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志下第二十九章拾穗 【代下二十九1】「希西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五歲,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他母親名叫亞比雅,是撒迦利雅的女兒。」 本書以四章的篇幅記敘希西家亡的史事,除了大衛和所羅門,沒有一個猶大王受到如此重視,所記雖以《王下》18~20三章為藍本,但重加整理,使各事能媲美所羅門王。《王下》只予一節簡單記宗教改革,其餘篇幅全用在希西家的政改和軍事成就上:但本書記宗教革新的有三整章,包括潔淨聖殿,獻贖罪等祭(29章),全以色列人代表歡慶逾越節(30章)和安排百姓在聖殿中繼續敬拜神。其他諸事則儘量節縮,僅用來說明一個忠於神的國家會享有的福祉。 因此,本書所記的希西家,地位重要有若所羅門,是一位中興的明主,把讀者帶到國家未分裂前的狀況。北國雖亡,以色列全民仍可重睹統一之局和一個欣欣向榮的重生了的國家。所羅門王朝的影子,除了反映在逾越節的盛大慶祝和聖殿祭祀等安排之外,也見於希西家的“大有尊榮貲財”(三十二27~29)、各國對他的尊敬(三十二32),以及鞏固防務(三十二2~8,30)、擴張影響力上(三十5,10~12,25)。 讀希西家王的史事可與《王下》18~20章及各注同看。29章自3節開始到30章全章所記潔淨聖殿和歡慶逾越節等為新材料,《王下》未有記述。――《啟導本聖經註釋》 希西家登基時,父親亞哈斯王仍在,參王下18:1注:他在位時,北國遭亞述吞滅(見王下18:10)。――《串珠聖經注釋》 在耶路撒冷作王二十九年: 希西家的統治時間為B.C.728~697,實際上超過了29年。這種差異是因為歷代志的作者沒有計算先王亞哈斯和希西家共同統治的時間(B.C.728~725年)。因此本節中的29年是希西家正式登基治理的時間。 ――《聖經精讀本》 希西家可能十二歲作王,由父親亞哈斯攝政十三年。主前715年,希西家二十五歲時才獨立執政。此時對應於中國的春秋初期(前770年—前476年)。「作王二十九年」(1節)是從希西家單獨執政開始算,他可能單獨執政十八年(主前715~697),與兒子瑪拿西共同執政十一年。希西家年間,先知以賽亞和彌迦在南國事奉(賽一1:彌一1)。──《聖經綜合解讀》 ●「希西家」:字義是「耶和華是我的力量」。 ●「亞比雅」:字義是「耶和華是父親」。 王下 18:2 說希西家王的母親叫「亞比」字義是「我父」,「亞比」應該是簡稱。 ●「撒迦利雅」: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1 年代小注】在位日期以希西家的爭議最多。蒂利在坦承與聖經部分對照日期抵觸的前提下,將他的日期考證為主前七一五年至六八七年,與亞述王撒珥根二世和西拿基立同時代。這時埃及的君王是沙巴科(Shabako)、舍比特庫(Shebitku)、塔哈爾卡。很多學者相信希西家在主前七二七年登基的可能性更高:而希西家十四年(王下十八13)與西拿基立發生接觸時,西拿基立尚是太子,代父親撒珥根二世率兵。亞述記錄證實主前七一三年曾經西征亞實突。由此時開始,這兩位要角接續多年發生連串衝突,直到西拿基立登基之後,於主前七○一年圍攻耶路撒冷達到高潮。 希西家統治的經外證據包括貝特米爾辛遺址出土,鑒定為他年間的印章,上刻希西家的名字。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多處地方出土,來自主前八世紀末葉以後的御用瓶柄戳印,大概也是首現於希西家年間。除了耶路撒冷的擴張和建築工程(見三十二5的注釋)以外,拉吉的大型豎井(great
shaft)也大概是在這時興建。——《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1 聖經所記載的偉大宗教復興】希西家的事蹟見列王紀下18章。――《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二十九1~33】希西家的統治: 歷代志的作者似乎在所羅門以後的君王中尤其偏愛希西家,在本文大篇幅地詳細記錄了他的統治。作者強調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並重點記述了敬拜儀式及習俗等問題。希西家果斷而全面地推行宗教改革的背景可歸納如下:①周邊政局的影響:當時北以色列已被亞述所滅(B.C.722)。以色列滅亡的根本原因並不是以色列領袖昏庸或缺乏領導能力,或征服者(亞述)勢力強大,而是神對以色列罪行的審判。希西家吸取這一教訓,並反省當時猶大的宗教狀況,加快了宗教改革。因為當時在約阿施的鼓動下偶像崇拜在猶大全地猖獗蔓延,如果任其發展,結局將會與北以色列一樣。因此希西家堅信擺脫亞述束縛的最佳方法就是推行宗教改革。可見希西家是非常明智的,他不僅用信仰的洞察力正確地剖析了以色列滅亡的原因,並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把它作為解脫外敵壓迫的最佳方法;②先知的工作:當時部分人為了對付入侵西部國境的亞述軍隊,主張與埃及結盟,另一部分人則主張向亞述投降,以免流更多無辜者的血,從而結束苦難。而彌迦等先知反對這兩種主張,並引導百姓依靠力量和勝利之根源的神,並勸告希西家持續推行宗教改革。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九1~36】潔淨聖殿、再行奉獻禮:所羅門王昔日建殿、獻殿,希西家同樣也潔殿、獻殿。――《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2】「希西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 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 參見34:2;王下18:3。 ――《聖經精讀本》 「希西家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2節),與當時整個時代的趨勢截然相反,在國內外都面臨許多壓力。但「希西家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王下十八5),他的回轉最徹底、最付代價,「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王下十八5)。「效法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這是聖靈對國度君王的最高評價:在猶大諸王中,只有希西家和約西亞得到了這一好評(二十九2:三十四2)。──《聖經綜合解讀》 在猶大諸王中,聖經對希西家的記錄最多(王下十八~二十章:代下二十九~三十二章:賽三十六~三十九章),在《列王紀》和《歷代志》的記錄各有側重點。《列王紀》只有4節經文提到希西家的復興(王下十八3~6),但在《歷代志》中被擴充到84節(二十九1~三十一21):而《列王紀》所記錄希西家的其他事蹟(王下十八7~二十21),在《歷代志》中被壓縮為三分之一(三十二1~33)。──《聖經綜合解讀》 本書把希西家復興的記錄(二十九1~三十一21)夾在亞述的兩次入侵之間(二十八20:三十二1),提醒讀者:這一切都是在亞述的威脅下發生的(三十二1)。──《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3】「元年正月,開了耶和華殿的門,重新修理。」 “開了耶和華殿的門”。從前邪惡的亞哈斯把門封鎖了(二八24)。――《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元年」:希西家攝政的第一年。作者用此強調希西家對聖殿的熱心。 「正月」:指猶大曆法的尼散月。――《串珠聖經注釋》 開了耶和華殿的門: 在亞哈斯暴政的破壞下,聖殿被封鎖(28 :24),殿內的器皿也受損。於是希西家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殿門,重修聖殿。自從所羅門統治以來,在以色列人的觀念中聖殿直接象徵神的居所,也是以色列人敬拜的中心場所,因此希西家把修復聖殿作為王政統治的第一重要的事<王上 緒論,單一中央聖所的宗教、社會重要性>。希西家認為修復聖殿才是剷除在亞哈斯的統治下蔓延以色列的偶像崇拜,恢復正統信仰的最有效的方法。這給我們的教訓是,今天的教會革新不應只是改編教會內部的組織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恢復真正的敬拜。 ――《聖經精讀本》 希西家「元年正月」(3節),是他獨立作王的第一年。他父親亞哈斯為了討好亞述,封鎖了聖殿、毀壞了器皿(二十八24)。但希西家一開始單獨執政,就衝破感情的捆綁,用實際行動承認「我們列祖犯了罪」(6節),並且潔淨、修理聖殿。他的復興包括:1、認罪(6~9節):2、潔淨聖殿(12~19節):3、重新立約(10~11節):4、重新奉獻(20~30節)。──《聖經綜合解讀》 ●「元年」:原文是「他作王第一年」、「他統治第一年」。實際的意義應該是「獨立作王的第一年」。 ◎ 29:3 說明希西家一作王,立刻開始潔淨、修理聖殿。 28:24 記載希西家的父親亞哈斯為了討好亞蘭神與亞述王,就封鎖聖殿的門,毀壞敬拜用的器皿。──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3 古代近東修復廟宇的觀念】無論是在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還是以色列,廟宇/聖殿都是文化、經濟、社會的中心。它是城市守護神明的居所,因此被認為是神祇臨在之處。「照顧喂飼」神明,是城市統治者的責任。神像需要每天沐浴、穿衣、喂飼。對君王來說,維修神祇的居所與軍事上的勝利同等重要。亞述和巴比倫無數建築物的碑文,都以君王重修某某神明的廟宇,作為他虔誠的證據。同樣重建或修復耶和華殿的人,也得到這種虔誠的名聲。修復包括實際和禮儀兩方面。荒置廟宇的建築需要整修,或有遭竊的陳設和器皿須得復原。金器和牆上所貼的金箔可能也要重新設置。然後需要執行適當的儀式,使廟宇恢復聖潔。最後它又需要人力物力上的供給,才能正常運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3~4】“元年正月”指希西家作王第一年的第一個月。他在位29年(主前715~686年,包括神延長他15年的壽數在內),一登基,第一件事便是重開亞哈斯封閉了的聖殿的門(二十八24),重修破壞之處。聖殿此時尚未潔淨,一定污穢不堪,祭司和利未人只可在殿外聚集。――《啟導本聖經註釋》 【代下二十九3~11】委派利未人準備重開聖殿:作者向來重視利未人。――《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4】「他召眾祭司和利未人來,聚集在東邊的寬闊處,」 “東邊的寬闊處”。聖殿東門前面的寬闊處。――《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東邊的寬闊處」:即聖殿外的地方。――《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4~15 利未人】約沙法年間以降,一個多世紀以來利未人都沒有在耶路撒冷的祭儀中扮演什麼重要角色。希西家按照典型的修復程式,動用傳統的祭司家族來淨化聖殿,使之在禮儀上回復聖潔。接著又恢復他們原有的職責(見十九15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5】「對他們說:“利未人哪,當聽我說:現在你們要潔淨自己,又潔淨耶和華你們列祖神的殿,從聖所中除去污穢之物。」 “現在你們要潔淨自己”。關於所包含的行動,參看歷代志上十五章12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潔淨」(5節)原文是「保持自己分別、奉獻自己為聖」,並不是只清潔身體。