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返回本书目录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短篇信息

 

目录:

赞美耶和华的慈爱(杨震宇)

以色列最后承认基督是奉主名来的(吴主光)

公义之门(陈家强)

弥赛亚诗篇(卫恩礼)

祂的慈爱永远长存(一一八22~29)(台北灵粮堂)

愿万国赞美耶和华(一百一十七篇1一百一十八篇4)(台北基督之家)

欢呼赞美的子民(一百一十八篇529)(台北基督之家)

节期颂诗(六):要欢喜快乐(118)(香港读经会)

 

 

赞美耶和华的慈爱(杨震宇)

 

钥句:耶和华所定的日子

背景:《诗篇》第一百十八篇是进入圣殿时所唱的感恩诗。这篇是六篇「赞美诗篇」或「哈利路亚篇」的最后一篇。当以斯拉重建圣殿的时候,可能他们也唱过这篇诗,因为《以斯拉》三章1011节中,与本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有同样感谢的话本篇充满了感谢和称颂神的话,也是一首预言基督的诗,诗的内容有关于主的受难(561011122223),主的得胜(56891314171821),和主的得荣 (26)。新约圣经多处引用本篇诗句。主耶稣曾引用2223节,谈到祂如匠人所弃的房角石,被犹太人所拒绝(太二十一42;可十二1011;路二十17)。当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群众曾用本篇26节欢迎祂。这篇诗可能是主耶稣上客西马尼园之前与门徒所唱的最后一首诗。马丁路德特别爱此诗,他说:「这是我的诗篇,我所选的诗,我爱此诗的全部,它是我的安慰及生命,并特别接近我的心。因为君王、圣贤都不能救我,惟有神在危险中救我。我比地上任何人更爱此诗,此诗是我的朋友。」一五四六年二月,当他在临终的前一刻,他身边的朋友就读此篇给他听。特别是17节:「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此句使他很大的鼓励及安慰,并感谢主而离开世间。

提要:一百十八篇是赞美耶和华的慈爱永存。本诗的内容包含欢呼赞美(14);承认过往的痛苦、哀求神的拯救(518)感谢神可以到宝座前(1921);以及展望将来那房角石要为万民带来救恩(2229)。全诗分为五段:

()劝众人应称谢耶和华(14)──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祂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倚靠耶和华必有帮助(518)──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义人进义门(1921)── 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匠人所弃的石头(2227)──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称谢神的慈爱永存(2829)──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祂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钥节:【诗一百十八24】「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钥点:本篇值得注意的就是,诗人在诗歌的开始与结尾都呼召人一同称谢耶和华,因祂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因为:(1)神是他的拯救;(2)神是他的帮助;(3)神是他所投靠的;(4)神使他得胜;(5)神是他的力量,诗歌,拯救;(6)神是他得救的保障。即使环境尚未改变前,诗人坚定的倚靠神,投靠神并且接受神的帮助,至终这些一连串的「他的」,不仅成了他实际的经历,也成了他令人感动的见证。亲爱的,愿你从这篇诗中得到极大的安慰与扶持,因祂也会帮助你渡过人生、患难、疾病、痛苦…等等,而使你生活有力,行路有光亮,作工得息, 试炼得恩助,危难有赖。

今日的钥节提到「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这首感恩的诗为列队前往圣殿的敬拜者所唱的诗歌,当队伍进入圣殿门时,他们欢呼: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在旧约时代,本诗所标示的场合显然是一个节日在新约,这日子预表主耶稣成全了救恩的日子已经来到;然而将来就必有一日,祂要作宇宙的主宰乃是审判之日。在神的计划中,这两个所定的日子是不能分开的,我们在其中必要高兴欢喜。亲爱的,你是否因主为你作了奇妙的大事,欢喜快乐将一生全献给祂呢?

此外,本篇是一首赞美的祷告,也是一首预言弥赛亚的一篇诗。诗人指出「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22)这是预言主耶稣的受难、受死、复活和为神高举,表明祂如何完成神伟大的救赎计划。因此,研读本诗时,我们当思想主的受难和主的得胜,而感受:「祂的慈爱永远长存。」

得着基督就得着一切】从前有一个国王,有一天对王后说:「今天晚饭后,我们夫妇的关系就告停止,你不但要离开我,也要离开这座王宫,但在你离开这座王宫之先,你可以拿走一切你心爱之物。」王后听了,就在国王吃喝醉了之后,用一块大布把他包起来带回母家中。国王醒了之后,问是怎么回事。王后说:「你曾答应我在离开王宫之时,可随意带走一样我心爱之物,我心爱之物就是你,因此我就把你带了回家。」王后得着国王就是得着一切。照样我们得着基督就是得着一切属灵的丰盛

如果祂给我们得救的恩典,祂也要给我们得胜的恩典。来唱赞美的歌吧!」――司布真

默想:诗人在信息的开始与结尾都呼召人来回应神这么丰富长存的慈爱,其中的话是他亲身经历处苦难与获神拯救的祷告。亲爱的,你会如何回应神对你的慈爱呢?

祷告:主阿,我要在祢所定的日子欢喜快乐,因为祢作了奇妙的大事。阿们!

── 杨震宇《让我们在诗篇中遇见神》

 

 

以色列最后承认基督是奉主名来的(吴主光)

 

第一百一十八篇大纲:

引言:称谢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118.1

一、向以色列家的三愿(118.2-118.4

1.愿以色列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2.愿亚伦家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3.愿敬畏耶和华的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二、耶和华的帮助(118.5-118.7

1.耶和华在急难中,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

2.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

3.有人帮助我

4.但耶和华帮助我,我就见恨我的人遭报

三、靠耶和华剿灭万民(118.8-118.12

1.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任何人

2.万民围绕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剿灭他们

3.他们如蜂子,我靠耶和华的名剿灭他们

四、耶和华是我的(118.13-118.14

1.被推跌倒,耶和华却帮助我

2.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我的诗歌、我的拯救

五、耶和华的右手(118.15-118.16

1.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拯救义人

2.耶和华的右手高举义人

六、得救进入义门(118.17-118.21

1.我得救不致死,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

2.耶和华虽惩治我,却未将我交于死亡

3.耶和华给我敞开义门,我称谢耶和华

4.耶和华已经应允我,成了我的拯救

七、基督再来成就救恩(118.22-118.24

1.基督虽被弃,却再来作房角石

2.这是耶和华希奇的作为

3.义人要在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欢喜

八、以色列承认主基督是神(118.25-118.28

1.求神拯救,使我们亨通

2.承认主基督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3.承认主基督是神,因他光照了我们

4.承认主基督是神,要称谢并尊崇他

结语:称谢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118.29

 

导论:

本诗是一篇「称谢诗」。本诗被编排在这个位置,表明是要用它来结束《卷五》第一部的十二篇诗,表示感谢神在过往一直保守以色列,直到最后全家蒙恩得救为止。证明神在历史上的一切作为,都是「本为善」的;又认为日后,「神的慈爱永远长存」。因为以色列终于得着拯救,并且大复兴,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详情请参看以下这篇结论诗的内容分析:

 

 

内 容

串连的灵意

118

本诗没有「哈利路亚」,但取而代之,一开始就呼吁众人要「称谢耶和华,因为神本为善,并且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又表示,愿以色列、亚伦家、凡敬畏神的都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然后作者就见证,他曾在急难中求告神,神就应允帮助,所以他不怕任何人对付他。虽然万民围绕他,他仍能靠神来剿灭他们,全因为神的右手为他施展大能。过往,虽然神曾惩治他,却没有叫他死亡,最后仍让他得进「义门」。尤其是因为看见「匠人所弃的石头,己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并且以色列人要「在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承认「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又承认「你是我的神」。最后再称谢神「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作为结束。

