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專輯目錄

 

從「第三波」透視靈恩運動(三)(王國顯)

 

權能佈道的困惑

  第三波非常強調神醫及趕鬼。事實上,每一波的靈恩運動都強調這一些,因為他們以為這一些就是聖靈能力的發表,若是沒有這些表顯,就看不見聖靈的能力。以前的靈恩運動只有這些動作,但如今的第三波卻為這些動作創製了一個理論,作為他們必須這樣強調的依據。給人製造了一個錯覺,認定他們是在遵行主的吩咐,恢復主差遣門徒時的安排。

  我們先來看看魏格納教授所寫的《聖靈能力與教會增長》一書裏是怎樣說。「權能佈道有一個部分迄今仍罕為人知,那是涉及仇敵將『領地』分配給魔鬼階級體系中高階的邪靈們。某些『天空屬靈氣的』(弗六章12節)可能負責著某個地理區域,諸如國家,省份,鄉鎮,城市的某區等等,而其職責之一便是弄瞎不信者的心眼,不叫福音的光照耀他們(見林後四章4節)。在許多地方,牠們已獲致某種程度的成功。」他舉了幾個他稱為測驗的例子來說明他提出的「可能」,然後就把這「可能」作了肯定。

  我們確認但以理書曾提及各個國家都有魔君在操管對付神的工作,但聖經卻沒有一處說出撒但的國度在地上是分地而治的事,只是指出「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的手下」(約壹五章19節)。牠是遍地遊行,並不假手別的靈去對付人。亞當是牠親自對付的,約伯是牠親自對付的,大衛給激動去數點民數是牠親自作的,三次試探主也是牠親自出馬的。弄瞎不信者的心眼也是「那個世界的神」,這「世界的神」也是單數的。我們不否認撒但手下有不少邪靈,只是這些邪靈僅是執行撒但所派的個別任務,而不是撒但國度的封疆大臣。我們該有這樣的體會,不信者的心眼給弄瞎,乃是一件已經作成的事,這事是在人還活在伊甸園的時候就已經作好了。

  第三波的弟兄們鼓吹要「先捆綁壯士」,然後福音才能有出路。所以魏格納教授又說,「這力量無法被邏輯的辯論打破,只能以更大的能力來攻佔。」我若是沒有領會錯他要說的話,我的感覺就是他以為只傳講福音是不夠的,必須要顯出權能來,福音才有路可以通行。若是這樣,聖靈「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的這一樣工作就顯得毫無意義了。保羅「說的話講的道,……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林前二章4節)這「聖靈和大能」並不一定是以神蹟奇事作後盾,而是說保羅的話語帶著聖靈的權柄,直穿透人的心思,「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二章5節)

  今年十月底的萬靈節,舊金山灣區的一個第三波的聚會,向全灣區的教會發出邀請,就在萬靈節這天傍晚開始,在蠟燭台球場舉行一次捆綁鬼的祈禱大會。這個安排就是根據「權能佈道」的道理來作的,有沒有果效呢?這點不必去說它。我們不會忘記,主在地上的時候,行事帶著權能,說話帶著權能,但是跟從祂的人不多,抗拒祂的人卻是不少。那時主說,這邪惡的世代是需要約拿的神蹟。意思是說人需要的不是超自然的能力彰顯,而是需要復活生命的大能。只有復活生命的大能才能叫人受吸引歸向神。靈恩運動包括第三波在內,標榜的是超自然的能力,而不是復活生命的大能。或者說,是恩賜的表顯,而不是那一個聖靈的果子露顯。這樣的鼓吹與帶領,結果是領人到沒有基督復活生命的「祝福」裏,充其量只是引發魂的潛勢力。這是可悲的現象。我們千萬別忘記了,「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三章8節)對付撒但的乃是主自己,我們在這方面並不能加添甚麼。

