,平時兩隊,安息日三隊。耶何耶大特意把登基儀式安排在安息日,並且「不許他們下班」(8),這樣,五隊護衛兵當天全部在場,既把守了王宮(5),也護衛了聖殿和新王(6~7)。──《聖經綜合解讀》

                  雖然亞她利雅已經統治了六年(二十二12),但即使在黑暗的日子裡,神不但保留、也堅固了祭司耶何耶大和這一幫與他同心的人,用逼迫的環境篩出真正忠心跟隨祂的百姓。──《聖經綜合解讀》

                  ●「四圍護衛」:SH 5362,「環繞」。

                  ●「當跟隨」他:「當靠近」。――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8「利未人和猶大眾人都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帶所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因為祭司耶何耶大不許他們下班。」

                  「猶大眾人」:作者喜歡提到全體百姓對王的支持,以強調大衛王朝受歡迎的程度。(比較王下119的「眾百夫長」)。――《串珠聖經注釋》

                  都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 信仰虔誠的利未人和猶大的群眾遵照耶何耶大的命令列事,輔佐約阿施即位。他們保護君王,控制聖殿的出入(67),忠於耶何耶大的指揮,配合了耶何耶大的起義。根據王下119的記錄,百夫長也領兵參加了起義,而且護衛兵也聽從耶何耶大的指揮,可見祭司耶何耶大有很高的威望,同時說明當時亞他利雅已失去了民心。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三9「祭司耶何耶大便將神殿裡所藏大衛王的槍、盾牌、擋牌交給百夫長,」

                  「大衛王的槍、盾牌、擋牌」:見代上187~11。――《串珠聖經注釋》

                  「大衛王的槍」(9)可能是大衛本人用過的槍,代表大衛王的權柄,而不是當作兵器來使用。眾百夫長高舉神的受膏者大衛王的武器,恢復神所應許的大衛的「國位」(撒下七16),大大鼓舞了士氣。──《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王的槍和盾牌」: 撒下 8記載大衛由哈大底謝臣僕手中奪取金盾 牌, 王上 1425~28記載羅波安製造銅盾牌來替代金盾牌。此處「槍」是複數 王上 1110 是單數型態。――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9 藏在殿中的兵器】這些兵器儲藏在什麼地方不能肯定,因為聖經沒有提及殿中有軍火庫。這些可能是供君王遊行的禮儀用兵器,在此展示。原為戰利品或貢物的重要兵器,可能亦包括在內。希伯來原文中用來形容這些兵器的是罕見的字眼。新國際本譯作「小盾牌」(和合本:「擋牌」)之字眼的意思久已湮沒,現代學者相信這是借自亞蘭文的術語,意指弓匣。禮儀用的弓匣亦在後期波斯浮雕中出現。——《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0「又分派眾民手中各拿兵器,在壇和殿那裡,從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圍;」

                  「眾民」:見8(比較王下1111「護衛長」)。――《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三10 聖殿的地理概況】王宮的守衛顯然是圍繞王宮站崗,並且保護王宮前往聖殿的通路。按照列王紀上的描述,所羅門的聖殿似乎是王宮複合建築的一部分。這個時代聖殿場地和王宮複合建築的設計,現今所知極少。——《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1「於是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立他作王。耶何耶大和眾子膏他,眾人說:“願王萬歲!”」

                  “律法書”。大概是一本律法的抄本。――《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律法書」(11)原文是「見證」,可能就是神吩咐以色列王登基時當抄錄的「律法書」(申十七18~20)。約阿施接受「律法書」,象徵接受神的管理,表明神在百姓中恢復了自己的見證。──《聖經綜合解讀》