本诗这样称谢神「本为善」,和承认「神的慈爱永远长存」,很明显是为承认神在过往几千年来对于以色列人的管教和惩罚,都是出于「善意」。因为每一次以色列人落在急难中,神都听他们的祷告;以色列人虽然被围攻,仍能靠神将仇敌剿灭。最后以色列人得以存活,进入「义门」(得救),都是出于神慈爱的保守。因为到末世时,以色列人发现原来他们一直所弃的「石头」(耶稣基督),神已经用来作最美的「房角石」──成就神救赎计划的「石」。所以,到末世大灾难时,以色列人才全家悔改归向神,承认主耶稣是「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23:39)。那时主基督就降临,拯救他们。

 

释经:

 

引言:称谢耶和华本为善(118.1

118.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1.本诗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字句说到「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接着又在第一段作出「三愿」:愿以色列家、亚伦家、和凡敬畏耶和华的,都「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表明编者文士以斯拉将此诗编排在这里,是为要提醒末后日子蒙了厚恩的以色列人,应当以「称谢」来回应神在过往历史上的管教,并以本诗为《卷五》第一部份的结束。

2.本「称谢诗」作为《卷五》第一部份的结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

第一、以色列人几千年来不信,本不配蒙恩;神竟然还没有弃绝他们,到了最后的日子仍以厚恩待他们,他们以这篇「称谢」来响应神的厚恩,岂不是应该的吗?

第二、神管教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一直不领会;最后才承认「耶和华本为善」,因为发现,虽然神的管教十分严厉,但神动机一直都是良善的,为要叫他们弃假归真,全面得着神所应许的永福;以色列又承认「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表示相信神将来还要爱我们,直到永远也不会改变。所以以色列人能有这样的承认,表明他们在千禧年时代大大改变,大大复兴了,真正的成为神的「圣民」。

3.或问,为甚么笔者可以这么肯定,本诗所讲论的,是预言末后以色列人的改变呢?答案是,因为我们发现有多处经文都清楚显示,以色列人曾遭遇大灾难。然而,因为他们悔改归向神,神就帮助和拯救他们;然后他们在大会中作见证称谢神。这样的情景,加上前后几篇诗串起来,更加证明是预言「以色列在千禧年大会中为主作见证」。读者若细读笔者所说的「多处经文」,就是表列在下面的,就会明白本诗所形容的,不可能是指历史上任何事迹而说;而一定是指要等到末世主再来之时,这些经文才会应验。例如:

「在急难中…」

「万民…围攻…我靠耶和华剿灭他们」

「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我们将会在下文详细解释。)

4.在此,又顺道一提,「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这句话,在《圣经》里出现过十一次之多(代上16:34, 代下5:13, 7:3, 3:11, 100:5, 106:1, 107:1, 118:1, 29, 136:1, 33:11),全部都是为检讨过往历史、神管教以色列人的作为,证明「神本为善」;又表示相信「他的慈爱」将来直到永远也会长存,不改变。由此可见,本诗以这句话为开始和结束,意义非常重大。

 

一、向以色列家三愿(118.2-118.4

118.2愿以色列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118.3愿亚伦的家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118.4愿敬畏耶和华的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1.本诗有一个很特别的「格式」,就是以「双重复句」和「三重复句」来表达其中不少叙述。第一点叙述是将「愿望」化为「三重复句」:「愿」以色列、「愿」亚伦家、和「愿」凡敬畏耶和华的,都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其实总意只不过是愿「以色列全家」都说…。

2.作者分开「以色列、亚伦家、和凡敬畏耶和华的」来愿望,为要接续(第115篇)所说的,因为(第115篇)也提及「以色列、亚伦家、和凡敬畏耶和华的」,鼓励他们要倚靠耶和华作他们的「帮助」和「盾牌」。当然,耶和华果然作他们的帮助和盾牌,所以本诗才接续「愿」他们承认「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3.愿以色列全家都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意思是愿他们人人都同意,耶和华一直以慈爱待他们;将来直到永远还是以慈爱待他们。原来以色列人是一直不愿承认神是爱他们的。例如旧约最后一卷《玛拉基书》,解释了旧约为何结束。第一点就指出,以色列人不承认神爱他们。经文说:「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他们就顶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耶和华解释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恶以扫,使他的山岭荒凉,把他的地业交给旷野的野狗。」(1:2)据说,今天的犹太人多半都不肯信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如果神真的爱他们,就不会叫他们长期漂流列国,成为列国的笑谈,又遭到列国的歧视和屠杀。但是,等到末世大灾难,他们全家悔改归向主之时,他们就明白,原来主基督在天上,一直保守着他们,他们才不至被列国和敌基督消灭;并且主又降临,拯救他们,叫他们得着大复兴,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这一切,足见神对以色列人的慈爱永远长存。

4.作者甚愿以色列全家能够承认,神在过往并没有恶待过他们。虽然神曾叫他们亡国,分散天下,但其实是出于「善意」,为要保守他们不至灭绝。《启示录》十二章详细解释这一点,里头形容以色列民族是一个生产男孩子(主基督)的「妇人」。她生了男孩子之后,那大红龙(就是魔鬼所支持的欧洲联盟,这联盟的古时领导人,就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在末世时代的领导人就是欧盟某一任总统「敌基督」)就逼迫她。经文形容她两次「逃到旷野」(第一次是在主后七十年的大屠杀之后,以色列人分散全世界;第二次是在末世大灾难末期,以色列再度亡国,被敌基督所追杀,因而逃到旷野),都得到神的保守,叫她被养活「一千二百六十天」(即「前三年半」,代表主后七十年至今),和「一载二载半载」(即「后三年半」,代表末世大灾难期间)。第一次「逃到旷野」时,罗马皇帝在公元七十年派大军攻陷耶路撒冷,放火烧圣殿,屠杀了一百一十万犹太人,于是犹太人就分散全世界;第二次「逃到旷野」应验于末世教会被提之后,世界进入核子大战之时,「龙」借着「敌基督」再度逼迫「妇人」,神就赐她「两个大鹰的翅膀,叫他能飞到旷野,到自己的地方,躲避那蛇」,意思是保守以色列人,让他们逃到列国,不被敌基督所灭绝。当时敌基督的大军已经攻陷耶路撒冷,屠杀了以色列全国的三分之二人口;剩下三分之一人向旷野逃走(亚13:8-9)。「龙」就「吐出大水来,想要将这妇人冲去」;神却使地「开口吞了从龙口吐出来的水」(启12:16),拯救了妇人。这是指末世大战末期,敌基督的大军追杀以色列人,神使地发生大地震,地就裂开,吞了敌基督的大军。如同古时以色列人过红海时,红海吞了法老王的大军一样。以上妇人两次逃难,都得到神出于「善意」的帮助,叫她逃到旷野被养活一段日子,这就是神用慈爱来保守她,叫她不致被列国消灭。

 

二、耶和华的帮助(118.5-118.7

118.5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118.6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118.7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

1.到底耶和华怎样帮助他们呢?作者在这里又以「双重复句」来叙述「耶和华的帮助」:

第一个帮助、「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这段话的重点在于「急难」中祷告蒙神应允,神的帮助及时赶到,解开困境,所以作者不再惧怕任何人的攻击。这就像是笔者在上文所解释的,神使大地震吞了敌基督的大军,拯救了以色列人。

第二个帮助、「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这段话的重点在于,末世时代有不少人愿意帮助以色列,但最重要的帮助却是从神而来。作者认为,因为知道神会伸手帮助,就预知敌人必败,所以要睁开眼来看他们怎样遭报。

