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波」透視靈恩運動(一)(王國顯) 從真理的角度看靈恩運動 真正認識主的人都不會拒絕聖靈的工作,真正認識神那一個永遠旨意的人也都不會高舉聖靈的工作。打從八○年代初,稱為「第三波」的靈恩運動在美國崛起,它對基督教的影響漸漸的增大。雖然受它的影響的範圍擴大,但並不等於它的內容是建基在聖經的真理上。只是推動「第三波」的主要人物多是屬於「學院派」的,他們有相當的聖經知識,更有一定的神學理論,所以在道理的基礎上比過去的靈恩運動來得強,對人的說服力也高,因此在基督徒的心思上所造成的迷惘也就顯得猛烈。 我們先來對「第三波」作簡單的描述。美國加州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彼得 第二波發生在二十世紀中期,它給稱作「新靈恩運動」。 到了八十年代, 以上所引用的話,都是出自 換湯不換藥的靈恩派 對於靈恩派,那些趨於極端而走進異端裏的,我們不去說他。另外一些糊裏糊塗的尋求眼見的舒暢的,我們也不去說他。我們要說的是那些正派而又追求靈恩的人。對於這些人,我們承認他們是弟兄,並且向神有火熱的心,但是他們在聖經的真理上領會不明確,那怕他們是神學教授,不明確就是不明確。絕不因為他掌握了一些神學理論,就保證他們站在聖經的正意裏。 果真如他們所說的,在二十世紀裏聖靈的工作是從第一波到第三波。在一波接一波的歷史裏,我們可以看出靈恩派的外表是有了進步,只是外表的進步並不等於裏面發生準確的變化,引領他們真正歸回神的話。第一波強調沒有方言(聖靈的恩賜)的經歷,就是不在救恩裏。第二波對這一點作了修正,但仍然強調方言的功用。第三波肯定了方言與救恩無關,乃是為了「成為基督的身體」。(這點是第三波不肯認同前兩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第三波仍然是把「聖靈的恩賜」包括方言放在主導的地位。在外面的表現看,第一波是喧吵,第二波是比較有點約束,也比較安靜,到了第三波又恢復了他們自己說是熱鬧,實際上是比較有規律的喧吵。不管外面的表現怎樣改變,(我說是進步)裏面還是可以用方言把這三個波串連起來。說明白一點,不管是那一波,都是「聖靈的恩賜」在掛帥。所以靈恩運動的本身,不管是第幾波,都是換湯不換藥的玩意。 儘管第三波不甘心與前兩波認同,但骨子裏仍舊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在道理上略有差異而已。前兩波鼓吹「神醫」,第三波不用「神醫」這個詞,卻用「權能佈道」來代替。前兩波看重方言的恩賜,第三波也沒有輕看方言,還在方言以外,再加上「知識的言語」的恩賜。雖然他們在一些說法上不一樣,但他們所標榜的都是一樣,作追求的目的也是一樣。若是把「聖靈的恩賜」掛帥這一點拿下來,「靈恩派」就不成為「靈恩派」了。 「靈恩派」的盲點 靈恩運動的外貌很熱鬧哄動,在當中的個人的情緒也很激動,但是並沒有帶給教會得造就的恩典。因為靈恩運動在真理上有個致命的盲點,而這運動的基礎又正是建立在這盲點上。所以歷史上的每一次靈恩運動的出現。只有給教會製造混亂,而沒有給教會得著屬靈的建立。 話又說回來,我們必須要接受這樣的事實。教會的屬靈情況正常,教會的見證又很明亮的顯出,靈恩運動是沒有發生的條件的。神允許靈恩運動出現,乃是要提醒真正願意跟隨主的基督徒,該謙卑的俯伏在主面前,讓主真理的光照亮我們,看見自己不夠活在神的旨意和喜悅中,因而悔改重新回到神的心意中。靈恩運動是不準確,但是靈恩運動的發生卻是由一些不能再忍受教會在屬靈上沉滯與死寂的人,他們要為教會的復興尋求出路,他們的心思也許是對的,只是他們找錯了道路。 靈恩運動的盲點乃是對聖靈和祂的工作沒有準確的認識,因此給聖靈在神的工作中作了不準確的定位。在一個不準確的基礎上,所有在它上面的建造都是不準確的。歷來的靈恩運動都是把「聖靈的浸」,「受聖靈」,「聖靈充滿」,「聖靈澆灌」,還有「聖靈降臨」,全都加上等號,這個等於那個,幾個不同的名稱都是給指著相同的一件事。事實上,這幾樣都是聖靈所作的不同的工作。(關於這一點,請參閱拙著的《聖經中的聖靈充滿》,和《使徒行傳讀經劄記》,在本文就不詳述了。)