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箴言第九章拾穗

 

【箴九1「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智慧與愚昧都有“房屋”(比較14),並且都邀請人進來。“七根柱子”。即一間建造得很完美的房子。――《箴言雷氏研讀本》

         “七根柱子”描寫智慧所造的房屋宏大且結實。――《啟導本箴言註釋》

         「房屋」:可指學習地方。

         「七根柱子」:可能表示建築物巨大和完善。――《串珠聖經註釋》

         鑿成七根柱子: 在聖經中,7是完全數。“啟示錄”用7個教會來代表這世上的全部教會,兩者具有內在的聯繫< 緒論,聖經中數字的象徵意義>。――《聖經精讀本》

         七根柱子引起了不少巧妙、但沒有結論的討論。在近來所提出的理論中,奧伯萊主張這裏是暗示異教的七柱神龕(WIANE p.9),智慧的房屋針對它而提出了真正的答案〔根據巴師莊(G. Bostro/m)的說法52,就像將智慧本身呈現為與亞富羅底特53的對手一樣〕比較平凡的說法是,這些柱子只不過是一棟巨大而建築精良之房屋可辨認的結構特色罷了。但這裏也可能有著宇宙論方面的暗喻,論及創造的七日,或是太陽、月亮,與五個有名的行星,所以是指宇宙的結構(參,八27及下)。考古學上發現西拿基立曾建造了一棟有著七根柱子的房子,供亞述人舉行新年筵席之用,這發現也被人引用來支持後面這兩種理論中的一個:建築學上的或宇宙論方面的54——《丁道爾聖經注釋》

         「鑿成七根柱子」(1),意味著這座房子很大,可以容納許多賓客。在聖經中,「七」是完全數。──《聖經綜合解讀》

         ●「鑿成」:「砍伐」、「砍出」。

         ◎「七根柱子」:表示這是一個龐大、華麗的建築。至於「七根柱子」代表何意,則沒有辦法有定論。──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1 智慧房屋的七根柱子】智慧的七柱房屋是什麼,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這些理論包括了天的穹蒼、行星、創世的七日、律法的書卷,以及古美索不達米亞的七哲。另外,烏加列的《巴力與亞拿特》史詩亦提到高級神祇伊勒的居所,說他住在「智慧的七室,審判的八廳」之中。墨菲提出箴言及其章句構成智慧女士的房屋,這理論也很有吸引力。在蘇美的埃裡杜悼詞中,恩基(智慧之神)的廟宇埃安納(Eanna)被形容為有七個壁龕和七個火。──《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九1智慧建造房屋,鑒成七根柱子表示什麼?】

         答:在這一章中,智慧又再一次的人格化,顯在人的眼目中,智慧好像是一個慈藹的主婦,她設擺豐盛的筵席,請無知愚蒙的人來吃喝,並要他們捨棄愚蒙,就得存活,走光明的道(26)。關於這裡所說的七根柱子是表示什麼?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神創造七日的代表,有人認為是七種學藝,甚至於說是箴言的頭七章。但有許多人辯論說,這個七的數字,並不含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公然而不論如何說法,我們總可以把這七根柱子,認為是知識、謀略、真智慧、靈明、智謀、訓誨和聰明等這七種內涵。這裡每一種特徵都經常在箴言書內出現(箴一24,二67,三19,五2,六23,八51112),九10),每一種都是智慧的一面,都是一根柱子(參賽十一2)。筆者認為這種啟示,不僅是在舊約中顯明,而且也在新約中得到一點新的發現,如在雅各書說到「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三17)等;這裡的七種屬靈德行也可以說是七根柱子,不過是顯示這智慧另一方面的七種含意而已。總而言之,這前後所提的七根柱子,是用來建造這一所智慧的房屋,藉以表明智慧的高尚與完美,為我們今日信徒追求神的智慧所當學習的(參傳八16,林前一5202430,雅一5,弗一817,三10,約壹三20 )。――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箴九1~6智慧邀請人赴豐富的筵席。――《串珠聖經註釋》