──《聖經綜合解讀》 ●「潔淨」:SH 6942,「保持自己分別」、「奉獻自己為聖」。 ◎潔淨祭司的方式可見 出 29 利 8 。 ◎ 29:5 中希西家王要求祭司與利未人先潔淨自己,再來潔淨聖殿。這一點我們是否常常忽略?唯有分別為聖的人才能執行分別為聖的職務。而希西家王能夠發出這樣信仰正確的命令,表示他對整個耶和華信仰並非只是「做做樣子」,而是有深入認識的。──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5~11】希西家強調人須先潔淨自己才能去潔淨耶和華的殿。7節所述為亞哈斯的罪行,完全背棄神,使百姓稱為嘲笑的對象,被殺、被擄,任令亞述人宰割。唯有回轉信守與神所立之約,國運才有轉機。――《啟導本聖經註釋》 希西家訓示利未人自潔,重新履行職責:恢復聖殿的祭祀,使神的烈怒平息,因為他們祖先離棄耶和華,以致他們戰禍頻頻,民不聊生。――《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6】「我們列祖犯了罪,行耶和華我們神眼中看為惡的事,離棄他,轉臉背向他的居所,」 「列祖」:指亞哈斯王及當代的人。――《串珠聖經注釋》 認罪悔改,是人與神恢復正常關係的開始。百姓不但要承認個人的罪,也要承認自己與團體的罪有分,因為神早已清楚指示:「他們要承認自己的罪和他們祖宗的罪,就是干犯我的那罪,並且承認自己行事與我反對」(利二十六40)。神所要得著的是「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人若只顧自己屬靈、忽視團體的見證,以為「列祖犯了罪」(6節)、弟兄犯了罪就與自己無關,這種想法本身就是罔顧神心意的大罪。──《聖經綜合解讀》 ◎ 29:6~7 中希西家王指的是其父親亞哈斯,不過他還是幫其父親留了面子,說是「我們列祖」。──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7】「封鎖廊門,吹滅燈火,不在聖所中向以色列神燒香,或獻燔祭。」 【代下二十九8】「因此,耶和華的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將其中的人拋來拋去,令人驚駭、嗤笑,正如你們親眼所見的。」 「其中的人 ...... 嗤笑」:這種說法參申28:25, 37; 耶24:9; 25:9。亞哈斯在猶大與外族戰爭中,節節失敗(見28)。――《串珠聖經注釋》 令人驚駭、嗤笑: 從狹義上來說,指受亞述的侵略,北以色列和南猶大的許多地區荒廢(28:20,21)。從廣義上來說,指王國分裂以來,不斷受外來侵略,猶大和以色列屢屢戰敗(12:9~12;18:28~33;21:8~10,16,17;24:23~25)。屢遭敗績的原因正是罪破壞了以色列與神的關係(王下18:12)。希西家並沒有從薄弱的軍事和昏庸的統治中尋找遭受苦難與恥辱的原因,而是從信仰上尋找根源,從而表現出了改革者的風範。 ――《聖經精讀本》 「將其中的人拋來拋去」(8節),是摩西律法對悖逆者的咒詛(申二十八25),更是亞哈斯王時代的百姓已經遭遇的被擄經歷(二十八5、8)。律法書一直都是打開的,但百姓有了「親眼所見」(8節)的經歷,也沒能對律法中的話產生反應,反而繼續「離棄祂「(6節)。因此,神必須主動「預備」(36節),先有聖靈的感動,然後才能用聖道改變人。──《聖經綜合解讀》 ●「將其中的人拋來拋去」:SH 2189,「驚恐」、「戰慄」、「令人嚇到會發抖的東西」。──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9】「所以我們的祖宗倒在刀下,我們的妻子兒女也被擄掠。」 【代下二十九10】「現在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他的烈怒轉離我們。」 神是信實的,祂一次與人立約,就永遠不再改變,經常改變的是人。神並沒有因為人的反復無常就廢棄應許,反而允許人不斷回轉、與祂重新立約(10節),「好使祂的烈怒轉離我們」(10節)。但神也提醒我們,祂的等待是有期限的,「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相近的時候求告祂」(賽五十五6)。──《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11】「我的眾子啊,現在不要懈怠:因為耶和華揀選你們站在他面前事奉他,與他燒香。” 」 ●不要「懈怠」:SH 7952,「疏忽」。──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12】「於是,利未人哥轄的子孫、亞瑪賽的兒子瑪哈,亞撒利雅的兒子約珥:米拉利的子孫、亞伯底的兒子基士,耶哈利勒的兒子亞撒利雅:革順的子孫、薪瑪的兒子約亞,約亞的兒子伊甸:」 “哥轄的子孫”、“米拉利的子孫”和“革順的子孫”是利未三個兒子的宗族(創四六11)。――《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哥轄的子孫……米拉利的子孫……哥順的子孫: 哥轄、米拉利、哥順是利未的三個兒子,此處是指全利未人(代上6:1~81)。 ――《聖經精讀本》 ●「亞瑪賽」:字義是「重荷」。 ●「瑪哈」:字義是「握住」。 ●「亞撒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幫助」。 ●「約珥」:字義是「耶和華是神」。 ●「亞伯底」:字義是「耶和華的僕人」。 ●「基士」:字義是「彎曲的」。 ●「耶哈利勒」:字義是「神是被頌讚的」。 ●「亞撒利雅」:字義是「耶和華已幫助」。 ●「薪瑪」:字義是「策劃者」。 ●「約亞」:字義是「耶和華是兄弟」。 ●「伊甸」:字義是「快樂」。 ◎ 29:12 記載利未的三個宗族哥轄、米拉利、革順,每個宗族舉兩個代表。 29:13~14 則是負責歌唱的利未人後裔。其中「以利撒反」算是哥轄族的,多舉出此宗族,可能是希望總數變成「七」。