                  ●「律法書」:原文是「見證書」。大概是  1718~20 所記載的「律法書」。

                  ◎此處記錄著猶大王標準的加冕典禮,護衛兵手中的兵器,大概除了當作武器 以外,也是一種「禮儀」的元素。――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1 律法書】這似乎是制定某種憲法或規章的檔。它可能是詳述百姓臣服于君王,君王則臣服于主。在埃及的登基儀式中,妥得神要作出宣告,表示諸神正式認可王位的繼承。君王、臣民、神明彼此立約的主題,亦可見於主前第二千年紀末期的赫人年表,和主前第一千年紀中期的亞述藩屬效忠誓言。亞述檔案曾經記錄亞述王以撒哈頓與亞述百姓訂立有約束力的盟約,要他們忠於繼承人亞述巴尼帕。聖經之獨特處,在於它說有一份具體的文件要交在君王的手上,這一點是其他經外史料沒有提及的。——《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1 膏立】這裡所執行的都是以色列和猶大君王登基儀式的慣常步驟。首先吹響羊角,表示百姓承認並臣服新王。「願王萬歲」這句話出現在聖經歷史書好幾處地方,和「登基詩篇」(詩四十七,九十三,九十六,九十七,九十九)。這句話是在君王即位之後使用的。膏立君王也是象徵性的動作,表示耶和華對王的恩寵。有關膏立的進一步討論,可參看:撒母耳記上十六1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2「亞他利雅聽見民奔走讚美王的聲音,就到民那裡,進耶和華的殿,」

                  王宮就在聖殿的隔壁,所以亞她利雅很容易就「聽見民奔走讚美王的聲音」(12)。──《聖經綜合解讀》

                  ●「奔走」:SH 7323,「奔跑」。――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3「看見王站在殿門的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民都歡樂吹號,又有歌唱的,用各樣的樂器領人歌唱讚美;亞他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 」

         本章記載歌唱的利未人領人讚美神,為《王下》記事中所無。本書特別看重音樂侍奉(參代上六31~48及注)。――《啟導本聖經註釋》

         王站在殿門的柱旁: (王下1114)。 亞他利雅……喊叫說“反了!反了!”: 亞他利雅見約阿施登位,便大聲喊叫。歷史學家說亞他利雅率領護衛兵前往聖殿,但被起義軍阻攔,便自己一個人進了聖殿。總之,聖殿內沒有她的支持者。當她明白起義的事實之後悲憤不已,便撕裂衣服絕望地呼喊。她的這一喊叫並不是向聖殿外的護衛兵求救,而是對突如其來的事態本能的反應。 ――《聖經精讀本》

                  「殿門的柱旁」(13)原文是單數,指聖殿門口的兩根銅柱雅斤或波阿斯旁(王上七21)。──《聖經綜合解讀》

                  ●「柱」旁:原文是單數型態,可能指的就是聖殿的兩根銅柱雅斤、波阿斯之 一。

                  ●「百夫長和吹號的人」:原文是「百夫長(帶著)號角」。

                  ●「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原文直譯是「國中的眾百姓都歡樂吹號」。

                  ●「反了」:「同謀背叛」、「陰謀」。 ――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3 王的柱子】這可能是聖殿入口的兩根柱子──雅斤和波阿斯──其中之一(見:王上七15~22的注釋)。以西結形容聖殿「門廊」的「門框」有供王站立之處(結四十六2)。王可能站在專用的平臺之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4「祭司耶何耶大帶管轄軍兵的百夫長出來,吩咐他們說:“將她趕到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裡殺她。” 」

                  “將她趕到班外”。即把亞他利雅從兩行士兵中間押出聖殿,任何意圖拯救她的人都要被殺。――《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班」:即「班次」,見王下118注。――《串珠聖經注釋》

                  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裡殺她: 耶何耶大並沒有打算在聖殿裡處死亞他利雅,因為神聖的聖殿不能被偶像崇拜者和殺人犯的血玷污。因此耶何耶大先將她趕出聖殿,之後在王宮的馬門口處死了她(15)。可見,儘管在起義的緊要關頭,耶何耶大仍沒有為了起義而觸犯律法。他的這種行為教訓我們,今天的教會和信徒在事奉神的過程中,無論其目的或是方法都應當立足於聖經的真理。 ――《聖經精讀本》

                  耶戶剷除北國亞哈家的勢力,是執行神的審判,所以自稱「看我為耶和華怎樣熱心」(王下十16);但他行事卻不擇手段,「用詭計要殺盡拜巴力的人」(王下十19)。耶何耶大剷除南國亞哈家的餘孽亞她利雅,也是執行神的審判;但他卻頭腦清醒、謹守地位,沒有用自己的熱心來取代神的律法,所以在得勝時也注意不可讓神的殿被玷污,吩咐「不可在耶和華殿裡殺她」(14)。──《聖經綜合解讀》

