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四章拾穗 【箴四1】「眾子啊,要聽父親的教訓,留心得知聰明。」 智慧提供許多的利益:關顧與榮譽(1~9節);指教人走義人的路(10~19節);以及生命、健康、正直(20~27節)。――《箴言雷氏研讀本》 眾子啊: 作者再三強調了自己所說的話,如同父親訓誨子女般,充滿了關愛之情。 ――《聖經精讀本》 「聰明」(1節),原文的意思是「理解力、洞察力」。「留心得知聰明」(1節),可譯為「留心可得洞察力」(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留心得知「聰明」:「理解力」。──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1~9】聽教訓、守法則、走正路,是一生應致力的事。受益的不只自己,可及三代(1,3節):兒子年幼已承庭訓,現在又勸勉下一代熱愛智慧(6節),享受美好生活(4節)。――《啟導本箴言註釋》 為父的教訓:這位教師把父親的教訓傳授學生。10~19 光明與幽暗的路。20~27 當專注於智慧路上。――《串珠聖經註釋》 三代之間的這個連鎖(1、3節及下),說明瞭對最好事物之喜愛是如何傳承的,主要是藉著本身的影響力,沿著情感的管道。進路是積極的:教師對於「不可」(雖然它們有它們的地位,見三27~31)的興趣,遠不如讓他的學生看見他所提供的乃是真正能以存活的祕訣(4b節),而智慧就是這個祕訣,因而使學生也能配合,來培養他自己對於智慧的愛好(6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1~9節的主題,是智慧尊榮人。智慧就像男人的妻子,丈夫怎樣對待她,她就怎樣對待丈夫。人越珍惜智慧,智慧就越能保護人(6節)、使人「高升」、得著「尊榮」(8節);人若不理智慧,智慧也不會理人(一24、28)。──《聖經綜合解讀》 ◎這是父親由祖父那裡聽取教訓,轉而教導自己的兒子。──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2】「因我所給你們的是好教訓:不可離棄我的法則(或作“指教”)。」 “法則”。指引。――《箴言雷氏研讀本》 法則(和合、AV、RV),或指教(和合本小字、呂譯、RSV):在希伯來文中,這個名詞所由來之動詞就是第4、11節之「教訓」、「指教」;見三1的註釋。——《丁道爾聖經注釋》 ●「好教訓」:「好的學習內容」、「有益的學習內容」。──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3】「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 當所羅門是大衛與拔示巴惟一的兒子的時候,大衛把智慧的價值告訴所羅門,此刻所羅門也這樣教導他的眾子(1節)。――《箴言雷氏研讀本》 「孝子」:或作「稚子」。――《串珠聖經註釋》 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 除了所羅門之外,拔示巴還有其他兒子(撒下5:14)。這裡的“獨一的嬌子”,與其說是指“獨生子”,不如說是指“特別蒙憐惜的兒子”。例如,亞伯拉罕雖有名叫以實瑪利的兒子,但仍稱以撒為獨生子(創22:1,12)。 ――《聖經精讀本》 「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3節),更可譯為「當我在父親面前還是小孩,是母親獨一嬌兒的時候」(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指父親幼小的時候,祖父就把智慧教給他(4節)。──《聖經綜合解讀》 ● 4:3 一開始有個連接詞SH 3588,意義應該是「那時」。 ●父親面前為「孝子」:「兒子」,型態是陽性單數。 ●「獨一的」嬌兒:「唯一的」、「單獨的」、「獨一的」。 ●獨一的「嬌兒」:「嬌嫩的」、「柔弱的」。 ◎ 4:3 翻譯為:「我在父親面前還是小孩子,在我母親面前是獨一嬌兒時」。意義應該是自己還小,弟弟、妹妹還沒誕生之前父親就已經開始教訓自己了。──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4】「父親教訓我說:“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 智慧的傳承,目的不是為了傳授知識、開拓智力、解決問題,而是為了傳承生命(三2、8、18、22;四13、22;六23;八35),使神的百姓在應許之地「便得存活」(4節;申四1;五33;八1;十六20;三十6、16、19),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和親密相交之中。──《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4~9】在這裡,作者原原本本地引用了其父所授的教訓。