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撒但

 

撒但」原文字義是抵擋,對頭,敵手。「撒但」乃魔鬼的別名。

魔鬼的詭計乃是利用萬國的榮華來誘惑人心(太四8~9),引人追求並事奉神之外的人事物,藉此來抵擋、對抗神(「撒但」的字義)

「撒但」(啟廿2):字義是「對頭」;牠不只抵擋神、跟神作對,並且也與一切屬主的人為仇為敵。── 黃迦勒

 

撒但Satan意思是「叛逆者」。撒但按字面意義是一個受造物。他曾經是居於最高位的天使,但因為背叛神,從高位上跌下,他現在是無數墮落天使(鬼魔)的首領,與神和神的子民敵對。另參「魔鬼」(Devil)項。―― 殷保羅《神學詞彙淺釋》

 

撒但(Satan)舊約敵擋神、企圖破壞神的計劃,並引導祂的子民叛逆神的靈體。在舊約很少提及撒但。後來有關撒但的概念,本質上是透過神所克制的巨獸形象表達出來(可能就像巴比倫創造故事的創造世界中,稱為拉哈伯或鱷魚,參賽二十七1;伯九13)。他在試探夏娃的故事中,則化為「古蛇」的形象(創三1)。在使者的圖畫上,撒但扮演一個天上的指控者(伯一6-12,二1-7;亞三12)。只有這末次的出現,他才被稱為「撒但」或「指控者」,在經文中並沒有暗示這位天使是邪惡的(雖然在撒迦利亞書中,神的恩典推翻了那有力的控訴)。直到舊約後期,撒但才以試探者的身分出現:在歷代志上二十一章1節中,將撒母耳記下二十四章1節的故事重述,但把撒但(首次以專有名詞來形容他)代替了神,並把他描繪成邪惡的形象。因此,舊約並沒有關於撒但的整全的信條,但卻成為後來所出現之信條的材料(有些人認為以賽亞書十四章12節的「明亮之星」是指撒但,但該段上下文卻是清楚指到巴比倫王;因此似乎並非有意指到撒但)。兩約之間猶太人在兩約之間時期進一步發展撒但的觀念,並稱他為彼列、瑪斯塔瑪和撒瑪亞,3個不同的概念都曾出現。第一,舊約中的撒但多次出現,他引誘人犯罪,又在天上的神面前控訴他們,以及妨礙神的拯救計劃(《禧年書》十一5,十七16;《摩西升天記》十七;《以諾一書》四十7)。第二,死海古卷把撒但(彼列)形容為邪惡力量的魁首和公義的攻擊者。這樣的發展或許受到祅教的邪惡神祇所影響,卻又與祅教的思想不同,而古卷從未顯示有兩個神,惟獨一個神,祂創造了彼列和光明之子兩者(後者因神與他同在,最後必定獲勝)。第三,撒但常常透過舊約故事顯現出來,其中卻沒有提及他的名字:他貪戀夏娃,因此招致墮落(《所羅門智慧書》二24);他控制在創世記六章1-4節中墮落了的天使(《禧年書》十5-8,十九28),又或他本身就是一位墮落的天使(《以諾二書》二十九4)。因此,在撒但的標題下把分散了的舊約觀念和主題結合起來。新約新約擁有一個已發展的撒但信條,他還有一系列的名字:撒但(希伯來文,意謂「指控者」)、魔鬼(撒但的希臘文譯名)、彼列、別西卜、仇敵、龍、敵人、古蛇、試探者和惡者。撒但被描繪為一群使者的元首(太二十五41)和世界的管轄者(路四6;徒二十六18;林後四4),尤其統治所有不信基督的人(可四15;約八44;徒十三10;西一13)。他敵擋神,並且企圖使所有人離棄神;故此他是信徒非常險惡的仇敵(路八33;林前七5;彼前五8),信徒必須堅定不移地抵擋他,看穿他的詭計(林後二11;弗六11;雅四7)。撒但藉著試探人(約十三2;徒五3)、阻擋神的工人(帖前二18)、在神面前控告信徒(啟十二10),及控制敵擋福音的作惡之人(啟二913;尤其是敵基督,帖後二9;啟十三2),使他的奸計得逞。然而最重要的是,新約教導我們,這個從起初就犯罪的邪靈(約壹三8),因著耶穌的事奉,現已被捆綁,並從天上摔倒下來(路十18;啟十二)。雖然撒但仍是一個危險的敵人,耶穌卻為我們禱告,又賜給我們祈禱、信心和祂的寶血這些有力的武器。若神容許,撒但可以使人身體患病(林後十二7),神又會把這人交給撒但作懲誡(林前五5;提前一20),然而那卻是叫我們在神的保守下得著好處。撒但的結局是永不改變的(羅十六20;啟二十10)。另參:「明亮之星」;「天使」;「鬼,鬼附」。――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