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約伯記第二十六章拾穗

 

【伯二十六1「約伯回答說:」

         約伯的答覆語帶譏諷。1~4節全用“你”字,顯然只針對比勒達個人發言。其餘二友的話已說完。――《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本文以長達6章的篇幅記錄了約伯最後的辯論,很難認為這是約伯的一次性辯辭,因為271291表明此答辯似乎曾中斷過。本文的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亦即①約伯對比勒達的反駁(26);②約伯對三個朋友之辭的最後答辯(2);③約伯對智慧的洞察(28);④約伯的自我辯護(29~31)。尤其是29~31章有條不紊地描述了對輝煌往昔的回顧(29),現在所經歷的百般痛苦(30),對自身純正的辯護及對恢復的渴望(31) ――《聖經精讀本》

 

【伯二十六1~4約伯語帶諷刺地指責比勒達腦袋中並沒有原創的思想!――《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約伯譏諷比勒達的話空洞無用,根本不能幫助他。――《串珠聖經註釋》

                  ●是因為朋友們自認是神的代言人,所以約伯質問朋友是否有神的能力?

                  ◎這一段是諷刺性的語言,是說比勒達所說的對約伯一點幫助都沒有。──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二十六1~14約伯駁斥了比勒達的老一套,而膚淺的辯論(2~4),之後說明自己對神的權能與威嚴也認識得很清楚(5~14)。約伯的朋友們以神的公義、主權、聖潔、權能作為責難約伯的根據,事實上對約伯而言正是神的這種屬性才是測不透的奧秘,同時也是盼望的唯一根據。這就是約伯的矛盾。在整本聖經中,5~14節以描寫宇宙著稱,論及了天、地、水、雲等十幾個內容。――《聖經精讀本》

 

【伯二十六2「“無能的人,蒙你何等的幫助!膀臂無力的人,蒙你何等的拯救!」

 

【伯二十六2~4這首小詩中的文字設計有非常精緻的講究。代名詞是單數的,約伯是在對一個人說話,大概就是比勒達。約伯對於比勒達以他自己為無能的人、無力的人、無智慧的人這種態度感到憤慨347。因為詩歌體經常省略介系詞,而膀臂(2b)總是屬拯救者的,這問句就是:「你怎麼以你的膀臂去拯救那些無力的人呢348?」因為以利戶在卅三4說到「全能者的氣」,約伯在廿六4可能是在說:比勒達所發出的言語,沒有神的默示。——《丁道爾聖經注釋》

         比勒達的結束語雖然簡單,但卻傷人(二十六6)。他說約伯只是「如蟲的人,如蛆的世人」(二十五6),所以約伯立刻反擊,用一連串辛辣刻薄的諷刺,挖苦比勒達人云亦云的高論對「無能的人」(2)、「膀臂無力的人」(2)和「無智慧的人」(3)毫無幫助。2~4節充滿了「你」字,這個很愛傷人的「你」,把約伯剛剛藏起來的「我」引了出來。──《聖經綜合解讀》

                  252~6 中比勒達強調神對高處的治理權,約伯在 265~6 就補充說神的治理權也到達深處的陰間。──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二十六3「無智慧的人,蒙你何等的指教!你向他多顯大知識。」

 

【伯二十六4「你向誰發出言語來?誰的靈從你而出?」

         「你向誰發出言語來」:也可譯作「你靠誰發出言語」。

         按前一種譯法,約伯認為比勒達的言論他早已曉得,毋須多說。

         後一種譯法則表示比勒達的話毫無權威與深度(與下半節相應)。――《串珠聖經註釋》

         你向誰發出言語來: 約伯在反問比勒達在對誰說話,反諷比勒達的辯論與約伯本人無關。誰的靈從你而出: 意指“誰刺激你說話”。 ――《聖經精讀本》

         「你向誰發出言語來」(4),也可譯為「你在誰的幫助下發出言語」(英文ESV譯本)。「誰的靈從你而出」(4),可能是諷刺比勒達自封神的代言人。──《聖經綜合解讀》

 

