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要將身體獻上

 

【神需要人】「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請差遣我」(賽六8)。在全本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我們看見神一直在尋找人、得著人、帶領人,神更通過人來作事。神如果要作一件事,總得先得著人;神如果沒有得著人,就沒有法子來作事。神在人中間所作的一切工作,都是藉著人作的。沒有人,就不能作;沒有人,的工作就不能完成。──勒《事奉基要信息》

 

【得救是為著事奉】當初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為奴的時候,就一面說,他們為法老作苦工,受盡欺壓,相當的困苦;但是另一面,他們想吃甚麼,就有甚麼,想要甚麼,就有甚麼,自由自在。神為甚麼要拯救以色列人呢?對摩西說:「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出三12)。由此可見,我們蒙拯救的目的是為著事奉神

        當以色列人被帶到西乃山下,神就把拯救他們的心意告訴他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5~6)。可見我們蒙拯救,是要我們歸向神,作特有的子民,並且要作祭司的國度。甚麼是祭司?祭司就是分別出來專門為著事奉神的;我們蒙恩得救的人,都是被分別出來,為著事奉這位拯救我們的神。──勒《事奉基要信息》

 

【事奉神的先決條件乃是奉獻】「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事奉之前必須先有奉獻,沒有將自己獻給神的人,神是不能用他的,所以保羅在此勸羅馬信徒要將身體獻上給神,而後才說到事奉。沒有奉獻,就沒有事奉,因為神不能用一個沒有奉獻給的人,在面前事奉。

        奉獻的目的,乃是為著事奉神。「事奉」這個詞,在原文的意思,就是像我們平常所說的「伺候」,意思就是準備著在那服事。我們要記得,奉獻的目的是伺候神。伺候不一定是勞碌作工。伺候乃是要你站住,你就站住;要你跑,你就跑。

        神所要求的,就是要所有的基督徒把身體獻上去伺候。不一定是跑到講上去,不一定是到邊荒佈道去,乃是伺候神。所有的時間都為著神,但是不一定作甚麼工。我們不是說,你不要認真工作,可以遊手好閒。我們乃是說,甚麼都不隨便了,一切都是為著伺候神。──勒《事奉基要信息》

 

【奉獻是一件榮耀的事】奉獻不是看人拿多少東西給神,奉獻乃是我們在神面前蒙了悅納,神讓我們事奉。奉獻是專門留起來為著基督徒的,絕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奉獻的。只有蒙恩的人,屬於主的人,才能奉獻。在舊約中,神許可人了,人才能奉獻。在新約中,也是說憑著神的慈悲勸你們;神既然這樣愛我們,我們就得把自己獻上,這是理所當然的。奉獻並不是我們肯不肯的問題。我們能奉獻,還是神的大恩典。我們要看見,能夠得著權利作神的僕人,應該是我們一生最大的榮耀。

        「奉獻」這一個詞,在舊約譯作「承接聖職」(出廿九26~35),就是接受事奉神的職分,這是聖潔的職分,這就叫作奉獻。在舊約,並非全體以色列人都能承接聖職,也不是整個利未支派都能承接聖職,乃是只有亞倫一家才能承接聖職。人必須屬於這一家,他才能作祭司,才能奉獻;別的人進去,必被治死(民十八7)。我們要記得,只有神所揀選的人才能奉獻。

        感謝神,今天我們信主的人是這一家面的人。所有蒙恩得救的人,都是祭司(啟一5~6)神揀選我們作祭司,我們就是這一家面的人,我們就是能夠奉獻的人。

        凡以為把自己甚麼都丟下來事奉神,好像優待了神的人,他是在門外的人,他根本不是奉獻的人。要知道:不是你挑選神、看得起神、尊重神,所以你事奉神乃是神揀選你,所以你能事奉神。不是你把你自己擺出來作主的工,乃是神恩待你,在的工作也給你有分。

