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八十八篇短篇信息

 

目录:

可拉后裔的诗──耶和华的居所何等可爱(陈希曾)

面对生命危机时候的祷告(杨震宇)

与基督同死的交通(朱韬枢)

忍耐等候(八八1~18)(台北灵粮堂)

黑暗中的呼求(八十八篇118)(台北基督之家)

极度孤寂(88)(香港读经会)

 

 

可拉后裔的诗──耶和华的居所何等可爱(陈希曾)

 

84858788�H�H

司布真弟兄曾说过,这不大像一首诗篇,而是一首悲歌;如果要在诗篇150篇里找到一首悲凄的歌,就是这一首。所以当我们读到可拉后裔的诗最后第88篇时,我们看见有一个人说:我的性命临近阴间。我算和下坑的人同列,如同无力的人一样。我被丢在死人中,好像被杀的人,躺在坟墓里。他们是祢不再纪念的,与祢隔绝了。祢把我放在极深的坑里,在黑暗地方,在深处。祢的忿怒重压我身,祢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祢把我所认识的隔在远处,使我为他们所憎恶。我被拘困,不得出来。我的眼睛,因困苦而干瘪。耶和华啊,我天天求告祢,向祢举手。等到到了13节又慢慢的往上去:耶和华啊,我呼求祢,我早晨的祷告要达到祢面前。如果诗人停在这里,就是停在一个高峰,停在一个正面的乐府上面。但是诗人又接着说:耶和华啊,祢为何丢弃我,为何掩面不顾我。我自幼受苦,几乎死亡;我受祢的惊恐,甚至慌张。祢的烈怒漫过我身,祢的惊吓,把我剪除。这些终日如水环绕我,一齐都来围困我。祢把我的良朋密友,隔在远处,使我所认识的人,进入黑暗里。结果整个十二篇可拉后裔的诗是结束在黑暗,结束在隔绝,是150篇诗篇里最悲哀的一首哀歌。

49篇讲死,88篇也讲死;49篇讲没落,88篇讲隔绝。我们实在觉得这是可拉后裔的诗里最难读懂的二篇。尤其是88篇,这里告诉我们是:可拉后裔的诗歌,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训诲诗,交与伶长,调用麻哈拉利暗俄。希幔是可拉后裔的伶长,而�D麻哈拉利暗俄在希伯来原文的意思就是折磨的病痛。在88篇中,写诗的人仿佛在病床上辗转反侧,受尽折磨,他说:我的性命临近阴间。他的人没有死,但他的感觉就像死了一样,所以这段圣经就像进到诗篇150篇里最悲哀的一段,因为没有一个痛苦比死亡的痛苦更悲哀,所以我们在这里看见的是隔绝,看见的是下沉,看见的是黑暗,看见的是没有指望。

到底为什么圣灵给我们这二首诗篇?如果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照着我们所想象的,49篇和88篇都应该到了高峰才对,或者将84篇放在最后才对。但是圣灵启示这几卷圣经的时候非常仔细,因为这是可拉后裔的诗,可拉的注册商标是什么?可拉的注册商标是灭亡,是死亡。所以当我们读可拉后裔的诗,一定要想起可拉后裔的故事。

经过死,但从死里出来的生命

没有一班人比可拉的众子更明白什么叫做死亡,他们看见自己的父亲及亲人活活的下入阴间,活活的由活人之地被除灭,所以没有一班人能经历死亡,像可拉后裔经历死亡一样。死对他们是可以捉摸的,根本是他们应当经历的。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所以谁能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死?谁能把死的经历讲的最清楚?当然就是可拉后裔。什么是死?死是与生命隔绝,死是与环境隔绝,死乃是与所认识的人隔绝,死是与神隔绝。在这里可拉后裔就能把死的感觉为我们描写出来。

