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的人 【事奉主的人都是主的器皿】當我們事奉主的時候,很容易注意到我們手中所作的事情,而忘記了作事的人──我們的自己。其實在事奉上,神所注意的是我們這個人,並不是我們所作的事。當然,神是要我們作事,但祂所注意的,並不是事,乃是作事的人。 神看重作事的人,祂為要得著一班作事的人,就先自己作了一些事。正如主耶穌所說的:「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約五17)。三一神從創立世界開始,就一直在為得人而作事──祂「鋪張諸天,建立地基,造人裏面之靈」(亞十二1);祂又差遣愛子降世,完成救贖大工,為要叫我們因祂得救;祂也差遣聖靈,感動我們相信基督耶穌──所以我們能夠蒙恩得救,並不是出於自己,也不是出於行為,乃是本乎恩。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弗二8~10)。神作工在我們身上,把我們作成「祂的器皿」,使祂能藉我們作「更大的事」(約十四12)。──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沒有器皿就沒有油】「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屬靈的事奉最重要的乃是倚靠聖靈。神若要使用我們作事,必須先將聖靈澆灌在我們裏面,使我們有能力藉以行事。在舊約裏面,神人以利沙打發那寡婦去借空器皿,不能少借,回到家裏將油倒在所有的空器皿裏,直到器皿都滿了,再沒有器皿的時候,油就止住了(王下四1~6)。這故事告訴我們,神必須先得著我們作器皿,才能將祂的聖靈澆灌在我們裏面。神的工作和祝福,乃是根據有沒有空的器皿。只要有合用的器皿,神的祝福就會傾倒下來。當器皿沒有了的時候,祝福也就停止了。 所以,事奉主最重要的事,乃是豫備自己使成為主合用的器皿。事奉主不是靠人的聰明才智,不是靠計劃、策略、方法等;也不是靠人的財力和地位。事奉主首要在乎是不是合用的器皿,這是每一個事奉主的人所該有的體認。──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器皿有貴重和卑賤之分】每一個事奉主的人,都是神的器皿。然而,雖都是神的器皿,卻不都是一樣的功用,也不都是一樣的價值。使徒保羅說:「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提後二20)。本來,神拯救我們,是叫我們作「豫備得榮耀的器皿」(羅九23),祂要使用我們來彰顯祂的榮耀。但是我們的本性是敗壞的,是卑賤的,若不加以改造,就都是木器、瓦器,都是卑賤的器皿。我們必須被神改造到一個地步,漸漸的成為金器、銀器,而成為貴重的器皿。 在神面前的事奉,尊貴或卑賤,不是根據事情的本身,乃是根據事奉的人(器皿)如何而定。貴重的器皿所作的事,就都是尊貴的;卑賤的器皿所作的事,就都是卑賤的。就如在使徒行傳中,有祈禱傳道和管理飯食兩種不同的職事(參徒六2~4);不懂得屬靈原則的人,會以為祈禱傳道的職事是貴重的,而管理飯食的職事是卑賤的。可是,在神面前並不這樣。倘若事奉的器皿是卑賤的,那麼所作的祈禱傳道也是卑賤的;倘若事奉的器皿是貴重的,那麼所作的管理飯食也是貴重的。 事奉工作的貴重或卑賤,不是在事情上面,乃是在事奉的器皿上面。我們在神面前無論作甚麼事都是一樣的,並無大小貴賤之分。你的事奉究竟是貴重或卑賤,不是在事情上面,乃是在你身上。你能把人看為最低微的事作得最貴重,也能把人認為最貴重的事作得最卑賤。所有的問題,都在於你這個事奉的器皿。如果你這個器皿是金器或銀器,你就算管理飯食,也是作了尊貴的工作,合乎主用。如果你這個器皿是木器或瓦器,就是祈禱傳道,也是作了卑賤的事,不合乎主用。──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神要把我們塑造成為合用的器皿】我們已經看見,凡是有心事奉神的人,都是神手中的器皿,只是器皿的品質卻有不同。在耶利米書中,神給先知耶利米看見一個異象:窯匠用陶泥製作器皿,其中一個器皿作壞了,窯匠就用這泥重新製作一個好的器皿(耶十八1~4)。這個異象啟示我們:「神是陶人,我是泥土。」