──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12~14】這裡的利未人出自哥轄、米拉利、革順三個宗族。 1 以利撒反和希幔源於哥轄: 2 亞薩則源自革順: 3 耶杜頓出自米拉利。 上述七人的後代各派二人負責潔淨聖殿。――《串珠聖經注釋》 12~14節的七對利未人包括了哥轄、米拉利、革順三個宗族,也包括歌唱的利未人。──《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12~19】利未人三大族哥轄、米拉利和革順的子孫和司歌唱的以利撒反、亞薩和希幔的子孫負起潔淨聖殿、安置聖器、重燃燈火的責任。他們大概用了七天清理外院,然後用了八天潔淨正殿。 “汲淪溪”:看十五16注。 逾越節應在正月十四日舉行,可能聖殿污穢不堪,也可能人手不足,未能依期完成(比較三十3)。――《啟導本聖經註釋》 潔淨聖殿的運動: 本文記述了利未人遵從希西家的命令(5~11節),潔淨聖殿的情況:①利未人的效率(12節):他們一接到希西家的命令,就馬上著手工作。因為有了他們快速的工作效率,希西家的改革才得以進一步推行;②一切遵照旨意作事(15節):利未人並沒有根據自己的標準和想法去做潔淨聖殿的工作,而是“照著王的吩咐、耶和華的命令”做事。被亞哈斯廢棄的聖殿的器皿從而得到了潔淨,並“預備齊全”(19節)。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九13】「以利撒反的子孫申利和耶利:亞薩的子孫撒迦利雅和瑪探雅:」 ●「以利撒反」:字義是「我的神已保護」。 ●「申利」:字義是「提高警覺的」。 ●「耶利」:字義是「神掃除」。 ●「亞薩」:字義是「收集者」。 ●「撒迦利雅」:字義是「耶和華記念」。 ●「瑪探雅」:字義是「耶和華的禮物」。──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14】「希幔的子孫耶歇和示每:耶杜頓的子孫示瑪雅和烏薛:」 ●「希幔」:字義是「信實的」。 ●「耶歇」:字義是「神活著」。 ●「示每」:字義是「著名的」。 ●「耶杜頓」:字義是「讚美」。 ●「示瑪雅」:字義是「被耶和華聽見」。 ●「烏薛」:字義是「神是我的力量」。──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15】「起來聚集他們的弟兄,潔淨自己,照著王的吩咐、耶和華的命令,進去潔淨耶和華的殿。」 “照著……耶和華的命令”,正如從前在律法書上的記載(申一二2~4)。――《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聚集他們的弟兄: “他們”是指利未支派家族中的14名首領(12~14節)。“弟兄”是指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其他利未人。14名首領召集家族的人來共同參與聖殿潔淨工作,這說明希西家的改革是全猶大國民參與的浩大的工程,同時表明百姓積極回應了他的改革運動。今天的教會工作大部分都是牧者在忙碌。通過本節,我們理應讓更多的人參與事奉神的工作。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九15 分別為聖】分別為聖(和合本:「潔淨」)是個禮儀上淨化的步驟,使人可以與聖潔的事物發生接觸。程式隨文化不同而異,但大部分都共有的概念,是必須進行某些禮儀步驟來消除不潔,以保全神明廟宇的聖潔。祭司則大概是按照出埃及記二十九章所詳述的規例分別為聖。——《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16】「祭司進入耶和華的殿要潔淨殿,將殿中所有污穢之物搬到耶和華殿的院內,利未人接去,搬到外頭汲淪溪邊。」 ――《SDA聖經註釋》 “所有汙穢之物”。積聚的污垢,還有亞哈斯所奉行的偶像膜拜(王下一六15)。――《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殿中」:指聖所部分(包括至聖所),只有祭司才可進去。 「污穢之物」:包括用作祭祀偶像的器皿。 「汲淪溪」:見王上15:13注。――《串珠聖經注釋》 「汲淪溪」(16節),是耶路撒冷東門與橄欖山之間山谷裡的旱溪。過去,亞撒王也將不潔之物搬到汲淪溪邊(十五16)。今天,這裡是一片墓地。──《聖經綜合解讀》 ◎ 29:16 說明聖殿中的污穢之物被搬到汲淪溪邊, 15:16 亞撒王也將宗教性的不潔之物搬到汲淪溪邊。──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16 汲淪溪】汲淪溪穀與欣嫩子谷相連,後者素來被耶路撒冷的居民當作垃圾場。希西家和約西亞一樣,將一切不合法的祭儀聖物搬到這穀,以求淨化耶路撒冷。此外,汲淪溪谷也用作平民的墳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17】「從正月初一日潔淨起,初八日到了耶和華的殿廊,用八日的工夫潔淨耶和華的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潔淨完了。」 「正月初一」:希西家給利未人的訓示顯然是在此日前,這時他們已經自潔,然後開始潔淨聖殿。初一至初七潔淨殿院,至初八才開始潔淨聖所。――《串珠聖經注釋》 潔淨耶和華的殿: 聖殿幾乎被亞哈斯變成了荒涼之地。希西家為了剷除其殘餘影響,第一步做了潔淨聖殿的工作。由此可見,為了驅逐以主的身體為殿的信徒心靈深處的撒但的種子,信徒應當用聖靈淨化自己的身體和內心,如同基督潔淨聖殿一樣(約2:13~25)。 ――《聖經精讀本》 這些祭司和利未人先用了七天潔淨自己,又用了八天潔淨聖殿,「到正月十六日才潔淨完了」(17節),所以沒能趕上正月十四日的逾越節。──《聖經綜合解讀》 潔淨聖殿的過程讓我們看見,事奉神的人不但所做的事情要準確,做事的態度也要正確: 1.祭司和利未人在潔淨聖殿之前,首先用七天「潔淨自己」(15節)。人若不「潔淨自己」,就沒有資格去潔淨聖殿。