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無大小 【新約的事奉成果都是低微、微小的】如果我們為主工作有甚麼大的結果,我們能確定的說,這裏面有毛病。新約事奉無論有甚麼結果必定是微小、低微的。永遠不要想為大,作大工。馬利亞與約瑟所帶給人的耶穌是一位微小的人物。祂像嫩芽,不像一棵高大的香柏木。祂又像根出於乾地,沒有佳形美容,祂身上也看不見作主的味道。人的眼睛所注意的都是大的事。人人都想基督必定是像一位大君王,生活在君王的京城;雖然祂確曾利用該撒下令報名上冊,而降生在伯利恆,但祂一生下來,就因著逼迫離開了伯利恆,而回到拿撒勒。 【奉獻俗事】每一信徒都當作個人佈道的工作,但不是每一信徒都當完全出來作傳道工夫。作主工夫的,當然他每日所作的,都是主的工作。但是,平信徒還是應當出外作工,以謀果腹,以供家用。真正為主作工的人,知道他所作的乃是神的工作,後來他要得凓他的賞賜。他對於他的工作,越作越有趣味,並且,也是很喜樂去作的。但是,平信徒有一個難過的事,因為他們所操的乃是屬世的職業,他們明知道這種工作是虛空的,要終止的,但是,因凓他們的口腹和家庭,他們不得不作。所以,在作的時候,就沒有甚麼快樂。最難者還是在主裏頭的姊妹。有許多的姊妹,她們愛主,很願意為主作工,或者她們心裏發燒,有火熱的心,想要為主效勞;但是,她們已經有了家庭,或為人妻,或為人母;在家庭中,已經有了井杵、出納、撫育、中饋諸工;這些工作已佔去她們時間的一大半了。她們因凓愛服事主而又不能,就有許多難過的心意。 再看,為福音勞碌者,因為他們所作的乃是神的工作,所以,就常有神同在的感覺。料理俗事者,或聽兒女啼哭之聲,或聞眾人喧嘩的話,或靜坐公事房裏,或忙碌在廚房裏;在這種環境中,好像是很難得凓神的同在一樣。但是,神豈不是我們相信祂之人的父麼?「父」字是何等的慈仁!何等的柔細!何等的顧念我們!傳福音者,是祂的兒女,辦理俗事者,也一樣是祂的兒女。祂如何顧念那些為祂傳福音的,祂也照樣顧念那些在世上過活的。我們若要在我們所有的工作上遇見神,有祂同在:我們就應當記得「無論作甚麼;……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西三23)的話。這是信徒的福音!我們應讚美神!神不只接納直接為祂所作的工;凡是祂兒女在地上為祂所作的工,祂都喜悅、受納。「無論作甚麼」──凡是正當的工作,沒有罪惡雜在裏頭的,我們都能像這是給主作的。所以,撫育兒女的母親,能算她的工作是為主作的。料理家庭的妻子,能算她所作的工是給主作的。作生計的、辦公事的、服事人的,都能算他們所作的工,是為主作的。所以,我們無論是作甚麼工,請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所作的,都是為主作的。請你作工──無論作甚麼──的時候,請你對主說,主阿,我作這個,乃是為你作的!我因凓你的緣故,才作這個!這樣,就要叫我們在世所有的工作,都能分別為聖歸主。在一切的事上,我們都能服事神。但是,如果主要你特別專心服事祂,你就應當順從祂。―― 倪柝聲 ※ 只要是與神有關的,沒有一件是小事。─ 戴德生 ※ 不要讓我們有更大的事工,超過了我們生命的度量。─ 宣信 ※ 事奉的大小,總要以信心和個人與神交通的程度為標準。─ 達祕 ※ 許多人在屬靈的道路上,不能按步就班,一直前進,原因也就在這裏:輕看自己的一點力量,必待大有能力才去作工。似乎是小的感動、小的能力,便消滅不顧,只等候大的,忽略了小的。結果在小事上不忠心,主也不託以大事管理。─ 楊紹唐 【小事集合成為大事】美國某城有一間小商店,天色初曙時店主就起來開店門,六時剛好,不差一刻。不論天晴下雨都是如此。有一位老人,也是在六時恰巧經過這小商店門,要上他的商店辦事去。每早一老一少,按時相會,彼此都說聲「好早!」日日如此,月月如此。一天早晨,忽然不見老商人經過,一連好幾天都不見他來,少年商人心中很奇怪。再過了幾天,忽然來了一個律師,上門來見這少年商人,說那老商人死了,遺下有遺囑,要將他的財產商店都送給他,少年商人聽了悲喜交集。原來是那老商人知道這少年人忠心守時,誠實可靠,因此將全部的產業送給他。後來這少年商人成為美國一個富翁,又是個著名的慈善家。 大事是小事集會而成,大結果是由小原因而來,愛惜銅元的必會愛惜自己,愛惜瑣碎光陰的,就能成就偉大的事業。——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送給君王看的報紙】英國倫敦發行一著名的日報,名每日郵報。