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賜(林獻羔) 目錄: 前 言 1 第一章 神的恩賜 3 第二章 基督的恩賜(弗4:7-16) 7 第三章 聖靈的恩賜 17 前 言 許多人信主多年,還沒有分清什麼是恩典(恩惠)和恩賜。 有些基督徒知道什麼是恩典、什麼是恩賜。可是他們又不知道有神的恩賜、基督的恩賜和聖靈的恩賜之分。 恩典charis,又叫恩惠charisma,這是平等互惠之恩,簡稱為“恩”。恩,就是白得的:“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3:24)恩典是不靠作工的:“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4:4-5)在行為之外,才是恩典:“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4:6)“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 基督救我們的特點是“因信稱義”,這是恩典。其它各教是靠行為得救的。 恩賜,是恩典的賜給,恩賜是“禮物”,英文譯作gift,是可以拿到手的,但恩典就不一定是一件東西,而是個抽象的名詞。王恩大赦,是恩典,但我們的手是摸不到的。 新約原文,有幾個字被翻作恩賜:dorea是自由的恩賜;dorema就是恩賜;charima是恩惠的禮物,是軍用字,新約有17次。皇帝登基或祝壽,就大賞三軍以金錢或禮物。人都是喜歡得禮物的。 我們現在主要是論恩賜而不是論恩典。我們是要把恩賜分開來講: 1.神的恩賜 是基督、是聖靈、是永生、是日常物質財富等生活的供給。 2.基督的恩賜 是人,是一些滿有聖靈恩賜的人: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人和教師,共5等人。 3.聖靈的恩賜: 不是天然的才幹,而是聖靈賜給各信徒一種特殊的“才幹”,或者是一種超自然的能力。這不是生來就有,而是信主後由聖靈所賜給的禮物。 可惜有些基督徒一直在追求恩賜,特別是聖靈的恩賜。他們認為多有恩賜的人就是屬靈的人,所以他們拼命追求,結果,有不少的人演出怪相來,反而為魔鬼留了地步。他們愛恩賜過於愛賜恩的主。 我們不只要分辨恩賜,更要善用恩賜,滿有聖靈的能力來運用聖靈的恩賜。徒有恩賜而沒有能力,工作的果效不大。但我們也不能只重能力而不重恩賜。正如我們不能只重生命而不重知識。我們要從各方面發展而不要偏重於一面。 第一章 神的恩賜 有許多人把神的恩賜當作神的恩典,或者把神的恩賜與聖靈的恩賜混為一談。 當然,神的恩賜是有恩典的成分,但與我們平常所說神的恩典是有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我們必須把這一點弄清楚。恩賜dorea,是“自由恩賜”的意思,這是神給我們的禮物。 一、是基督 基督是神給人最大的恩賜。神的恩典是藉著基督賜給我們的:“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約4:10)約翰福音只在這裡用這個字dorea,是“自由恩賜”的意思。耶穌把自己的生命自由地賜給我們。“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和”字不是把“神的恩賜”與“對你說話”的分開,而是注意對你說話的人“是誰”的問題。對你說話的是誰?是神的恩賜,就是基督。 其它宗教如果把它們的教主抽掉,還有其完整的教義。但基督教如果沒有基督,就沒有救主,就不成基督教了,因為基督教就是基督。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的臨到眾人麼?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羅5:15-16)這裡“恩賜”二字,原文是“恩惠的禮物”charisma,“恩典中的賞賜”,原文是“自由的恩賜”dorea,“也不如恩賜”,原文是“恩賜”dorema. 這段經文說到兩個亞當:第一個亞當就是伊甸園中的亞當、人類的始祖;末後的亞當就是耶穌基督:“……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只是過犯不如恩賜……。”(羅5:14-15)亞當是基督的預像。“過犯不如恩賜”:過犯雖多,但不如恩賜(基督)。這怎麼說呢?基督一人可以贖盡古今中外全人類的罪,還綽綽有餘。這是神給人最大的禮物——耶穌基督。神不是從天上給人永生,而是把祂的愛子賜下,叫凡信祂的人,都從愛子裡得著永生。 二、是聖靈 聖靈從天上降臨是在使徒行傳2章;到8章聖靈降在撒瑪利亞人的身上(徒8:14-17),這不是從天上降下,而是在他們頭上空間降在他們身上,彼得這次把聖靈說是神的恩賜(8:20),dorea是“自由的恩賜”。 在義大利營的百夫長哥尼流家裡(徒10:1),“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10:44),這也是從他們頭上空間降下的,45節就說,這是“恩賜”,原文是“自由的恩賜”,是單數式,這是指聖靈。彼得後來也把聖靈說是“恩賜”dorea,“自由的恩賜”(11:17)。 每個基督徒不只有基督,也有聖靈,也有聖父。