神不能用「作壞了」的器皿,必須重新塑造。按屬靈的原則來說,木器和瓦器都是「作壞了」的器皿,我們若願意被神來使用,祂要把我們重新作到成為金器和銀器。──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甚麼是木器瓦器,甚麼是金器銀器】甚麼是木器和瓦器呢?「木」在聖經中是代表人的性情,「瓦」是代表人的工作。所以木器和瓦器的意思,就是表示我們這個人天然的成分太多。天然的人總是憑著人的性情,用人自己的力量,在神的家中事奉。如果今天我們在神的家中事奉,是憑著人的性情,完全根據我們自己,同時也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來事奉,這就表示我們這個人仍然是木器和瓦器。 甚麼是金器和銀器呢?「金」在聖經中是代表神的生命和性情,「銀」是代表主耶穌基督的救贖。所以金器和銀器的意思,就是表示我們身上所流露出來的,乃是神的生命和性情,是經過主耶穌基督的救贖大工所改造的。這樣的人在神的家裏事奉,是憑著神的性情,根據祂的生命,讓主的生命從我們身上流露出來。──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我們必須自潔才能成為金器和銀器】保羅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按原文並沒有「的事」兩個字),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保羅這話,是勸勉所有屬於主和事奉主的人要自潔。這一個「自潔」,不是指「事情」,乃是指「人」。人若肯自己潔淨自己,就能脫離卑賤,不再作木器、瓦器,而可以變成金器、銀器,成為貴重的器皿。 這裏的自潔沒有別的意思,乃是說:你不甘心作木器、瓦器,你不願意作木器、瓦器,你在神面前有一個心願,要成為金器、銀器,這一個心願,就是自潔。除了這一個以外,老實說,我們並沒有辦法改變我們自己,我們所能作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在神面前有這樣一個心願:「主阿,求你不讓我憑著我天然的生命、憑著自己的肉體、用人的智慧、用人的力量、用我自己的良善在那裏事奉你。求你拯救我,改變我,叫我今後凡事依靠你而作,憑著你的生命和性情來作。」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心願,神就要開始作工在我們身上,開始來改造我們。──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神如何使我們成為金器和銀器】許多基督徒今天也許還是木器和瓦器,但神也容讓我們有分於事奉工作,祂要在事奉工作中改造我們。當我們在神面前切實有一個心願,願意成為金器、銀器時,神就會調動萬事萬物為我們效力,要叫我們得益處(羅八28)。萬靈的父知道怎樣管教我們,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來十二10)。每一處事奉的場所有如一個火窯,神要在每一個人身上從事摶弄、塑造的艱鉅大工。這工作不容易,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主非作不可。人不能先對付好,一切的知識、方法、技巧都沒有用!一般的教育是一直「加」──加學問、方法、技巧,然後再加學位、頭銜、資歷...但器皿的塑造卻重在作「減」的工作──減去世界、肉體、名位、老我、自義自尊、雄心大志、偽裝的屬靈...減到完全無有時,我們方才合乎主用。這時,從我們身上才能流出的生命活水,供應千萬飢渴的心靈,這是事奉的本質。──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神改造器皿的工作開始於啟示的光照】整個福音信仰全在乎啟示。主曾親口說,彼得之認識基督,乃是天父的啟示。而保羅之改變,也是因著那一次在大馬色半路上神兒子啟示的光把他全然照倒了;故此他在以弗所書為聖徒祈禱時,首要的也是在於求父賜下「啟示的靈」(弗一17)。是的,缺乏主的啟示的人,不可能「真知道祂」的豐盛;照樣,缺乏啟示的光,人也不可能真認識自己的敗壞、可厭。只有當十字架的光向人啟示時,他才會在爐灰中懊悔自己,才會喊說,「禍哉!