        聖經告訴我們,祭司穿的聖衣是為著榮耀,是為著華美(出廿八2)。奉獻是神榮耀你,是神給你華美。我們要看見,奉獻是我們蒙揀選。能夠來事奉神的人,乃是受了尊榮的人。奉獻乃是我們被抬舉,奉獻不是我們犧牲。我們是需要最大的犧牲,但是在奉獻並沒有犧牲的味道,乃是滿了被神榮耀的味道。──勒《事奉基要信息》

 

【奉獻的實行】利未記八章十四至廿八節講到一隻公牛、兩隻公羊和一筐餅。公牛是為著作贖罪祭,第一隻公羊是為著作祭,第二隻公羊和筐子的餅是為著作承接聖職的祭。

        ()贖罪祭:人如果要在神面前承接聖職,要奉獻給神,第一個問題就是贖罪。只有得救的人才能奉獻。贖罪祭是奉獻的根基。

        ()祭:第一隻公羊是作祭,祭就是完全燒掉的祭。祭司不能吃祭的肉,一切祭的肉都得燒掉。贖罪祭只是叫我們的罪得著解決,祭是叫我們在神面前蒙悅納。

        主耶穌替我們在十字架上把罪擔當了,這一個是指主耶穌贖罪祭的工作;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把幔子從上到下裂開,把我們帶到至聖所,這是祭的工作。祭乃是說,主耶穌在神面前那一個馨香,叫神悅納祂的味道;我今天把獻上給神,叫神也能悅納我。我不只藉著贖罪祭得著赦免,我也因著主耶穌得蒙悅納。

        ()承接聖職的祭:殺第二隻公羊,把的血塗在亞倫和他兒子的右耳垂上、右手的大拇指上、右腳的大拇趾上。血是權利的記號。這的意思是承認血所分別的耳、手、足,完全歸神。我們的耳、手、足既是主的寶血所買贖的,因此我的耳、手、足都是屬乎神的。從今以後,我的耳朵應當為著神聽話,手應當為著神作事,腳應當為著神走路。

        塗血以後,就有搖祭搖祭的祭物,包括第二隻公羊的右肩和脂油,另外還要拿出筐子的餅,一個無餅,一個油餅,一個薄餅。這些東西是豫表主耶穌的兩方面。羊的右肩(右腿)和脂油豫表主耶穌的神性;肩是指祂的能力,脂油是肥美的,指神的榮耀。筐子的餅是素的,豫表的人性;無餅指是沒有瑕疵的完全人,油餅指祂是滿有聖靈膏油的人,薄餅指的性情、的感覺、屬靈的知覺,都是頂細嫩的,一碰就要碎的,是充滿了感覺和同情的。這些東西,要擺在亞倫的要亞倫在神面前舉起來搖一搖,然後再加在祭上燒掉,這個就叫作奉獻。

        在希伯來文,「承接聖職」的意思,乃是「充滿這手」,或作「把手充滿了」。亞倫的手本來是空的,現在把它裝滿了。亞倫手裏滿的時候,他的手再也不能拿別的東西,只能拿著主。甚麼叫做奉獻?就是當個人在基督裏蒙悅納,並且他的手(手表示作事)充滿了基督,把舉起來在神面前搖一搖,就是把基督顯出來,這一個舉動叫作奉獻。

        羅馬書第六章是說肢體的奉獻,正如前面所說的耳朵和手腳的塗血。羅馬書第十二章是說整個身體的奉獻,正如這說的雙手滿了基督。這樣,舊約和新約就完全合起來了。──勒《事奉基要信息》

 

【奉獻乃是一生的事】使徒保羅是用「活祭(羅十二1)來形容奉獻;舊約多種的祭是死的祭,新約神所要的乃是活祭活祭的難處是祭物會從祭壇上跑下來。有許多弟兄姊妹是一種不堅決的奉獻,他們不是一次奉獻了,就永久的作一個事奉神的人。他們是早上把自己獻給主,晚上就跑回來了;昨天把自己獻給主,今天就退回去了;去年曾經把自己奉獻過,今年卻又收回了;這樣不算數的奉獻,神是不喜悅的。但願我們認真的將自己獻給神,活著是事奉神的人,死也是事奉神的人。