2.以上所形容的「急难」,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尤其是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独立以后,多次战争都是这样。自从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圣殿被罗马大军焚毁,犹太人因此分散各国之后,以色列人就一直被天主教和各国所恨恶;他们认为犹太人是神所废弃的民族,所以常常借机来屠杀他们,要灭绝他们。就如天主教的十字军、几百年来杀尽不少犹太人;教皇也曾写信给各国君王,嘱咐他们要灭绝犹太人;近代德国希特拉也是获得教皇的支持,屠杀了犹太人六百万。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独立以后,阿拉伯回教世界更常常围困以色列,向他们发动过多次大战。计有一九四八年的「独立战」;一九五零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一九六七年著名的「六日闪电战」;一九七三年的「石油战」;一九七八年的「利巴嫩大战」;之后断断续续的战事、和漫延至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自杀式轰炸…等。每一次,以色列人向神呼求,神就解求他们,领他们到「宽阔之地」──越来越兴旺,得到各国的帮助。并且我们又看见,天主教的十字军失势,天主教大大衰落;欧洲凡虐待过犹太人的各国都衰落;德国希特拉失败,沦为战败国。

 

三、靠耶和华剿灭万民(118.8-118.12

118.8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118.9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118.10万民围绕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118.11他们环绕我,围困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118.12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这段经文只是在强调一个简单的资讯:那就是「靠耶和华的名,就可以剿灭围攻的万民」。只不过作者用「重复句」来加以强调而已。首先作者以「双重复句」强调「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和「王子」,其实总意就是「靠神胜过靠任何人,或任何国」;接着又以「三重复句」来强调「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万民」,指出万民「围绕我」、「环绕我,围困我」、「如同蜂子围绕我」,我仍能靠神剿灭他们;即使万民像「烧荆棘的火」,我仍能靠耶和华将他们「熄灭」。

2.这样的形容,应用在一九四八年和以后的战争,非常贴切。尤其是一九六七年那场「六日闪电大战」。当时阿拉伯诸国的联军,不论飞机、坦克、陆军、空军…都多过以色列的二十倍以上;并且以色列三面受敌,另一面则是地中海,情况实在非常危急。但是以色列仍能在短短六日之内,将阿拉伯列国打败;阿拉伯列国的飞机还在机场没有起飞之前,就已经被以色列的轰炸机全部炸毁。以色列人一下子就占领了整个西乃半岛、北方的哥兰高原,直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边境,又占领了约但河西岸所有的地土。据说,那场战事非常神奇,尤其是西乃之役,因为埃及大军夜间梦见摩西吩咐他们不要打仗,所以他们就无条件地投降;约但之役,以色列本土只剩下几十个兵丁,来对抗约但国数以千计向他们冲过来的坦克。但以色列人想起参孙捉了三百只狐狸,放火烧他们的尾巴,结果将非利士人的田烧了;于是他们就以汽油弹射向约但国快要收割的禾田,结果禾田全部着火焚烧,约但国的士兵恐怕坦克的油缸爆炸,纷纷爬出来,弃坦克而逃。以色列在那场战争大获全胜,轰动全世界。以色列人迁都入耶路撒冷,发誓永不放弃。以色列人也纷纷踊进耶路撒冷「哭墙」那里祷告,归荣耀给他们的神。

3.其实以上的现象,到末世大灾难末期,敌基督发动「世界末日哈米吉多顿大战」之时,还要再发生一次,并且规模更大。因为全世界东西南北的列强,都派大军来到以色列「米吉多平原」那里,参加大会战。西方有敌基督领导的欧盟大军,那是普世公认最强大的军队;北方有因为贫穷而南下,像蝗虫那样众多的俄国领导的联盟大军,他们想要与敌基督瓜分中东的财富;南方的阿拉伯回教诸国联盟不甘示弱,拼死抵抗;最叫人害怕的是从「东方日出之地而来的诸王」──由中国领导的东南亚大联盟,他们派遣「二万万大军」到西方去打仗。《启示录》指出,单单是这二万万大军就杀了全人类的三分之一。根据《撒迦利亚书》的预言指出,那是一场「核子大战」,因为经文形容:「耶和华用灾殃攻击那与耶路撒冷争战的列国人,必是这样:他们两脚站立的时候,肉必消没,眼在眶中干瘪,舌在口中溃烂。」(亚14:12)但在那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可怕的大战中,以色列人全家痛哭悔改归主;他们向神哀求,神就使地发生大地震,极其神奇地解救了他们,救他们脱离敌基督的追杀;并且主基督也亲自从天降临,消灭了敌基督和他的同人。所以这段经文应用到末世那场争战,更加贴切。

 

四、耶和华是我的(118.13-118.14

118.13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华帮助了我。118.14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1.作者继续形容耶和华的帮助,说:「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华帮助了我。」这里所说的「跌倒」,应该是指灵性方面失去信心,想要离开神。到末世时,的确是这样──假先知在敌基督面前「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这样就迷惑了住在地上的人,甚至连神的选民也迷惑了(参启13:11-16, 24:24)。因此,以色列人中有一些「背弃圣约」的人与敌基督勾结(参但11:31-32),强逼其他以色列同胞要拜兽的像,凡不拜的,都被杀害。这就是本诗所谓「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了。

2.但神从以色列人中兴起一些「智慧人」,他们研究圣经,发现假基督和假先知,都是假冒的。于是就「在民间训诲多人」(但11:33-34),渐渐叫全体以色列人认识神,从而使以色列全家痛哭悔改归主。他们就起来拆毁敌基督的像。这就是本诗所说:「但耶和华帮助了我。」

3.这里作者又用了「三重复句」来强调「耶和华是我的力量、诗歌、拯救」。这是形容以色列全家靠神「刚强起来」(参但11:32),拆毁了敌基督的像,因而「唱诗歌」赞美神。虽然敌基督派大军前来攻陷耶路撒冷,神却最终「成了以色列人的拯救」。

 

五、耶和华的右手(118.15-118.16

118.15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118.16耶和华的右手高举;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1.这里特别形容在信主的以色列人(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这句话表示,主基督降临拯救了他们之后,他们就得享太平,安居乐业,在自己的住处大声欢呼,说:「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耶和华的右手高举;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这是以「三重复句」来强调耶和华的右手、就是最有能力的手,来施行大能的拯救;将以色列高举,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

2.其实,神拯救的方法很简单,只不过是使列国「自相纷争、互相攻击」,他们就全然失败。正如《撒迦利亚书》预言说:「那日,耶和华必使他们大大扰乱。他们各人彼此揪住,举手攻击。」(亚14:13)不但如此,神的右手又使地发生大地震,藉以对付列国,叫世上所有海岛都沉没,又叫「巴比伦大城」(指天主教梵蒂岗)倾倒,裂为三段,并且下沉(启16:19);却叫耶路撒冷「仍居高位」(亚14:10),并且有河流出来,滋润南方全地,使之变成最美的果林。(结47:1-12

 

六、得救进入义门(118.17-118.21

118.17我必不致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118.18耶和华虽严严地惩治我,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118.19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118.20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118.21我要称谢你,因为你已经应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1.以色列人继续作见证,说:「我必不致死,仍要存活」意思是神保守了以色列人经过末世的「哈米吉多顿大战」,仍能存活。所以他们要在千禧年大会中「传扬耶和华的作为」,就是在大灾难中,神的右手如何用大地震,和利用敌人互相攻击,使仇敌全然失败。

2.作者又说:「耶和华虽严严地惩治我,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表示从前以色列人因为长久不信,落在二千多年的痛苦中,是出于神「严严的惩治」;虽然如此,神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其实神严严的惩治是出于一种善意的管教,为要叫我们悔改归向神,承受神给予亚伯拉罕和大卫的福,使以色列复兴成为大国。所以神不将以色列交予死亡,就算是世上最强大的国,诸如天主教十字军、希特拉、阿拉伯诸国、末世的敌基督…也不能将以色列人灭绝。

3.作者又说:「(神)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这是以「双重复句」来强调「义门」。这「义门」应该是指耶路撒冷的城门,因为那时有主基督住在其中作王,统治全世界;神给作者「敞开义门」,意思是让他得以进入千禧年国。但是,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到「救恩」上,意思是指信主的以色列人得以进入天国。所以作者总结他的见证说:「我要称谢你,因为你已经应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七、基督再来成就救恩(118.22-118.24