所以当可拉后裔在唱荣耀的诗、赞美的诗、高昂的诗,那是因为死而复活的经历。现在不管他们在唱怎么样的诗歌,他们的经历仍旧是十字架的经历:经过死,然后再从死亡里复活的经历。我们不懂得描写十字架的死,但是可拉后裔能懂得;这二篇诗篇就是给我们看见,可拉身上的那个记号就是死。保罗说:从此以后你们不要搅扰我,因为我的身上带着耶稣的记号。这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身上带着耶稣死的记号;这记号告诉我们,49篇和88篇是我们的标记,是我们的注册商标。

感谢主,我们并不是停在这里,因为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诗篇第49篇告诉我们:在患难的日子,奸恶随我脚跟,四面环绕我,我何必惧怕?写诗的人发现他落在患难的日子里,奸恶追随他的脚跟,四面环绕而使他害怕,所以他才说:我何必惧怕?然而是什么叫他害怕?第16节这里说:见人发财家室增荣的时候,你不要惧怕。原来是这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是这些富翁叫我们害怕。为什么?

今天在台湾有一种恐惧,在这个民主社会里面,金钱的力量大到一个地步,金钱的势力和黑暗的势力联结在一起,然后带动了整个选举,整个的民主程序。这怎么不叫人害怕?当你看见钞票变成股票,股票变成选票,选票就带来权柄;如果今天这样的情形是上上下下有一班人在带动的,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的世界?写诗的人没有理由不会害怕的。我们看见撒但怎样用金钱来得着全世界,只要人们拜一拜牠,什么都可以给,可以让人得着全世界;谁富有就证明谁得着多少世界。所以这些人可怕不是因为他们可怕,乃是因为他们得着的世界是何等的可怕。然而圣灵接下来告诉我们不要怕,因为这个世界都要过去,这个世界到时候都要结束了。这个世界有荣耀,但是这个荣耀不能随着下去,所以没有人能征服这个世界。这些人虽然叫我们害怕,但是感谢主,圣灵这时就说:他们如同羊群派定下阴间;死亡必作他们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他们的美容,必被阴间所灭,以致无处可存。

当可拉后裔在唱49篇的时候,给我们看见什么叫做死。这个世界到了死就结束了,不可能再往前去,但是感谢主,惟有神的话永远常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愈来愈没落,到最后永不见光;他们死了就好像畜类死了一样。但是义人的路却好像黎明的光,愈照愈明直到永远。以赛亚书里告诉我们,义人从来没有日落,为什么没有?因为这就是可拉后裔,因为我们有一个生命,乃是死而复活的生命。所以这里说: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辖他们因着这个缘故,我们这些人是有早晨的人,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死而复活的生命;这个生命能够经过死,我们从死里出来就是早晨。所以接下来又说: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祂必收纳我。为什么讲早晨?因为这一切不过是晚上,我们不是死了,我们乃是睡了,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们都要复活。现在可拉后裔特别给我们看见那个注册商标,给我们看见,如果要解释所有可拉后裔的诗,死而复活的生命乃是最好的解释。

义人荣耀的早晨

到了88篇的时候,这里也给我们看见早晨:耶和华啊!我呼求祢;我早晨的祷告要达到祢面前。虽然在这篇诗篇我们看见折磨的痛苦,折磨的病痛;给我们看见隔绝、死亡;给我们看见我们与下坑的人同列,好像被杀的人躺在坟墓里。但是感谢主,我们在这里仍旧看见有早晨,而且这里有一个很特别的祷告,这个祷告叫神不能不拯救我们,不能不延长我们的年日。这里说:耶和华啊!我天天求告祢,向被举手。祢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吗?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你吗?这就是我们的祷告:神啊!祢要在后人之地得着赞美,所以我必须活着,我活着的意义就是要赞美,就是要感谢。