                  ●「趕出」班外:「帶出去」。

                  ●「班」外:「列」、「排」。――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5「眾兵就閃開,讓她去;她走到王宮的馬門,便在那裡把她殺了。」

                  「王宮的馬門」:參王下1116的「從馬路上王宮去」。――《串珠聖經注釋》

                  「馬門」(15),指馬匹出入王宮的地方。眾人等到亞她利雅離開聖殿、進入王宮,才將她處死。──《聖經綜合解讀》

                  ●「馬路上王宮」:直譯是「馬的入口的走道進到王宮」。

                  ●在那裡「被殺」:實際上就是「被處死」。

                  ◎事實上王宮就在聖殿的隔壁,因此聲音很容易傳達過去。眾人特別等亞她利 雅離開聖殿區進入王宮區域時,再將她處死。――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5 王宮的馬門】馬門是王宮的一門,並不是城的馬門。後者可能是供騎馬者從東面進城的通道(耶三十一40)。——《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6「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都要作耶和華的民。」

                  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 除掉亞他利雅後,約阿施成了猶大的正式的君王,從而政治意義上的起義宣告結束。但在宗教意義上的起義尚未結束。因為,在亞他利雅的鼓動下興起的巴力崇拜蔓延了猶大全地。因此耶何耶大首先更新了與神的約。本文說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但(王下1117)則說耶何耶大使王和百姓與耶和華立約。這說明耶何耶大作為神的祭司,與摩西一樣起中保的作用。約的內容就是“作耶和華的民”。這與神通過摩西與以色列所立的約相同(195~8243~83410~28),是指“以色列要敬拜神,遵行律法,耶和華作以色列的神”。 ――《聖經精讀本》

                  「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都要作耶和華的民」(16)。人與神的關係恢復了正常,人與人的關係才能恢復正常;作王的人首先必須接受神的權柄,願意「作耶和華的民」,才能為神作王,在神的百姓中間顯出神的權柄。──《聖經綜合解讀》

                   2316 立約的內容聖經沒有記載,不過可以想像就是全國要全心事奉神。因 此接著有消滅巴力崇拜的作為。――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6~21耶何耶大與王和眾民立約:誓要忠於耶和華,並肅清崇邪風氣,重整聖殿的敬拜。約阿施登基,通國一片歡樂。這樣,猶大國暫不受北國崇邪的風氣影響。――《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三17「於是眾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

                  「巴力廟」(17)和「巴力的祭司」(17)原文都是單數,可能指約蘭、亞哈謝或亞她利雅統治期間,在耶路撒冷城中建立的巴力廟和設立的巴力祭司。──《聖經綜合解讀》

                  ●「像」:「偶像」。

                  ●「瑪坦」:字義是「禮物」。

                  ◎由此處的記載看起來,耶路撒冷已經有了巴力廟,很可能是約蘭、亞哈謝或 亞她利雅統治期間才建立的,因為看起來只有一個廟被毀、巴力祭司被殺,巴力信仰進入猶大應該只是剛剛起步。所以很有可能是亞她利雅統治期間才將巴力信仰引 入耶路撒冷。――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7 巴力廟被拆毀】本節(與王下十一18的對應經文)是惟一提到耶路撒冷之巴力廟的經文,因此只能臆測其位置。它可能是王宮一帶的私人神廟。然而在耶路撒冷南面兩哩的拉瑪特拉黑珥,卻挖掘到一座類似撒瑪利亞王宮的巨型建築物。其位置也是在城市的衛城之外,與撒瑪利亞的巴力廟相同。百姓對於巴力廟被毀的反應,與幾年前對耶戶大肆整肅的反應性質相似。舊政權一切痕跡都被消除。在埃及新王國時代,杜得模斯三世試圖滅盡哈蘇雪在位的一切遺跡,而荷倫黑布(Horemheb)等王則著意消除亞頓諸王的痕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18「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是在祭司利未人手下。這祭司利未人是大衛分派在耶和華殿中、照摩西律法上所寫的,給耶和華獻燔祭,又按大衛所定的例,歡樂歌唱;」