「教會增長」實際成了「教會變質」

  是甚麼樣的樹,就結出甚麼樣的果。靈恩運動既然不以聖經作為推動的力量,它的表現自然就不能與神永遠的旨意相配合。我在這裏再一次肯定在靈恩運動裏的弟兄們的熱誠,但是人的熱誠並不能成就神的旨意。

  六○年代在基督教裏流行的一個口號是「教會增長」。這一個口號的出現緊緊跟在「南韓福音大爆炸」之後。這些口號聽來是很動人,但是這些口號的來源卻少有人去留意。這些口號都跟靈恩運動有關係,前一個口號是受了南美洲的影響,後一個口號就是根源於南韓。只是這些口號的實質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和口號的本身一樣的動人呢?這是值得我們去留意的。

  「教會增長」不能只是一個數字的問題,它必須是一個生命的質量問題。前年台灣的一些基督教人士從泰國邀請了一位叫賽克的牧師來主領大聚會,據說這位賽克牧師花了幾年的功夫,就在泰國這個佛教的國家建立了幾十個聚會。宣傳的海報資料是這樣說,那確實是很使人興奮的消息。但實際是怎樣,到過泰國的基督徒應該會知道。在中國大陸上作工量很大的一個團體,名字叫復興教會,他們有一卷宣傳大陸家庭教會的錄影帶,看過的人都明白,他們的工作很興旺,但是在錄影帶所帶出來的信息只是一位給人治病的耶穌,卻不是把神的救贖恩典顯在世人中間的主。說起復興教會,他們不相信永遠的救恩,他們只高舉靈恩,在大陸的家庭教會中製造了不少的難處和分裂,造成清心愛主的基督徒許多心裏的傷痛。最近他們在美國華人教會發出信函,吹噓他們的工作,邀請華人教會為他們作錢財的奉獻。前年我在台北隨一位弟兄去看望一處佈道所,那兒剛作過一次傳福音聚會,當問及福音果效時,所得到的回答是「很好,有五六個人得醫治。」福音究竟是甚麼內容呢?只是給人治病麼,人到主面前來,就是為了病得醫治麼?

  「權能佈道」引出「教會增長」,這些都是源自南美洲的產物。只是這些產物是不是合規格呢?我們看魏格納教授怎樣說,這些話是引自《聖靈能力與教會增長》第九章的,「生病是件奢侈的事。在中、南美洲許多鄉村沒有醫療設備,而即使在都市裏也僅有極少數的人能從微薄的預算中擠出一點醫藥費。傳統的土法醫療很普遍,雖然有時也會有點果效,但並非每次都有效,因此許多人便去找巫醫尋求醫治,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其中有些竟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去找巫醫的人多得或許超過我們的想象,因為他們在絕望中實在不知該往何處去。」「當一般人聽到單單相信神就可以得醫治,而且不需要心電圖檢驗,不用打針,吃藥,甚至不用膜拜魔物之法,自然毫無疑問地便被吸引來了。今日南美洲人大都身受疾病之苦,因此,醫治的信息成為極強的動力能帶領男女老少來聽五旬節派佈道的信息。」

  看了魏格納教授的說法,我們不禁要問,「權能佈道」是不是百分之一百使尋求醫治的人得痊癒呢?起碼葡萄園的創始人溫約翰(JOHN WIMBER)就不得不承認,不單是不能有百分之一百的痊癒率,並且痊癒率也不高。但是他解說,只要能顯出國度的能力,一百個人中若有一個人得醫治也就足夠了。若是這樣,「權能佈道」怎能給證明是出於神的呢?中國的氣功對病人有醫治的效果,巫醫也能顯出一點醫治的效果,這樣一來,「權能佈道」與這些氣功與巫醫有甚麼分別呢?神的救恩是百分之百使信的人得救的,這才叫作福音。雖說「權能佈道」是工作方法,但是在實行的時候卻成了福音的內容,人尋求身體得醫治過於尋求脫離罪與死的權勢,愛慕眼見的好處過於恢復與神和好。這樣的信息把主耶穌貶低作一個大能的治病者。基礎的信息是如此的摻雜,教會沒有辦法逃脫變質的結果。

