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伯記第三十二章綱目 壹、內容綱要 【青年以利戶不滿在場雙方的言論】 一、他對約伯自義和三友的答話深不以為然(1~5節) 二、他認為智慧不在乎年紀,而在乎人裡面的靈(6~10節) 三、三友既無法說服約伯,他就不再借用他們的話(11~14節) 四、他自覺被靈激動,不得不開口陳訴意見(15~22節) 貳、靈訓要義 【】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伯記註解》 叁、其他綱目 經文:伯32:1-14 引言:一個人往往會像以利戶一樣,常常“屬神、屬靈”的姿態像人說話,並自以為更聰明。(提前4:12-16) 一、以像神的姿態發怒 1-5 1.向約伯發怒,乃約伯自以為義。1-2,(賽64:6-7;雅1:19-20) 2.向三個朋友發怒。3,指責他們: (1)自稱為神的“安慰”使者。(伯15:11) (2)羞辱神使者的名,不算為神的囑咐。 3.尊重老人,可是,不但不能說服約伯,反而“口中無話回答”。4-5, ▲這兩節經文,表明了以利戶至今克制自己不發言的原因,那就是約伯與三個朋友要年長於他。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窺視到古代社會的尊老思想。尊敬老人不僅合乎人倫,也有益於敬虔的信仰(弗6:1)。然而,若因過於尊敬老人而導致歪曲真理的消極結果,就理當有所揚棄。 二、你屬靈的姿態說話 6-10 1.理讓老人先說話,這是對老人的尊重。6-7,(利19:32),他們人生經歷豐富,滿有智慧。 2.人心中有靈的人,才有聰明,而不是所有老人都有智慧。表示我也要陳說,我的意見。8-10,(林前2:10-12) 三、以信心的姿態告示 11-14 1.指責朋友不能說服約伯。11-12,——原先你們都不能讓約伯留心聽你們的話,現在看我吧! 2.勸他們不可以仗人的智慧說話。——意思是神能勝他,人之不能。13,(林前1:19-20;3:18-19) 3.我自己不借朋友之言。14,(伯13:4) ── 毛南春陽 【我裡面的靈激動我】 經文:伯32:15-22 一、顯出說話的能力——驚奇 15-17 1.眾人驚奇,一言不發。15,(太22:41-46) 2.我陳說我的意見。16-17,(林後4:1-2;林前6:1-5) 二、顯出屬靈的姿態——激動 18-20 1.神的靈激動我說話。18,(詩39:3;耶20:9) 2.我要說話,使我舒暢。——盡我勸勉的責任,滿懷開口說話。19-20,(箴22:18) 三、顯出自己的無私——情面 21-22 1.我必不看人的情面,也不奉承人。21,(太22:15-17),給人情面,結果會無視神的公義,最終會導致雙方的毀滅。(詩12:2-3) 2.我不曉得奉承,若奉承,造我的主,你快快除滅我。22,(帖前2:4-5;加1:10) ── 毛南春陽 【第三十二章、以利戶的發言】 分段:1、以利戶的發怒:1-5節 2、以利戶怒斥三友:6-22節 一、以利戶的發怒:1-5節 1、名字意思:①神是主;②神自己。 2、向約伯發怒:2節,因約伯自以為義。 3、向約伯的三個朋友發怒:3-5節,因他們想不出什麼話來安慰約伯。 二、以利戶怒斥三友的原因:6-22節 1、因有話要說:10節、17節“我也要陳說我的意見”。 2、因他們的話完全失敗而無效:11-13節“無一人折服約伯,駁倒他的話。” 3、約伯的反感:14節“我也不用你們的話回答他。” 4、因靈的催迫,非說不可:18-20節,“我裡面的靈激動。” 5、因他態度正確:21-22節“不說奉承的話”。 ── 徐大年《約伯記提綱》 【青年之聲(三十二1~22)】 一、怒氣填胸(1~5) 二、遲遲未開口之原因(6~10) 三、現在要說話之理由(11~14) 四、不吐不快(15~22) ——《新舊約輔讀》 【二、以利戶的講論 32:1-37:24 】 (一)引言 32:1-5 (二)以利戶第一次發言 32:6-33:33 1.以利戶陳明自己一開始尊重約伯三友年長而不發言 32:6-7 2.以利戶發現約伯三友無法回答約伯時,內心激動,於是開始發言。32:8-22 ── 蔡哲民等《約伯記研經資料》 【論青年之狂 約伯記32章】 一丶聽人自義向人發怒32:1-2 二丶看人無能向人發火32:3-5 三丶在人面前自詡謙卑32:6-8 四丶貶人無智我來說話32:9-10 五丶責人無能駁倒他人32:11-13 六丶因人無能不再靜默32:14-16 七丶向人自誇滿有言語32:17-19 八丶與人說話不看情面32:20-22 ── 作者不詳《聖經查經題目大綱》 【約伯記第32章怒責四友】
── 張志新《約伯記分章大要》 【第三十二章 青年之言】 1) 三朋友無話可說、1 2) 以利戶怒氣發作、2/5 3) 因年輕退讓不言、6/8 4) 向長者陳說意見、9/10 5) 靜聽他們的辯論、11/13 6) 見你們靜默不言、14/16 7) 我將意見來陳明、17/19 8) 不看情面不奉承!20/22 ── 郭提多《約伯記讀經講道輔導提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