118.22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118.23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118.24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1.这段经文是作者回想、怎样领会主耶稣原来真是神应许要来的基督。读者应该记得,主耶稣也曾引用这段话来回答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事因耶稣洁净圣殿,又在殿中教训人,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就来质问耶稣,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耶稣却反问他们: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然后又用比喻向他们讲解,主必再来除灭一切不信主的人。最后对他们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主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这经你们没有念过吗﹖」(太21:42

2.因为主引用这句话来形容他自己,我们就知道,「匠人」是指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他们领导全国百姓,以神殿的建造者自居;「所弃的石头」是指他们弃绝主、要杀死主;「房角石」是古时匠人建筑房子时,先立了根基、竖立了柱石,最后放上一块最美的「房角石」来联系这些柱子,建筑便完成了。正如《撒迦利亚书》解释到「房角石」的位置,说:「…他必搬出一块石头,安在殿顶上。人且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殿:或译石)!」(4:7)所以这「房角石」是形容主耶稣最后成就神的大救恩。《圣经》的真理指出,主耶稣是「根基石」,也是「房角石」;正如主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启22:13)。以赛亚先知又说:「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28:16)所以「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就是说祭司长和长老们弃绝了主耶稣,将他杀了;神却叫主耶稣复活升天,到末世时回来,使圣徒复活;又使以色列得蒙拯救,成就旧约一切祭礼所预表的救恩。所以这句话放在这里很重要,证明本诗的确是预言以色列人在末世主再来之时,所遭遇的事;同时也证明笔者所研究的──《诗篇》串起来,组成一个末世预言的信息,是正确的。

3.作者说:「这是耶和华所做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意思是,主耶稣虽然被以色列人所弃绝,神却使用他来完成救赎大工,如同建造房子时,最后将房角石放在殿顶上,完成房子的建造一样。这样的建造过程非常奥妙,不是一般人所能领会的。等到末世时,以色列人终于领会了,就大大希奇神的作为。为甚么呢?因为:

第一、犹太人一直以为,摩西律法所要求的,只不过是献牛羊为祭,就可以赎罪了;何竟神这么爱罪人,以他的独生爱子为赎罪祭,来拯救他们作神的儿女?

第二、摩西律法所定的一切祭礼、节期、安息日、洁净的规条…等,原来真的像保罗所说,都是「影儿」;它的「实体」竟然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实在太奇妙了!

第三、《诗篇》和众先知书所预言「受苦的基督」,原来真是一字不差的应验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事上。为何竟有这么多文士,用了千多年的时间研究,都没有发现呢?

第四、犹太人所弃绝的福音,外邦人都接受了,并且得救、在末世时复活被提,成为基督的「新妇」;但犹太人却一直嫉妒而不肯接受。何故有亚伯拉罕血统的犹太人得不着救恩;外邦人只因为信,反而得着了?

第五、犹太人亡国,分散全世界;到一九四八年得以复国,却又被敌基督所欺骗,以至在大灾难中受尽痛苦。最后主耶稣基督竟然从天而降,在最危急的一刻,突然下来拯救他们,赦免他们二千多年来不信的罪。这救恩的成就,何等希奇!?

第六、神的拣选和预定,全部都成就了,证实神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神;他的一切管教都是善的;他的慈爱实在永远长存!

第七、这救恩的丰盛,使信主的人得进入天上永远的荣耀,使地上的以色列人得大复兴,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这岂是任何人所配得的呢?实在叫人希奇!

4.作者又说:「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意思是,耶稣基督的再来,成了「房角石」,是照着神预定的日子;我们一直等候这日子,因为基督必须再来完成救赎大功,实现一切应许、使以色列得着大复兴.如今主果然照着神所预定的日子回来,我们当然要高兴欢喜了。

5.「耶和华所定的日子」,就是主再来的日子;主讲论「那日子」说:「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太24:36-42)这些话都是为强调「那日子」在何时来到,是没有人能知道的。

6.但主耶稣复活之后,门徒前来问他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1:6)这就表示神所定的日子,是高度的机密,不是人人可以知道的。但是有一点可以告诉门徒的,就是福音还未传遍天下──外邦人(得救)的数目还未添满(参罗11:25),主无法预备好天上的住处(约14:2),那日子就不会到来。但我们若靠着主,等候那日子来到,就应当存着欢喜快乐的心情来等待。就如保罗所说:「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5:2)主耶稣在讲论末世兆头之时,又说:「一有这些事,你们就当挺身昂首,因为你们得赎的日子近了。」(21:28

 

八、以色列承认主基督是神(118.25-118.28

118.25耶和华啊,求你拯救!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118.26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118.27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118.28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1.主的日子何时来到呢?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本来不信;他们等候那日子,等了几千年,还未见主来,他们就讥诮说:「主要降临的应许在哪里呢﹖因为从列祖睡了以来,万物与起初创造的时候仍是一样。」彼得却指出:「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3-10)彼得的意思是,主可以将时间延长或缩短,目的是要宽容以色列人,等待他们悔改;如果以色列人肯悔改,主是不愿有一人沉沦的。所以主耶稣责备完文士和法利赛人假冒为善,最后就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23:39)所以,那日子来到之前,还有一点是可以预知的,就是等到以色列人肯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意思就是等到以色列人肯悔改,承认主的名,主就回来了。

2.所以本诗预言说:「耶和华啊,求你拯救!」这个求救的呼求,可以理解为呼叫「和散那」,因为「和散那」原是求救的意思。当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百姓曾经唱歌欢迎主,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21:7-9)现在「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这句话出现在本诗里,是在预言以色列人将要在末后的日子悔改信主。那时,他们就向主基督求救,等于高呼「和散那」;又承认主基督是「奉主名来的」。但一直以来,犹太人都不相信耶稣是基督,不相信他是神所差来的;到了末世,由于神垂听了他们的祷告,以奇妙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拯救他们,他们才明白,耶稣真是「奉主名来的基督」。应验主对法利赛人所说的话──「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23:39

3.作者继续说:「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这里译作「亨通」,原文却是“tsalach”,这词英文钦定本译绝大部份都是译作“prosper”(有44次)或“prosperous”(有5次),意思是「昌盛、进步、成功、兴隆、兴旺」。所以这句话应该译为:「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复兴」才对。这是说,以色列人在末后的日子向主求救,又求复兴,说:主啊!你所定的日子现在到了,你答应过复兴以色列的,现在就求你复兴我们吧。是的,主基督降临地上,目的就是要实现神给予亚伯拉罕和大卫的应许,叫以色列人复兴,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有主基督作他们的王。这也是主升天之前,门徒前来问主,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就在这个时候吗?」主却指出:「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6-8)就是说要等到福音先传遍天下,末期来到,主才降临,叫以色列得复兴。

4.作者又说:「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这里的「你们」是译错的;英文的“you”字,也可以译为「你」字──指主基督才对。而且「祝福」这词,在英文是“bless”;应用在基督身上,应该译作「称颂」才对。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耶和华的殿中欢迎你,称颂你。」从前主耶稣骑驴入耶路撒冷,进入圣殿教训人之时,前行后随的人就高唱「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是称颂的话)归于大卫的子孙!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太21:9)当时,主耶稣其实是在预演末世时,他再来进入耶路撒冷作王的情景。只可惜以色列人不认识他,竟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但是到了末世,以色列会全家悔改归向神,他们就真的在殿中欢迎主进入耶路撒冷作王,并且称颂主。