        我們不作基督徒則已,作基督徒就得終身事奉神個人奉獻,就要看見,從今以後,主的要求第一,事奉神是他一生的路。我們都得看見,事奉神是我們的本分。我一生一世是順著事奉神的路來走,一切的事都是為著遵行神的旨意,討神的喜悅。你必須來到主的面前看見:我一生一世只有一條路,就是事奉神。我沒有別的路,事奉神是我的路。我為著事奉神,我把整個身體獻上。從今以後,我的一切都是為著基督。你這樣一擺上,就是奉獻。

        只有認識神的愛,而又全心愛神的人,他的奉獻才能徹底,才能絕對,才能完全,也才能真誠。真誠的奉獻,是神所喜悅的,蒙神悅納的祭,就有火來焚燒了。哦!主!我今躺臥在祭壇上面,求你從天上降下聖火,把我全人燒成灰燼吧!在餘下的光陰能完全為你而活吧!真誠將自己奉獻給神的人,他就是神的人了。他沒有自己的愛好,揀選這個,拒絕那個。神要用各種各樣方式、方法雕刻、造就這些真誠奉獻的人,使他們達到合乎神的心意,作合用的器皿。──勒《事奉基要信息》

 

【事奉首須獻上自己】我們必須治死自己纔能活。這是生命的主要定律。我們須把自己焚燒了,能叫世界得著光;在敬拜神的時候把香燃點起來,能散發出香氣。我們不能在保存自己的同時,而又能叫我們在人生中作甚麼事都有價值,也不可能對神有深的真誠的認識,讓神得尊崇世人蒙福。祭壇擺在每一個人面前,只有肯付出一切最高、最重和最大的代價的人能通過。一個基督徒人生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將自己獻給神,把自己擺在祭壇上。為基督去工作說來容易,做出來也不難,難的是將我們自己獻給。我們拿出部份時間去為神作種種的事是不難的,難的是將我們的心降服在神面前。我們必須先把心獻給神,否則即使是獻上最大的禮物,為神作各種服事的工作,也是不蒙悅納的。 J.R. Miller《治死方生》

 

【處處事奉主】衞祺(Welch)是美國麻州的青年,原想往非洲拓荒佈道,那知登船前醫生診斷其妻身體脆弱,不適合非洲炎熱乾燥之天氣,他只好留下來,但求主賜另一條事奉的路。幾天後他們回家,協助父親之小生意。原來老人家多馬·衞祺自栽康克葡萄,這是肉肥汁多的品種,他親手製造純淨的不發酵葡萄汁供應各教會聖餐之用。小兒子加入後,即遵守聖經教訓實行十分之一奉獻,幫助無數教會及宣道的需要,上帝也恩上加恩,使這家創業於一八六九的百年老店產品暢銷全球,幾乎凡有聖餐的地方,便有衞氏葡萄汁(Welchs)。所以,雖然他不能去遠處,可是在另一工廠他照樣能為主做許多美事。——張欽煌《小嗎哪》

 

【我所揀選的道路是上好的】一九二九年初,倪弟兄從上海回到福州。回家的第二天,他下到城裡。困他生了肺病,體弱手持拐杖,緩步而行。在街上,他遇到一位從前三一書院的老師,教他法律的教授。老師把他帶到一家茶館,用銳利的眼光向他上下打量一番,從頭望到腳,又從腳望到頭,然後說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接著又說:「在此學校這麼多人中,我們都很看重你,認為你是必定大有成就,但是看你現在的光景為何仍是如此落魄呢?」中國學生,傳統說來,都很敬重老師,而且每以學業事業的成就,報答師恩。這位老師又是倪弟兄所敬佩的人,他的這些話又是道出倪弟兄的實情。他的健康失去了,前途也破滅了,他還能拿什麼給人看呢?這時,他的心難免悲傷,真想放聲大哭一場。最後那位老師又問說:「你就是這樣一事無成,毫無進展,毫無表現的下去麼?」說到這裡,倪弟兄似乎就要落淚;但是就在這一刹那,裡面來了榮耀的感覺,他說:「我真正地知道什麼是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我能抬頭向神說:『主阿,我讚美你,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更美,我所揀選的道路是上好的。』對我的老師來說,事奉主耶穌,全然是枉費;但這就是福音的目的,把一切都獻與神。」