有一位老姐妹活了一百零三岁,有人问她为什么活那么长久?她说:祂让我祷告一回,再祷告一回。我们活在地上的目的不是多抱孙子,多喘口气;我们活在地上的目的,是叫我们能在活人之地赞美。我们要看见许多时候按着人来说已经死了,但是神的儿女有一个祷告,是一个不肯死的祷告。为什么不肯死?因为还没有赞美够,因为还没有将敬拜完全的归给主;主应当得着我们的赞美。主难道要在死亡之地行奇事给死人看吗?不!不是死人要看奇事,是我们这些活人要看奇事,所以我们祷告求主行起神迹。这就是死而复活的生命在里头的祷告,这是很特别,很特别的祷告: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祢吗?岂能在坟墓里述说祢的慈爱吗?岂能在灭亡中述说祢的信实吗?祢的奇事,岂能在幽暗里被知道吗?祢的公义,岂能在忘记之地被知道吗?耶和华啊!我呼求祢;我早晨的祷告要达到祢面前。许多时候神就听了这样的祷告。

倪柝声弟兄不到三十岁时得了末期肺病,医生告诉他已经没有希望了,他的母亲也已经为他准备好寿鞋,那一段时间他都只能躺在床上。有一天主对他说话,主叫他:,这就是以弗所书里的三个字:坐、行、站。倪柝声弟兄要起来坐之前他挣扎说:主啊!我就要到祢那里去了,如果我要死了,也让我躺着死,不要让我坐着死。所以他祷告:主啊!不要让我坐。结果主说:你坐!那时他根本不能坐的,但是他就坐起来了。然后又一句话:你要行!他就走了几步,最后又一句话:你要站!他就沿着那个很陡的楼梯慢慢的走到楼下,去敲楼下房间的门,原来那时有几个姐妹正在那个房间里祷告。那几个姐妹非常爱主,她们很懂得祷告的话,所以那个时候她们的祷告就是诗篇88篇:祢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吗?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祢吗?岂能在坟墓里述说祢的慈爱吗?岂能在灭亡中述说祢的信实吗?祢的奇事,岂能在幽暗里被知道么?祢的公义,岂能在忘记之地被知道吗?

她们祷告结束后,知道神已经听了她们的祷告。结果听到有叩门的声音,她们把门打开。就像当初彼得敲马可的门,他们打开门根本不相信是彼得,结果高兴到一个地步,竟忘了开门。这几个姐妹打开门,根本没有想到那个应该躺在床上,奄奄待毙的倪柝声弟兄正站在她们的门口。倪弟兄应该在三十岁那次肺病死去了,结果他到七十二岁才被主接走。我们看见,倪弟兄不就是可拉后裔吗?可拉的众子没有死亡,那是什么经历?那就是死而复活的经历,这就是88篇。

所以88篇看起来是很悲观、很负面的,然而实在说来,88篇是很荣耀的。其中最荣耀的感觉,就是那三节圣经:如果我们进到那三节经文的感觉里,这就叫做死而复活。死是像阴间一样的残忍,可拉后裔的身上就是带着那个记号,就是死的记号。但在49篇和88篇里我们都能读到早晨,神都听了这些祷告,我们早晨的祷告要达到神的面前。虽然我们有的时候会下沉,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得胜了,结果却发现唱的诗就像可拉后裔的诗一样。但是不要紧,因为那个生命乃是得胜的生命,乃是死而复活的生命;那个标志就是可拉后裔身上的标志;49篇和88篇乃是可拉后裔的注册商标。

 

 

面对生命危机时候的祷告(杨震宇)

 

钥句:耶和华拯救我的神啊!

背景:《诗篇》第八十八篇的诗题「可拉后裔的诗歌,就是以斯拉人希幔的训诲诗,交与伶长。调用麻哈拉利暗俄。」本诗调用麻哈拉利暗俄(mahalath leannoth),它属「哀歌」的曲调(The suffering of affliction)。「麻哈拉」意指用愁苦哀音唱之,其标题一次单用(诗五十三);一次与利暗俄连用,有悲哀,充满忧愁和痛苦之滋味(诗五十八)。「利暗俄」的意思是「贬抑或折磨」。「以斯拉人希幔」是撒母耳之长子约珥的儿子,为大卫王时所立哥辖诗班的领袖(代上六33,亦奉神之命,作王的先见(代上六2832;二十五15)。本诗是一首描述十字架受苦的哀歌。其中最为哀凄的呼喊是第14节:「耶和华阿!祢为何丢弃我?为何掩面不顾我?」从预言的角度来查考,这令我们连想到主被钉十字架的呼喊:「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出来,就是我的!我的!为甚么离弃我?」(可十五34) ,而体会主在十字架上的心境,便明白祂为我们所受的苦,有多深!十六世记一位英国主教胡培尔 (Hooper) 非常喜欢这首《诗篇》,当他在监里服刑,快要为主殉难的时候,他想到这《诗篇》,获得从主而来的平安与勇气,于是将这诗送给他的夫人。