5.最后作者又以「三重复句」来承认「耶和华是神」;用「三重复句」的意思,主要是表示非常强调、非常肯定而已。作者说:「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这段话,最难解的地方是中间那一句,好像突然转了话题,提到「用绳把祭牲拴住,牵到坛那那里。」笔者认为,关键是在「祭牲」这个字上,希伯来文是“chag”,这词不是指一般的祭;英文钦定本将这词译为“feast”(宴会)有58次,译为“sacrifice”(祭)只有3次而已。根据原文字典,这词是指「庆典、筵席、朝圣者的筵席、祭典中用来供神的祭品」的意思。所以应该是指「平安祭」。因为以色列人在一些重要的节期或庆典中,就会献大量的「平安祭」。摩西律法指定,「平安祭」的祭肉是用来大请客,人人分享用的。就如所罗门王在献殿礼中,献牛一万二千,羊十二万只;将祭肉分给全国人民,大家分来吃,非常高兴一样。笔者这样解释,还有一个很强而有力的理由,就是下文说:「我要称谢你!」既说「称谢」,就证明这「祭牲」就是「平安祭」了,因为「平安祭」又称为「感恩祭」。(利3:1

6.所以这段经文的总意是形容主耶稣降临,在耶路撒冷作王;以色列人因此极其高兴,高呼「耶和华是神」,如同以利亚在迦密山上与四百五十个巴力先知斗法,以利亚祈祷,叫火从天上降下来,烧尽祭坛上的祭肉之时.以色列人看见,就高呼耶和华是神一样。只可惜那时,他们未能摆脱亚哈王和耶洗别的势力,第二天就转过来支持耶洗别、追杀以利亚,叫以利亚灰心,跑到神面前求死。但是到末后的日子就不同了,以色列全家真心悔改归向神;尤其是他们亲眼看见主耶稣基督在极大的荣光中降临,他们怎能不高呼「耶和华是神」,并献上平安祭感谢主呢?

7.所以作者说:「他光照了我们」,意思是、主基督用降临的荣光拯救了我们,光照了我们,使我们明白,原来主耶稣基督是神。然后说:「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意思是、我们要将平安祭准备好,用绳拴住,绑在坛角那里,等候献给你,要称谢你,要承认你是神;而且你是我们的神;我们要尊崇你。

8.原来以色列人一直以偶像为神;当福音传给各地的外邦人之时,外邦人都尊崇以色列的神为真神;惟独以色列人却不尊崇自己的神。所以诗篇(第46篇)预言末世大战,主耶和华神要为他们争战,说:「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46:8-10);(第50篇)又说:「我的民哪,你们当听我的话!以色列啊,我要劝戒你;我是神,是你的神!」(50:7)神再三这样强调说「我是神」,因为这是「十诫」的第一诫,神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2-3)所以神又藉以赛亚先知对以色列人说:「我曾指示、我曾拯救、我曾说明;并且在你们中间没有别神。…自从有日子以来,我就是神;谁也不能救人脱离我手。我要行事谁能阻止呢﹖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43:12-16)以色列人并没有将「十诫的第一诫」放在心上,先知的话也没有听进去;所以他们一直落在患难和痛苦中,分散全世界;直到末世时代,他们肯悔改,承认耶稣是基督、是耶和华神、是他们的神为止。

 

结语:(118.29

118.29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1.作者最后再以「称谢」和承认耶和华「本为善,他的心爱永远长存」为结束;这样的结束,与开始一样,表示过住一直未领会神对他们的管教;这时才猛然醒悟,原来神过往一切的作为都是「善」的──神的管教出于善意;并且将来直到永远,耶和华还是同样以「慈爱」对待他们,不会改变的。

2.这样的结束、也是《诗篇卷五》第一部份的结束。编者文士以斯拉故意以这篇「称谢诗」为结束,因为《卷五》开始的第一篇,就是(第107篇)、也以「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为开始,现在再以这句话为结束,岂不是很有意思吗?

―― 吴主光《诗篇精选研经亮光》

 

 

公义之门(陈家强)

 

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目的,不是单单为解放,而是为救赎和叫那些从前作奴隶的,现在能成为「我的子民」。这就是一一八篇以象征手法表达出来的。整个过程是朝向圣殿的「门」(19),再经过这个门进入祭坛(27)。朝圣行列巡行时,群众和一个人进行启应式的对话。第129节是会众的话;第24节则是会众和敬拜领袖的对话;剩余的节数则是会众向一个人的回应,这个人经历苦难(5-7)、列国的敌对(10-14)和神的惩治(17-18),直至他有权进入「义门」(19)。沿途他率领接受他的人(6-7节;8-9),这些人奉神的名赞美他的胜利(10-14节;15-16)

19节之后,语气改变了:由谈论神,变为直接向神说话;说话的人也改变了:那(祭司般的)守门的述说了进门的条件(20),圣殿中的同仁也欢迎那进门的为「房角石」(22),宣告「这是主所定的日子」(24),并祝福他,说他是「奉耶和华名来的」(26),最后邀请全会众也一同来到祭坛前参与筵席(27)

这诗篇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也许是在圣殿的一个节期(逾越节?),又或者是以王为主角的庆典,他以个人经历形式表达全民的经历:在极度痛苦中(5);面对世界的攻击(10);由生命被威胁(17)到看见亮光,并享受神的同在。然而,这诗篇比纪念神的怜悯有更深远的元素,超过全会众或所有王所曾经历的,也超过他们能力所能及的。「列国」曾几何时包围、威胁,最后遭反击呢?谁能进入「义门」,如「房角石」般受迎迓呢?谁是奉主名来的呢(2226)

这诗篇既是回忆性又是展望性的。它展望一位将会来临的人,有关他的一切细节会于将来实现。最终,新约会提出答案,但答案源于旧约提出的问题。由此看来,新约的弥赛亚思想并不是(不自然地)嫁接自旧约的,而是由旧约(自然的)衍生出来的。

 

1-4

宣召与回应一三六篇道出了这宣召的含义:这处简洁地记录了神的所有伟大作为(参耶三十三11)。第2-4节参一一五篇911节的注释。

5-78-9 极度痛苦、祷告、信心、信靠

在没有介绍的情况下出现了一把声音(5-7)。这处的「急难」(参一一六3)原文有冠词,突显了极度的困苦。这个字词本身表现出「压力/压迫」,与祷告蒙应允所得的自由刚刚相反。「宽阔」:诗人的经验产生了面对未来──面对别人的敌对(6节,五十六11;来十三6),或对事情的结果──的信心。第7节「看见……遭报」(参一一二8)。第8-9节随行的会众响应这见证,确认信心的效力宏大。

10-1415-16 敌人包围,可靠的名字,大能的右手

主角述说更多的「急难」(5):他被「万民」重重包围,虽然人数多如蜂子,但靠着「耶和华的名」的大能(10-12),这些人会像燃烧的荆棘,迅速被踩灭(12)。然而,危机是实在的,只有靠神的干预(13)、祂给予的力量和释放的救恩(14),才能得胜。第15-16节这两节配合89节,只有与神和好(「义人」)的人,才能得着「欢呼」、「救恩」。「手」:象征力量;「右手」:更强的力量。会众从主角的得胜经历中,看见神作为的最强表达。

17-21 神的惩治,公义,入城

当主角述说第三个见证时(17-18),他已到了圣殿的门(19)。这是「义门」(这些门只有义人才能进入),主角要求开门让他进去。看门的人宣告(20)进入义门的条件;当主角进入之后(21),他便为着神响应他的祷告和拯救他而感恩。第17节原本的安排是与第67节配合的:说话者声称他自己,而非他的敌人,是最终的胜利者。但若我们按主耶稣的一生来看诗篇,那意思应是:死亡得不到最后的胜利(约十18)。第18(赛五十三5610)。在人类敌挡的背后,主角看到神的手(徒二23)。第19节请注意这要求的个人性(「给我敞开」),主角已满足「义」的标准(赛五十三11;约十六10;约壹二1)

22-2324-2526-29 石头,日子,奉耶和华名来的

若我们能听到那对唱的声音,我们会更加明白这几节是可等的生动。圣殿的祭司称主角为「石头」,那同来的人便回应(22-23);祭司大声宣告这「日子」,群众便祷告盼望得享那日子的祝福(24-25);祭司向主角和群众(26节,「你们」)祝福,群众又回应;祭司邀请群众参加筵席(27);主角(28)与群众(29)一同敬拜。