後來他說,福音不只是主耶穌救我,福音是說,像我們這樣的人,從今天起也能夠事奉神。這是福音,這是極大的福音。個人蒙恩得救是快樂的事;如果個人能夠有分於事奉神,更是何等大的事!——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還是你這條路對了】張晤晨弟兄作見證說:我有許多同學,有的人作了將官,有的人作了這官,有的人作了那官;有的人作了生意,錢財一大堆,這董事長,那個董事長;有的作了這個博士,那個博士。他們的年齡和我差不多,快七十歲了,已經退休了。他們來看我的時候,對我說:「張同學,還是你揀選你這條路對了。我們在這世界上曾經都是些風雲人物,但是搞來搞去,搞到今天,沒有人理我們了。」當時這些風雲人物真不得了,服裝一穿,到了大門口,有人向他敬禮,請他進去;但有一天,天上的門他進不去。現在他們已經退休了,那一套服裝已經脫下了,再走到那個大門口,他們對他作什麼呢?不再敬禮了,還要問他,你是什麼人?把你的名片拿出來!所以我的那些同學說,我們這一輩子真是虛空。張同學,還是你這條路對了。我們已經老了,還得來和你走這條路。我能夠告訴你們,我一生四十幾年,走了這條路,從來沒有懊悔過,越走越有信心,越走越剛強。我知道我越走越進入榮耀。

倪弟兄說,我們蒙揀選,能夠來事奉獻神的人,乃是受了尊榮的人。神把你挑出來,叫你來事奉他,是神給你榮耀,是神給你華美。——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我不能答允你】印度的孫大信弟兄原是錫克教徒,十五歲時由於主耶穌向他顯現,信了主耶穌,決意跟從基督。他全家族的人都起來反對,想盡方法,要使他回心轉意,再歸回錫克教,都歸徒然。他的叔叔,是大有錢財的一位富紳。一天,叫孫大信到他屋裡,領他進入一道地洞,把門鎖起來。孫大信害怕起來,以為叔叔想要殺他。那知叔叔用一鑰匙開一大鐵箱,使他看見裡面有許多黃金,白銀,各式各樣珍珠,是他從來未曾想到的寶貝。他叔叔說:「我只求你不再信基督,免得後來我們門弟。」說完,就把頭巾解下,放在孫大信的腳前。這是印度禮中一種最謙卑的懇求。他並且指著那些珍寶說:「你若肯歸回錫克教,這些東西都是你的。」孫大信看了這些寶貝,又見叔叔這樣懇求,長輩竟向幼輩行這些謙卑大禮,不免有動於,滿眼流淚。但是就在這時,愛基督的心油然而生,就向叔叔說:「我不能應允你。親愛的叔叔。」家人再作最後努力,使他去見Patiala的國王。王對他說:「錫克教是偉大的宗教。錫克(Sikh)都是勇敢的,你為什麼變作懦夫?你回到教裡來,我將給你作大官,居高位。」但他不為所動,對王勇於承認基督;回家之後,為了表示決心,把錫克人認為神聖的頭髮也剪了。

主耶穌說:「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為著跟從主,作主的門徒,任何珍寶都得撇下,任何官位都得放棄。要像保羅所說的:「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歡然拋棄了律師的業務】一八一五年,達秘十五歲時,全家遷居愛爾蘭古堡,他就進入杜百齡(Dublin)的三一學院攻讀。十九歲得到學位,名列前茅。再加三年專攻法律,於一八二二年他得到資格作愛爾蘭律師公會的會員,可是他並未執行律師業務。他從十八歲開始,就注意屬靈的事,心裡對於律師業務發生異議。過了一年,他竟完全放棄了操律師業務的思想。這件事使他父親非常懊惱;也使許多朋友十分失望;而最失望的人便是後來升任愛爾蘭最高法院院長的姐夫,因他不只盼望達秘升到法律界最高的地位,並且盼望達秘用他敏銳而善於歸納的天才,來整理法律上的紛亂。

