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一百十一篇短篇信息

 

目录:

赞美神的作为(杨震宇)

教会在大会中赞美耶和华的大作为(吴主光)

一对字母诗(111~112)陈家强)

凡喜爱的都必考察(一一一1~10)(台北灵粮堂)

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一百一十一篇110)(台北基督之家)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一)(111)(香港读经会)

 

 

赞美神的作为(杨震宇)

 

钥句: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

背景:《诗篇》第一百十一篇的体裁是前缀诗。本篇首八节的每一节都有两个诗句,最后两节各有三个诗句,共有22诗句,而每个诗句第一字的第一个字母是按希伯来22个字母的次序排列。这种体裁便于背诵。开始第一句都是「你们要赞美耶和华」——「哈利路亚」是同义字;哈利路亚由第一个字母Aleph 开始。第1节和10节点出本诗主题的主题——当敬畏耶和华的作为。本篇按希伯来文字母的编排录下:

Aleph:「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Bet:「我要在正直人的大会中,并公会中,一心称谢耶和华。」

Gimmel:「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

Dalet:「凡喜爱的都必考察。」

Hey:「祂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

Vav:「祂的公义存到永远。」

Zayin:「祂行了奇事,使人纪念。」

Khet:「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

Tet:「祂赐粮食给敬畏祂的人。」

Yod:「祂必永远纪念祂的约。」

Kaf:「祂向百姓显出大能的作为。」

Lamed:「把外邦的地赐给他们为业。

Mem:「祂手所行的,是诚实公平。」

Nun:「祂的训词都是确实的。」

Samech:「是永永远远坚定的。」

Ayin:「是按诚实正直设立的。」

Pey:「祂向百姓施行救赎。」

Tsade:「命定祂的约,直到永远。」

Qof:「祂的名圣而可畏。」

Resh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Shin:「凡遵行祂的命令的,是聪明人。」

Tav:「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

提要:第一百十一是赞美神作为的祷告。在这首赞美诗里,诗人呼吁人来赞美耶和华(1),因为祂所成就的工作是尊荣,威严和公义的(23);然后,他描述神向祂的百姓施恩,为他们成就了大事(29);最后,他劝勉人敬畏神,因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10)。全诗分为三段:

()要赞美耶和华(13)──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我要在正直人的大会中,并公会中,一心称谢耶和华;

()述说神的作为(49)── 祂行了奇事,使人记念;

()当敬畏耶和华(10)──敬畏耶和华是智能的开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

钥节:【诗一百十一2】「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凡喜爱的都必考察。」

钥点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本篇虽然只有短短的十节,但却涵盖了神丰富的作为:(1)祂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2)祂的公义存到永远;(3)祂行了奇事,使人记念;(4)祂有恩惠,有怜悯;(5)祂赐粮食给敬畏祂的人;(6)祂必永远记念祂的约;(7)祂向百姓显出大能的作为;(8)祂外邦的地赐给他们为业;(9)祂所行的是诚实公平;(10)祂的训词确实。所以诗人说祂的名圣而可畏」。诗人述说神的伟大作为是那么的丰富,可见他对神有深刻的认识。亲爱的,神的每一项作为是非常具体的,都值得你深入去默想、考察,也可以成为你赞美时的应用。

今日的钥节提到「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本诗常出现的字有「行」「作为」(Work),用来述说神伟大的、大能的、坚定的;而且显示祂一切所作的都是有恩惠,有怜悯的,祂手的作为彰显出祂的能力、公义、真实和公正。此外,本节诗人讲到神奇妙的「作为」,是众数字,例如拯救祂的子民出埃及,在旷野赐粮食给他们,和带领他们进入应许地,故爱祂的人都要「考察」(2)祂的杰作。因为神的工作又伟大,又有尊贵与荣耀,以及祂必永远记念祂的约;所以,祂的「作为」值得我们「记念」(4),并且我们当「敬畏」(10)祂所作的。

康桥大学卡芬帝师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曾发现好些基础物理现象,而其大门的进口,就选用了这一节为门帖,实在很合适。因为只有细心的观察,勤恳的研究,才能发现神丰富的作为。亲爱的,当你想到神的「作为」,你的态度也应像诗人那样深入「考察」「记念」「敬畏」祂奇妙的「作为」

圣经的主题是耶和华的作为。这是伟大的,因为祂的工作又有尊贵与荣耀。祂奇妙的作为是可纪念的,祂将作为的能力表现出来,祂手的工作是真理与判断。我们怎样才能寻找出来呢?思想神在创造中的作为,也思想祂怎样使洪水淹没全地;在救赎方面,祂领以色列民出埃及;在审判方面,祂将百姓交给敌人。在道成肉身,受死至复活,一直到圣灵保惠师来,这些都是伟大的作为。在圣经各部分尽量搜求,在极丰富的宝藏中研究,尽量找出喜乐来。」──迈尔

默想:亲爱的,诗人欣赏、敬畏神的作为而赞美神。你是否也如此深刻地认识神在你身上的工作,而常常「以感谢为祭献给祂」呢?

祷告:主阿,求祢给我渴慕的心,我愿常常「考察」「记念」 「敬畏」「作为」阿们!