「石头」是弥赛亚象征之一(参赛二十八16;亚三9)。在马太福音二十一章4244节中,耶稣将第26节与以赛亚书八章14节连在一起(参彼前二6-8;罗九33)。这经文可能是一种谚语的说法,形容一个令众人大跌眼镜的事件:谁会想到作奴隶的会成为被神拣选的子民,甚至成为人类历史和命运的关键民族?又或者这是描写大卫后裔被列国打败,后来得着神的帮助以至「复活」的一个片段?谁会料到这样卑微的人反成为神计划中极

为重要的人物?但在耶稣身上这预言的成就是何等彻底!有谁是这样的被教会和国家所弃绝鄙视?有谁受压于全世界反对的声音(徒四27)?还有谁真的被带进死亡的灰尘之中而又得坐天上最高的宝座,超过一切的执政掌权的和所有名号?除了神自己还有谁呢(23节;赛五十三10;徒二23;腓二9-11)

24节「日子」:遇到极大的压力,事事也不如意时向神祷告,对神有信心的日子(5-7);面对并战胜世上各种势力的日子(10-12);面对一个敌人(13节,「你」;约十二31)而可以唱歌、得胜的日子(13-14);当从死亡的威胁和神的惩治中活过来(17-18),成为义人,得以进门与神同在的日子(19-21);当被弃的石头成为房角头块石头的日子(22)。那是何等特别的一日!

27节的希伯来文非常模糊。「牵到坛角」可能指「预备过节」,但无论如何,意思应是:「来吧!一同分享神拯救的成果筵席吧!」最后的逾越节和第一个圣餐就是如此。第28节这是耶稣在祂完全得胜、荣耀的人性里说的。祂回到祂的父,即我们的父,祂的神,即我们的神那里去(约二十17)──我们还能找到比第29节更佳的回应吗?

―― 陈家强《诗篇研究讲义》

 

 

弥赛亚诗篇(卫恩礼)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

1.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2.愿以色列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3.愿亚伦的家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4.愿敬畏耶和华的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5.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

6.有耶和华说明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7.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

8.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

9.投靠那和华,强似倚赖王子。

10.万民围绕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1.他们环绕我,围困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2.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3.你推我要寸我跌倒,但耶和华说明了我。

14.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

15.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16.耶和华的右手高举,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17.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

18.耶和华虽严严的惩治我,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

19.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

20.这是耶和华的门,义人要进去。

21.我要称谢你,因为你已经应允我,又成了我的拯救。

22.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23.这是耶和华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

24.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

25.耶和华阿,求你拯救,耶和华阿,求你使我们亨通。

26.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我们从耶和华的殿中,为你们祝福。

27.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理当用绳索杷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

28.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

29.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诗篇第一百十八篇:赞美篇

    本篇是最后一篇弥赛亚诗篇。全篇总结其他弥赛亚诗篇的教训,列出犹太人历世历代所遭受的逼害,最后预告弥赛亚的再临并国度的建立。本篇首节和未句都是赞美神的话:“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本篇也被称为出埃及之歌,因这诗是庆祝以色列离开埃及的(诗一百十四:l)。赞美篇包括第一百十三篇至一百十八篇,共六篇。希伯来基督徒解经家大卫·帕伦(David Baron)说:“犹太人在三个大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都歌唱这些诗篇。逾越节时,他们在喝第二杯前唱第一百十三和一百十四篇;礼仪完毕,喝第四杯前,他们唱其余四篇。这大概是主与门徒设立主的晚赛后所唱的诗歌(太廿六:3O)。福音书只有一次记载我们的主唱诗。在马太福音,我们察见他传道和教导;马可福音,载他的服事;路加福音,载他的祷告;但只有此处,载他唱诗。我们理当细心查阅本篇结尾的句子和感受,相信能使我们明白主离开楼房到客西马尼园和在十字架前的内心感受。

    救主公开传道的最后一周,必是常常默想本篇。他曾四次引述:

    在圣殿内。当以色列全面的拒绝他,孩童歌唱说:“和散那归与大卫的子孙。”(太廿一:9;亚九:9

    说到葡萄园的比喻,他引述本篇第廿二和廿三节,论及被丢弃的石头(太廿一:42

    当他为耶路撒冷哀哭,他说:“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素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太廿三:39

    主在晚赛所唱的诗歌,必是这篇赞美的诗。

    使徒彼得在使徒行传第四章十一节和彼得前书第二章七节,并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二章二十节同样引述本篇,因此我们确知这是弥赛亚诗篇。

    本篇共分三部分:

    1)三类人蒙召赞美神(14节)

    2)以色列历代受苦的历史,并以大灾难为顶峰(518节)

    3)弥赛亚显现,带来最后的拯救(1929节)

        1)三类人蒙召赞美神(14节)

    三类人是指以色列人、亚伦的家和敬畏耶和华的人。以色列——全部百姓;亚伦的家——作祭司的;和敬畏耶和华的人——敬虔的遗民(玛三:16)。参看诗篇第一百十五篇,我们可看到这三类的人。

    先知以赛亚和以西结也曾提及这三类人。诗篇第一百十五篇两次把他们连在一起,并劝告他们倚靠主,因他是他们的帮助和他们的盾牌(913节)。在各个时代中,神的百姓都可作同样分类:全体百姓,领袖,和委身、作见证的少撮人。若然人人皆说:“他的慈爰永远长存。”何等美好!遗民就是那些持定弥赛亚指望的人。

        2)以色列受苦的历史(518节)

    各国举行反犹太主义,合力要剿灭犹太人,这对以色列人来说,是一段漫长而悲惨的历史。这是历代的争战,也是后裔间的战争。女人的后裔和蛇的后裔从太古以来已誓不两立,直至时代末期。法老、亚玛力、尼布甲尼撒、哈曼、安提阿迦·以帕番尼(Autiochus Epiphanes)希律王、西泽大帝、希特勒和斯大林等都作了可耻污秽的事。今天的亚拉伯人拥有丰富的油矿,他们曾同声说:“要灭绝犹太人。”罗马天主教的宗教法庭、俄国有组织的屠杀、欧洲集中营的气炉和诺林堡的处决都是清楚的明证,暴露撒但所用的诡计,为要灭绝雅各的后裔。

    事情还未完结,以色列黑暗的日子还在前头。先前所发生的事,在雅各遭难的日子重演,并且更加剧烈(耶卅:7)。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围困不过是小小的先兆,预告未期将要发生的事。以色列再次被仇敌围绕,当整个国家面临崩溃,在燃眉之急时,天门敞开,弥赛亚亲自降临拯救他们。

    外邦列国还未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以色列是神眼中的瞳人,是他的选民。那些攻击他们的人,犹如正面攻击神,必迅速受审判。希特勒体验此理时,已太迟了!英国保护、帮助犹太人时,他变得强大,成为如日不落之国。但当他改变政策,配备刺刀的英军转过来逼害以色列的遗民,从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区直至应许之地,又把他们送入塞蒲路斯的集中营。英国的前景变得黯淡。在一世纪之间,她的军事力量退至三等国,又受无政府主义的震荡,经济杂乱无章。

    这是诗篇第一百十八篇的教训。第十至十二节中四次记载说:“万民围绕我。”“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经文最终的应验将在哈米吉多顿出现。那时一发千钧,列国随时围绕此地,但结果,骑白马的弥赛亚完全毁灭仇敌的势力。

      “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89节)有人说这是圣经的核心句。昔日以色列寻求埃及和亚述的帮助,结果一败涂地,今日却靠英国和巴尔福宣言(BalfourDeclaration)。血肉的膀臂只是折断的芦苇。相反,第十五至十六节三次说:“耶和华的右手”。在第六节,以色列能说:“有耶和华说明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这是重要的原因,耶和华不帮助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资源的一方,却扶助相信倚靠他的人。“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14节)这是节录自过红海时所唱的拯救之歌(出十五:2),以赛亚也曾引述这诗(赛十二:2),论千禧年的胜利。

      本段完结前记载凯旋的曲调:“我必不至死,仍要存活,并要传扬耶和华的作为。”(17节)“耶和华虽严严的惩治我,却未曾将我交于死亡。”今日中东的政局,正是活活的见证!