這些教訓令人想到,作者的勸告與忠告,絕不僅是出自作者本人,而且與那蒙神引導的父之教導有密切聯繫(王上2:2,3;代上22:12,13;28:9)。 ――《聖經精讀本》 4~9節是祖父給父親的「好教訓」(2節),現在父親轉授給自己的眾子;用智慧來教導兒女,可以把子孫後代帶進良性的迴圈。神的心意是讓祂百姓的家庭成為薪火相傳的學校(申六6~9),而不是把教導的責任推給教會。所羅門的箴言與大衛的教導有密切的聯繫,大衛教導所羅門運用智慧治理國度、遵行律法(王上二2~9;代上二十二11~12;二十八9~10),所以所羅門就向神求智慧(王上三9)。──《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5】「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 要得智慧: “得”不僅指得到什麼東西,而且也指用錢買。本節中的父親,就像商人誠懇地勸人買下有價值的珍寶一樣,勸兒子要得智慧(23:23)。 ――《聖經精讀本》 ●要「得」智慧、要「得」智慧:「取得」、「購買」、「持有」。──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6】「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 ●「保守」:「保護」,與「護衛」意義相當。──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7】「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或作“用你一切所得的去換聰明”)。」 得智慧的第一步是決心要得它,並且努力去爭取。這裏的“智慧”和“聰明”是同義詞,而不是一個從智慧到聰明的過程。――《箴言雷氏研讀本》 「用你一切所得的」(小字):即用你一切所有的。――《串珠聖經註釋》 在一切……必得聰明: 耶穌也通過寶藏或珍珠的比喻來教導,為了得到最貴重的東西,當拿出自己的一切(太13:44)。中國的孔子也曾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洞察到了人生是短暫的,但人生的真正意義,即真理卻是永恆的。當今的社會被肉眼所能見的事物和物質價值所主導,本節為這種世態敲響了警鐘。 ――《聖經精讀本》 第一行字面的意義是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或是「智慧的開端就是:你要獲得智慧」(呂譯、思高、現中)。後者在文法上比較有可能,也可以率直地說成:「要緊的不在於頭腦或機會,而是在於抉擇。你要它嗎?那麼就來得它吧!」第二行也與第一行、並福音書(如:路十四33)一致:「要用你一切所得的……」,或「應犧牲一切……」(思高),參 Moffatt:「不計任何代價」。——《丁道爾聖經注釋》 ●智慧為「首」:「首先」、「起頭」、「最好的」。 ●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獲取」的祈使式單陽型態,所以是父親命令兒子要去取得智慧,而非「智慧的開端是求取智慧」。 「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7節),可譯為「智慧的開端是:要得智慧,不管得什麼,都要得著洞察力」(英文ESV譯本)。得著真智慧的第一步,是下定決心要得著她。──《聖經綜合解讀》 ●「一切所得的」:「全部財富」。 ●「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原文應該是「要用你一切所得的來換取聰明」。──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8】「高舉智慧,她就使你高升;懷抱智慧,她就使你尊榮。」 ●「懷抱」智慧:「擁抱」、「緊抱」。──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9】「她必將華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交給你。”」 「華冠、榮冕」(9節)都是婚禮上新郎榮耀、喜樂的象徵(賽六十一10;歌三11),「才德的婦人是丈夫的冠冕」(十二4)。智慧就像新婦,將「華冠、榮冕」戴在新郎頭上。──《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9 華冠/榮冕】新婦(智慧)將傳統的結合象徵送給門生(新郎),藉此表達婚筵的意象。本節的華冠榮冕是婚姻的象徵(見:賽六十一10),可與雅歌四11新婦芬芳的衣服相提並論。從象喻的角度看,本節亦與以賽亞書二十八5對應。神成為以色列人的「榮冠華冕」。──《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四10】「我兒,你要聽受我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 就必延年益壽: 神藉著智慧所賜下的福分,不僅包括在世上的長壽,也包括永生的應許。