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有益(林獻羔) 目錄: 前 言 1 第一章 基督徒受苦 2 第二章 受苦不怨 4 第三章 要有受苦的心志 5 第四章 受苦原沒有可誇 7 第五章 為義受苦與為基督受苦 8 第六章 受苦與喜樂 10 第七章 忍受苦難才能長進 13 第八章 忍受苦難必和祂一同作王 14 第九章 不要思慮煩擾 16 前 言 讀經: 彼得前書4:1-2,12-16 世人受苦,基督徒也要受苦,傳道人更要受苦。總的來說,沒有一個人是沒有苦難的。 有一種哲學認為人的身體該受苦,不該享福。 神原來不是叫人受苦:原來亞當在伊甸園裡是享福的。自亞當犯罪之後,苦難就進來了。人犯罪的結果就是“死”(創2:17)。在各人未死之前的年日,就有苦難。最先的病可能是感冒,因亞當犯罪之後,就感覺到“天起了涼風”(創3:8),這就是從罪來的(羅5:12)。 舊約的人當然要受苦,那怕不是以色列民的外邦人也要受苦。 除了因犯罪而受苦,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是與我們有益的。 神用苦難來試煉屬祂的人,然後就大用他們,所以大衛說:“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的。”(詩119:71)雅各、約書亞、摩西、大衛、約伯、耶利米和但以理等,他們受苦特別多,神就大用他們。 第一章 基督徒受苦 有人以為信了耶穌,就沒有苦難;也有人認為一受苦時求神,神就把苦難挪開了。 請注意,基督徒受苦是有益的。 一、因犯罪受苦 基督徒犯罪就要受責打(來12:5-10)。如果我們受責打仍是頑固的話,神就會讓責打不離開我們。 如果我們仍不悔改,神就任憑我們。這樣,將來在受審判後就要受虧損了。 二、神的試煉 許多時候我們受苦不是因為我們犯了什麼罪,而是神要試煉我們,為使我們成為精金(伯23:10)。神要多次試煉我們;但神是不會一直不停地試煉我們的。 三、魔鬼要加苦難給我們 在舊約,魔鬼曾經把苦難加給約伯(伯1-2章)。在末世,魔鬼更要把更多的苦難加在基督徒身上,為要折磨我們。神也會讓這些苦難臨到我們,使我們經受考驗後,將來就得著更大的福氣。 四、“為作基督徒受苦” (彼前4:16) 這是肯定的。只要我們活在世上,我們就“有”苦難:“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3,參腓1:29)。 有些人雖然沒有逼迫的苦,但會有其它的苦。基督徒總有苦難。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信了耶穌就一帆風順了。 五、神仍照顧我們 我們在受苦中,祂不會叫我們缺乏(詩23:1)。 以色列人在歌珊地與埃及人是有分別的(創47:27,出1:7-9)。 六、當揀選的路 大衛三個勇士揀選受苦的路(撒下23:14-17)。 我們為了侍奉神,就當甘心走十字架的路。甘心受苦的人與常人不同,神是會多多賜福給我們的。 第二章 受苦不怨 “因全能者的箭射入我身;其毒,我的靈喝盡了;神的驚嚇擺陣攻擊我。”(伯6:4) 當我們受苦的時候,千萬不要埋怨神。許多人受苦經不起考驗,一直在埋怨。約伯受苦獨多,他在開頭的時候很好,他責備他的妻子:“……哎!難道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伯2:10)可惜過了不久,他咒詛自己的生辰(3章),甚至落到埋怨神的地步! 神常藉著疾病來管教我們,使我們的心靈進入神的裡面,這樣我們對外界的活動就減少了。 除了因犯罪受苦,我們要對付自己之外,其它各種苦難都是神允許臨到我們,為要叫我們得福。所以,“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羅12:14) 有些人受苦,不敢埋怨神,只向人生氣,這已經不好了;竟然有些人不是因受苦而長進,反而埋怨神!他們將會受何等的大損失呢?求主教導我們,使我們受苦不埋怨,反而感謝和讚美! 第三章 要有受苦的心志 “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彼前4:1)“心志”是心思的意思。 受苦與受苦的心志是不同的。“心志”mind,是“心思”。一個好基督徒、一個侍奉神的人必須要有受苦的心志。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心思,就什麼都作不好。 不是各人所受的苦都有同樣的價值,不用說犯罪受苦一點價值都沒有。不犯罪的人所受的苦也各有不同,問題就是有沒有受苦的心志。