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 【以斯帖ESTHER】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進王宮的內院,對殿站立;王在……寶座上,……見王后以斯帖……就施恩於他,……對他說,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麼,你求什麼;……必賜給你。以斯帖說,王若以為美,就請王帶著哈曼今日赴我所預備的筵席。王說,叫哈曼速速照以斯帖的話去行;於是王帶著哈曼赴……筵席;在酒席筵前,王又問以斯帖說,你要什麼,我必賜給你,你求什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准我所求的,就請王帶著哈曼再赴我所要預備的筵席;明日我必照王所問的說明。(斯五1--8) 以斯帖不單美麗動人,熱心愛國,而且律己甚嚴。她除了請求王和哈曼赴席以外,並不因王應許賜她財富而開口作更多的索求。王答應赴她的筵席。坐席間,以斯帖也看出這時無論求什麼,王都會允許,可是她仍不求什麼,只求王再帶哈曼赴她的筵席,這似乎是極愚蠢而又微不足道的請求。接著一連串突發事件接踵而來:哈曼作了木架,王一夜無眠,然後決定抬舉末底改。第三次王催促以斯帖說出她的請求,她才說明心意,神大能的拯救這時便開始了。只有一個節制的靈纔能等侯,直到神的時間來到。―― 華思德《默想聖經人物》 【以斯帖──王后】 一、以斯帖是誰 1.是猶太人,卻被擄到書珊城——斯二5~6 2.父母死了,被族兄末底改收為己女——二7 3.亞哈隨魯王的王后——二17 亞哈隨魯王傳出諭旨,招聚許多女子到書珊城,交給掌管女子的太監,以斯帖也在其中,太監喜悅她,使她和她的宮女搬入女院上好的房屋,等候見主。凡看見以斯帖的都喜悅她。到了亞哈隨魯王第七年十月,以斯帖被引入宮見王。王愛以斯帖過於愛眾女,她也是一個容貌俊美的女子。王就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王后,在王眼前蒙寵愛。 二、以斯帖對末底改 1.聽末底改的話——二10,20,22,16 在任何時候,任何光景中,凡末底改和她說的話,要她作的事,她是照聽照作的。 2.孝順且關心末底改——四4~5 當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來,將末底改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塵,在城中行走,痛哭哀號的事告訴以斯帖,她甚是懮愁,就送衣服給末底改穿,要他脫去他的麻衣,他卻不受。以斯帖就吩咐一個伺候她的太監去見末底改,要知道這是甚麼事。 三、以斯帖對王 1.按規矩行事——四11,二15,五1~3,七2,九12 太監去見末底改,末底改就將自己所遇的事,又將所抄寫傳遍書珊城要滅絕猶太人的旨意交給太監,要給以斯帖看,又要給她說明,並囑咐她進去見王,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懇切祈求。太監回來告訴以斯帖,以斯帖再吩咐太監去見末底改說:“王的一切臣僕,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個定例,若不蒙,擅入內院見王的,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現在我沒有蒙進去見王已經三十日了。” 以斯帖也是一個不貪求,不妄求的人,當她尚未被立為後之前,按次序進去見王的時候,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監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當了王后以後,她為了拯救本族的人,違例進去見王,王三次問她,王后以斯帖,你要甚麼,我必賜給你,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她仍然為自己別無所求。 2.用智慧向王求告——五4,8,七3~4,八3~6,九13 以斯帖實際上是真有向王求告的事。但伴君如伴虎,她必須運用智慧。因為她所要向王求告的事,正與王所抬舉的哈曼有關。王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獨有猶大人末底改不拜。哈曼怒氣填胸,就要滅絕亞哈隨魯王通國所有的猶大人。