【伯二十六5「在大水和水族以下的陰魂戰兢。」

         神的權能達至陰間。――《串珠聖經註釋》

         在大水和水族以下的陰魂戰兢: “陰魂”一般指使者,據說他們生活在“陰間”(8811;箴218;賽1492614)。在上文,比勒達曾描述神是“在高處施行和平”的君(252),約伯卻謳歌神的權能不僅掌管諸天,甚至在陰間也行使支配力。聖徒可以在任何勢力面前都坦然無懼(1618;啟118201314),因為我們的救主擁有死亡與陰間的鑰匙。 ――《聖經精讀本》

         「陰魂」一字(rephaim)有兩用途:a、指住迦南地的巨人(參申二10~1120~21;撒下二十一16~19;代上二十468),他們稱利乏音人(參申三11,書十二14,十三12)b、指死去的人(參賽149;詩8810;箴2189182116),這是腓尼基及迦南人稱死人的名字。後者意義較配合二十六章五至六節的主旨注5。陰魂住在陰間(sheol),此地在地下深處(118),在大水之下(265),幽暗異常(1713),不能再返人世(79),因滅亡(abaddon,亞巴頓,參啟911)是他們的歸宿。

「水族」(shokenehem,意「居住者」,inhabitants)非指海產,而是指與陰魂在一起的其他陰間亡魂,因rephaim常用來指「死人中的貴族」(elite among the dead)6;全句可譯作「陰魂和其他居住者均戰兢在大水之下」。──馬有藻《揭開痛苦的面紗──約伯記詮釋》

                  ●「陰魂」:有其他文獻顯示出這個字與特殊的種族有關,不過這裡應該就是指在陰間的陰魂,以與比勒達的「高處」對照。──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二十六5~14承認至高的神有權管轄宇宙的各個層面。――《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本節至14節為約伯頌贊神全能的詩歌,用詞瑰麗,描寫出色。其中“神…將大地懸在虛空”一語(7),證明作者對宇宙的看法已超出他的時代:地為球體,在太空中運行。――《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描寫神創造的奇工,讚美祂的威能。――《串珠聖經註釋》

         既然比勒達對於神與祂的道路愚昧無知到了極點,約伯應該要指教他乃是恰當的;他們的角色顛倒過來了,受教者知道的比施教者還多!它忽然就過渡到下面這首詩來了,以下界(5~6)開始,擴充到探查整個宇宙。

這是整本聖經中最有魅力的宇宙論經文之一。列舉了超過一打的要素:大地、水、雲、天空等,有時候使用它們在古代神話中的名字,如「洋」(大海)、拉哈伯,尤其是快蛇。有些字彙來自創世記,如虛空(7a)這個字就是在創世記一2譯作「空虛」的;但卻沒有使用創世記中的創造動詞,似乎是有不只一個的古老的創造故事,提供了這不同的圖像。將光與暗分開在創世記中也有記載,但建築學的圖像天的柱子(11a),以及用宇宙測徑器畫出「一圓圈」(10a節,思高、RSV;呂譯「圓的天涯」)以展開計畫,則不能在創世記找到。第7a節提到「撒彭」(Sapon,北極;參賽十四13),將我們帶回到迦南人(可能與──在其背後的──埃及或蘇美人)的創造故事之太古世界山;「洋」/拉哈伯的征服從迦南人文獻中可以獲知,與巴比倫人創造史詩有較遠的關聯,在這史詩中,瑪杜克(Marduk;譯註:陸神)征服了提亞瑪(Tiamat;譯註:海神),究竟快蛇(13b)是這個海怪的另一個名字呢?或是有另一個關於飛龍的故事?那可就不得而知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5~14節這些壯麗的詩句,證明約伯對神奇妙作為的瞭解,比比勒達深刻得多。約伯的心思迷失在神無限的創造和奇妙的作為之中,把惡人的結局與義人的苦難統統拋諸腦後;他在興奮之中,得出了一個偉大的結論:「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14),有關神的大能,人只能瞭解一點。約伯的認識完全正確,「祂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14)這句話,幾乎就是神所說的「你能像祂發雷聲嗎」(四十9)。其實約伯早就承認神「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10),既然他這麼明白,剛才為什麼還要對惡人的結局提出疑問呢(二十四1~25)?難道他是顧左右而言他、「揣著明白裝糊塗」嗎?很快,神就將借著「雷聲」來回應他(三十六2933;三十七2~5)──《聖經綜合解讀》