提要:本篇是诗人从死亡的黑暗中向神发出的不住的祷告。诗人形容他所面对的患难,威胁他生命的危机并说出因所发生之事未得答案,而引起的惊惶。全诗分为三段:

()患难中向神诉苦情(19)――耶和华拯救我的神啊,我昼夜在袮面前呼吁;

()不愿死亡的迫切呼求(1013)――耶和华啊,我呼求袮,我早晨的祷告要达到袮的面前;

()未得答案的呼喊(1418 ――耶和华啊,袮为何丢弃我?为何掩面不顾我?

钥节:【诗八十八2】愿我的祷告达到袮面前,求袮侧耳听我的呼求。」

钥点:本篇是《诗篇》中最悲愁、孤单的一首诗。诗人自始自终语气沉痛哀绝,满了忧郁和痛苦,他内心的伤痛是笔墨难以形容。他形容所面对的灾难,威胁他生命的危机,并说出因所发生之事而引起的惊惶,可说是一点希望、一线光都见不到。因为他患了重病,可能长了大麻疯(8节「隔在远处」),故他一生与世隔绝,为亲友所憎恶,又遭神弃绝。他最亲密的朋友只剩下阴间的黑暗。然而诗人在苦痛的深处,仍能仰首向神求助(9),因为神是慈爱的拯救者(1)。此外,本诗之宝贵,在于即使面临绝望死亡边缘,诗人仍紧紧抓住神,继续不断地呼求,表露了他积极的信心。亲爱的,不论环境如何,即使在绝望的困境中,向神祷告吧!祂必垂听你的祷告。

今日钥节提到「愿我的祷告达到面前。」诗人处在非常艰难的光景之中,但是他的祷告没有停止过(12913)。他没有失去盼望,却仍有信心称耶和华为「拯救我的神」(1),并且向神诉说:「天天求告祢,向祢举手」(9),以及「我早晨的祷告要达到袮的面前」(13)。因为诗人知道,他所有的遭遇都是神所做的 (678141618) 。因此,尽管人生际遇往往不如人意,神的儿女绝不可灰心绝望,应仍信靠神,继续不断地向祂祷告亲爱的,忧伤绝望临到你时,你是否仍能够保持信心,继续不断将自己交托在爱你的神手呢?因为「无论是死、是生、…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八3839)

「圣经里只有一首这样的诗,暗示这样罕有的经历。但有一个人确信,神决不丢弃最忧伤痛苦的人。」──柯雅德

默想:这篇几乎是没有答案,连希望的表示都没有的一首诗。全诗惟一的亮点就是,诗人以求告「耶和华拯救我的神」开始。亲爱的,面对生命的危机和患难时内心的挣扎,你是否像诗人一样,从没有停止过你的祷告呢?你也许没有这样绝望的经历,但你是否知道有人正有如此的遭遇,而为他代祷呢?

祷告:主阿,人生的际遇往往未尽人意,但愿我继续不断与祢亲近,不灰心的祷告,而渡过每一个艰困的时刻。阿们!