「教會變質」表現在靈恩運動的「教會生活」

  是甚麼樣的信息,就帶出甚麼樣的效果,不準確的福音一定導致教會的變質,這變質的事實就顯露在教會的生活中。我們又來看看魏格納教授的解說。仍然是在他著寫的《聖靈能力與教會增長》裏的第八章,這章的主題中文翻譯作「上教會,樂趣多」。魏格納教授從八方面來描述靈恩運動中的教會生活。說實在的,他的描述每一方面都不是建造在聖經的真理上面,每一方面都是在製造氣氛,目的是要滿足人的魂與肉體。為了篇幅的限制,我只提說其中一些對他們最有代表性的現象,讓我們能確實的領會,這些現象究竟是「教會的增長」,還是「教會的變質」。

  靈恩運動的歌曲大多是經文的短歌,其中也間有一些上乘的,但大部分是下品,只落得個喊口號的表現,只求呼喊,不求實意,連「阿利路亞」也可以改成「阿利路」,不懂文字的意思的就跟著胡亂喊,懂文字意思的就感覺這是胡鬧。魏格納教授推崇靈恩運動中所謂的本土化音樂,而拒絕一些有真正屬靈經歷與價值的詩歌。「芬妮‧克羅斯比(FANNY CROSBY)和以撒‧華滋(ISSAC WATTS)所寫的詩歌,可能被認為比由本土人士寫成並用吉他和響葫蘆伴奏的詩歌更為屬靈。這看似不可思議的觀念,卻是真實地影響著許多教會。」我不是拒絕本土化的音樂,中國的本土音樂配上一些屬靈實質的詩歌也真是不錯的,像詩篇二十三篇就是一個例子。但是魏格納教授錯了,芬妮‧克羅斯比並沒有寫音樂,她只是寫出了她心中滿了的感覺,要交通給神兒女的詩詞,她發表的是她靈裏的感覺,是那樣的叫人靈裏起共鳴的,又是那樣真實的。這不是文化的問題,屬靈的感覺是超越文化的,誰說詩篇二十三篇是文化問題呢?

  問題不在芬妮‧克羅斯比身上。也不在以撒‧華滋身上,而是在熱衷於靈恩運動的人身上。真實有屬靈分量的詩歌是直透進人的靈魂最深處,這些詩歌給人拋錨在無限裏的感覺,讓人裏面是滿溢,外面卻是平穩的。這些詩歌不能用來拍手,跳躍,把身體搖擺,不合靈恩運動的人的口味,不能使他們的魂滿足和體衝動。我在今年初參加一個退修聚會,會中有一些靈恩運動的弟兄插進來,帶進了靈恩式的動作。藉著麥克風的大聲,反復的唱那一首只有三四句的短歌,邊唱邊說充滿情感的話,足足唱了半個小時,會眾跟著唱,起初的音量蠻大,漸漸就降低多了。我當時就想起主說的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五章7節)主的話又說,「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聚會歸入我的名,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章20節,照原意譯)說實在的,他們這樣一攪,聚會就不成為聚會,更說不上是歸入主的名,只是人在那裏發洩情緒。