── 杨震宇《让我们在诗篇中遇见神》

 

 

教会在大会中赞美耶和华的大作为(吴主光)

 

第一百一十一篇大纲:

引言:大会中的赞美和考察(111.1-111.2

  1.大会开始之时高唱哈利路亚

  2.人人都考察耶和华的大作为

一、考察基督作为的七大美善(111.3.111.9

  1.显基督的尊荣、威严、公义

  2.基督救赎奇工带出恩惠怜悯

  3.坚立新约以真理为粮赐给人

  4.福音遍传外邦扩展基督的国

  5.基督的言行诚实公平永坚定

  6.基督救赎自己百姓确定永约

  7.基督的名广被尊圣而可畏

结论:智慧人以赞美回应神(111.10

  1.敬畏遵行耶和华是智慧开端

  2.耶和华的名是永远当赞美的

 

导论:

大卫的三篇诗,我们经已研究完了。从这(第111篇)开始至(第117篇)、是《卷五》第一部的第二段。这第二段又分为两小段:

第一、是三篇预言「教会」的「哈利路亚赞美诗」(第111113篇),每一篇都以「哈利路亚诗」为开始,预言「教会」在千禧年大会中回想主基督的大作为;一切敬畏基督的人都因为喜爱基督的命令,而叫他们和他们的后裔都蒙福,永远称义、生活富强、大有荣耀,并有多余的财物可以怜悯贫穷的人。最后(第113篇)以四重「哈利路亚赞美」为结束,预言主的名显为至高,「教会」得以复活被提,与主一同作王。

第二、是五篇预言「以色列人」的诗,这五篇的研究,我们留待以后才详细交待。

当我们来研究(第111113篇)这三篇诗时,我们会发现,每一篇都以「哈利路亚」为开始;可与第二小段中的(第115117篇)那三篇诗,以「哈利路亚」为结束作比较。笔者推想,这现象表示:1)前者(第111113篇)是为预表「教会」、后者(第115117篇)是为预表「以色列人」;2)「教会」先蒙恩得救,所以在千禧年大会中,「教会」先唱(第111113篇)「哈利路亚诗」;而「以色列」后来才蒙恩得救,所以在大会中,他们最后才唱(第115117篇)「哈利路亚诗」

读者要明白,所谓「千禧年大会」,是指末世大灾难和哈米吉多顿大战经已结束,主基督从天上降临,拯救悔改归主的以色列人,帮助他们消灭敌基督的大军,并在耶路撒冷作王,统治全世界。这时,主基督下令全世界各国每年都要派代表到耶路撒冷来,参加以色列人的「住棚节」,共八天时间聆听主基督讲道。凡不派代表上来听主基督讲道的那些国,主基督都不赐雨水给他们。「住棚节」是以色列人全年最高兴的节期,像今天众教会每年的夏令会一样。参加的人,除了以色列人,和各国代表之外,还有已经复活了、与主基督一同降临的基督徒。在这八天的大会中,人人都述说过往自己怎样蒙恩得救,和基督怎样在天上以大能的作为保守他们,拯救他们。可能因为基督徒(即教会)先蒙恩得救,所以基督徒先唱(第111113篇)这三篇以「哈利路亚」为开始的赞美诗。

如果有人问:何以见得(第111113篇)是预言「教会」呢?笔者要指出,因为(第111篇)所说的「七大作为」,表面上是指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和入迦南之后所经历过神的管教。但这篇诗与以后的几篇诗串起来,却可以借用来预表主基督成就救恩的作为。这一点我们稍后会再详细讨论。(第112篇)接着指出:一切敬畏基督的人,都会喜爱主基督的命令,以致他们和他们的后裔都得以蒙福、永远称义、生活富强、大有荣耀,并且有多余的财物可以怜悯贫穷的人。这篇诗所形容的,虽与以色列人历史的事实截然不同,但外邦「教会」在历史上就实实在在真是这样蒙福了。最后(第113篇)是四重「哈利路亚赞美诗」。若细心研究本诗的内容,就可以见到,本诗是在预言主基督的名显为至高;「教会」也得以复活被提,与主一同作王。这样的形容,绝对与以色列人的历史不符;但若应用到「教会」身上,就非常贴切了。现在请读者再来参考如下各篇的分析,相信便会明白,这三篇诗真是预言「教会」的情况:

 

 

内 容

串连的灵意

111

本诗以「哈利路亚」为开始,在大会中称谢神对以色列人七样大作为:1.神的作为显出尊荣、威严、公义;2.他所行的奇事带有恩惠怜悯;3.纪念永约赐粮给敬畏他的人;4.把外邦地赐百姓为业;5.神的言行诚实公平永远坚定;6.神向百姓施行救赎确定永约;7.显出他的名圣而可畏。最后,作者指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并重申耶和华是永远当受赞美的。

本诗借用以色列敬畏神的人在大会中回想神救他们出埃及、入迦南的七大作为,预表「教会」在千禧年大会中,回想并考察主基督七大作为:1.主所行的显出荣耀;2.主施行救赎的「奇事」显出恩惠和怜悯,叫人纪念;3.主永远纪念他立的新约,保守信主得救的人;4.主的福音扩张至外邦;5.主的言行是诚实公平;6.主拯救他的百姓;7.主的名显为圣而可畏。凡敬畏并遵行的人都明白以上的救恩而得救,并唱「哈利路亚」赞美主。

112

本诗也以「哈利路亚」为开始,并指出敬畏神、喜爱神诫命的人都是有福的。他们的后裔会变得强盛和富有,永远称义;他们向人施恩、自己也蒙恩,而且永不动摇;他们不怕恶讯,却见敌人遭报;他们赒济的义存到永远,角被高举,大有荣耀。

上一篇诗思想主「过去」的作为使「教会」得救;这一篇是「圣徒」展望个人「将来」会蒙福富强、永远称义,因而高唱「哈利路亚」赞美主。他们都是敬畏神、喜爱神命令的「正直人」,他们和他们的后裔都会在千禧年国度中被高举,大有荣耀。