若有人選擇來自基督的真智慧,就會得到永生這一禮物。 ――《聖經精讀本》 「必延年益壽」(10節),原文是「生命的年數就會增多」。「你要聽受我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10節),這個道理是父親從祖父學到(4節)、又親身體驗、再傳給兒子的。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追求至公至義,好叫你存活,承受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申十六20),使人長久地活在應許之地、活在神的祝福之中。──《聖經綜合解讀》 ●「必延年益壽」:「生命的年數就會增多」。──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10~19】這幾節描寫擺在人生面前的兩條路:智慧之路(11~13節)和惡人之路(14~17節),並將二途作比較(18~19節)。――《啟導本箴言註釋》 現在有兩條路擺在我們面前。第10~13節所描寫的是智慧之道(11節),第14~17節所描寫的則是惡人的路(或道,14、19節)。第18、19節則是就這兩條路作個比較。——《丁道爾聖經注釋》 10~13節是「智慧的道」(11節),正直、光明,是生命的道路;14~17節是「惡人的路」(14節),彎曲、黑暗,是死亡的道路。表面上,人生並非黑白分明,世上的道路有千萬條;但在神的眼中,只有敬畏和悖逆兩條路,並沒有中間道路。18~19節是這兩條路的比較,真智慧能引導人選擇正道,「延年益壽」、長久地活在神的祝福裡。──《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11】「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 正直的路或「筆直的路」,意思是這條路乃是正確的。這個字包括兩種含義,就是道德上的(參,二13)與實際上的(參,三6b,並該處的註釋)。敬虔的道路使人堅定的往前,乃是最好的路徑。下1節也延續這個思想。——《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四12】「你行走,腳步必不至狹窄;你奔跑,也不至跌倒。」 “狹窄”。有阻礙。智慧的路是筆直而平坦的,跟愚昧人彎曲和混亂的路不同。――《箴言雷氏研讀本》 「腳步必不致狹窄」:不會處於困境。――《串珠聖經註釋》 你行走: 指每一天的日常生活。 你奔跑: 指當迅速處理某事的緊急狀態。本節教導智者不僅可以擁有人生的明確目標,並且在人生的所有領域皆可以得到正確的帶領(16:9)。 ――《聖經精讀本》 「行走、奔跑」(12節),都是指每天的日常生活。「腳步必不致狹窄」(12節),可譯為「腳步沒有阻礙」(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腳步必不致「狹窄」:「落入困境」、「阻礙」。──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13】「要持定訓誨,不可放鬆,必當謹守,因為她是你的生命。」 要持定……不可放鬆: 就像在海上遭難的人,會竭盡全力抓緊一塊木板一樣,我們也要如此持定智慧。追求智慧的人所走的路未必盡都平坦,反而會更加艱辛,更加窄小(太7:14)。 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向固然不易,但貫徹始終地追求那種生活更加艱難。 ――《聖經精讀本》 智慧「是你的生命」(13節),因為智慧可以使人「揀選生命,使你和你的後裔都得存活」(申三十19)。──《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14】「不可行惡人的路,不要走壞人的道。」 【箴四15】「要躲避,不可經過,要轉身而去。」 「要躲避,不可經過;要轉身而去」(15節),比喻遠離惡人。對付惡人有上中下三策:下策跟隨,中策抵擋,上策「躲避」。──《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16】「這等人若不行惡,不得睡覺;不使人跌倒,睡臥不安。」 惡人不能入睡,因為一天已過,他卻找不到機會從暴行中得到好處。――《箴言雷氏研讀本》 【箴四16~17】這裏所描繪的是一種顛倒的道德觀,犯罪作惡當作是酒食,甚至是必要盡的責任。但其中所表達的不只是個諷刺而已;它乃是警告人要謹慎自己的腳步,切莫走向這條路,因為一個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條驚險刺激,又極為有趣的路,因為它到目前為止的確能夠帶給人這種感受。聖經從未隱藏一個事實,就是一個人可能會熱心行惡,有如熱心行善一樣。「墮落」(16節,AV、RV)應該譯作跌倒(和合、呂譯、思高、RSV),是此處的鑰詞,參第12與19節。比較基督徒所關切之事:羅馬書十四21,二者恰好相反。