聖父藉著聖子住在我們裡面,聖子藉著聖靈住在我們裡面。這都是神的恩賜,不需用錢買的,而是恩典的賜給。 三、是永生 凡信耶穌基督的人就有永生。原來永生也是“神的恩賜”charima, 是恩典的禮物。 得永生不是靠我們做好。我們不用付什麼代價,這是神白白賜的恩典,但也是神的恩賜:“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6:23)罪的工價乃是死;但我們得永生就不需要我們付什麼工價。我們只要真心信靠,神就賜下“恩典的禮物”,但我們必須要“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 舊約凡信的人都得救,但他們要在將來才得永生:“睡在塵埃中的,必有多人複醒。其中有得永生的……。”(但12:2) 新約時代,神把獨生子賜下:耶穌被釘十架以贖人的罪;祂從死裡復活,才把祂復活的生命賜給凡信祂的人。我們信靠耶穌就有永生,不是到死後才得——這是神的恩賜。這個恩賜,要到新約時才賜下的。得永生,不需要我們的“工價”,而是神給人賜下的禮物。 有了基督的人就有聖靈(羅8:9,弗1:13);有了聖靈的人就有永生(約壹5:11-13),這都是“神的恩賜”。 四、是物質財富等 神創造萬物原是給人享受的:“神造萬物……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傳3:11-13)可惜在人類犯罪後,就要“勞碌”,“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創3:17-19),但一切的享受“也是神的恩賜”。從“勞碌”得來的一切“資財豐富”,都是“神的恩賜”(傳5:19)。 關於獨身或結婚問題:我們不能說結婚好,獨身不好;也不能說獨身好,結婚不好。原來神造人的時候,“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創2:18)人類犯罪以後,結婚還是正常的,但個別有獨身的恩賜,不結婚是有所領受的:“耶穌說:‘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惟獨賜給誰,誰才能領受……。”(太19:11-12)保羅也說,不結婚是個恩賜:“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沒有結婚);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7:7) 總的來說:神的恩賜是基督;有了基督的人就有聖靈;有了聖靈的人就有永生;有了永生的人才會認識我們一切的供給都是神的恩賜。所以我們得救的人,“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6:8),“因為神的恩賜(複數)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29) 還有,保羅作了“福音的執事,是照神的恩賜,這恩賜是照祂運行的大能賜給我的。”(弗3:7)這裡“神的恩賜”,原文是:“神恩典的恩賜”。 第二章 基督的恩賜(弗4:7-16) 許多人分不清聖父、聖子、聖靈的恩賜。原來這是有分別的:“神的恩賜”是基督、是聖靈、是永生、是日常生活的供給。“聖靈的恩賜”是聖靈給人有特殊的才能來建立基督的身體。而“基督的恩賜”是基督把具有聖靈的恩賜(特為建立教會)的“人”賜給教會。所以說,基督的恩賜是“人”,而不是才能。 一、恩賜的來源——基督 以弗所4章開頭講教會合一(教會“是一”)問題(弗4:1-6),第七節就講“恩賜”:“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前面有“但”字。這些恩賜就是“人”,祂把這些賜給教會。但在祂賜下這些恩賜之先,祂必須先升天。升天之後才把恩賜賜下。在祂升天前,祂必須“先降在地下”(弗4:9)。 耶穌從天降世,是降在“地上”。這裡所說的“地下”,原文是“地底下層”,是指陰間說的:“祂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監獄裡的靈聽”(彼前3:19)。這“監獄”是陰間的監獄——滅亡者的所在。“傳道”二字,原文是“宣告”。這不是說,耶穌到陰間傳福音。陰間分兩部分;樂園和苦園。耶穌死後,祂的靈到陰間的樂園向那些苦園裡的靈魂宣告勝利,但向在樂園裡的得救者就宣告喜訊。等到基督升天的時候,祂就把樂園裡所有的靈魂(基督升天前所有的得救者死了,下到陰間的樂園)都帶到天上去了:“所以經上說:‘祂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弗4:8)“仇敵”二字原文作“俘擄”aichmalosian,這是集體的一群,是被魔鬼擄去的人(提後2:26,來2:14-15),是舊約直到基督升天前所有的得救者(林後2:14-15)。他們原是罪人,被魔鬼擄了去,所以他們未能立即到天家。耶穌死了,祂到陰間宣告勝利,擄回無數的俘擄,在祂升天時把他們帶回天家。“擄掠了仇敵(俘擄)”,保羅是引用詩篇68:10的話。這是指王在勝利後的歸回,在錫安山往上走。他們經行曠野(詩68:4,7),跨越巴珊(15節),以千萬戰車威武地驅入錫安(17節)。他們進入聖城,帶著俘擄遊行,表示勝利。