  魏格納教授怎樣解說這種光景呢?他說這是「絕無冷場的敬拜」,是「人們何等享受在其中」,很「難在聚會中找到打呵欠」的人。我們來看實質的情形。他點出要作大型的聚會,他說,「大小本身能產生非常有益的心理結果。……『大』有助於產生能力去創造『更大的』。」讀者可以從其中去揣摩,這是讓聖靈更自由的作工麼?根本就沒有給聖靈作工的空間,全是人的魂在活動。更糟糕的,教會生活給他們變作「社交機會」,「許多人在開始前半小時就到達了,以便看朋友,交換溫馨的擁抱,詢問家人的健康並分享經驗。這種完全免費的社交較像是火車站式的溫馨。」他以為根據「主在聖殿中,普天下的人在主面前都應當肅靜」(參哈二章20節)為不可取,他極力的鼓吹在聚會中要熱鬧,大聲的呼叫,同聲的禱告,因為「它產生高度的戲劇感……它滋養情感……它也使神的同在對信徒更真實。」這分明是激動人的魂的作法,那裏有一點聖靈作工的味道?他們忘記了,在新約的使徒也是這樣說,「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的作……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次序行。(林前十四章313340節。)他們既然不把神的話放在心上,也不尊重聖靈的權柄,難怪他們把歌廳和舞廳的器樂全搬到聚會來,好增加熱鬧的程度,他們還美其名說是「高度屬靈的操練,有助於敬拜。」

  還有更糟糕的事,「減少打呵欠的一個作法是保持活動。敬拜者頻頻站起又坐下,所以沒有人太安逸以致睡著,同時舉手放下之間也能保持血液循環順暢。」他們特別設計一種坐椅來適應他們的動作。他們跪下禱告時,「瞬間,數百個椅背發出的啪嗒聲使得會場的音效又再往上升,如此更增添聚會的戲劇性。」「跳靈舞給敬拜聚會引進了另一種高潮。……通常在會眾唱詩或詩班獻詩的時候就有幾個人在位子上開始跳舞,以或大或小的優美姿態舞動手臂和身體。有些人甚至舞到走道或會堂前後的空地上。我曾在那裏看見教會牆壁上貼著最不平常的標語:『禁止在樓梯跳舞!』。」這些表現那裏能說是教會的生活?他們把教會變成了歌舞會,的士高舞會了。這和主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完全是異曲同工的模樣,這能說不是變了質的光景麼?

  魏格納教授在提及方言問題的時候,卻說出了「上教會,樂趣多」的原因來了。「對南美洲許多藍領階層來說,生活極易流於單調乏味的例行公事。能花一點額外金錢在居家用品,汽車,渡假或娛樂上,以換取一些興奮刺激,好叫人能從每日生活的一成不變中跳脫出來的例子在此難得一見。他們往往以酗酒,爭吵,和鬆散的生活方式向世界求償。然而許多人發現基督教供應他們某種類似的釋放,而敬拜則使他們心醉神迷。」啊!求主憐憫,他們竟然是把教會當作追求娛樂的場所,使教會大大的變了質。為了使音樂配合動作的節奏,他們修改了詩歌,魏格納教授還揚揚得意的說,「如果查理‧衛斯理聽見人家對他的音樂所作的修改,大概會驚得目瞪口呆。」

教會真正的敬拜

  我們看過了靈恩運動使教會變質的事實,不僅是第三波使教會變質,歷史上每一段的靈恩運動都是一樣,一切離開主的真道而走人以為美的路的,都沒有例外。為了使神的兒女更有把握的抓緊神的真道,不隨流而偏離主,在繼續揭穿第三波所製造的混亂以前,我們要先來尋求明白教會真正的敬拜的實際。這樣我們能分辨甚麼是神所要的敬拜,甚麼是人意以為是的敬拜。因為除了第三波所引起的難處以外,大體的基督教對敬拜也有各種各樣的偏離。

  靈恩運動特別標榜要恢復對神的敬拜,讓聖靈自由的引領神兒女去敬拜。作為口號,他們是喊對了,但在實行上,他們卻是完全的偏離了真道。特別是第三波,他們把歌舞廳的音樂照搬進了禮拜堂,把聚會的地方變作了娛樂場所,把聚會的內容變作了歌舞的表演。要是有人向他們提出不同的意見,他們就拿大衛迎約櫃的跳舞,和詩篇一五○篇的擊鼓跳舞和敲鑼敲鈸來辯解。他們引用舊約聖經上的話時,卻是忘記了「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哈二章20節)我們千萬別要忘記,這不是西方的文化,更不是盎格魯撒克遜的文化,而是神對祂的子民的囑咐。若是一定要把它降低到文化的層面,那也只能是東方的文化。

