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迦书第二章拾穗 【弥二1】「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 「因手有能力」:指有权势的人,随心所欲。──《串珠圣经注释》 本章和下一章列举犹大国的罪行,最显着的罪是恃强凌弱,但更大且基本的罪,是不听神藉先知说的话,宁可听说悦耳话的先知(三5;耶八10∼11;结十三10)。──《启导本弥迦书注释》 「因手有能力」有译为「他们的能力就是他们的神」。他们完全倚靠自己,无人阻止或制裁。在希伯来人心理中,床上是思想计划的场合。 「祸哉」是语首的惊叹,却不是咒诅。这里先知为看见恶人作奸犯科而悲恸,为他们消遥法外而哀号,为穷人在他们欺压下痛苦而悲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祸哉。弥迦在第1,2节,弥迦谴责对待穷人的不义和欺压。 那些在床上。即在夜间筹划第二天要做的事(见伯4:13;诗4:4;36:4)。这些恶人急于求成,“天一发亮”就要实行。 因手有能力。他们遵循的是“强权即是公理”的罪恶原则,一旦有了能力,就一定会滥用。七十士译本译为“因为他们没有向神举起他们的手”,可能是误解了对这里所用的希伯来语习语。“能力”('el)常常译为“神”。但这个习语显然有“能力”的意思。关于该习语在其他地方的用法,见创31:29;申28:32;尼5:5;箴3:27节。──《SDA圣经注释》 ●「祸哉」:是悲叹语,非诅咒之意。── 蔡哲民《查经资料》 【弥二1~2】富人晚上躺在床上彻夜不眠,计划翌日的恶行。“因手有能力”。抢占土地的上层阶级以为“强权就是公理”。他们强行霸占穷人的土地(“产业”,2节);那是农业社会里一件最不公义的恶行。──《雷氏研读本》 1∼2节描写富人欺凌贫弱,霸占他人土地的事常见农业社会,但“贪图田地…房屋”为神所严禁(出二十17;申五21)。──《启导本弥迦书注释》 【弥二2】「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 「他们欺压 ...... 产业」:原为「他欺压人和他的家,人和他的产业」。他们不但违背第十诫(「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且抢夺他人的永久产业(参利25:23-28),使被欺压者沦为奴仆。──《串珠圣经注释》 古时的财富最主要的是田地。田地原是耶和华所赐给的,他们代代相传,由祖先传下来,使他们可以保守祖产家业。 那些恶人可能是用高利贷的方法,使穷人无法偿还债,结果只好让恶人来占据与夺取。在亚哈王的行动,夺取拿伯的葡萄园(王上廿一章)。先知何西阿也有叙述:挪移地界(五10)。以赛亚更有具体的描述:「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五8)──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弥二2 抢来的土地】借着压迫穷人与弱者来获得财物,违反了不可贪心的法律,还有圣约中战胜后分配土地给每个以色列家庭的约定。尽管有这些法律,小地主却债台高筑,加上大地主所拥有的政治力量引发了种种弊端(见:赛五8注释),见于埃及智慧文学(《阿曼尼摩比的教训》)。──《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弥二3】「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 恶者自食其果,所得的报应如同服苦役者颈上的轭,不能脱下。 「这时势是恶的」:指神降灾的日子。──《串珠圣经注释》 「祸」与「恶」是同一个字,前者是物质的,施以天灾人祸作为罚恶的方法。后者是道德的失败,不能符合神公义的要求。 这灾祸要降在这族,这族是那些欺压的恶者,可能也更扩充至整个支派与民族,指犹大国,以色列全家,审判必临到选民。这祸好像重轭一般,压在他们的颈项上,无法摆脱,因为轭实在太沉重了。──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所以再一次(参一8)显示判决与罪行相称。耶和华再度亲自降灾。灾祸是以「入侵的亚述大军队」之方式临到以色列。「家」(RSV,和合︰族)表示以色列是个因血脉、圣约和历史而结合的共同体。因为是一体,全「家」都会因其中个人的罪而受累,尤其是领袖的罪(参︰书七;撒下二十四17)。NIV 的「你们不能自救于……」,改写了「这〔轭〕(参︰耶二十八14)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RSV)。NIV 的译文很明白,灾祸是必然的,但却隐藏了另一层意义──灾祸同时也是屈辱的。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为惩罚更添几分羞辱。