王也摘下手上的戒指,給他權柄,可以隨意待他們。哈曼就奉亞哈隨魯王的名傳旨給總督,各省的省長,吩咐猶大人,無論老少婦女孩子,在一日之間,就是十二月十三日,全然剪除,殺戮滅絕。 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以斯帖用智慧,請王帶著哈曼去赴她所豫備的筵席。兩次的酒席筵前,都問她:“你要甚麼,我必賜給你,你求甚麼,就是國的一半,也必為你成就。”第二次以斯帖終於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因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要剪除殺戮滅絕我們。”王一聽這話,立刻問:“起意如此行的是誰?這人在那裏呢?”這時,以斯帖就放膽的說:“仇人敵人就是這惡人哈曼。” 四、以斯帖對神 1.全書沒有一處題到神——二5~7 只題到書珊城有一個猶大人,名叫末底改。從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耶哥尼雅和百姓從耶路撒冷擄去,末底改也在其內。 末底改撫養他叔叔的女兒以斯帖,她父母死了,他們因被擄居住在書珊城。這是猶大人最黑暗的時期,幾乎全族遭滅沒,使地上再沒有神的子民和見證。神將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的後裔,那是流奶與蜜之地。而今天猶大人被擄到遙遠的書珊城,沒有奶與蜜,也沒有了神。我們的經歷豈不也是這樣?在迦南美地享受奶與蜜時都有神,一旦撒但將我們擄去了,沒有會生活了,我們的口,是否還題到神呢? 2.但是主權仍在神的手中——四13~14 當猶大人悲哀哭泣時,末底改托人對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是神的主宰使以斯帖得著王后的位分,也是神的主宰使亞哈隨魯王在睡不著覺的夜裏念歷史書,想起末底改曾于王有功,而大加賞賚。 3.以斯帖倚靠神——四16 以斯帖豫備見王前,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 4.冒死成全了神的百姓——四16,八11~12,17 三晝三夜禁食以後,以斯帖就違例進去見王,並說,我若被治死就死罷。第三日,她穿上朝服,進了王宮的內院。王施恩于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就用她的智慧,說了要說的話,作了該作的。最後,末底改奉王的名字的諭旨,交給騎禦馬圈快馬的驛卒傳到各處。諭旨中王准各省各城的猶大人在一日之間,就是十二月十三日,聚集保護性命。王的諭旨所到的各省各城的猶大人,都歡喜快樂,設擺筵席,以那日為吉日。 ―― 張王帥信 【波斯皇后以斯帖】 本課主要經文:以斯帖記三章七節至四章十七節 一. 身家背景:
1.
以斯帖(Esther)是波斯名,意為“星"(亦可能由巴比倫女神Ishtar之名而來);其希伯來名為哈大沙(Hadassah),植物“桃金娘"或“媚桃"(Myrtle)之意。 2.
以斯帖是猶太孤女,便雅憫支派人,猶大國王耶哥尼雅(又叫約雅斤,王下廿四8-16;代下卅六9,10)被擄時(597BC),被擄之民便雅憫支派末底改(Mordecai)的表妹及義女。 3.
以斯帖的父母並未在古列王許可猶太人回國時(538BC)離開波斯,以斯帖一直住在波斯首都書珊城。 二. 時代背景: 1.
亞哈隨魯王(Ahasuerus,於486-465BC為波斯王)是波斯原名之希伯來譯法,歷史上用其希臘名,稱為薛西一世(Xerxes I)。他以衝動莽撞聞名,由其廢王后瓦實提之事可看出。 2.
波斯帝國版圖由印度至非洲伊索匹亞,但亞哈隨魯王盼望完成他父王大利烏王的遺志─征服希臘,卻在490BC馬拉松之役慘敗於希臘。以斯帖記第一章的筵席,可能是戰前的策略性會議。 3.
根據歷史記載,亞哈隨魯王攻希臘之役先勝後敗,陸軍海軍陸續失敗,478BC撤退返回波斯,致力內部建設,至465BC被弑。其子亞達薛西一世(應為王后瓦實提所生)繼位四十年(465-425BC),以斯拉、尼希米皆在他執政期間返回猶大。波斯帝國於331BC亡於希臘亞歷山大大帝。 4.
王后瓦實提在亞哈隨魯王遠征希臘之前(484/483BC)被廢。以斯帖在亞哈隨魯王遠征希臘失敗返國之後(479/478BC)被立為後。 5.
以斯帖記的時代在第一次所羅巴伯回歸和第二次以斯拉回歸之間,當時住在波斯的猶太人可能有數百萬人,而回歸猶大地的猶太人只有五萬。 6.