── 杨震宇《让我们在诗篇中遇见神》

 

 

与基督同死的交通(朱韬枢)

 

第九段 与基督同死同活的见证

诗篇第八十八篇

  不知道为什么,八十七篇之后又加两篇。说实话,八十七篇已经好一个地步,又唱歌,又跳舞,又一同呼喊,实在不需要再加什么了,有哪一卷书可以结束得比这个更好?但是,好像主说:「醒过来,醒过来!」为什么呢?「你现在一切都有了,让我再说给你听,你这一生到底怎样?」所以,就有八十八、八十九篇。

  八十八和八十九篇是卷三的结语。八十八篇是可拉的后裔写的。这里彷佛叫我们有点羡慕成为可拉的后裔了,他们怎么这么丰富?诗人描述当神要得着祂心头的见证时,祂的子民必须有的经历。从七十三篇开头,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到八十七篇末了,这一个、那一个都生在锡安,教会已经成长,有了奇妙的见证;但是主说,我还是愿意重复一下。就好像有了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应该已经够了,祂还要加个申命记。申命,就是再说一次。主愿意再重复一下,再告诉我们,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八十九篇是描述在一处处地方教会中,神、基督和祂的子民之间,最甜美的交通和见证。我们记得,八十五篇说到圣民,八十六篇说到主的仆人,八十七篇说到神自己心头愿望的实现,到了八十九篇,就拢总把这些话放在一起。八十九篇有个很特别的情形,神说一说,圣徒说一说;圣徒说一说,神又说一说;说到基督了,基督自己也来说一说。所以,八十九篇那个调和的情形,就高过了八十五、八十六、八十七篇分段的描述。

与基督同死的交通

  要有八十九篇属天的实际,就必须有八十八篇与基督受苦的交通。所以,在一切都好极了的时候,神提醒我们,不要忘记,我们这一生还得这样过。怎么过呢?第一节,「耶和华 ── 拯救我的神啊,我昼夜在你面前呼吁。」拯救我的神啊,这个呼喊,似乎叫人觉得煞风景,好像在餐馆吃一道菜,吃完了,再叫一分。八十八、八十九篇,就是再叫一分,但是,神觉得不厌其烦,虽然是再叫一分,却是必须的。

  诗篇八十八篇,第三节,「因为我心里满了患难;我的性命临近阴间。」诗人觉得他的性命临近阴间,神却要说:「不是这么简单,这性命临近阴间,还是八十七篇以前的事,现在,我想把你做得更深一点。」所以,就到第五节,「我被丢在死人中,好像被杀的人躺在坟墓里。他们是你不再记念的,与你隔绝了。」主啊,他们就是死人哪,死人不再被记念,与你隔绝了,现在你把我丢在这样一班人中间去了。「你把我放在极深的坑里,在黑暗地方,在深处。你的忿怒重压我身;你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细拉)」(诗八八67

  有首诗有一句话,跟这里有关:

   是否因你被神人共弃,
   你要我也不再被记念?

  要注意,写诗常常都用圣经的话。我们不再被记念,就是世上好像没有我们了。前面无论什么处境,诗人还在;现在他感觉,「完了,完了」,果然完了。他现在到哪去呢?他被丢在死人中间了,好像被杀的人躺在坟墓里;神不能记念死人,当然也不能记念他了。他说:「神啊,好像我跟你隔绝了!」这是谁的经历呢?这是主耶稣十字架的经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我的 神!我的 神!为什么离弃我?」(太二七46)就是这里的经历。所以,诗人说,神啊,我终于被带到与基督同死的经历里去,好像你的忿怒,压在我的身上。

  第十节,「你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吗?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你吗?(细拉)」真特别,前面才说,「因你为大,且行奇妙的事」(诗八六10),这里却说,「你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吗?」也说,「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你吗?」现在,他问一个问题,「主啊,我真的死了,还能做什么呢?如果我的阴魂到阴间去了,我还能起来赞美你吗?」又问,「岂能在坟墓里述说你的慈爱吗?岂能在灭亡中述说你的信实吗?」(诗八八11

  十四节,「耶和华啊,你为何丢弃我?为何掩面不顾我?」这些话好像拉拉杂杂的,但为什么要有这些话?因为我们还没有死透。到八十七篇太好了,我们就希望卷三停在那里,不要主再说下去了;这个不要,就表示我们还没有死透,所以,主再来带领,非要叫我们死透了才好。这里,我们就说:主啊,你为何丢弃我?为何掩面不顾我?