同樣,我們若不首先求神鑒察自己,就沒有資格去論斷、糾正教會的肢體,否則「你在什麼事上論斷人,就在什麼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這論斷人的,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羅二1)。 2.雖然聖殿已經被污穢,但仍然是稱為神名下的聖殿(耶七1),只有祭司才能進入聖所和至聖所。因此,儘管人手不夠,祭司們也沒有讓普通的利未人進入聖殿幫忙,只是讓他們在殿外接應(16節)。同樣,有瑕疵的教會也是基督的教會,人若因教會有錯,就敢於放肆、踐踏,實際上是用肉體對付肉體、用罪潔淨罪。真正被主使用潔淨教會的器皿,必然會存著敬畏和順服的心,「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十四40),然後才能「用水借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弗五26)。 3.逾越節是在正月十四日舉行,但聖殿已經污穢不堪,「到正月十六日才潔淨完了」。祭司們並沒有為了趕在逾越節之前完工,就在過程和細節上打馬虎眼,而是完全徹底地遵行「耶和華的命令」(15節)。同樣,教會也不能為了傳福音、教會增長,就在真理上含糊不清、在教導上打折妥協:相反,「我們傳揚祂,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西一28)。──《聖經綜合解讀》 ◎ 29:17 說到「正月十六日」才潔淨完成,但逾越節應在正月十四日舉行,此處顯示聖殿比預估的污穢,所以無法在十四日前清理完成。不過,僅用十六日就完成聖殿的清理與器具的復原,也算是非常快速的了。──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17 曆法】正月是尼散月,約在西曆三月至四月之間的春季。本月是宗教曆中全年節期開首的月分。淨化程式是由外而內的,因為殿中每一部分都需要執行獨特的禮儀。聖殿達到一定的聖潔程度,某個範圍便可進入。聖潔程度進一步提升,則可開啟下一個範圍,如此類推。將聖殿的週邊地區分別為聖需時八天,而聖殿建築本身則再用八天來執行淨化程式。——《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18】「於是,他們晉見希西家王,說:“我們已將耶和華的全殿和燔祭壇,並壇的一切器皿、陳設餅的桌子,與桌子的一切器皿都潔淨了:」 【代下二十九18 將器皿分別為聖】重新奉獻聖殿分三個步驟進行:清潔聖殿,重新分別為聖,最後是啟用奉獻典禮。亞哈斯王取去的器皿必須重新分別為聖,因為離開聖潔特區以後,這些物件便不再潔淨。——《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19】「並且亞哈斯王在位犯罪的時候所廢棄的器皿,我們預備齊全,且潔淨了,現今都在耶和華的壇前。”」 犯罪的時候所廢棄的器皿: 可能是指銅壇、銅海、銅盆、盆座等器物(王下16:14,17,18)。亞哈斯不僅將這些器皿從聖殿搬到外邦的神殿,從而玷污了它的聖潔,而且還當貢品獻給了亞述王提革拉毗尼色。對聖殿的侮辱奪走了全以色列百姓對聖殿的希望(代上29:3,9)。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九20】「希西家王清早起來,聚集城裡的首領都上耶和華的殿:」 【代下二十九20~30】再行獻殿禮:全部分為三部分: 1 首先希西家與眾首領為全國獻贖罪祭和燔祭, 2 然後有利未人按照大衛以來的規矩,在獻祭時歌唱和吹奏樂器, 3 最後獻感謝祭。――《串珠聖經注釋》 ◎歷代志作者描述希西家潔淨並奉獻聖殿,與 7:1~10 記載所羅門建造並奉獻聖殿相似。 ◎這一段是表明當聖殿被潔淨後,希西家王一早就聚集首領們重新進入聖殿中敬拜,等於強制讓所有的首領再次參與聖殿的崇拜,而且照大衛、所羅門時代的敬拜方式來進行。這樣的敬拜在首領中帶來的情緒是「歡喜」。──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20~36】贖罪祭與感謝祭: 本文記錄了希西家潔淨聖殿后獻祭的過程。①希西家準備祭物後(21節),吩咐祭司用作贖罪祭。祭祀的目的就是“為殿、為猶大人”(21節;利4:13,14;民15:24,25)。換言之,希西家為先王亞哈斯以來頹廢的猶大王國和衰敗的聖殿,以及犯罪的以色列全民贖罪。贖罪祭能夠免去猶大民族因罪而應受的神的審判。利未人的讚美和奏樂對贖罪祭的進行起了重要的作用;②感謝祭和其它祭祀(31~36節) :獻完平安祭後,百姓遵照希西家的命令奉獻出了感謝祭的祭物(31a節),此外還自發地奉獻了很多燔祭的祭物(31b節)。這次祭祀的特點是,利未人比祭司更積極地參加潔淨並為祭祀服務(34b節)。可見平民或普通百姓比聖職人員更熱心地響應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百姓的這種反應是出自他們的信仰,即他們堅信國家存亡的危機關頭,惟有求助耶和華才能得到拯救。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九21】「牽了七隻公牛,七隻公羊,七隻羊羔,七隻公山羊,要為國、為殿、為猶大人作贖罪祭。王吩咐亞倫的子孫眾祭司,獻在耶和華的壇上,」 “贖罪祭”。參看利未記四章2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為國、為殿、為猶大人」:「國」可能指皇室:這三方面在亞哈斯時代都偏離神。――《串珠聖經注釋》 希西家恢復敬拜的次序:首先是潔淨聖殿(5節),恢復人和神中間的道路:然後是獻上「贖罪祭」(21節),求神賜下赦罪之恩:最後是獻上「燔祭」(27節),表達全然奉獻的心志。這樣的頌贊和敬拜,才能蒙神悅納。──《聖經綜合解讀》 「國」(21節)指君王。在亞哈斯的時代,君王、祭司和百姓都偏離了神,所以希西家要「為國、為殿、為猶大人作贖罪祭」(21節)。