──《丁道尔圣经注释》 我筹划。罪的结果就是漠视家庭关系。所以神要惩罚整个民族的家庭。正如他们图谋罪孽,神也要“筹划灾祸”。 在你们的颈项上。对他们的惩治就像沉重的苦轭,是他们所无法摆脱的。 昂首而行。压迫者骄傲将会降卑。 是恶的。或“将是恶的”。先知所说的是神将来对祂子民的惩罚。──《SDA圣经注释》 ●「这时势是恶的」:指神降灾的日子。── 蔡哲民《查经资料》 【弥二3~5】神容许外邦人来霸占土地,藉以惩罚犹大。“拈阄拉准绳”。量度,象量度产业一样。──《雷氏研读本》 神的刑罚是让外人来攻占犹大国的土地。“这时势是恶的”是说这将是灾祸降临的时刻。“那日”:灾祸来临之日。“我们”指前面说到的夺取田地的富人。“悖逆的人“:外来的人(指亚述)。“你”指欺压贫苦的人。“拈阄拉准绳”:抽签分土地,意即在神收回土地召集分配大会时,这些压迫人的没有分。──《启导本弥迦书注释》 【弥二4】 「到那日必有人向你们提起悲惨的哀歌,讥刺说:‘我们全然败落了!耶和华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他将我们的田地分给悖逆的人。’”」 「那日」:即上节所提的恶时势。 「讥刺」:原作「箴言」或指讽刺的诗歌。 「分」:指个人获配给的土地。──《串珠圣经注释》 到那日,就是耶和华的日子,是祂施行审判,彰显祂威荣的那日子。耶和华取消我们的权利,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好似一种法律的程序,作过户的手续。田地是耶和华的,祂有权赐给,也有权重新分配。 从以色列人的想法,悖逆的是外邦人,这里是指当时的侵略者,必指亚述而言。有的将「悖逆的人」,译为「掳掠的人」。显然是神所许可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讥刺说。希伯来语是mashal ,可能指“嘲笑的歌”。“到那日”,就是上节所提到的恶时势,敌人将用以色列以前哀叹自己不幸的话来嘲弄她(见哈2:6)。敌人模仿受苦的犹太人的语气,讽刺曾经繁荣的以色列现在“全然败落”,变成荒凉的废墟。他们的遗产,就是“我们的分”被“分转归别人”。换句话说,神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后裔的迦南(见创13:14,15),将转交给他们的敌人。没有比重复他人哀叹自己不幸的话更具嘲弄性和的伤害性了。 悖逆的人。希伯来语是shobeb 。意为“背道”,或“悖逆者”。──《SDA圣经注释》 【弥二5】「“所以在耶和华的会中你必没有人拈阄拉准绳。」 「耶和华的会中」:指以色列人神圣的集会,特别是为分配土地的集会。 「拈阄」:分配土地的方法。 「拉准绳」:给每家量度土地。──《串珠圣经注释》 拈阄的事,虽是古时较为简单的方法,来确定神的旨意。但是原则在那里:「韱放在怀里,定事由耶和华。」(箴十六33)。田地被外邦人蹂躝又占据,但日后他们必败亡,耶和华的子民在复兴时必得回地业,拉准绳重新建造,但是恶者必不会有分,只有义者可得耶和华的赏赐。──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耶和华的会中」:在此指以色列人神圣的集会,特别是为分配土地的集会。 ●「拈阄」:分配土地的作法。 ●「拉准绳」:给每家量度土地。── 蔡哲民《查经资料》 【弥二5 耶和华的会】指以色列社会中有权作决定和服役的男性群体,关于这个专用名词,请参看:申命记二十三1∼8注释。──《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弥二5 拈阄分地】当一家之父去世,所有的地产藉由拈阄来分配给众子。埃施嫩纳法典、汉摩拉比法典,以及中亚述法典都有记载这样的情况。西法遗址(Tell Sifr)出土的文献特别提到由拈阄分财产。这里弥迦所说的是,藉由压迫累积地产的人,将会无人为继。──《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弥二6】「“他们说:‘你们不可说豫言,不可向这些人说豫言,不住的羞辱我们。’」 或作:「他们(指假先知)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他们不应说这样的预言:『羞辱必不追上(我们)』」。──《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弥迦指责两种人,为富不仁的,与迷信伪善的 。这两种人往往联合起来,做各样不法的事,成为社会的毒瘤。先知认为他们的阻止是无效的。他们不住的羞辱,但并不因此得逞。──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弥二6~7】第6节似是听弥迦讲话之人的忿怒回应,而第7节是弥迦的回答。“忍耐”。直译作:受限制。即急切。