          91~5 描述智慧是做了充分的準備,才派人去四處邀請客人參加宴會。

         1~6節此處「智慧」是用陰性名詞,與 913~18 愚昧婦女成為對照。──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1~18本章概述首八章的教訓。智慧(1~6)和愚昧(13~18)都設宴,邀請人來分享他們的好處。――《箴言雷氏研讀本》

         本章為一至八章的總結,智慧和愚昧同時出現。智慧建造自己的房屋,堅固寬大;愚昧也有自己的房屋,但她坐在家門口(14),不象智慧一天到晚為家人的幸福操勞(三十一10~27)。智慧準備豐富的筵席待客(2),愚昧所準備的是香薰的榻(17)。她們都呼叫愚蒙人“轉到這裡來”(416)。年輕人沒有判斷力,不知何去何從,面對表面聽來似乎一樣的邀請,卻是關乎生死的抉擇。智慧的桌子有她親手作的餅和美味的酒;愚昧所預備的是偷來的水和餅,是見不得光的淫邪勾當(18)。表面看去“甜”,內裡卻藏著死亡的陷阱(18節;看伯二十12~14)。選擇智慧所得到的是生命與光明(611)。――《啟導本箴言註釋》

         智慧的結語:本章用擬人法描繪智慧和愚昧,總結1~8章的教訓。――《串珠聖經註釋》

         本文陳述了兩種邀請與選擇。智慧預備了筵席來邀請眾人(1~6),而愚昧的婦人則以淫亂和享樂來誘惑人(13~18)。智慧與愚昧均作出了某種應許,只是各自的選擇結果卻相差萬里。選擇智慧的人將會得到更加豐盛的生命,選擇愚昧的人將會走向死亡。――《聖經精讀本》

         本章是智慧第三次呼召人(20~33;八章;九章),接續第八章「門」(34)的比喻,把智慧擬人化為一位殷勤的女主人,在城中邀請愚蒙人赴宴(3~6);用智慧和愚昧的兩個筵席,呼召人在禍福之道之間作出明智的選擇。本章分為三段,每段六節,結構非常整齊:

o A. 智慧宴請人,供應生命(1~6)

o  B不同的選擇必然導致不同的結果(7~12)

o A1. 愚昧宴請人,導致死亡(13~18)──《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章是前面八章的總結,用宴會的比喻說明人必須謹慎選擇智慧與愚昧陣營。並以「對神的敬畏」來為智慧與愚昧的試金石。

          94~516~17 所記智慧與愚昧的邀請對象、用詞基本上相同。

          913~17 描述愚昧根本沒作準備,驕傲的要人直接參加宴會。──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一至九章】一至九章是父親的訓誨(8),也是本書的序言。這個序言以智慧和愚昧的兩種邀請結束,而本書接下來所有的箴言,都是讓人在智慧和愚昧、生命與死亡之間作出明智的選擇。人生的旅程不必跑贏什麼人,但要選對當跑的路線;未必贏在起跑線上,但卻不能倒在錯誤的終點;選擇「當跑的路」(提後四7)固然不容易,堅持「跑盡」(提後四7)更是難上加難。但神並沒有讓我們倚靠自己奔跑,而是賜下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為要保守公平人的路,護庇虔敬人的道」(7~8)。父親的訓誨以「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7)開始,又以「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10)結束,表明「敬畏耶和華」才有可能作出明智的選擇,這是本書一切箴言的根基、起點和目標。──《聖經綜合解讀》

 

【箴九2「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

         “宰殺牲畜”。直譯作:宰殺她的屠宰物;即準備她的食物。――《箴言雷氏研讀本》

         「調和旨酒」:指用香料調製美酒。――《串珠聖經註釋》

         宰殺牲畜: 這與某一君王宰殺牛和肥畜來邀請人們參加兒子婚筵的事件相似(224)。智慧的人會經歷到神所賜下來的各樣豐盛。尤其是基督親自將自己獻為祭物,應許了無限的恩典。亦即,基督親自作了我們屬靈的糧食與水(221920)<可1045,道成肉身的雙重目的>。 ――《聖經精讀本》