基督升上“高天”(高處),擄掠了被魔鬼所擄去的人。到空中時,魔鬼攔截,但被基督衝破了,基督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弗4:10)。現在得救的人死了不再到陰間的樂園,而是到天家了(腓1:23)。舊約君王得勝後,是要接受人的供獻;但基督得勝、升天後,是要把恩賜賞給人的。 二、恩賜的類別 “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弗4:11) 基督賜給教會的恩賜是5種人,這5種人是基督為建立教會而賜下的。這也是職分,但總的說來是恩賜。至於“各盡其職”(弗4:12)、“百節各按各職”(弗4:16),那是指各聖徒被成全後,他們所當盡的職責。 1.立基礎的兩種恩賜 使徒和先知:“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這是頭兩種,他們是立根基的兩種恩賜:“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2:20)基督耶穌是“房角石”,就是根基,使徒和先知是“立”根基的。他們是特別為第一代的基督徒所設立的:“這奧秘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祂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弗3:5)使徒又是“職分”,先知是“功用”。當使徒的工作完畢後,使徒和先知就停止了。 (1)使徒: 原文是被差的人apostolos, 他們是被差去傳信息的人,尤其是指有特別任務而被差的人。不是說凡被差的人都是使徒,只有被差去傳福音的、建立教會的才是使徒。約翰福音只有13:16用過這個字:“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其它福音書用這個字來指12使徒說的。使徒行傳有26次用這個字,其中24次是指12使徒(包括馬提亞)說的。書信又提到“眾使徒”(林前15:5,7),也提到有“假使徒”(林後11:3)。 12使徒是主親自設立的,是主差他們去作工的。祂又給他們有趕鬼醫病的權柄(太10:1)。他們被主差派,但他們又常和主同在(可3:14-15)。他們是特別的使徒,是以色列的使徒。 馬提亞(徒1:23-26),他是補上猶大的缺,他也是主設立的。 在安提阿產生的使徒(徒13:1-3);他們是聖靈設立的,藉教會差派(不是藉個人)去建立教會,他們是巴拿巴和掃羅(保羅)。 作使徒的憑據:現在有些人自稱是使徒。原來使徒是要見過主耶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的。12使徒是第一手見證人,他們都見過復活的基督。猶大賣耶穌後,馬提亞被選立使徒,補猶大之缺:“……立一位與我們同作耶穌復活的見證。”(徒1:22)保羅也見過復活的主,他說:“我不是自由麼?我不是使徒麼?我不是見過我們的主耶穌麼?”(林前9:1)除了見過主耶穌之外,還有其它憑據,就是“藉著神跡奇事異能,顯出使徒的憑據來。”(林後12:12)當然,不是使徒的人也有神跡奇事異能,但身為使徒就一定要有這些作為使徒的證據。 使徒是個恩賜(人),又是個職分:“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職分。”(羅11:13)保羅是個外邦的使徒,被差去傳福音與建立教會。使徒是5種恩賜最高的一種。在保羅之後,教會把使徒僅限於12使徒和保羅(外邦使徒)身上。使徒和先知是把教會建立在根基上。以後,就再沒有使徒,更沒有女使徒。 (2)先知: 舊約的先知,以說預言為主,他們還教訓與督責神的選民。 新約,特別使徒在世的時候,教會仍有說預言的先知(徒11:27-28)。他們不是講哲學等,而是直接受感講從神來的新約啟示(徒13:1,21:4,9)。 在新約完成之後,就沒有先知再講預言來加添或減少聖經(啟22:18-19)。他們只講已經啟示出來的真理(對預言解釋),往各教會巡行。 現在各教會有自己的教牧人員,而不需要有到處遊行的先知。主後百多年的《十二使徒遺訓》對先知有懷疑,因為當時有許多假先知。所以現在是沒有使徒和先知了。聖經中說“作先知講道”(林前14:1),是指傳道人講道,就是造就、安慰和勸勉人(林前14:3-4)。這就是造就和教導的恩賜(14:12,29-31)。當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聖經還沒有寫完,但當聖經寫完之後,使徒和先知也把教會的根基立好了,以後就再沒有使徒和先知了。 2.幾種長存的恩賜(弗4:11) 基督把5種恩賜(人)賜給教會:前兩種(使徒和先知)是立根基的。教會建立在磐石(基督為根基)上。他們立好了根基,就再沒有使徒和先知,而只剩下3種了: (1)“傳福音的”evangelistas: 新約有3次用這個字,除了以弗所書4:11之外,還有:“……就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裡……。”(徒21:8)“……作傳道的工夫”(提後4: 5),原文是“作傳福音者的工作”。 其實凡得救的人,都要傳福音。不過,基督另要賜下一些專門傳福音的人,他們亦是巡行的佈道者。