                  歷代志上第二十四、二十五章描述了這值班的安排。――《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耶何耶大派……: 有人認為“殿的看守”是守護聖殿不受巴力崇拜玷污的人。但他們是大衛根據班次組織的“獻燔祭,歌唱”的人,因此把他們視為監督聖殿上的敬拜和祭祀是否按照律法規定進行的監督者比較妥當。在亞他利雅統治時期,聖殿的敬拜和祭祀、歌唱等儀式或被廢除,或變得腐敗墮落。因此耶何耶大在約阿施登基的同時,確立了大衛所定(代上2327~32)的聖殿儀式秩序,從而恢復了聖殿原來的職能。 ――《聖經精讀本》

                  聖殿本來應該是有人看守的,可能在亞她利雅執政期間被撤除,現在由祭司耶何耶大重新「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18)。──《聖經綜合解讀》

                   2318~19 耶何耶大似乎是重新恢復聖殿的敬拜、歌唱與看守。聖經沒說明細 節,不過很可能這些工作在亞她利雅執政期間都已經停止了。

                  ●「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原文是「設立耶和華殿的官員(複數型態)」。 照說聖殿來本來應該有管理和協助的官員,應該是亞她利雅執政期間將之撤除的。 耶何耶大將之恢復。――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三18  耶何耶大對聖殿的敬拜禮儀有何貢獻?】耶何耶大按照歷代志上2425章所記,依大衛的原意,恢復聖殿的班次定例和敬拜事奉。──《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二十三19「且設立守門的把守耶和華殿的各門,無論為何事,不潔淨的人都不准進去。」

 

【代下二十三19 守門的】守門者顯然是御用的侍衛,負責把守君王慣常用來進出聖殿範圍的通路(又見:王上十四28;王下十一19)。聖殿通往王宮的實際路徑已不可考,它可能是在南面,位於聖殿山(Temple Mount)和大衛城之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20「又率領百夫長和貴胄,與民間的官長,並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由上門進入王宮,立王坐在國位上。 」

                  在人看來,在亞她利雅統治的六年裡,撒但肆虐一時,全靠少數熱心為神的人力挽狂瀾,才保存了大衛的後裔,「立王坐在國位上」(20)。我們不禁要問:「耶和華啊,禰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詩十1)。但實際上,這兩章中幾個人的名字,已經顯明了這個事件背後的屬靈真相:

         1.「亞哈謝」(二十二10)的意思是「耶和華掌握」。「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見她兒子死了」(二十二10),也就是以為「神不再掌握了、不再理會祂的產業了」,才敢放肆地「起來剿滅王室」(二十二12),要替撒但剷除大衛的後裔。

         2.「亞她利雅」(12)的意思是「受耶和華的苦」,表明她的倒行逆施,正是神要讓百姓嘗到在真理上妥協的苦果,正如神借著先知耶戶對約沙法的譴責:「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你」(十九2)。神允許這一切發生,一面是要在南國徹底剷除亞哈家的後裔,一面也是要讓百姓痛定思痛,激勵他們在屬靈的黑暗中悔改。

         3.「約示巴」(二十二11)的意思是「耶和華已經起誓」,表明神是信實的,祂「親口應許,親手成就」(15),絕不會允許自己的救贖計畫因為撒但的破壞和人的失敗而被攔阻。所以「約示巴」雖然是悖逆神的「約蘭王的女兒」(二十二11),卻大有信心地把大衛唯一的後裔約阿施隱藏了六年(二十二12)

         4.「約阿施」(二十二12)的意思是「神所賜下的」,他正是神在黑暗中賜給百姓的出路。約阿施雖然是亞她利雅的孫子,卻被亞她利雅棄絕,並且欲殺之而後快。神保存了他的性命,從此他不再算為亞她利雅和亞哈的後裔,單單成為「神所賜下的」大衛的後裔。撒但以為神在審判亞哈家的時候,只能在投鼠忌器和玉石俱焚之間作選擇,不料神卻有第三種奇妙的救法。祂使用被亞哈家棄絕的約阿施,成為彌賽亞基督的祖先,這正是「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詩一百一十八22;太二十一42;徒四11)。今天,神也讓我們在「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弗二5),讓我們能脫離首先的亞當屬土的生命,在末後的亞當裡得著屬天的生命(林前十五45~49)