                  ◎這段中約伯承認神造物的奇妙,人僅能了解少許,無法全面明瞭神的作為。──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二十六6「在神面前陰間顯露,滅亡也不得遮掩。」

         “滅亡”。希伯來文是Abaddon,滅亡之地,是陰間的同義詞。――《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滅亡」(6)原文就是「亞巴頓 Abaddon(啟九11),意思是「毀壞之地」。──《聖經綜合解讀》

         比勒達說神「在高處施行和平」(二十五2),約伯反過來說:「在神面前,陰間顯露;滅亡也不得遮掩」(6)。意思是比勒達所說的約伯都知道,誰都知道神有權管轄整個宇宙。──《聖經綜合解讀》

 

二十六6 亞巴頓】這個和合本譯作「滅亡」的字眼(abaddon),在本節中與「陰間」(Sheol)相對,指出它是地名不是人名。這字所衍自的希伯來語字根亦進一步確定它是一個滅亡之地。二十八章22節把它和死亡(希伯來語作 mot)一同擬人化,後者亦是迦南冥界神祇的名字。啟示錄九11將希伯來語的亞巴頓用作人名,並把它等同於希臘語中的亞玻倫。按照希臘神話,亞波羅是瘟疫和滅亡的神祇。亞喀得文獻將冥界形容為黑暗的居所,但不是滅亡之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二十六6~11 宇宙觀】宇宙在此分為三層:天、地,和地底下死人的境界(6節中的陰間和滅亡)。按照現有資料,這種三層式的宇宙觀與美索不達米亞的看法大致相同,亦與烏加列文獻中的相仿。本段的描繪是古代近東普遍的宇宙觀。大地呈圓盤狀,座落在原始海洋的上面,天則是個架在地上的圓圈(或圓拱?見二十二14的注釋)。冥界在原始海洋之下,基本上是地上空間的倒影。如此,整個宇宙是個巨大的圓球體,地在中間把它一分為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二十六7「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

         這種對地球的描述在當時是極不尋常的,而我們知道今天在科學上已經證實是準確的。――《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北極」:古人認為這是天空的最高處,內有北極星和圍繞它的一切星座。――《串珠聖經註釋》

         約伯不像其他文明的古人認為大地被安在某個根基上,卻說神將「大地懸在虛空」(7),表明他的智慧超群。──《聖經綜合解讀》

                  ●「北極」:古人認為這是天空的最高處,內有北極星和圍繞北極星的各星座。──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二十六7 北極】希伯來語「撒分」一詞所以解作「北方」,不過是因為它是北方一座山的名字而已(學者一般考證為敘利亞境內,海拔5807呎的凱西烏斯山〔Mt. Casius〕,阿拉伯語稱阿克拉山〔Jebel al~Aqra)。它在此的功用不是標明方位,而是解作「聖山」(詩四十八2「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撒分居高華美」),諸神集會的高天,以及烏加列文學中巴力的居所。──《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二十六7 懸在虛空】廣袤無際,荒涼不毛的原始大水,在此形容為大地座落的「虛空」。這裡形容北極鋪張之所在的字眼(和合本譯作「空中」),與創世記一2形容大水般的宇宙性混沌的用語相同,也是與此相合的證據。巴比倫文學稱頌沙馬士神為在天上懸掛陸地大圈的那位。本節所反映的是初民對宇宙的認知,不是暗指現代科學的理解。請參看:詩篇二十四2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二十六8「將水包在密雲中,雲卻不破裂。」