         「調和旨酒」(2),原文是「混合酒」,意思是用香料調製的美酒。──《聖經綜合解讀》

         ●「調和旨酒」:「混合酒」。──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3「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

         智慧一方面打發使女出去邀請人,一方面站在城中的高處大聲呼請(原文“呼叫”前為單數的“她”,指的是智慧。“使女”原文為多數),迫切之情躍然紙上。――《啟導本箴言註釋》

         「自己」:應刪去,呼叫的乃是使女。――《串珠聖經註釋》

         「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3),原文是「打發使女出去在城中至高處呼叫」(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使女」:原文是複數型態「女僕們」。──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3 城中至高處的重要性】智慧在八章3節呼叫之處,是城門口這個宜於作出公告的地點。但本節城中的「至高處」則通常等於廟宇或王宮的所在地,後者通常建于當地的衛城。呼籲人學習,以及智慧、公義的主題,亦可見於以賽亞書二2。該節聖經描述耶路撒冷的聖殿成為高處,吸引「萬民」到此敬拜(又見:彌四1)。按照以賽亞書四十9,向被擄歸回者報好信息,也要「登高山」極力揚聲宣講。──《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九4「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 這句話隱含著不願失喪一個小子的懇切之心(1814)。雖然8節說不要責備褻慢人,但並不與本節相矛盾。因為本節的“愚蒙人”,是指沒有經驗和正確分辨力的人,可以通過教導使他們回到正道。與此相反,8節的“褻慢人”是指內心已被邪惡的思念所充滿的人,他們蔑視智慧的訓誨並積極地誹謗。 ――《聖經精讀本》

         「愚蒙人」(4),原文是「單純、天真 פְּתִי/peth·e’」,意思是頭腦簡單、容易被騙的人。承認無知是獲得判斷力的開始,只有認識到自己無知、承認自己天真的人,才會回應邀請。而那些拒絕接受智慧邀請的人,是因為內心存在虛妄的優越感,結果卻是無法脫離無知。所以蘇格拉底把不知道自己無知的人叫做「雙倍的無知 Double ignorance」,而佛蘭克林把虛心的偉人稱為「加倍的高貴 Twice honourable」。──《聖經綜合解讀》

         ●「愚蒙人」:SH 6612,「單純的人」、「天真的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5「“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

    「你們來,喫……喝」這些詞語總是被用來表達神的邀請(參,賽五十五12);但只有福音才能把這邀請充分的代價與實質啟示出來:約翰福音六5155——《丁道爾聖經注釋》

         「餅」提供營養,「酒」帶來喜樂,「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5),就是把智慧轉化為自己的生命和喜樂,成為生活的習慣。習慣永遠是個好老師,壞習慣固然難改,好習慣也不容易忘記。真智慧並不是記住《箴言》的字句,而是養成明智選擇的習慣,以後這習慣就能「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7),使人「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11)。所以莎士比亞說:「習慣可以是個魔鬼,也可以是個天使,它能讓你習慣于不假思索地行善或作惡 Habit can be a devil or an angel it can get you used to doing either good or evil without thinking about it(《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場現代英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培根)──《聖經綜合解讀》

 

【箴九6「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你們……要捨棄愚蒙」:「愚蒙」(或愚蠢;與第4節一樣)是這個及物動詞的受詞(呂譯、思高、現中、AV),而不是主詞(RV;和合本則是同時作主詞與受詞),不需要將「無知人」(現中、RV)修正為「無知」(參,思高、呂譯、RSV),因為這筵席所呈現的不只是一個新的展望而已:它乃是在新同伴當中生命被改變了的典範。——《丁道爾聖經注釋》