因著這些混淆,就把追求的重點轉移在聖靈身上,這就成了靈恩運動的盲點。第三波雖是糾正了「聖靈的浸」這一點,但仍然是落在給聖靈錯誤定位的盲點,所以也跳不出混亂的圈子。 十九世紀末期,歐洲與英國也是瀰漫著追求靈恩的氣氛。賓路易師母也曾在這些人中一起追求。她對當時人認為的「聖靈的浸」的意義提出了疑問,主也給她指示了準確去經歷聖靈作工的路。許多靈恩派的人讀她的書,以為她也是他們的同路人,因為他們看到「聖靈充滿」這個詞就著了迷,他們的盲點使他們領會不到,神給賓路易師母的帶領與他們的主張和傾向絕不是相同的一件事。那盲點使靈恩運動不能在神永遠計劃中產生積極的作用。 我們根據聖經真理上的話,向「靈恩運動」提出一些質疑。這些不是神學上的高深莫測的道理,而是聖經真理的原則。我提出這些,在消極的那一面,是要向迷戀靈恩的弟兄們說勸勉的話,使他們能看清楚他們應當追求的道路和方向。在積極的這一面,是要和清心追求主國度的弟兄們有點交通,彼此得著扶持和激勵,在屬靈的混亂與低迷的景況中,仍舊堅持主所交給教會的那永遠的旨意。 是主的名還是靈恩 這問題是關於聖靈在神的工作計劃中的定位問題。聖靈的定位問題錯了,屬靈的混亂就不能避免,因為把屬靈的次序顛倒了。靈恩運動中的弟兄口口聲聲的否認他們不是高舉聖靈,但是他們所傳講的和所作出來的,都是把中心點放在聖靈的身上,主的所是和所作都給標榜聖靈的恩賜和工作所遮蓋了。把聖靈的定位弄錯了,那能避免不出亂子呢! 在神永遠的計劃中,祂所要顯明的是祂的兒子,就是我們的主耶穌,而聖靈一切的工作就是向人顯明這一位作子的主。聖靈執行神所要顯明的工作,聖靈工作的目的是要顯明主,而不是突顯聖靈自己,因為神計劃的安排是如此。我們細心的讀讀這些經文: 「父阿,願榮耀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約十七章1節) 「祂是元始,是從死裏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因為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祂裏面居住。」(西一章18~19節)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二十八章18~20節) 「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以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二章9~11節) 神定意要高舉祂的兒子,使祂的兒子成就神榮耀的旨意。神因著祂兒子的所作,就顯出祂的榮耀與權能。為了完滿的作成神的計劃,主把祂的名賜給跟從祂的人,讓他們可以藉著祂的名去支取祂的所作。 「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阿,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耶穌對他們說,……我已經給了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的一切能力。」(路十章17~19節) 「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徒四章30節) 「保羅就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鬼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他身生出來。」(徒十六章18節) 以上所列舉的只是同類的經文的一部分,都是明確清楚的。是主的名顯出神的權柄和大能。最清楚不過的就是那七十個門徒所見證的主所賜給他們的,那權柄就是主的名。我們特別要注意的,這名是在主復活以前使用的。復活前的主的名已經帶著無限的權柄,復活後的主的名更是帶著無限的權柄。