113

本诗的开始、内容和结束,共出现四次「哈利路亚」;并且重复地嘱咐神的众仆人都要唱「哈利路亚」,因为耶和华的名超乎万民,高过诸天,在全地永远被赞美。他在至高之处观看天上地下的事,从灰尘和粪土中抬举贫寒人,与王子同坐;使不育的妇人多产。

本诗四次唱「哈利路亚」,表示赞美主基督的名超过万有:超过一切偶像(特别是敌基督的像);主基督在天上叫教会众圣徒从灰尘和粪土中复活被提,在天上与主同作王,也使地上的以色列人像不育的妇人多产。

 

以上三篇诗,笔者打算拣选(第111篇)、和(第113篇)与读者分享。

 

释经:

 

引言:在大会中赞美神的大作为(111.1-111.2

111.1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我要在正直人的大会中,并公会中,一心称谢耶和华。111.2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凡喜爱的都必考察。

1.「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这句话,原文只有一个字──「哈利路亚」(halleluiah),并没有「你们要…」的字句在内,乃是群众一同高呼的赞美词。所以「哈利路亚」放在本诗的开始,表示大会开始之时,主基督从台后出来坐到大堂的宝座上,众人一看见、就一同大声高呼「哈利路亚」!提到「哈利路亚」,读者可能想起《启示录》第十九章第一至六节所记载的「大淫妇」。当神大怒的七碗倾倒完毕后,经文形容地上那个「大淫妇」被火焚烧,天上的群众(复活被提的基督徒和天使)就高唱「哈利路亚」。这是说,通常唱「哈利路亚」是在最后大结局,神的荣耀大大彰显出来之时才唱。《诗篇卷五》所有「哈利路亚诗」也是这样,全部都是预言「千禧年大会」时,人们对着坐在他们中间作王的主基督而唱的。

2.作者接着说:「我要在正直人的大会公会中、一心称谢耶和华。」这里提到两种聚会:

第一种称为「正直人的大会」,而「大会」的原文是“cowd”,英文钦定本通常译作“secret”、“counsel”或“assembly”,是指一种「秘密会议」;「正直人」,英文钦定本通常译为“right, upright, righteous, straight”,是指那些被主「称义」的人。如果这「哈利路亚诗」真如笔者在上文所说,是在千禧年大会中唱的,那么这些人应该是指较早时复活被提,之后与主基督一同降临、一同作王的「基督徒」。他们既然与主一同作王,统治全世界,主基督与他们一同开会,商讨统治世界的大事,是很自然的。所以在那时,基督徒成了千禧年国度的「高层秘密会议」中的成员。

第二种则称为「公会」。这词的原文是“edah”,通常是指一种「竞赛或运动会的会众」,钦定本译作“congregation”。所以这应该是指一种「公开性的民众大会」,就是千禧年时代,各国派到耶路撒冷来参加「住棚节大会」的代表,和以色列全国民众。关于千禧年的「住棚节大会」,《圣经》有许多预言详细记载,我们在研究诗篇时,也曾多次提及。(请参考赛2, 4章等经文)。读者千万不要以为这「公会」是新约时代、由大祭司领导的「公会」,两者全无关连。

3.作者表示要在这些大会中「一心称谢」耶和华,意思是在回想主基督在历史上的许多大作为,发现主基督有许多恩典,所以要「一心称谢」。以作者自己的背境来说,其实他是在回想神怎么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历史上神如何向他们彰显的许多作为。但以诗篇串连起来所组成的预言来说,这是指群众在千禧年大会中,回想主基督在历史上造成救赎的作为。

4.回想的结论是:「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这里的「大」字,不单是「伟大」,更显出神有一个「大计划」;不是打败一个埃及国这么简单,也不是管教一个以色列国这么容易,而是要显出神在天上坐着为王,管理着宇宙万有和全部历史,要领许多悔改归向基督的人进入荣耀,成为神的儿女。当然,笔者这样解释,是从新约启示的角度来看,是本诗作者所无法知道的。因此,作者指出:「凡喜爱的都必考察。」既然要「考察」,就表示有属灵深奥的一层意义存在,需要深入思考、默想、研究、领悟…才能明白。也许为这个缘故,下文所叙述的「七种美善」,不容易明白是指着历史上的那些事件而说的。表面上是指着神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入迦南,和之后发生的事迹而说;但以色列人入了迦南地之后,本诗下文所形容──「他向百姓施行救赎,命定他的约,直到永远;」并没有实现;「耶和华的名圣而可畏」,也不见得是这样,因为以色列人并没有「畏惧」神的名,神的名在以色列人中也没有显为「圣」。相信要等到末世大灾难之时,以色列人才会悔改,承认主基督的名为圣、为可畏。因此,我们需要从属灵的角度来领会──本诗所形容的「七点美善」,是指主基督在「教会历史」的大作为而说的。请读者细心思想如下的解释:

 

一、耶和华作为的七大美善(111.3-111.9

111.3他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他的公义存到永远。

1.从这里开始,作者一连说出「七种」由考察神作为所发现的「美善」。首先我们要研究,这「七种美善」的编排,有没有「次序和进程」呢?如果这「七种美善」只不过是作者从历史随便抽出来的事件,那么这篇诗就失去它的宝贵了。但笔者发现,作者所说的这「七种美善」,是按着神救赎的程序而编排的。作者本人的意思可能是按着从「以色列人」出埃及,至主耶稣第一次降世的程序;但由圣灵将七篇「哈利路亚诗」串起来的意义来看,这「七种美善」却是指主基督在「教会历史」所彰显的救赎程序。