現在各國有許多“宣教士”,他們用相似的字來稱呼自己evangelists,他們往沒有聽聞基督福音的地方去傳福音。而各地教會亦有專門的傳福音者。 (2)牧師: 有人說:“牧師和教師是同一個恩賜,因為只有一個冠詞 the .”我們說,牧師和教師是有分別的。以弗所書2:20“使徒和先知”也只有一個冠詞,但我們已經討論過,使徒和先知是有分別的。 全本聖經只有這一節用“牧師”二字。舊約譯“牧者”:“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23:1);新約希臘文有18次譯作“牧人”poimenas,指普通的牧羊人:“……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等)。耶穌用這個字指祂自己:“我是好牧人”(約10:11,14-15)。牧羊人這個字,用來指牧養教會的人。以弗所書4:11“牧師”可譯“司牧”或“牧者”。 現在教會普遍用“牧師”的專稱,但耶穌說:“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太23:10)。“師尊”,是“導師”。有人認為用“師”,表明與一般的牧羊人有分別,是個禮貌之稱,並沒有很濃的階級意識。英文稱pastor, reverend和clergyman,都是出於拉丁文。還有稱minister的。 我們說:“牧人只是牧養的恩賜,而不是受按立的一種職分,也不是個稱呼。”至於使徒和先知,這些既是恩賜,也是職分,所以有稱“使徒保羅”、“使徒彼得”,舊約有“先知以賽亞”等稱呼。但“牧人”只是牧養的恩賜,不是人按立的一種“職分”,更不是個“稱呼”。為什麼沒有人稱“王傳福音者”、“陳教師”(不是學校的教師,而是屬靈的教師),而只喜歡稱“李牧師”、“張牧師”等? 天主教承接舊約祭司條例,把教會分成平信徒、神職人、聖品人;而基督教只承接天主教的“牧師制”。沒有畢業的神學生接受“預備牧師”的職銜,出來傳道的叫“宣教士”,一經封立就是“牧師”,連有些沒有牧養恩賜的人,一經封立,就是“牧師”!得碩士學位的牧人還稱“牧師”,一但得了博士銜頭的就不叫“牧師”,而稱“博士”了。 一般教會認為,不是牧師,就不能給人施浸或施晚餐。沒有牧師的聚會不稱教會,只叫“基址”或“佈道所”。 有些教會有主任牧師,副牧師、探訪牧師、詩班指揮牧師等。 一般教會的執事會用固定薪金來聘請牧師。到年終再決定下年度的雇用或解雇。執事會或董事會支配牧師。 聖經用“牧人”,但沒有稱王牧人、李牧人等。牧人原是基督的恩賜,長老(或監督)才是職分。聖公會、衛理公會、天主教稱“主教”、“會督”或“監督”,實行“主教制”。 聖經中的監督是管理教會(監督,英譯overseer,oversight,在上監看)(提前3:1-7);長老就是監督,管理教會(提前5:17)。監督或長老是職分;牧人是恩賜,任務是牧養、餵養、看顧羊群。他們講真理、施浸與主領擘餅、主領婚禮與告別會等。 但是,我們不要因別人稱“牧師”就與他們有間隔。我們稱弟兄不稱牧師,但我們也當尊重他們,與他們有交通。我們還要向他們學習很多屬靈的東西。我們絕不要因稱呼不同就輕看他人。 (3)教師: 這裡不是指學校的教師(老師)。 這是基督5種恩賜的最後一種,也可以稱為“教導的”,但不是個“稱呼”。教師是有解經與教導的恩賜。他們本身有聖靈的恩賜,但他們成了基督賜給教會的恩賜。 早期教會很少書籍,多半是口傳耶穌的事蹟。教師專于傳講聖經真理,解釋聖經,使各信徒不受異端所害。 有人把教師稱為“主教”,但聖經沒有主教。 牧人和教師是相輔相成的:牧人是重在靈性的栽培和牧養;教師是注重解經方面的培養。他們不是旅行傳道,而是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作工。 以弗所書4:11提到5種人,都是基督的恩賜。這裡沒有提長老、監督、執事,因為這裡是重恩賜,而不是指各地教會的職分。 三、恩賜的功用(弗4:12-16) 為什麼基督要把5種恩賜賜給教會呢?他們的功用又是什麼呢? 1.成全聖徒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4:12) (1)“成全”: 原文是裝備的意思。5種恩賜,先把教會建立在根基上,再來裝備眾聖徒。“裝備”這個字,原是用於外科手術,為的是重新把斷了的四肢接合起來,或把脫了的關節重新安好。有使完全、更新的意思。這又是“補網”(可1:19)的意思,尋回迷失的信徒。 (2)“各盡其職”: 這裡不是指五種恩賜的人各盡其職,而是指各個受5種恩賜裝備好的聖徒要“各盡其職”。“職”diakonia,不是指受薪的職員,而是“職事”ministry(徒20:24)。這字也有譯作“位分”(徒1:25)、“職任”(徒1:17)。這是指眾聖徒所當盡的職事。這不是說,只有一個人或幾個人包辦,其他信徒可以袖手旁觀,而是全教會都要在侍奉上有分,“各盡其職”。 (3)“建立基督的身體” 這是以弗所書的主題(弗1:23,2:21,3:19,4:13-16,5:27)。“建立”,是好像建築物被建造。全教會是一個身體,身體是要“長大成人”,是要建造,不是破壞。 2.“長大成人”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3-14) (1)“直等到我們在真道上同歸於一”: “等到”,不是一下子。“真道”,可譯信心,這是特別指我們的信仰。