         「要走光明的道」(6),原文是「要走有洞察力的道」(英文ESV譯本)。閉塞的環境會滋生狹隘的思想,黑暗的道路會讓人失去正常的判斷力。──《聖經綜合解讀》

 

【箴九7「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駡,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

         “褻慢人”即嘲笑者。“惡人”不但不接受批評,而且會辱駡嘗試幫助他的人。“被玷污”;即受到侮辱。――《箴言雷氏研讀本》

         辱罵(和合、RSV,此譯較好):呂譯、思高、AVRV 作「恥辱」。一個人越是順著愚昧而行,越少招致責備;一個人越是順著智慧而行,卻越多遭受責備;這樣的責備乃是智慧施教的方式。「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太十三12~16)——《丁道爾聖經注釋》

         「褻慢人」(7),原文是「輕蔑、嘲諷」,指傲慢的人。「惡人」(7),原文是「邪惡的」,指抵擋神的人。──《聖經綜合解讀》

         ●「指斥」:「訓誡」、「指導」、「告誡」。

         ●「褻慢人」:「譏諷者」、「傲慢的人」。

         ●「辱罵」:「羞辱」。──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7~8褻慢人和惡人驕傲橫蠻,不能謙卑接受他人意見。但智慧人虛懷若谷,有若大禹,聞善言則拜,反喜愛責備他的人。――《啟導本箴言註釋》

         智慧邀請了「愚蒙人」(4a)和「無知的人」(4b),卻沒有邀請「褻慢人」和「惡人」。與自命不凡的「褻慢人」和「惡人」談論智慧是徒勞的,因為他們的愚昧並非因為缺乏事實或理性的分析,而是因為無知地陶醉於某種優越感,不願承認自己已經被愚弄;所以成功的騙子不必再為自己辯解,因為被騙的「褻慢人」和「惡人」都會替他們圓謊。因此,「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駡」(7a),再多的證據也無法說服他們,要讓他們相信自己被騙了,要比騙他們更難。他們可以原諒別人的錯誤,但卻不能容忍別人的正確(7~8),尤其是別人的正確證明自己的愚昧的時候,所以「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7b)。他們只在反對別人的時候才高舉自由,但卻容不得別人批評自己的自由,所以「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8a)。只有懂得自己有限的「智慧人」(9a),才會接受教導和勸勉,並且「增長學問」(9b)、「越發有智慧」(9a)。因此,一個人越是愚昧,越少受責備;越是有智慧,越多受責備;「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太二十五29)──《聖經綜合解讀》

          97~8 是說明傲慢的惡人不受指導,所以不用費心警戒那種人,免得自己碰一鼻子灰。──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7~12這段指出嘲笑者與智慧有不同的行事方法。――《箴言雷氏研讀本》

         智者就是肯受教,並智慧不斷增長的人;而愚者恰相反,結果使自己受損。――《串珠聖經註釋》

         關閉的或敞開的心思:這段格言集所給人的印象是:它並非特別為了這段上下文而寫的;所以有些學者就把它刪掉,或是( Moffatt)將它放在本章結尾。但是它的主詞與位置卻都是意味深長的。它的位置可以讓本章(與本書的第二大段)結束在一個破滅的高潮上(18);它的內容則是矯正「人的得救或失喪只是由於一個孤立的、衝動的決定」這種印象,將人的抉擇看作是在性格中達於圓滿的,所以也就是在命運中達於圓滿。——《丁道爾聖經注釋》

 

【箴九8「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

         智慧人……必愛你: 智慧人希望使自己的人格更加高尚,故喜悅他人指出自己所沒有認識到的缺陷(1415)。但驕傲懶惰的人,甚至不願意接納別人真誠的忠告,認為他是在誣陷自己。 ――《聖經精讀本》

 

【箴九9「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本節的“智慧人”與“義人”幾乎具有相同的意義。因為智慧並不是一般的知識,乃是對神的敬虔與所有道德性原理有關(12) ――《聖經精讀本》