──《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21~24 獻祭儀式】會幕奉獻之時並沒有獻祭儀式。所羅門聖殿奉獻之時,祭牲的數目則多得不可勝數。聖經沒有一處地方為本段所列的數目提供指示。有關贖罪祭的資料,可參看:利未記四1~3、4~12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21~24節是《歷代志》唯一提到贖罪祭的地方。以色列全會眾若誤犯了罪,本來應當用公牛犢獻贖罪祭(利四14)。但希西家卻用七隻「公山羊」(21節)作贖罪祭,可能是效法亞倫就職時為百姓所獻的贖罪祭(利九3),也表明承認百姓並不是誤犯罪,而是故意犯罪。王和會眾「按手在其上」(23節),象徵在神面前承認自己的罪,並由無辜的祭牲代自己受懲罰。──《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21~36】聖殿的重新奉獻禮莊嚴舉行。先由百姓的領袖為民獻贖罪祭,再為王為國家獻上燔祭,然後是詩歌頌贊(25~30節),最後為全會眾獻上感謝祭(31~36節)。這一切都遵照律法的規例辦理(看利3章:四1~五13:七11~21;八14~15;十七6;民八12;十五1~12;十八17)。聖殿祭祀制度經過整頓後重新建立(35節)。――《啟導本聖經註釋》 希西家潔淨聖殿之後的奉獻禮(20~30節),與所羅門建造聖殿之後的的獻殿禮相似(七1~10),表明潔淨聖殿實際上是亞哈斯毀壞聖殿(二十八24)之後的重建。25~30節又四次提到大衛(25、26、27、30節),表明希西家恢復了大衛和所羅門時代的敬拜,也恢復了大衛和所羅門時代敬拜的喜樂(30節:七10:代上十五16)。──《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22】「就宰了公牛,祭司接血灑在壇上,宰了公羊,把血灑在壇上,又宰了羊羔,也把血灑在壇上:」 【代下二十九22 祭壇上的血預表了甚麼?這種在數千年前的宗教禮儀,與我今天有何關係?】灑在祭壇上的血,代表無罪的祭牲代替獻祭者的罪。祭牲死了,使獻祭的罪人得以存活。直到神完全聖潔的兒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在十字架上捨去祂無罪的生命,使犯罪作惡的人類得免罪的刑罰時,這種禮儀才完成了歷史使命(參來10:1~4)。――《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二十九23】「把那作贖罪祭的公山羊牽到王和會眾面前,他們就按手在其上。」 他們就按手在其上: 參見出29:10,關於按手。 ――《聖經精讀本》 ◎ 29:23~24 「按手在其上」,這是吻合 利 4:13~18 的記載。──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24】「祭司宰了羊,將血獻在壇上作贖罪祭,為以色列眾人贖罪,因為王吩咐將燔祭和贖罪祭為以色列眾人獻上。」 “燔祭”。參看利未記一章3、4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為以色列眾人」:這裡的以色列人包括南北二國的國民,此時北國已亡,先前南北二國之間政治的藩籬業已消失。(參30:1~2)――《串珠聖經注釋》 為以色列眾人: 此句與21節的“為國、為殿、為猶大”句意思相同。兩句明確了獻贖罪祭的目的就是為了贖以色列的罪。“以色列眾人”不僅指猶大國的居民,同時包括北國的居民在內的12支派。因為耶路撒冷聖殿是當時唯一的中央聖所,因此包括北國在內的所有以色列的贖罪祭祀只能在此進行。希西家為全民獻祭和摩西或所羅門的中保禱告(6:12~42;出32:30~32),以及約西亞遵守逾越節的規定(35:1~19)有共同之處,即預表了為全民的罪把自己當作贖罪祭物獻上的基督的死(來10:5~7)。 ――《聖經精讀本》 「以色列眾人」(24節),包括南北兩國的百姓。此時北國已經滅亡,反而消除了南北二國之間的政治障礙,所以希西家不但「為猶大人作贖罪祭」(21節),也「為以色列眾人贖罪」(24節)。──《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25】「王又派利未人在耶和華殿中敲鈸,鼓瑟,彈琴,乃照大衛和他先見迦得,並先知拿單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藉先知所吩咐的。」 希西家恢復了大衛所設立的音樂崇拜(代上二十五1),這種敬拜形式並非根據人意,而是「照大衛和他先見迦得,並先知拿單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借先知所吩咐的」(25節)。希西家所用的「低頭敬拜」(30節),也和大衛時代一樣(代上二十九20)。──《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25 樂器】有關琴瑟的討論,可參看:歷代志下二十28的注釋。古代近東所用的鈸有兩種。一種是兩個凹度不深的金屬圓盤,用法是各執於一手,互相敲擊。另一種則是杯形,一鈸固定不動,用另一個敲擊。本節所指的鈸是哪一種並不清楚,但大概是用青銅製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26】「利未人拿大衛的樂器,祭司拿號,一同站立。」 【代下二十九27】「希西家吩咐在壇上獻燔祭,燔祭一獻,就唱讚美耶和華的歌,用號,並用以色列王大衛的樂器相和。」 【代下二十九27~30 歌唱】「大衛和先見亞薩的詩詞」一語表示利未人可能使用某種讚美歌集或聖詩書,類似聖經的詩篇。 古代近東大部分君主都雇用男女的歌手,在宮殿或廟宇中歌唱。馬里的檔案對女歌手和每日配給她們的糧食,有詳細的形容。以色列的歌手至少有二十四班(代上二十五)。歌手家族有三位族長的名字記在聖經之中(亞薩、希幔、以探:代上六18~32)。這些歌手大抵都是自由人,但聖殿也有奴隸(和合本:「殿役」:拉二43~58;尼七46~60)。 