         這裏所指的狀況可能跟創世記一章7節相同。――《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將水包在密雲中: 描述了在神的護理之下呈現的自然現象。古人常以詩句描述對自然護理的認識。本節說明了地的出產之源——水或水份存在於肉眼所能見到的雲霧中。雲卻不破裂: 古人以水袋攜帶水,此比喻就是由此誕生的。在作者看來,水就是水袋,從這種表達方式中我們可以窺視出當時的樸素自然觀。當時根本就沒有科學說明可言,在作者看來,水的根源——雲不破裂是令人驚歎不已的現象。 ――《聖經精讀本》

         「將水包在密雲中,雲卻不破裂」(8),這個比喻源於中東人裝水的皮袋。如果水太沉,盛水的皮袋就可能破裂。──《聖經綜合解讀》

 

【伯二十六9「遮蔽他的寶座,將雲鋪在其上。」

         “寶座”。意思是神用雲遮蓋諸天。――《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遮蔽祂的寶座」(9),也可譯為「祂遮蔽滿月」(英文ESVNASBNI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即用雲彩遮蔽祂的寶座。本句可能是指神不讓人看見。神認為祂與人的交往最好保持屬靈的,而不是屬肉體的水準上。雖然雲彩可能遮掩了祂的寶座(見王上812;詩1811972),但祂的寶座依然存在,而且贖民終將看見(221~4)

 

【伯二十六10「在水面的周圍劃出界限,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

         當時人以為地球四面環水,水與天接連,而太陽在水平線上升下降。――《串珠聖經註釋》

 

二十六10 水面的周圍為界限】按照古代近東的世界觀,日、月、星辰、雲彩,都需要經過門戶才能進入天空,地平線(和合本:「水面的周圍」)就是門戶所在的界限。因此日出日落之際,太陽就是穿過這些門戶出入冥界。他們相信太陽在夜間橫越冥界,在天的彼端出來。本節將這界限形容為「光明黑暗的交界」。──《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二十六11「天的柱子因他的斥責震動驚奇。」

         “天的柱子”乃指群山,詩人想像穹蒼覆蓋大地,為群山托住。神若斥責,山也震顫。――《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柱子」:指高山,昔人認為天空靠它們支撐。――《串珠聖經註釋》

         天的柱子: 用詩的語言比喻了山巒,古人認為天是由眾山支撐著,並且還認為當神降臨之時,眾山會在暴風雨中聆聽神的聲音。作者藉著這種想像來表明了對神的敬畏之心。 ――《聖經精讀本》

         「天的柱子」(11),可能指高山。──《聖經綜合解讀》

 

【伯二十六12「他以能力攪動大海(“攪動”或作“平靜”);他藉知識打傷拉哈伯。」

         “拉哈伯”:看九13注。神贏的得勝利不只用力量,也用智慧和知識。《耶利米書》說:神“用能力創造天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12)。――《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神的能力克服大海和其中的海怪。――《串珠聖經註釋》

         拉哈伯: 這一名字見於舊約聖經中的詩文與預言(913;詩8910;賽30751910),具有“自傲 ”、“無禮”或“煽動”等含意。本節的拉哈伯是指傳說中的海怪,象徵抵擋神的敵基督。 ――《聖經精讀本》

         「拉哈伯」(12)、「快蛇」(13),都是古代中東神話中的海怪(賽二十七1;三十7)。在古代中東的文化中,「大海」(12)和海怪都代表混沌的勢力,必須被打敗,世界才能恢復正常的秩序。聖經中的詩歌有時引用古代神話中的事物作為比喻,就像中國的詩詞使用典故,只是為了增強表達效果,並非證實這些事物的真實性。──《聖經綜合解讀》

                  ●「拉哈伯」:是「混亂的海怪」,巴比倫神話中的怪物。──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伯廿六12神以能力攪動抑平靜大海?何意?】