這報所以能出名,是因為報上找不到一個錯字或有錯誤的地方。為什麼如此精細慎重呢?原來是如此的;該報的編輯主任常常發現印出來的報紙有些錯誤,曾經說過,人若看出印出的報紙有錯誤的地方,就可以得獎品;以及處罰負責的校對或開除負責的人。但都不成功,仍然有錯誤。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一個方法,他召集全體職員和工友們,對他們說:「諸位!你們如此勤勞服務是很可嘉的,然而為要增高我們報紙的聲價,我想每天先用一張上等的紙,特印一份,也是本報印時的第一份,送給我們的君王御覽,然後再印其餘的一百五十萬份;諸位當然是知道的,送給君王看的報紙,是絕對不能有錯誤的。」當時大家都歡樂高呼說:「送給我們的王看的報紙,絕對不能有錯誤的。」自從那時候,那報紙的每個人,都覺得他們的工作是極尊貴的,因為是印出來給君王看的報紙。因此,每日郵報就成了英國最沒有錯誤的報紙。——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沒有一件事是太小】有千百種不同的方法可以行善。有一位太太,有一次到醫院去,看到那些病人,對著別人送給他們的花又看又聞的,得到很大的歡樂。她想:「如果早知道一束花就能使他們那樣高興,我一定會從家裡送些來。」 她一回到家,就從花園裡,摘一些花去醫院。這只是一件小事——一束花而已!雖然只是一件很尋常的事——非常小的事,但是只要是在正確的靈裡做的,上帝會悅納。因他的名所給一杯水,就等於是作在他身上。為上帝所做的事,沒有一件是太小的。——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黑白鍵】一般鋼琴共有八十七鍵,白色的五十一,黑色的三十六。我彈琴時常想到兩件事。第一,感人的詩歌不但有白鍵,也需要黑鍵。若因黑鍵又黑又小,就不用它,那首歌彈起來一定很單調無味。照樣,在事奉工廠也不可偏愛這人,輕估那人。須知有親切之配搭,才會奏出和諧的音樂。 第二,歌譜常出現半音符號,有時落在白鍵上,有時落在黑鍵上。半者不全也,按常情,人所嚮往的都是那完全的、豐滿的,但半音在音樂卻很重要,因一首歌若中途想變調或改換和絃,十九要請這小不點來幫忙,否則變不過去。 今日你的位置可能比較隱藏,少人看見,但在整體運作上,你實佔有相當的份量。——張欽煌《小嗎哪》 【劈柴挑水】從前英國的倫敦會差派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到中國傳道,工作有基礎時,他就要求加派一個同工。差會公佈了這消息,久久沒有人報名。最後有一個人來報告,那就是米憐(William Milne)。當差會通知米憐來談話時,幾位主持談話的人見到他面貌不揚、氣概粗俗,就彼此蹉商:「像這種人,誰看了都討厭,怎能派他去?」他們就決定用為難的問題,要使他知難而退。他們問他:「你是報名到中國去傳福音?」「是的。」「可是這次所招的不是傳福音的,乃是去幫助傳道人劈柴挑水。」沒想到米憐竟說:「如果主叫我去劈柴挑水,我也是感激不盡。」他們沒有辦法,就把他派到中國來,結果他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宣教士。在馬來西亞工作期內,他擔任麻六甲基督堂牧師七年,用中文及馬文創作福音單張,也是當地英華書院校長,但最主要的是與馬禮遜牧師合作,將聖經翻成中文。縱然當時人們要用劈柴挑水來難倒他,但他卻認為只要是主的工作,就是劈柴挑水,他也願意去,這是合乎奉獻的真諦。——張欽煌《小嗎哪》 【恩賜】允強是一位信主不久的青年,在某電子廠負責清潔的工作,雖然信主時日尚淺,但十分渴望事奉主。某主日,牧師講道說到每一位神的兒女都是神家的一份子,家庭內每一個成員都有其獨特性。你要找出自己的恩賜事奉神,不要作一個懶惰的兒女。允強聽了之後很不安,因為他實在找不到有什麼恩賜,自問學識淺薄,那有機會事奉神呢?於是他去找牧師。牧師知道他的苦惱之後,想了很久,問他日常的工作是什麼。他說是做清潔。牧師說,若他不介意的話,不如每禮拜負責清潔禮拜堂的洗手間。允強問:「這是為神工作嗎?為什麼聖經沒有提到這是恩賜之一呢」?牧師打開馬太福音廿五章40節說:「只要我們作的是作在別人身上,都是事奉神的工作」。於是允強每禮拜歡歡喜喜的忠心為神工作,將地方洗擦乾淨。 