有些人受苦是被逼的,不受不行;有些人苦是受了,但總是怨聲載道,心懷不平;有些人受了苦,咒駡不停。這樣的人休想從神那裡得著賞賜。在苦難未來到之前,我們應當立定心志為主受苦,這樣的人必能從神得福。 一、受苦的心志 我們在神面前要有個心願為主受苦、樂意受苦。我們不一定天天受苦,但我們應當天天有這個心志。 如果我們沒有受苦的心志,我們就不會剛強壯膽。每當我們遇見試探,我們就會垮下去了。 二、“作為兵器” 神安排苦難給我們,我們“不要以為奇怪”(彼前4:12),因為“基督既在肉身受苦,你們也當將這樣的心志作為兵器……。”(4:1)這樣,撒但就不能勝過我們。 我們作基督徒的必有苦難,不過各人所受的各有不同。我們應當把受苦的心志作為兵器來武裝自己。先有了受苦的心志這個兵器,然後再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百戰百勝! 這兵器是寶貴的。許多人在受苦的時候感到受不了,就感覺不寶貴,他們不感謝神,反而心裡不適,甚願受苦的日子快快過去。 有受苦的心志,神就加力:宋尚節師母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打得皮損肉爛,但她不感覺疼痛,而是好像隔著皮衣似的。她有這個心志,神就加力給她。 初期教會受羅馬的迫害:被火燒、與獅子鬥,掉在石灰窯裡。有人被火燒時還唱詩,並不退縮,而是樂於為主受苦。他們有這個心志,神就加力給他們。 各人都要喝苦杯。“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必要喝……。’”(太20:23)但喝苦杯前,有沒有決心喝,這是最緊要的。 三、必得大賞 “……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于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8:17-18)耶穌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太5:10-12) 我們要天天有這個受苦的心志,但神不是叫我們天天都受苦。我們稍有試煉就垮下來,是沒有受苦心志的,這不是剛強壯膽。受苦是有限的,但受苦的心志應該是無限的——至死忠心。只受苦還不夠完全合神的心意,我們必須有受苦的心志才合神的心意。 第四章 受苦原沒有可誇 “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禰的律例。”(詩119:71) 受苦的基督徒不要以受苦誇口。有些人因犯罪受苦就更沒有可誇,但受苦是“有益”的,因為他們受苦後肯回到主裡面。明明是神的旨意叫我們受苦也沒可誇。那些沒有受逼迫的基督徒也會有其它的苦。撒但最常用的兩件武器是:苦難與引誘。物質的引誘會使人愛世界,使人跌倒。能在物質引誘的世界裡站住,不比在受逼迫的世界裡站住差。這兩樣同是寶貴的。無論什麼苦難都對我們有益,但我們不能以之誇口。彼得一誇口,就3次不認主了。 有了彼得的教訓,我就戰戰兢兢地求神保守自己的信心,叫我在20年監牢生活中不要一次否認主。感謝神,神果然聽了我的禱告,使我20年中沒有一次否認主。這原沒有什麼可誇的,因為這不是靠我自己,而是靠著主加給我力量。如果我靠自己,彼得3次不認主,我會30次甚至300次不認主。我不比那些在物質豐富的世界裡不受物質引誘的人強,因為同樣是蒙主的保守才有今天。所以“……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 許多外國信徒說:“你們受苦比我們更得福。” 我說:“撒但有兩種方法攻擊我們:用苦難;用世界。有人被世界吸引,如果我們能把愛世界的基督徒帶到愛神的地步,我們是有福的;有人受苦,如果我們能把受苦的基督徒帶到得勝的地步,我們同樣是有福的。” 第五章 為義受苦與為基督受苦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駡你們……。”(太5:10-12) 為義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但“人若因我辱駡你們”,也是有福的。但“更有福”與“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這兩件事是相連而又有分別的。 一、為義受苦 為義受逼迫,為行善而受苦,這是極其寶貴的。例如耶利米(耶37:15-16)與施浸的約翰(太11:12,14:10)等。 我們在工作的地方,要順服上級。