以斯帖的時代為波斯帝國強盛時期,亦為雅典聯盟成立(478BC)、希臘之古典全盛時期。羅馬是共和時期(509-27BC),中國是周朝的春秋時代(771-403BC),約在孔子(551-479BC)與蘇格拉底(469-399BC)前後。 三. 關係人物(橫切面): 長輩/親人 關鍵人物:亞哈隨魯王/瓦實提(前王后) 父:亞比該 表兄:末底改(義父) 朋友/同工 大臣:米母幹等 太監:米戶曼等/希該 部屬/接棒人/後輩 日後影響:亞達薛西王/以斯拉/尼希米 仇敵 哈曼、細利斯及十子/沙甲/辟探、提列/哈他革/哈波拿 1.
親人:父(亞比孩,斯二15,九29)母早逝,由表兄末底改撫養長大(斯二7),收為義女。 2.
關鍵人物:波斯王亞哈隨魯王,前王后瓦實提Vashti(希臘名亞美斯提絲,是亞達薛西一世之母后)。 3.
仇敵:哈曼Haman是亞甲族哈米大他之子(斯三1),哈曼之妻細利斯(斯五10,14),朋友、智慧人(斯五10,14,六13)及十個兒子(斯九7-10)。 4.
太監:米戶幔等(斯一10),希該、沙甲(掌管宮女,斯二3,14),辟探、提列(圖謀害王被末底改檢舉,斯二21),哈他革(伺候以斯帖,斯四5),哈波拿(伺候王,斯七9)。 5.
大臣:米母幹等(斯一14,16-21)。 四. 一生主要事蹟(縱切面)依時間來分: 1.
童年:出身於波斯國被擄之猶太民眾中,自幼父母雙亡,在表兄末底改家中成長。 2.
原王后瓦實提被廢於亞哈隨魯王三年(482BC)。再選後妃時以斯帖入選,經一年預備後正式選中,於亞哈隨魯王七年十月(478BC)受封為皇后。 3.
亞哈隨魯王十二年正月(474BC五、六月)哈曼因恨末底改,定計請得王令要在十二月十三日(473BC 4.
猶太人極度驚慌,末底改要以斯帖代求王命,以斯帖要末底改及猶太人禁食三日,才去見王。又兩度設筵邀王與哈曼,其間王因聽見過去末底改揭發謀刺王命陰謀,定意高舉末底改。 5.
在第二次筵席中,以斯帖求王命准許猶太人反抗仇敵蒙准,哈曼一家被處極刑。 6.
王於三月廿三日下新令,准許猶太人在十二月十三日報仇,共殺仇敵約七萬五千人。 五. 觀察本課經文之主要史實:以斯帖冒死見王 1.
哈曼因他與末底改的私仇,定意要加害所有猶太人。正如猶太人要害耶穌得假手羅馬巡撫彼拉多,哈曼必須說服亞哈隨魯王,認為猶太人散居全國,不同於萬民,不守王律,留之無益,滅之可也。另外哈曼願意捐一萬他連得銀子入王庫(約為波斯全年歲入之三分之二)。 2.
王同意哈曼所求 3.
各處猶太人極度哀痛,披麻蒙灰,撕裂衣服,末底改到宮前要找以斯帖。因其身穿麻衣不能入宮,他和以斯帖的溝通都是透過太監哈他革。 4.
末底改告訴以斯帖,哈曼與他有私人過節,卻請王命要滅全族,囑以斯帖見王,為百姓懇求。以斯帖先有怯意,因王命若未蒙召見王,會被治死,而王已三十日未召以斯帖了。 5.
末底改提醒以斯帖,若閉口不言,猶太人也必得救,她全家卻要滅亡。她得王后位份是為現今機會。以斯帖以慷慨赴死的決心,囑咐末底改要猶太人為她禁食禱告三晝夜,終於完成使命。 六. 解釋: 1.
以斯帖記和雅歌為聖經中沒有提到“神"名號的兩卷書,但內容充滿對神的敬虔與神的保守。本課史實中雖然沒有使用“神"字,但清楚看到神在掌權。 2.
歷史中以色列族多次有滅種的危險,從舊約的埃及法老王、亞瑪力人,後來的亞述、巴比倫,一直到新約時的羅馬,近代的德國納粹黨、回教世界阿拉伯國家等。此次哈曼所安排的王令,是舊約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除滅猶太人的行動。猶太人的普珥日Purim(猶太曆亞達月13-14日)即為紀念此事件中神的保守。 3.