对于行动“正直”的人来说,神的话是有的。──《雷氏研读本》 【弥二6~11】真先知的信息,大家不听,假先知因此兴起,全段是宣布不许先知说预言的罪,有呼唤百姓回头。6∼7节上半是弥迦述假先知的话,说神不会做真先知所预言的事,因为祂慈爱,有忍耐。7节下半至13节是神说的话,大意是说神赐福给说话正直的先知;恶人欺压心要和平的人,压迫希望安居的人,连小孩子也不放过。神现在要毁灭这地。无人能在这里得到安息。那些为了一杯酒而说假话讨百姓欢喜的,一定受到欢迎。因为这百姓不愿听神的话!──《启导本弥迦书注释》 【弥二7】「雅各家啊!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吗?这些事是祂所行的吗?我耶和华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吗?」 「雅各家」:指所有百姓。 「耶和华的心 ...... 所行的吗」:这是拒绝先知责备的理由。 「这些事」:神降罚的事。 「我 ......
的言语 ...... 有益吗」:神应许赐福气给正直的人。──《串珠圣经注释》 「雅各家」在这里是称呼,有的是与上节连起来。「羞辱不会临到雅各家。」人们认为真先知的话不足置信,他们论灾祸的豫言不会实现,不会真有羞辱临到雅各家。这是可能的译词,却大多不接受,本节还是以「雅各家」起首。 论耶和华不忍耐,是指祂心地狭窄,神怎会如此?这字另一个意思是短少,指神的眼光短促,不从长远来看。神当然不会这样,所以那些人振振有词,认为他们的信仰观念十分正确,却因此使多人苟且因循,不切实悔改,终于遭受了刑罚。──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此处再次引述假先知的话并予以驳斥。弥迦书中的雅各家,指的是全以色列(参三1)。「心灵忿怒」(NIV)意即心不忍耐(参 NEB;士十六16;伯二十一4)。假先知们可能将他们的神学观念,建立在出埃及记三十四6上面,即独独强调神的爱。这种观念在两方面有谬误。其一,它只有一半是真实的(参︰出三十四7)。完全的真理是︰神会实现祂在约中向以色列国所说的应许,祂的言语也的确有益,但只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其二,他们滥用了经文(参︰箴二十六9;路四10∼11)。今日的假教师也同样将救恩的确据滥用于背弃神的人身上,而没有带领他们从罪中悔改(参︰太七24∼27,十二50;林前六9∼11;加五21;提后二12)。──《丁道尔圣经注释》 雅各家啊。弥迦斥责说话的人(第6节),歪曲了神的精神。 不忍耐。直译是“缩短”。该词与“心灵”联系,就表示“不耐心”。在这里先知斥责那些指控神没有耐心,威胁祂子民的人。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神长期容忍了以色列人。但是如果人犯了罪,就会自食其果(出34:6,7)。 祂所行的。惩治和刑罚不是神的本意(诗103:8-14;结18:25-32)。祂是慈爱的神,乐于施恩。对祂来说,惩罚是一件“非常的工”和“奇异的事”,因为这有悖于祂的本性(赛28:21;耶31:20;哀3:32,33;约壹4:7,8)。弥迦说我们受惩罚是咎由自取,责任不在神的(结33:11)。由此可见,罪人的处罚是自己带来的。正如太阳不对不透明物体的阴影负责,神也不对罪人的罪孽负责(见雅1:13-15)。 有益。神的话是良善的,会给顺从的人带来福气的(申7:9-11;诗18:25,26;25:10;103:17,18;罗7:12;11:22)。──《SDA圣经注释》 【弥二8】「“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 「我的民 ...... 仇敌」:指恶人欺压弱者。 「不愿打仗之人」:大概指回乡的退役军人。──《串珠圣经注释》 那些自称为神的子民,他们离弃神,已经算不得是神的子民。他们兴起的仇敌,作奸犯科,是以色列社会不安的主要因素,他们无恶不作,才使国内没有太平。内里的不安更使外患无法防止。那些平民,是爱好和平不愿打仗的人,受欺压,甚至被剥去外衣,为欠债当作当头,是律法不能许可的。──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然而,近来。直译是“昨天”。这句话意义不明。 如仇敌。是对上层阶级的指责。他们待平民“如仇敌”,进行抢劫和掠夺。虽然他们背道而有罪,但神凭着祂永久不变的爱,仍称以色列为“我的民”(见赛49:14-16;约1:11)。 不愿打仗。上层阶级的人剥去和平百姓的外衣。 外衣。希伯来语是salmah ,这种外衣在睡觉时是用来遮体的。债权人不可在晚上扣留债务人的外衣(见出22:26注释)。──《SDA圣经注释》 ●不愿打仗之人:大概指回乡的退役军人。── 蔡哲民《查经资料》 【弥二8∼9】耶和华以愈见加强的语气,指责以色列的领袖剥去男子的外衣、占据妇人华丽的房屋,且将小孩子的荣耀尽行夺去。