         答:在這一節經文的上半句:「他以能力攪動大海」,下有小字「攪動或作平靜」。何以會有這兩個相對的詞意?按古時解經者的解釋,指此句的背景為以色列人當初出埃及時,神以他的權柄能力攪動了紅海,使海水左右分開,使他的子民能夠步行過去,如行平地一樣。因為在下半句:「他藉知識打傷拉哈伯」,這拉哈伯--是驕橫輕慢、暴動的意思,在詩歌中是埃及的另一名稱,亦即是埃及的別名(詩八七4)。所以從這節經文全句的意思看來,就是描寫神以他的大能大力,使以色列人出埃及過紅海的事,這攪動與平靜之動詞,在原文字音是Ragal,可解作腳,如人在洗腳時,先攪動了盆水,而後平靜之。在此可讓我們想到耶穌基督曾經「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的平靜了」(太八26)。這樣,讓我們更明白,無論攪動或平靜,豈不都是出於神的大能和神的作為麼.――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二十六12 攪動大海】這裡所描述的是典型的神話場面:宇宙性的海洋攪動,驚醒代表混沌和沒有秩序之勢力的生物(通常是海怪)。天神亞奴在《埃努瑪埃利什》史詩中創造四風,驚醒深水及其女神查馬特。本節又令人聯想到烏加列神話中,巴力擊敗海神雅姆的故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二十六12 拉哈伯】拉哈伯是被神所殺的海怪之一。勇士神祇(在巴比倫是瑪爾杜克,在烏加列是巴力)在巴比倫和烏加列的創世神話中,與海怪和牠的黨羽作戰,把牠殺死,其方式與耶和華相似。在其他經文中,拉哈伯是埃及的象徵式稱號(詩八十七4;賽三十7)。但拉哈伯一名尚未在任何經外史料中有出現的例證。──《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二十六13「藉他的靈使天有妝飾;他的手刺殺快蛇。」

         “借他的靈”。即風把雨雲吹走,以至“天有妝飾”(直譯作:轉晴)。――《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快蛇”或指海怪,例如《以賽亞書》所說的“鱷魚,就是那快行的蛇”(二十七1)。參三8注。有人因上半節講到天,故認為“快蛇”可指名為“鱷魚”或“龍”的星座。――《啟導本約伯記註釋》

         「藉他的靈使天有妝飾」:或譯作「藉他的氣使天晴朗」,指神吹氣()趕散密雲,使天空一片晴朗。

          「快蛇」:或許是傳說中的海怪(38)。――《串珠聖經註釋》

         「借祂的靈使天有妝飾」(13),可譯為「借祂的風使天轉晴」(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13),原文也可譯為「這不過是神道路的些微」(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快蛇」:原文是「逃難的蛇」。「蛇」是指神話中的大蛇,是陽性單數。

                  ●「妝飾」:「晴朗」。──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二十六13 快蛇】本節最有可能是再一次暗指海怪及其爪牙被擊敗的故事。瑪爾杜克用烈風擊敗查馬特,並用網把她捕捉。以賽亞書二十七1亦有提及這快蛇(見該處經文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伯二十六14「看哪,這不過是神工作的些微,我們所聽於他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他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

         約伯卓越不凡的結論是:有關神的知識,我們看不見和聽不見的還有很多。――《約伯記雷氏研讀本》

         來自神祕古老詩歌的片斷,營造了一個驚異的氣氛;心思迷失在神無限量的世界中,以及其背後更無限量的能力中。但是約伯說,這只不過是稍為一瞥、細微響聲、零碎片斷而已:「這些不過是祂領土之邊際」(參呂譯)349,我們不應該給這陳述灌上太多的隱喻意義;約伯可能是在暗示:雖然它是這麼廣大,可見的宇宙只不過是神「真正的」──超越物質世界而相當隱藏的──領土最外面的界線罷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思想問題(25~27)

 1 如比勒達所言,神有權能和聖潔,而人卻卑微和不潔,那麽人怎能在神面前稱義呢?參羅322

 2 古人雖然對天文地理的知識有限,解釋大自然的運作時往往加上幻想的色彩,但他們都承認神在背後掌管。這與今人有何不同?

 3 約伯在277~23中論惡人的結局,與先前在27章的言論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呢?有人說約伯並不否認神的公義,乃是否認自己的苦難與罪有關,你同意麽?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