  十六节,「你的烈怒漫过我身;你的惊吓把我剪除。」在我里面,你的烈怒漫过我身,你的惊吓把我剪除;在我外面,「你把我的良朋密友隔在远处,使我所认识的人进入黑暗里。」(诗八八18)这一首诗很奇妙,没有一句安慰的话,结束在一切都完了。「完了!」就是我们一生的经历。弟兄啊,我们要想教会建造?完了!我们要想教会兴旺啊?完了!我们要想神在教会中有路?完了!我们自己不「完了」,主无论如何做不出祂要做的。

  这一首诗是最叫人沮丧的一首,结束在一切都完了,怎能结束在这地方呢?最少来个十九节,「神哪,你是我的拯救;神哪,求你的面光向我显现。主啊,我的所倚靠的,乃是叫死人复活的神!主啊……」最少加一节安慰的话,读得也痛快。神却很笃定的说:「到此为止,就这样了!你要跟随我吗?就这样了!」弟兄啊,我们敢不敢接受「就这样了」?在教会中,我们也许有能力,也许很喜乐,也许也流露生命供应人,但是,主还要说:「进坟墓了没有?被丢弃了没有?有没有烈怒漫过你呀?有没有好朋友把你出卖呀?」和我们同年的,或者经过我们服事的,的确是我们的良朋密友,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距离这么遥远?这就是「你使我的爱友良朋远离我;我的知友都在黑暗里。」(恢复本)

―― 朱韬枢《诗篇中的教会成长(卷三)

 

 

忍耐等候(八八1~18)(台北灵粮堂)

 

从本篇中看见诗人是处在非常艰难的光景之中,是诗篇中最悲哀的一篇。而且本篇的信息,与一般诗人的信息非常的不一样,在其他诗篇中,诗人也会述说苦境,但在末了总是会有盼望,总是有转机,而那些转机常成为我们后世人的帮助,但是,在本篇自始至终,都是布满了哀伤痛苦的空气,令人读起来有点窒息的感觉,为什么我们从这篇诗篇看到这么消极的信息呢?从这样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曾经有位很虔诚的人说:『喜乐』如云雀,在清晨看见阳光便开怀歌唱;而『盼望』却如夜莺,在黑暗中歌唱;诗人在全篇的信息,虽然让人读起来好像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黑暗入光明,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其中找到诗人盼望的所在。『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来十一1),从诗人的字里行间,我们虽然看见了黑云低沉,但我们也可以看见他的盼望及信心。

诗人怎么看他的遭遇呢?是他的运气不好吗?时运不济吗?被人恶意中伤、算计吗?『你把』(v.678141618)诗人看见的是,这些遭遇都是神所做的,都是出自神的手。从本篇中,似乎诗人在表达,只要是出自你的手,我的盼望就不会断绝,所以我们也看见,即便所遭遇的是出自神的手,但是他的祷告没有停止过(v.12913),当然,我们可以说他能继续不断、不灰心的祷告是信心的表现,为什么他能有这样的信心呢?乃是基于他对神的认识,所以他相信终究神必要拯救,终究神必要施恩,因为神不会行奇事给死人看,死人也不会起来赞美神,死人也不会述说神的慈爱,也不能述说神的信实…(v.10-12),这些事谁可以做呢?谁会做呢?是蒙过神恩典的人,是尝过神慈爱,体验过神的信实的人,他们会宣扬神的作为,会称赞神的奇事,会宣扬、述说神的公义。

即使他仍在艰难之中,但因为对神的认识,使他能不失去盼望,这样的盼望帮助他能有信心的继续忍耐等候下去。

默想

看看你的处境、遭遇,那一样不是出于神的手?