聖幕的音樂有女子扮演的角色(出三十八8),但聖經並沒有清楚提到殿中備有女性的歌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28】「會眾都敬拜,歌唱的歌唱,吹號的吹號,如此直到燔祭獻完了。」 唱歌的和吹號的作為敬拜的一部分。這是大衛時期制定的班次制度的重現(代上25:8~31)。 ――《聖經精讀本》 【代下二十九29】「獻完了祭,王和一切跟隨的人都俯伏敬拜。」 【代下二十九29~30 崇拜的姿勢】部分經文顯示以色列人是站著祈禱的(撒上一26;王上八22;耶十八20)。其他的經文卻形容下跪(如:代下六13)、舉手(詩二十八2:賽一15:哀二19),甚至完全拜伏於地的姿勢(詩五8,九十九5、9)。姿勢隨祈禱的性質不同可能有所改變。在祈禱姿勢方面,以色列並不是與其他文化完全不同的。上述的每一個姿勢,都有在美索不達米亞的無數例證中出現。例如美索不達米亞史料中之咒語祈禱,如以伊施他爾為物件之祈禱,暗示祈求者是俯伏於地,並且儀式化地高舉雙手。赫人史料也顯示相似的姿式和手勢。——《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29~30 在戶外崇拜】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通常是在殿院之中,朝著聖所本身祈禱(詩五8;二十八2;一三八2)。耶路撒冷以外的猶太人則朝著耶路撒冷和聖殿的方向禱告(王上八44~48)。在大部分古代近東文化中,平民都無權進入廟宇,只在廟院中禱告。古代的廟宇不是崇拜的場地,而是作為神明臨在的居所。崇拜雖在廟中進行,卻沒有集合全體信徒的定期的崇拜聚會。——《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30】「希西家王與眾首領又吩咐利未人用大衛和先見亞薩的詩詞頌贊耶和華:他們就歡歡喜喜地頌贊耶和華,低頭敬拜。」 「先見亞薩」:這種稱呼參35:15; 代上25:5。――《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30 當時神的話語是用甚麼途徑傳遞給百姓的?】先見是藉著異象或異夢得到從神而來的信息,並把它對以色列人或外邦人傳講出來的人。――《靈修版聖經註釋》 【代下二十九31】「希西家說:“你們既然歸耶和華為聖,就要前來把祭物和感謝祭奉到耶和華殿裡。”會眾就把祭物和感謝祭奉來,凡甘心樂意的也將燔祭奉來。」 重新奉獻了潔淨的聖殿以後(20~30節),希西家鼓勵會眾向神獻上代表感恩的「感謝祭」(31節)。但百姓不但獻上「感謝祭」,還「甘心樂意」(31節)地獻上了代表奉獻的「燔祭」(31節),就像大衛時代的官長為了預備建殿甘心樂意地獻上禮物(代上二十九6)。他們重新向神委身的心,同樣蒙神悅納。──《聖經綜合解讀》 “甘心樂意”。自由地。――《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代下二十九31~36】希西家呼籲百姓獻感恩祭和燔祭,開始聖殿獻祭的日常程式。――《串珠聖經注釋》 ◎敬拜完後希西家鼓勵會眾也奉獻祭物給神,結果祭司群沒想到百姓們的踴躍,以致人力不足,由利未人協助獻祭。 ◎此處說利未人將自己分別為聖(自潔)的狀況比祭司強。這並不一定是作者的偏好。常常位高權重的不一定能夠好好的持守自己的角色,反倒是比較處於輔助角色的利未人反而更加敬虔,我們在教會中也常常看到這樣的狀況。──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代下二十九32】「會眾所奉的燔祭如下:公牛七十只,公羊一百隻,羊羔二百隻,這都是作燔祭獻給耶和華的:」 【代下二十九32~33 燔祭的祭牲】燔祭的規定錄於利未記一1~17。完全被火燒盡的是燔祭,所獻祭牲的數量記于本章32節。第33節所列的則是感謝祭的數量,這祭包括焚燒一部分作為象徵,餘下的則用於團體性筵席中。在公開的典禮中,這種祭禮的組合十分普遍。——《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33】「又有分別為聖之物,公牛六百隻,綿羊三千隻。」 【代下二十九34】「但祭司太少,不能剝盡燔祭牲的皮,所以他們的弟兄利未人幫助他們,直等燔祭的事完了,又等別的祭司自潔了:因為利未人誠心自潔,勝過祭司。」 “利未人誠心自潔,勝過祭司”,因為他們顯然沒有跟從烏利亞和其它與亞哈斯合作的祭司(王下一六10)。――《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作者再次強調利未人的優越。――《串珠聖經注釋》 祭司太少,不能……: 根據利未記的記錄,宰燔祭牲和剝皮、切塊等是祭司的職責(利1:6)。但本文說祭司太少,這說明:①祭物太多(32,33節);②希西家推行宗教改革時,將亞哈斯時期凡崇拜過偶像的祭司都逐出,而人數減少(28:23~29:19)。因此希西家不得不吩咐利未人幫助祭司剝燔祭牲的皮。但這並沒有違反律法的規定,因為會眾獻燔祭時,如果祭物多人手少,利未人可以分擔祭司的職務(民8:5~26)。 ――《聖經精讀本》 根據律法,個人所獻的燔祭,獻祭者要負責「剝去燔祭牲的皮,把燔祭牲切成塊子」(利一6),但這裡卻要由祭司來「剝盡燔祭牲的皮」(34節),可能因為這是各個宗族、家室所獻的團體的燔祭。──《聖經綜合解讀》 從希西家發出「潔淨自己」(5節)的呼籲到現在,已經過了十五天:七天的潔淨時間早已過去了,但還有許多祭司沒有完成「自潔」(34節)。這表明許多祭司並沒有認真對待希西家的呼籲,也沒有預料到百姓的踴躍程度,以致潔淨的「祭司太少」(34節),必須由其他的利未人協助。──《聖經綜合解讀》 「利未人誠心自潔,勝過祭司」(34節),可能因為他們並沒有像大祭司烏利亞和其他祭司那樣跟從亞哈斯犯罪(王下十六11~16),所以沒有包袱、積極回應。但這並不說明利未人更加敬虔,只能說明他們沒有遇到祭司的試探。同樣,教會中越是位高名重的人,也越容易受到地位名聲的拖累,以致比普通信徒更缺乏屬靈的洞見。