這是使信仰同歸純一的意思。 (2)“認識神的兒子”: 許多人以為長大,是不重知識的增加,而只重生命的長大。但聖經是要我們增長知識:“認識神的兒子”,原文作“對神兒子有完全的知識”。“知識”,原文是個“強”字,指完全正確和真正的知識。如果我們沒有屬靈的知識,就很容易走錯路。有了屬靈的知識,在生命上才能“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弗4:13-14) (3)“長大成人”: 這裡的“長大成人”,不是指各個基督徒的長大成人。“人”字,原文是單數,指整個教會說的。五種恩賜為建立基督的身體(全教會),使整個教會早日長大成為一個大人。 (4)“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14節): “中了人的詭計”,原文是“擲骰子”,不要被“欺騙的法術”所欺騙。不要“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原文“異教”兩個字,是指
“別的福音”(加1:6-7)說的。“飄來飄去”,大船是不容易飄動的,只有小船在大海洋風浪中就會飄來飄去。如果我們不長大,一直在飄,就會“隨從各樣的異端”的(參西2:8)。 (5)“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滿有”,原文是“達到”。教會的成長,不只是外面的建造,還要有裡面的成長。這不是人數的增加,而是全教會“達到”基督豐盛的身量。 3.“連于元首基督”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適,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 5種恩賜都是“說話的”恩賜。我們如果不連于元首基督就是死的。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原文是“在愛裡持守真理”,這不是在條文上,而是在愛裡才會長進。 增長的秘訣是:“靠祂聯絡得合適(西2:2),百節各按各職……。” 基督的5種恩賜,是培養眾聖徒,使人人都能侍奉事主:“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弗4:7) 第三章 聖靈的恩賜 讀經:羅12:4-8,林前12:1-11,28-31,彼得前書4:10-11 許多人講恩賜,但不分三一神的恩賜。他們講恩賜,多半都是指聖靈的恩賜,而對於聖靈恩賜的說法又不一:有人偏重醫病的恩賜,有人偏重說方言的恩賜。但聖經不把這些恩賜列為第一、二;聖經總把說方言和翻方言的恩賜列在末後的。 保羅建立了哥林多教會(徒18:1-11)。哥林多教會有成績,特別有聖靈的恩賜(林前1:7)。但不久,哥林多教會出了毛病,有淫亂等問題。保羅寫信責備他們。他們有恩賜,但對恩賜很混亂,所以保羅在寫信時特別談到恩賜問題(林前12章,14章)。可惜哥林多教會以恩賜為可誇,這是高舉了自己。 一、什麼是聖靈的恩賜 下面所用的“恩賜”,主要是指聖靈的恩賜說的。 1.恩賜不是“天賦的才能” 天賦,是天生的,藉遺傳或其它因素。這生來的才能,在信主前就已經有了。例如:音樂天才是藝術的傾向aptitude,不是恩賜。 許多人錯說:我有“彈琴的恩賜”、“唱歌的恩賜”、“美術的恩賜”、“制餅的恩賜”等,這一切都是“才華”、“特長”、“天才”,是從造物主來的(出31:3-5),而不是在信主後由聖靈所賜給的。 恩賜不是聖靈的果子:聖靈的果子(加5:22-23)是生命的恩典。恩典是為培育生命,但恩賜是服侍的才能。沒有恩典,恩賜就無從發揮。有人以為靈命豐盛的人就會多得恩賜,但哥林多信徒有很多恩賜,而他們的靈命並不好。 舊約巴蘭有恩賜,但他不討神的喜悅(民22-24章)。 許多人只重恩賜而不重聖靈的果子。會講道
、有醫病與說方言的恩賜,但不一定有聖靈的果子。請注意,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盼望是:“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1:9-11,參弗3:14-19)一個象基督的基督徒,不在乎恩賜,而是在乎聖靈的果子。單有恩賜不能討神的喜悅,必須有聖靈的果子才行。 哥林多前書12與14章是論恩賜;13章是談“愛”。有人認為愛是最大的恩賜,其實最大的恩賜不是愛。“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林前12:31)。最大的恩賜不是愛,而是“作先知講道”:“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林前14:1)這裡明明是把愛和最大的恩賜分開。原來12:31“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原文是複數的,不只一件,但以“作先知講道”為最可羡慕的。那麼,愛是什麼呢?保羅接著說:“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12:31下)。“愛”,是“最妙的道”,就是13章。