2.作者认为要「考察」才能明白。「他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他的公义存到永远。」这就是作者第一样「考察」的结果:发现神所行的是「尊荣」和「威严」。这两个词的原文意思都很相近,因为都是指着神的「荣耀、壮丽、和气势」而说的。尤其是形容在战争得胜之时,得胜者显出的「荣耀」和「威势」。按作者本人的意思,这是形容神在埃及施行了十大灾难,打击埃及后所彰显的「荣耀」和「威势」,神就是战胜者。「他的公义存到永远」,因为神审判埃及,叫以色列人夺取了埃及人的金银才离开,显出他是「公义」的;因为埃及人强逼他们作苦工,一直没有给他们工价。

3.但这一点若应用到「教会历史」,却是指主耶稣第一次降世时所行的神迹奇事;尤其是他借着死败坏掌死权的魔鬼,又复活升天,显出主的「荣耀」和胜过仇敌的「威势」。事实上,《圣经》常借用逾越节杀长子之灾来预表主基督败坏掌死权的魔鬼──被杀的羔羊就是主基督被钉十字架、以色列人得救赎象征信主耶稣的人得救赎、法老王和所有埃及人的长子被杀代表魔鬼的权势全然失败。至于「他的公义存到永远」,意思当然是主基督被人判罪而被钉十字架,却因为复活而永远显为「义」,又叫一切信主基督的人都得以「称义」;十字架反成了主基督得胜和荣耀的记号,正如主自己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

 

111.4他行了奇事,使人纪念;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

1.这是作者考察神第二样显为「美善」的作为。上一点是指神对付恶人的作为;这一点是指神恩待以色列人的作为──神对以色列人的管教是带有恩惠和怜悯的。以色列人还在出埃及时,神降下十大灾难,且一个比一个更严厉。初时的灾,以色列人也同样遭受到;后来因为以色列人渐渐认识神,故得以幸免后几个最严重的灾。尤其是最后「杀长子」之灾,和过红海时「埃及大军被淹没」之灾,以色列人都因为神行了「奇事」而得蒙拯救。因此,当他们来到西乃山下,神便吩咐他们要永远守逾越节,「纪念」神的「恩惠」和「怜悯」。正如神在宣告自己名字时,介绍自己为「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34:6

2.这一点应用到「教会历史」上,是指主基督复活升天,并吩咐教会经常举行「擘饼纪念主聚会」,永远纪念主所行的「奇事」。这「奇事」是指主基督的「救恩」,大大显出主的「恩惠」和「怜悯」。「恩惠」是指主的救赎功劳,是信主的人白白领受的;完全不靠行律法、也不用献上甚么赎罪祭,或善行。这一点对犹太人来说,确实是最希奇不过的「奇事」。「怜悯」指谁可以得救、谁不可以得救,并不在乎人自己,乃在乎发怜悯的神。正如保罗说:「因他(神)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我将你兴起来,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参罗9:14-16)所以,当犹太人拒绝福音时,神就让原本不是子民的外邦人也能得着福音,因为神愿意怜悯外邦人。

3.值得读者特别留意的,是「他…使人纪念」这句话。因为「擘饼纪念主聚会」是主再三叮嘱,要我们如此行,为的是「纪念」他。可惜,天主教将之「圣礼化」,主张「圣餐变质说」,以为神父在祭坛上「擘开圣饼」,就是将主耶稣再一次杀死,作成一次赎罪祭,故天主教徒要不断「领圣体」才能维持自己得救。宗教改革后,基督教的众教会虽然反对「圣餐变质说」,明白主耶稣设立这「圣餐」是为叫人「纪念」主,但众教会仍然未能充份地按着主耶稣所要求的来「纪念主」,因为一个月只有一次崇拜,并只用十分钟的时间来执行这个仪式而已。若按主的原意,主知道我们一切灵性弱软和信仰变质的原因,就是因为「忘记」他,所以主才再三嘱咐我们说:「饭后也拿起杯来…」,意思是每一次吃饭都要如此「纪念他」。所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一章才责备他们「算不得吃主的晚餐,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林前11:20-21)初期教会也「天天同心合意的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徒2:46)后来教会因为不能住在一起,凡物公用,于是他们就只能每主日一次擘饼纪念主(参徒20:7)。主怕我们忘记他,当然是希望我们要常常纪念他;若不能够「天天」纪念,就应该至少「每主日」都如此行。正如摩西知道,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地之后,便会很快地忘记神,所以才吩咐以色列人,要将「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这句话「记在心上」、「不断谈论」、「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和城门上」(申6:4-9)目的是要他们「常常纪念」。读者要明白,关于「主日崇拜」应该如何进行或该有甚么节目,《新约圣经》并没有详细说明和定规。所以今天众教会的「诗班献诗」、「收奉献」、「念使徒信经」…等崇拜节目,都是人们自己发明的,不是圣经要求的;但《圣经》就明明地要求我们要「擘饼纪念主」,这一点有许多经文详细说明,并指为硬性规定不可少的环节。请看在四福音都有记载主在最后晚餐的吩咐;使徒行传多次记载教会擘饼的情况;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一章详细并严厉的教导…等。其实,《新约圣经》多处提及古时教会聚会的情况,都是与圣徒在「擘饼纪念主聚会」中,自由起来彼此分享有关(请参看林前十一至十四章;弗5:19, 西3:16-17)。教会聚会,若有自由分享时间,才能加强人人纪念主的作用。笔者极之盼望今天那些研究「崇拜神学」的专家们,要醒悟「擘饼纪念主聚会」和「自由分享」的重要。