         5.「耶何耶大」(1)的意思是「耶和華知曉」,表明神從高天鑒察這一切,也管理這一切。雖然亞她利雅竊取國位六年(二十二12),但神的眼目一刻都沒有離開國度;神也不計較六年的等候,因為祂從永遠看到永遠、已經看自己的旨意必要成就。雖然百姓的屬靈昏暗只配在亞她利雅的統治下受苦,但「耶和華卻因自己與大衛所立的約,不肯滅大衛的家,照祂所應許的,永遠賜燈光與大衛和他的子孫」(二十一7)。時候到了,神預備了人心,就讓耶何耶大振臂一呼,讓撒但的詭計徹底破產。今天,撒但也會利用一切難處和誘惑,將信徒與神的救恩隔斷;但我們也可以放心,既然「耶和華知曉」一切,「洪水氾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詩二十九10),那麼,「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羅八31~39)?──《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三20 耶路撒冷的地理概況】聖殿山位於大衛城北端的最高點。王宮大概是聖殿複合建築南面的近鄰(可能與之相連)。緊接在其東南面的是汲淪溪谷,這穀把聖殿山和橄欖山分隔開來。大衛城的西南面是欣嫩子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三21「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眾人已將亞他利雅用刀殺了。 」

                  「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21),表明百姓都順服年幼的新王,沒有人圖謀不軌。因為讓他們順服的,不是那位坐在寶座上的七歲孩子,而是設立大衛寶座的神。──《聖經綜合解讀》

                  「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羅十三1)。神所命的權柄,一種是人所應得的,是出於神的管教,有什麼樣的百姓,就有什麼樣的王;一種是人所需要的,是出於神的憐憫,要從敗壞中挽回百姓。亞她利雅是百姓所應得的,約阿施是百姓所需要的。──《聖經綜合解讀》

                  猶大還有許多敬畏神的百姓,他們可能在約蘭王和亞哈謝在位的九年裡,看到他們都「行以色列諸王的道,與亞哈家一樣」(二十一6;二十二4),與亞她利雅都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所以當亞她利雅「剿滅猶大王室」(二十二10)的時候,都保持沉默、獨善其身。但是,神借著這六年中亞她利雅的倒行逆施,任憑巴力的勢力越來越猖獗,讓敬畏神的百姓深受其害、無法再繼續沉默。當神預備好人心之後,年屆百歲的祭司耶何耶大登高一呼,眾人立刻順服大衛的後裔,「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聖經綜合解讀》

                  今天,當罪惡在一些歐美基督教傳統的國家裡倒行逆施、猖獗一時的時候,許多信徒也甘願做沉默的大多數,既不肯順應公民本分積極投票、又不敢在罪惡面前作神話語的出口;以為自己是在獨善其身,其實是捨不得「從那城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啟十八4),所以對罪惡一再妥協、讓步、包容,最終同流合污,與所多瑪一同被神毀滅(創十九28;啟十一8)。信徒既然不肯作「世上的光」(太五14),神就會任憑亞她利雅掌權,讓神的百姓落在黑暗裡、深受其害,直到痛定思痛、置於死地而後生,轉眼仰望那將要來的王——主耶穌基督。──《聖經綜合解讀》

                  ●「安靜」:SH 8252,「平靜」、「不受干擾的」。

                   2321 意思是政權轉移時,雖然舊統治者亞她利雅被殺,但也沒有造成流血 政變,眾人都服膺新王的領導(雖然新王只有七歲)。顯見猶大人還是覺得大衛後 裔才是正統的統治者。――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 23)

1 耶何耶大深信神對大衛的應許必不落空(233),但這信念並沒有使他靜待神工作,他既撫養約阿施,又爭取軍方和民間領袖的合作,策動推翻亞她利雅的計謀。這對神的應許(主權)和人的責任(計畫)二者的關係有何提示?

 2 在亞她利雅當權的黑暗年日中,你若是敬虔的猶太人,堅信神曾應許大衛的後裔永遠作王(撒下716),你的心情會如何?當消息傳出,原來王子約阿施仍在世並將登基時,你會作個怎樣的禱告?

 3 耶何耶大順利地把「真命天子」送上寶座,並在國中進行改革,他這樣做為什麽會使所有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2321)?這和「萬軍之耶和華是治理以色列的神」(撒下726)有何關係?

 ──《串珠聖經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