愛,不是最大的恩賜,而是聖靈的果子,而聖靈的果子是以“愛”排第一:“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加5:22-23)為什麼保羅在談論恩賜的中間(12與14章)夾著13章最妙的道——愛——呢?原來單有恩賜而沒有聖靈的果子,特別是愛,就沒有多大的用處。我們有了聖靈所賜的恩賜,就必須用聖靈的果子(愛)來運用恩賜,這才符合神的心意。有愛就不會嫉妒別人得恩賜比自己所得的大。 2.恩賜是什麼 恩賜,原文charisma,複數charismata,是恩典的賞賜。以弗所4章用dorea, 意思相似。恩賜是“禮物”,是聖靈賜給各信徒一種特殊的“才幹”(林前1:4-5,7),或者是超自然的能力(說方言、醫病等)。這些不是生來就有的“天才”,這與先天沒有關係、與背景也沒有相連,而是在信主後由聖靈所賜給的。 恩賜是“賜給”,而不是學來的,不是靠訓練的。恩賜是聖靈所賜的一種才能,透過聖靈,成為服侍基督身體的導管。 3.恩賜是為了侍奉 恩賜不是一般的特長,而是對建造教會有用的特長。可有可無的不是恩賜;不能缺少的特長才是恩賜,在建立基督的身體起到直接的作用的才是恩賜。 恩賜“是叫人得益處”(林前12:7)。恩賜不是為炫耀自己,而是為榮耀神(啟4:11),所以有恩賜的人不可自高自大。 二、屬靈的事 “弟兄們,論到屬靈的恩賜……。”(林前12:1)“恩賜”二字,原文是沒有的,注意旁邊有幾點。哥林多前書12:1,14:1,羅馬書1:11原文都是pneumatika, 指屬靈的事情。哥林多前書12:1加上“恩賜”二字,加錯了。屬靈的事情,不只是恩賜,還有其它。11章以前說的是哥林多教會屬肉體的事;12章至15章是論屬靈的事;16章是解釋屬靈的性質。12章至15章一大段是論屬靈的3件大事:12章論聖靈的“為一”;13章至14章是“愛不變的法則”;15章論“至終的勝利是復活”。 哥林多前書12:1-3不是論恩賜。屬靈的事首先要尊主為大。要做到尊主為大,就要被聖靈感動。 哥林多前書12:4-7論屬靈的三個分別:注意這幾節所說的“分別”與“一位”,指連在一起兩樣東西之間的分別。 1.“恩賜原有分別”(8-11節) 恩賜是服侍的才能。 2.“職事也有分別”(12-27節) “職事”ministration,
指管理,但這也是服侍的機會。 3.“功用也有分別”(28-31節) “功用”operation是工作的方式、功能的力量、是“服侍的裝備”。神藉聖靈賜下恩賜、藉聖靈安排服侍,神是能力的動力。 三、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 1.求:許多人拼命求得大恩賜、求多得恩賜 求,不是絕對不可:“你們也是如此,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林前14:12)注意:“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特別是講道的恩賜。我們有一個心願求那一種,但聖靈賜下那一種,就不是我們可以挑選的。 恩賜不是裝飾品,而是為造就教會的工具,所以我們不應為了榮耀自己,或為使自己多得能力而求。 我們可以“求那更大的恩賜”(林前12:31),但不是為了表演。 2.聖靈“隨己意分給” 主要不是我們求來的,而是聖靈為了工作的需要,“隨己意分給”。不是隨我們的“己意”求得,而是隨聖靈的“己意分給”。 3.“分給各人的” 聖靈把禮物分給各人,不是為各人自己的益處,而是為叫別人得益處(林前12:7),因為有恩賜就必須侍奉。 聖靈分給各人,所以各人都有(林前12:7-11):有人不只得一種恩賜,但沒有一個人能得到全部的恩賜(林前12:29-30)。一個人不能樣樣都精通,而是“各有不同”(羅12:7-8),各人得的不同,但我們需要“專一”。 4.我們當發掘自己所得的恩賜 當我們一經發現,我們就要在心思悟性上操練自己。有恩賜就必須侍奉,沒有例外。這是我們當盡的本分,也是我們所享的福分。 四、防止兩個極端 許多人不明白恩賜的作用,有人忽略,有人濫用,我們應當用正確的態度來對待。 我們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提前4:14)。提摩太當時曾受過一些壓力,就有了一點對正道的偏離。他雖然沒有“丟失”恩賜,但他是“輕忽”所得的恩賜。後來保羅叫他再“挑旺”所得的恩賜:“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神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後1:6)輕忽恩賜是一個極端。 另有一些人按肉體的力量來運用恩賜,這是另一個極端。有人有講道的恩賜,但他們不是“按著神的聖言講”(林前2:1,13,彼前4:10)。有人有服侍的恩賜,但他們卻是憑己意去服侍。我們有恩賜,但不要憑肉體去作,而要靠聖靈去作。我們當按著神所賜的力量去服侍。我們若如果按肉體運用,倒不如不運用。哥林多信徒有許多恩賜,可惜他們沒有順著神的心意去運用! 我們不要濫用恩賜,我們必須用愛心來運用聖靈所分給的恩賜(林前13:1)。 五、恩賜的類別 聖經中有各種恩賜,例如:信心、說預言、治病、行神跡、說方言與翻方言等。這都是“表記”的恩賜sign gifts. 1.三段主要的經文 (1)羅馬書12:6-8有7種: 語言的恩賜:“說預言”(12:6),“教導的”(12:7),“勸化的”(12:8)。 好施的恩賜(又稱“好撒瑪利亞”的恩賜):