外衣代表男子的尊严。以色列的百姓安居在其土地上,好像解甲归田的战士一样。但以色列的领袖却把他们自己的职位,当作赢来的奖品,而非服事百姓的机会,竟然尽情掳掠百姓。祝福较佳的翻译是荣耀,指的是耶和华赐予以色列的丰盛(参︰结十六9∼14)。这些控诉也间接地让我们了解,以色列在倾覆时的财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8~9人错以为神是只有慈爱无公义的神,导致姑息与偏差,神回答他要维护行动正直之人的益处,就必须要伸张正义,刑罚不义者。 【弥二9】「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他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 「我的荣耀」:指肥美的产业(参耶3:19; 结20:6, 15)。 整句表示这些孤儿因受残暴人欺压,无法承受父亲的遗产,以致无分于耶和华美好的产业。──《串珠圣经注释》 那些妇人很可能是寡妇,她们已经需要社会的慈善救济,但是那些恶者仍不放过,欺凌她们,她们陷于赤贫之中,家是唯一的地方,使她们还可栖身,算是她们安憩的地方,但仍被人们赶逐出来,以致无家可归,有家也归不得。 耶和华曾说:「我怎样将你安置在儿女之中,赐给你美地,就是万国中肥美的产业」(耶三19)。这就是「荣耀」的涵义。这也被恶者夺去,无疑犯了极重的罪。──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妇人。可能指应受保护的寡妇(见赛10:2)。 赶出。希伯来语是garash 。该动词还出现在创3:24中。 我的荣耀。由于贫困和无知而剥夺了孩子们的福气,或者把他们卖为奴隶,剥夺了神赐给他们的自由。──《SDA圣经注释》 ●我的荣耀:指肥美的产业(参 耶 3:19
结 20:6
20:15 )── 蔡哲民《查经资料》 【弥二10】「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毁灭,而且大大毁灭。」 神百姓犯罪使迦南地受污,自己则要被逐,不得再居住在这应许之地。──《串珠圣经注释》 迦南地原本就是安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那世代受神厌弃,神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诗九十五11)。当以色列人进入迦南,那地因外邦人的宗教而污秽,所以他们必须被逐出(利十八24-28)。现在玷污的不是迦南人,而是以色列人,是他们的罪污。这样的罪恶污秽必被除灭,神公义审判的目的就是在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去吧。压迫者要从他们的土地上被赶出去,正如他们先前驱赶其它人。 你们安息之所。即迦南地(申12:9;诗95:10,11)。 污秽。因着他们的罪(见利18:25,27)。 使人(或作地)毁灭。原文意义含糊。可能指因居民被驱逐而荒废的土地,也可能指消灭玷污人的污秽。──《SDA圣经注释》 【弥二11】「“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豫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 假先知传讲繁荣和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审判和被掳,所以百姓爱听。──《雷氏研读本》 「清酒和浓酒」:代表神的赐福。本节或指假先知为求得酒饮而向民发出投其所好的信息,或指假先知欺骗百姓,使他们如喝醉了酒一般,不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再论假先知的危害,他们存心虚假。他们既没有信息,只有编造谎言。只要有人供给他们酒喝,他们可以照大众的兴趣说豫言,完全投人所好,迎合人们的心理。另一种解释,是先知为投人所好,专以乐观的说法,论神怎样以物质的丰裕满足人,有清酒与浓酒,物产丰富,到处滴满甜酒。这样讲法,一定也备受欢迎。──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若有人。神子民中间的罪人,因着自己的罪孽,不喜欢斥责他们过犯的人。那些放任和纵容罪恶,说悦耳的假预言的人,倒成为受欢迎的先知(见耶14:13-15;23:25-27;结13:1-7)。 心。希伯来语是ruach ,也可指“风”。故有人译成“若有人走来走去,放出风声,说出谎言”(英RSV版)。 我要向你们预言。没有比披着神圣言外衣的假道更能误导相信的人了(太7:15;参弥15:7-9)。 清酒。这些假先知承诺物质的繁荣和肉体的快乐。──《SDA圣经注释》 ●清酒浓酒:一般用来代表神的赐福。 ◎然而百姓只选择他们喜欢听的信息听,显然就自取灭亡。── 蔡哲民《查经资料》 【弥二11 接受乐观主义的先知】在亚述,先知被期待要支持国王和其政策。以色列先知则与时下文化抗衡,通常都是批评当政的国王。如同耶利米书二十八8∼9所提到的,人民谨慎对待「说和平预言的先知」。古代以色列先知的角色,是要在人民违反圣约的规范义务时,提供规劝的话与警告。这与古代近东的先知不同,后者在马里文献有提到,主要是注意违反风俗(没有按时献祭或依约筑庙)或是战争之事。──《旧约圣经背景注释》 【弥二12】「“雅各家啊!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 「安置在一处」:表示犹大和以色列两国将联合为一,不再分裂。 「波斯拉」:以东的一个城市,大概是牧羊的中心(参赛34:6);很多学者则根据古译本将此字译作「在羊圈」。先知在此以牧人和羊来比喻神与选民的密切关系。──《串珠圣经注释》 雅各与以色列在此处不只是北国,而是十二支派,他们曾经分裂,现在却合为一群,安置在一处,好似以前在扫罗、大卫与所罗门的王朝。 神的招聚是多方面的,将他们分散在列国的召回,被掳的也必归来,南北更连在一起,合成一群。以色列剩下的是指余数,是劫后余生的人们。当他们聚在一起,好似波斯拉的羊。波斯拉必是有丰富的草原,所以多产羊群。──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雅各家啊。即所有剩下的人。虽然神愿意让所有自称为的祂子民的人“得救”(提前2:3,4;参提多2:11;彼后3:9),但只有少数真心抛弃罪恶,行走公义道路的“剩下的人”才会得救(见赛10:20-22;耶31:7,8;结34:11-16;番3:12,13)。按照神的恩典“被召的人多”,但是因为人怙恶不悛,“选上的人少”(太22:14;参照太7:13,14)。 必要聚集。弥迦将注意力从行走罪路的多数同胞转到了少数剩下的人身上。他们将会承受被掳后复兴和得救的应许。弥迦就是这样否认了假先知们的一再指控,说他专门传灾祸和苦难的预言。他以先知的乐观远见预言,经过流亡以后,事奉神的人将会享受欢乐的未来。 波斯拉。以东有一座城市叫波斯拉(创36:33;参赛63:1);摩押也有一座城市叫波斯拉(耶48:24)。但都与本节不符。改变一下元音,就可以译为:“在草场上”,符合希伯来语上下文的平行结构。 草场。改变元音就成了“牧场”。 大大喧哗。说明余民合起来人数众多。──《SDA圣经注释》 ●波斯拉:以东的一个城市,大概是牧羊的中心。根据某些古译本,亦可将此字译为「在羊圈」。── 蔡哲民《查经资料》 【弥二12~13】预言以色列在弥赛亚再来时的重聚和得拯救;弥赛亚在此被称为“开路的”(即先行清除路上障碍的人)。──《雷氏研读本》 神应许:百姓虽被掳,但余民(“剩下的人”)将回归故土。“剩下的人”:有时作“余剩之民”。此字原指一族,被杀余下的人,后来用指受神审判得生成为神新的子民的人。先知弥迦用此词指以色列人被掳回归的一群(本节;四7;五7)。 “波斯拉”或为一畜牧中心,有的译本作“羊圈”。“大大喧哗”是说人口众多。“开路的”是说神会为他们开路,并亲自率领他们走向自由。──《启导本弥迦书注释》 【弥二13】「开路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主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 神必带领余民从异地返回耶城。 「开路的」:形容神冲破城墙,救出 被囚禁的子民。 「王」:即耶和华。──《串珠圣经注释》 这里可能有两幅图画。一幅是以色列人逃离被围之地。敌人已经围困,他们已无法突围。但是牧者是开路者,他可以作成突破的冲锋,冲破一切障碍,领羊群到安全的地方。 另一幅图画是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被掳之地如同牢狱,他们被囚禁在其内,没有自由,更无法出来,但是神要叫他们被囚的出监牢,被掳的得释放。一切的障碍都可除去,甚至冲出城门,突破出来,耶和华是王,在前面走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得胜归回。 第二幅图画可能更加真实,被掳之事既是先知所豫言的,他显然以盼望为结局,救恩的盼望是先知的信息。── 唐佑之《天道圣经注释──弥迦书》 开路的(或作破城的)。希伯来语是paras (“造成缺口”、“突破”)。这个平行句指出耶和华在祂百姓面前打败一切敌人。 直闯过。或“突破”。俘虏跟随他们的领袖,“从城门出去”,离开流亡之地。 他们的王。曾带领自己的子民摆脱埃及的奴役,后来又把他们从囚掳中解救出来的同一位神,不久将会把赎民从罪恶世界的奴役中拯救出来。──《SDA圣经注释》 ●开路的:指神,形容神冲破城墙救出他被囚禁的子民。── 蔡哲民《查经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