我滅亡了!」才肯接受祭壇火炭的潔淨。 聖靈的光照使你看見,你過去的事奉有多少是出於你自己,有多少是靠著你自己。當你這樣被光照時,你才會真的盼望著接受神在你身上作工的結果乃是:「祂必增加,我必減少」(約三30)。直到十字架的死,真的把你帶到盡頭,神在你身上就有了新的起頭。在那裏你就開始被主提拔到復活的境界,叫你的事奉是出於生命的,是出於聖靈的。──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我們要和神配搭合作】神的潔淨和人的自潔,乃是一個真理的兩面。先知以賽亞說:「到他曉得棄惡擇善的時候,他必吃奶油與蜂蜜」(賽七15)。我們若還不懂棄惡擇善,就不能享受神所給我們的好處。當我們因著神的光照而開始知道自潔的需要時,神就開始潔淨我們。祂的潔淨,就是祂的剝奪,最終使我們成為金器、銀器,作主合用的器皿。── 黃迦勒《事奉基要信息》 【阿拉伯的良馬】著名的養馬家勃郎尼說:「阿拉伯的馬,很知道愛護主人。在馳跑時遺落在地上的物件,牠能銜起來。主人睡覺時,牠徘徊在主人的帳幕外,巡防到天亮。有時主人睡臥在在沙漠中,牠挺立在主人的身邊。遇到陌生人或野獸來的時候,牠會叫醒主人起來防備。酷熱的沙漠中,牠能靜立在暴日之下,使牠的主人在牠的陰影下安然睡覺。不幸遇見戰爭,在戰場上牠就奮勇上前,直衝過去,把敵人或敵人的馬,口咬足踢,以幫助主人。如果主人受傷墜地。牠就死守著受傷的主人,決不肯離去。」——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對的人所作的才與人有益】你可能被神所使用,而完全不懂得和祂相交;你可能為神作很好的工作,有極度熱心的聲譽,卻可能在神的分析之下,只有一點點的愛心和聖潔;你可能在神的殿裏是一個巧匠,卻不曉得甚麼是和神同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你可能在你的宗教熱誠和忙碌的工作上,推動許多事業,卻只是個冒牌貨。 從前有一個人造了一隻自動蜜蜂,用銅、鐵線和一些機件構成,他放它在桌上所發出的營營之聲和真蜂一樣,甚至旁邊的人,因恐怕被刺而退避,他請人家找出真假蜜蜂的分別。有人拿一隻真的蜜蜂來,起初兩隻都發出營營之聲,飛來飛去,形狀也相同。之後,那個人把一些蜜糖放在桌子的中心,看看有甚麼動靜。不久,那隻真的蜜蜂便忙於採蜜,它的營營之聲沒有先前那麼響,但是它正忙於吸收寶貴的甜質,準備帶去給人家享用。可是那隻假的蜜蜂,卻仍然在那裏發出更多的營營之聲,並沒有採蜜。 阿,這就是試驗了。也許你是忙得不可開交,稱你的工作為基督徒工作,但到最後也許和政客的工作差不多。真正的試驗是認識神,尋求祂的心,享受祂底甜蜜的愛,後來又帶它給他人,你這樣作,也許常常沒有人曉得和報答你,但你卻以認識神和幫助祂的兒女為足夠的喜樂。―― 宣信《列王與先知》 【沉入水底的根基石】一位牛津大學的學生,往非洲去傳道,在彼只有一年就死了。在他未去非洲之前,他說:「非洲佈道的工作,如同建造一座大橋,許多石頭要沉水底作根基。神若要我作那些看不見石頭中的一塊,在非洲捨命,我是願意的。」——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決心作一服事人的人】臺灣謝緯先生是一醫師,家中世代行醫,也作傳道的工夫。民國三十四年前後,他因戰爭避居日本仙台,過著寧靜生活。他在那裡一家私人小醫院擔任醫師,住在醫院後面一棟舊木屋的小房間裡,屋後就是一片墓地。一天夜裡,美國飛機猛炸仙台。一顆燃燒彈炸中他的隔壁房子,一陣嚇人碎裂聲,接著一聲爆炸,噴出火焰,穿透他的房間門窗。謝緯醫師急忙跳過後窗,躲往墳場。他坐在一塊墓碑上,眼睜睜地看著他的古老木屋,熊熊燃燒起來。黑暗之中史見火花一陣一陣閃爍。這時有一感覺進入他的內心,他就自問說:「我在逃避什麼?若我逃避人類,那麼我又如何能夠幫助他們?」於是救人的熱忱就在他的裡面重新復活起來。他就下定決心,永遠不再逃避任何挑戰,來作一個服事人的人。他深深體會了李文斯敦的一句話:「人在未完成他的任務之先,決不會死。」 翌年,他就回到臺灣,先後創辦埔裡山地區診療所,肺結核療養所,二林基督教醫院,並且從事鳥腳病義診,小兒麻痹義診等醫療服務,説明了許多人,並且傳道給他們。基督的愛從他的服事人上表露。最後他於民國五十九年六月十七日下午,開車前往二林基督醫院中,因為疲倦過度,撞樹而亡,息了他的勞苦。 