“作執事”(12:7),“施捨的”(12:8),“治理的”
(管理的)(12:8),“憐憫人的”(12:8)。 (2)哥林多前書12:8-10有9種: 關於智力才能方面:“智慧的言語”和“知識的言語”(12:8)。 關於能力方面:“信心”,“醫病”,“行異能”和“作先知”(12:9-10)。 關於靈力方面:“辨別諸靈”,“說方言”和“翻方言”(12:10)。 (3)彼得前書4:10-11有兩種: 講道和服侍的恩賜。 2.分4大項 (1)智力的才能兩種: ①“智慧的言語”(林前12:8,參1:30)sophias:這是能夠直接洞察真理(2:6-7),是一種能力,能看清神的奧秘;能從聖經一句話、一個真理,找出其中所有屬靈的奧秘。這又是一種能叫人把真理用在實際的生活上。 所有的基督徒都有些智慧(西1:9,雅1:5),但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有這種恩賜。 ②“知識的言語”(林前12:8)gnōseōs:這是教師所領受的恩賜,注重人的領悟和瞭解。 有了這種恩賜,就能藉著聖靈花點時間去研究關於神的事。多搜集資料,也會鑽研一些學術性的問題,例如考古學和聖經歷史等。 有人有“智慧的言語”的恩賜而沒有“知識的言語”的恩賜,但有人都有這兩種恩賜。 所有的基督徒都擁有真知識(林前1:5,西1:9,提後2:15),但不一定有“知識的言語”的恩賜。 (2)基礎的恩賜:信心。 “信心”的恩賜(林前12:9):信心是基礎,這不是得救的信心。這是生活上和工作上的信心(太17:19-20,林前13:2)、是成聖的信心(加2:20)、行神跡的信心(林前13:2)、殉道的信心(來11:1-40)。 當然,信心也是聖靈的果子:“信實”(加5:22),但有人會得信心的恩賜,就能成就大事。 (3)話語的恩賜: ①“作先知”(林前12:10): 在聖經未完成之前的先知,他們講預言,也教訓人與督責人(徒11:27-28,21:10-11,羅12:6)。 現在一般是
“作先知講道”(林前14:1,3,帖前5:20),而不是講預言。 有講道恩賜的,可以對兩三個人講,也可以對2-3萬人講。 使徒教會之後,關於先知說預言的問題:自教父時代中期至20世紀,在教會中已消失了。 使徒時代所有信徒都能參與(徒2:17-21,19:6),但不是所有的信徒都可以稱先知(林前2:29)。 先知是在乎宣告神在這時代要向祂的子民說話,就是將啟示的真理應用出來,而不是加添神的啟示。 任何方言都是為了加強聖經的教導,適用於任何聽眾。 有些人自稱是先知,他們說預言總是以第一人稱:“我”,以神自居。舊約對預言是要經考驗的(申13:1-3);新約時代,在聖經還未寫完之前,保羅提醒眾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辯”(林前14:29)。那時,有說預言的,其他人不要一聽有預言就信以為真,必須“慎思明辯”。自聖經寫完後,就沒有先知說預言了。不要以為今天有預言再現。 ②“教導的”(羅12:7): 每位信徒在某種程度上都有教導的責任,但這裡是指有聖靈賜給教導的恩賜的。 講道是一種宣講,教導是一種學問;講道強調教訓,教導強調內容;講道是推動別人,教導是指導別人。 ③“勸化的”(羅12:8)paraklēsis: 這不是站在講臺上公開勸導,而是在某人的身旁,用愛心安慰他。聖靈是安慰師
、是中保(約壹2:1),都是採用paraklētos與這個有關的字。 憐憫是愛心的行動,而“勸化”是愛心的話語、安慰的話語和勸勉的話語。 本來每位信徒都當“彼此相勸”(來3:13),但這裡是特別的恩賜,如同用溫柔的心來勸助人(帖前2:7)。 (4)行動(樂善好施)的恩賜(羅12:7-8): ①“作執事”diakonia: 這也是“僕人”的意思。我們各人都應當幫助人、服侍人(加5:13)。但有“作執事”恩賜的人,就負有一定“幫助人”的責任(林前12:28,原文是“支持”、“助理”)。“幫助”,特別指“扶助軟弱的人”(徒20:35,羅8:26)、幫助貧寒的、照顧孤兒和受壓的人、探望患病的人、帶人入座等,“按著神所賜的力量服侍”(彼前4:11)。 ②“施捨的”: “多施賙濟”(徒9:36)。請注意,奉獻不是施捨,神不需要我們施捨。施捨是對人,但也為神。每個信徒除了奉獻給神之外,還要施捨。但那些有施捨恩賜的人就很大方。其實有不少有恩賜施捨的人都是貧窮的信徒。 ③“憐憫人的”: 施捨多半是為未信的,憐憫多半是為信徒的。 各信徒都當憐憫人(雅2:13,15)。“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 上面3種恩賜,特別是要顯出愛心——聖靈的果子。其實所有的恩賜都是要用愛心來運行的。 憐憫人不單是我們的責任,而是聖靈所賜的,所以憐憫人不是出於勉強的,這也不單是個同情。 ④“治理的”(羅12:8,林前12:28)kuberneseis: 應譯作“管理的”。這字的原文是指掌舵、導航、指揮人,是有駕駛、領導及指引的意思。在礁石暗流中,能平安到達港灣,是不容易的。這是在乎掌航的技能。 有人主張在聚會是不用領導人,但聖經讓我們看見,教會是有長老(施教的牧人),還有“管理的”(徒15:2,4,13,22,提前5:17)。他們站在掌管屬靈權柄的位置上,有如“牧人”、“教師”、傳福音的(提前5:12)。他們不是好像主人奴役奴隸,而是被聖靈使用去教導訓誨人(提前5:17)。