 

111.5他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他必永远纪念他的约。

1.这是作者考察神第三样显为美善的作为:「他赐粮食给敬畏他的人;他必永远纪念他的约。」这是指神在旷野赐下「吗哪」给以色列人作「粮食」。虽然以色列人在路上常犯罪和发怨言,神仍然没有停止赐给他们「粮食」,直到他们进入迦南地,吃了当地出的土产为止。这是因为神「永远纪念」他与亚伯拉罕所立的「永约」。

2.这一点应用到「教会历史」上,是指主耶稣不但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大作为,更以自己为「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叫「敬畏他的人」吃了(信主)可以得永生(约6:35)。这是因为主基督纪念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永约」,叫「万国」可以因他的「后裔(主基督)得福」(创22:18)。保罗辩论这「福」,证明这就是「因信称义」之福(罗4:6-9)。其实「吗哪」怎样养活以色列人,直到进入迦南地为止;主耶稣的救恩也照样拯救我们,叫我们行完今世的路,直到我们将来复活升天,进入天上的新耶路撒冷为止。

 

111.6他向百姓显出大能的作为,把外邦的地赐给他们为业。

1.这是作者考察神第四样显出美善的作为:「他向百姓显出大能的作为,把外邦的地赐给他们为业。」这是指神以大能为以色列人争战,将河东的巨人亚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除灭;又将河西的亚纳族人和迦南地诸王打败,得了他们的地,分给十二支派为业。任何人读到《民数记》和《约书亚记》,看见以色列人打败这些王的记载,都不得不惊叹神的大作为。从前百姓不肯进迦南,就是因为里头有高大的亚纳族人。现在他们打败的河东二王也是巨人,发现巴珊王噩的铁床有十三尺长,可见其高大可怕。但神与他们同在,他们就一举将这些人全部消灭。神说要差派成群的「黄蜂」来为他们争战,试问谁可以战胜「黄蜂」呢?(出23:28, 7:20, 24:12)耶利哥城的城墙无论有多厚,也不能抵挡神的能力,因为神只叫以色列人绕城走七天,城就倒塌了。因此,妓女喇合对那两个以色列探子说:「我知道耶和华已经把这地赐给你们,并且因你们的缘故,我们都惊慌了。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前面使红海的水干了;并且你们怎样待约但河东的两个亚摩利王西宏和噩,将他们尽行毁灭.我们一听见这些事,心就消化了。因你们的缘故,并无一人有胆气。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书2:9-11)可见神的大能作为,是如何可畏。

2.这一点应用到「教会历史」上更是这样。要知道,当福音传遍天下之时,其实就是福音征服了全世界,将列国的地归入神的国。最明显的事例就是主后一百至三百年间的「十大逼迫」。当时历代的罗马王,都是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来消灭基督教,殉道者千千万万:有被钉十字架的;有被绵被卷起,当蜡烛烧死的;有被狮子或其他野兽咬死的;有被活埋的;有被割肉而死的;有被太阳晒死的;有被绑在死尸上,被尸虫咬死的…。可是,无论暴君用怎样的方法来虐待基督徒,围观的人都受了感动,因而悔改信主。甚至后来连皇帝自己也做了基督徒,宣布以基督教为国教。在历史上称为,福音征服了罗马帝国。

3.后来到了大布道时代,宣教士遍布非洲、东南亚、中国、南美洲、世界各地…,被福音拯救的人有千千万万。不过,要全面应验这句话的预言,还要等待主耶稣从天降临,消灭末世时代起来迷惑普天下的「敌基督」。到那时,主耶稣就要夺取地上的国,作为他的国。正如启示录预言说:「第七位天使吹号,天上就有大声音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11:15

 

111.7他手所行的是诚实公平;他的训词都是确实的,111.8是永永远远坚定的,是按诚实正直设立的。

1.这是作者考察神第五样显为美善的作为:神的「言」和「行」都成了教会行事的准则,永远坚定不变。首先,「他手所行的是诚实公平」这里是指神的「行」。接续上文神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这里应该是指神如何管教住在迦南地的以色列人。他们在迦南地常常犯罪,所以神将他们交给外邦人,让外邦人来欺负他们、攻打他们、掳掠他们;最后叫他们亡国被掳,饱受许多痛苦。作者在回想时,承认神的手这样管教他们是「诚实公平」的。
2.按原文,「诚实」是“'emeth”,英文钦定本通常译为“truth”,中文意思应该译为「真理」、「真实」、「真诚」…;「公平」的原文是“mishpat”,英文钦定本通常译为“judgement”,是「审判」的意思。这样两个词合起来,意思就清楚了,表示承认神的手所施行的管教,是按以色列犯罪的真实情况而审判,所以是公平的。

3.「他的训词都是确实的」这是指神的「言」。就是神在旧约历史上,藉众先知赐给以色列人许多的教训、启示、和预言…,等于是整部《旧约圣经》。这一切,作者认为都是「确实的」,意思是真实的、不变的,可以作为一切分辨是非的准则。并且作者又强调,这准则「是永永远远坚定的,是按诚实正直设立的。」这里所说的「诚实」,还是与上文的相同,应该是指「真理」「真实」。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神的训词是一切判断的准则,因为是「确实」的、是以「真理」和「正直」为标准而设立的,永永远远坚定不变。这样的形容,是很清楚地指着「圣经无误」和「圣经是信仰最高权威」而说。正如《圣经》说:「耶和华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诗119:89);主耶稣又见证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就是到天地都废去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都要成全。」(太5:18