李文斯敦所說的:「人在未完成他的任務之前,決不會死。」或者可以換作這樣說:「人在完成主所給他的託付之後,才能安然去世。」西面是一個盼望救主來到的人。當他看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他就稱頌神說:「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路二:29—30)。保羅打過了那美好的仗,跑盡了那當跑的路,守住了那所信的道,他才說:「我現在被澆莫,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後四:6—7)。啟示錄第十四章十三節,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人人都要問問自己,有一天當你息了自己的勞,能不能有作工的果效隨著你?——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我的喉嚨大】公孫龍是一很有學問的人,所以和他在一起的,也都是有才能的人。一天,有個土頭土腦的人求見公孫龍,請求收他作學生。公孫龍問他會做什麼?那人說:「沒有什麼本領,只是我的喉嚨大,叫起來比別人響亮得多。」公孫龍回頭問他學生們,在他們中間有沒有叫得很響的人。學生們都回答沒有。公孫龍就把那人收留下來。學生們都覺得好笑,心想這有什麼用處?幾天以後,公孫龍要到燕國去見燕王,路上經過一條河面寬闊的大河,河裡只有一隻小船,遠遠停在對岸。公孫龍就叫那個新收的學生去叫船。他在河的這邊提高嗓門,大聲喊了一聲,停在對岸的那船,就搖過來,把他們接過河去。 在教會中,不可輕看任何一個人,每個人都是身體上的一個肢體,都有他的有處,都要用他。「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林前十二:22)——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我正需要一個這樣的人】一家商店,打算聘請一位店員,於是登報徵求,要應徵者寫信與該商店聯絡。過了幾天,應徵的信紛至遝來。經理先生不知如何應付這事。每一封信所寫的,內容都很懇切,因為失業的人很多,都想找到一份工作。他就從幾百對應徵信中,先將那些字跡潦草,文字不通的信丟在一旁。接著再把那些標貼符號錯了的,橡皮擦過了的,塗改又塗改了的,以及後面忘了寫日期的,放在一邊。這些信淘汰了之後,只剩下三十多封。他把這些信仔細地看,有的地名寫得不夠詳細,有的自己發信的地址寫得不夠清楚,有的貼錯了郵票位置、甚至倒貼。這些他一一拋開。最後剩下一封,內容、語氣、書法皆無錯誤,信封也寫得端正秀麗,沒有瑕疵。他便決定取用這人。他說,在幾百個應徵的人中,只有這一個是謹慎小心的人。這人在寫信上能這樣,將來在我商店裡作事上也必這樣。我正需要一個這樣的人,來處理我的帳目和檔。 保羅說:「因他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事他」(提前一:12)。又說:「神既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付我們。……」(帖前二:4)。神所以用保羅,是因保羅被神驗中能讓神信託。事奉神的人都得留意自己是個怎樣的人,能否被神驗中,讓他信託。——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我隨時都預備好了】一天,英國某大公司的經理,叫了他公司的一個職員來,對他說:「若我派你去美國辦理一樁事,你需要準備多少時間,才能動身?」他想來想去,考慮許久,方才答說:「需要十天準備,才能動身。」經理說:「好罷!我將登記你的姓名,必要時我便決定用你。」接著經理叫了另一個職員來,也以同樣問題問他。他回答說:「我想若有三天工夫,就能準備好了。」經理又叫了第三個職員來,也是這樣問他。他立刻回答說:「我隨時都預備好了;立即可以去。」經理滿意地說:「很好。從今天起,我就任命你為三藩市分公司的經理,請你明天動身,去到那裡料理一切業務。」 神的事工最為緊要,我們都當隨時準備好了,等候吩咐。他一差遣,立刻就去。如同僕人侍立在主人面前,聽候差遣一樣。能聽話,能立刻就去行的,才能讓神大用。