         參蒲他(見導論:「Ⅱ 在古代世界中的智慧」第四段,原書第13):「技巧(圓滿)的極限無法達到,沒有一個老練之人已經裝備自己到出色(得極圓滿)的地步」55

智慧人與義人(和合、呂譯、RVRSV)是可以互換的,第10節就解釋了原因。——《丁道爾聖經注釋》

         「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9)。因此,人若懂得自己的有限,智慧就可以不斷增長;但要認識自己的有限,首先卻需要相當的智慧,這是一個悖論。但「在人這是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6),「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10a),這個開端是神的主動揀選和感動。──《聖經綜合解讀》

 

【箴九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重申智慧導師的座右銘和本書的主題(7)。――《箴言雷氏研讀本》

         「開端」:或作「總綱」。

         「至聖者」:參何1112指神自己。――《串珠聖經註釋》

         關於智慧作品的這個座右銘,見一7的註釋,也注意 Moffatt 對第二行所作令人吃驚的譯法:「認識神,便是智慧之意。」

至聖者(和合、呂譯、思高、現中,AV「聖者」)是複數而沒有冠詞的(像三十3一樣);所以這個詞語的意思可以是「像聖徒(或天使,參,伯十五15;詩八十九7)所擁有的知識」(參,AVLXXVulg);但平行體〔在何十一12(馬所拉經文在十二1)更為接近〕卻提示:這裏是用來指神的一個術語(參,和合、呂譯、思高、現中、RVRSVMoffatt)。複數(見一20的註釋)可能是表示超卓與包羅性,像神的複數字(Elohim)一樣。——《丁道爾聖經注釋》

         「開端」(10),原文的意思是「首先、起頭、最重要的部份」。「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人跪下來禱告的時候,比踮著腳所看見的更多。神是世界的創造者和管理者,真智慧只能從神而來,人無法靠自己開悟;真智慧只能靠神活出,人沒有能力知行合一。尋得智慧,「就尋得生命」(35);但要尋求智慧,生命首先要被改變;因為只有「敬畏耶和華」的人,才有可能領受神所啟示的智慧,並且順服神的旨意、作出明智的選擇。──《聖經綜合解讀》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10b),可譯為「對至聖者的知識就是洞察力」(英文ESV譯本)。「至聖者」指神自己,「聰明」原文是「洞察力、理解力」。「認識」原文就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7)中的「知識」,意思是「知識、洞察力、智慧」,與「分別善惡」(創二917)的「分別」是同一個詞,在聖經中也被譯為「知道」(伯十7)、「認識」(賽五十三11)、「明白」(賽五十八2)。「知識」包括兩個要素:首先是知道一件事、或者知道去哪裡找;其次是懂得如何分辨。──《聖經綜合解讀》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10),這並非高深莫測的道理,而是神的百姓應當具備的常識(申四6;詩一百一十一10),但常識卻並非人人都有。今天,人人都需要常識,但卻並非人人知道自己缺乏常識;那些有常識但沒受過高等教育的「愚蒙人」,比受過高等教育卻沒有常識的「褻慢人」更有指望。──《聖經綜合解讀》

         ●「開端」:「首先」、「起頭」、「最重要的部份」。

          910 直譯是「有對耶和華的敬畏是智慧的首要,有對至聖者的知識便是聰明」。

          1「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愚妄人藐視智慧和訓誨」與910 觀念相似。──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10~12“開端”指主要的原則,沒有階級的含義(看一7)。這幾節是前面九章引言的總結。參二1~5;三1~1016~18,;四20~27;八32~36等注。――《啟導本箴言註釋》

 

【箴九11「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

         「因為」(呂譯、AV)引入一個論據,來支持智慧與公義是等同的(910節的註釋):公義的歷程事實上就是慎思明辨的歷程(參,申三十二47)。新約聖經為這樣的陳述加上了永恆的層面。——《丁道爾聖經注釋》

         ●你藉著「我」:這個「我」只可能是「智慧」,但是此處插入有點突兀,可能是因為 910 提及智慧。──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12「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