回应

主阿,感谢你充满了恩典与怜悯,总是快快的施恩与我们。

 

 

黑暗中的呼求(八十八篇118)(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这首诗篇大概是所有诗篇中最悲哀的一篇了,除了开头诗人承认肯定神是拯救的神之外(1),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自怨、绝望、质问、哀求,甚至最后是以「黑暗」结束(18)。在诗篇当中我们完全看不见神有任何的响应,不论诗人形容自己多么的困苦可怜,质问神为何一直把他放在幽暗的死地,整首诗篇里面好比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面,没有丝毫的光明,神也没有一字一句的回应。真的就像诗人自己所说的:「我被丢在死人中,好像被杀的人躺在坟墓里。他们是祢不再纪念的,与祢隔绝了。」(5)全篇诗篇里面也没有办法找到诗人受苦受罚的原因,只知道他心里满了患难,被隔离出来,受到惊恐慌张,而且可以确定的是,神的愤怒如同千斤重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但是就好像约伯不明白为何他会遭遇患难一般,我们也不能明了神究竟为何如此待这个诗人,不过既然经文没有明说,太多的猜测也无益。

    虽然整篇诗篇里面看起来孤苦无望,但是开头的信心宣认却是重要的,因为即便环境再怎么样的恶劣,不断的等待神却都没有响应,这些其实是神在锻炼信徒灵命成长的过程,「鼎为炼银,炉为炼金;惟有耶和华熬炼人心。」(箴十七3)。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橄榄必须经过压榨的方式才能得着合用的油。基督也是经过苦难而学了顺从(来五78)。所以当我们也处在艰苦的环境当中时,真的必须求神加给信心,在全然的黑暗中相信神是真光,在刺骨的严寒里相信神会用羽翼覆庇我们,盼望我们在经历这些信心的试炼之后,对神的倚靠越加深,对神的信心越坚定。

回应:天父,我们知道在祢一切都是好的,但是我们在面对不顺利时,却不总是能完全体会祢的心意,以致觉得祢离我们很远,求祢怜悯我们,加给我们信心,好叫我们在面对暂时祷告没有响应时,仍然可以坚定倚靠祢,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祷读:诗篇八十八篇12

1 耶和华─拯救我的 神啊,我昼夜在祢面前呼吁。
2 愿我的祷告达到祢面前;求祢侧耳听我的呼求!

 

 

极度孤寂(88)(香港读经会)

 

祈祷:   我的心啊,为何忧闷,应当仰望神。神啊,求你垂听我的恳求。

 

诗篇八十八篇是诗篇中较孤独和愁苦的一篇,可能诗人面对染患顽疾或致命威胁的人生处境。人生不常是快乐的,有时黑暗和苦难会占据敬虔人的心灵,这诗正是由这心灵而发的呼求。

全诗有三个动向。第一个动向是19节,困苦中呼求;第二个动向是1012节,反问神;第三个动向是1318节,困苦中呼求;可见第一和第三个动向互相呼应。诗人的困苦来自肉身受严重的病痛,临近死亡,或许是心理的囚禁使内心感到黑暗和命危,又缺乏亲友的同情而遭到厌恶或遗弃,未经历到神的恩助,因而恐惧遭神摒弃,不论身心灵都在黑暗中。

虽然诗人未能短时间内得着安慰,但他没有放弃倚靠神。他天天、日夜都呼救,坚持祷告。黑暗极深好像连神也见不到,但他无倚靠别神,唯一的救生绳是向至高神求告,以避免自己跌落深坑。

呼求的内容重心在1012节,其中没有认罪的话,诗人的灾难不是出于他的不义,而是不可理喻的遭遇。他没有提及暴力和敌人,六句反问句唯一诉诸神与灭亡不能相容,神与坟墓和幽暗不能相容,黑暗令神受损,因祂不能行奇事,不能受称赞,人不能在那里述说神的慈爱和信实。神的奇事不能被知道,祂的公义不能被纪念。人的死亡和黑暗毁坏神的约,也暗示诗人若心灵对神的信心死去,是神的损失。总括而言,最重要的求救原因是「绝不能失去我」。

当我们默想诗人内心的渴求,领会到他仍深信自己的生命对神极其宝贵。但愿我们也有这份坚定不移的信靠;即使人人离弃我,我也不能没有神,而神也不能没有我。

我们要深一层明白立约之意思,所指的就是诗人消化了的意思,即神不能没有我,我也不能没有祂。你有没有想过神不能没有你呢?你对此想法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