“……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彼前2:18-19)對不講道理的丈夫,我們當為主的名受苦,使榮耀歸與父神(彼前3:1,12)。 我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忍受,是會得神喜悅的(彼前2:19-20,3:13-14,16-17,4:13)。 基督徒為義受苦,為作好事受苦,為作基督徒受苦,為神的旨意受苦,是會榮耀神的。 二、為基督受苦 這是最高的受苦,比“與基督一同受苦”(彼前4:13)更高。為義受苦是“與基督一同受苦”。這可以是為其他人的緣故,也可以是為基督的緣故。為基督受苦是最討神喜悅的。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分於這種苦難:“人若因我辱駡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這樣逼迫他們。”(太5:11-12) 受辱駡比較容易忍受,但因為是“因我”受逼迫就難受多了,這要付很高的代價;但“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許多人就受不了,因為是無中生有,是極不好聽的壞話。但記住這是最有福的,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第六章 受苦與喜樂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1:2) 世人受苦就憂愁。基督徒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憂愁(這是占大多數的);另一種是喜樂(也有少數是大喜樂的)。我們信了基督就有基督的生命。如果生命是豐盛的,就有喜樂,更豐盛的就有大喜樂。但為什麼有人在受苦中是憂愁的呢?因為他們的生命不豐盛,所以神也允許他有短暫的憂愁(彼前1:6)。 一、舊約與新約 舊約的人受苦,沒有一個是喜樂的,但使徒為基督受苦是滿有喜樂的。舊約的人,受過苦之後才有喜樂,而使徒正在受苦的時候就喜樂(太5:11-12,彼前4:14)。 二、大喜樂 我們受苦不只要有喜樂,更要有“大喜樂”,要“大有喜樂”。“因此,你們是大有喜樂……。”(彼前1:6)“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祂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彼前4:13)“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1:2)在百般試煉中有大喜樂,這是生命的流露,又能幫助其他落在百般試煉中的人。我們應該認識,我們蒙召是為分擔基督的苦難(彼前4:12-16)。所以當苦難來臨時,就該大有喜樂。 三、神用苦難來試驗我們 神要給我們福氣之前,是要先讓我們在苦中受試驗的。我們應當相信,受苦是神的旨意和安排。我們必須相信神會給我們力量來忍受,我們也必須相信神是會給我們開出路的。所以,神還沒有開出路之前,我們應當以大喜樂來忍受苦難! 神要多次試煉我們:有短試煉,也有長試煉,一次一次又一次。神為要模成我們,為使我們真像基督。 我們每經一次試煉,就都有長進;多經試煉,就多有長進;經大試煉,就大有長進。每當試煉過去,我們就覺甘美可愛。日本侵略中國時,我逃到廣西梧州等地,非常艱苦,但過後回頭看,我就滿有喜樂。 四、不要逃避 1.可以躲避 “耶穌卻躲藏……”(約8:59):耶穌來世是為受更大的苦,時候未到,無人能害祂(7:30,44,8:20)。時候到了,祂就前往,說:“我就是”(18:3-5)。 如果有危險,我們可以避開,但這不是逃避神要我們所受的苦難;尤其是為福音所受的苦,更不要逃避。當我們面臨新苦難時,我們應當交托給“造化之主”(彼前4:19)。 2.不要逃到外國去 如果清楚是神呼召我們到外國傳福音,我們去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有人因前面有逼迫,而要移民,特別是傳道人因逼迫逃跑了,我們不能說“阿們”。 1950年我最後一次到香港長洲神學院講道。事後,他們邀請我往教聖經。我說:“神召我在廣州。神給我一節經文(來11:25),我也‘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我要回到廣州。”他們給我250元港幣一個月,我拒絕了。他們又說要給我300元,我也沒有去。1950年的300元,比現在的5000元還多。如果我去了,不用說我無慮,也不會坐監,可能我也會到外國去了。 