所以主一再的應許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約十四章13~14節,十五章16節,十六章23節)是主的名叫人得生命,是主的名顯出神的榮耀和豐富並神的權能,也是主的名使人進入並享用神的一切。因此教會所接受的託付,乃是「作我的見證」(徒一章8節),是作主自己的見證,不是作與主無關的人、事、物的見證。 神的教會是單單的作主的見證,在教會中運行的聖靈也是在作主的見證,所有的見證都是顯明主的自己,沒有一點是例外,連聖靈所作的也不例外。請看下列的經文: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十四章26節) 「但我要從父那裏差遣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約十五章26節)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祂要榮耀我。」(約十六章13~14節) 只有主自己是見證的內容,也只有主自己是追求的目標。聖靈所作的不是叫人注意祂所分給人的恩賜,乃是叫人注意主自己,因為顯明神一切的乃是主的名。這是關乎聖靈在神的工作裏的定位的問題。我們不是追求聖靈的恩賜,而是追求作一個完全服主權柄的人,叫我們可以自由的使用主的名字。 是歷史的榜樣還是真理 第二個要提出來的問題是,神蹟奇事是聖靈作工的歷史榜樣還是真理。沒有一個靈恩運動不追求神蹟奇事作經歷聖靈工作的記號,第三波也不例外,他們雖不說這些是接受聖靈的憑據,但卻換了一個說法說這是「權能佈道」,把一般靈恩運動所標榜的「憑據」改變成一個使教會增長或是恢復的唯一工作方法。因為是牽連到聖靈的工作,不管說是「憑據」也好,說是「權能佈道」的工作方法也好,我們必須從聖經中找到根據來,若是沒有聖經的根據,「憑據」或「工作方法」都不能僭奪「真理」的寶座。 是聖經的真理,神的兒女只能絕對的順服,不能再有其它的選擇。若不是真理,就沒有一個人可以把它奉行如同神的旨意。從舊約時代到新約時代,神確實是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就是在使徒行傳裏,主也藉著使徒們行了不少神蹟奇事,甚至在現今,主也在特別的境況中在教會裏顯出神蹟奇事。但是神不一定在祂的工作中使用神蹟奇事,所以神奇的事只能說是神作工的方法之一,絕不可以說是「唯一」的方法。神使用神蹟奇事作工,只能說是歷史的榜樣。既然是榜樣,就不能把它看作真理來奉行。榜樣可以作參考,但榜樣不能作標準,更不能作真理,或是作命令。 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來看清楚這問題。若是神蹟奇事是神作工的真理,這樣神每一次作工都有神蹟奇事的記錄。但是我們在使徒行傳中卻沒有看見這種光景。徒四章卅二至卅五節沒有記錄,若是一定要說有,那就是神兒女信服主的話。凡是可以引起辯論的歷史,我一概不列舉,在下面所列舉的歷史都沒有可辯論的餘地的,若要帶著成見而作強辯的,那最好就跟他自己去辯好了,我們只是要尋找主真理的亮光。 徒十一章二十六至四十節,安提阿教會的建立。 徒十三章十四至四十九節,保羅,巴拿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建立教會。 徒十六章十一至十五節,保羅在腓立比建立教會。 徒十七章一至九節,保羅和西拉在帖撒羅尼迦建立教會。 徒十七章十至十五節,保羅在庇哩亞建立教會。 徒十七章十六至卅四節,保羅在雅典傳道得人。 徒十八章,保羅在哥林多建立教會。 徒二十八章二十三至卅一節,保羅在羅馬造就教會。 我想這麼多的歷史記錄也足夠說明神蹟奇事只是歷史的榜樣,而不是真理。或者說,神蹟奇事是神作工的方法之一,絕不是神作工的目的。嚴格說起來,神蹟奇事是神在不得已的境況中才使用的。我們應當記得主這樣的宣告過,「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太十二章39節)我們也不會忘記,「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二十章29節)主行過許多神蹟,但主並不以神蹟為最重要,因為主知道神蹟的功用並不如人的想象,祂只用神蹟來見證祂的所是,祂並不以神蹟來顯明工作的果效(參太十一章20節)。