但可悲的是:每逢在主日崇拜報告事項中,主席照例多謝那些在教會有事奉的弟兄姊妹,包括主日學教員、司琴、詩班、招待的、收奉獻的、寫通告的、錄音的和插花的,這些人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但偏偏沒有將清潔的那位會友包括在內。雖然他在地上沒有得到任何人的讚賞,但相信他將來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基督徒最大的悲劇,不是在於只有一樣恩賜,乃是連這唯一的恩賜也被埋沒,不肯為神使用。 經訓:「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提後二20)。——蘇美靈《故事百感》 【盡一點力量】慕迪(Dwight L. Moody, 1837-1899)講過一個故事: 【不是為主作一點事】 【端洗臉水倒夜壺】薛道榮弟兄作學生時就已信主。他在山西過暑假的時侯,住在鄉下會所裏面。那裏的長老愛護這些青年弟兄,服事無微不至。當他沒有起床之時,就把他的夜壺拿去倒掉。當他沒有起身之時,就把洗臉水豫先端到他的房間要面。因著這樣服事;就給薛弟兄一個很深的印象,使他不但覺得主愛如此甘甜,而且也被激勵愛主。從那時起,他就深深的認識,服事能夠使人得到供應。『各人要……彼此服事。』(彼得前書四章十節) 【劈柴挑水都是光榮】馬禮遜初到中國傳道不久,就發電報給他的祖國,請求增派工作人員。祖國的委辦們就想選派一個人;這人很願意一生當傳教士。但當委辦們查問他的資格之時,見他面貌不揚,大有庸夫俗子的氣概,就決定不派,說他太粗俗了。後來,他們又想:『他雖不配為傳教士,或可當一僕役。』於是他們就推選委辦中的一位,前往徵求他的意見,問他願意前往中國.非為傳教士,只為僕役否?他一聽見這話,不費思索的回答說;『我都願意,就是作一個僕役,我亦願意;只要有機會在主的工廠上服事主,建立主的聖殿,就是劈柴挑水,都是極大的光榮。』那個粗俗的人就是後來著名的 【掃打書櫃後面】嶽堪納,是非洲的小孩,生長在非洲中部一個佈道所裏面,自幼就聽福音,接受主耶穌作他的救主。有一天,他的教師命他打掃課室。他掃到大書櫥的面前,就想:「書街後面不必掃。掃或不掃,畢竟無人看見,何必多作此工呢?」可是另有一個思想來到:『在這整個課室之中,有一地方,我可為主而掃,因為他人不會知道。』於是他就打掃書櫥的後面。掃的時候,他就禱告說:『主阿,我是為你而掃此地。」歌羅西書三章二十三節說:『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裏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 【錶的比喻】克 【黑白鍵】一般鋼琴共有八十七鍵,白色的五十一,黑色的三十六。我彈琴時常想到兩件事:第一,感人的詩歌不但有白鍵,也需要黑鍵。若因黑鍵又黑又小,就不用它,那首歌彈起來一定很單調無味。照樣,在事奉工場也不可偏愛這人,輕估那人。須知有親切之配搭,纔會奏出和諧的音樂。 第二,歌譜常出現半音符號,有時落在白鍵上,有時落在黑鍵上。半者不全也,按常情,人所嚮往的都是那完全的、豐滿的,但半音在音樂卻很重要,因一首歌若中途想變調或改換和絃,十九要請這小不點來幫忙,否則變不過去。 今日你的位置可能比較隱藏,少人看見,但在整體運作上,你實佔有相當的份量。 【平凡與不平凡】曾經有人問一個女子,每天埋頭做些甚麼?「做結婚禮服。」她欣然地回答。是的,一件日常的平凡工作,若與一件不平凡的事連在一起,就會具有非常的意義。─ 桑安柱《這時候》 【從小事做起】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則寓言:有一棵大松樹問一根小草,為甚麼它老是那麼輕鬆愉快,而自己卻垂頭喪氣?小草回答說:「大概是我一直認真地做一根小草的緣故吧!」 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先要從最小的地方做起。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萬裏之行自足下」,天底下偉大的事功,都是小的事件累積而成的。固然,做小事的,不一定能做大事,可是小事都做不好,又怎能成大事呢?「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十六10)。─ 李佳民《心靈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