  要用舊約的作法來支持教會的敬拜形態,那是摸不著邊際的。熟讀神的話語的人都明白,舊約裏的一切,包括律法,先知的豫言,和聖殿裏的一切事奉,全都是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西二章17節)因此,要領會教會真正的敬拜,必須透過基督來看。主在敘加井旁跟那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中,把敬拜的實際說明了。「時候將到,你們拜父,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章2124節)我們得要好好的去明白主說的這一段話,使我們能摸著那真正的敬拜,就是神要在人間得著的敬拜。

  「這山上」的敬拜是指以色列人拜金牛犢所遺留下來的宗教習慣,雖是打著耶和華神的名,實質上乃是人造的宗教。這樣的宗教性的敬拜理當要停止的。「耶路撒冷」的敬拜是明明的指著在聖殿裏的敬拜,敬拜的程序與內容,都是依據律法和神給大衛的指示。雖然是出於神,但因為是影兒,它們所表明的是要作基督的預表,所以基督來了,就是時候到了,這些出於神的預表已經完滿的達成它們的任務,它們也功成身退了。因此要用舊約的歷史記錄來作教會敬拜的藍圖,那是全然摸不著邊際的。

  真正的敬拜必須首先要認識神的所是,不認識神的所是,就無從敬拜起。「神是靈」(原意沒有「個」字)。這一個認識很重要,認識神是靈,就明白一切依靠物質和物質的現象來作為敬拜的事物,都是與神不發生關係的。所以敲鑼打鼓並跳舞都不是敬拜,這些只是滿足人的魂與肉體的感覺。這些或許能使人有舒暢的感覺,但卻不是敬拜神。神是靈,所以人必須在靈裏敬拜神。甚麼是靈裏的敬拜呢?靈是在人的深處的,人在救恩裏,靈就從罪與死中甦醒過來,恢復了與神交通的功用,一切與神相交的事都是藉著靈來進行的。靈既是在人的深處,因此是在裏面的,不是在外面的。所以敬拜不是在外面的程序,而是把裏面對神的感戴,敬重,折服,尊崇發表出來。

  裏面有的,外面就發表出來,但不是胡來,所以敬拜也必須在真理裏。(「誠實」在原文該作「真理」)靈是自由的,但自由不等於沒有規範。靈是可以火熱的,但卻不是狂熱。神是靈,也是真理,所以靈裏感覺的發表,一定是與真理相合的,與真理不相調和的靈,就不是出於神的靈。與真理不相調和的敬拜,就不能說是敬拜,神不要這樣的敬拜,祂只要在靈和真理中的敬拜。敬拜的焦點若不是突顯基督的,只叫人看見人的狂熱,那也不是敬拜。靈恩運動裏的弟兄號稱要恢復敬拜,實際上卻是在踐踏敬拜。

  敬拜是重在裏面的,因為聖靈一切的工作都是在人裏面的。「叫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是發生在人的裏面。聖靈的內住是發生在人的裏面,聖靈的啟示也是發生在人的裏面,聖靈充滿也是在人裏面,聖靈的引導與光照更是在人的裏面,聖靈的果子仍然是從人裏面結出來。靈恩運動的人追求在外面表顯聖靈的能力,不單是在真理的認識上錯了,連跟從聖靈的路也錯了。看看天上的敬拜(參啟四至五章),是以父作中心也好,是以被殺的羔羊作中心也好,敬拜就是「俯伏」,不是蹦跳。敬拜是同心的如同一人的讚美,不是人各說各話。我們若是看得準,一定能明白神所要的是同心,不是同聲。我再說,真正的敬拜還是「俯伏」,讓神顯為大,敬拜是人全給折服了,在神面前再沒有人自己的動作,只有給神的頌讚。