4.但是,若按以色列人的历史实况来说,他们从来都没有这样承认过神的言和行,并以此作为他们分辨一切事情的准则。他们一直不明白神审判他们、叫他们亡国并分散全世界,是按「真理」和「真实」来管教他们;更没有承认《新旧约圣经》都是神的话语,是信仰最高的权威,是一切判断的准则。只有等到末世大灾难,他们在苦难中受到最严厉的试炼时,才会明白过来,悔改归向神。到那时,他们才会像本诗的作者这样,承认神管教的作为。

5.读者要留意的是,当考察神第五样至第七样的美善作为时,是无法按以色列人的历史事实来解释,乃要等到末世大灾难时才会应验。这显示出,是因为以色列人的不信,所以本来主耶稣第一次降世时,都可以应验的这一切,现在却要延至世界末日千禧年之时才能全然应验。然而,这些话若应用到「教会历史」上,就截然不同了。神的「教会」一直愿意以主耶稣基督的「言」与「行」来作为一切行事和判断的准则,以《圣经》为无误并最高的权威。所以本诗所形容的,若应用在「教会」身上,就远远胜过应用到「以色列人」身上。故此,在千禧年的大会中,本诗被编为由「教会」唱出的第一首「哈利路亚诗」。

6.至于「圣经无误」的真理,请看主耶稣基督除了承认「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之外,他又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24:35)意思是将他自己的话看为与神的话同等,都是「无误」且亦可以作为一切事务判断的准则。这不是说,《新约圣经》只有主耶稣亲口说过的话才为「无误」;其实主的话,也包括圣灵感动众使徒而说的话。因为主又对门徒说:「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或作:不能领会)。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16:12-14)这样便很清楚了,主的意思是:圣灵将来会感动门徒明白许多「真理」,这些真理都是「父授于主的」。所以门徒被圣灵感动的话就是主的话,主的话也等于是父的话。换言之,众使徒所写的《新约圣经》,都与主的话、和神的话(旧约圣经),有着同等权威的。

7.可惜今天的神学家,越来越多人不相信「圣经无误」这个认知;这是因为他们无法解释自己想不通的经文,所以就认定《圣经》是有误的。其实,人怎能以自己所不明白的,来判断神的话语是否有误呢?「圣经无误」是一种「信仰」,不是人为的「科学」,所以不能用研究科学的法则来判断。我们既然相信主耶稣是神的儿子,又认同信靠他的人必得永生──这些都是不能按科学理论来证明的;我们就应该相信,天地要废去,主耶稣的话、门徒被圣灵感动所说的话、与父神所说的话,却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这就是「圣经无误」的信仰基础了。

 

111.9他向百姓施行救赎,命定他的约,直到永远;

1.这是作者考察神第六样所显出美善的作为:「他向百姓施行救赎,命定他的约,直到永远。」按以色列人的历史来说,很明显这句话也是从来没有应验过。只有等到末世大灾难,他们全家悔改归向主基督之时,主基督才从天上降临「施行救赎」,拯救他们脱离离基督的逼迫和屠杀,并且在耶路撒冷作王,平定天下、统治全世界,成就神应许亚伯拉罕和大卫的「约」,让以色列得以复兴,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国,直到永远。

2.但这一点应用到「教会历史」,就又完全不同了。主基督救赎「以色列人」,成就他的约,是「属地的」,应验在千禧年时代;然而主基督救赎「教会」,成就他所立的「新约」,却是「属灵的」,应验在大灾难之前,教会被提时。所以,神的话语和应许真正是「确实的」,因为律法和一切祭礼所预表的,完全应验在主耶稣身上──主在十字架上献上自己,成就了真正有效的「赎罪祭」;并且「命定他的约,直到永远」,就是借着成就「旧约」所预言的救恩,使「旧约」变成「新约」,永远不改变。

3.读者要留意,保罗所指出,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并不是四百三十年以后,神在西乃山与以色列人所立的「律法之约」(旧约)(加3:15-18)。因为神所给与亚伯拉罕之福,是一种「应许」,必须凭着「信心」来承受,也就是新约「因信称义」的道理。「新约」来了,「旧约」就成为过去;这不是说「旧约」原是无用的。其实「旧约律法」的作用是叫人知罪;当人知道自己有罪,就照着「旧约」所定规的祭礼,献上牛羊为「赎罪祭」。只是牛羊的血断不能除罪,乃是为「预表」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献上自己为真正有效的「赎罪祭」。这就是主耶稣所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成全」的意思是叫「旧约」的预表得到实现。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主来是要成全「旧约」,使之变为「新约」,这「新约」就是永远不变的「约」了。

 

他的名圣而可畏。

1.这是作者考察神第七样作为中所显的美善:「他的名圣而可畏。」所谓「圣」,原文含有“separate”「分别出来」的意思,表示神的名与任何名不同,乃是超乎万名之上的名;所谓「可畏」,是指世人一直污辱这名,到这时候才发现主基督原来是神,所以大大惧怕。这样的现象,按以色列人的历史来说,也是从来没有应验过的;除非等到末世大灾难,以色列全家悔改归向主基督之后,才会应验。因为到那时,他们才发现主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太23:39)。之后主耶稣基督就从荣耀中降临,消灭地上迷惑他们的敌基督、拯救他们。这时候,主耶稣的名就要被尊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了(启19:16)。