不能聽話的人,神不能用他;拖拖拉拉的人,神也難用他。「神和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離他上升去了。正當那日,亞伯拉罕遵著神的命,給他的兒子以實瑪利,……都行了割禮」(創十七:22—23)亞伯拉罕遵著神的命,當日就作,不拖延。——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約翰把自己看作駱駝】一九三九年,尚節在曼谷講「靈浸」,說到約翰身穿駱駝毛衣服時,他說:「約翰把自己看作駱駝,這是旅行沙漠最好的工具。他每晨俯伏在主人面前,讓主人把重擔放在他的身上。照樣我們作神的工作,也要清晨來到主的面前,求他按著他的旨意,把要我們作的事擱在我們身上,然後負起使命,奔跑一天的路程。我每天早晨都求主指示我該作的事和應說的話,不敢隨便。因我能照神的命令去作,所以每次我一講道可使成百的人認罪、重生。我的工作收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是因為我按著的命令,去作主所已經預備的。若是我照自己的能幹去作,我就不能使一個人悔改。一個罪人悔改,乃是天上許多天使所喜樂的,不是輕易的事阿!」——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他有四個特點】喬威特(J.H. Jowatt)博士,說到司布真所以能有那樣的成就,是因他有四個特點:(一)他所傳的福音,人不僅可以藉此得救,且能靠著站立得住。(二)他是一個快樂的人。他把歌唱的小鳥放進講章裡面。羅斯金說過,文藝復興的第一表徵就是某幅圖書裡面出現小鳥。(三)他的憐憫心腸。(四)他的幽默。如果他在什麼地方加上一點幽默,那絕不只是照亮客廳的燈光而已,且是指引行人回家的路燈。——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從行傳學習事奉的榜樣(六)──事奉的胸懷――超越】 一、超越錢財的誘惑(徒三6;八18~20;廿33~35) 二、超越受人尊崇的試探(徒三12;十四11~15) 三、超越敵人的威嚇(徒四14,19~20;十八9~10;廿23~24) 四、超越傳統的觀念(徒十14,47;十一17;十五1~2,10~11,19) 五、超越肉身的捆鎖(徒十二5~6;十六24~25) 六、超越環境的無望(徒廿七20~25) ── 黃迦勒 【從行傳學習事奉的榜樣(七)──事奉的態度――順服】 一、在「順服的靈」裏作見證(徒五32) 二、順服以至於死(徒七59~60) 三、不看環境,只順服主的帶領(徒八26~27) 四、順服聖靈的禁止和不許(徒十六6~10) 五、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徒廿19) 六、凡是神的旨意,沒有一樣避諱不說(徒廿20,27) 七、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廿六19) ── 黃迦勒 【保羅勞苦作工的榜樣】 讀經:帖前第二章 一、基督的使徒(帖前二1~6): 1.以『爭戰』(較力爭勝)的態度傳道。 2.『不是出於錯誤的』,是照神的『託付』。 3.『不是出於污穢』,『不是用詭詐』(詭詐原文『置餌於鉤』),『沒有藏著貪心』。 4.『不是要討人喜歡』,『沒有用過諂媚的話』,『不求人的榮耀』。 5.只『討那察驗人心的神喜歡』。 二、如同溫柔的母親(帖前二7~8): 1.『存心溫柔』。 2.『乳養』――分享生命。 3.『愛』、『疼愛』,甘願給自己的性命。 三、如同勞苦的父親(帖前二9~12): 1.『辛苦勞碌』、『晝夜作工』,不叫一人受累。 2.以身作則――『聖潔、公義,無可指摘』。 3.話語――勸勉、安慰、囑咐。 4.使之與神發生直接關係――『對得起神』。 四、勞苦作工的果效: 1.教會能為神的道忍受人的苦害,趕出去、為敵(帖前二13~16)。 (1)因著神的話在心中運行。 (2)因著效法神的各教會。 2.保羅以門徒為榮耀、喜樂(帖前二17~20): {1}『面目離別,心裏卻不離別』。 (2)只要信徒能站立得住,就是榮耀和喜樂。 ── 黃迦勒 【作主見證中的皂莢木】 讀經:出廿五10上,11上,16『要用皂莢木作一櫃…要裏外包上精金…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見證放在櫃裏。』 一、會幕預表今天的教會 1.舊約時,神叫以色列人在曠野造一個會幕,要在那裏與人相會 2.這會幕裏頭的中心乃是約櫃 3.約櫃又稱為見證的櫃,帳幕是見證的帳幕,是與神的見證有關係 4.所有會幕裏的東西,約櫃、抬櫃的杠、陳設餅的桌子、豎板等,都是用皂莢木作的 二、皂莢木包上精金的意義 1.聖經中的金子是預表神性,而木頭是預表人性;木頭包上金子乃是神人調和 2