——《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四17】「因為他們以奸惡吃餅,以強暴喝酒。」 惡人吃喝邪惡。――《箴言雷氏研讀本》 惡人視奸惡和強暴為家常便飯(16節),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走向滅亡。――《啟導本箴言註釋》 或譯作「因為他們吃的是奸惡餅,他們喝的是強暴酒」(呂振中譯本)。 本節有兩種解釋:壞人視行惡有如吃東西一樣平常,並以此為樂;或他們靠惡行謀生。――《串珠聖經註釋》 「因為他們以奸惡吃餅,以強暴喝酒」(17節),可譯為「因為他們以邪惡當餅吃,以暴力當酒喝」(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 4:17 應該譯為「因為他們吃邪惡的餅,喝暴力的酒」。──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18】「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日午”。直譯作:一日的堅定;即中午時分,那時太陽直射頭頂,好象靜止不動似的。――《箴言雷氏研讀本》 「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4),一開始「好像黎明的光」(8節),並不那麼耀眼,但卻會越走越光明(18節)。雖然路小,也沒有一帆風順,腳步卻「必不致狹窄、也不致跌倒」(12節)。──《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18~19】義人所走的路越來越光明,惡人卻行在黑暗當中。――《箴言雷氏研讀本》 對比描繪了義人與惡人的道路。就像朝陽從黑暗中升起,並掛在高天一樣,義人亦會慢慢成長,待達到神所喜悅的純全之境時,就會顯出其榮耀(弗4:13)。聖徒有最高的終極的盼望,故在患難中可以剛強(約16:33)。與此相反,故意行惡的必然會滅亡。他們日漸衰殘,已被惡習所牽制,不可能再認識自己,也無法逃離罪惡的深淵。 ――《聖經精讀本》 【箴四19】「惡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什麼跌倒。」 「黑暗」(AV),更好是譯作幽暗(和合、呂譯、思高、現中、RSV;參,出十22)。第二行顯示出本節與第18節之間主要的對比,乃是在於一方面是危險、持續的困惑,而另一面卻是安全、繼續增長的肯定。耶利米書二十三12更進一步地發揮了第19節的意象。——《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四20】「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 【箴四20~27】本章力勸年輕一代記住箴言裡的教訓(1,10節),因為義人得生命的秘訣是在能守正道,全心全意力行,從心開始,然後是口和眼直到腳,也就是行動。――《啟導本箴言註釋》 本段進一步教導上段所提義人的路,要人留意自己的眼、心、口和腳,堅定不移的走這條生命道。――《串珠聖經註釋》 繼續不斷,反覆發出這樣的呼召(本書這個段落幾乎每一小段都是如此引入的)乃是刻意的,因為敬虔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在於不憚其煩地注意熟知的真理。所以後面所跟著的乃是一種健康檢查,以檢視心、口、眼、腳,來象徵一個人在不同範圍上預備妥當的光景。——《丁道爾聖經注釋》 20~27節的主題,是把智慧存記在心,使人得醫治、得生命(22節)。父親的「好教訓」(2節),是傳授「聰明」(1節),也就是傳授分辨和權衡事物的洞察力與理解力;而人本主義的教育卻不是教人怎樣去思考問題,而是灌輸流行的觀點,誘導年輕人奢談時髦的社會問題,卻完全忽略最深刻的生命問題。真智慧不是誘導人去注意全球變暖、性別認同,而是提醒人注意保守自己的「心」(23節)、「口」(24節)、「眼」(25節)和「腳」(26~27節)。當我們把「心」、「口」、「眼」、「腳」都交給神管理的時候,「就找到生命,得到全身的醫治」。「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21】「都不可離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 ●「離」你的眼目:「使....離開」。──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22】「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 在舊約時代,人以為疾病痛苦完全是個人犯罪的結果,而健康福樂則是善行的酬報。――《串珠聖經註釋》 「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22節),可譯為「因為找到它們的,就找到生命,得到全身的醫治」(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轉向神,祂就「發命醫治他們,救他們脫離死亡」(詩一百零七20)。