         人可以選擇智慧,收取智慧的回報,或嘲笑人而受到處罰。――《箴言雷氏研讀本》

         就必獨自擔當: 這可謂是聖經所體現的個人主義精神(645)。本節並不是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不會起到任何作用。本節只是在強調,終極的責任還在於自己,而不在於別人。 ――《聖經精讀本》

    這或許是個人主義在聖經中最強烈的表達。這樣的陳述(參,結十八;加六45)並非代表著否定人們會因彼此的性格而蒙福或受苦(參,十1),而是要強調人至終所得著或失去的,乃是他自己。你的性格是你不能借入、借出,或逃避的一個東西,因為它就是你,參十四10——《丁道爾聖經注釋》

         「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12),意思是人應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錯誤選擇的代價由別人來付,隨便選擇很容易,堅持錯誤也很容易。每個人的選擇,都會影響到那些愛自己的人(1;十五20,二十七11;二十九3),因為「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六2),但最終神要「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加六5),因為「祂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二6)──《聖經綜合解讀》

          912 直譯是「你若有智慧,是你自己有智慧,你若傲慢,你就自己承擔吧」!

         ◎許多學者都指出 912 是最個人主義的一節經文:自己要承擔自己性格的後果。──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13「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

         愚昧的婦人既無靈明,又不敬畏神,只知喧嚷,象二16與七11的淫婦一樣。――《啟導本箴言註釋》

         愚昧的婦人: 在字面意義上,“愚昧”與“婦人”相等,此婦人自然也可以說是淫婦(21653) 喧嚷:  與智慧人的深思熟慮的分辨能力相對比。描繪了淫亂的婦人,為了得到感官上的滿足,而隨口胡說的模樣。 ――《聖經精讀本》

         「愚昧的婦人」現中、RV 邊註的「愚蠢」是另一個可以選擇的譯法( Gesenius,§130e所舉的例子),與第1節形成對稱;但是我們可能應該將它視為與第1~6節擬人化的智慧相對,是愚昧的一個非常具體的化身,就在妓女的身上呈現出來。

「愚蒙」(13b節,和合、思高、AVRV)直譯為「糊塗」,強調的是:因著她一切的詭計,她也與她的受害人同有基本的缺欠。呂譯、RSV 的修訂「放縱淫蕩」可以找到證據支援,但卻是沒有必要的。另一方面,一無所知(和合、思高、AVRV)乃是希伯來文文法少見的(但參,尼二12,希伯來文);七十士譯本的「不知羞恥」(呂譯、現中、RSV 即如此譯),乃是代表一個稍有差異之希伯來文經文的讀法,或許是正確的。進一步的可能(見五6的註釋)是:「老是紛擾不安。」——《丁道爾聖經注釋》

         「愚昧 כְּסִילוּת/kes·el·üth’」(13),原文是「愚蠢」。「愚蒙 פְּתַיּוּת/peth·ah·yüth’」(13),原文是「單純、天真」。這兩個詞原文在聖經中都只在此出現過一次。──《聖經綜合解讀》

         ●「愚昧的婦人」:原文是單數,是把「愚昧SH 3687」擬人化。

         ●「喧嚷」:「咆哮」、「吼叫」。──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13~18愚昧邀人赴死亡的筵。――《串珠聖經註釋》

 

【箴九14「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

         「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具有懶散的氣氛;相對的,智慧雖是急切地籲求,卻總是那偉大的女士。——《丁道爾聖經注釋》

         「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14),指愚昧以最有權威的教師自居(太二十三2)──《聖經綜合解讀》