靈恩運動的「教會增長」的真相

  靈恩運動可以說是建築在不準確的道理上,但卻好像有很驕人的工作成果,這要怎樣去理解它呢?對這樣的一種現象的理解,必須要先明白事情的真相,並且這真相是要出自靈恩運動的領袖的口。我們再來看看魏格納教授對「教會增長」作怎樣的介紹。

  簡單的說,教會是真正得救的人的組合,沒有主生命的人就不是在教會中。因此,準確的說,要看教會增長,就要先看信徒得救的經歷,沒有得救的信徒,就沒有教會,得醫治的人只能組成宗教團體,不能成為教會。在道理上,靈恩運動也傳人得救的福音,但在實行上卻是傳了人得醫治的信息。傳這樣的道,人接受救恩的機會不多,所以才產生以教會為免費社交和娛樂場所的果。參加「教會」的人可以是很多,但卻不是教會。

  魏格納教授說,靈恩教會「認為正規的悔改歸主經歷中包含一項實質要求,就是當你決志之後,你必定要同意禮拜天到街上去,將主在你生命中所做的向眾人見證出來。」就著方法來說還蠻不錯的,但往深處多想,他們傳的是以醫治的信息為主體,來參加聽道的人又多是為求病得醫治而來,那麼「決志歸主」的意義是甚麼?「主在你生命中所作的」又是甚麼?一般說來,從決志到真的相信主,數字上的比例是很大的,在決志的人中能有百分三十的人真正信主是相當高的比例。所以在現場的決志並不就等於真正的信主,靈恩教會把決志就看作是歸主,這樣的結果是大有問題的。

  在佈道聚會結束時,對那些不願表示決志的人就給「催請『今晚就和我們一起上教會去!』佈道小組的人會一個個地走出來,務必確知每個觀眾都被溫和地勸服加入大夥兒為止。」這樣給請到教會會所去的人,就可以給算成是歸主的人,這樣,歸主的人數大增就不足為奇了。當然我們也不能抹煞其中有些人是歸附了他們的。

  還有「植堂」的工作方法,就是急速的開拓新聚會點,這就是台灣靈恩運動中所流行的口號「拓荒」。以拓植新堂為目標,「每年拓植一間新教會。……他們每年印製一些很吸引人的證書,鼓勵眾教會努力贏取一串證書掛在自己的牆上。不論子會何時成形,被組織起來(這其中需要十位已受浸的信徒當核心同工),母會便會收到一份教派當局所簽署的證書。」我們不禁要問,這是聖靈的工作麼?

  「許多令人興奮的新教會拓植大多是計劃與策略的成功。」這顯然是人手的工作。作工的策略是甚麼?就是選擇「沃土」。「即使是勤加禱告也不能使播在不毛之地的種子生出果實,若是再造些禱告以外的事,或許會叫橡樹生出無花果來。神就像是農夫,祂要的是果子。」這又是甚麼話呢?神不是只要看見果子,祂要的是祂自己所要的果子,橡樹所生出的無花果一定不是神所要的,但靈恩運動卻完全接收這樣的果子,不管那生命的源頭是神,還是別的東西。

  「這沃土是甚麼呢?簡單的說,就是勞工階層──無產階級。」馬克思的階級觀念也進來了,他們以外面的光景來分別人,把無神論者的階級思想也帶進神的工作來。在神的眼中並沒有階級的問題,祂只看到亞當的子孫,祂看人間的富人與窮人的價值都是一樣的。如今在靈恩運動中,富有的人包括中產者在內都成了「不毛之地」,無產階級就成了「沃土」。所以會有這樣的區別,只要還記得人要病能醫治,要得看免費的娛樂,也就領會個中的原因了。