所以主耶穌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聖經綜合解讀》 ●「得了醫全體的良藥」:「得到全身的醫治」。──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作“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心”。即心思或內在的生命。“一生的果效”。直譯作:一生的開支;即屬靈的生命力。――《箴言雷氏研讀本》 “心”包括感情和意志。真生命不是靜態的存在;有正道的心中,生命是一股湧流的泉源,人生充滿活力,不斷積極更新。――《啟導本箴言註釋》 人所定的生命方向是受內心影響。――《串珠聖經註釋》 要保守……勝過保守一切: 對這句話有三種解釋:①雖然有很多當謹守的,但首先要保守你的心;②保守你的心,不去做當禁止的事;③要竭盡全力保守你的心。在這些觀點中,最為貼切的是①。“心”是人格的活動中心,是知、情、意的根據地。正如血液通過心臟而傳輸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一樣,高貴的人格源於心。不僅如此,正確的想法、健康的情緒及有價值的動機,均會給心靈帶來平安,而這平安會影響身體,促進健康。――《聖經精讀本》 「心」這個字最普遍的意義乃是代表「心思」(如:三3,六32a,七7b等;參,何七11),但它也可以越過這個而代表情感(十五15、30)、意志(十一20,十四14),與裏面的整個人(三5)。 第23節頗令人驚奇地預示了我們主的教訓,我們必須將它與那比較不為人所知的類似經文(20~22節)放在一起,才能使生命達到它豐滿的意義。那就是說,真正的生命(見分題研究:「生命與死亡」及附屬部分,原書第53~57頁)絕非膚淺的或靜態的擁有而已(參,路十二15及下),而是屬靈的活力,它與真理一樣,湧現後不僅成為自己所有的(20~22節),而且向外湧流(果效,和合、AV、RV=「發出」;呂譯、RSV「泉源」),無論流到何處,都能感受到他那更新的外貌。參馬可福音七15~23;路加福音六45;約翰福音四14,七38(最後一處經文所提及之「經上」,很可能就是我們正在討論的這1節經文)。——《丁道爾聖經注釋》 在古代中東文化中,「心」代表人思想(詩十九36)、情感(詩五十一17)和意志(詩一百一十九36)的中心,代表人生命的本質(可七21;路六45),所以「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23節)。人墮落以後,心被罪佔據,「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而保守「心」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的言語「存記在你心中」(21節),讓神的話語充滿我們的心(詩一百一十九11),才能從神領受新心(詩五十一10;結十一19),被神將「心志改換一新」(弗四23)。──《聖經綜合解讀》 「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23節),可譯為「因為生命的泉源由心發出」(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泉源若是清潔的,流出來的水也是清潔的。主耶穌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8),可能就是引用本節。──《聖經綜合解讀》 ●「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原文是連續兩個「保護看守」,用以加強語氣。 ●「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原文是「生命的泉源由此而出」。──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23 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古代近東的傳統將心視作理智的所在(見:箴十四33),也是願意正直智慧過活的人穩妥的源頭(見:王上三5~9所羅門的祈求)。在埃及的宗教思想中,稱為「伊布」(ib)的心是與魂魄「巴」不同的部分,被視作人本性的實質。人死後受亞奴比斯和妥得二神考驗之時,稱在真實天平之上就是這人的心。《亡經》提供了咒語來保護強化這心,來預備它接受神明的裁判。──《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四24】「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 “邪僻”。直譯作:彎曲;即乖僻。