2.但若按「教会历史」来说,这句话的应验却不是这样。因为当福音传遍天下的时候,外邦人早就是敬畏主的名,并尊主的名为至高。正如《圣经》说道:「万军之耶和华说: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在各处,人必奉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供物,因为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玛1:11)又如《以赛亚书》所预言的:「我的仆人(指主基督)行事必有智慧,必被高举上升,且成为至高。许多人因他惊奇;他的面貌比别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这样,他必洗净许多国民;君王要向他闭口。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他们必看见;未曾听见的,他们要明白。」(赛52:13-15

 

结论:(111.10

111.10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凡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

1.最后这一段是上述七个考察的结论,分为三点:第一是「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这一点指出,在大会中凡是明白以上七点考察的人,都是承认主的名圣而可畏的人。一个人如果不惧怕神,他就甚么都不明白,因为神不让他们明白;凡惧怕神的人,神才开他们的心窍,叫他们能以明白,所以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开端」的意思是:惧怕神是认识神的第一步,不然就不能得着救恩。过往,以色列人一直不能得着救恩,就是因为他们不惧怕神,常常犯罪,藐视神。正如旧约最后一卷《玛拉基书》指出,以色列人对神有七样「顶嘴」和「藐视」,成了旧约结束的主因(参玛1:2, 6, 12-13, 2:14, 17, 3:8, 13-15)。例如:耶和华对他们说:「我曾爱你们。」以色列人却顶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玛1:2)当耶和华指责那些祭司说:「藐视我名的祭司啊,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他们又回嘴说:「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神就指出他们的藐视,并说道:「你们将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坛上,且说: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因你们说,耶和华的桌子是可藐视的。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愿你们中间有一人关上殿门,免得你们徒然在我坛上烧火。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不喜悦你们,也不从你们手中收纳供物。」(最后的几句话,暗示着旧约即将结束。)以色列人听到耶和华他们的神这样指责他们,他们竟然「嗤之以鼻」的响应说:「这些事何等烦琐!」

2.第二是「遵行他命令的是聪明人」,意思与上一句相仿,只不过这一句所强调的是「行动」,就是「遵行他命令」的行动。人若只说:我敬畏耶和华,这是不够的,他必须有敬畏的行动,视他的话如同「命令」来「遵行」。这样,他才算是个「聪明人」。正如主耶稣说:「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盘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盘石上。」(太7:24-25)这人聪明,因为想到将来会有「风雨」;又想到只有建基在「盘石」上才能够胜过「风雨」。所以不惜辛辛苦苦挖土,直挖到了盘石,才把根基盖在其上,然后开始建造房子。一个惧怕神的人,无论做甚么事,也同样是以神的话为根基,凡事照着神的旨意行。这样,他就能胜过任何苦难和风险,最终得救了。

3.第三是「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意思是,既然耶和华的作为在过往历史上显出这七样美善,我们就当明白,耶和华所行的,将来还是永永远远这样的美善。因为他的所行所为都是「对」的;他的「训词」,就是圣经里的所有教训和预言,都「确实」而永远不变的,且是分辨一切事物的原则,所以应当赞美耶和华!

―― 吴主光《诗篇精选研经亮光》

 

 

一对字母诗(111~112)陈家强)

 

这两篇诗篇在形式及主题上是一对的。两篇也是字母诗(参导论)。一一一篇1节下的主题是耶和华,祂以行动和说话启示自己:一一二篇的主题是祂的子民,在品格和德行上酷似神的一个典型的「人」。对应的节数表达出相关的观念:「称谢」的心与「敬畏」的心(分别是一一一及一一二1);「正直的人」在顺服中得着喜乐(1);伟「大」的「耶和华」,「强盛」的子民(2);主的威荣并其子民的丰富(3)等。某些地方更有直接的关联:神和祂的子民拥有永恒的公义(3);神「坚定」的准则与祂子民「确定」的心,是同一个字词(8);神向倚靠祂的子民施行拯救,祂的子民也乐善好施(9)。正如我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根据圣经,别人应可在我们身上看见神。在这两篇诗篇中,「永远」/「永恒」的意识非常突出:神的公义、圣约、法则和赞美是永远的;同样,祂子民的公义、保障和存留也是永远的。因为神的公义是永远的,祂的子民遂可以从世界的相对主义中分别出来,持守并遵行神所启示的道德价值观。

―― 陈家强《诗篇研究讲义》

 

 

凡喜爱的都必考察(一一一1~10)(台北灵粮堂)

 

本篇虽然只有短短的十节,但却涵盖了神丰富的作为。历代属灵前辈非常的鼓励人读诗篇,因为诗篇是说明我们认识神的入门,诗人虽然用来述说神的伟大作为是那么的简短,但内容却是这么丰富,可见他对神的认识是多么的深刻。为什么他们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呢?

「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凡喜爱的都必考察」,这就是第一个原因。从本篇中,我们看见诗人考察神作为的方法是对历史的仔细研究及了解,笔者并不是说我们要研究以色列的历史,乃是研读整本圣经,思想神是如何为我们预备救恩的,当我略微深入探讨时,我们会发现神对人类的爱及恩典不是临时起意的,乃是经过长时间的预备。

另一个方法就是观察及思考神在我个人身上的工作,圣经上说神认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祂用重价所买赎回来的,祂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奇妙的作为,当我们回想我们信主的经过及成长的历程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今天成了何等人都是因神的恩而成的,不要把过去所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看做理所当然或是巧合,其实都有神奇妙的计划和预备。笔者在非常年幼的时候曾在医院住了相当长的时间,我妈妈告诉我,在住院期间曾有一位牧师来为我按手祷告,今天我能全职事奉神,原来主早有计划,这事情是我母亲去年在一次无意的闲聊中说出来的,但听到我耳中,却成了我极大的安慰与鼓励,原来都在主的手中。

基督徒不能仅满足于明白圣经而已,当我们对圣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神的作为有多一些的了解,我们的态度是怎样呢?诗人在此提了两点:一是敬畏,二是遵行(v.10),诗人也以此为本篇的结论。敬畏是态度上的响应,遵行是敬畏的具体表现。并且主耶稣也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自由」(约八31-32)。为什么主要我们遵行祂的道呢?