亞甲族哈米大他之子哈曼可能是亞瑪力王亞甲(撒上十五20)的後裔。神曾命令以色列人必世世代代與亞瑪力人爭戰(出十七16),且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塗抹(申廿五19) 。哈曼與末底改的結怨,幾乎影響以色列人滅種,背後應有屬靈爭戰的意義。此處是聖經中最後一次提及亞瑪力人。 4.
以斯帖是一個弱女子,卻能在適當的時機(the right time),用適當的地位(the right position),以適當的方法(the right way),做適當的事(the right thing)。 七. 歸納與應用:事奉者的功課 1.
你我能否從今天世上的苦難中,看到屬靈層次的功課?每位事奉者應在環境的危險與苦難中認清仇敵的攻擊,相信且倚靠神的保守。事奉者更應像以斯帖勇敢地接受神的呼召與使命,承擔起該負的責任,甚至犧牲也不退卻。 2.
當教會或同胞有難處時,你我有何責任與挑戰?神的呼召與使命,往往落實在保護神的百姓,免受仇敵的攻擊上。 3.
你我有哪些世上的身分與地位,也是神所賜的,在機會來臨時可以為神所用?為了拯救神的百姓,神往往會預備揀選一些人,先賜給他們有利的身分與地位,將來可以在不同的崗位與角度,參與救恩的計畫與神國度的建立。今天,神也給你這樣的位份嗎? 4.
為神所用的人(如以斯帖、末底改),必定要承擔危險與壓力,最後得到獎賞。惡人(如哈曼)雖抵擋神,逼迫神的百姓,至終必失敗滅亡。今日神有時也用世上有權勢之人(如亞哈隨魯王),考驗神的百姓,也帶來神兒女的解救。 5.
神揀選的人,逃避神給的責任時,會有甚麽後果?神的旨意仍然成就,神的國度仍必建立,神的兒女必蒙救贖,但逃避者必受虧損。 ■作業(討論題目): 一. 以斯帖記中雖未提到“神"字,請在其中找出神的蹤跡和工作。 二. 聖經中除了以斯帖外,還有哪些女子在以色列人遭遇危機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答案 一. 1. 以斯帖的背景是猶太孤女,竟能成為波斯王后,非人力所能,其中必有神奇妙安排。 2.
末底改探知太監謀刺事件,透過以斯帖上報於王,記之於史;當時未封賞,在以色列 人危難時王竟因晚上睡不я讀史而重賞末底改,不合常理,亦不應視為巧合。顯然是神的特別帶領。 3.
哈曼因與末底改的私仇而要誅猶太全族,應視為神仇敵對神百姓之特別攻擊。 4.
以斯帖違例去見王前,要百姓一同禁食,顯然是求告神的保守與恩待,整件事的發展 也實在見到神的保守與恩待。事實上,整個猶太民族的存在,就是見證了神在歷史的工作。 二. 1. 施弗拉和普阿(出一15-22):這兩位收生婆在埃及法老下令殺害以色列男嬰時,抗命保存男嬰。 2.喇合(書二1,六17-25;來十一31;雅二25):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救助以色列兩 探子。 3.底波拉(士四4-23):以色列女士師,率領以色列人擊敗迦南王。 4.
巴戶琳的農婦(撒下十七18-21):大衛逃避押沙龍叛變時,在曠野休息。謀士戶篩派兩名男子由耶路撒冷向大衛報信,押沙龍派人追捕。這兩名男子走到耶城附近的小村巴戶琳,被一位農婦藏在乾井內保存了性命。由於這位農婦勇敢而智慧的救 助,大衛終於得知危險,逃脫到安全之地,後來擊敗押沙龍。 5.
撒勒法的寡婦(王上十七):這位住在撒勒法的西頓人寡婦,只有一把面一點油,等死之際卻願收容先知以利亞;結果保全了以利亞,也使自己和兒子得以存活。 6.
約蘭王的女兒約示巴(王下十一):南國猶大王室被亞他利雅篡位,且要殺死亞哈謝王的眾子時,亞哈謝王的妹妹約示巴,將亞哈謝兒子約阿施救出藏在聖殿的房間,保存了猶大王室血脈。終於在六年後,約阿施被立為王,平定了亞他利雅的叛亂。 ―― 蘇桂村《聖經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