――《箴言雷氏研讀本》 「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24節),可譯為「要離開歪曲的口,轉離偏邪的嘴唇」(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舌頭是人身上最難制伏的器官(雅三2~10),要制伏口舌,首先要求神使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太十二34;路六45),所以「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10)。反過來,膚淺的言談習慣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思,玩世不恭的閒談、憤憤不平的抱怨,說話輕浮、半真半假,最後都會成為人內心根深蒂固的習慣,所以我們「要離開歪曲的口,轉離偏邪的嘴唇」。──《聖經綜合解讀》 ●「邪僻」的口:「扭曲」、「彎曲」。 ●「乖謬」的嘴:SH 3891,意義是「偏差」, 「心術不正」,舊約聖經中僅於此處出現。──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24~27】記錄了保守心靈的具體方法:除掉邪惡的言語,不偏左不偏右,離開邪惡,行事公義。由此可知,心靈與外在的行為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保守心靈並不是僅僅停留在思想層次上的抽象行為,而是通過具體生活中的決志才能做到的倫理行為。――《聖經精讀本》 【箴四25】「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原文作“皮”)當向前直觀。」 當我們的「心」被神的話語充滿時(21節),「眼目」就不會左顧右盼,而是「向前正看、向前直觀」(25節),次要的抉擇都受終極的目標控制。現代生活充滿形形色色的誘惑,最好的防禦就是專心「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才能「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4)。──《聖經綜合解讀》 ●「眼睛」當向前直觀:SH 6079,原文是「眼皮」。◎這一段是說明要看守自己的心、口、眼目、腳,使之維持在正道,這樣全身都在正道中,就可以得生命與醫治。我們常常會放任某一些部份犯罪,而覺得無傷大雅,但聖經中的智慧人建議我們應該各方面都維持正直。──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四26】「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 26下 更可作:建立你一切的道路。――《箴言雷氏研讀本》 「修平」:除去障礙和攔阻。――《串珠聖經註釋》 【箴四26~27】腳,遠像是經由一連串的步驟而化成行動的,而採取任何步驟之前必須先有可行的計畫。第26節的頭一個字,「衡量」(AV)與「留心」(今聖、RSV)是比修平(和合、呂譯、RV)更好的譯法;AV將這個字連於希伯來文的「天平」(參,十六11)以及稱量一個人之行動路線的觀念。今聖、RSV 之譯法,則有同語源之亞喀得文(Accadian)動詞「檢驗、搜尋」的支持(G. R. Driver, JTS.
1935; pp.150f.)。但是和合本等的修平雖然足以切合這裏的含義,卻不大適合五21的意義,而且在五6,若不是像和合本、RV 一樣生硬地予以意譯,意義根本就隱晦不明。──《丁道爾聖經註釋》 「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26節),更可譯為「要衡量你腳下的路,你一切的道才能確定」(英文ESV譯本),因為只有神能「修平人一切的路」(五21)。衡量腳下的路,就是在正道上不偏離(27節)、也不抄捷徑。人看為美的捷徑、岔道,很可能會把我們引向「邪惡」(27節),因為「通往地獄的道路是由良好的願望鋪成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唯一的正道,就是主耶穌所走過的十字架的道路。──《聖經綜合解讀》 【箴四27】「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腳離開邪惡。」 【思想問題(第4章)】 1 作者如何強調「謹守智慧」的重要性?他如何把「擇善途而行之」的好處表明出來?參18~19節。新約作者有應用類似的比喻嗎?參約3:19; 8:12; 帖前5:4~8。 2 作者在23節所強調的與太15:19有否相似之處?他有否忽略人在身體上須下的功夫?參24~26節。 3 主的兄弟雅各說:「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雅3:6)你用什麽方法轄制舌頭的運用(24)呢? ──《串珠聖經註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