在教會裡是這樣,在福音機構裡也是這樣。 3.“辨別諸靈”的恩賜(林前12:10) 有人認為他被聖靈充滿,聖靈藉他的口向人說話。可是他是被邪靈充滿,所講的話都是出於邪靈的。所以我們應當辨別(分辨)。“辨別”,原文有看、想、察驗、明白、聽、仔細判斷的意思。 本來每個信徒都應當有分辨的能力(提前5:21,約壹4:1),因為末世有很多冒充聖靈的事出現,不少的人受迷惑。 有少數有“辨別諸靈”恩賜的人(徒5:1-11,8:9),有這種恩賜的人,多説明其他人去分辨。 我們當怎樣去“辨別諸靈”呢? 首先,我們要看說話的人所說的是否與聖經相合(申13:1-3)。如果他所說的與聖經相反,肯定不是從聖靈來的。 其次,是要看他們的果子(太7:15-16)。 我們可以問他裡面的靈,是否承認耶穌基督是道成了肉身來的。如果他裡面的靈不承認,就是“那敵基督者的靈”(約壹4:2-3),我們就當奉耶穌基督的名趕逐牠(但被邪靈附的人必須肯放棄,否則邪靈是不會走的。)以後就要和他一同禱告,並要找出被邪靈附身的原因。 4.神跡性的恩賜 這些恩賜不是放在前頭,而是放在末後。 初期教會,特為不信的人而設,用來證實神的話語並證實使徒的身分。但作長老的,就沒有以行神跡為條件的。 現在有神跡,是神按著自己的心意而行,或答允人的禱告而行。 (1)醫病(林前12:9,28,30): 有些號稱是“有恩賜醫病的人”,他們常常對醫不好的病人說:“你沒有信心”。一般人可以這樣說,但真有醫病恩賜的人,他們禱告,病人就好了。可是常有自稱有醫病恩賜的人對聖經真理很混亂,這只不過是“表演”罷了。有醫病恩賜的人不是隨便運用,但必然能治好。況且這裡“恩賜”二字,是眾數式的,是指神醫可有多種方法的。 使徒傳道後期,也沒有醫好一切有病的。保羅自己有眼病、提摩太有胃病,神有別的方法對他們。 雅各書比保羅書信更早。他沒有叫我們找有醫病恩賜的人,而是叫我們找長老,這就需要信心禱告(雅5:14-15)。 (2)“行異能”(林前12:10,28): 這比醫病範圍大。“行異能”包括懲罰犯罪的人(徒5:1-11,13:10-12)。 “行異能”也包括趕鬼。本來每一個信徒都可以奉主耶穌基督的名趕鬼。但有“行異能”恩賜的人就大有能力趕鬼。 (以上兩種,請詳看《正確對待神醫》和《正確對待神跡》小冊子。) (3)“說方言”的恩賜(林前12:10,28,30)。 (4)“翻方言”的恩賜(林前12:10,28,30)。 (末二請參看《方言問題》小冊子!) 六、其 它 當我們談過“聖靈的恩賜”的各方面,下面還有幾點我們是要注意的。 “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12:28) 這是神的事,是神在教會裡所設立的。“設立”二字,是關於“職事”。但這不是為哥林多教會,而是指普世教會,因為哥林多教會沒有使徒。 這裡不是列一清單。 這裡先提職事:使徒、先知和教師。使徒和先知是立根基的(弗2:20),教師(與牧人可聯在一起)(提前3:2)。 “其次是行異能的”:“其次”,說明上面是“職事”,而下面是恩賜。 這不是論地位的高低,也不是時間的先後,而是在功用的次序:使徒、先知和教師,是為教會,所以列在前面;方言和翻方言是造就自己,所以列在末後。 恩賜的次序:不是重在眼見,如醫病,方言等,而是重在智慧、知識和信心等,所以先後排次不同。 我們當找出自己所得的恩賜:我們如果多參加教會的侍奉,就會容易發現了。 人人都有聖靈的恩賜,但如果我們所作出來的,沒有什麼屬靈的好處,這就不是恩賜了。 如果我們多得恩賜,千萬不要驕傲;如果我們少得恩賜,也不要有自卑感,因為一切的恩賜都是“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林前12:7)的。 每一個基督徒都應當分清神的恩賜,基督的恩賜和聖靈的恩賜。 神的恩賜是基督、是聖靈、是永生、是生活的供應。這都是神的恩典。 基督的恩賜是人:基督把5種具有更多更大聖靈恩賜的人(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人和教師)賜給教會,為使教會得建立和長大成人。 聖靈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屬靈的才能。 神的恩賜,人人都因信得著;基督的恩賜,就不是求來的,而是基督賜下的;聖靈的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得著神的恩賜,就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成為基督的恩賜的人,常常認為教會信徒是要分等級的;不少人藉聖靈所給的恩賜來榮耀自己,而不知滿有聖靈恩賜的人就更要將榮耀歸給神。 得恩賜是為造就教會;但單有聖靈的恩賜而沒有聖靈的能力,就不能得神的喜歡。工作是需要聖靈的恩賜,但更需要聖靈的能力;生活上就需要多結聖靈的果子,使我們有更豐盛的生命!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七日 作者:林獻羔 地址:廣州市
德政北路 雅荷塘(北)榮桂裡15號 郵遞區號:510055 電話:020-83821503 日期:2007年7月新印 沒有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