  不準確的福音,不準確的動機,是不能結出準確的果子。儘管人數很多,禮拜堂數字也多,但是神在其中並沒有得著甚麼,反倒給造成更多的誤解。這樣的光景能說是「教會增長」麼?若再留心他們所發表的數字,那就更是疑雲重重了。因為照著那些數字看,全地的人都已成為基督徒了。

屬地的代替屬天的

  透視了整個的靈恩運動,我們所看到的只是人的熱心,卻看不到聖靈的膏油。我們不否認靈恩運動在工作上來說,確實是有一小點的果效,但是都不能成為氣候。原因很簡單,因為根本不是出於聖靈的工作,怎樣也結不出聖靈的果子來。神在地上所要建立的是見證,不是工作。靈恩運動所要的是建立事業,而不是神所要的見證。因此,在靈恩運動中,從過去的一直到現今的「第三波」,都毫無例外地帶出相同的現象,就是以屬地的代替屬天的。他們所作的既然是建基在眼見的事物上,它的果效必定無可避免是屬地的。

  在前面所提過愛修園所出版的那本《更豐盛的生命》,從內容看,那作者向著主實在是有單純的心思,可惜就是追求的路走錯了。因為她書上所表達的「更豐盛的生命」只不過是屬地的祝福,嗅不到多少屬天的成份。這光景在靈恩運動中是很普遍的,正像另一個稱為「信心運動」的靈恩運動的團體,他們所標榜的「健康與財富福音」(HEALTH AND WEALTH GOSPEL),壓根兒就是把人領向屬地事物的追求裏。說是「屬地的祝福」還是把它高抬了。

  我們也承認,在靈恩運動中的人都比較狂熱,在人看來,好像是愛主的心思是加增了,也能作出一些驚人的事物。但我要說,這些很可能是假象。我不是說沒有那種情形和感覺上的反應,而是說那是群眾運動的產物。也就是說當群眾的熱潮,氣氛,與環境不再存在時,那些熱與愛主的感覺也就成為淡淡的。難得看見在「追求靈恩大會」以外的環境中,在長久孤單獨處的日子裏,有幾個能維持在靈恩熱潮中的人。我有機會多次經歷群眾運動,深知在運動中所激發的熱潮是短暫的,也是虛空的。我們也不忽略,人的主觀努力也能使人成就大事業。世上許多不信的人就是例證,我們不能說他們的成功是神的祝福吧!

  一位年長的屬靈前輩告訴我,在一九三六至三七年間,聚會處的弟兄們也曾一度追求靈恩,後來倪柝聲弟兄看出不妥當,與弟兄們交通後,也就漸漸停止了。倪弟兄指出一個嚴肅的事實,在追求靈恩的過程中出的亂子不去說它,追求靈恩又得著「靈恩」的,生命並不見得成長,靈恩不能使生命成熟,追求得著基督才是正途。

神為甚麼允許靈恩運動出現

  靈恩運動既是這樣不準確,為甚麼神還會允許它不絕如縷的在教會歷史出現呢?我們在指出靈恩運動不準確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要找出它出現的原因。我們不排除撒但要打岔神永遠計劃的企圖,但我們也不該忽視確實有一些神的兒女為著神的永遠的旨意焦急。基督的教會若是實實在在的走在真理的路上,毫無保留的順服神的旨意,使神的心意可以自由的藉著教會發表,在這樣的光景下,靈恩運動是沒有產生的條件的。

  教會偏離主的真理,造成教會的死沉,落在維持工作,維持傳統,發表不出生命的活潑。這是今天基督教墮落的情形,我們不要諱疾忌醫,我們該正視這情形,我們看靈恩運動是神給教會的一個信號,要叫神的教會不再沉睡,不再自我陶醉,要趕緊掉轉腳步,重新走上神所喜悅的真理的路,求主憐憫我們,憐憫祂的眾教會。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於三藩市

── 王國顯《聖經裏的聖靈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