         當智慧設擺筵席的時候,愚昧也起來模仿。兩者都邀請「愚蒙人」(16),表面聽起來都一樣,都是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416)。但智慧是殷勤地「打發使女出去」(3),主動尋找人;愚昧卻是懶散地「坐在自己的家門口」(14),願者上鉤。智慧精心預備了筵席(1~2);愚昧卻不做任何準備,反而建議人食用「偷來的水、暗吃的餅」,因為那樣會更加刺激。智慧是讓賓客「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6);愚昧卻是讓賓客付出死亡的代價(18節;羅六23),在地獄消化他們在世所偷吃的東西(17)。人的悲劇在於,假像往往比真相看起來更加靠譜,愚昧常常比智慧聽起來更加悅耳;謊言都有足夠的理由,但真理未必能通俗地解釋。所以智慧的使女還沒出門(3),過路人可能已經把愚昧的邀請傳遍全城了(15)──《聖經綜合解讀》

 

【箴九15「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直行其道的人”。即生活正直的人。――《箴言雷氏研讀本》

         ●「直行其道」:「往前直行」。──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16「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愚蒙人」:「單純的人」、「天真的人」。愚昧與智慧邀請的對象都是這樣的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愚昧與智慧同樣邀請愚蒙人作客。――《串珠聖經註釋》

 

【箴九17「“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愚昧的婦人推銷被禁止之行為的魅力;“偷來的水”和“暗喫的餅”可能比喻不合法的性行為(比較五15~10;三○20)。――《箴言雷氏研讀本》

         愚昧為客人所預備的是偷來的食物,是不正當的,可能與邪淫有關(515~16)。――《串珠聖經註釋》

         偷來的水: 比喻不純潔的性生活(515)。墮落之人自然會被隱藏的罪惡所吸引。若不制止這種本性,而任其發展,良心就會對罪遲鈍,人也會因處於安逸和惰性而逐漸走向滅亡。與此相反,我們若在神面前赤裸裸地剖析自己並悔改,努力走向正道,最終必會得著寶貴的勝利(514) ――《聖經精讀本》

    「偷來的水是甜的……」夏娃必須被說服,即使用上偷竊的手段得到甘甜的滋味,也是值得;而我們卻墮落得夠久了,很輕易就相信正是如此。如果第10節是智慧人的座右銘,那麼這節經文就是詭辯之士的座右銘。進一步見二十17;以賽亞書五20——《丁道爾聖經注釋》

         「偷來的水、暗吃的餅」(17),都是比喻淫亂。「偷來」和「暗吃」的原文都是複數,表明偷的來源很多。真理只有一個,謬誤卻有許多;智慧的筵席只有提供營養的「餅」和滿足喜樂的「酒」(5),愚昧的功能表上卻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選擇,好讓愚昧人感覺「我的人生我作主」,卻忘了所有的選擇都在同一份叫做「愚昧」的功能表上。末世的信徒生活在一個速食文化的時代,提供選擇成為掩蓋內容拙劣的一個好辦法,只要能讓消費者享受在許多選項(Options)之間揮斥方遒的快樂,他們就很容易忘記最終拿到的都是垃圾食品。──《聖經綜合解讀》

         ●「偷來的水」:可能是指「偷竊所得之物」,也可能是指「不正當的性愛」( 515~18 有相關的比喻)

         ●「暗吃的餅」:「隱密處的麵包」。與「偷來的水」意義相似。──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九18「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本節或意譯作:人卻不知道往她那裡去就會導致死亡,她的家人必會墮入陰間的深處。――《串珠聖經註釋》

    「死者……地獄」(AV):毋寧是和合、呂譯、RSV 所譯的陰魂……陰間(見分題研究:「Ⅱ 死亡」)。關於魅惑人的允諾和生命的應許,與悲慘的實際之間的對比,參二18,五5,七27——《丁道爾聖經注釋》

         ●「她的客」:「被她召喚的」。也就是參加愚昧宴席的人。──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思想問題(9)

1 本章中「智慧設筵」的比喻和主耶穌的大筵席比喻(1415~24),兩者有何相同之處?有何分別?

2 愚昧邀請人喝「偷來的水」,吃「暗處的餅」,這是訴諸人性的什麽弱點?錯誤在那裡?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