第七章 忍受苦難才能長進 “……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就已經與罪斷絕了。”(彼前4:1) 凡接受基督的人,不是再沒有罪了(羅7:18-19)。與罪斷絕,是指那些用基督受苦的心志來裝備自己的人,而不是指所有嘗過苦的人。有很多人受苦不只不長進,反而落到很可憐的地步! 忍受苦難是不容易的。人的心硬如野馬。我們必須用嚼環來勒住野馬,牠才會馴良。神不願意人在世上多享福,因為肉身享福,多半會墮落,所以神要用苦難使我們歸向祂,苦難是神更寶貴的愛。 以色列人在埃及時,如果不受苦,他們就不肯出埃及。 苦難也是治死我們“在地上的肢體”(西3:5)的工具之一,但我們不要人為地“苦待己身”(西2:23),這是自討苦吃。請注意!成聖的動力不是苦難,而是聖靈。苦難只是“工具”罷了! 我們不要學世人,越受苦就越犯罪;我們當學基督忍受苦難。這樣,我們才會長進,否則我們就白白受苦了。 越受苦(指有受苦的心志的人)就越長進,越長進就越有受苦的心志來迎接新的苦難。這樣,苦難就“真是與我有益”了(詩119:71)。 第八章 忍受苦難必和祂一同作王 “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祂一同作王……。”(提後2:12) “忍耐”二字,不是不發脾氣的忍耐,原文是“忍受”。這不是一般的忍耐,而是忍受苦難的忍耐(羅2:7,8:25,雅5:11)。 保羅“為選民凡事忍耐”(提後2:10),這“忍耐”,原文也是“忍受”。 英文“病人”patients這個字,是與“忍耐”同字。一個有病的人非忍不可,再不能忍耐的人也要忍耐。我們為主受苦,要像病人一樣非忍不可。忍受苦難的人要忍耐接受才能得福。 本來稱義的人都有榮耀(羅8:30),但還有一種特別的榮耀是要我們受苦才得的:“……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
,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8:17)這不是單“受苦”就得。有人受苦就怨神罵人,這是白受苦難的。我們必須“和祂一同受苦
”,才能“和祂一同得榮耀”。基督為萬王之王,和祂一同受苦的人必“和祂一同作王”。 有人說:“凡得救的人都要作王。”不錯,信徒是有王子的地位,但要作王必須有冠冕和寶座。不是每個得救的人都有冠冕和寶座的,這是要付上代價才得的。冠冕是獎賞,寶座也是一樣(啟3:21,11等)。得救的人都能進入千年王國,但惟有忍受苦難的人才能與祂一同作王。 我們怎樣忍受?“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祂同活。”(提後2:11)。這是生活上的“同死”、“同活”(羅6:1-11,林後13:4)。 約瑟受了很多的苦,他在30歲時就作了埃及的宰相(創41:37-44);大衛在30歲左右就作了猶大王(撒下2:4)。我們不單受苦,我們更要“忍受”,才能“和祂一同作王”,所以我們不要輕看苦難,因為我們是和祂一同受苦的。 第九章 不要思慮煩擾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路10:41) 許多信徒一提起馬大,就認為她一無是處。還有人因事情煩多,就被稱為“馬大”。其實,把耶穌接到家裡的,不是馬利亞,而是馬大(路10:38)。我們不單把耶穌接到心裡做主,我們更要學馬大把耶穌接到“家裡”做家主,讓耶穌在你家裡說話。馬大不只把耶穌接到自己家裡,她更多有機會“伺候”,她爭取機會伺候,因為“伺候的事多”。 可惜許多人因“伺候的事多”,就“心裡忙亂”。我們不怕“事多”,也不怕“忙”,但切不要“忙亂”。我們在忙中應當心裡安靜,默默靠主,也不要埋怨留心聽道的人,更不要埋怨主說:“你不在意麼”?耶穌並沒有責備馬大“伺候的事多”,只責備她“思慮煩擾”,因為她“心裡忙亂”。 許多人只作工,不聽道,這是丟失“那上好的福分”。 我們不僅要學習馬利亞聽主講道,我們更要學習她不反駁馬大,而讓主掌管一切!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四日 二○○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增訂 作者:林獻羔 地址:廣州市
德政北路 雅荷塘(北)榮桂里15號 郵遞區號:510055 電話:020-83821503 日期:2007年7月新印 沒有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