.當神性跟人性調在一起時,然後這一個人才是神的見證 3.並不是所有的木頭都能用來作會幕的器具,神所要的必須是皂莢木 4.皂莢木是一種特別好的木頭,不怕蟲蛀,也不怕水,它預表拔高的人性 5.主耶穌在地上時,祂有一個拔高的人性;祂是道成肉身,神在肉身顯現 三、神今天在教會中只用像皂莢木般性格的人 1.精金只包在皂莢木上,不包在雜木上;你這個雜木必須變化成一個皂莢木 2.主耶穌在地上時,對一切的人雖然都一視同仁,醫病、趕鬼、餵飽,但只呼召一種的人來跟隨祂 3.主的呼召不是得救不得救的問題,乃是個見證的問題 4.主是要得著可供祂使用的材料,包上精金作祂榮耀的見證 四、願主造就我們作祂見證的器皿 1.我們原來的性格雖然不行,只不過是個雜木 2.但神能因著我們的心願,將我們作成合祂使用的皂莢木 3.我們必須願意讓神來改造我們,好讓神的見證能託在我們的身上 ── 曲郇民 【事奉神的人如同甚麼】 一、教師(提後二1~2) 二、精兵(提後二3~4) 三、運動員(提後二5) 四、農夫(提後二6) 【作個良善的僕人――生命的事奉】 一、生命的理論 1.生命的字義(創二7) (1)生命――內在生命的本質――能『自我成長』 (2)生活――外在生活的表現 (3)一生――從出生至死亡 (4)生平――人一生的評估 2.生命的層次 (1)植物的生命――體質的生命 (2)動物的生命――加上感性、理性、意志的生命 (3)人類的生命――加上道德本能和宗教本能 (4)神的生命(約一4;五26) 3.生命的分析 (1)生命三分論――靈對神、魂對己和對人、體對物的知覺 (2)生命二分論――靈魂與體 (3)生命的和合論――體如一所房屋,靈是向上開啟的窗戶,魂則向旁開啟 4.生命的功能 (1)生理――關於體質和身體 (2)心理――關於理智、感情、意志 (3)靈理――關於靈性和屬靈生命 二、生命的實際 1.生理方面 (1)聖經的教訓(林前六19~20;弗五29;路十六19;十二19;提前五23;太九12;雅五14~15) (2)禁制或創造(西二20~23;林前七2~7) (3)軟弱和健康――基督徒四守則:a.作息定時;b.早眠早起;c.經常運動;d. 飲食合宜 2.心理方面 (1)心理與靈理――生理和心理會影響靈性,反之,靈性也會影響生理和心理 (2)不成熟或已成熟――成熟的特徵:a.接納自己;b.接納別人;c.積極態度;d.十分現實;e.樂於愛顧 (3)追求成熟――追求的要點:a.誠實面對自己;b.保持平衡生活;c.接受愛心也施出愛心;d. 接受赦免也施出赦免;e.目標和休息 3.靈理方面 (1)在基督裏(約六56;弗二8~10;三12;加三26~27;羅六3~4) (2)同死與同活(加二20;五24;六14;弗二5~7;林後五14~17;約五24) (3)價值觀――形成價值觀的三要素:a.文化背景;b.靈理知識;c. 靈理經驗 ―― 麥希真《工人的領人事主》 【新約的職事和行事為人】 一、新約的職事 1.是神恩典的管家(弗三1) 2.照神恩典的賜給和祂的大能大力來服事(弗三7) 3.用分賜基督的豐富來傳揚福音(弗三8) 4.使眾人明白神計劃的奧秘,就是教會(弗三9~11) 5.絕對不可越過聖經(加一8~9;啟廿二18~19;申四2;林後二17;四2) 6.不是字句,乃是賜生命的靈(林後三4~5) 7.結果是自由、變化和榮耀(林後三17~18) 二、行事為人要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 1.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1~4) 2.使徒保羅的見證(騠前二1~12) 3.在同一個心靈和腳蹤裏一起勞苦(林後十二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