達秘的心中充滿了神救恩的喜樂。他聽見了呼召,他看見了那只招呼他的手,不像福音書上的那個青年財主,犯了嚴重的錯誤,拒絕了呼召,憂憂愁愁地走了,達秘也是一個青年,而且很有地位,但他用輕快的心情,捨棄了一切,起來要認識主,願意出任何的代價來跟隨主。他歡然拋棄了律師的業務,盼望找到一條道路能夠事奉神。他不要屬的地位、名譽,他步了摩西的後塵,揀選了基督。「他看為基督受的辱,比埃及的財富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來十一:26)——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離開國教辭去牧師職份】達秘一國教封立為牧師,就開始關懷到國教的地位問題。一次,他騎馬巡視他的教區,在旅途中,坐騎受驚旋轉,把他劇烈地摔在一扇門板上,使他身體受到嚴重的損傷,不得不往杜百齡就醫。在長期休養之間,關於國教和他自己牧師的地位問題,又重新強而有力地回到他的腦海中。這時他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徹底查教這些問題。他仔細閱讀使徒行傳,看見一幅早期教會的實際圖畫。他深深覺得今日的國教和當初的教會大不相同。在聖經裡,他找不到一個東西,叫作國教。她的憲章是屬的,她的誇耀不是聖徒,乃是人民,凡是教區的居民都得參加國教,可能整個教區內沒有一個得救的人。國教內的儀式和祭司制度是屬於死亡的。他為著尋找基督活的身體,同時也相信聖靈指是一個受封的惡人,因著這頭銜,就被證為牧師;真正基督的僕人反而不被承認。這種制度和他在聖經裡所找到的絕然不同因著這些,他不能不離開國教。

一八二七年,達秘在杜百齡城裡遇見幾位青年,都有同樣的感覺。他們經過謹慎的考慮和默想新約聖經,發覺在國教或者任何非國教的團體,都找不到神教會的具體表現。他們採取勇敢的步驟,就在一個主日早晨一同聚集餅,如同早期教會所作的,「七日的第一日,我們聚會餅」徒二十:7。在當時,這種行動是具有革命性的。那一次聚會在赫契生家裡餅的有五位,柏勒J.G.Bellett,柯羅寧Dr.Cronin赫契Mr.Hutchinson,柏路克Mr.Brooke達秘,他們脫去了人為宗教制度的墓衣,走上敬拜和事奉的自己大道,有主的靈來帶領主持一切。他們從聖經上發現,信徒在世的抱負乃在用心靈誠實敬拜父,直接向主負責事奉,並且等候主來。達秘辭去牧師職分之後,並未辭去神話語的職事,也未推辭拯救靈魂的責任。他為主多受勞苦,不倦地旅行各地幫助信徒傳揚主的福音。——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

 

【放一塊小石子進去】某人說到他有一次作了一個奇異的夢。他曾把自己奉獻給神,想要為神作番大事。奉獻之後他就一直等候神給一個服事他的大好機會。但是過了一月又一月,過了一年又一年,仍然得不著機會,能夠為神作些什麼。一天晚上,他在夢中看見天使帶他上了天上,引他進入一所光明的宮殿。那所宮殿華麗堂皇。當他正在讚賞之時,突然發現在一道牆上,缺了一個洞,就是少了一塊小石子。天使就對他說:「放一塊小石子進去,這就是你的工作。你只一心想要為神作番大事,卻把許多小事都忽略了,因此你一直什麼事也沒有作。現在你的本分,就是去填補這個小洞。」

神的心意是要所有蒙恩得救的人同被建造成為他的居所。「你們也靠著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22。每一個得救的人都是活石,建造神居所的材料;「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彼前二:5。彼得得到啟示,認識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後,主耶穌立即告訴他:「他是彼得(石子的意思),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8。有價值的事奉,合神心意的事奉,是非作佈道家、查經家、什麼屬靈大漢不可,乃是在教會中配搭事奉,盡你的一份,同被建造。——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與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