    3)弥赛亚显现,带来最后的拯救(1929节)

      这段曾被称为“一颗弥赛亚的珍珠”。被钉十字架前三四日,主准备上客西马尼、厄巴大、和各各他时,他似乎曾默念这段话。我们可看见七个显明的例证:

    敞开的城门和殿门(1921节;参看诗篇第廿四篇)。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2223节)。

    耶和华所定的日子(24节)。赎罪日。

    和散那,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2526节)。

    全国归正(27节)。

    守节献的祭(27节)。住棚节。

    最后的称颂(2829节)。

    敞开的城门和殿门(19节)

    我们的主将要受害之先,骑着驴驹子进入圣殿(太廿一:210)。他应验了撤迦利亚书第九章九节的预言。四福音书都记载这事迹。安德逊爵士曾计算,这日正是但以理所说第六十九个七最后一日。这点尤为重要,说明王在殿里向本国的人彰显他的职任。但我们知道他被拒绝,于是他忧愁的离开殿和城,他说:“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Ichabod意指废弃)城已遭废弃。

    但将来一日,殿门和城门都要大开,让那大能的得胜者进来,坐在山上和殿上。那时,众城门将成为公义的门(诗廿四:710)。“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把头抬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22节)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耶和华所作的,在我们眼中看为希奇。”旧约圣经共有四段经文提及这石头(创四十九:24;赛廿八:16;亚三:9;四:7

    重要的经文是马太福音第廿一章四十二节,经文中主引述诗篇第一百十八篇廿二节来讲论葡萄园的比喻。园户打了仆人,并杀了承受产业的。于是,他说:“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百姓。谁掉在这石头上,必要跌碎,这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

    后来,新约圣经共六次引述这节:第一次关乎以色列拒绝他们的弥赛亚;跟着是教会的建立,基督是他的房角石,他也是教会的顶盖石,完成整个建造。彼得告诉我们,每一个信徒都是其中的活石(看徒四:11;彼前二:48;弗二:20

    耶和华所定的日子(24节)

    以色列人在一年中最重大的日子是赎罪日(YomKippur),利未记第十六章描述这日的条例,希伯来书第九章则加以解释。在那日,赎罪祭牲的血除掉所承认的罪,预表并指着将来另一大日,就是神的羔羊、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上,献了一次永远完全的赎罪祭。但同时,这也象征将来另一日,就是以色列民仰望他们所扎的人。当他们看见主降临的荣光,并他被钉十架的记号、那时,他们全国才初次觉察自己罪恶滔天。

      他们各族各家甚至各人将要真正的悔改,如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所说,承认自己的罪。一个泉源必为他们而开,洗净他们的不洁,他们新的国运从此诞生(亚十二:10一十三:l)。这将是赎罪日最终的应验。

    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2526节)

    当主以王的身分进入圣殿,善变的重众呼喊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但数日后,黑暗将至,十架将近时,他离开那将亡的城,呼喊说:“耶路撒冷阿,耶路撒冷阿,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像母鸡把小鸡聚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们不愿意。看哪,你们的家成为荒场,留给你们。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不得再见我,直等到你们说: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自从那日之后,近两千年,以色列国仍然不信,他们的心眼瞎了,帕子仍遮盖他们的眼睛和心窍。但当这些经文应验时,他们必抬头仰望。

    全国归正(27节)

    “耶和华是神,他光照了我们。”基尔(Kay)提议说,这“光”是神荣光的重现。但也许有别的意思。使徒保罗在提摩大前书第一章十五至十六节告诉我们,他在大马色路上归正的经历,是给后来信主得永生的人作榜样(hupotuposin)。在他个人身上所发生的,正好描写在以色列国所发生的。他重复又重复的提到那光,比日头更光。当他正要盲目残害圣徒时,那光使他眼瞎。他向亚基帕王作见证,他奉差遣“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主),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正加多马的例子,他说:“我非看见……我总不信。”但当他亲眼看见复活的基督,并他手、脚、肋旁的伤痕,他的疑惑和不信就变成敬拜的信心。他说:“我的主,我的神。”将来以色列也是如此。他们必仰望自己所扎的人,然后悔改蒙赦,恢复与耶和华和好的关系。

 

    守节献的祭(27节)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牵到坛角那里。”一切福气都源于基督在十字架上赎罪的工作。旧约中,“献祭”一词的原文是zebach,但这段的用字是chag。这字常用作“节期”——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喻指在这些节期所献的祭。按此意解,这字共出现五十二次,但只有三次译作“祭牲”。请参看出埃及记第廿三章十八节,这是摩西五经中唯一之处,出现这译法的,意指“守节献的祭”。

    倘若主和门徒在楼房守逾越节和设立主的晚餐时,唱此诗篇,那么,这要给我们何等严肃的亮光,看见他进客西马尼园并上十字架时,内心所存的意念。

    逾越节时期,以色列各家并各方的朝圣者均聚集在耶路撒冷,每户均自备一只逾越羊羔。传统上,每只羊羔颈项上会有一个花环。但当来到祭坛时,花环会除下,扣在坛角上,羊羔便被宰杀献祭。

    在那逾越节的晚上,我们看见主五次被拴住:

    在客西马尼园内(约十八:12)。犹人要负上责任。

    亚拿送他给该亚法时,把他捆绑(约十八:24)。

    长老和祭司长将他带给彼拉多时,把他捆绑(大廿七:2;可十五:l)。

    “当下坡拉多将耶稣鞭打了。”(约十九:l

    十字架上的钉子钉着他。

    当犯人被执法者捆锁时,是痛苦的时刻。保罗论到亚尼色弗时,他说他“不以我的锁链为耻”。我们的主亲身经历捆锁的羞辱。当他在园子被捉拿时,他说:“你们带着刀捧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么?”

    原来爱的绳索把守节献的祭牲拴在坛上。

    基督钉十字架时,神的旨意是首要的,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其次是神的话。为要叫经上的话得应验。

    再其次纔是因着前面的喜乐,他忍受十字架的苦难(来十二:12)。

    最后是希伯来仆人的态度(出廿一)。我爱我的主人,我爱我的妻子、儿女。

    最后的称颂(2829节)

    “你是我的神,我要称谢你。你是我的神,我要尊崇你。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 卫恩礼《弥赛亚诗篇》

 

 

祂的慈爱永远长存(一一八22~29)(台北灵粮堂)

 

本篇是一首预言基督的诗,诗的内容有关于受难的经文(v.5,6,10,11,12,22),有关于得胜的经文(v.5,6,8,9,13,14,17,18,21),这些信息的内容,在在的显出了神无比的慈爱与恩典,难怪诗人在信息的开始与结尾都呼召我们来回应神这么丰富长存的慈爱。

诗人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感恩的榜样,并且他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及心胸,使我们不只是关心关于自己的事,也看见了神永恒计划的实现,我们今天何等有幸,诗人只是在信心里看见,而我们是在信心里接受神救赎计划的成果。

从诗人的信息里,我们学习信心功课的增长就是看见神的恩典,我们可以看见神此时(此种情况,环境)所预备的恩典,信心的眼睛看见了,所以不害怕仇敌如蜂子般的围困,因信心的眼睛看见神的作为,回应亦是立时的,以宣告得胜来回应信心所看见。为什么诗人的信心能看见未来的得胜胜于现在的艰难呢?诗人的信心从何而来呢?v.1,29就是诗人信心的根据「因祂本为善,祂的慈爱永远长存」,因着对神本性的认识,诗人相信,神是他可以求告的对象(v.5),神是帮助他的(v.6),神是投靠及倚赖的保障(v.8-9),神是「我的」力量,「我的」诗歌,「我的」拯救(v.14),这些例子不甚枚举。诗人不仅看见立时的祝福及恩典,他也看见神永恒的救赎计划。

22-23节,虽然是说到以色列人在神计划中的地位,神所做的事在众人眼中看为希奇,然而,这两节圣经最主要的还是指的耶稣基督的救赎计划说的,主耶稣自己就三次引用了这两节圣经启示祂的工作(太廿一42;可十二1011;路廿17)。使徒们亦同样的引用来见证神伟大的救赎计划(徒四11;弗二20;彼前二4-7)。不论在近处看,或向远处看,我们是否都如诗人的信息所说,也看见神的慈爱永远长存吗?我们如何回应神的慈爱呢?诗人用什么方式来响应他所领受的恩典?第一,我们看见他的信心不断的在说话,使得环境尚未改变前,就先宣告了得胜的信息,第二,更加坚定的倚靠神,投靠神并且接受神的帮助,第三,多次的献上感谢。

默想

默想神永恒救赎计划如何发生在我的生命之中?