但這也不能說明普通信徒更加愛主,只能提醒我們都要警醒,「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聖經綜合解讀》 【代下二十九35】「燔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並燔祭同獻的奠祭甚多。這樣,耶和華殿中的事務俱都齊備了(或作:就整頓了)。」 “平安祭”。參看利未記三章1節的腳註。“奠祭”。參看利未記二十三章10至14節的腳註。――《歷代志下雷氏研讀本》 「耶和華殿中的事務」:指聖殿日常的祭祀儀式。――《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35~36 獻祭和節期】聖經的節期不論目標、內容,還是起源,都與古代近東其他民族有別。古代近東的節期在新年或季節轉換之時舉行。以色列人則抱著對耶和華恩典感到虧欠的心,參與節期。鄰邦節期的活動一般包括哀悼時期、遊行,和神聖戲劇(以及其他娛樂)的表演,又提供向神明求問諭示的機會。——《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二十九36】「這事辦的甚速,希西家和眾民都喜樂,是因神為眾民所預備的。」 關於希西家和百姓喜樂的原因,新譯聖經說“因為神為眾民預備”了潔淨聖殿的事和祭祀,但希伯來原文和英譯聖經則說“神為百姓預備的事迅速完成”。結合兩種版本,此句應翻譯為“神為眾民準備的事迅速完成了,希西家和百姓因此而喜樂”。希西家的改革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不能不說是神驚人的作為。可見, 希西家登基之前,他的父親倒行逆施(二十八1~4),甚至「用火焚燒他的兒女」(二十八3):北國經歷第一次被擄(王下十五29),南北兩國都淪為亞述的藩屬國。在人看來,這些環境讓希西家觸目驚心、痛定思痛,又有先知以賽亞和彌迦的勸告,所以希西家能帶起復興。但實際上,無論是環境的壓力、還是先知的工作,都不是促使希西家回轉向神的根本原因。因為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先知,並沒有改變亞哈斯王和瑪拿西王,也無法徹底改變百姓的心思。希西家的復興迅速取得成功,實際上「是因神為眾民所預備的」(36節)。──《聖經綜合解讀》 神早已宣告,百姓必將繼續敗壞下去,「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賽六11)。但神也宣告:百姓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賽六13)。因此,希西家年間的短暫復興,完全是神「預備」的結果:神在任憑亞哈斯倒行逆施的同時,也預備了先知以賽亞和彌迦,預備了希西家回轉的心(10節),預備了敬畏神的祭司和利未人(12~15節)。而神「預備」這一切,並非為了在地上復興國度,而是為了保留國度的餘種,預備基督所要帶來的真正復興:「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賽一9)。國度的復興,從來都不是人敬虔、悔改或努力的結果,而是神主動的「預備」,「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羅十一5~6)。──《聖經綜合解讀》 在亞哈斯王的邪惡的統治下,神仍然預備一部分虔誠的人,幫助了希西家的宗教改革。也就是說,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在人看來,來得很突然,但事實上神為此已醞釀了很長時間。――《聖經精讀本》 【思想問題(29章)】 1 希西家在那些方面可與先王大衛、所羅門媲美?他們在信仰上有什麽可供我們借鏡? 2 恢復敬拜耶和華的事宜由那些人帶領進行?他們有什麽影響力?若要教會復興,你首先應為那些人禱告呢? 3 希西家向祭司和利未人的呼籲(11)對今日的傳道人、教會領袖有什麽提醒? 4 潔殿禮中,獻燔祭時有利未人、會眾唱詩奏樂(27~28),假如把這部分刪去,你猜敬拜的情況會如何?這對今日教會崇拜的唱詩與奏樂有何提示? 5 你認為當日潔殿禮是否徒具表面的儀式?參30, 36節。有意義的敬拜除了具備合宜的程式、領崇拜的技巧外,還需要會眾怎樣的參與呢? 6 雖然祭司和利未人的工作清楚劃分,但當有實際需要時,利未人便負起了祭司部分的工作(34)。今天你的教會有否在組織制度上硬化,以致不能按情況而稍作變動,發揮教會應有的功能呢? 7 作者強調利未人在宗教改革上有良好的表現,甚至有些祭司也不及他們熱心(34)。由此看來,宗教職分的高低與對神熱心的程度是否必然成比例呢?一般信徒在對主的熱心上是否理應比專職事奉主的人為小呢? 8 作者對宗教改革的成功下了什麽結語?參36節。當你在教會的事工上有顯著的成績時,這話給你什麽提醒? ──《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1~三十一21 宗教改革】作者在故事的開首即記述希西家的宗教改革──雖然在此之前希西家已經與父親亞哈斯共同執政了十多年(見上文):他大概相信讀者對希西家的生平已有基本的認識。事實上他這樣的安排是要對亞哈斯拜偶像的歪風提供強烈的對比。――《串珠聖經注釋》 【代下二十九1~三十二33 希西家事蹟】在解釋本書有關希西家的生平記載時,應注意下列各點: 1 本書重視希西家在宗教上的貢獻,用了三章記載此事:列王紀則相反,只有一節提及希西家的宗教改革(王下18:4): 2 與其他猶大王的記載比較,本書以四章的篇幅記載希西家的事跡,可見作者對希西家政績的重視: 3 本書作者所描寫的希西傢俱有完美的形象,是大衛──所羅門王的活現(參全書簡介)。――《串珠聖經注釋》 ◎歷代志用了四章來記載希西家王的事蹟,是除了大衛和所羅門外,篇幅最多的猶大王,可見其被重視的程度。 ◎歷代志省略了希西家王生病痊癒,壽命增加15年的事情王下 20:1~11 ,這件事可以說是希西家王的敗筆,因為他這15年的執政,導致未來巴比倫擄走猶大人。──
蔡哲民等《歷代志研經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