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耶穌。」(林前一章22~23節)「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二章2節)我們能領會保羅的心思。「神蹟」也好,「智慧」也好,這些只是工作方法,在屬靈的爭戰上不可靠,真正能顯出大能的還是主自己。靈恩派與非靈恩派的人都忘記了主的自己,都往主自己以外去求幫助,這一點才是今天教會見證衰微的癥結。 是恩賜還是恩典 「聖靈的恩賜」究竟是恩典還是恩賜呢?這是要提出的第三個問題。靈恩運動總是把「聖靈的恩賜」看作是恩典,因而導致了追求靈恩而產生屬靈的混亂與迷惑。甚麼是「恩典」呢?「恩賜」與「恩典」是怎樣區別的呢?我們先來澄清一下這兩件事。簡單的說,「恩典」是普遍賜給人的,沒有條件的限制,只要人去要,就可以得到。「恩賜」是在事奉神的工作上,神把一樣或多樣的才幹賜給神特選的人,人不能去求取的,就是要去求取也不能得到的。比方說,得救恩是恩典,誰願意得救,誰都可以到主那裏去得到。方言是恩賜,主不賜下給某人,某人就是苦苦的哀求也得不著。 靈恩運動的特點就是追求恩賜,雖然第三波對這一點作了道理上非常微小的修改,事實上還是追求恩賜,以恩賜的顯明來印證聖靈的工作。但是聖經從來就沒有一處的應許把聖靈的恩賜作為應許。接受聖靈是恩典,但接受聖靈的恩賜就不是恩典。有了聖靈的人不一定就有聖靈的恩賜。有聖靈恩賜的人,也不一定有他所想要得著的恩賜。因為一切的恩賜「都是這位聖靈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十二章11節)這話太清楚了。恩賜是聖靈所主管的,祂按著祂自己的意思來分給人,目的是要藉著不同的恩賜配搭來建立基督的身體。 「愛」不是恩賜,所以人人都可追求。「恩賜」不是恩典,所以只能「羨慕」,卻不能「追求」。這是林前十四章一節所給我們看見的。過去的靈恩運動鼓勵人去追求恩賜,並且告訴人說一定可以得著的。現在第三波的人說,神奇的恩賜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的,因為這些是國度權能的記號。他們不單是強調醫病趕鬼,像過去的靈恩運動一樣,還特別強調一項過去所沒有強調的「知識的言語」,並且說這樣才是事奉的正常職事。 我曾不止一次對追求靈恩的弟兄們說,「你們說你們是在追求讓聖靈可以自由工作,好帶進教會的復興。你們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你們的方法卻作錯了,並且錯得很厲害。因為你們一開始就限制了聖靈的工作,你們口裏不說,心裏也在說,要求得著這一樣恩賜,那一樣恩賜。你們不僅是越過了聖靈的權柄,還進一步去指揮聖靈。你們以為是給聖靈自由工作,事實上你們正是限制了聖靈作工。」給聖靈錯誤的定位是越過基督的權柄。這就是靈恩派的盲點所引出來的結果,這結果是帶著極高的危險性的。 一個嚴肅的警告 這警告是主的警告,不是人的警告。人的警告可以不必去管它,但是主的警告必須要注意。我們不會忘記主親自對門徒說的話,「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二十四章24節)我不是說在靈恩運動裏的弟兄是「假基督,假先知」,但主既說了這些話,我們就當在屬靈的事上有分辨。在靈恩運動裏的弟兄也承認有邪靈的假冒,但他們卻不以為意。這種不注意,或是第三波裏的弟兄以為自己並不像以前的靈恩運動,不必太緊張,這樣的心思都是給撒但留下破口的。 有弟兄以為靈恩運動只是屬靈追求上的偏差,沒有甚麼大不了。我們必須注意,不是站在主的一邊,就是站在撒但那一邊。在真理上的偏離,和不在真理的基礎上追求靈的事,都不可能是站在主的那一邊。所以準確的認識靈恩運動是一件嚴肅的事。本文僅是從真理的角度來看靈恩運動,以後再從第三波的表現來看靈恩運動。 ── 王國顯《聖經裏的聖靈充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