一是显明我们是祂的门徒的证据,二是我们才能晓得真理,三是我们能因所明白的真理得自由。正如诗人在此所说,凡遵行祂命令的是聪明人。

默想

要审查我们对神的态度是否正确,就看看自己对神的话语的反应如何?

回应

求主帮助我对祂的话语有渴慕的心,渴慕考察,渴慕遵行。

 

 

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一百一十一篇110)(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2节诗人赞美神说:「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是的!我们的神祂的作为是何等的伟大奇妙!因此诗人告诉我们,因着神的作为伟大奇妙,我们应当如何呢?

第一、我们要「喜爱」神的作为!第2节提到:因着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我们应当「喜爱」!是的!我们应当常常告诉神,我们何等的喜爱,我们何等的渴望、看见祂施行祂奇妙的作为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家人身上、在教会当中、在整个国家,都施行祂伟大奇妙的作为!今天神何等期望看见祂的子民,带着殷切期盼及切求的心,来到祂的面前,渴望神荣耀作为的彰显!你是这样的基督徒吗?

第二、我们要「考察」神的作为!第2节提到:因着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我们不但应当渴望、喜爱看见神荣耀作为的彰显,我们也应当去「考察」、去留意、去记录、神祂作了那些事情。正如诗人在第39节,他详细地述说神所行的尊荣、威严、有恩典、有怜悯、诚实、正直的奇妙可畏的事!是的!弟兄姊妹们!神的作为真是奇妙可畏!只是许多时候我们没有留意,没有去观察神奇妙的作为!当我们不断去留意神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环境中的作为时,就会发现神的恩典真是数算不尽啊!

第三、我们要「赞美」神的作为!第1及第10节,诗人都不断地鼓励我们要赞美神,要我们在大会中赞美神!常常向人述说神的作为!是的!弟兄姊妹们!你是否常常在小组、在教会、也在未信主的人面前分享神奇妙的作为呢?这是神所喜爱的!

第四、 我们要「敬畏」神!第5及第10节,诗人提到因着神的作为是如此伟大奇妙,我们除了应当赞美祂之外,我们对神最大的回应就是──成为一个「敬畏神的人」!第10节让我们看见一个敬畏神的人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敬畏神的人行事必然有智慧!而这节经文也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人,就是「遵行神话语」的人!让我们以遵行神的话语来回应神对我们那奇妙伟大的作为吧!

回应:

主啊,我愿意常常渴望、常常思想、留意祢奇妙的作为,我也愿意常常向人述说祢奇妙的作为!祢是配得我们敬拜和尊崇的神!

祷读:诗篇一百一十一篇12

1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我要在正直人的大会中,并公会中,一心称谢耶和华。
2 耶和华的作为本为大;凡喜爱的都必考察。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一)(111)(香港读经会)

 

祈祷:   守约施慈爱直到永远的神,求你带领我全心全意跟从你,敬畏你,常能口唱心和赞美你。

 

本诗是一首字母诗,共由廿二句组成(第1节为标题,不计在其中),每句刻意用希伯来文廿二个字母的其中一个,顺序地作为句首的头一个字母,且有以下首尾呼应的结构:

A 正直人当赞美耶和华(1

B 努力考察,神的公义存到永远(2-3

 C 人纪念神行奇事,神纪念祂的约(4-5

C' 人见神的作为,神行事诚实公平(6-7上)

B' 神话语确实,且守约到永远(7-9上)

A' 敬畏神的人当赞美耶和华(9-10

全诗以呼吁正直人(即谨守遵行神教导生活的人)全心全意赞美神作为开始(1),又以指出敬畏神的人也当赞美耶和华作结(9-10)。

人为甚么要赞美耶和华?因为喜爱祂作为的人都努力查究过,确知神实在伟大,满有尊荣和威严,祂的公义更存到永远(2-3)。

人为甚么要赞美耶和华?诗人先后以两组诗句赞颂那位行奇事的神,指出祂充满恩惠和怜悯:祂赐粮食给敬畏祂的人,且永远纪念祂所立的约(4-5);祂又向其子民彰显大能,把土地赐给他们为业,祂所作的都显出祂的诚实和公正(6-7上)。

人为甚么要赞美耶和华?因为神的话语可信靠和永远坚定,且是按着祂的信实和正直制定的。神向自己的百姓施行救赎,命定自己的约直到永远(7-9上)。

字母诗对希伯来人来说既易于记诵,更有一种从开首涵盖至末了的完整感觉。诗人藉本诗与读者一同纪念神在那些相信和跟从祂的人当中的大作为。神在昔日赐下粮食土地,施行救赎,与祂的百姓立下永约,今天神又在我们的人生、工作、家庭和教会中,施展了甚么奇妙作为呢?

也许我们每天都面对不少挫折,面前的难题又大又多,但诗人告诉我们:神的公义存到永远(3),祂有恩惠和怜悯(4),且向百姓施行救赎(9)。神守约到永远,祂必纪念敬畏祂的人,今天,神仍一如既往的爱我们。在神的爱中,我们有否全心跟从祂、敬畏祂?「耶和华是永远当赞美的」(10),这会否也是我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