回应

为所领受的恩典,逐一献上感恩。

 

 

愿万国赞美耶和华(一百一十七篇1一百一十八篇4)(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诗篇一百一十七篇篇虽然只有两节经文,但是意义非凡!因为有人说这篇诗篇刚好是圣经「最中间」的一章圣经,而她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也是圣经要传扬最「核心」的信息。那就是我们要如同诗人一样,热情、坚定、迫切地向万民、万国介绍我们所相信的,这位创造宇宙万有的神耶和华!并且我们愿意万国、万民因我们所传扬的,也能和我们一起来赞美耶和华!这是我们心中最深的期盼!是我们不断祷告和宣告的异象:「愿万国、万民都赞美耶和华!」愿有更多的人来赞美神!阿们!诗篇一百一十八篇14节诗人也是有这样的渴望!他特别呼吁敬畏耶和华的人来赞美神(4节)!呼吁我们这些神的选民来赞美神(第2节)!也呼吁我们这些服事神的人来赞美神(3节)!因为若我们不赞美神,连石头都要跳起来赞美神了!让我们把耶和华当得的赞美归给祂!

是的,我们所认识的耶和华真是配得万民、万国来赞美祂!我们一起来思想诗人所介绍的耶和华:

第一、我们所赞美的耶和华是「良善慈爱」。诗篇一百一十八篇诗人不断地赞美我们的耶和华是良善、慈爱的神!诗篇一百一十七篇2节诗人说,我们的神不仅是慈爱的神,而且是「向我们大施慈爱」的神!所以我们来投靠祂的人是何等有福啊!让我们来到祂的面前饱尝祂的恩典吧!

第二、诗人也不断提到,我们所赞美的耶和华祂的良善和慈爱是「永远长存」的,是永远不会改的!诗篇一百一十七篇我们看见诗人除了提到神的慈爱之外,他也提到神的「诚实」。我们看见圣经往往提到神的「慈爱」时,也同时提到神的「信实」。这是何等大的保证!证明神是那位「守约施慈爱」的神!祂对我们的慈爱和良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天地都会改变,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这就是我们所信靠的神,我们怎能不常常扬声来赞美祂呢?我们怎可能不渴望看见万国、万民来认识祂呢?

回应:

 主啊,愿万国、万民都来赞美祢这位大施慈爱,慈爱永远长存的神!我愿一生赞美祢!

祷读:诗篇一百一十七篇2

2 因为祂向我们大施慈爱;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欢呼赞美的子民(一百一十八篇529)(台北基督之家)

 

分享:

15节诗人说「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是的!在教会当中应当常常听见欢喜赞美神的声音!第19节诗人又说:「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是的,愿每一个来到神的殿中的人,都以「称谢进入神的门;以赞美进入神的院。」第24节诗人又说:「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什么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呢?第2223节提到,那就是指耶稣虽然如同被弃绝的石头,钉死在十字架,但却荣耀地从死里复活,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是的!但愿神的百姓们,在主荣耀复活的主日,都以高兴欢喜的心来到圣殿。愿每个礼拜天在义人的帐棚中听见欢呼赞美的声音!这是神的心意,也是诗人的渴望!第28节诗人喜乐渴慕地说:「祢是我的神,我要称谢祢!祢是我的神,我要尊崇祢」!愿神在教会中得着祂当得的荣耀和尊崇!愿我们的教会都是欢呼赞美的教会!

515节诗人让我们看见,为何在义人的帐棚中有欢呼拯救的声音呢?因为投靠耶和华的人常常会有「得胜」的经历。这段经文中,诗人不断地鼓励我们来投靠耶和华。他告诉我们两件事:

第一、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8节)!甚至强似倚赖王子(9节)!这些都是不可靠的!人的力量算什么?人的权势算什么?是的!弟兄姊妹们!什么是你的倚赖呢?你是否常常倚赖人,倚靠一些有权、有钱的人呢?让我们专心来倚赖神吧!

第二、诗人告诉我们,当我们专心来倚赖耶和华时,就没有什么敌人能抵挡我们!所以诗人昂首大声地说:「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没有什么能围困倚靠神的百姓,因为「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14节)。哦!但愿神的百姓因为专心倚赖耶和华,以至于在义人的会中常常听见「欢呼拯救」的声音!在义人中我们有许多神希奇的作为可以传扬(17节)。阿们!

回应:

主啊,愿在我们的教会中常常听见欢呼拯救的声音,愿祢在我们教会中得着祢当得的尊崇!

祷读:诗篇一百一十八篇1415

14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诗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
15 在义人的帐棚里,有欢呼拯救的声音;耶和华的右手施展大能。

 

 

节期颂诗(六):要欢喜快乐(118)(香港读经会)

 

祈祷:   慈爱永远长存的主,求你坚定我的信心,使我积极面对今天这日子,并在其中欢喜快乐。

 

诗篇第118篇是节期颂诗系列的最后一首,旨在带领以色列人在会期中,一同欢喜快乐地以称颂神作为响应。

1-4节与第113篇和应,诗人再次呼吁众人(包括以色列民以至所有敬畏耶和华的人)同来赞美神,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诗人在经文中先后四次重复「祂的慈爱永远长存」一句,以凸显神的慈爱值得所有人去赞颂。

5-12节与第115篇和应,诗人再次呼吁众人同来倚靠神,因为当人在急难中,倚靠耶和华实在比倚靠任何东西都强。诗人在第101112节先后三次重复「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可见他绝对倚靠神。

13-18节与第114篇和应,诗人再次呼吁众人同来纪念神的救恩,肯定从昔日、今日以至将来,神不止息的帮助。

19-27节是本诗的焦点所在,颂诗者在节期中去到圣殿前,同声说:「给我敞开义门;我要进去称谢耶和华……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我们在其中要高兴欢喜!」(19-24)亡国后的以色列遗民,虽像工匠建楼时所弃掉的石头般卑贱和毫无用处,但因着神的拯救,他们可以得新生,且变得珍贵和重要,如同建造居所的头一块石头(22)!所以,在神所定施行拯救的日子,他们要欢喜快乐。在节期中,他们会高唱:「和散那,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参太219,第25节首句「耶和华啊,求你」的希伯来语读音正是「和散那」)

神既这样光照以色列人,他们理应把最好的献在神的坛前(27)。为此,以色列人都要称颂神,因祂的慈爱永远长存(28-29,这句再与第1-4节和应)。

神既在古时多次多方拯救了以色列民的先祖,又答应必不撇下他们,他们就相信,即使面前的环境再困苦,自己再软弱,敌人再强大,仍必可得神的拯救,并靠着这份信念生活下去。

今天,主耶稣已经道成肉身,有真理有恩典的活在我们中间二千年了,无数人因倚靠祂而变得有不再一样的丰盛生命,每一天都成了耶和华所定的日子,在其中欢喜快乐。我们如何看待今天?我们能否也在其中欢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